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解剖学 神经系统ppt课件.ppt

    • 资源ID:1932019       资源大小:48.83MB        全文页数:252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解剖学 神经系统ppt课件.ppt

    第14章,神经系统 nervous sytem,一、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1.神经系统调节和控制其他各系统的功能2.神经系统通过调节机体适应外部环境3.神经系统让机体主动认识、改造世界,二、神经系统的区分,(1)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2)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 躯体神经:体表、骨、关节和骨骼肌 内脏神经:内脏、心血管、平滑肌和腺体,三、神经系统的组成,(一)神经细胞 1.神经元的构造 (1)胞体 (2)突起 2.神经元的分类 (1)根据突起的数目: 假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及多极神经元 (2)根据神经元的功能: 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及中间神经元(二)神经胶质,四、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基本方式:反射 结构基础:反射弧,五、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神经核】,【纤维束】,【神经】,【神经节】,【灰质】,第15章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是反射活动的中心部位。,第一节 脊髓,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分,受脑的控制及调节,但也能独立的完成许多反射活动,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2. 31个节段:,脊神经:31对,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脊髓节段:31个,脊髓节段:,每一对脊N相连的那段脊髓。,颈节C:8个,胸节T:12个,腰节L:5个,骶节S:5个,尾节Co:1个,马尾,(2) 两个膨大:,颈膨大:C4T1,上肢的神经支配,腰骶膨大:L2S3,下肢的神经支配,(1)脊髓圆锥:脊髓末端变细。,终丝:连于脊髓下端的细丝,止于第2尾骨背面。其周围有腰骶段脊神经根围绕,形成马尾。,3.外形:呈前后略扁粗细不等的圆柱状成人长4050cm。,3. 六条沟裂:,前正中裂:内有脊髓前动脉后正中沟前外侧沟:有脊神经前根穿出后外侧沟:有脊神经后根进入,前正中裂,前外侧沟,脊神经,前根,后根,脊髓节段与同序数椎骨对应关系,(二) 脊髓的内部结构:,前角(前柱) 后角(后柱)中间带,灰质后连合 灰质前连合,1.灰质:神经元胞体、树突、神经胶质及血管组成,灰质,白质,中央管,“H”形,中央管,灰质后连合,前角,后角,中间带,灰质前连合,(1)前角:,由运动(传出)神经元组成,1)内侧群:,支配颈肌和躯干肌,2)外侧群:,支配四肢肌,前角内侧群,前角外侧群,(数量少,体积小),(数量多,体积大),宽短,前角有两种运动神经元:,1)-运动神经元:,大型,支配梭外肌纤维,直接引起运动。,小型,支配梭内肌纤维,调节肌张力。,2)-运动神经元:,肌梭:是分布在骨骼肌内的梭形小体,(2)中间带,1)中间内侧核,发出纤维:脊髓小脑前束,2)中间外侧核,在侧角内(T1L3段),交感神经的低位中枢。,3)骶副交感核,位于骶24段,副交感神经的低位中枢。,中间内侧核,中间外侧核,(3)后角:,1)后角边缘核,2)胶状质,3)后角固有核:,与痛觉有关,缘层,胶状质,后角固有核,后角边缘核,胶状质,后角固有核,细长,4)胸核:,胸核(C7L2),由接受感觉的中间神经元构成。,发出的纤维:脊髓小脑后束,接受纤维:同侧脊髓下1-2节段脊神经节内假单极神经元中枢突;发出纤维: 脊髓丘脑束(脊髓丘脑侧束和脊髓丘脑前束)去向: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功能:传导痛温觉,粗略触觉的冲动。,后角固有核:,传导痛温觉的重要核团,,位置:脊髓后角,(4)Rexed 脊髓灰质板层,2、白质,主要由传导束组成,包括前索、后索、外侧索和白质前连合,前索,后索,外侧索,白质前连合,外侧索,前正中裂,前外侧沟,后外侧沟,后正中沟,(1)固有束,白质最内侧紧靠灰质的边缘处,由灰质各层中间神经元轴突组织,联系脊髓不同节段。