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俱乐部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教材.docx
-
资源ID:1928390
资源大小:275.53KB
全文页数:4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足球俱乐部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教材.docx
1 导论1.1选题依据1.1.1 迅速提高我国足球运动水平的需要足球,作为世界第一大运动,在竞技体育诸多项目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巨大的社会影响。然而,近年来我国男足世界排名持续走低,各级国家队成绩亦不理想,与国家体育总局的要求和广大球迷的期望相去甚远。职业足球俱乐部集中了一个国家足球领域的优势资源,其后备人才培养水平直接决定着该国足球运动水平在世界大赛中所能达到的高度。因此,必须迅速提高我国俱乐部后备人才培养质量,以便提高我国男子足球的国际竞争力,实现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梦想。1.1.2 构建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后备人才培养理论的要求职业足球俱乐部后备人才培养在我国仅有十余年的历史,其理论研究尚属起步阶段,对我国俱乐部后备人才培养的概念、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培养特点等理论问题进行的研究还不多,鲜有学者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出既顺应国际潮流,又符合我国实际的发展对策。许多足球协会的领导、俱乐部主要领导以及从业人员对这些理论问题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多数在摸索中前行,严重制约了我国职业俱乐部后备人才培养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1.1.3 构建和谐社会,促进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全面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足球界始终没有处理好青少年运动员足球训练与文化教育的关系,存在着轻视文化教育的错误倾向,运动员早早脱离正常的学校教育环境,放弃文化课学习,远离家庭和父母,接受专业化训练。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青少年运动员的全面发展,给他们的身心发展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因此,必须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视角,科学处理青少年运动员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关系,解决各种矛盾,促进我国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全面、均衡、可持续发展。1.2 研究目的1.2.1 初步建立我国中超足球俱乐部后备人才培养理论构架 职业足球俱乐部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尚属新生事物,它既不同于我国以往的专业队培养模式、学校培养模式,也不同于建立在高度市场化基础之上的国外职业足球俱乐部培养模式。因此,在理论和实践领域必然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本研究将就我国中超足球俱乐部后备人才培养的概念、指导思想、培养原则、培养目标、主要特点等问题展开研究,旨在初步构建我国中超足球俱乐部后备人才培养理论。1.2.2 指导俱乐部提高足球后备人才培养质量本研究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国情,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后备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我国中超俱乐部后备人才培养理念、组织形式、训练方式、竞赛组织、文化教育等问题进行了认真剖析,明确了存在的误区,指明了发展方向,从而指导俱乐部更好地开展此项工作,提高后备人才培养质量。1.3 研究意义1.3.1 有利于全面总结我国中超足球俱乐部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经验教训本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走访当事人等,对我国职业足球改革初期的社会、历史背景进行了回顾,对改革初期俱乐部后备人才培养规模、状况进行了总结,对十余年来俱乐部后备人才培养发展历程进行了较全面地反思,以便总结经验教训,更好地展望未来。1.3.2 有利于探索中国特色职业俱乐部后备人才培养模式1992年,具有历史意义的“红山口会议”的胜利召开,标志着我国足球职业化改革的开始,我国足球开始走上职业化道路。但西方竞技体育职业化大都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背景下发展的,这既与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不同,也与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同,因此,完全照搬国外模式是行不通的,我们必须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足球成功经验,探索中国特色职业俱乐部后备人才培养模式。1.3.3 对08后奥运时期,我国其它项目后备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自建国以来,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先后经历了多种体制,但从发展趋势看,今后我国运动员培养体制,尤其是08后奥运时期,可能会以俱乐部培养体制为主。但国家体育总局明确指出,对于“举国体制,一要坚持,二要完善”。