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幕墙防雷设计ppt课件.ppt

    • 资源ID:1931310       资源大小:2.04MB        全文页数:46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幕墙防雷设计ppt课件.ppt

    幕墙防雷设计-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介绍,一、雷电形成二、现行防雷设计规范三、雷害分类四、防雷方案五、防雷原理六、幕墙防雷设计,目 录,一、雷电形成,大气的冷热变化流动 雷云 雷云带电荷 感应相反电荷 电场 空气层电离击穿 雷云放电,二、现行防雷设计规范,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GB50057-94(2000年版)同时作废。(1)新规范修订的主要内容:1)增加了术语一章。2)变更了防接触电压和防跨步电压的措施。3)补充了外部防雷装置采用不同金属物的要求。4)修改了防侧击的规定。5)详细规定了电气系统和电子系统选用电涌保护器的要求。6)简化了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计算公式,并相应调整了预计雷击次数判定建筑物的防雷分类的数值。7)部分条款作了更具体的要求。8)第3.0.2、3.0.3、3.0.4、4.1.1、4.1.2、4.2.1(2、3)、4.2.3(1、2)、4.2.4(8)、4.3.3、4.3.5(6)、4.3.8(4、5)、4.4.3、4.5.8、6.1.2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现行防雷设计规范(续),(2)按照现行规范设计的防雷装置的防雷安全度不是100%。将需要防雷的建筑物的年损坏风险(概率)R值减到小于或等于可接受的最大损坏风险(概率)RT值,即RRT,RT=10-5/a。,现行防雷设计规范(续),规范将建筑物按防雷分为4类: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第三类防雷建筑物不需考虑防雷的建筑物幕墙涉及的防雷建筑物是后三类。,三、雷害分类,1.直击雷-闪击直接击于建(构)筑物、其他物体、大地或外部防雷装置上,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者(2.0.13)。包括顶击和侧击.2.闪电感应雷闪电放电时,在落雷附近的导体上产生闪电静电感应和闪电电磁感应,它可使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火花放电。(2.0.16)闪电静电感应-由于雷云的作用,使附近导体上感应出与雷云符号相反的电荷,雷云主放电时,先导通道中的电荷迅速中和,在导体上的感应电荷得到释放,如没有就近泄入地中就会产生很高的电位(万伏以上)。(2.0.14)闪电电磁感应-由于雷电流迅速变化在其周围空间产生瞬变的强电磁场,使附近导体上感应出很高的电动势。(2.0.15)3.闪电电涌侵入当架空线或金属管道遭受直击雷或产生感应雷而产生高电位,便会沿着电源线、信号线、天线馈线的耦合、金属管道(如上下水管、煤气管)、电缆金属外皮等侵入建筑物内,称为闪电电涌(雷电波)侵入,会对电气设备造成危害或使建筑物内的金属设备放电,引起破坏作用。,雷害分类(续),4.雷击电磁脉冲雷击电磁脉冲-雷电流经电阻、电感、电容耦合产生的电磁效应,包含闪电电涌和辐射电磁场。-对电气和电子系统中的集成电路和微电子器件有害。它们耐受雷击电磁脉冲的能力极低。5.雷电反击(闪络或旁侧闪络)-1)在泄流通道上产生非常高的暂态的对地电压;2)对周围金属物体的巨大的电位差而发生放电。6.人生伤害-跨步电压、接触电压。