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布局及神像的排列ppt课件.ppt
寺庙布局及神像的排列,庙宇之典型图样,大都是分为数个庭院;凡主要之建筑物及正门,均系坐北朝南。进入庙门,须经过一联串之庭院,使人感受诗意,且有安详之气氛。古老繁茂的大树点缀着环境,波折弯曲的桠枝,与一排排直立的廊柱,相映成趣。,当你经过这些庭院时,你会更加感觉到这些建筑的雄伟、对称、细致、精巧。凡属木材之处,均为油彩精绘,补以金线勾勒。,当你穷出回廊之际,雄伟庄严的大殿,便映入了你的眼帘。大殿坐北朝南,侧殿左右相衬:沉着,安静,隐生的宗教情怀令人肃然起敬。 正殿台基与高台上横长、对称的栏杆,舒心养目。环廊直立的画柱,和谐均匀地衬托着正殿的前脸。粉饰的楣梁和正梁,支撑着华丽的屋顶。而嵌镶在板条和椽子上深黄色的琉璃瓦,透出安详自若之态。精巧华丽的细工,缓和了线条的呆板。,既得体又合理的庙宇布局和结构,无论就建筑的整体或部分来讲,均充盈着大自然生生不息的朝气。,庙宇结构三个主要部分:台基、主体与屋顶,台基在中国建筑上,非常重要。所谓台基,包括整个的空间:自平地至台地以及栏杆和台阶。有时台地有两层或三层,以使建筑在台地上的主要建筑物,其形其式昭昭在目。台基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强化建筑主体独特的品性,通常借以台基和平台的高度表现建筑物的高贵和地位。,在中国建筑学上,屋顶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倾斜的面积像是织物造就的一座幕帐,瓦顶覆盖在与立柱联结的正梁上面,顺而向下倾斜,形成美丽的曲线。 西欧教堂的倾向是减少屋顶的重要性,相反的中国人把屋顶建筑的冠冕堂皇,由此,中国艺术的想象力,得以流露和表达。,坐北向南,采取面南的方向,是中国很古老的传统 ,中国庙堂木料结构之因素:木柱、楣梁、正梁、横梁和支柱均披露可见。一排排的柱子与正梁及楣梁连结起来,支撑着遮蔽的屋顶,木架之上排铺瓦片,而后砌砖隔墙填在柱间,构建中国建筑的理念。中国庙堂的正面是向横伸展,使人在心灵上产生一种平安与舒展的感觉。而西方圣堂则人字形一直狭窄的往上发展正成反比。,中国人把神祠和庙宇建筑在最优美的环境里。举凡全国之崇山峻岭,僻静林间,大河之岸,清湖之沿,山岩之洞,海中孤岛,凡具神秘感、仿佛可以触及高深莫测隐在之神的地形地段,均宜庙宇之兴建。中国人善用细心与审美观,将庙宇的兴建和大自然环境,能配合一体;使庙宇嵌镶在优美的环境里,宛如婴儿酣睡在母亲的怀中!中国人这种具体,配合大自然环境,建造神庙的技巧,相信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可以凌驾其上。,基督教 佛 教 上帝唯一 一切友情皆有佛性 原罪论 缘起性空 救赎 自修 天国和永生 往生极乐世界 地狱和永罚 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 信末日 万物随缘住灭 末日之时就接受上帝审判 有大慈大悲的菩萨普救人 无罪人上天堂有罪人下地狱 间疾苦,佛教建筑体现在佛殿和佛塔的建筑上。汉地佛寺经过漫长的演变过程,形成了独特的风貌和格局,佛寺的修建盛于六朝隋唐,没落于明清。汉式佛寺基本定型于南北朝时期,采用中国传统的院落式格局,隋唐前寺院以塔为中心,隋唐后,寺庙以殿堂为中心。多重院落式的寺院形成时,已经完全是中国式的建筑了。 院落式格局的寺庙以殿堂为中心。佛寺殿堂的配置大致为:以南北为轴,自南往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楼,山门的左右为钟鼓楼。中轴两路配殿有迦蓝殿、祖师堂、观音殿、药师殿。寺院东侧是僧人们起居生活之处,西侧是禅堂,接纳云游僧人。,(一)山 门,山门,为寺院的外门,一般是分三门,中间一个大门,两旁各有一个小门,象征着空门、无相门、无作门为三解脱门。故以此称之为“三门殿”。后世称为“山门”是由于寺院多居山林之故。 