,(2)上行纤维束,1)薄束:,起自:同侧脊神经节内假单极神经元中枢突;(T5以下)去向:延髓(薄束核)功能:向大脑传导下半身本体感觉、精细触觉。,位置:后索内侧,楔束:,起自:同侧脊神经节内假单极神经元中枢突;(T4以上)去向:延髓(楔束核)功能:向大脑传导上半身本体感觉、精细触觉。,位置:后索外侧,起自:同侧的脊髓胸核去向:小脑皮质功能:向小脑传导本体感觉冲动。,位置:外侧索周边后部,2)脊髓小脑束,起自:脊髓中间内侧核去向:小脑皮质功能:向小脑传导本体感觉冲动。,位置:外侧索周边前部,脊髓小脑前束:,脊髓小脑后束,去向: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脊髓丘脑束:,脊髓丘脑侧束:,位置:外侧索,功能:传导对侧痛、温觉。,脊髓丘脑前束:,位置:前索,功能:传导双侧粗略触、压觉。,起自:脊髓后角固有核,起自:脊髓后角固有核,3)脊髓丘脑束,(3)下行纤维束,1)皮质脊髓束:,起自:大脑皮质中央前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前部,位置:外侧索后部,皮质脊髓侧束:纵贯脊髓全长,止于:同侧脊髓前角运动细胞,皮质脊髓前束:只达脊髓上胸段,位置:前索,止于:双侧脊髓前角运动细胞,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前束,支配同侧四肢肌的运动。,功能:,支配双侧躯干肌的运动。,功能:,2)红核脊髓束:3)前庭脊髓束: 4)网状脊髓束:,维持屈肌的肌张力,调节身体平衡,调节肌张力,1.薄束 2.楔束3.脊髓小脑后束4.脊髓小脑前束5.脊髓丘脑侧束6.脊髓丘脑前束7.皮质脊髓侧束8.皮质脊髓前束9.红核脊髓束10.顶盖脊髓束11.前庭脊髓束12.内侧纵束13.网状脊髓束,1,2,3,4,5,6,7,8,9,10,11,12,13,三、脊髓的功能,1. 传导功能,通过上、下行纤维束传导神经冲动。,截瘫,脊髓横断,传导束阻断,脊髓失去高位中枢的控制,导致损伤节段以下躯体感觉和运动全部丧失。,2. 反射功能,反射使中枢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躯体反射:浅反射:刺激皮肤、粘膜的感受器而引起骨骼肌收缩的反射,如腹壁反射。深反射:指刺激肌、腱、骨膜感受器而引起骨骼肌收缩的反射,又称牵张反射,如膝反射。内脏反射:如排尿、排便反射,(1)延髓(medulla oblongata),腹侧面:,以延髓脑桥沟与脑桥为界。,背侧面:以髓纹与脑桥为界。,一、脑干的外形,(2)脑桥(pons),腹侧面:膨隆,称基底部。,背侧面:为第四脑室底的上部。,(3)中脑,上界为视束,下界为脑桥上缘。,腹侧面,背侧面,2 脑干的内部结构,灰质:脑神经核、非脑神经核白质:联系纤维网状结构,(一)脑神经核,脑神经感觉核 脑神经运动核,一般躯体感觉核,接受头面部皮肤、口、鼻粘膜的初级感觉纤维的传入,特殊躯体感觉核,接受内耳听和平衡觉感受器的初级感觉纤维,内脏感觉核,一般脏器和心血管的初级感觉纤维,特殊味觉的初级感觉纤维,躯体运动柱,支配舌肌和眼球外肌,一般内脏运动核,平滑肌、心肌、腺体,特殊内脏运动核,咀嚼肌、表情肌、软腭、咽喉肌,躯体运动核:,支配舌肌和眼球外肌,特殊内脏运动核:,咀嚼肌、表情肌、软腭、咽喉肌,一般内脏运动核:,平滑肌、心肌、腺体,内脏感觉核:,一般脏器和心血管的初级感觉纤维,特殊味觉的初级感觉纤维,一般躯体感觉核:,接受头面部皮肤、口、鼻粘膜的初级感觉纤维的传入,特殊躯体感觉核:,接受内耳听和平衡觉感受器的初级感觉纤维,(2)非脑神经核:属于中继核团,1)薄束核与楔束核,位于延髓薄束结节和楔束结节的深方,,接受来自薄束与楔束的纤维,,发出纤维形成内侧丘系。,传导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损伤:本体感觉障碍,2)下橄榄核,位于延髓橄榄的深方,接受来自大脑皮质、网状结构、红核和脊髓的纤维,发出的纤维左右交叉后形成橄榄小脑束,参与构成小脑下脚。在小脑对运动的控制、特别是对运动的学习和记忆起重要作用。,3)脑桥核,由大量散在分布于脑桥基底部纤维之间大、小不等的神经元群组成,接受皮质脑桥纤维,发出纤维左右交叉形成粗大的小脑中脚。脑桥核是大脑皮质向小脑传递信息的主要中继站。,4)红核,位于中脑上丘平面,接受大脑皮质和小脑的传入纤维,并发出红核脊髓束,交叉后下行至侧脊髓。调节屈肌的张力和协调运动。,5)黑质,在大脑脚底与中脑被盖之间有一大的灰质团块是黑质,见于中脑全长。是调节运动的重要中枢。黑质是脑内合成多巴胺的主要核团。黑质主要与端脑的新纹状体有往返纤维联系。由于某些原因使黑质细胞变性,多巴胺合成减少,是引起震颤麻痹 (Parkinson病)的主要病因。,帕金森病又称特发性帕金森病,简称Parkinson病,也称为震颤麻痹,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也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锥体外系疾病。