因此,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处理好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关系,处理好举国体制与职业体育的关系,达到最佳效果,不仅对足球项目,对其它项目后备人才培养工作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1.4文献综述1.4.1 国外文献综述1.4.1.1 日本足球后备人才培养金晓平(2003)通过对中日足球运动员强化训练的比较认为,“日本的强化训练主要通过学校、企业足球俱乐部、职业联赛,这三个过程进行的”。日本足协及地方足协有较大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足球运动员的培养是以学校、足球俱乐部为中心,然后再进入职业队;日本已开始考虑逐步向欧洲学习,把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培养的重心转向职业足球俱乐部金晓平.关于中日两国足球运动员强化培养的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5):702-704。陈再红(2006)认为,日本足球的迅速崛起,应归功于青少年足球培养的成功;日本足协长期扎实地抓好青训工作,已使日本注册青少年运动员人数逐年增多,青训工作逐步走上正轨;做好青少年教练员的培养、提高工作也是日本足球成功的重要经验之一;日本足协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组织种类繁多的足球比赛,增加年轻球员的锻炼机会。作者建议我国应构建新的培养体系、大力发展学校足球、抓好教练员培训工作、完善竞赛体制等陈再红.中日青少年足球运动元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6。孙一,等(2008)通过对中、日、韩三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培养体系进行比较后认为,日本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培养主要依托“足球俱乐部训练中心”;日本足协制定了新的发展计划,对长期、短期工作目标都有明确的要求;其每年用于培养青少年运动员的经费远远高于我国;通过多年努力,日本青少年足球教练员无论在质量还是数量上,都较以前有了明显提高;日本坚持执行统一的训练大纲,实行全国一盘棋战略;其青少年足球培养理念明显优于中国。作者呼吁全社会共同努力,都来关心足球运动,要充分发挥中国人口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孙一,等.中、日、韩三国青少年足球培养体系比较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8,44(4):60-65。项和平,等(2008)认为日本已建立起符合本国国情的四级足球培养体系;把足球训练完全纳入教育系统,坚持业余训练原则,较好地解决了学训矛盾;注重全面提高球员素质,足球训练被看作是诸多方法的一种,成为职业球员已不再是日本青少年踢球的唯一目标;日本青少年足球训练不脱离正常的家庭、社会生活,对于球员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外,日本成功的职业联赛,也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项和平,等.中日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状况比较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32(9):90-94。1.4.1.2 韩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孙一,等(2008)认为,韩国已把足球看成一种不可或缺的社会文化,由政府出面抓足球,他们把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培养主体放在学校,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已形成一套完整的训练、竞赛体系;韩国足协制定了十年规划,对各级国家队提出明确的成绩指标,同时准备推行学生周末赛制,把对学生的文化学习影响降到最低限度;2006年韩国足协用于青少年培养的资金大约是我国的十倍;韩国青少年足球竞赛体系非常完备,通过大量高水平的比赛提高球员的比赛能力;韩国球员虽然也是半天学习、半天训练,但他们对学习非常重视,目前国家队球员,大多来自大学或高中孙一,等.中、日、韩三国青少年足球培养体系比较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8,44(4):60-65。1.4.1.3 英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 王剑(2006)认为,英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主要依托学校和社会,政府不直接介入,各级政府通过制定各种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由于坚持业余训练原则,因此,英国青少年学训矛盾不突出,家长也支持孩子从事足球训练,以便全面提高孩子素质;英足总通过组织各种比赛,增加实战机会,提高年轻球员的比赛经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作者建议应完善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制、抓好教练员队伍建设、多途径培养后备人才、坚持科学化训练原则、提高训练水平、整合社会资源,共同做好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王剑.中英职业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63顾晨光,等.国有企业与职业足球俱乐部成长J.中国体育科技,2005,41(1):54-56.。1.4.2 国内文献综述1.4.2.1 职业足球俱乐部建设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是从专业队翻盘而来的,改革初期,市场尚未形成,政府直接或间接的投资职业足球,成立了俱乐部。政府行为不仅省去了不同制度之间的摩擦,而且使俱乐部能够得到来自当地政府的实惠,享受到“壳资源”带来的“溢出”效应,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保证了职业化改革的顺利进行。然而,国有企业天然的缺陷会导致市场失灵,而俱乐部行为的短期性,又会使俱乐部资源得不到长期、稳定的积累,难以形成规范的成长机制,从而抑制职业足球俱乐部的成长4顾晨光. 软约束与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成长J.