一生几许伤心事 不向空门何处销 王维,三门殿内有手持金刚杵之金刚力士一名,只是后来为了对称,才又加了一个金刚力士,金刚力士的职责为守护佛法,所以置于山门殿两侧。世俗根据封神演义小说中的戏言,称此像为哼哈二将,佛教经典中是没有这种名称的。,(二)天 王 殿,天王殿,供奉的是大肚弥勒佛,其左右是四大天王,弥勒佛身后为韦驮手持宝杵之像。,弥勒佛是天王殿所供奉的本尊像,弥勒佛原为菩萨,下劫初从兜率天下生此世界,在龙华树下继承释迦牟尼的佛位而成佛,所以称为未来佛。(相传弥勒曾化为五代时的布袋和尚。),布袋和尚五代的一位高僧。法名契此,又号长汀子。明州奉化(浙江)人。以神异着称,常用杖背负一只布袋入市,故称为布袋和尚。因他圆寂前说了 弥勒真弥勒, 分身千百亿, 时时示时人, 时人自不识。时人认为其为弥勒的化身。,四大天王,又称护世四天王。四大天王经过汉化的过程,成为专门镇守佛门的四大金刚了。四大天王也被称为“风调雨顺”。中国佛教徒认为南方增长天王持剑,司风;东方持国天王拿琵琶,司调;北方多闻天王执伞,司雨;西方广目天王持蛇,司顺。组合起来便成了“风调雨顺”,表达了信徒们的美好愿望。世俗称为四大金刚,这也是封神演义中的戏言,金刚与天王是不可混淆 的。,韦驮菩萨韦驮为南方增长天王部下的一位将军,周行于东、南、西三洲,因而受中国僧人的尊崇。),(三)大 雄 宝 殿,大雄宝殿。为寺院的正殿,也称大殿。大雄是称赞释迦牟尼佛威德高上的意思。,大雄是释迦牟尼的德号。在正殿供奉的佛像称为主尊,亦称为本尊。时代的不同使得供奉的本尊有一尊、三尊、五尊、七尊的差别。供奉一尊像的殿堂一般是释迦牟尼、毗卢佛、接引佛中的一尊,其中又以坐像的释迦牟尼居多。,释迦牟尼佛,悉达多乔达摩太子成道后,圣号称为释迦牟尼佛。释迦是佛的姓,译义“能仁”,牟尼是佛的名,译义“寂默”。能仁是表徵佛陀有慈悲救世,牺牲无我利他的德行;寂默是说佛陀证悟了宇宙人生的真理,表徵他的智慧高深最胜,有自利的功能。佛:梵语称为佛陀耶(BUDDHA),意思是觉者,是先知先觉的圣者。这觉者有三义:一、自觉,二、觉他,三、觉行圆满。故佛陀是三觉圆满,万德具足的大圣人。,一、释迦太子诞生释迦牟尼佛诞生于三千年前的古印度 。迦毗罗卫国,以国王净饭王为父,王后摩诃摩耶为母。据记载,太子自摩耶夫人右肋而出,下地能走,周行七步,步步生莲,乃遍观四方,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曰:“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二、幼年及少年时代悉达多太子诞生七天,母亲就去世了。由姨母摩诃波波提抚养长大。净饭王很爱太子,希望他继承王位,所以特别为他筑了“寒”、“暑”、“温”三时宫殿,挑选许多宫人美女服侍他,让他过著快乐的生活,但是悉达多太子对这世间的富贵、快乐,却不感到兴趣。,三、出家释迦牟尼观察到社会贫富悬殊,四姓阶级的不平等,又有众生之间的弱肉强食,尤其有感于生老病死的逼迫,人生的无常,于是生起出家求解脱的志愿与悲心。终于在十九岁那年的二月初八,夜出宫门,出家修道。四、修行悟道的经过释迦牟尼在尼连禅河边静坐思维、实践苦行。经过六年,牧女乳糜之供,恢复了健康后终于在十二月初八日,晨睹明星,正观缘起法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世人尊称他为“佛陀”(意为觉者),圣号“释迦牟尼”,时年35岁。 佛陀在菩提树下成道时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 佛陀觉悟的真理是最重要的是缘起的理法。,五、说法济度众生的工作释迦牟尼佛成无上正等正觉后,为令众生入佛知见,以无量的善巧方便开始了49年的弘法事业。慈悲的佛陀对众生的爱护无微不至,所教化的对象,不分贫富贵贱、种族信仰一律平等,使得归依的弟子日渐增多。佛陀在度生的过程中,也曾受到外道的迫害及种种灾难的折磨。如“金枪马麦” 。六、涅(圆寂)佛陀说法四十五年,席不暇暖地奔走,足迹踏遍了恒河两岸。