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4096sj_第一单元 人口的变化 单元练习2.docx

    • 资源ID:1936993       资源大小:2.39M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4096sj_第一单元 人口的变化 单元练习2.docx

    上教考资源网 助您教考无忧第一单元 人口的变化 单元练习2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下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A. B. C. D.答案:C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某新兴城市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回答24题。2.1992年至1993年,该城市的人口增长率是A.1.67B.1.43C.0.9D.1.2答案:A3.1991年至1998年,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出生率高B.人口死亡率低C.大量人口迁入D.原有人口基数小答案:C4.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近期可能导致的主要问题是A.人口老龄化突出B.城市经济缺乏活力C.社会劳动力不足D.城市用地压力增大答案:D5.我国“黑河腾冲”以西的地区面积占全国的53%,人口只占6.3%。下列关于其成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西部地区气候干燥,有大面积干旱区,生态脆弱B.地形复杂,多高山、高原C.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不便D.人口出生率低,人口迁出量大答案:D6.下图为“甲、乙两个地区的人口年龄组成示意图”。若甲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a,乙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b,那么a与b的数量关系是A.a>bB.a<bC.a=bD.ab答案:B7.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A.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B.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率C.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D.人口出生率、人口总数、社会生产率答案:C8.有关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全世界总体上人口增长模式已处于现代型阶段B.世界各国或地区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具有同步性C.发达国家已基本完成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D.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是由各地的人口数量决定的答案:C9.下列国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A.美国B.日本C.德国D.澳大利亚答案:C10.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过程是A.传统型原始型现代型B.现代型原始型传统型C.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D.原始型现代型传统型答案:C11.下面是一些国家的轮廓图(比例尺不同),请判断属于“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的国家是 A.B.C.D.答案:B12.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一直是人口迁入地区(或国家)的是A.西欧B.拉美C.澳大利亚D.西亚答案:C13.下列人口空间移动属于人口迁移的是A.游牧民的迁移B.有两处或多处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之间流动C.日本人去美国定居D.中国人去欧洲旅游答案:C14.大庆、攀枝花等城市的兴起,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其影响因素主要是A.气候条件优越B.重大政治变革C.经济的发展变化D.矿产资源的开发答案:D读“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1517题。15.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A.从北美迁往拉美B.从亚洲迁往拉美C.从非洲迁往西亚D.从欧洲迁往非洲答案:C16.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A.从湖南流往广东B.从河北流往山东C.从新疆流往内地D.从湖北流往重庆答案:A17.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移到乙地的是A.乙地较低的工资待遇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C.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D.甲地优美的环境答案:C18.20世纪末,非洲卢旺达和刚果地区出现数以百万计难民大迁移,其产生的原因是A.干旱灾害B.部族战争C.气候变迁D.蝗虫灾害答案:B19.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有A.从城市迁往农村B.规模小、频率低C.由内地迁往边疆D.流动人口大量增加答案:D20.我国“十一黄金周”,大批国内外游客前往四川九寨沟,这种现象属于A.国际人口迁移B.国内人口迁移C.省际人口迁移D.人口流动答案:D21.20世纪80年代,我国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设立,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其主要原因是A.政治因素B.经济因素C.气候因素D.资源开发因素答案:B22.二战以后,由人口迁入变为迁出地区的是A.北美洲B.欧洲C.大洋洲D.拉丁美洲答案:D23.环境人口容量是指A.一个地区人均资源量的极限值B.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能否最大限度地利用C.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D.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的好坏答案:C24.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应控制在A. 12亿左右B. 15亿左右C. 60亿左右D. 16亿左右答案:D25.下列因素中,会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有人口的消费水平资源和科技发展水平社会政治制度婚姻、生育观念A.B.C.D.答案:A26.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A.人口的精神生活需求B.人口的生活消费水平C.资源状况D.人口的智力及技术条件答案:C27.可导致环境人口容量降低的因素有A.科学技术水平提高B.环境质量相对稳定C.资源过度使用、利用效率低下D.社会经济水平逐步提高答案:C28.有关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的论点,悲观的是A.现今世界人口即将超过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B.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不能解决人口过多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C.自然灾害将毁灭地球D.我们生活的地球容纳的人口越少越好答案:B29.有关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最合理的是A.未来世界人口最终会达到人口容量极限,但会经历漫长的时间B.地球环境人口容量在150亿左右C.目前世界上的人口太多,已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D.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公布的报告认为,将全球人口稳定在110亿或略多一些,可使地球上的人维持健康的生活答案:D30.许多人认为地球环境人口容量在A.100亿左右B.150亿左右C.80亿左右D.120亿左右答案:A二、非选择题(共55分)31.(6分)读下图,写出各阶段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其所属类型。(1)第一阶段:_。(2)第二阶段:_。(3)第三阶段:_。答案:(1)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原始型(2)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传统型(3)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现代型32.(分)读下表,完成有关问题。国家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韩国1.50.6印度2.91.0尼日利亚4.31.3埃及2.90.8德国0.931.09(1)根据表中所提供的数据,在右上图中绘制世界部分国家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柱状统计图。