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000/10万,随年龄增高,男性稍多于女性。该病的主要临床特点:静止性震颤、动作迟缓及减少、肌张力增高、姿势不稳等为主要特征。,(二)脑干的白质,1、长上行纤维束,1)内侧丘系:传导对侧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2)脊髓丘系,传导对侧痛、温、粗略触觉,3)三叉丘系,主要传导头面部皮肤,牙及口鼻黏膜的痛温觉和触压觉,4)外侧丘系,传导听觉信息,2.长下行纤维束,1)锥体束,参与随意运动的控制,2)脊髓小脑束,包括脊髓小脑前束及脊髓小脑后束,二者向小脑传递下肢的非意识性本体感觉。,3)皮质脑桥束4)红核脊髓束和顶盖脊髓束,(三)脑干网状结构,定义:,脑干内除了境界明确的神经核和纤维束以外,还有分布广泛的灰、白质交错排列的网状区,即为网状结构。,1、脑干网状结构的主要核团,1)中缝核群:位于脑干中缝两侧,上联系大脑、间脑、小脑,下联系脑干、脊髓。2)外侧核群:多数是中小型神经元,接受上行纤维束的侧支,传出纤维主要与内侧核群联系。为网状结构接受区。3)内侧核群:靠近中线,多为大型神经元,为网状结构效应区。,2、脑干网状结构的功能,1)上行网状激动系统:使大脑维持觉醒和警觉状态2)参与躯体和内脏运动的调节: 躯体运动的调节:保持姿势、平地上行走 内脏运动的调节:在延髓的网状结构内,存在呼吸和心血管运动中枢。3)参与内分泌活动和生物节律的调节;4)脑干网状结构参与高级神经活动:如学习、记忆、情感变化等。,第三节 小脑,小脑位于颅后窝内,大脑半球枕叶下方,脑桥和延髓的后上方,借上、中、下3对小脑脚连于脑干的背面。,位置:,小脑上脚,小脑上脚,小脑中脚,小脑上脚,小脑下脚,三对小脑脚 :下脚 连延髓中脚 连脑桥上脚 连中脑,1 小脑的外形和分部,蚓:小结、蚓垂、蚓锥体。,半球:,小脑蚓,小脑半球,小结,近似平行的沟,较深的沟有3条:原裂、水平裂、后外侧裂,将小脑分为3叶:前叶、后叶、绒球小结叶。,小脑扁桃体,绒球,小脑中脚,小脑上脚,绒球脚,原裂,(1)外形,小脑分区,小脑体纵行分区:蚓部半球中间部半球外侧部,进 化 顺序,Step 2,即前庭小脑:维持身体平衡,即脊髓小脑: 功能:调节肌紧张,即皮质小脑:协调随意运动,小脑的机能分区、纤维联系和功能,1、前庭小脑(原小脑) 绒球小结叶 通过与前庭神经核的往返纤维联系保持身体平衡,维持体态姿势、协调眼球运动。,2、脊髓小脑(旧小脑),控制四肢及躯干肌的肌张力。协调肌肉运动。,3、大脑小脑(新小脑),控制上、下肢肌的精确运动的计划和运动的协调。,(1)小脑皮质,小脑表层的灰质,有3层:分子层、梨状细胞层、颗粒层。,小脑皮质,小脑髓体(白质),(2)小脑核 (中央核),顶核,球状核,栓状核,齿状核,中间核,顶核,球状核,栓状核,齿状核,2 小脑的内部结构,3 小脑的功能,小脑主要是一个与运动调节有关的中枢,其主要功能是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紧张和协调骨骼肌随意运动。 小脑损伤时,可出现平衡失调,站立不稳,做精细动作时发生震颤,令患者以示指指鼻尖时,动作不准确等共济失调表现。,位于脑干与端脑之间。分为背侧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底丘脑、后丘脑5部,其内腔为第三脑室。,第四节 间脑,后面观,内侧面,一、背侧丘脑,(1) 位置和外形,与下丘脑之间以下丘脑沟为界,前方突出为丘脑前结节,后端膨大为丘脑枕,内囊,背侧丘脑,丘脑枕,(2)内部结构,内髓板:,前核,内侧核,外侧核,背侧部,腹侧部,联络性核团,腹前核,腹中间核,腹后核,腹后内侧核,腹后外侧核,特异性中继核团,接受黑质、苍白球、小脑、大脑运动区的纤维,接受三叉丘系,接受内侧丘系、脊髓丘系,二、后丘脑,三、上丘脑,上丘脑由丘脑髓纹、缰三角、缰连合、松果体构成,位于第三脑室顶部周围。,在作用功能上,上丘脑与嗅觉、视觉有密切联系。,四、底丘脑,底丘脑位于间脑和中脑被盖的过渡地区,内含底丘脑核,与黑质、红核、苍白球有密切联系,属锥体外系的重要结构。,3 下丘脑,(1)位置和外形,从前向后包括视交叉、灰结节和乳头体,位于下丘脑沟以下,构成第3脑室的侧壁和底壁。,视交叉,灰结节,乳头体,2)主要核团:室旁核、视上核:可分泌抗利尿激素及缩宫素。并经视上垂体束及室旁垂体束投射到神经垂体,储存并在需要的时候释放入血。,1)调节内分泌的重要中枢2) 睡眠中枢3) 调节体温4) 摄食调节5) 昼夜节律调节6)水盐代谢中枢,(3)功能,第五节 端脑,端脑,又称为大脑,是脑的高级中枢,分为左、右大脑半球。 大脑由浅入深分为:大脑皮质、大脑髓质和基底核。