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农作物生产技术3章教案.docx

    • 资源ID:1940300       资源大小:6MB        全文页数:3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农作物生产技术3章教案.docx

    0102课时【课题】结论【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农作物概念,掌握农作物分类体系。2.能力目标:学会区分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明确农作物生产的特点和意义。【教学重点】农作物概念与分类【教学难点】农作物分类体系【教学方法】讲授与自学相结合,预习和练习相结合,归纳要点,掌握细节。【课程导入】介绍课程特点,推介学习方法。【教学内容】任务1:农作物(一)农作物的概念 1.狭义概念:指具有经济价值被人们种植在大田中的植物,即农田作物,也叫大田农作物,俗称“庄稼”2.广义概念:指凡是具有经济价值而被人们栽培的植物。 (二)农作物的分类1.按农作物的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分为四大类:(1)粮食作物:包括禾谷类作物、豆类作物和薯类作物等3个类别 。(2)经济作物:包括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嗜好性作物和其它作物。(3)饲料和绿肥作物:包括豆科绿肥作物,禾本科饲料及绿肥作物,水生型饲料及绿肥作物。(4)药用作物。2.按农作物生长环境和栽培条件分类:(1)根据温度条件分为喜温作物和喜凉作物。(2)根据光周期分为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中性作物和定日照作物。(3)根据CO2同化途径分为碳三(C3)作物和碳四(C4)作物。(4)根据播期分为春播作物、夏播作物和秋播作物及南方的冬播作物。(5)按种植密度和田间管理方式分为密植作物和中耕作物。任务2:农作物生产技术(一)农作物生产技术的概念农作物生产技术是指根据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农产品食用安全规范,为获得高产、优质的农产品,满足市场的需要而采取的各种人工措施。(二)农作物生产的特点1.不确定性。2.基础性。3.难控性。4综合性。(三)农作物生产的重要性( 1 )农作物生产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 )农作物生产涉及社会稳定和粮食安全。(四)我国农作物生产概况(自阅理解)任务3:从事农作物生产的职业素养(自阅理解)【问题梳理】(一)基本层次问题(书面作业)1.简述农作物的概念。2.简述农作物分类体系。3.简述农作物生产的特点和重要性。(二)较深层次问题自阅课文,理解领会。【教学反思】1.本课难度不大,基本达成既定教学目标。2.“农作物分类”部分信息量大,需在课后详加复习巩固。3.部分学生听课不专习,独立思考意识不强,缺乏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板书设计】任务1:农作物 (一)农作物的概念(二)农作物的分类1.按用途和植物学系统分类2.按环境和栽培条件分类任务2:农作物生产技术(一)农作物生产技术的概念(二)农作物生产的特点(三)农作物生产的重要性 (四)我国农作物生产概况(自阅理解)任务3:从事农作物生产的职业素养(自阅理解)课程名称:农作物生产技术 课程类型: 专业课 教学进程:第1章第一节 学时:1 使用教材:(农作物生产技术(第二版)马新民 郭国侠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内容第1章 耕作制度第一节 农作物布局一、耕作制度、农作物布局的概念1、耕作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农作物种植制度及与之相适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包括种植制度和养地制度两部分。2、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农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总称。