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IEC62305-3建筑物的实体损害和生命危险.docx
-
资源ID:1939127
资源大小:1.33MB
全文页数:15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中文版IEC62305-3建筑物的实体损害和生命危险.docx
IEC62305-3.Ed.1 81/240/CDV Ed.3IEC62305-3.Ed.1 81/240/CDV雷电防护第三部分建筑物的实体损害和生命危险Protection Against Lightning Part 3 : Physical Damage to Structures and Life Hazard目 录前言3简介4条款1. 范围.52. 规范性参考文件.53. 术语和定义.54. 雷电防护系统(LPS).94.1LPS的类型94.2LPS的设计.104.3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内钢结构的传导性.105. 外部雷电防护系统.115.1总则.115.2接闪器.115.3引下线.135.4接地终端装置.165.5固定和连接.185.6材料和尺度.186. 内部雷电防护系统.186.1总则.186.2雷电等电位连接.196.3外部LPS的电气绝缘.217. LPS的维护和检测.227.1检测的范围.227.2 检测的顺序.227.3维护.228. 由于接触和跨步电压导致的活体损伤的防护措施.238.1接触电压的防护措施.238.2跨步电压的防护措施.23附录A(规范性)接闪器的定位.33A.1 利用防护角方法情况下的接闪器的定位.33A.2利用滚球方法情况下的接闪器的定位.33A.3 利用网格方法情况下的接闪器的定位.33附录B(资料性)雷电流流经外部导电部件和入户线路.40附录C(规范性)用于线缆自我防护的屏蔽体最小截面.42附录D(资料性)引下线中雷电流的配分43附录E(资料性)对于有爆炸风险的建筑物的LPS的附加信息.47附录F(资料性)雷电防护系统设计、安装、维护及检测手册53前 言(1) 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是世界性标准化组织,其所有成员为国家电工委员会。它致力于促进在电气和电子领域内所有关于标准化问题的国际合作。为着本目标及其它相关活动,IEC发行公布国际标准。前期工作委托给技术委员会;任何IEC组成成员如对该问题感兴趣,可参与准备工作。与IEC有交往的国际性的、政府间的、以及民间组织也可参与该工作。IEC与ISO在两组织已达成的协议条件下保持着密切合作。(2) IEC关于技术问题的正式决定或协议,尽可能地表述为相关的国际公认标准。因每一技术委员会拥有来自代表各国利益的各国委员会的代表。(3) 为方便国际间合作,产生的文件以各国委员会易接受的形式印发,如:标准、技术规格、技术报告或指南形式等。(4) 为促进国际间的统一化,IEC成员致力于在其各自国家和地区最大可能地应用IEC国际标准。IEC标准和对应的国家或地区标准的任何分歧均在后面清晰指明。(5) IEC不提供声明同意等程序,不对任何声称符合其某一标准的设备负责。(6) 本国际标准的一些要件可能为某一专利权所属,此点需注意。对此类专利的确认,IEC不负任何责任。国际标准IEC 62305-3 由IEC技术委员会81:雷电防护起草。此标准的正文基于下列文件:FDIS表决报告81/XX/FDIS81/XX/RVD关于表决通过此标准的全部信息在上表的表决报告可找到。此公布是根据ISOIEC指示第3部分起草的。附录B,D,E,和F仅供参考。附录A和C为本标准的组成部分。委员会决定此公布的内容将不作变更直至_。届时,此公示将·重新确认;·撤销;·由修订版代替;·修正。简 介本部分为建筑物内针对接触和跨步电压导致的实体损害和活体伤害的防护。防护建筑物免于实体损害的主要和最有效的措施为:雷电防护系统(LPS)。通常由外部雷电防护系统和内部雷电防护系统构成。外部LPS为了:a) 截获击向建筑物的直击雷(用接闪器);b) 把雷电流安全引向地球(用引下线);c) 泄放雷电流到地球内部(用接地终端装置)。