到了八十岁那年,从摩竭陀国到毗舍离,在毗舍离的大林精舍,作最后一次的教诲。这时,佛陀身体染了疾病,已自知将在三个月内涅槃。于是复步行到拘尸那拉城外的娑罗双树林,佛陀就选择在娑罗双树间之处,作他入灭的地方。佛的舍利由八国国王请去建塔供奉。这种舍利塔,一直到现在,还留在人间。而佛陀一生慈悲救世的精神,永远为人们仰慕与崇拜。,七、最圆满的真理佛法的内容,说明了宇宙的真相,人生的意义,和道德的轨则。佛法之目的,在教我们怎样去止恶行善,转迷为悟,离苦得乐,舍己利人。佛法实是世界上最圆满的真理,是人生所最需要的学问。人人能去研修佛法,弘扬佛法,将可转娑婆为极乐。释迦牟尼主尊像两旁有胁侍,通常是阿难、迦叶。,释迦牟尼佛像有各种不同的姿式,一种是结跏趺坐,左手横置左足上名为定印,表示禅定的意思;右手直伸下垂,名为触地印,表示释迦在成道以前的过去生中,为了众生牺牲自己的头目脑髓,这一切唯有大地能够证明,因为这些都是在大地上作的事。这种姿式的造像名为成道相。,一种是结跏趺坐,左手横置左足上,右手向上屈指作环形名为说法印,这是说法相,表示佛说法的姿式。,释迦牟尼的近侍还可以是文殊、普贤两位菩萨。释迦牟尼和左右两菩萨合称为“华严三尊”。,文殊菩萨,全称文殊师利,有时又作曼殊室利。意为妙德、吉祥。为我国佛教四大菩萨(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地藏菩萨、普贤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为释迦牟尼佛之胁士。即文殊驾狮子侍如来之左侧,普贤乘白象侍右侧。若以此二胁士表法,文殊师利显智、慧、证,普贤显理、定、行,共诠本尊如来理智、定慧、行证之完备圆满。文殊、普贤共为一切菩萨之上首,常助成宣扬如来之化导摄益。大乘经里称文殊为法王子、导师。这一尊称在佛弟子中是少见的。汉地流传的一些重要的大乘经,基本上都是文殊发起的。 其道场在山西五台山。,普贤菩萨,梵名Samantabhadra ,或 Vishvabhadra。音译三曼多跋陀罗菩萨、三曼陀菩萨。又作遍吉菩萨。文殊驾狮子侍如来之左侧,普贤乘白象侍右侧。为我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是具足无量行愿、普现于一切佛刹的大乘圣者,普贤菩萨道场在四川峨眉山。,三身佛。三身的具体说法不一,其中天台宗的法身、报身、应身说法为佛殿供奉的佛像提供了依据。法身佛名毗卢遮那佛,位于中;报身佛位于左,名卢舍那佛;释迦牟尼佛为应身佛居于右。,三身佛和三世佛自宋代以后,较大的佛殿供三尊像,即三佛同殿。,横三世佛,三世佛有横竖之分:“横三世”指空间而言,东方世界药师琉璃光佛居左,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居中,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居于右。“竖三世”佛则是从时间上来说的。因佛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时间上连续故称三世佛。过去佛是迦叶佛,现在佛是释迦牟尼佛,右侧方为未来佛,即弥勒佛。,大殿的两侧多供有十六罗汉和十八罗汉。罗汉是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据大乘经记载,十六罗汉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弟子,常住世界宣传佛法。,十八罗汉是指佛教传说中十八位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阿罗汉。十八罗汉是十六罗汉加二尊者而来的,十八罗汉原只有十六罗汉,都是释迦牟尼的弟子,均是历史人物。十六罗汉主要流行于唐代,至唐末,开始出现十八罗汉,到宋代时,则盛行十八罗汉了。十八罗汉的出现;可能与中国文化中对十八的传统偏好有关。一般寺庙供奉的十八尊罗汉是指降龙.伏虎.笑狮.骑象.