3、养地制度:是指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4、农作物布局:是指在某一种植区域(田地)上,对欲种植农作物的种类、品种及种植面积所做的安排。二、农作物布局的原则(一)需求原则需求原则包括自给性的需求、市场需求和国家或地方政府的需求。(二)生态适应性原则生态适应性是指在一定地区农作物的生物学特性与自然生态条件相适应的程度。一种农作物(或品种)只能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生长繁殖。根据农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农作物可划分为4个生态经济区,即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生态适应性原则要求在进行农作物布局设计时,首先要因地制宜,因土种植,这样可以收到节约成本、增产增效的目的。其次要趋利避害,发挥优势。(三)经济效益与可行性原则讲求经济效益是进行农作物合理布局的主要目标之一。三、农作物布局的内容(一)明确对农产品的各种需要首先应根据生活经验和家庭人口、经济变化预测家庭的自给性需要,同时还要了解市场价格、对外贸易、交通运输、加工、贮藏及农村政策等,以了解农产品的商品性需求。(二)查清农作物生产的环境条件查清热量条件、水分条件、光照条件、地形地貌、土地等自然条件,还要查清当地的施肥、灌溉、劳力价格、市场行情及当时当地农业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三)确定适宜的农作物种类通过明确农产品需要和当地农作物生产环境,选择在本地适应性很好或较好的农作物若干种类。对于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来说,农作物种类不宜过于单一,以免增加农作物生产的风险。(四)确定合理的农作物配置在确定农作物种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平衡本地区或本单位农作物生产的总体目标和规模,如考虑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的比例,春夏收作物与秋收作物的比例,主导作物与辅助作物的比例,以及粮食作物中禾谷类作物与豆类作物的比例。(五)进行可行性鉴定对面积较大的农作物布局,应进行可行性鉴定。鉴定内容包括:是否满足各方面需要;自然资源是否得到了合理利用和保护;经济效益是否合理;土壤肥力、肥料、水、资金、劳力是否基本平衡;加工储藏、市场、贸易交通等是否合理可行;科学技术、生产者素质能否达到要求;是否促进了农林牧、农工商的综合发展。(六)保证生产资料供应如果鉴定结果表明方案切实可行,那么农作物布局的过程就已完成。四、农作物布局与种植业结构调整(一)粮食生产立足于“总量平衡,区域优先发展”为保证总量平衡,要实施“提高东部,开发西部,主攻中部”的区域发展战略。(二)努力推进经济作物区域化种植在保证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前提下,适当增加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提高经济作物产值在种植业总产值中的比例,逐步向区域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三)逐步实现由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二元结构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的转变,实现饲料作物生产的独立化在种植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应把粮饲分开,使饲料作物作为独立的生产单元,进而实现种植业粮经饲三元优化结构。 教学目标:了解耕作制度、种植制度、养地制度、农作物布局的概念;理解农作物布局与种植结构调整的关系;掌握农作物布局的概念、原则与内容。 教学重点:耕作制度、种植制度、养地制度、农作物布局的概念;农作物布局的概念、原则与内容。 教学难点:农作物布局与种植结构调整的关系。 