外部LPS使用等电位连接或间隔距离(由此电气绝缘)阻止建筑物内外部LPS部件和建筑物内其它电气导电元件之间产生的危险火花。预防接触和跨步电压导致的对活体伤害的主要防护措施是为了:a) 通过暴露导电部件的绝缘,和或通过增加表面土壤的电阻,减小流入体内的危险电流;b) 通过活动限制和或警告提示减小危险接触和跨步电压的发生。在新建筑物最初的设计中,LPS的类型和位置应仔细加以考虑,使得建筑物的电气导电部件发挥最大优势。这样一体化安装的设计和建造更容易些,整体的美学视角也能改善,雷电防护系统的效果也能在最小造价和支出中得到提高。为形成有效的接地终端,基础钢结构的入地和正确使用在建筑工事刚破土动工时是不太可能实现的。因此,在工程的最早可能阶段,对土壤电阻和土地的特性应加以考虑。这个信息对于接地终端装置的设计是基础的,或许会影响建筑物的基础设计工作。为以最小成本达到最佳效果,LPS设计者和安装者、建筑师和建造者间正常的协商是必要的。如果对现有建筑物添加雷电防护,应努力确保与本标准的原则相符。对LPS类型和位置的设计应结合现存建筑物的特征考虑。雷电防护第三部分:建筑物的实体损害和生命危险1 范围本部分对建筑物通过LPS进行实体损害的防护以及在建筑物外、LPS邻近区域由接触和跨步电压导致的活体伤害的防护提供了相关依据(见IEC 62305-1)。本标准适用于:a) 对于无高度限制的建筑物LPS的设计、安装、检测和维护。b) 由接触和跨步电压导致的活体伤害防护措施的建立。注1:由于爆炸风险,对周围构成危险的建筑物内LPS的具体要求在考虑之内。同时,附录E的附加信息可认为是充分的。注2:LPS不用于建筑物内由过电压导致的电气和电子系统失效的防护。此类案例的具体要求参见IEC 62305-4。2 规范性参考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国际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国际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IEC和ISO的成员对国际标准的当前有效性维持其注册状态。IEC 60079-10-1995年版:用于爆炸气体的电气仪器 第10部分:危险区域的划分;IEC 62305-1(*):雷电防护第1部分:总则;IEC 62305-2(*):雷电防护第2部分:风险管理;IEC 62305-4(*):雷电防护第4部分:建筑物内的电气和电子系统;IEC 62305-5(*):雷电防护第5部分:公共设施;IEC 61643-1-2002年版:接在低压配电系统上的浪涌保护器;第1部分: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IEC 61643-12-2002年版:接在低压配电系统上的浪涌保护器;第12部分:选择和应用原则;IEC 60479(*):电流对人和牲畜的影响新版第4部分:雷击对人和牲畜的影响。3 术语和定义为达到本标准的目的,应使用下列定义。3.1 雷电防护系统 (LPS)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用来降低雷击建筑物导致的实体损害的总的装置。由外部防雷装置和内部防雷装置组成。3.2 外部雷电防护系统 External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LPS的一部分,它含有一个接闪器、一个引下线和一个接地终端装置。注:通常这些部分都在建筑物外部。3.3 与受保护建筑物相分离的外部LPS External LPS isolated from the structure to be protectedLPS的接闪器和引下线的位置使得雷电流路径与受保护建筑物无法接触。注:在被分离的LPS内,LPS和建筑物间的危险火花得以避免。3.4 不与受保护建筑物相分离的外部LPS External LPS not isolated from the structure to be protected LPS的接闪器和引下线的位置使得雷电流路径与受保护建筑物可以接触。3.5 内部的雷电防护系统 Internal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由雷电等电位连接构成的LPS的一部分,它遵循受保护建筑物内间隔距离规定。