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110(66)kV~750kV避雷器技术标准.docx

    • 资源ID:1936592       资源大小:204.47KB        全文页数:4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110(66)kV~750kV避雷器技术标准.docx

    附件8:110(66)kV750kV避雷器技术标准(附编制说明)国家电网公司41目录1 总则12 引用标准13 避雷器类型23.1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23.2 碳化硅阀式避雷器24 使用环境条件24.1 正常使用环境条件24.2 异常使用环境条件35 避雷器选择的一般程序36 技术要求46.1 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46.2 带串联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146.3 碳化硅阀式避雷器187 技术资料217.1 招标前用户和制造厂所需提供的技术资料217.2 合同签订后供货方所需提供的技术资料217.3 设备供货时应提供以下资料218 试验228.1 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228.2 带串联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248.3 碳化硅阀式避雷器268.4 试验方法279 标志、包装、贮存和运输309.1 标志309.2 包装319.3 随产品提供的技术文件319.4 运输和贮存3110 技术服务3110.1 项目管理3110.2 设备监造3110.3 现场服务3110.4 售后服务31附录A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典型参数33附录B避雷器用橡胶密封件的结构型式及系列参数34附录C绝缘子金属附件热镀锌层技术要求37附录D碳化硅阀式避雷器的电气特性38附录E碳化硅阀式避雷器直流泄漏电流要求39附录F碳化硅阀式避雷器用碳化硅技术要求40110(66)kV750kV避雷器技术标准1 总则1.1 为适应电网的发展要求,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加强输变电设备技术管理,特制定本技术标准。1.2 本标准是依据国家和国际的有关标准、规程和规范并结合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设备评估分析、生产运行情况分析以及设备运行经验而制定的。1.3 本标准对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碳化硅阀式避雷器设备的设计选型(运行选用)、订货、监造、出厂验收、包装运输、现场安装和现场验收等环节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要求。1.4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系统的110(66)kV750kV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以及交流电力系统标称电压110(66)kV500kV碳化硅阀式避雷器。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避雷器可参照执行。2 引用标准以下为输电设备设计、制造及试验所应遵循的国家、行业和企业的标准及规范,但不仅限于此:GB 311.1-1997 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GB 2900.12-1989 电工名词术语 避雷器GB 2900.19-1982 电工名词术语 高电压试验技术和绝缘配合GB 7327-1987 交流系统用碳化硅阀式避雷器GB 11032-2000 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GB 16434-1996 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环境污区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GB/T 16927.1-1997 高电压试验技术 第一部分:一般试验方法GB 50150-199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DL 474.5-1992 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 避雷器试验DL/T 620-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 