(2)这些国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_,最低的是_,印度1997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_。(3)目前埃及的人口增长模式为_,德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为_。(4)尼日利亚等国家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_,对该国人口增长及社会产生的影响是_,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_。德国所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_,对该国人口增长及社会发展的影响是_,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_。答案:(1)略(2)尼日利亚德国1.答案:9%(3)传统型现代型(4)人口增长快,少年儿童比重大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导致经济、教育、就业、环境等问题,甚至陷入恶性循环控制人口增长,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老龄化严重人口死亡率回升,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下降,劳动力不足,社会负担过重鼓励生育或移民33.(7分)读右面柱状图(资料来源:第四次、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回答问题。(1)上海市人口增长幅度超过全国平均增长幅度,从人口增长方面考虑,其主要原因是_的增加。结合你所了解的生产生活实际,分析其对上海发展的影响:有利的方面:_存在的问题:_(2)与全国相比,在人口年龄构成中,上海面临的人口问题是:人口的_更严重;分析该人口问题给上海带来的社会问题有:_;你认为解决这些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_。答案:(1)外来流动人口增强社会的活力对交通、城市以及社会的经济秩序会造成一些压力;对社会治安和计划生育管理带来一些新问题等(2)老龄化 青壮年负担过重及赡养照顾众多孤寡老人等关心照顾老人,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社区服务制度等34.(10分)读下面图、表,回答问题。干旱地区人口的分布 人口分布随海拔高度的比例变化 图1 图2表1环境因素对人口的影响生命障碍不利高温高温舒适低温不利低温冷金属粘皮>49>29>2421+3<18<10<20(1)图1、图2和表1表示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是_、_和_。(2)由表1可知,世界人口最集中的温度带是_。(3)解释图2人口集中在0200米的原因是:_,_,_。(4)上述自然因素往往通过对人口_的影响而影响人口数量的变化;同时又通过人口分布而影响_的形成和发展。(5)除上述自然因素外,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人文因素主要有()A.经济状况B.交通条件C.历史文化D.政策法规答案:(1)水源地形气候(2)温带或亚热带(3)地形平坦交通便利土壤肥沃(4)死亡率城市(5)ABCD35.(分)读“19世纪以前的世界人口迁移示意图”,并回答问题。(1)19世纪以前的人口迁移特点是()A.从新大陆移向旧大陆B.从旧大陆移向新大陆C.从已开发国家流向未开发国家D.从未开发国家流向已开发国家(2)最早移入美洲的欧洲人是()A.英国人B.法国人C.西班牙人D.葡萄牙人(3)中国人迁入的主要地区是()A.美国B.欧洲C.东南亚D.澳大利亚(4)日本人主要迁入的地区是()A.巴西B.澳大利亚C.东南亚D.美国(5)印度人主要迁入的地区是()A.欧洲B.非洲C.美洲D.大洋洲答案:(1)BC(2)CD(3)AC(4)AD(5)BC36.(分)读“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回答问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迁入数量比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是_、_、_。这三个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_。(2)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_。(3)四川人口大量外迁对本省的积极影响是_。(4)这一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表现为_的大量增加,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_。(5)20世纪90年代以来,重庆、湖北出现了新的移民高潮,原因是什么?答案:(1)上海广东北京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收入较高(2)边境贸易的发展,石油资源的开发,西部大开发带来的经济发展(3)减轻了当地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4)流动人口务工和经商(5)三峡移民。37.(分)读下边漫画,回答问题。此漫画的深刻含义是_,由此说明_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答案:揭示了人与资源的深刻矛盾,且有限的资源只能供养有限的人口资源38.(分)读“上海市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及自然增长率图”(图1)和“1982年与1996年上海市人口年龄构成比较图”(图2),回答下列问题。图1图2(1)50年代,上海市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均_;国家推行_措施后,197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降到_%左右,199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_。(2)1996年与1982年相比,上海市014岁人口在总人口数中,所占比重趋于_,这表明上海市人口年龄构成已出现_的趋势。(3)目前以及今后的一段时期内,上海上述人口问题将带来_等社会问题。答案:(1)高计划生育1.答案:2负增长(2)下降老龄化(3)老年人口多,社会负担加重;青壮年劳动力严重不足个性创新拓展(选做)读“中国人口分布图”,图上黑河腾冲一线,叫胡焕庸线。胡焕庸(19011998)地理学家,中国人口地理学的奠基人。(此线原是瑷珲腾冲一线,瑷珲1981年并入黑河市),该线揭示了中国人口分布东南多、西北少的特征,而且相差悬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中国人口增加了几倍,但此线揭示的特征依然如此。(1)中国人口分布东南多、西北少的基本原因是什么?(2)中国西部人口相对较少,但经济资源丰富,在西部开发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可能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环境问题?提示:(1)中国在历史上一直是以农耕为主的国家,东南部的土地、降水条件,尤其是降水状况好于西北部,适合农耕需要,在相同的生产发展历史条件下,东南部环境人口容量大于西北部,所以人口数量多于西北部。在近代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国经济的发展又是以人口环境好的东南部起步的,所以,此线揭示的是这个人口分布特征,将会有一段时间存在下去的。(2)西部地区具有资源优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可能转变为巨大的经济优势。但西北部自然环境相对脆弱,特殊的特征是自然环境干旱程度严重,降水稀少;自然景观以草原和荒地为主,以物理风化为主,风力侵蚀严重。在开发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容易,一旦破坏了几乎不能重新整治到原有程度。在目前人、地、水、土矛盾已经相当尖锐的条件下,开发西部,一定要以保护环境为前提条件,不能走先开发后治理的错误道路。这里的环境一旦破坏,人地矛盾更加尖锐,势必导致环境人口容量下降,阻碍经济发展。自主温故提升(选做)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现象。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2001年全国流动人口超过了1.2亿,读图分析并回答问题。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2001年我国流动人口城乡结构(1)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B.从城市流向乡村C.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D.从东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2)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和直接后果。(1)C(2)主要原因: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收入要高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就业机会要多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生活环境要优于人口流出地区。直接后果:弥补了人口流入地区劳动力的不足;提高了人口流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缓解了人口流出地区的就业压力;促进了人口流入地区与人口流出地区的社会经济交流。版权所有中国教育考试资源网

    注意事项

    本文(4096sj_第一单元 人口的变化 单元练习2.docx)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