3.6 接闪器 Aie termination system 外部的LPS的一部分,利用金属元件,例如杆、网格型导体或悬线以截获雷电闪击。3.7 引下线 Down-conductor system 外部的LPS的一部分,用以将接闪器的雷击电流引入到接地终端装置。3.8 环形导体 Ring conductor 导体在建筑物周围形成环路,为了泄放雷击电流,又与引下线相连。3.9 接地终端装置 Earth-termination system 外部的LPS的一部分,用以将雷击电流引导泄放到地球。3.10接地极 Earthing electrode 接地装置的一部分或一组。用以与地球进行直接的电气接触并将雷击电流泄放到地球。3.11环形接地体 Ring earthing electrode 在位于地表或地下的建筑物周围形成一个封闭环形的接地体。3.12基础接地体 Foundation earthing electrode 作为接地体的嵌入建筑物混凝土地基的钢筋或附加导体。3.13 常规接地阻抗 Conventional earth impedance 接地电压峰值与接地电流峰值的比。通常不会同时发生。3.14 接地终端电压 Earth-termination voltage 介于接地终端装置与地球远端之间的电位差。3.15 LPS的天然组成部分 “Natural” component of LPS 被安装的并不专用于雷电防护的导体部件。除可以用作LPS外,一些情况下,还可提供LPS部件的一项或多项功能。注:本术语使用例证包括天然接闪器;天然引下线;天然接地体。3.16 连接部件 Connecting component 属于外部LPS的一部分,用于导体互连或与金属装置的连接。3.17 固定部件 Fixing component 属于外部LPS的一部分,用以将LPS部件固定于建筑物上。3.18 金属装置 Metal installations受保护建筑物内可能形成雷电流路径的扩展金属件,如:管道、楼梯、电梯导轨、通风、取暖和空调腔箱和互连的加固钢筋。 3.19 外部传导部件 External conductive parts进入或离开受保护建筑物的延伸金属导体,例如管道、金属缆、金属箱等,它们可能携带雷击电流的一部分。3.20 电气系统 Electrical system装有低压供电部件和可能也有电子部件的系统。3.21 电子系统 Electronic system一个由敏感性电子部件组成的系统,例如通信设备、计算机、控制和仪表系统、无线电系统、电子电源装备。3.22内部系统 Internal system一个建筑物内的电气和电子系统。3.23雷电等电位连接(EB)Lightning equipotential bonding 将分离的金属部件连接到LPS,这种直接的导电连接或通过浪涌保护器的连接使得雷击电流造成的电位差减少。3.24 等电位连接带 Bonding bar把金属装置、外部传导部件、电力供应和通讯线路,以及其它电缆与LPS连接的金属带。3.25 连接导体 Bonding conductor把单独传导部件连接至LPS的导体。3.26 互连的加固钢筋 Interconnected reinforcing steel混凝土建筑物内的钢结构,通常认为电气上是连续的。3.27 危险火花 Dangerous sparking由导致受保护建筑物实体损害的雷击引起的电气放电。3.28 间隔距离 Seperation distance两个传导部件间的距离,在此距离内无危险火花发生。3.29 浪涌保护器(SPD)Surge protective device为限制瞬间过压并转移浪涌电流所用的器件,它至少含有一个非线性元件(定义见IEC 61643-12)。3.30 测试接头 Test joints设计用以便利电气测试和LPS组成部分测量的组件。3.31 LPS的类型 Type of LPS根据雷电防护等级表明LPS分类的数字。3.32 雷电防护的设计者 Lightning protection designer在LPS设计领域,能胜任且技巧高超的专家。3.33 雷电防护的安装者 Lightning protection installer在LPS安装领域,能胜任且技巧高超的人员。