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耕作制度 种植制度 养地制度 农作物布局二、简答题1农作物布局的原则是什么?2农作物布局的内容有哪些?3农作物布局与种植结构调整的关系怎样?课程名称:农作物生产技术 课程类型: 专业课 教学进程:第1章第二节 学时:1 使用教材:(农作物生产技术(第二版)马新民 郭国侠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内容第1章 耕作制度第二节 复种一、复种及其相关概念(一)复种复种是指在同一田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两季或两季以上的农作物的种植方式。复种有接茬复种、移栽复种、套作复种和再生复种4种形式。耕地复种程度的高低,通常用复种指数来表示,即全年总收获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公式为:复种指数=年农作物总收获面积/耕地面积×100% 国际上通常用种植指数表示用地程度的高低,其含义与复种指数相同。(二)熟制熟制是我国对耕地利用程度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它以年为单位表示收获农作物的季数。用符号“”表示年间复种。其中对一块田地上收获一次以上的熟制,称为多熟制。(三)休闲休闲是指耕地在可种农作物的季节只耕不种或不耕不种。它是一种恢复地力的技术措施,包括全年休闲和季节休闲两种。二、复种的条件(一)热量条件热量是决定能否复种的首要条件。复种的热量指标包括积温、生长期和界限温度。(二)水分条件水分条件包括降水量、降水分配规律、地上地下水资源、蒸腾量、农田灌溉设施等。(三)地力与肥料条件在光、热、水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地力不足、肥料少时,复种的效果不好;地力高、肥料充足时,复种效果就好。(四)劳畜力、机械化条件(五)经济效益三、复种技术(一)选择适宜的农作物组合和品种熟制确定后,选择适宜的农作物组合,有利于解决复种与所需热量和水、肥条件的矛盾。一年两熟区,当热量资源紧张时,选用生长期较短的农作物比较稳产,如选用谷子与小麦组合,就比小麦玉米复种稳产。(二)套作和育苗移栽套作和育苗移栽是我国北方提高复种指数,解决前、后茬农作物季节矛盾的一种有效方法。比较普遍采用的是冬作物行间套种各种粮食和经济作物,水稻套种绿肥或其他粮食作物等。在劳力充足、水利条件较好的地区,采用在育苗田育苗后移栽至大田,缩短本田生长期也是有效的途径。(三)抢时播种,早发早熟前作及时收获,后作及时播种,减少农耗期,有利于后作早发;地膜覆盖可使迟播小麦早发增产,早熟710天;喷施催熟剂,重视施用底肥,避免后期重施化肥等,也是促进早发早熟、防止晚熟的技术措施。四、我国北方主要的复种方式(一)两年三熟主要形式为:春玉米冬小麦夏大豆;春玉米冬小麦夏甘薯;冬小麦夏大豆(或绿豆、芝麻)冬小麦夏闲。(二)一年两熟两熟复种的主要形式为:小麦玉米两熟、小麦大豆两熟、小麦棉花两熟、小麦花生两熟等。小麦玉米两熟 这是面积最大的一种复种形式。实现小麦玉米一体化种植的高产高效技术措施为:小麦迟播,玉米早播;品种搭配好,小麦选用高产优质、早熟耐迟播的品种,玉米选用紧凑型品种;适当增加玉米密度;增加施肥量,小麦重施有机肥;合理增加灌溉量。 教学目标:了解复种、熟制、复种指数的概念;理解复种的条件,我国北方主要的复种方式;掌握复种技术。 教学重点:复种、熟制、复种指数的概念;掌握复种技术。 教学难点:复种的条件。 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复种 熟制 复种指数二、简答题1实现复种的条件是什么?2复种都有哪些重要技术? 课程名称:农作物生产技术 课程类型: 专业课 教学进程:第1章第三节 学时:2 使用教材:(农作物生产技术(第二版)马新民 郭国侠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内容第1章 耕作制度第三节 间作与套作一、间作与套作的概念与作用(一)间作与套作的概念间作与套作是相对于单作而言的。1、单作是在同一块田地上种植一种农作物的种植方式。2、间作是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农作物的种植方式,用“”表示。间作是集约利用空间的种植方式。