,一、大脑的外形和分叶,大脑横裂,大脑纵裂,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岛叶,分叶,(一)、大脑半球外侧面的主要沟回,(二)大脑半球内侧面和底面主要沟回,二、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1)大脑皮质: 大脑皮质位于大脑的表面,是神经系统发育最复杂、最完善的部位,也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物质基础。,1)大脑皮质的结构和分区,人类的大脑皮质大部分脑区为6层,但由于各部位的功能不同,因而在不同的部位其各层的薄厚、纤维的疏密、细胞的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研究大脑皮层的结构与功能,学者们根据皮层细胞和纤维的构筑对大脑皮层进行了分区。,2)大脑皮质的机能定位,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该区接受中央后回、丘脑腹前核、腹外侧核和腹后核的纤维,发出纤维组成锥体束,调控躯体随意运动。,损伤表现:, 躯体运动区, 躯体感觉区,中央后回中央旁小叶的后部,该区接受丘脑腹后核的纤维,精确感受对侧半身痛、温、触、压觉及位置觉和运动觉。,特点同运动区,受损表现:,对侧肢体相应区感觉障碍, 视觉中枢,枕叶距状沟两侧的皮质,一侧半球视区管理双眼对侧半视野(同侧半视网膜),偏盲, 听觉中枢,位于颞横回,一侧听觉区接受双侧听觉传入, 嗅觉中枢,(海马旁回)钩附近, 语言中枢,人类大脑皮质所特有的能进行思维和意识等高级活动,运动性语言中枢(说话中枢):位于额下回后部。该区损伤,患者能发音,但不能说出完整而有意义句子,称为运动性失语症。,听觉性语言中枢(听话中枢):位于缘上回,该区损伤,能听到声音,但不能理解别人和自己讲话的意思,称为感觉性失语症。,视觉性语言中枢(阅读中枢):位于角回该区损伤,患者视觉无障碍,但读不懂字、句,称为失读症。,书写中枢:位于额中回后部该区损伤,患者手运动正常,但不会书写及绘画,称失写症。,(三)大脑半球的功能不对称性,左侧大脑半球与语言的理解和表达、数字的计算分析密切相关。右侧大脑半球感知非语言信息、音乐图形和视觉的空间性。因此,左右大脑半球的功能呈现不对称性各有优势。,三、基底核,位于两侧大脑半球的白质内,包括:尾状核:位于丘脑背外侧豆状核:位于岛叶深部屏状核:位于岛叶和豆状核之间杏仁体:位于海马回沟深面,(二)侧脑室,是大脑半球内的腔隙,内有大量脉络丛,分四部,中央部:位于顶叶,中央部,前角:深入颞叶,前角,后角:深入枕叶,后角,下角:深入颞叶,下角,侧脑室脉络丛,侧脑室的脑脊液经室间孔流入第三脑室,1)联络纤维,同侧半球内部的纤维,弓状纤维,钩束,上纵束,下纵束,扣带,四、大脑髓质,2) 连合纤维,指连接左、右大脑半球的纤维,包括胼胝体、前连合、穹隆连合。,3) 投射纤维,是联系大脑皮质和皮质下结构的上下行纤维,这些纤维绝大部分经过内囊,前肢,膝,后肢,三偏症:内囊损伤引起的偏身感觉障碍、偏瘫及偏盲,第16章 脑和脊髓血管、被膜与脑脊液,第1节 脑和脊髓的血管,脑是体内代谢最旺盛的器官,血液供应丰富,脑的重量占体重的2%,但脑的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15%。脑动脉血管为脑和脊髓提供血液,脑内氧气机葡萄糖的储存量几乎为零,故脑对缺血缺氧敏感。脑血流中断5s就可导致意识丧失,阻断5min会导致脑细胞不可逆性损伤。,一 脑的血管 (一) 动脉 脑的动脉来源于颈内动脉和椎动脉,前者供应大脑半球前 2/3和部分间脑血液,后者供应大脑半球后 1/3、脑干、小脑和部分间脑血液。,分支:大脑前动脉:顶枕沟之前的 大脑半球内侧面。大脑中动脉:上外侧面,岛叶后交通动脉:,1、颈内动脉,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大脑中动脉,后交通动脉,(1) 大脑前动脉,(2) 大脑中动脉,(3) 后交通动脉,、椎动脉 起自锁骨下动脉,穿第61颈椎横突孔,经枕骨大孔入颅腔行于延髓腹侧,在脑桥下缘,左右椎动脉合成1条基底动脉,至脑桥上缘处分为左、右大脑后动脉。,3 大脑动脉环(Willis环),使两侧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互相交通,具有调节血流的作用。,由前交通动脉、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大脑后动脉构成。,组成,意义,(二) 静脉 脑的静脉无瓣膜,不与动脉伴行,可分深浅两种,浅静脉位于脑的表面,深静脉收集大脑深部的静脉血,两种静脉均注入附近的硬脑膜窦。,二、脊髓的血管,脊髓后动脉:供应脊髓的后1/4,颈升动脉,肋间后动脉,腰动脉,2条纵行,节段性动脉的加强动脉,脊髓前动脉:供应脊髓的前3/4,分支,(一)动脉,(二)脊髓的静脉,第二节 脑和脊髓的被膜,脑和脊髓外面包有三层被膜,由外向内依次为硬膜、蛛网膜和软膜。它们有保护、支持脑和脊髓的作用。,一、脊髓的被膜,由外向内依次为硬脊膜、脊髓蛛网膜及软脊膜。