4 雷电防护系统(LPS)4.1 LPS的类型LPS的特征取决于受保护建筑物的特征和所考虑的雷电防护等级。根据IEC 62305-1中定义的雷电防护等级,本标准定义了LPS的四种类型(至)(参见表1)。每种类型LPS的特征:a) 取决于LPS类型的数据:雷击参数(IEC 62305-1的表3和表4)滚球半径,网格宽度和防护角(表2)引下线间距和环形导体间距的典型值(表4)防范危险火花的间隔距离(表10,11,12)接地体的最小长度(见5.4.2,5.4.3和图2)b) 不取决于LPS类型的数据:雷电等电位连接(见6.2)接闪器的金属板或管道的最小厚度(表3)LPS材料及使用条件(见5.6.1和表5)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终端装置的材料,结构和最小尺度(表6和7)连接导体的最小尺度(表8和9)每种类型LPS的性能参见IEC 62305-2的附录B。LPS类型的选择应基于风险评估的基础上(见IEC 62305-2)。4.2 LPS的设计技术上和经济上对LPS进行优化设计是可以做到的,尤其是在LPS的设计和安装与受保护建筑物的设计和安装配合的情况下。特别地是建筑物的金属部件可用作LPS的组成部分这一点在建筑物设计时就应考虑到。对现有建筑物,LPS类型和位置的设计应把现有条件的约束考虑在内。LPS的设计文件应包括确保正确完整安装所需的所有信息。详细情况见附录F。4.3 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内钢结构的连续性加固混凝土建筑物内,如果纵向带和横向带的接合处大部分为焊接的或安全地加以连接,则认为钢结构是电气连续的。如果纵向带连接为焊接,则重叠部分至少达到其直径的20倍或用其它方法进行安全连接。对于新建建筑物,加固部分间的连接应由设计者或安装者与建造者和土木工程师进行合作加以具体化。对于使用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物(包括预制、预应力混凝土部件),加固带的电气连续性应由介于最上端和地面水平间的电气测试决定。总电气阻抗不应大于0.2,通过适合本目的的测试仪器测得。如果达不到此值或进行测试不可行时,钢筋不应用作天然引下线,如5.3.5节所述。这种情况下,建议安装外部引下线。在预浇制加固混凝土的建筑物情况下,要确定单个毗邻预浇制混凝土单元之间加固钢结构的电气连续性。在不能保证建筑物内电气连续性的情况下,应避免使用钢筋混凝土作为天然组件。对于现存的预浇制钢筋混凝土建筑物,这些单元的连接可由测量监测:跨接相连预浇制单元的接点的电气阻抗应为0.1的数量级。测量应用至少为1A的直流或交流测试电流进行。对于使用加固带的现存建筑物,其电气连续性应加以保证。从接闪器到地平面间的总的电气阻抗应为0.1的数量级。测量应用至少为1A的直流或交流测试电流进行。注1:更多信息参见附录F。注2:在一些国家,把钢筋混凝土用作LPS的一部分是禁止的。5 外部雷电防护系统5.1 总则5.1.1 外部LPS的作用外部LPS是在没有引起热和机械损坏,也没有触发火灾或爆炸的危险火花的情况下,截获击向建筑物的直接雷(包括建筑物侧边的闪击),把雷电流从雷击点引导到地面并泄放到地球内部。5.1.2 外部LPS的选择大多数情况下,外部LPS可安装在受保护建筑物上。当在雷击点或传输雷电流的导体上产生的热效应和爆炸可能导致对建筑物或其内部设施的损害时,应考虑被分离的外部LPS(参见附录E)。典型案例包括:可燃材料作覆盖物的建筑物;拥有可燃墙体的建筑物;存在爆炸和火灾危险的区域。注1:在建筑物、内部设施或其用途的改动要求LPS变动的情况下,使用被分离的LPS是切实可行的。LPS和建筑物间的危险火花应加以避免:·对被分离的外部LPS,依照6.3节进行分离。·对没有被分离的外部LPS,依照6.2节进行连接,或依照6.3节进行绝缘或分离。5.1.3 天然部件的应用作为建筑物固有部分不能变更的天然部件如果由传导性材料制成(如:互连的混凝土钢筋、建筑物的金属骨架等),则可用作LPS的一部分。其它天然部件应作为LPS的附加成分加以考虑。注:更多信息,参见附录F。5.2接闪器5.2.1总则如若适当安装接闪器,雷电流对建筑物渗透的概率大幅度降低。接闪器可由下列元件任意组合而成:a) 杆;b) 悬线;c) 网格型导体。