坐鹿.布袋.芭蕉.长眉.欢喜.沉思.过江.探手.托塔.挖耳.看门.开心.举钵.静坐诸罗汉。,降龙罗汉:庆友尊者,传说曾降伏恶龙。坐鹿罗汉:宾罗跋罗多尊者,曾乘鹿入皇宫劝喻国王学佛修行。举钵罗汉:迦诺迦跋厘隋阁,是一位托化缘的行者。过江罗汉:跋陀罗尊者,过江似蜻蜓点水。伏虎罗汉:宾头卢尊者,曾降伏过猛虎。静坐罗汉:诺距罗尊者,又为大力罗汉,因过去乃武士出身,故力大无穷。长眉罗汉:阿氏多尊者,传说出生时就有两条长眉。布袋罗汉:因揭陀尊者,常背一布袋笑口常开。看门罗汉:注茶半托迦尊者,为人尽忠职守。探手罗汉:半托迦尊者,因打坐完常只手举起伸懒腰,而得此名。沉思罗汉:罗怙罗尊者,佛陀十大弟子中,以密行居首。骑象罗汉:迦理迦尊者,本是一名驯象师。欢喜罗汉:迦诺伐蹉尊者,原是古印度一位雄辩家。笑狮罗汉:罗弗多尊者,原为猎人,因学佛不再杀生,狮子来谢,故有此名。开心罗汉:戍博迦尊者,曾袒露其心,使人觉知佛于心中。托塔罗汉:苏频陀,是佛陀所收最后一名弟子,他因怀念佛陀而常手托佛塔。芭蕉罗汉:伐那婆斯尊者,出家后常在芭蕉树下修行用功。挖耳罗汉:那迦犀那尊者,以论“耳根清净”闻名,故称挖耳罗汉。,观音殿,在佛寺建筑中,观音菩萨和地藏菩萨都有自己的独居的殿堂。观音殿又名大悲殿,这是由观音以大悲为尊号而得名。,观音亦称观世音,意为可观察世界上一切声音。观世音菩萨这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上首菩萨,表现一切佛的大悲心,所以是救世之最切者。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后来简称观音菩萨,中国僧人和百姓对观音菩萨的尊崇主要是因为观世音菩萨为救世最切的菩萨。遇难众生只要一心念诵其名号观世音,菩萨就会前来拯救。观世音菩萨全名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和地藏菩萨一样,拥有为数众多的信奉者。,圣观音像,自在观音像,观音像两旁有一童男童女像,童女为龙女,因为法华经提婆达多品中说有龙女成佛的故事,而观音又是住在南海普陀洛伽山,因此有龙女拜观音的传说。童子即善财童子,因华严经中说善财童子为求佛法,参谒五十三位善知识,其中曾谒观世音菩萨而得到教益。,“千手观音”全称“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又称“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佛教认为,众生的苦难和烦恼多种多样,众生的需求和愿望不尽相同,因此,就应有众多的无边法力和智慧去度济众生。千手观音又称千手千眼观世音、千眼千臂观世音等,是我国民间信仰的四大菩萨之一。千手观音是是阿弥陀佛的左胁侍,与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阿弥陀佛的右胁侍)合称为“西方三圣”。 据佛教典籍记载,千手观音菩萨的千手表示遍护众生,千眼则表示遍观世间。唐代以后,千手观音像在中国许多寺院中渐渐作为主像被供奉。千手观音的形象,常以四十二手象征千手,每一手中各有一眼。,千手观音为观音部果德之尊。“千”为无量及圆满之义,以“千手”表示大慈悲的无量广大,以“千眼”代表智慧的圆满无碍。千臂也好,四十八臂也好,都应当看作是观音菩萨慈悲救世的无穷悲愿的具体化,不必拘泥于事相。,伽蓝殿,大殿的东边配殿一般是伽蓝殿。伽蓝是“僧伽蓝摩”的简称,意译“众园”,音兼意译为“僧园”,原指修建僧舍的基地,转而为包括土地、建筑物在内的寺院的总称。伽蓝殿供奉守护伽蓝土地之神像,古时又称土地堂。有供给孤独长者、祗陀太子及波斯匿王三尊像的,也有供十八位护伽蓝神的。以供前三尊像的居多。以纪念他们护持佛教的功德。,地藏殿,地藏菩萨,梵名乞叉底鹐沙(Ksitigarbha)。据地藏十轮经讲,由于此菩萨“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所以称为地藏。 