3、套作是在前季农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农作物的种植方式,又称为套种,用“/”表示。套作是一种集约利用空间和时间的种植方式。 图1-1 农作物种植方式示意A单作; B间作; C套作(二)间作与套作的作用1、增产 实践证明,合理的间套作比单作具有增产作用。2、增效 合理的间套作能够以较少的投入换取较多的经济收入。3、稳产保收 合理的间套作能够利用农作物的不同特性,增强对灾害天气的抗逆能力,达到稳产保收。4、协调农作物争地的矛盾二、间作与套作的技术要点(一)选配合理的农作物与品种在选配农作物及品种时,应坚持如下三条原则。1、生态适应性大同小异 在农作物共处期间,选择的各种农作物对大范围的环境条件的适应性要大体相同。在生态适应性大体相同的前提下,选配的农作物对农田小气候的要求要略有差异。2、特征特性对应互补 即间套作的农作物在形态特征和生育特性上相互适应,以利于互补地利用环境资源。当农作物确定以后,在品种选择上还要注意互相适应。间(混)作时,矮秆农作物要选择耐荫性强、适当早熟的品种。套作时,一方面要考虑尽量减少上茬同下茬农作物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还要尽可能发挥套种农作物的增产作用,不影响其正常播种。3、经济效益高于单作 间套作选择的农作物是否合适,在增产的情况下,还要看其经济效益比单作是高还是低。经济效益高的组合才能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和应用。(二)建立合理的田间配置农作物群体在田间的组合、空间分布及其相互关系构成农作物的田间结构。间套作的田间配置主要包括各种农作物的种植密度、幅宽、间距、带宽等。1、种植密度 种植密度是指农作物间的距离。农作物左右间的距离称行距,前后间的距离称株距。种植密度的安排是实现间套作增产增效的关键技术。间套作时,各种农作物的行数用行比表示,即各农作物实际行数的比。间作农作物的行数,要根据计划农作物产量和边际效应来确定。2、幅宽 幅宽是指间套作中每种农作物的两个边行相距的宽度,如图1-2 。3、间距 间距是相邻两种农作物间的距离,是间套作物边行争夺养分、水分最激烈的地方。具体确定时,可根据两种农作物单作时行距一半之和进行调整。图1-2 农作物幅宽、间距、带宽示意4、带宽 带宽是间套作各种农作物顺序种植一遍所占地面的宽度,包括了间距和幅宽。带宽是间套作的基本单元,不宜过宽也不宜过窄。带宽的调整取决于农作物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和农机具。(三)农作物生长发育调控( 1 )适时播种,保证全苗,促进早发。( 2 )加强水肥管理。( 3 )应用化学调控技术。( 4 )及时采取综合措施防治病虫害。( 5 )早熟早收。三、间作与套作的主要类型(一)主要间作类型1、玉米大豆间作 2、玉米甘薯间作3、棉瓜间作 4、果、粮、菜间作 (二)主要套作类型1、小麦玉米套作 2、小麦春棉套作 目前推广的主要有三一式、三二式、四二式及六二式。图1-3 三二式小麦春棉套作示意图( cm)3、小麦花生套作 (三)立体种养类型1、稻鱼种养 2、玉米食用菌模式 教学目标:了解单作、间作、套作、幅宽、间距、带宽、边际效应的概念;理解间作与套作的主要类型。掌握间作与套作的作用;间作与套作的技术要点。 教学重点:单作、间作、套作、幅宽、间距、带宽、边际效应的概念;间作与套作的作用;间作与套作的技术要点。 教学难点:农作物间作与套作的技术指标。 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单作、间作、套作 幅宽 间距 带宽 边际效应二、简答题1间作与套作有哪些作用?2间作与套作时如何选择农作物品种?3农作物生长发育调控措施有哪些?4说出23种间套作形式。课程名称:农作物生产技术 课程类型: 专业课 教学进程:第1章第四节 学时:1使用教材:(农作物生产技术(第二版)马新民 郭国侠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内容第1章 耕作制度第四节 轮作与连作一、轮作与连作的概念1、轮作轮作是在同一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种类农作物的种植方式。2、连作连作是在同一田地上连年种植相同种类农作物的种植方式,在同一田地上采用同一种复种方式,也称为连作。