,雷害分类(续),当跨步电压达到4050V时,将使人有触电危险,规范对防雷的规定,四、防雷方案,外部防雷-防直击雷,不包括防止外部防雷装置受到直接雷击时向其他物体的反击;内部防雷-防闪电感应、防闪电电涌侵入、防反击、防生命危险;防雷击电磁脉冲-防雷电流引发的电磁效应,包含经导体传导的闪电电涌和防辐射脉冲电磁场效应。用以对建筑物内系统包括线路和设备的保护。,五、防雷原理,1.接闪。即拦截。就是让在一定程度范围内出现的闪电放电不能任意地选择放电通道,而只能按照人们事先设计的防雷系统规定的通道,将雷电能量泄放到大地中去。2.均压-即等电位,将分开的诸金属物体直接用连接体或经电涌保护器连接到防雷装置上以减小雷电流引发的电位差。(2.0.19)构件间等电位、对地等电位。 连接体导线-均压环、其他导线;电涌保护器-避雷器、其他保护器3.屏蔽-利用金属网、箔、壳或管子等导体把需要保护的对象包围起来,使雷电电磁脉冲波入侵的通道全部截断-所有的屏蔽套、壳等均需要接地。屏蔽是防止雷电电磁脉冲辐射对电子设备影响的最有效方法。4.接地-将等电位连接网络和接地装置连在一起,使与地等电位,避免发生反击。(2.0.23)5.分流-增加雷电流的泄流通道,降低泄流通道上的电压降.避免流过被保护物-接入避雷器,增加引下线、增加接地极。6.躲避-躲开多雷区或易遭雷击点;当雷电发生时关闭设备、掉电源插头。7.隔离-即防止接近。如绝缘层、遮栏、护罩、护盖、箱匣等把带电体同外界隔绝开来。8.综合防治。,六、幕墙防雷设计 -防雷内容,1.屋面及周边防顶击雷-外部防雷装置-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2.墙面顶段防侧击雷-外部防雷装置;3.其余墙面及地下室做等电位连接、屏蔽导体、设间隔距离-内部防雷装置-用于减小雷电流在所需防护空间内产生的电磁效应的防雷装置,由屏蔽导体、等电位连接件和电涌保护器、间隔距离等组成。部分建筑尚应考虑防闪电感应和雷击电磁脉冲。,幕墙防雷设计,1)防直击,幕墙防雷设计1)屋顶防直击雷-接闪器,接闪器-由拦截闪击的接闪杆、接闪带、接闪线、接闪网以及金属屋面、金属构件等组成(2.0.8)。4.3.1、 4.4.1 第二(三)类防雷建筑物外部防雷措施,宜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接闪网、接闪带或接闪杆,也可采用由接闪网、接闪带或接闪杆混合组成的接闪器。还可用屋顶建筑构件内的钢筋网做接闪器。实际工程接闪线少用。天面上设有小屋时,所安装的铝合金门窗是容易受到雷击的部位,门窗框必须与主体结构防雷体系连接成电气通路。,幕墙防雷设计1)屋顶防直击雷-接闪网,4.3.1、 4.4.1 接闪网、接闪带应按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沿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并与周边引下线均匀连接(二类不大于18m、三类不大于25m)。并应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二类10m10m或12m8m、三类20m20m或24m16m的网格;接闪网-明网、 暗网结构钢筋网(详后),幕墙防雷设计1)屋顶防直击雷-接闪带,4.3.1、 4.4.1当建筑物高度超过45m(三类60m)时,首先应沿屋顶周边敷设接闪带,接闪带应设在外墙外表面或屋檐边垂直面上,也可设在外墙外表面或屋檐边垂直面外。接闪器之间应互相连接。其安装位置宜略为突出屋顶外沿。如果把接闪带改为接闪网,则保护效果更有提高,幕墙防雷设计1)屋顶防直击雷-接闪杆、接闪线,5.2.2 接闪杆采用热镀锌圆钢或钢管制成时,其直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杆长1m以下时,圆钢不应小于12mm,钢管不应小于20mm。 2 杆长1m2m时,圆钢不应小于16mm,钢管不应小于25mm。 3 独立烟囪顶上的杆,圆钢不应小于20mm,钢管不应小于40mm。5.2.3 接闪杆的接闪端宜做成半球状,其最小弯曲半径宜为4.8mm,最大宜为12.7mm。5.2.5架空接闪线和接闪网宜采用截面不小于50mm2热镀锌钢绞线或铜绞线。