其道场在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与浙江普陀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在中国佛教寺院中,地藏菩萨形象很有特点,一般菩萨现头戴宝冠、身披天衣、璎珞装饰的天人相。而地藏菩萨则多现光头或是头戴毗卢冠、身披袈裟的出家僧人之相。他一手持锡杖,一手持莲花,或是手持幡幢、宝珠等。,据地藏菩萨本愿经讲,有一婆罗门女,“其母信邪,常轻三宝”,不久命终,“魂神堕在无间地狱”。婆罗门女知母在地狱受苦,遂变卖家宅,献钱财供养于佛寺。后受觉华定自在王如来指引,梦游地狱,见鬼王无毒,求得母亲得脱地狱,婆罗门女醒来方知梦游,便在自在王如来像前立弘誓愿:“愿我尽未来劫,应有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使令解脱。”释迦佛告诉文殊说:“婆罗门女者,即地藏菩萨是。”就是说,地藏前世曾为求母得脱地狱的婆罗门女。 又据地藏菩萨本愿经说,地藏菩萨曾受释迦牟尼佛的嘱托,在释迦灭度后、弥勒佛降生前的无佛之世留住世间,教化众生度脱沉沦于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诸道中的众生。而且他发出“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宏大誓愿。有情众生只要念诵其名号,礼拜供奉其像,就能得到无量功德、获得救度。,地藏本愿经又说,释迦佛召地藏大士,令其永为幽明教主,使世人有亲者,皆得极本荐亲,共登极乐世界,地藏受此重托,遂在佛前立下宏大誓愿:“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地藏经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因此地藏又被称为“大愿地藏”,以与文殊的“大智”、普贤的“大行”、观音的“大悲”相呼应。地藏菩萨根据秽土众生恶习根深,多造罪业的特点,在地藏菩萨本愿经里,着重宣传因果报应说,并从业感差别的角度,列举了二十三种因果报应,说明如是因必感如是果,业感缘起、自作自受的道理。在由因感果的问题上,说得如此具体和入理,在其它经典里,尚不多见。地藏菩萨的用意,是将因果关系说清楚,使人们都能对自己的思想和言行负责,由少造恶业,到不造恶业,这对个人和社会来说,都有着积极意义。 地藏菩萨说因果报应,很少神秘色彩。只是说明事物的性质和由此而引发的必然后果。这二十三条的内容,包括有关社会、家庭、个人等诸多道德范畴。如果我们能仔细体味,认真寻求,必能从中吸取很大的教益。所以说,佛教的因果报应理论,十分有益于社会、人心,这也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至理的深意所在。,抱柱地狱,戟腹地狱,倒烤地狱,祖师殿,大殿西侧为祖师殿,此种布局以禅宗寺院最常见。但是其他宗派的寺院也往往仿效其制。殿正中是梁时来华的禅宗初祖达摩禅师,左方是达摩六传弟子唐时的六祖慧能禅师,右方是慧能的三传弟子建立丛林制度的百丈怀海禅师。其他宗派的寺院,也有在祖师殿内加祀本宗祖师像的。,佛教宗派:佛法内,有所谓大乘、小乘;有所谓法相宗、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真言宗、律宗禅宗中国佛教宗派之一。禅是禅那dhyana的简称,汉译为静虑,是静中思虑的意思,一般叫做禅定。此法是将心专注在一法境上一心参究,以期证悟本自心性,这叫参禅,所以名为禅宗。禅的种类很多,有声闻禅、有菩萨禅、有次第禅、有顿超禅。禅学方面,在中国有一支异军特起,那就是所谓“教外别传”的禅宗。这个宗所传习的,不是古来传习的次第禅,而是直指心性的顿修顿悟的祖师禅。,法 堂,佛寺中另一主要建筑是法堂,为演说大法之堂。法堂的建筑仅次于殿堂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