,(一)硬脊膜,硬脊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厚、坚韧,包裹脊髓。,硬膜外隙 硬脊膜与椎骨骨膜之间的窄腔。,作用:,1)保护脊髓。,2)淋巴管与静脉丛与腹腔淋巴管和静脉相通,故它们压 力改变可导致椎管内容积变动,引起脑脊液压力改变。,(二)脊髓蛛网膜:,终池:脊髓蛛网膜下隙下 部,脊髓下端马尾神经根部至第2骶椎水平扩大,称为终池。内容马尾。腰穿:L3-4,(三)软脊膜,软脊膜薄而富有血管,紧贴在脊髓的表面,并延伸至脊髓的沟裂中,在脊髓下端移行为终丝。齿状韧带:软脊膜在脊髓两侧,脊神经前、后根间形成。具有固定脊髓的作用,使脊髓不易遭受震荡损伤。同时还可作为椎管内手术的标志。,二、脑的被膜,由外向内依次为硬脑膜、脑蛛网膜及软脑膜。,(一)硬脑膜,坚韧,由两层合成,分为外层及内层,两层之间有丰富的血管及神经。为潜在的硬膜外腔。,与颅盖骨结合疏松:易分离。骨折:硬膜外血肿。,与颅底骨结合紧密:骨折:脑脊液外漏。,隔幕,1)大脑镰:大脑纵裂。,2)小脑幕:大脑横裂。,2. 硬脑膜形成的结构,小脑幕裂孔,小脑幕切迹疝:颅内高压,挤压海马旁回和钩至小脑幕切迹,进而压迫大脑脚和动眼神经。,3、硬脑膜窦,硬脑膜在某些部位两层分开,内面衬以内皮细胞,构成硬脑膜窦,窦内有静脉血流通过,窦壁无平滑肌,不能收缩,故损伤出血时难以止血,容易形成颅内血肿。,海绵窦及通行结构,海绵窦的交通,向前:经眼静脉通向面静脉向下:经卵圆孔的小静脉通向翼静脉丛。两侧:接受大脑中浅静脉。向后外:经岩上窦及岩下窦通向横窦、乙状窦、颈内静脉。因此,上述交通支感染可导致海绵窦炎及血栓形成。,(二)脑蛛网膜,薄而透明,缺乏血管和神经。硬膜下隙:硬脑膜及蛛网膜之间。蛛网膜下隙: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向下与脊髓蛛网膜下隙相相通,其内充满了脑脊液。,蛛网膜粒:脑蛛网膜在上矢状窦附近形成许多颗粒状突起,蛛网膜下池:小脑延髓池、脚间池、交叉池、环池,桥池,(二)软脑膜,含丰富的血管,脉络丛:脉络组织的血管反复分支成丛。是脑脊液产生的主要部位。,第三节 脑室和脑脊液,一、脑室 脑室是脑中的腔隙,包括左、右侧脑室,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脑室壁内衬以室管膜上皮,脑室腔内充满脑脊髓液,每个脑室内均有脉络丛。 (一) 侧脑室 (二) 第三脑室,(三)第四脑室,(一) 侧脑室,(二) 第三脑室,2)三个孔:两个外侧孔、一个正中孔,通向小脑延髓池。,1)脉络丛:产生脑脊液,延髓,脑桥,小脑之间的腔隙,(三)第四脑室(fourth ventricle),交通:上通中央水管 下续脊髓中央管 后通小脑延髓池,侧脑室,室间孔,第脑室,第脑室,中脑水管,脑脊液产生、循环途径,(脉络丛 产生脑脊液),脉络丛(产生脑脊液),正中孔,外侧孔,蛛网膜下腔,蛛网膜粒,上矢状窦,【 】,(脉络丛产生脑脊液),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缓冲、保护、营养、运输代谢产物以及维持正常颅内压的作用,第二节 周围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指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神经成分, 1、根据与中枢神经连接的部位不同分为: 脊神经:分布于躯干、四肢 脑神经:分布于头面部 2、根据周围神经分布不同分为: 躯体神经 内脏神经,分支:1、前支粗大,先形成丛再发出分支(除胸神经外)2、后支脊部深层肌肉,比较细小。3、交通支脊神经与交感干相连4、脊膜支细小,分布于脊髓被膜,脊膜支,灰交通支,后支,前支,(一) 颈丛,组成和位置:,枕小神经C2 耳大神经C23 颈横神经C23 锁骨上神经C34,分布于耳背、枕部、颈部及肩部皮肤。,分支:,1、皮支: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穿出,颈部皮肤麻醉的阻滞点,2、肌支:膈神经(C35) 沿前斜角肌前面下降锁骨下A、V间入胸腔 肺根前方 心包外侧 膈中心腱,1)运动支膈肌 2)感觉支胸膜、心包, 右膈神经感觉支还分布于肝及肝外胆道(炎症引起右颈、肩的放射性疼痛) 受损表现:1、呼吸困难(膈肌瘫痪) 2、呃逆(膈神经受刺激)。,(二) 臂丛,组成:,C5根C6根,上干,前股,C7根,中干,外侧束,后股,C8根T1根,下干,后束,前股,内侧束,位置:,斜角肌间隙,锁骨后方,腋腔,上干,中干,下干,后股,前股,1、胸前神经胸大,小肌2、胸长神经前锯肌表面伴胸外侧A下降(损伤翼状肩)3、胸背神经背阔肌,伴肩胛下A走行。4、肩胛背神经:支配菱形肌、肩胛提肌。5、肩胛上神经:支配冈上肌、冈下肌。6、肩胛下神经:支配大圆肌、肩胛下肌。7、臂内侧皮神经:臂内侧皮肤感觉。8、前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肤感觉。 9. 正中神经10. 