5.2.6 明敷接闪导体固定支架的间距小宜大于表5.2.6的规定。固定支架的高度不宜小于150mm。,幕墙防雷设计1)屋顶防直击雷-金属屋面作接闪器,5.2.7 除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外,金属屋面的建筑物宜利用其屋面作为接闪器,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考虑是否被击穿)1 板间的连接应是持久的电气贯通,可采用铜锌合金焊、熔焊、卷边压接、缝接、螺钉或螺栓连接。2 金属板下面无易燃物品时,铅板的厚度不应小于2mm,不锈钢、热镀锌钢、钛和铜板的厚度不应小于0.5mm,铝板的厚度不应小于0.65mm(原规定0.5),锌板的厚度不应小于0.7mm。3 金属板下面有易燃物品时,不锈钢、热镀锌钢、钛板的厚度不应小于4mm,铜板的厚度不应小于5mm,铝板的厚度不应小于7mm。4 金属板应无绝缘被覆层。注:薄的油漆保护层或1mm厚沥青层或0.5mm厚聚氯乙烯层均不应属于绝缘被覆层。,幕墙防雷设计1)屋顶防直击雷-屋顶构件做接闪器,5.2.8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和本规范第4.3.2条第1款的规定外,屋顶上永久性金属物宜作为接闪器,但其各部件之间应连成电气贯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旗杆、拦杆、装饰物、女儿墙上的盖板等明设金属物,其截面应符合本规范表5.2.1条的规定,其壁厚(考虑是否被击穿)应符合本规范第5.2.7条的规定。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2003规定:“兼有防雷功能的幕墙压顶板宜采用厚度不小于3mm的铝合金板制造,压顶板截面不宜小于70mm2(幕墙高度不小于150m时)或50mm2(幕墙高度小于150m时)。幕墙压顶板体系与主体结构屋顶的防雷系统应有效的连通。”,图 女儿墙上的盖板做接闪器,幕墙防雷设计1)屋顶防直击雷-屋顶构件做接闪器(续),2 输送和储存物体的钢管和钢罐的壁厚不应小于2.5mm;当钢管、钢罐一旦被雷击穿,其内的介质对周环境造成危险时,其壁厚不应小于4mm。3 利用屋顶建筑构件内钢筋作接闪器应符合本规范第4.3.5条和第4.4.5条的规定。(详下页)4.3.5-1、4.4.5 -1 本规范第3.0.3条第24款、笫9款、第10款的建筑物,当其女儿墙以内的屋顶钢筋网以上的防水和混凝土层允许不保护时,宜利用屋顶钢筋网作为接闪器;本规范第3.0.3条第24款、第9款、笫10款的建筑物为多层建筑,且周围很少有人停留时,宜利用女儿墙压顶板内或檐口内的钢筋作为接闪器。,幕墙防雷设计1)屋顶防直击雷-结构钢筋做接闪器,附: 3.0.3 :2 国家级的会堂、办公建筑物、大型展览和博览建筑物、大型火车站和飞机场、国宾馆、国家级档案馆、大型城市的重要给水泵房等特别重要的建筑物。注:飞机场不含停放飞机的露天场所和跑道。3 国家级计算中心、国际通讯枢纽等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的建筑物。4 国家特级和甲级大型体育馆;9 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05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和其它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以及火灾危险场所。10 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25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或一般性工业建筑物。