二、轮作的作用与类型(一)轮作的作用1、减轻农作物病虫为害2、充分利用土壤养分 3、减轻田间杂草的为害4、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二)轮作的类型北方地区的主要轮作类型有以下几种。1、一年一熟轮作 2、粮经作物复种轮作 3、水旱轮作 4、绿肥轮作 三、连作的危害与防治技术(一)连作的危害1、土壤养分结构失调,有害物质增加 2、土壤物理结构破坏 3、生物结构的破坏 (二)连作的技术1、选择耐连作的农作物和品种 根据农作物耐连作程度的不同,可把农作物分为三种类型:忌连作的农作物 耐短期连作的农作物 耐长期连作的农作物2、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 教学目标:了解轮作、连作的概念;理解轮作的作用,连作的危害;掌握轮作的类型,连作的技术。 教学重点:轮作、连作的概念;轮作的类型,连作的技术。 教学难点:轮作的作用,连作的危害。 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轮作 连作二、简答题1轮作有什么作用?2连作的危害是什么? 3忌连作和耐连作的作物主要有哪些? 4轮作有哪些类型? 课程名称:农作物生产技术 课程类型: 专业课 教学进程:第1章第五节 学时:1使用教材:(农作物生产技术(第二版)马新民 郭国侠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内容第1章 耕作制度第五节 土壤耕作技术一、土壤耕作的概念和目的(一)土壤耕作的概念土壤耕作是利用农机具的机械力量来改善土壤的耕层结构和地表状况的技术措施。(二)土壤耕作的目的( 1 )为农作物播种和发育创造适宜的环境。( 2 )调节土壤水分,保证旱时能蓄水、保墒,湿时可散墒。( 3 )消灭作物残茬,翻埋肥料,加速土壤中养分的转化与循环。( 4 )消灭病虫害及防除杂草。( 5 )避免养分在土壤的还原过程中损失,促进养分的合理流动。二、土壤耕作的机械作用1、松碎土壤2、翻转耕层,混拌土壤3、平整地面4、压紧土壤5、开沟培垄,挖坑堆土,打埂作畦三、土壤耕作的类型与应用1基本耕作技术基本耕作又称初级耕作,指入土较深,作用较强烈,能显著改变耕层物理性状,后效较长的一类土壤耕作措施。(1)翻耕 翻耕的主要工具有铧犁和圆盘犁。作用在于翻土、松土、碎土。耕翻后的土壤水分易于挥发,这项措施不适于缺水地区。一般大田耕翻深度,以旱地2025cm、水田1520cm较为适宜。(2)深松耕 以无壁犁、深松铲、凿形铲对耕层进行全田的或间隔的深位松土。耕深可达2530cm,最深为50cm。此法分层松耕,不乱上层,适合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和丘陵地区,以及盐碱、白浆土地区。(3)旋耕 使用旋耕机进行。一次旋耕既能松土,又能碎土。水田、旱田都可使用。旋耕深度一般在1012cm,应作为翻耕的补充作业,与翻耕轮换应用。2表土耕作技术表土耕作也叫次级耕作,是在基本耕作基础上采用的入土较浅,作用强度较小的耕作措施,旨在改善010cm表土状况的一类土壤耕作措施技术。(1)耙地 耙地是指翻耕后,播种前或出苗前、幼苗期所进行的一类表土耕作措施,一般5cm深。(2)耱地 耱地也叫耢地,是一种耙地之后的平土碎土作业。一般作用于表土,深度为3cm,起到碎土、轻压、耱严播种沟、防止透风跑墒等作用。(3)镇压 镇压具有压紧耕层、压碎土块、平整地面的作用。作用深度34cm。(4)作畦 作畦于播种前进行,作用是便于田间灌溉和防渍排涝。(5)起垄 起垄是垄作的一项主要作业,用犁开沟培土而成,垄宽5070cm。(6)中耕 中耕是农作物生长过程中进行的表土耕作措施。中耕时间要掌握一个“早”字;一般农作物的幼苗期中耕要浅,中期要深,行距宽、要培土的中耕要深。四、少耕和免耕(一)少耕少耕是指在常规耕作基础上尽量减少土壤耕作次数或全田间隔耕种、减少耕作面积的一类耕作方法。(二)免耕免耕又称零耕、直接播种,是指农作物播种前不用犁、耙整理土地,直接在茬地上播种,播后及农作物生育期间也不使用农具进行土壤管理的耕作方法。(三)少耕、免耕的做法( 1 )用生物措施(如秸秆覆盖)代替土壤耕作。( 2 )用化学措施及其他新技术代替土壤耕作。( 3 )采用先进的机具代替土壤耕作。 教学目标:了解土壤耕作、少耕、免耕的概念;理解土壤耕作的目的,土壤耕作的机械作用;掌握土壤耕作的类型与应用。 教学重点:土壤耕作、少耕、免耕的概念;土壤耕作的类型与应用。 教学难点:土壤耕作的目的,土壤耕作的机械作用。 