804-2002 交流电力系统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使用导则DL/T 815-2002 交流输电线路用复合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DL/T 864-2004 标称电压高于1000V 交流架空线路用复合绝缘子使用导则JB 2440-1991 避雷器用放电计数器JB/T 4035-1999 阀式避雷器用碳化硅JB 5892-1991 高压线路有机复合绝缘子技术条件JB/T 8177-1999 绝缘子金属附件热镀锌层 通用技术条件JB/T 8460-1996 高压线路用棒形复合绝缘子 尺寸与特性JB/T 9669-1999 避雷器用橡胶密封件及材料规范JB/T 9670-1999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电阻片用氧化锌Q/GDW 109-2003 750kV系统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技术标准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生产设备评估管理办法(生产输电200395号)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加强电力生产技术监督工作意见(生产输电200329号)国家电网公司预防110(66)kV750kV避雷器事故措施(国家电网生2004641号)3 避雷器类型3.1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3.1.1 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系统标称电压(Un)不小于110(66)kV的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按其标称放电电流及使用场合分类见表1。表 1 系统标称电压不小于110(66)kV的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分类标称放电电流In20kA等级10kA等级5kA等级1.5kA等级避雷器额定电压UrkV(有效值)420Ur64890Ur46884Ur9084Ur10860Ur207避雷器类别电站及线路用并联补偿电容器用电站及线路用变压器中性点用3.1.2 带串联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系统标称电压(Un)不小于110(66)kV的带串联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主要用于输电线路中限制雷电过电压及(或)操作过电压。3.2 碳化硅阀式避雷器系统标称电压(Un)不小于110(66)kV的碳化硅阀式避雷器按照放电间隙的种类可分为磁吹阀式避雷器和普通阀式避雷器。4 使用环境条件4.1 正常使用环境条件 不同类型避雷器的正常使用环境条件见表2。表 2 避雷器的正常使用环境条件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碳化硅阀式避雷器110(66)kVUn500kVUn750kV海拔高度1000m2000m1000m环境温度40,4040,2540,40最大日温差25K32K25K日照强度1.1kW/m21kW/m21.1kW/m2电源频率62Hz, 48Hz50Hz50Hz工作电压长期工作电压不超过持续运行电压长期工作电压不超过持续运行电压系统短时工频电压升高不超过额定电压地震烈度7度8度7度最大风速35m/s34m/s35m/s覆冰厚度2cm1cm2cm污秽条件级及以下污秽等级级及以下污秽等级(海拔2000m时)级及以下污秽等级4.2 异常使用环境条件 本标准所规定的异常使用条件包括系统标称电压110(66)kV500kV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碳化硅阀式避雷器,不包括系统标称电压750kV金属氧化物避雷器。(1) 环境温度超过+40,或低于-40;(2) 海拔高度超过1000m;(3) 可能使绝缘表面或安装金具产生腐蚀的烟气或蒸汽;(4) 因烟气、灰尘、盐雾、严重水雾或其他导电物质引起的严重污染;(5) 粉尘、煤气或烟气的爆炸性混合物;(6) 异常机械条件(烈度7级以上的地震、振动,最大风速超过35m/s,覆冰厚度超过2cm及高弯曲负载等);(7) 避雷器带电冲洗;(8) 异常运输或贮存;(9) 额定频率低于48Hz或高于62Hz;(10) 电源靠近避雷器;(11) 对于线路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异常运行条件还包括:110kV及以上无避雷线的线路;(12) 对于碳化硅阀式避雷器的异常运行条件还包括以下两点:1) 湿热带强雷地区;2) 使用点的系统短时工频电压升高有可能超过避雷器的额定电压。5 避雷器选择的一般程序(1) 按照使用地区的气温、海拔、风速、污秽条件和地震等环境条件,确定避雷器的使用条件。