而以下不在此列:1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5 制造、使用或贮存火炸药及其制品的危险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6 具有1区或21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7 具有2区或22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8 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封闭气罐。,幕墙防雷设计1)屋顶防直击雷-接闪器材料选用,5.2.1 接闪器的材料、结构和最小截面应符合表5.2.1的规定。,5.2.1 接闪器的材料、结构和最小截面应符合表5.2.1的规定。,5.2.1 接闪器的材料、结构和最小截面应符合表5.2.1的规定。,5.2.1 接闪器、引下线的材料、结构和最小截面应符合表5.2.1的规定。 表5.2.1,注:1.如使用不锈钢材料,详本规范5.2.9 除利用混凝土构件钢筋或在混凝土内专设钢材作接闪器外,钢质接闪器应热镀锌。在腐蚀性较强的场所,尚应采取加大截面或其他防腐措施。,幕墙防雷设计1)屋顶防直击雷-接闪器材料选用(续),镀锌层宜光滑连贯,无焊剂斑点,镀锌层圆钢至少22.7g/m2、扁钢至少32.4g/m2;仅应用于接闪杆,当应用于机械应力没达到临界值之处,可采用直径10mm,最长1m的接闪杆,并增加固定;仅应用于入地之处;不锈钢中,铬的含量等于或大于16%,镍的含量等于或大于8%,碳的含量等于或小于0.08%;对埋于混凝土中以及与可燃材料直接接触的不锈钢,其最小尺寸宜增大至直径10mm的78mm2(单根圆钢)和最小厚度3mm的75mm2(单根扁钢);在机械强度没有重要要求之处,50mm2(直径8mm)可减为28mm2(直径6 mm),并应减小固定支架间的间距;当温升和机械受力是重点考虑之处,50mm2加大至75mm2;避免在单位能暈10MJ/下熔化的最小截而是铜为16 mm2、铝为25mm2、钢为50mm2、不锈钢为50mm2;截面积允许误为-3%。,幕墙防雷设计1)屋顶防直击雷-专设引下线,引下线-用于将雷电流从接闪器传导至接地装置的导体。 2.0.9 4.3.3 、4.4.3 专设引下线不应少于2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和内庭四周均匀对称布置,其间距沿周长计算不宜大于18m(三类25m)。当建筑物的跨度较大,无法在跨中设引下线时,应在跨距两端设引下线并减小其他引下线间距,专设引下线的平均间距不应大于18m(三类25m)。从法拉第笼的原理看,网格尺寸和引下线间距越小,对闪电感应的屏蔽越好,可降低屏蔽空间内的磁场强度和减小引下线的分流系数。雷电流通过引下线入地,当引下线数量较多且间距较小时,雷电流(较小且)在局部区域分布也较均匀,引下线上的电压降减小,反击危险也相应减小。5.3.1 引下线的材料、结构和最小截面应按本规范表5.2.1的规定取值。5.3.2 明敷引下线固定支架的间距不宜大于本规范5.2.6的规定。5.3.3 引下线宜釆用热镀锌圆钢或扁钢,宜优先采用圆钢。,幕墙防雷设计1)屋顶防直击雷-专设引下线(续),5.3.4 专设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外墙外表面明敷,并应经最短路径接地(为减小引下线的电感量);建筑外观要求较高时可暗敷,但其(考虑维修困难要加大)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0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80mm2。5.3.6 采用多根专设引下线时,应在各引下线上距地面0.3m1.8m处装设断接卡。 当利用混凝土内钢筋、钢柱作为自然引下线并同时采用基础接地体时,可不设断接卡,但利用钢筋作引下线时,应在室内外的适当地点设若干连接板。