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土壤耕作 少耕 免耕二、简答题1、为什么要进行土壤耕作?2、土壤耕作的机械作用有哪些?3、基本耕作与表土耕作各有什么具体措施?课程名称:农作物生产技术 课程类型: 专业课 教学进程:第2章第一节 学时:1 使用教材:(农作物生产技术(第二版)马新民 郭国侠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内容第二章 小麦生产技术第一节 小麦的生长发育一、小麦的一生小麦的一生是指小麦从种子萌发到新种子形成的过程。(一)小麦的生育期 小麦的生育期是指小麦从出苗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小麦生育期的长短,常随品种特性、生态条件与播期早晚而变化。 (二)小麦的生育时期 一般把小麦的一生划分为12个不同的生育时期。各生育时期划分的标准如下: 表21 冬小麦生育时期划分及标准时 期 标 准出苗期50%以上幼苗第1片真叶伸出胚芽鞘1.52.0cm的日期三叶期50以上主茎第3片叶伸出1cm的日期分蘖期50以上植株第1个分蘖从主茎叶腋里伸出12cm的日期越冬期气温稳定降至3以下,麦苗地上部分基本停止生长的日期返青期春季气温稳定上升到3以上,叶色由灰绿转为青绿的日期起身期植物由匍匐转向直立,主茎第1节开始伸长的日期拔节期50以上植株主茎第1节离开地面1.52.0cm的日期挑旗期50以上旗叶全部露出叶鞘,叶片展开的日期抽穗期50以上麦穗抽出一半的日期开花期50以上植株麦穗中部小花开放的日期灌浆期50以上植株麦穗中的子粒长度达到最大长度的80,从子粒中可挤出汁液的日期成熟期50以上植株的子粒变硬,呈现本品种固有特征的日期 (三)小麦的阶段发育 在小麦一生中,必须通过几个内部质变阶段,才能完成从种子到种子的生活周期。这些内部的质变阶段,称为阶段发育。小麦的阶段发育包括春化和光照两个阶段。 1、春化阶段 小麦种子萌发以后,其生长点除要求一定的综合条件外,还必须通过一个以低温为主导因素的影响时期,才能使结实器官抽穗结实,这段低温影响时期叫小麦的春化阶段。小麦能否通过春化阶段的主导因素是温度,所以这个阶段又称感温阶段。 根据小麦春化阶段要求低温的程度与时间长短的不同,可将小麦品种分为3个类型(表22)。表22 小麦冬性强弱类型比较类 型温 度时 间特 征冬性品种0335天以上苗期匍匐,耐寒性强,对温度反应敏感半冬性品种071535天苗期半匍匐,耐寒性较强,对温度反应中等春性品种012515天苗期直立,耐寒性差,对温度反应不敏感 2、光照阶段 小麦是长日照农作物,要通过光照阶段,必须经过一定天数的长日照,才能完成内部的质变过程而抽穗结实。小麦这段长日照的影响时间,叫做光照阶段,小麦通过光照阶段的主导因素是日照的长短,所以这个阶段又称感光阶段。 根据小麦光照阶段对日照长短的反应,将小麦品种划分为3种类型(表23)。表23 小麦对日照长短的反应类型比较类 型光照时间持续天数对应关系反应敏感型每日12小时以上3040天冬性品种反应中等型每日12小时24天半冬性品种反应迟钝型每日812小时16天春性品种3、小麦阶段发育理论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引种;二是确定适宜播期和播量;三是肥水管理。 二、小麦产量的形成 (一)小麦产量的形成因素 小麦产量分为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经济产量是生物产量的一部分,是收获的对象。小麦经济产量的主要由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构成。每667 m 2理论产量=667 m 2穗数x每穗粒数x粒重(g)/1000 (二)小麦产量形成的阶段性和连续性每667 m 2穗数、每穗粒数的多少及千粒重高低的形成过程,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在小麦一生中,从出苗到返青是形成小麦根、叶、蘖的主要时期,对成穗数有决定性影响。从起身、拔节到抽穗,既长根、茎、叶,又长穗子,对每穗粒数产生一定影响。抽穗以后,小麦的生长中心转向生殖生长,这是决定粒重的关键时期。(三)产量的来源 小麦产量来源于光合作用形成的光合产物,这是形成产量的物质基础。 教学目标:了解小麦的生育期、生育时期、春化阶段、光照阶段的概念,以及小麦产量的形成;理解小麦各生育时期的标准;掌握小麦阶段发育理论在生产上的应用。 