(2) 根据被保护对象选择避雷器的类型。(3) 对于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应按照系统长期作用在避雷器上的最高电压确定避雷器的持续运行电压。(4) 对于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应根据安装点的暂时过电压的幅值和持续时间的估算结果,选择避雷器的额定电压,并与工频电压耐受时间特性进行校核。对于碳化硅阀式避雷器或带串联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应根据安装点过电压的幅值及间隙遮断续流的能力,考虑避雷器或避雷器本体的额定电压。(5) 估算通过避雷器的雷电放电电流幅值和持续时间,选择避雷器的标称放电电流。(6) 估算通过避雷器的操作冲击电流和能量,选择避雷器的线路放电等级、方波冲击试验电流幅值以及能量吸收能力。(7) 根据被保护设备的额定雷电冲击耐受电压和操作冲击耐受电压,按照绝缘配合的要求,确定避雷器雷电冲击保护水平和操作冲击保护水平。(8) 根据被保护设备的绝缘水平,确定碳化硅阀式避雷器及带串联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雷电冲击放电电压上限。(9) 根据被保护设备可耐受的操作过电压倍数(避雷器不应动作),确定碳化硅阀式避雷器及带串联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工频放电电压下限。(10) 按照避雷器安装处的最大故障电流,选择避雷器的压力释放等级。(11) 按照避雷器安装处的污秽等级,选择避雷器外绝缘套的爬电比距。外绝缘选择中,应考虑设备外绝缘与海拔高度的关系。(12) 按照避雷器安装处的引线拉力、风速和地震条件,选择避雷器的机械强度。(13) 当避雷器不能满足绝缘配合要求时,可采取以下一种或几种方法予以改进:调整避雷器的位置;选择保护性能较好的避雷器;适当降低避雷器的额定电压;增加避雷器的只数等。6 技术要求6.1 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6.1.1 额定电压(Ur)避雷器的额定电压是施加到避雷器端子间的最大允许工频电压有效值,按照此电压所设计的避雷器能在所规定的动作负载试验中确定的暂时过电压下正确动作。它不等于系统的标称电压。额定电压一般的考虑原则是:只要满足保护绝缘的配合系数(6.1.7),避雷器的额定电压可选得高一些。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额定电压可按式(1)选择。UrkUt (1)式(1)中,k为切除单相接地故障时间系数。对于110kV750kV系统、10s及以内切除故障的66kV系统,k1.0;对于66kV系统10s以上切除故障时,k1.251.3(1.25主要用于保护并联补偿电容器及其他绝缘较弱设备的避雷器)。Ut为暂时过电压(kV)。暂时过电压(Ut)的推荐值见表3,表3中Um为系统最高工作电压。对于直接接地系统的变压器中性点用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额定电压一般不低于系统最高工作相电压,66kV变压器中性点用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额定电压应不低于系统最高工作电压。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额定电压推荐值见表4、表5。表 3 暂时过电压Ut推荐值(有效值)系统标称电压(kV)66110220330750母线侧线路侧UtUm1.4Um/1.3Um/1.4Um/表 4 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额定电压Ur的建议值(有效值) (kV)系统标称电压6611022033050075010s及以内切除故障10s以上切除故障母线侧线路侧母线侧线路侧母线侧线路侧Ur7296102204300312420444462498表 5 变压器中性点用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额定电压Ur建议值(有效值) (kV)系统标称电压66110220330500Ur967214484(210)102注:括号中数使用于中性点150kV等级绝缘6.1.2 持续运行电压和持续电流6.1.2.1 持续运行电压(Uc)持续运行电压是允许持久的施加在避雷器端子间的工频电压有效值。一般相当于避雷器额定电压的75%80%。对于110kV750kV系统,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持续运行电压应不低于系统的最高工作相电压。对于66kV的系统,10s及以内切除故障时,UcUm/;10s以上切除故障时,UcUm。6.1.2.2 持续运行电流在持续运行电压下通过避雷器的持续电流应不超过规定值,该值由制造厂规定和提供,所提供值应包括全电流和阻性电流基波分量的峰值。