当仅利用钢筋作引下线并采用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接地体时,应在每根引下线上距地面不低于0.3m处设接地体连接板。采用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接地体时应设断接卡,其上端应与连接板或钢柱焊接。连接板处宜有明显标志。5.3.7 在易受机械损伤之处,地面上1.7m至地面下0.3m的一段接地线,应采用暗敷或采用镀锌角钢、改性塑料管或橡胶管等加以保护。,幕墙防雷设计1)屋顶防直击雷-自然引下线,4.3.5-1、4.4.5 -1 建筑物宜利用钢筋混凝土屋顶、梁、柱、剪力墙基础内的钢筋作为引下线和接地装置。 构件之间必须连接成电气通路。即预埋连接板(线)与上述钢筋的连接应焊接或采用螺栓紧固的卡夹器连接;后锚固顶端和底端的每块锚板用8钢筋连接后,再与主体结钩中的钢筋均匀连接(一类不大于12m、二类不大于18m、三类不大于25m);幕墙立柱应与主体结构圈梁或柱子钢筋连接的预埋件可靠连接。5.3.5 建筑物的钢梁、钢柱、消防梯等金属构件,以及幕墙的金属立柱宜作为引下线,但其各部件之间均应连成电气贯通,可采用铜锌合金焊、熔焊、卷边压接、缝接、螺钉或螺栓连接;其截面应按本规范表5.2.1的规定取值;各金属构件可覆有绝缘材料。5.3.8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或第三类防雷建筑物为钢结构或钢筋混凝土建筑物时,在其钢构件或钢筋之间的连接满足本规范规定并利用其作为引下线的条件下,当其垂直支柱均起到引下线的作用时,可不要求满足专设引下线之间的间距。,幕墙防雷设计1)屋顶防直击雷-均压环,4.2.4-4 (对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对于较高的建筑物,引下线很长,雷电流的电感压降将达到很大的数值)建筑物应装设等电位连接环,环间垂直距离不应大于12m,(在同一高度处将)所有引下线、建筑物的金属结构和金属设备均应连到环上(并接到同一高度的屋内金属物体上,以减小可减小引下线的电感并其间的电位差,避免发生火花放电),等电位连接环可利用电气设备的等电位连接干线环路。由于要求将直接安装在建筑物上的防雷装置与各种金属物互相连接,并采取了若干等电位措施,故不必考虑防止反击的间隔距离。说明:对第二、三类防雷建筑物,规范未提均压环要求。 有的专设了均压环:在建筑幕墙的层间部位,每隔三层设置一圈闭合的均压环,均压环可用直径12mm(113mm2)镀锌钢筋(或采用40 x4镀锌钢板)焊接而成,然后通过引下线引到接地装置。,幕墙防雷设计1)屋顶防直击雷-接地装置,接地装置-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合,用于传导雷电流并将其流散入大地。2.0.10)接地体-埋入土壤中或混凝土基础中作散流用的导体。(2.0.11)接地线-从引下线断接卡或(测试点)换线处至接地体的连接导体;或从接地端子、等电位连接带至接地体的连接导体。接地线可分为接地干线和接地支线。(2.0.12)4.3.5-1、4.4.5 -1 建筑物宜利用钢筋混凝土屋顶、梁、柱、剪力墙基础内的钢筋作为引下线和接地装置 4.3.4 、 4.4.4 外部防雷装置的接地应和防闪电感应、内部防雷装置、电气和电子系统等接地共用接地装置,并应与引入的金属管线做等电位连接。外部防雷装置的专设接地装置宜围绕建筑物敷设成环形接地体。 外部防雷的接地装置应围绕建筑物敷设成环形接地体,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并应和电气和电子系统等接地装置及所有进入建筑物的金属管道相连,此接地装置可兼作防雷电感应接地之用。接地电阻越低,防雷得到的改善越多。但是,不能由于要达到某一很低的接地电阻而花费过大。 共用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应按50Hz电气装置的接地电阻确定,不应大于按人身安全(即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所确定的接地电阻值接地装置做法及利用基础做接地体,详本规范相关内容,此处从略。