遵循本标准的所有类型的接闪器应依照5.2.2节,5.2.3节和附录A定位。主动放电接闪器是不许可的。5.2.2定位在决定接闪器定位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对裸露接点、角落和边的防护,尤其是那些位于最高处和立面上端的部分。特定的接闪器应位于特定的点和角落。在决定接闪器定位的过程中,通常使用三种方法。即,防护角方法,滚球方法和网格方法。滚球方法适用于所有情况。防护角方法适用于大多数简单形状的建筑物,但限于表2列出的接闪器高度。网格方法对于水平表面的防护是一种合适形式。对于每种类型的LPS,防护角、滚球半径和网格宽度的值参见表2。有关接闪器定位的详细信息参见附录A。5.2.3接闪器对高建筑物侧闪击的防护在高于60m的建筑物上,侧闪击主要发生于表面的节点、角落和边缘之处。注1:通常,此类闪击造成的风险很低。因为击向高层建筑物的闪击仅有百分之几击向侧边,而且,其参数远远低于击向顶部的值。注2:即使是雷击电流的峰值低,建筑物外墙体上的电气和电子设备也将遭毁坏。为保护高层建筑物的上部分(即,通常为建筑物高度的上20处)和安装其上的设备,应安装接闪器(参见附录A)。对于高于120 m的建筑物,高于此值的所有部分都受到威胁,应加以防护。5.2.4 安装与受保护建筑物不作分离的LPS的接闪器可按以下安装:·如屋顶由非可燃材料制成,接闪器导体可放置于屋顶表面;·如屋顶由可燃材料制成,屋顶可燃部分与接闪器的距离应不小于0.1 m。对于草屋顶,此距离应增长为0.3 m.;·受保护建筑物的易燃部分应与外部LPS无法直接接触,勿直接置于可能被雷击击穿透的薄膜顶层之下(参见5.2.5节)。对于诸如木板之类可燃顶层也应加以考虑。5.2.5 “天然”部件依据5.1.3节,建筑物的下列部分应看作接闪器的天然部件和LPS的一部分:a) 覆盖受保护建筑物的钢板,倘若不同部分间的电气连续性持久(例如:通过钎焊、焊接、卷边、缝合、螺旋或螺栓);如若认为防止钢板被击穿或其下易燃材料的燃烧不重要,钢板的厚度不小于表3给出的t;如若有必要采取措施防止击穿或考虑发热点的问题,钢板的厚度不小于表3给出的t;它们无绝缘材料包裹;b) 屋顶结构的金属部件(互连的加固钢筋等)位于非金属顶之下,前提是后者可被排除于受保护建筑物之外;c) 诸如檐槽、装饰、扶手、管道、栏杆覆盖物之类的金属部件,其截面积不小于标准接闪器部件的指定值;d) 屋顶的金属管和金属箱,前提是它们制成材料的厚度和截面满足表6规定;e) 装有易燃或爆炸混合物的金属管和金属箱,前提是它们以不小于表3给出的适当值t的厚度制成,并且雷击点处内表面温度升高不会构成危险(详细信息参见附录F)。如果不能满足厚度条件,金属管和金属箱应与受保护的建筑物组成一体。如果法兰耦合的衬垫是非金属的,或法兰边缘没有适当连接时,装有易燃或爆炸混合物的管道不应考虑做接闪器的自然部件。注:一薄层防护漆镀膜或约1mm的沥青,或0.5mm的PVC不被视作绝缘体。详细信息参见附录F。5.3 引下线5.3.1 总则为降低LPS中的雷电流致损概率,引下线应从雷击点到地球按照如下方式布置:a) 数条平行电流通路存在;b) 电流通路长度维持在最小值;c) 至建筑物传导部件的等电位连接依据6.2节要求执行。注1:依据表4,地平面处,每1020m高度,引下线的横向连接被认为是好的做法。引下线和环形导体的几何形状影响间隔距离(见6.3节)。注2:围绕周边等距离尽可能多的安装引下线,并且由环形导体互连,这样做将降低危险火花的概率,便利了内部装置的防护(见IEC 62305-4)。在金属骨架的建筑物和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内,互连的钢筋电气传导性是连续的,这个条件得到了满足。引下线间距和水平环形导体间距的典型值列于表4。关于雷电流在引下线分流的更多信息参见附录D。5.3.2 被分离LPS的定位a) 如果接闪器由位于单独杆(或一根)上的杆组成,每根杆至少需要一根引下线。b) 如果接闪器由数根(或一根)悬线组成,每个支撑物至少需一根引下线。c) 如果接闪器形成导体网络,至少在每一支撑线端需要一根引下线。 5.3.3 没有被分离LPS的定位a) 如果接闪器由一根杆组成,那么至少需一根引下线。如果接闪器由数根独立杆组成,那么至少每根杆需一根引下线。b) 如果接闪器由数根悬线组成,那么至少每根悬线载体需一根引下线。