交接试验时,在系统运行电压下测量持续电流即运行电压下的交流泄漏电流应不大于出厂试验值的30%。6.1.3 参考电压(Uref)6.1.3.1 工频参考电压工频参考电压是避雷器在工频参考电流下测出的避雷器的工频电压最大峰值除以。工频参考电流由制造厂确定,对于单柱避雷器,参考电流的典型范围为每平方厘米电阻片面积0.05mA1.0mA。工频参考电压应不低于避雷器的额定电压值。6.1.3.2 直流参考电压直流参考电压是避雷器在直流参考电流下测出的避雷器的电压。直流参考电流的数值由制造厂规定。通常取1mA5mA,国内一般取1mA。直流1mA参考电压值一般不小于避雷器额定电压的峰值,同时不应小于附录表A1的规定值。交接试验的直流参考电压不应大于出厂值的±5%。6.1.3.3 0.75倍直流参考电压下漏电流漏电流也可称为泄漏电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在0.75倍直流1mA参考电压下的漏电流不应大于50A。额定电压大于216kV时,漏电流由制造厂和用户协商规定。6.1.4 标称放电电流的选择标称放电电流是用来划分避雷器等级的波形为8/20的雷电冲击电流峰值。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按远方雷击侵入波的概率统计及电站的重要性,一般可按表6进行选择。表 6 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标称放电电流的选择系统标称电压(kV)66110220330500750变压器中性点标称放电电流(kA)5101020201.5注:在雷电活动特别强烈地区、重要变电所、进线保护不完善或进线段耐雷水平达不到规定时,110(66)kV110kV系统中,避雷器的标称放电电流可选10kA,330kV500kV系统中,避雷器的标称放电电流可选20kA。6.1.5 残压残压是放电电流通过避雷器时,其端子间最大电压峰值。避雷器在陡波、雷电及操作冲击电流下的残压值应不大于附录表A1的规定值。6.1.6 工频电压耐受时间特性工频电压耐受时间特性是表明避雷器在运行中吸收了规定的操作过电压能量后,耐受暂时过电压的能力。当暂时过电压的幅值高于或低于避雷器额定电压而作用时间短于或长于10s时,可以用工频耐受时间特性曲线校核,该曲线必须由避雷器制造厂提供。6.1.7 保护水平与绝缘配合6.1.7.1 雷电过电压保护水平避雷器雷电过电压的保护水平取下列两项数值的较高者:(1) 陡波冲击电流下最大残压除以1.15;(2) 标称放电电流下的最大残压。6.1.7.2 操作过电压保护水平避雷器的操作过电压保护水平是规定的操作冲击电流下的最大残压。避雷器的操作冲击电流残压试验所用的操作冲击电流的波头时间为30s100s。其电流幅值则按避雷器的不同标称电流系列、不同类型以及不同额定电压分别规定了不同的数值。6.1.7.3 配合系数(ks)配合系数为设备的绝缘水平与避雷器的保护水平之间应有的裕度。等于被保护设备的绝缘水平除以避雷器的保护水平。(1) 雷电过电压的配合系数1) 中性点避雷器 ks >1.252) 避雷器非紧靠保护设备 ks >1.4(2) 操作过电压的配合系数 ks >1.15对于33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所、带电缆段的变电所及全封闭组合电器(GIS)的配合系数,应通过模拟计算对绝缘配合状态进行校核,也可用统计法求出变电所的危险概率。6.1.8 能量吸收能力6.1.8.1 长持续时间电流冲击吸收能力 避雷器应耐受在型式试验时校核的长持续时间电流冲击的考核。对于5kA等级(额定电压90kV及以上)、10kA及20kA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应根据标称放电电流及用户要求的线路放电等级通过线路放电试验验证长持续时间耐受能力。对于1.5kA、5kA等级(额定电压90kV以下)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应通过2000s方波电流冲击试验验证长持续时间耐受能力。长持续时间电流冲击耐受试验后,电阻片应无击穿、闪络、破碎或其他明显损伤的痕迹,且试验前后各种冲击电流下的残压变化应不大于5%。6.1.8.2 大电流冲击耐受能力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电阻片需进行波形为4/10的大电流冲击耐受抽样试验。电阻片在大电流冲击下,不应有击穿或闪络等破坏。在动作负载试验中,也要施加大电流冲击,试验只施加两次冲击,试品不应有击穿、闪络等损坏。大电流冲击耐受试验数值见表7。表 7 大电流冲击耐受试验数值避雷器标称放电电流等级(kA)大电流冲击电流值(峰值,kA)2010010100(65)565(40)1.510注: (1) 括号内电流峰值为不推荐值; (2) 根据运行条件电流峰值可取其它值(较低或较高)。6.1.9 动作负载6.1.9.1 动作负载试验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应能耐受动作负载试验所示的运行中出现的各种负载。这些负载不应引起避雷器的损坏或热崩溃。