,幕墙防雷设计,2)墙面防雷击,幕墙防雷设计2)墙面防雷击雷规定,4.3.9、4.4.8 高度二类超过45m(三类60m)的建筑物,除屋顶的外部防雷装置应符合本规范第4.3.1(三类4.4.1)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对水平突出外墙的物体,当滚球半径45m(三类60m)球体从屋顶周边接闪带外向地面垂直下降接触到外墙的物体时,应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独立的?注:第二、三类的规定相同,直接用导体连接-将窗框架、栏杆、表面装饰物等较大的金属物连到建筑物的钢构架或钢筋体并进行接地,这是首先应采取的防侧击的预防性措施。应用说明:与所规定的滚球半径相适应的一球体从空中沿接闪器A外侧下降,会接触到B处,该处应设相应的接闪器;但不会接触到C、D处,该处不需设接闪器;该球体又从空中沿接闪器B外侧下降,会接触到F处,该处应设相应的接闪器;若无F虚线部分,球体会接触到E处时,E处应设相应的接闪器;当球体最低点接触到地面,还不会接触到E处时,E处不需设接闪器。,4.3.9 -2 、4.4.8 -2 高于60m的建筑物,其上部占高度20%并超过60m的部位应防侧击,防侧击应符合下列规定:注:第二、三类的规定相同。原规范规定:二类45m、三类60m以上。条文说明:高于60m的建筑物,闪击击到其侧面是可能发生的,特别是各表面的突出尖物、墙角和边缘。 注:通常这种侧击的风险是低的,因为它只占高层建筑物遭闪击数的百分之几,而且其雷电流参数显著低于闪电击到屋顶的雷电流参数,然而,装在建筑物外墙上的电气和电子设备,甚至被低峰值雷电流侧击击中,也可能损坏。 高层建筑物的上面部位(例如通常是建筑物高度的最上面20%部位,这部位要在建筑物60m高以上)及安装在其上的设备应装接闪器加以保护(见附录A)。 在高层建筑物的这个上端部位布置接闪器的规则,应至少符合第级防雷级别的要求,并布置在墙角、边缘和显著的突出物(如阳台、观景平台,等等)处。比较:4.2.4-7 当建筑物高于30m时尚应采取下列防侧击措施:1)应从30m起每隔不大于6m沿建筑物四周设水平接闪带并应与引下线相连。2)30m及以上外墙上的拦杆、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应与防雷装置连接。,幕墙防雷设计 2)墙面防侧击雷规定,幕墙防雷设计 2)墙面防侧击雷-接闪器,4.3.9 -2 、4.4.8 -2 1)在建筑物上部占高度20%并超过60m的部位,各表面上的尖物、墙角、边缘、设备以及显著突出的物体,应按屋顶上的保护措施处理。2)在建筑物上部占高度20%并超过60m的部位,布置接闪器应符合对本类防雷建筑物的要求,接闪器应布置在墙角、边缘和显著突出的物体上。,墙面防雷网格,图 墙面防雷网格,幕墙防雷设计 2)墙面防侧击雷-可作接闪器的构件,4.3.9 -2 、4.4.8 -2:(第二、三类相同)3)外部金属物,当其最小尺寸符合本规范第5.2.7条第2款的规定时,可利用其作为接闪器,还可以利用布置在建筑物垂直边缘处的外部引下线作为接闪器。附: 5.2.7条第2款:金属板下面无易燃物品时,铅板的厚度不应小于2mm,不锈钢、热镀锌钢、钛和铜板的厚度不应小于0.5mm,铝板的厚度不应小于0.65mm,锌板的厚度不应小于0.7mm。4)符合本规范第4.3.5(第三类4.4.5)条规定的钢筋混凝土内的钢筋和符合本规范第5.3.5条规定的建筑物金属框架,当作为引下线或与引下线连接时,均可利用其作为接闪器。附: 5.3.5 建筑物的钢梁、钢柱、消防梯等金属构件,以及幕墙的金属立柱宜作为引下线,但其各部件之间均应连成电气贯通,可采用铜锌合金焊、熔焊、卷边压接、缝接、螺钉或螺栓连接;其截面应按本规范表5.2.1的规定取值;各金属构件可覆有绝缘材料。条文说明:在高层建筑物的侧面有外部的金属物(如满足表3最小尺寸要求的金属覆盖物、金属幕墙)时可以满足安装接闪器的要求。