c) 如果接闪器由网格状导体组成,那么至少两根引下线应分布在受保护建筑物周围,且受到建筑和实用约束。在建筑物周围,引下线最好等间距。对于大型建筑物来讲,引下线间距的典型值参见表4。如若可能,引下线应安装在建筑物每个裸露角落处。注:引下线间距值与6.3节给出的间隔距离相关联。5.3.4 安装安装引下线,使之尽可能便利地形成接闪器导体的直接延续。引下线应以直线和垂直安装,这样就能以最短和最直接的通路到地球。应避免环路,但在不可能的条件下,距离s(导体两点间隔测得)和长度l(两点间导体的长度)应与6.3节一致。引下线不应安装檐槽内或水口下处,即使有绝缘材料覆盖。注: 檐槽处潮湿影响导致引下线的强腐蚀。建议引下线与门和窗户之间保持6.3节规定的间隔距离。与受保护建筑物没有被分离的LPS的引下线可按如下安装:如若墙体为非可燃材料,引下线可布于表面或墙体内部;如若墙体为可燃材料,引下线可布于表面,前提是电流流经导致的温度升高对墙体材料不构成危险;如若墙体为可燃材料,且引下线的温度升高构成危险,引下线应置于距墙体距离不小于0.1m处。爬梯可与墙体接触。当引下线与可燃材料间的距离不能保证时,导体的截面积应不小于100 mm2。5.3.5 “天然”部件建筑物的下列部分应看作引下线的天然部件:a) 金属装置,倘若不同部分间的电气连续性持久(根据5.5.2节);其尺度至少等于表6给出的标准引下线值;如果法兰耦合的衬垫是非金属的,或法兰边缘没有适当连接时,装有易燃或爆炸混合物的管道不应考虑做引下线的自然部件。注1:金属部件可能由绝缘材料包裹。b) 建筑物的金属骨架或电气传导性连续的钢筋混凝土骨架;注2:在预制钢筋混凝土的情况下,在钢筋部件间建立互连点是至关重要的。在互连点之间,钢筋混凝土含有传导联系,这一点也是重要的。独立部分应通过装配现场加以连接(参见附录F)。注3:在预应力混凝土的情况下,应注意导致不可承受的机械后果的风险,或由雷电流引起,或与雷电防护系统的接触引起。c) 建筑物互连的加固钢筋;注4:如果钢结构的金属骨架或建筑物互连的混凝土钢筋用作引下线时,不必要设置环形导体。d) 正面部件、侧面轨道、正面的金属子结构,倘若其尺度与引下线的要求相符(见5.6.2节),钢板或钢管的厚度不低于0.5 mm;其垂直方向的电气传导连续性与5.5.2节的要求相符。注5:更多信息见附录F。5.3.6 测试接头在与接地终端装置连接处,每一引下线应安装测试接头。除非是在天然引下线与基础接地体结合的情况下。为测量起见,组件应可以用工具打开。通常在使用中应保持闭合。5.4 接地终端装置5.4.1 总则当处理雷电流泄放(高频特性)到大地的问题时,在使任何潜在危险过电压最小化的同时,接地终端装置的形状和尺度是重要的标准。通常推荐使用一个低的接地阻抗(按低频率测量时应低于10)。从雷电防护的角度来看,单独与建筑物形成一体的一个接地终端装置是较好的,也适用于各种目的(例如:雷电防护、电源系统和通信系统)。接地终端装置的连接应依照6.2节的要求来完成。注1:间隔和与其它接地终端装置连接的条件通常由适当的国家权威部门决定。注2:当由不同材料制成的接地终端装置互连时,会发生严重的腐蚀问题。5.4.2 通常条件下的接地安置对于接地装置,使用两种基本类型的接地体排列类型。5.4.2.1 A类排列此种排列由水平或垂直接地体连接至每一引下线而成。A类排列中,接地体的数目不应小于2。在引下线底基部,每一接地体的最小长度为l1 对于水平接地体而言;或0.5 l1 对垂直(或倾斜)接地体而言式中:l 1水平接地体的最小长度,见图2的相关部分。 对于复合(垂直或水平)接地体,应考虑总长度。倘若接地终端装置的接地阻抗达到小于10(为避免干扰,以不同电源频率及其复合频率测得),图2所示的最小长度可忽略不计。注:更多信息见附录F。5.4.2.2 B类排列此种排列由建筑物外部的环形导体(至少其总长度的80)与土壤或与基础接地体接触而成。此类接地体可为网格状。对于环形接地体(或基础接地体),由环形接地体(或基础接地体)围成区域的平均半径r应不小于l 1的值:式中:l 1见图2,根据LPS 的、型分类。当l 1的所需值比r的可行值大时,应加上附加的水平或垂直(或倾斜)接地体,其长度l r(水平的)和l v(垂直的)由下列等式给出:和附加接地体的数目不应小于引下线的数目,其值最小为2。附加接地体应在引下线与环形接地体连接处尽可能地等距加以连接。