对于1.5kA、5kA(额定电压90kV以下,并联补偿电容器用避雷器除外)以及强雷电负载避雷器,用大电流冲击动作负载试验验证。对于5kA(额定电压90kV及以上)、10kA、20kA等级及并联补偿电容器用无间隙金属氧化物应用操作冲击动作负载试验验证。如果达到热稳定,试验后检查试品,若电阻片无击穿、闪络或破损的痕迹,试验前后的各种冲击电流下的残压变化不大于5%,则避雷器通过试验。6.1.9.2 动作负载试验中的热稳定评价 对于各种类型避雷器在试验程序中,至少在施加升高的持续电压(Uc*)的最后15min期间,如漏电流的阻性分量峰值或功率损耗或电阻片的温度稳定降低,则认为经受动作负载试验的避雷器比例单元是热稳定的,且认为通过了本试验。 在某些情况下,在施加Uc*结束时,仍不能明确的判断避雷器是否热稳定。施加电压Uc*的时间应延长直到确认电流或功率损耗或电阻片的温度稳定降低为止。如果在施加电压3h后,电流或功率损耗或温度尚无明显增加趋势,则认为是稳定的。6.1.10 并联补偿电容器用避雷器的参数选择6.1.10.1 保护接线通常采用图1所示的型保护接线方式,可以有效的限制单相重燃,同时也可能降低两相重燃的几率,将电容器组和电抗器上的过电压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图2所示的型保护接线方式既能限制电容器相对地过电压,也可限制极间过电压。但避雷器在两相重燃过电压中要吸收很大的能量,所以避雷器应具有较大的方波通流能力。图 1 型保护接线方式图 2 型保护接线方式6.1.10.2 主要参数的选择6.1.10.2.1 额定电压和直流1mA电压并联补偿用避雷器的额定电压和直流1mA电压的选择可参照6.1.1及6.1.3的原则,型接线方式中的避雷器额定电压可按照表8选取。型接线方式中相间避雷器SA2和中性点对地避雷器SN的额定电压可取6.1.1中推荐值的1/2,或通过计算确定。表 8 典型的并联补偿电容器用避雷器参数(参考) 避雷器额定电压Ur(有效值,kV)避雷器持续运行电压Uc(有效值)标称放电电流5kA等级雷电冲击电流残压操作冲击电流残压直流1mA参考电压(峰值)不大于不小于8467.22211761219072.52361901306.1.10.2.2 保护水平并联补偿用避雷器的雷电冲击残压可按普通阀式避雷器考虑。操作冲击保护水平:电容器对地绝缘水平一般为4倍最高相电压的峰值;电容器极间绝缘水平按2.15倍电容器额定电压峰值选取。6.1.10.2.3 方波通流能力型和型两种接线方式中,避雷器方波通流能力可近似按表9选取。表 9 并联补偿电容器用避雷器的方波通流能力 系统标称电压kV(有效值)66电容器组容量kVar型40000600型40000800注:在某一系统标称电压下,当电容器组容量大于表8所列值时,应重新计算对避雷器方波通流能力的要求。6.1.11 多柱避雷器的电流分布制造厂应规定多柱避雷器一柱中的最大电流值。6.1.12 避雷器的热稳定性 经用户和制造厂协商,可进行专门的热稳定试验。6.1.13 压力释放要求避雷器所能耐受的短路电流应大于避雷器安装处的最大短路电流,并按此选择避雷器的压力释放电流等级。最大短路电流应为安装处10年内系统发展可能达到的最大值(周期分量的有效值)。不同标称放电电流的压力释放等级见表10,最大电流的持续时间不应小于0.2s。表 10 压力释放试验的电流值标称放电电流(kA)201051.5大电流压力释放预期对称电流(有效值,kA)80634020402010165小电流压力释放电流(有效值,A)8006.1.14 外绝缘和耐污要求6.1.14.1 电瓷绝缘外套正常使用条件下,避雷器电瓷外绝缘的雷电冲击水平不得低于1.2倍的标称电流下的残压值;工频耐受水平、系统标称330kV及以上避雷器电瓷外绝缘的操作冲击水平应符合表11的规定。表 11 电瓷绝缘外套工频及操作冲击耐受水平 系统标称电压(有效值,kV)操作冲击耐受电压(峰值)短时(1mi(14)工频耐受电压1)(有效值,kV)66140160110185/2002)22036039533085095046051050010501175630680740注:(1) 工频干耐受及工频湿耐受; (2) 斜线下的数据为干耐受电压。对于变压器中性点用避雷器,雷电冲击耐受电压为避雷器雷电冲击保护水平乘以1.4;耐受工频电压(峰值)为避雷器雷电冲击保护水平乘以0.88,持续时间1min。在避雷器安装处的海拔高度超过1000m,或地震烈度在7级以上,最大风速超过35m/s以及覆冰厚度超过2cm时,应与制造厂协商,对避雷器外绝缘机械强度重新核算。避雷器电瓷绝缘外套的最小公称爬电比距见表12。表 12 避雷器电瓷外绝缘的最小公称爬电比距污秽等级最小公称爬电比距(mm/kV)17202531选择爬电比距时应注意外绝缘的有效绝缘长度以及其有效性。在级及以上重污秽地区使用的避雷器,其型式试验应包括人工污秽试验。6.1.14.2 复合绝缘外套6.1.14.2.1 表征伞套形状的尺寸(1) 等径伞的伞间距应不小于40mm,大小伞结构的两相邻大(小)伞间距应不小于70mm。(2) 爬电系数C.F一般应不大于3.2,重污区不大于3.5。注:爬电系数C.F等于总的爬电距离除以电弧距离(避雷器两电极间沿空气放电的最短距离)。