肌皮神经11. 桡神经12. 尺神经13. 腋神经,分支,1、肌皮神经,组成和位置,外侧束,肱骨外上髁上方潜出,肌皮神经,穿喙肱肌,前臂外侧皮神经,肌皮神经,2 正中神经(median nerve),组成和位置,正中神经,伴肱动脉,穿旋前圆肌,经指浅、深屈肌之间,行于桡侧腕屈肌腱和掌长肌腱之间,经过腕管,手掌,肘窝,正中神经,皮支,手掌: 桡侧3.5手指皮肤,手掌桡侧2/3,手背:1、2、3、4指2,3节桡侧3.5手指皮肤,分支,损伤表现,1. 前臂不能旋前。,5. 拇、示、中指远节皮肤感觉 障碍明显。,2. 屈腕及腕外展力减弱。,3. 拇指、示指、中指不能屈曲, 拇指不能对掌。,4. 鱼际肌萎缩,出现“猿手”。,3 尺神经(ulnar nerve),组成和位置,内侧束,肱二头肌内侧沟,尺侧腕屈肌下降,腕横韧带浅面,手掌,尺神经沟,尺神经,尺神经,肌支,前臂: 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尺侧半,1.5块,手:拇收肌,小鱼际肌3块,第3,4蚓状肌,骨间肌7块,(14.5块),皮支,手掌: 尺侧1.5手指皮肤,手掌尺侧1/3,手背:尺侧2.5手指皮肤,手背尺侧半,分支,损伤表现,1. 屈腕力减弱。,2. 小指、环指末节不能屈曲。,3. “爪形手”。,4. 感觉支支配区域感觉障碍,4 桡神经(radial nerve),组成和位置,后束,桡神经沟内,浅支,外侧肌间隔,桡神经,深支,桡神经,肌支,臂部后群肌1块,(12块),皮支,分支,前臂后群肌10块,肱桡肌,臂后面皮肤,前臂后面皮肤,手背:桡侧2.5手指1节皮肤,手背桡侧半皮肤,损伤表现,1. 不能伸腕和伸指。,2. “垂腕”征。,3. 感觉支支配区域感觉障碍,腋神经,上肢皮肤支配1、肩部皮肤 1)腋神经臂丛 2)锁骨上神经外侧支颈丛2、臂后面皮肤 臂后皮神经 桡神经3、臂内侧皮肤 臂内侧皮神经 臂丛4、臂外侧皮肤 上部:臂外侧上皮神经腋神经 下部:臂外侧下皮神经 桡神经,5、前臂内侧皮肤 前臂内侧皮神经 臂丛6、前臂外侧皮肤 前臂外侧皮神经肌皮神经7、前臂后面皮肤 前臂后皮神经 桡神经8、手部皮肤 见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分布,6 胸背神经 起自臂丛后束,沿肩胛骨外侧缘伴肩胛下血管下降,支配背阔肌,在乳腺癌根治术,清除腋淋巴结群时,应注意勿损伤此神经。7 臂内侧皮神经8 前臂内侧皮神经,(三) 胸神经前支,1、分支,肋间神经,(T111对),肋下神经,(T12前支),前皮支,外侧皮支,肌支:,胸腹壁皮肤,胸腹膜的壁层,肋间肌,腹肌的前外侧群,2、前皮支呈明显节段性分布,T2 胸骨角平面,T4 乳头平面,T6 剑突平面,T8 肋弓平面,T12 脐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中点平面,T10 脐平面,临床上,可依据感觉障碍平面高低,判断脊髓损伤和病变的节段以及胸神经损伤的序数。椎管内麻醉时,依据痛觉丧失的平面,可确定麻醉平面的高低。,1 股神经(femoral nerve),(1)走行,股神经,(四) 腰丛(lumber plexus),组成:,T12前支的一部分,L1-3的前支, L4前支的一部分,位置:,腰大肌深方,分支:,髂腹下N,3. 髂腹下神经:脐以下肌肉及皮肤,4. 髂腹股沟神经:脐以下腹部肌肉,5. 股外侧皮神经,2 . 闭孔神经:穿闭膜管,肌支:闭孔肌,大腿内收肌群,皮支:股内侧区部分皮肤,损伤:患肢不能搁于健侧腿上,髂腹股沟N,股外侧皮N,生殖股N,闭孔神经,(五)骶丛(sacral plexus),组成和位置,组成:,腰骶干,骶尾神经的前支,三角形,位置:,腰大肌深方,分支:,1. 臀上神经:,3. 阴部神经:,出梨状肌上孔(伴臀上A、V),支配臀中、小肌、阔筋膜张肌。,2. 臀下神经:,出梨状肌下孔(伴臀下A、V),支配臀大肌,出梨状肌下孔(伴阴部内A、V),4. 股后皮神经:出梨状肌下孔,臀大肌下缘浅出,臀上神经,臀下神经,阴部神经,股后皮神经,5. 坐骨神经(sciatic nerve),走行:,坐骨神经,梨状肌下孔,臀大肌深方,坐骨结节与大转子间,股二头肌深面,腘窝上方,胫神经、腓总神经,分支分布,股后部的肌支:,大腿后群肌,(1)胫神经,腘窝及小腿部的肌支:,小腿后群肌,足底内外侧神经:,足底肌和皮肤,胫神经,损伤:,足不能跖屈,内翻力弱,不能以足尖站立,“钩状足” ,感觉障碍以足底区明显,腓总神经,(2)腓总神经(common peroneal nerve),腓浅神经:,肌支:,腓骨长、短肌,皮支:,小腿外侧、足背、25趾背侧皮肤,腓深神经:,肌支:,小腿前群肌,皮支:,第1、2趾背面相对缘的皮肤,损伤:足不能背屈,足下垂内翻,趾不能伸,“马蹄”内翻足; 感觉障碍在小腿外侧和足背明显,腓浅神经,腓深神经,大腿皮肤的神经支配,前面:股前皮神经,后面:股后皮神经,内侧:股内侧皮神经,外侧: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骶丛,闭孔神经,腰丛,二 