当无自然的外部导体时也可以包括采用布置在建筑物垂直边缘的外部引下线。可利用所安装的引下线或利用适当互相连接的自然引下线(如符合本规范第5.3.5条规定的建筑物的钢框架,或在电气上贯通的钢筋混凝土钢筋)来满足上述要求所要安装的或特别要求的接闪器。,幕墙防雷设计2)墙面防侧击雷-接闪器的材料截面,4.3.5-3、 4.4.5-3 敷设在混凝土中作为防雷装置的钢筋或圆钢,当仅为一根时,其直径不应小于10mm。被利用作为防雷装置的混凝土构件内有箍筋连接的钢筋时,其截面积总和不应小于一根直径10mm钢筋的截面积。说明:以上是对一根10mm钢导体的温度升高计算,实际上,钢筋混凝土构件内通常都有许多钢筋并联,经过分流后,每根钢筋产生的W/R值大大减小,因此,钢筋的温度升高会大大小于40K。,幕墙防雷设计2)墙面防侧击雷-引下线、均压环及接地,引下线:利用建筑幕墙竖向主龙骨作为引下线,引下线的水平距离不大于10m(与网格同)。竖向主龙骨在伸缩缝的连接处采用铜导线(或铝合金片)制成的可伸缩的“”形避雷连通导线并上下相连接,连接处上下各用M6不锈钢螺栓进行压接,并加不锈钢平垫和弹簧垫。均压环:可专设均压环或直接利用圈梁内的主筋作均压环。 均压环间距适应网格尺寸。 设置均压环的楼层,所有竖向主龙骨与横向龙骨柔性连接,用两个M8不锈钢螺栓进行压接,并加不锈钢平垫和弹簧垫。接地(详规范,略),幕墙防雷设计,3)防雷构件连接,4.3.5-6 构件内有箍筋连接的钢筋或成网状的钢筋,其箍筋与钢筋、钢筋与钢筋应采用土建施工的绑扎法、螺丝、对焊或搭焊连接。单根钢筋、圆钢或外引预埋连接板、线与构件内钢筋应焊接或采用螺栓紧固的卡夹器连接。构件之间必需连接成电气通路。说明:混凝土内的钢筋借绑扎作为电气连接,当雷电流通过时,在连接处是否可能由此而发生混凝土的爆炸性炸裂,为了澄清这一问题,瑞士高压问题研究委员会进行过研究,认为钢筋之间的普通金属绑丝连接对防雷保护来说是完全足够的,而且确证,在任何情况下,在这样连接附近的混凝土决不会碎裂,甚至出现雷电流本身把綁在一起的钢筋焊接起来,如点焊一样,通过电流以后,一个这样的连接点的电阻下降为几个毫欧的数值。本条第6款为强制性条款。5.2.7-1 板间的连接应是持久的电气贯通,可采用铜锌合金焊、熔焊、卷边压接、缝接、螺钉或螺栓连接。,幕墙防雷设计2)墙面防侧击雷-防雷构件连接,将幕墙的立柱于每层与圈梁或柱子的钢筋连接的预埋件连通。在主体结构施工时,埋入的每个预埋件的直锚筋应和圈梁(楼板)中的钢筋用绑扎法连接或焊接;如果采用后设锚板(例如用膨胀螺栓固定锚板)时,应将每块锚板与主体结构的钢筋连接,也可以先将每块锚板串联起来,再相隔一定距离(1218m)与主体结构钢筋连接;单元式幕墙上单元下框与下单元上框对插时如铝构件不直接接触,应用210 mm铝板连通,或每层的每块锚板用6钢筋连接后,再沿建筑周边与主体构结防雷装置均匀连接,连接间距不大于18m。总之预埋件与主体结构防雷装置之间必须连接成电气通路。 当整个建筑物全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或为砖混结构但有钢筋混凝土组合柱和圈梁时,应将建筑物内的各种竖向金属管道每三层与圈梁的钢筋连接一次。对设有组合柱和圈梁的建筑物,应将建筑物内的各种竖向金属管道每三层与敷设在建筑物外墙内的一圈12mm镀锌圆钢均压环相连。均压环应与所有防雷装置专设引下线连接。,幕墙防雷设计2)墙面防侧击雷-防雷构件连接(续),幕墙防雷设计2)墙面防侧击雷-防雷构件连接(续),JGJ102-2003:4.4.13 玻璃幕墙的防雷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和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的有关规定。幕墙的金属框架应与主体结构的防雷体系可靠连接,连接部位应清除非导电保护层。4.4.13 玻璃幕墙是附属于主体建筑的围护结构,幕墙的金属框架一般不单独作防雷接地,而是利用主体结构的防雷体系,与建筑本身的防雷设计相结合,因此要求应与主体结构的防雷体系可靠连接,并保持导电通畅。