5.4.3 接地体的安装外部环形接地体(B类排列)最好埋入地下至少0.5m,围绕外墙体的间距约为1m。接地体(A类排列)应安装于受保护建筑物的外部,上端深度至少为0.5m,尽可能均匀分布以使地球中的电气耦合效应最低。接地体应以方便建造过程中的检测的方式加以安装。嵌入深度和接地体的类型应能减小腐蚀效应、土壤干化和冻结效应,由此使得常规接地阻抗稳定。建议垂直接地体等同于冻土深度的首段长度,在冻结条件下不应视作有效。注:由此,对于5.4.2.1和5.4.2.2算得的长度l的值,应在每个垂直接地体上加0.5m的长度。对于裸露固体石块,推荐使用B类接地排列。拥有电子系统或高发火灾的建筑物(见IEC 62305-2),最好使用B类接地排列。5.4.4 天然接地体依据5.6,最好是混凝土地基中的互连的加固钢筋,或其它合适的地下金属结构用作接地体。当混凝土中的钢筋用作接地体时,尤其应注意接口处,以防混凝土的机械裂力。注1:在预应力混凝土情况下,应注意雷电泄放电流通道的影响,可能会导致不可接受的机械应力。注2:如果使用基础接地,接地阻抗的远期增长是有可能的。注3:关于此问题更广泛的信息见附录F。5.5 固定和连接5.5.1 固定接闪器和引下线应牢固地加以固定,这样,电动力或偶发的机械力(例如:振动、积雪板的滑移、热扩散等)就不会引起导体破裂或松弛(见IEC 62305-1的附录D)。5.5.2 连接导体上的连接点数应减至最小值。应通过钎焊、焊接、卷边、缝合、螺旋或螺栓,使这些连接点安全。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内钢筋的连接应遵循4节。5.6 材料和尺度5.6.1 材料使用的材料应能经受雷电流的电磁效应和可预见的偶发应力而不致损坏。选择材料和尺度时,应牢记受保护建筑物或LPS遭腐蚀的可能。LPS的部件应以表5所列材料制造,或选择其它具有等同机械力、电气和化学(防腐)性能特征的材料。注:非金属制造的部件也可用于固定。5.6.2 尺度接闪器导体、接闪器杆和引下线的结构和最小截面积参见表6。接地体的结构和最小尺度参见表7。6 内部雷电防护系统6.1 总则内部LPS应避免由于雷电流在外部LPS或建筑物其它导电部件中的流动导致受保护建筑物内发生危险火花。危险火花可发生于外部LPS和其它部件之间,例如:金属装置;受保护建筑物内的电气和电子系统;外部导电部件和入户线路。注1:存有爆炸危险的建筑物内产生的火花总是危险的。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附加防护措施(正在考虑中)(见附录E)。注2:内部系统过电压的防护参见IEC 62305-4。不同部件间的危险火花能够避免,通过等电位连接(遵循6.2节),或部件间电气绝缘(遵循6.2节)。6.2 雷电等电位连接6.2.1 总则等电位化可通过LPS与下列连接达到:·建筑物的金属部件;·金属装置;·外部导电部件;·受保护建筑物内的电气和电子系统。仅在所要求的间隔距离无法达到的情况下,推荐使用LPS和其它系统间的等电位连接(见6.3节)。注:当内部系统进行等电位连接时,部分雷电流可能会流入此类系统。此种影响需考虑。互连方式可能为:·连接导体,在天然连接不能保证电气传导性连续的情况下;·浪涌保护器(SPD),在与连接导体直接连接不可行的情况下。实现雷电等电位连接的方式是重要的,应与通信网络运营商、电力管理者、以及所涉及的其他管理者和当局部门协商,因为可能存在争议。SPD的安装应便于检测。注:当安装了SPD,受保护建筑物外的金属架可能受到影响。在设计此类系统时,此点应加以考虑。外部金属架的等电位连接可能也是必要的。6.2.2 金属装置的雷电等电位连接在被分离外部LPS情况下,雷电等电位连接应仅在地平面进行。在没有被分离外部LPS情况下,雷电等电位连接应在下列位置进行:a) 在地下室或接近地平面。连接导体应连接至建造和安装都易于检测的等电位连接带。等电位连接带连接至接地终端装置。对于大型建筑物(通常高度在20m以上),在其互连的前提下,可能安置不仅一个等电位连接带。b) 在绝缘要求不能满足的情况下(见6.3)。仅在所要求的间隔距离无法达到的情况下,推荐使用高于地下室水平的等电位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