6.1.14.2.2 伞套材料的要求(1) 体积电阻率1×1012·m;(2) 击穿强度20kV/mm;(3) 耐漏电起痕及电蚀损不低于TMA3.5级;(4) 抗撕裂强度7kN/m;(5) 机械扯断强度3Mpa;(6) 拉断伸长率100%;(7)邵氏硬度50。6.1.14.2.3 外套憎水性能憎水性能按喷水分级法(HC法),一般应为HC1HC2级。6.1.14.2.4 绝缘耐受性能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复合外套的绝缘耐受电压应符合表9的规定。6.1.14.2.5 复合外套表面缺陷要求复合外套表面单个缺陷面积(如缺胶、杂质、凸起等)不应超过5mm2,深度不大于1mm,凸起表面与合缝应清理平整,凸起高度不超过0.8mm,粘接缝凸起高度不应超过1.2mm,总缺陷面积不应超过复合外套面积的0.2%。6.1.14.2.6 最小公称爬电比距对于、级污区,复合外套的最小公称爬电比距为20mm/kV,、级污区的最小公称爬电比距为25mm/kV。级及以上重污区应作人工污秽试验。6.1.14.2.7 伞套起痕和电蚀要求复合外套应能耐受1000h伞套起痕和电蚀试验。如果每只试品不超过3次过流中断,不产生起痕,复合外套未被蚀穿,无伞裙击穿,则试验通过。6.1.15 无线电干扰和局部放电性能要求出厂试验中,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局部放电量不大于10pC。无线电干扰电压不大于500V。用户认为必要时,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在到货后,安装前应进行局部放电试验。避雷器的局部放电量应不大于10pC。6.1.16 机械性能6.1.16.1 承受的长期机械力避雷器在下述机械负荷作用下应可靠运行。(1) 避雷器顶端承受的最大允许拉力F1,其值按表13规定。表 13 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最大允许水平拉力避雷器额定电压(有效值,kV)699096108192216288468最大允许拉力(14)294490,980980980,1470对于系统标称电压为750kV的避雷器,其水平纵向拉力为2000N,水平横向拉力为2000N,垂直方向力为2000N。(2) 作用于避雷器上的风压力F2应按式(2)计算。,N (2)其中:v0为最大风速,m/s;S为避雷器的迎风面积(应考虑表面覆冰20mm),m2;a为空气动力系数,依风速大小而定。当v035m/s时,a0.8。6.1.16.2 承受的地震力使用于地震区的避雷器,制造厂应通过计算或试验,提供避雷器可能承受的地震加速度。6.1.16.3 其它要求若避雷器为悬挂式安装,应做拉伸试验。若为水平安装,应做抗弯负荷试验。其它安装形式时,机械性能由用户和制造厂协商确定。(1) 额定拉伸负荷型式试验时,避雷器应承受至少15倍避雷器自重的额定拉伸负荷1min不损坏。试验前后直流1mA参考电压变化不大于5%,试验后局部放电量应不大于10pC,(2) 额定抗弯负荷型式试验时,避雷器应承受至少3倍避雷器自重的额定抗弯负荷1min不损坏。试验前后直流1mA参考电压变化不大于5%,试验后局部放电量应不大于10pC, 6.1.17 密封性能(1) 避雷器应有可靠的密封。在避雷器寿命期间,不应因密封不良而影响避雷器的运行性能。(2) 避雷器制造厂应使用合格的密封材料1) 根据截面形状,避雷器的密封件可分为矩形和“O”型两种。其结构型式及尺寸系列参数应符合附录B的要求。2) 用规定胶种制成的密封圈,它的工作条件是恒定压缩于金属与瓷件(或金属与其它绝缘件)之间,最佳压缩状态下使用期限至少20年。其内表介质是空气、氮气或六氟化硫气体,外表介质是空气、水等,正常使用环境温度为-40+40。3) 密封圈的外观质量应良好。4) 密封圈及其胶料物理性能应符合表14的要求。表 14 密封圈及胶料物理性能试验类别序号试验项目胶料三元乙丙胶等丁基胶技术指标胶料试验1邵氏A型硬度,度60±560±52拉伸强度,Mpa983扯断伸长率,%3003004恒定形变压缩永久变形,%(空气,70×24h,压缩率30%)30355耐臭氧老化(试温40,拉伸20%试验时间8h),臭氧浓度(三元乙丙胶等为3×10-4,丁基胶为3×10-6)不龟裂不龟裂6耐热空气老化(100×48h)邵氏硬度变化10度以内,伸长变化率-25以内密封圈试验7邵氏A型硬度,度60±560±58恒定形变压缩永久变形,%(空气,70×24h,压缩率30%)3035(3) 现场安装时应注意保护压力释放板,防止扎破或碰伤。(4) 必要时,系统标称电压不小于110kV的避雷器投运前可进行密封性能的抽检试验。6.1.18 热机试验及水煮试验复合绝缘外套的避雷器应进行热机试验及水煮试验的考核。 6.1.18.1 热机试验避雷器应能耐受4次24h的冷热循环试验,温度从(-35±5)(+50±5),试验时施加50%额定拉伸负荷。6.1.18.2 水煮试验避雷器应在含有0.1%的NaCl的沸水中耐受42h水煮。热机试验及水煮试验后,应检查试品外套部分不应有开裂或脱落现象。且试验前后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直流1mA参考电压变化不大于5%,0.75倍直流参考电压下的泄漏电流变化不大于20A,试验后局部放电量应不大于10pC。