教学重点:小麦的生育期、生育时期、春化阶段、光照阶段的概念;小麦阶段发育理论在生产上的应用。 教学难点:小麦各生育时期的标准。 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小麦的一生 生育期 生育时期 春化阶段、光照阶段 二、简答题1.小麦一生经过哪几个生育时期?2.小麦的产量构成因素有哪些?3.小麦的阶段发育在生产中有何应用?课程名称:农作物生产技术 课程类型: 专业课 教学进程:第2章第二节 学时:2 使用教材:(农作物生产技术(第二版)马新民 郭国侠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内容第二章 小麦生产技术第二节 小麦的播前准备与播种技术一、 小麦的播前准备()良种选择可供生产上选择的代表性品种有:(1)豫麦34(2)豫麦50号(3)豫麦49号(温麦6号)-986系(4)郑麦9023(5)济南17号(6)高优503(二)播前整地 整地标准可概括为“耕层深厚、土碎地平、松紧适度、上虚下实”16字标准。播前的田地分为: 1.早秋茬地 2.棉茬地 3.晒旱地 4.稻茬地 (三)播前施肥小麦施肥应以底肥、农家肥为主,追肥、化肥为辅,氮、磷、钾配合施用。 1.底肥的施用 底肥用量一般占总施肥量的6080。2.种肥的施用 种肥应以氮肥为主,碳酸氢铵吸湿性强,不宜与种子混播,尿素含有缩二尿,作种肥时应控制用量,每667以l.52.5kg为宜,最好单独施入播种沟中。硫酸铵作种肥较为安全,每667以5kg用量为宜。硝酸铵也可作种肥,其用量和注意事项与硫酸铵相近。(四)播前灌水小麦播种时,土壤耕层水分应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580。浇灌底墒水通常有4种方式,即送老水、茬水、塌墒水、蒙头水。(五)种子处理与发芽试验 1、种子处理:一般有晒种、药剂拌种和催芽三种形式。2、小麦播前发芽试验:一般方法是随机数出100粒小麦种子,均匀摆放在垫有吸水滤纸的培养皿中,加入适量的水湿润滤纸,盖好种子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发芽温度25左右。第5天计算发芽势,7天时计算发芽率。良种的发芽率应达85以上,若低于85,则不能作种用。二、小麦的播种技术(一)播种期的确定 1、适期播种的作用 小麦播期是否适时,对培育冬前壮苗与获取高产稳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小麦适时播种,能充分利用适宜的温度条件,使小麦出苗、分蘖正常发生,根系发达,群体指标适宜,个体生长良好,且制造积累养分多,抗寒力强,从而形成冬前壮苗安全越冬,春季穗多穗大,为高产创造良好的条件。 2、适宜播期的确定 目前确定适宜播期的方法有两种:(l)气温法。一般认为,冬性品种1618,半冬性品种1315,春性品种以平均气温稳定在1214时播种为宜。(2)积温法。即以积温为指标。根据当地常年气温资料,从日平均气温下降到3之日开始(即连续5天平均气温降至3以下的第1天),往前累加日均温,当活动积温达到500600时为最佳播期,其前后5天内为播种期。 (二)播种量和播种方式的确定 小麦的播种量和播种方式决定了小麦的合理密植问题。 1、播种量的确定 常采用“四定”法。以田定产,以产定穗,;以穗定苗,以苗定播种量。 高水肥麦田一般每667 m 2播种量是:冬性、半冬性品种应掌握在46kg,春性品种为78kg。 2、播种方式的确定 目前,小麦播种方式主要采用条播法,一般单产在 250kg以下的麦田,行距以1620cm为宜;单产250350 kg的麦田,行距以2023cm为宜;单产400kg以上的麦田,行距以2325cm为宜。 (三)提高播种质量主要抓好3个环节: 1、播深适宜 种子播种深度以34cm左右为宜。 2、下子均匀 可采用播种机或机播耧进行播种,也可采用重耧播种的方法。 3、播后镇压。 教学目标:了解小麦的播前准备的主要技术环节;理解小麦良种选择技术;掌握小麦的播种技术。 教学重点:小麦的播前准备的主要技术环节; 小麦的播种技术。 教学难点:小麦良种选择技术。 复习思考题:1.小麦播种前针对不同的情况如何进行灌水?2.怎样确定小麦的适宜播种期?3.如何做小麦的发芽试验?4.要提高小麦播种质量应注意哪些问题?课程名称:农作物生产技术 课程类型: 专业课 教学进程:第2章第三节 学时:2 使用教材:(农作物生产技术(第二版)马新民 郭国侠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内容第二章 小麦生产技术第三节 小麦的前期管理技术 冬小麦前期生长阶段是指从种子萌发出苗到越冬的各时期,包括出苗期、三叶期、分蘖期和越冬期4个生育时期。 