脑 神 经cranial nerve, 嗅神经 视神经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三叉神经 (外)展神经 面神经 前庭蜗神经 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 副神经 舌下神经,十二对脑神经,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迷副舌下神经全,纤维成分, 嗅神经 感觉性 视神经 感觉性 动眼神经 运动性 滑车神经 运动性 三叉神经 混合性 展神经 运动性 面神经 混合性 前庭蜗神经 感觉性 舌咽神经 混合性 迷走神经 混合性 副神经 运动性 舌下神经 运动性,十二对脑神经名称、性质,脑神经的名称、性质、连脑部位及进出颅腔部位,名称 性质 连脑部位 进出颅部位 嗅神经 感觉 端脑 筛孔视神经 感觉 间脑 视神经孔动眼神经 运动 中脑 眶上裂滑车神经 运动 中脑 眶上裂三叉神经 混合 脑桥 第支眶上裂 第支圆孔 第卵圆孔,名称 性质 连脑部位 进出颅部位 外展神经 运动 脑桥 眶上裂面神经 混合 脑桥 内耳门 茎乳孔位听神经 感觉 脑桥 内耳门舌咽神经 混合 延髓 颈静脉孔迷走神经 混合 延髓 颈静脉孔副神经 运动 延髓 颈静脉孔舌下神经 运动 延髓 舌下神经管 感觉性神经:、 运动性神经:、 混合性神经:、,(一)嗅神经(olfactory nerve),嗅粘膜起始,形成15-20条嗅丝(嗅神经),筛孔入颅,嗅球,嗅束,嗅三角,海马旁回钩,单侧嗅觉丧失对颅内占位病变诊断有意义,双侧消失无意义。,特殊内脏感觉纤维,嗅觉。,颅中窝骨折可损伤嗅神经导致嗅觉障碍。,节细胞中枢支,眶,视神经管入颅,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特殊躯体感觉纤维,视觉。,(二) 视神经(optic nerve),视神经,眼球后极,视辐射,距状沟周围皮质,损伤,1.颅内高压:,视神经盘水肿,2.一侧视神经损伤:同侧眼全盲,偏盲,上、下、内直肌,下斜肌,上睑提肌,(一般内脏运动纤维)睫状神经节:,睫状肌,瞳孔括约肌,(三) 动眼神经(oculomotor nerve),动眼神经副核(一般内脏运动纤维),动眼神经核 (一般躯体运动纤维),动眼神经,脚间窝出脑,海绵窦外侧壁,眶上裂出颅,入眶,动眼神经,上支,下支,睫状神经节,损伤:,上睑下垂;瞳孔斜向外下方,不能向上、内、下转动;瞳孔直接与间接对光反射消失;瞳孔散大。,(四) 滑车神经(trochlear nerve),滑车神经核(一般躯体运动纤维),下丘下方出脑,海绵窦外侧壁,眶上裂入眶,上斜肌,滑车神经,滑车神经损伤后,上斜肌瘫痪,瞳孔不能转向外下方,三叉N脑桥核,触觉,三叉N脊束核,痛、温觉,三叉N中脑核,本体感觉,三叉N运动核,特殊内脏运动f,三叉神经感觉根,三叉神经运动根,脑桥基底部与小脑中脚交界处,三叉神经,三叉神经节,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三叉神经,(五)三叉神经(trigeminal nerve),1.眼神经(ophthalmic nerve),眼神经,海绵窦外侧壁,眶上裂,眶,泪腺神经:,泪腺、上睑,额神经:,额顶部皮肤,鼻睫神经:,鼻腔.筛窦.泪囊.眼球.眼眶.结膜.眼睑.鼻背,2.上颌神经(maxillary nerve),上颌N,海绵窦外侧壁,圆孔,翼腭窝,眶下神经,上牙槽后支,下睑、鼻翼、上唇,上牙槽前中支,上颌、牙、齿龈,上颌神经,上牙槽后支,眶下神经,上牙槽前支,上牙槽中支,翼腭神经节,翼腭神经:分布于鼻、腭、咽部的黏膜及腭扁桃体。,颧神经,3.下颌神经(mandibular nerve),下颌神经经卵圆孔出颅,有以下分支:,1.咀嚼肌神经:颞肌、咬肌、翼内肌、翼外肌的运动,2.颊神经:,颊部皮肤、粘膜的感觉,颊神经,3.耳颞神经:,颞部皮肤、腮腺的感觉,耳颞神经,4.下牙槽神经:,下颌牙,牙龈,颏部及下唇的皮肤、粘膜的感觉,下牙槽神经,下颌舌骨肌神经,颏神经,5.舌神经,下颌下神经节,下颌下腺舌下腺,舌神经,下颌下神经节,舌前2/3粘膜一般感觉,(六)展神经(abducent nerve),展神经核(躯体运动纤维),展神经,延髓脑桥沟出脑,穿海绵窦,外直肌,眶上裂入眶,展神经,内斜视,(七) 面神经 facial nerve,起止、走行、分布,膝神经节,岩大神经,鼓索,1 面神经管内分支,走行:面神经出茎乳孔前 6mm 处发出 鼓室,(1)鼓索(Chorda tympani),舌前2/3味觉,下颌下腺、舌下腺,加入舌神经,下颌下神经节,岩鼓裂,鼓索,舌神经,下颌下神经节,(2) 岩大神经 副交感纤维,泪腺等,翼腭神经节,岩大神经,翼腭神经节,2 在颅外的分支 面神经出茎乳孔后在腮腺实质内形成腮腺内丛。支配面肌及颈阔肌。