6.1.19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电阻片用氧化锌的技术性能避雷器制造厂使用的电阻片用氧化锌的技术性能应满足表15的要求。表 15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电阻片用氧化锌的技术性能序号项目指 标序号项目指 标1外观白色粉末9金属物(以Zn计)无2氧化锌(以干品计),不小于99.70%10水分,不大于0.3%3氧化钾(以K计),不大于0.0010%11盐酸不溶物,不大于0.006%4氧化钠(以Na计),不大于0.0010%12灼烧减量,不大于0.2%5氧化铁(以Fe计),不大于0.0020%13PH值7.08.06氧化铬(以Cd)计,不大于0.0050%14平均粒径m,不大于0.507氧化铅(以Pb计),不大于0.0037%15筛余物(筛孔径44m),不大于0.10%8氧化铜(以Cu计),不大于0.0002%6.1.20 放电计数器的技术性能(1) 计数器应按照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工艺文件进行制造。(2) 计数器的指示应清晰,便于观察。(3) 当标称电流流过计数器时,计数器两端的残压应不大于3kV(峰值)。(4) 计数器在表16规定的上限(标称放电电流)、下限电流幅值范围内,以及连续两次冲击时间间隔为1s的情况下应能可靠动作。表 16 计数器特性参数等级计数器类别上限动作电流kA(峰值)下限动作电流A(峰值)2000s方波电流A(峰值)冲击大电流kA(峰值)配用于碳化硅阀式避雷器51001504010600,800,100065配用于金属氧化物避雷器580200,400,6004010400,600,1000,12006520150065(5) 计数器非线性电阻片耐受方波电流、标称放电电流和冲击大电流的电流幅值的能力应符合表16规定。(6) 计数器应有可靠的密封性能。(7) 计数器干、湿工频耐受电压应不低于4kV(有效值)。(8) 计数器的外露金属零件及内部黑色金属零件均应有防腐蚀措施。(9) 计数器及其引线应符合热稳定的要求。(10) 交接试验时应检查放电记数器的动作可靠性。(11) 带有泄漏电流在线监测装置的计数器,在交接试验时应检验泄漏电流在线监测装置的准确性。6.1.21 均压措施同一只避雷器内安装的电阻片应具有良好的均一性。均压环的尺寸与安装深度必需经过理论计算及试验验证,对被安装避雷器具有良好的均压作用。正常安装时应有足够的空气间隙距离,保证在各种工况下均压环对地或中间法兰不会发生放电。所用材料应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和机械强度。6.1.22 基座的要求避雷器的基座应有良好的绝缘,机械强度应满足载荷的要求。6.1.23 金具镀锌检查避雷器应进行金具镀锌检查,所有镀锌件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6.1.24 绝缘电阻出厂前应对避雷器或避雷器元件及基座进行绝缘电阻测量,避雷器整体测量时应使用5000V绝缘电阻表,基座测量应使用2500V绝缘电阻表。交接试验值应与出厂试验值无明显的差异。6.2 带串联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6.2.1 额定电压(Ur)带串联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额定电压指其本体额定电压,选取时主要考虑避雷器在雷电过电压动作后,避雷器在该电压下遮断工频续流。系统标称电压不小于110(66)kV的带串联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额定电压推荐值见表17,也可按表17中规定的标准级差选用其它等级。表 17 带串联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额定电压 kV(有效值)系统标称电压避雷器额定电压标准级差667561109010262201802041233028818500396246.2.2 参考电压(Uref)6.2.2.1 工频参考电压对带串联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本体,制造厂应测量工频参考电流下的工频参考电压。参考电流的选择参见6.1.3.1。6.2.2.2 直流参考电压对带串联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本体应测量直流参考电流为1mA的直流参考电压,其值应不小于表18的规定。交接试验的直流参考电压不应大于出厂值的±5%。表 18 标称放电电流下的陡波冲击电流残压值和雷电冲击电流残压值额定电压kV(有效值)标称放电电流2

    注意事项

    本文(110(66)kV~750kV避雷器技术标准.docx)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