通常,玻璃幕墙的铝合金立柱,在不大于10m范围内宜有一根柱采用柔性导线上、下连通,铜质导线截面积不宜小于25mm2,铝质导线截面积不宜小于30mm2。在主体建筑有水平均压环的楼层,对应导电通路立柱的预埋件或固定件应采用圆钢或扁钢与水平均压环焊接连通,形成防雷通路,焊缝和连线应涂防锈漆。扁钢截面不宜小于5mm40mm,圆钢直径不宜小于12mm。兼有防雷功能的幕墙压顶板宜采用厚度不小于3mm的铝合金板制造,压顶板截面不宜小于70mm2(幕墙高度不小于150m时)或50mm2(幕墙高度小于150m时)。幕墙压顶板体系与主体结构屋顶的防雷系统应有效连通。,幕墙防雷设计3)防雷构件连接(续),JGJ102-2013:4.4.5 幕墙的防雷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规定。幕墙的金属框架应与主体结构的防雷装置可靠连接,并保持导电通畅。4.4.5 作为外围护体系的玻璃幕墙,其金属框架可与建筑本身的防雷设计相结合,与主体结构的防雷系统可靠连接,并符合连接导体间接触面积的规定,保持真实有效的电气通路。比如:在幕墙立面规定范围之内,玻璃幕墙的铝合金立柱的套芯部位设置柔性导线导通,铜质导线截面积不小于25mm2,铝质导线截面积不小于30mm2;在设有水平均压环的楼层,对应于设置电气通路的立柱的预埋件或固定件,可采用圆钢或扁钢与均压环焊接,形成可靠的电气通路,扁钢截面不宜小于5mm40mm,圆钢直径不宜小于12mm。焊缝和连线应涂防锈漆。征求意见稿单元式幕墙板块对插组件的横、竖向接缝之间,应采用等电位金属材料跨接贯通电气通路;幕墙压顶板体系与主体结构屋顶的防雷系统应有效连通;附设于玻璃幕墙墙面上的电气设施应能防止直击雷,并与幕墙体系共同接地。玻璃幕墙防雷接地的电阻值,采用共用接地时,电阻值应不大于10欧姆,幕墙为独立接地时,电阻值不大于4欧姆。,幕墙防雷设计3)防雷构件连接(续),幕墙防雷设计3)防雷构件连接-等电位连接(续),4.3.9-3、4.4.8-3 外墙内、外竖直敷设的金属管线及金属物的顶端和底端,应与防雷装置等电位连接。条文说明:由于两端连接,使其与引下线成了并联路线,必然参与导引一部分雷电流,并使它们之间在各平面处的电位相等。 研究显示,小雷击电流击到高度低于60m建筑物的垂直侧面的概率是足够低的,所以不需要考虑这种侧击。屋顶和水平突出物应按IEC62305-2风险计算确定的防雷装置(LPS)级别加以保护。为减小在需要防雷的空间内发生火灾、爆炸、生命危险,等电位是一很重要的措施。等电位是用连接导线或过电压保护器将处在需要防雷的空间内的防雷装置、建筑物的金属构架、金属装置、外来的导体物、电气和电讯装置等连接起来。,4.1.14.1.3 条文说明: 在那些自然等电位连接不能提供电气贯通之处用等电位连接导体; 在用等电位连接导体做直接连接不可行之处用电涌保扩器(SPD)连接; 在不允许用等电位连接导体做直接连接之处用隔离放电间隙(ISG)连接” 金属屋面或钢筋混凝土屋面内的钢筋进行接地,有良好的防闪电感应和一定的屏蔽作用。金属屋面周边、网格,每隔18m24m应采用引下线接地一次。对于较高的建筑物,引下线很长,雷电流的电感压降将达到很大的数值,需要在每隔不大于12m之处,用均压环将各条引下线在同一高度处连接起来,并接到同一高度的屋内金属物体上,以减小其间的电位差,避免发生火花放电。防雷装置若与各种金属物互相连接,并采取了若干等电位措施,则不必再考虑防止反击的间隔距离。,幕墙防雷设计3)防雷构件连接-等电位连接(续),幕墙防雷设计3)等电位连接-材料最小截面,5.1.2 防雷等电位连接各连接部件的最小截面,应符合表5.1.2的规定。连接单台或多台1级分类试验或D1类电涌保护器的单根导体的最小截面,尚应按下式计算:SminIimp/8 (5.1.2)式中:Smin-单根导体的最小截面(mm2) Iimp-流入该导体的雷电流(kA),表5.1.2 防雷装置各连接部件的最小截面,感谢聆听,请提意见,

    注意事项

    本文(幕墙防雷设计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