,腮腺内丛:,颞支 颧支 颊支 下颌缘支 颈支,面神经损伤,1、管内损伤:,1)同侧面肌瘫(核下瘫),2)泪腺、舌下腺,下颌下腺的 分泌障碍,同侧眼干,口干.,3)同侧舌前2/3味觉障碍,2、管外损伤:,只出现上述1)症状,4)听觉过敏,(八) 前庭蜗神经(vestibulocochlear nerve),起止、走行、分布,前庭神经节,(平衡冲动),(听觉冲动),疑核,下泌涎核,孤束核,特殊内脏运动f,一般内脏运动f,特殊内脏感觉f,舌咽神经,起止、走行、分布,(九) 舌咽神经(glossopharyngeal),三叉N脊束核,一般躯体感觉f,一般内脏感觉f,舌咽神经,舌咽神经的分支舌支:支配舌后1/3一般感觉及味觉。颈动脉窦支鼓室神经咽支扁桃体支茎突咽肌支,舌咽神经,舌咽神经的分支舌支:支配舌后1/3一般感觉及味觉。颈动脉窦支:支配颈动脉窦及颈动脉小球。鼓室神经:分布于鼓室黏膜及腮腺咽支:支配咽肌的运动及咽部黏膜的一般感觉。,疑 核,迷走N背核,孤 束 核,特殊内脏运动f,一般内脏运动f,迷走神经,起止、走行、分布,三叉N脊束核,一般躯体感觉f,一般内脏感觉f,(十) 迷走神经(vagus),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内支:,外支:,声门裂以上喉粘膜,环甲肌,颈心支(2支),入胸腔:,心丛,主动脉神经(减压神经):,主动脉弓壁(压力、化学变化),其它: 耳支、咽支、脑膜支,1. 颈部的分支,分支,迷走神经,2.胸部的分支,(1)喉返神经,左:勾绕主动脉弓,右:勾绕右锁骨下动脉,喉下神经,声门裂以下喉粘膜,环甲肌以外的喉肌,(2)支气管支、食管支,一侧喉返神经损害可使发音困难,若两侧损害可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3.腹部的分支,左迷走神经,迷走神经前干,肝支:,胃前支:,肝、胆囊、肝外胆道,胃前壁,右迷走神经,迷走神经后干,胃后支:,胃后壁,腹腔支:,肝、胰、脾、胃、肾、结肠左曲以上肠管,后面,前面,鸦爪:幽门、十二指肠上部,(十一) 副神经(Accessory nerve),副神经核,特殊内脏运动纤维,副神经,颈静脉孔出颅,胸锁乳突肌 斜方肌,副神经,舌下神经核,躯体运动纤维,延髓前外侧沟出脑,舌下神经管出颅,同侧舌肌,舌下神经,损伤及表现:,一侧舌下神经损伤,出现同侧舌肌瘫痪,伸舌时舌尖偏向患侧。,(十二) 舌下神经(hypoglosal nerve),1、经颈静脉孔出颅的脑神经: 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 副神经2、经眶上裂出颅的脑神经 眼神经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展神经3、含有内脏运动纤维的脑神经(副交感神经纤维) 动眼神经 面神经 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小结,4、 舌的神经分布 舌下神经-舌肌运动 舌咽神经-舌后1/3的味觉和一般感觉 面神经鼓索-舌前2/3味觉 三叉神经舌神经-舌前2/3一般感觉5、支配唾液腺分泌的神经 面神经鼓索-舌下腺和下颌下腺的分泌 舌咽神经-腮腺的分泌,6、 眼球外肌的神经支配动眼神经:上睑提肌、上直肌、内直肌、下直肌、下斜肌滑车神经:上斜肌展神经:外直肌 眼内肌的神经支配副交感神经:睫状肌和瞳孔括约肌交感神经:瞳孔开大肌,7、喉的神经分布,喉上神经:感觉纤维分布于声门裂以上的喉腔粘膜感觉, 运动纤维支配环甲肌。喉返神经:感觉纤维分布于声门裂以下的喉腔粘膜感觉, 运动纤维支配除环甲肌以外的所有喉肌。,第三节内脏神经系统visceral nervous system,概 述,概念 是指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的神经分类 内脏运动神经(植物神经系统或自主神经系统) 内脏感觉神经,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的区别,内脏运动神经,躯体运动神经,1. 支配的脏器,平滑肌、心肌、腺体,骨骼肌,2.所含纤维种类,交感、副交感2种纤维,只有一种,3.所含神经元数目,2个神经元,节前神经元,节后神经元,节前纤维,节后纤维,1个神经元,4.分布形式,神经丛,分支,效应器,神经干形式,5.髓鞘,薄髓(节前纤维)无髓(节后纤维),粗的有髓纤维,6.是否受意志控制,否,是,一 内脏运动神经(visceral motor nerve),(一) 交感神经 (sympathetic nerve),1.中枢部:位于脊髓T1-L3节段侧 角的中间外侧核。,概况,(胸腰部),中间外侧核,T1,L3,1) 椎旁神经节(椎旁节):,每侧19-24节:颈部:3-4个胸部:10-12个腰部:4-5个骶部:2-3个尾部:1个(奇神经节),交感干:上起颅底,下至尾骨, 于尾骨前面两干合并。,椎旁节:,(1)交感神经节,即交感干神经节,位于脊柱两旁, 借节间支连成左、右两条交

    注意事项

    本文(解剖学 神经系统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