一、前期的生育特点 前期生长阶段的生育特点是长根、长叶、长分蘖等,生长中心以营养生长为主。其中,冬前分蘖是决定穗数的关键。 (一)种子发芽出苗 1、种子发芽出苗过程(图21)当胚根达到种子长度的一半时称为萌发、当胚芽达到种子长度的一半时称为发芽。 胚芽鞘向上生长顶出地面称为出土。当第1片叶长到2cm时叫出苗。三叶期是幼苗营养的转折期。 2、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 生产上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包括温度、水分和氧气。小麦发芽的最适温度为1520,最适宜的土壤水分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70,同时要求充足的氧气条件。 (二)小麦分蘖的发生1.分蘖发生部位 分蘖发生在分蘖节上。分蘖节是指麦苗基部地下茎节与节间组成的密集节群。直接着生在主茎叶腋处的分蘖叫一级分蘖,从一级分蘖叶腋处长出的分蘖叫二级蘖,依此类推。根据分蘖着生叶位的不同,自下而上叫第1分蘖,第2分蘖(图22)2.分蘖发生的时间和规律 一般幼苗长出3片真叶时, 胚芽鞘腋芽长出胚芽鞘分蘖,播种过深该蘖不易出土。正常分蘖发生的规律是:当主茎伸出第4叶时,主茎第1叶的叶腋处长出主茎第1分蘖,当主茎伸出第5叶时,主茎第2叶长出主茎第2分蘖;当主茎伸出第6叶时,主茎长出第3分蘖;第1分蘖伸出第4叶时,长出第1个分蘖的第1分蘖(称二级分蘖),如此类推,新的叶片不断伸出,新生分蘖不断出现,形成了出叶与出蘖的同伸关系。 3、分蘖消长和成穗规律 (1)分蘖的消长规律:小麦一生的分蘖活动,经历着增长期、高峰期和消亡期。分蘖增长期包括冬前、越冬与返青后的一段时间,到起身前达到高峰,以后开始两极分化,大蘖成穗,小蘖消亡。(2)成穗规律:主茎和冬前大蘖的成穗率高,冬前晚蘖及春生晚蘖成穗率低。低位蘖成穗率高,高位蘖成穗率低。4、影响分蘖的因素:一是温度,1318最适宜;二是水分,土壤持水量为7080最适宜;三是养分,氮肥对促进分蘖有重要作用,氮磷配合,效果更佳;四是光照;五是播深;六是播期;七是品种。(三)小麦根的生长 1、根系组成 小麦的根系由初生根(种子根)和次生根(节根)组成(图2一3)。次生根的发生,有两个高峰期,一是冬前分蘖盛期;二是拔节始期。 2、根系生长要求的环境条件 一是温度,最低温度为2,最适温度为1620,最高温度30。二是养分,氮肥与磷肥对促进根系的生长发育有明显作用。生产上要注意氮、磷配合,促进小麦地上与地下协调生长,以培育小麦壮苗。三是水分和空气,要求最适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四)小麦叶的生长一株小麦一般有1215片叶,根据着生位置与作用的不同可分为两类: 1、近根叶组 一般有89片叶,密集着生在分蘖节上,其中冬前近根叶67片,出生间隔期510天。2、茎生叶组 着生在伸长的茎节上,一般46片,多数5片,拔节到孕穗期相继生出,间隔57天。 二、前期的主攻目标 1、前期的主攻目标:一是全苗、匀苗;二是冬前要促根增蘖,实现冬前壮苗;三是安全越冬。 2、 冬前壮苗的标准:一是苗龄适宜,春性品种主茎6叶1心,半冬性品种7叶或7叶1心;二是分蘖多,春性品种单株45蘖,半冬性品种67蘖,每 667 m 2总头数60万70万,3叶蘖占一半以上;三是根系发达,单株次生根10条以上,叶色正绿,不过浓不过黄;四是长相敦实,株高 2025 cm,一般不超过27cm。 三、前期的管理技术(一)查苗补种、疏苗补栽 麦苗出土以后,要及早检查,如有缺苗断垄10cm以上的,均应在2叶期前浸种催芽,及时补种。对零星缺苗地段,可在3叶期以后取密补缺,进行移栽。栽苗时应采用同一品种,补栽要做到“上不压心,下不露白”,栽后浇水,以利成活。 (二)追施分蘖肥,浇好盘根水 对地力、墒情不足或播种偏晚而形成的弱苗,应抓住冬前温度较高,有利分蘖的时期,于分蘖始期追肥浇水,促弱转壮,一般每667 m 2施纯氮34kg,做到随施肥,随浇水,及时松土,高肥田可不追肥。(三)适时冬灌 冬灌必须适时适量,冬灌时间掌

    注意事项

    本文(农作物生产技术3章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