山东师范大学,2007,22(3):一五8-160。“从1998年开始,中国足协将俱乐部的现代公司制改革作为联赛的准入条件,规定非现代公司制度的俱乐部不能参加下一赛季的联赛,因此各俱乐部纷纷进行了改制,”现在中超俱乐部在产权性质上虽然都已是现代公司制度,但由于俱乐部公司存在股东数量不足、管理层来自集团内部、董事会难以发挥作用以及俱乐部缺乏内部监督等问题,使俱乐部并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而是由对国家财政的依赖转向对投资企业的依赖,软约束问题成为俱乐部成长的主要制约因素”。许多投资者随意追加或抽走俱乐部资金的行为又常常使俱乐部陷入不稳定的窘境,严重影响了俱乐部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的资金来源最主要的是球队冠名收入,占俱乐部总收入的30-50%,有的甚至占到70%,其次是场地广告,其他收入所占比重较少,“有些俱乐部的门票及电视转播收入几乎为零”,俱乐部大多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很难真正实现盈利。而西班牙皇家马德里俱乐部电视转播收入占总收入的36%,市场开发占了34%,球票收入占了30%。同时,我国俱乐部管理不规范,经营能力较差,国际比赛成绩不理想等问题充分反映出我们中超俱乐部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短期行为是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建设的一个显著特点。投资者进入足球领域,不仅仅是出于对足球的热爱,他们更看中的是俱乐部壳资源带来的溢出效应。但这种优惠不是永久的,在得不到更多优惠政策,或达到了企业广告效应的情况下,多数企业会选择退出。据统计,“甲A十年共出现过127支甲级队,俱乐部转让32次,球队更名55次”张孝平,等.中国职业足球队现状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4):457-459.。企业短期行为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对我国足球职业化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为改变这一现象,“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应该建立健全股份制,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的工商企业法规和职业足球俱乐部的章程运营”、“要建立权力分立、相互制衡的俱乐部法人治理结构,对俱乐部实行规范的公司化管理”、“要增强自身生存能力,走自我发展的道路”,同时政府应“充分发挥社会公正裁判和调解者的职能,为俱乐部的正常运作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1.4.2.2 足球职业联赛管理职业联赛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应该与市场接轨,按市场规律办事。但“我国至今未能建立起一套适应职业足球、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体制、机制和市场开发程序;赛制管理随意性很大,规则随意改动,缺乏稳定的管理心态。体制上,政企不分,用行政干预解决市场发生的问题。机制上,没有维护投资者的权益,缺少对足球产业的开发,致使俱乐部普遍亏损”顾晨光,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短期行为的成因与对应策略J.体育科技文献通讯,2007,一五(9):17-19.。目前我国职业联赛由中国足球协会管理,其下属的中超公司控制着中超联赛的冠名、电视转播以及大部分场地广告的经营权,而“中国足球协会和国家体育总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足协的领导都由总局委派产生,属典型的官办协会”张宏杰,等.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制度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6,26(4):28-39.。“由于协会高管层不是同一行业的单位和个人(会员)选举产生的,就使其不是对他的会员负责,而是对上级政府部门负责。同时,中国足球协会依靠体育行政部门的授权获得垄断性权力,又没有有效的外部监督与内部约束,会员也就缺乏认同,这样就丧失了真正的权威和凝聚力”,直接导致了联赛行政管理错位。有学者认为,当务之急是推进联赛体制改革,改革联赛中政府的权力,弱化足协管辖。建立健全联赛产权制度,两权分离,政俱分明,由俱乐部经理层掌握联赛的经营管理权和投资决策权。“政府应该在一定程度上退出计划经济管理领域,将自治权还给行业组织”。足球运动管理中心应把工作重点放在迅速提高我国足球运动竞技水平上,中国足协代表俱乐部,成立“中超公司”,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凌子勇,等.对中国足球超级联赛的理性思考J.体育科学研究,2007,11(4):58-61.。但也有学者认为,我国职业足球应具有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的功能,因此,“职业足球管理体制必须注重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行业协会必须要对职业足球发展过程拥有监管权”。但我国从职业联赛一开始就过分“强调职业足球的社会化、市场化,过多看重职业足球的自主性、独立性”,导致主管部门驾驭能力不够,问题不断王伯超,等.举国体制视野下的中国足球运动管理体制改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1):1450-1452.。因此,必须强化协会对职业联赛、对职业足球俱乐部的监管力度。1.4.2.3 职业联赛竞赛与训练体制 我国从1957年开始举行足球甲级队联赛,由于受各种条件限制,在竞赛形式方面虽尝试过主客场比赛,但主要还是以赛会制为主。随着世界足球的迅猛发展,主客场制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为了顺应世界足球发展潮流,符合足球运动发展规律,更好地与世界接轨,从1994年首届甲A联赛开始,中国足协明确采用主客场和升降级制,达到以赛代练、以赛促练的目的,彻底抛弃以往长期封闭集训的模式,解决了赛练分离的问题。 同赛会制相比,主客场制具有许多明显的优势,如增加了比赛场次、赛季时间跨度延长,更加有利于培育球迷群体、开展商业运作、加强社会宣传等。同时,职业比赛的高额奖金不仅极大地刺激了市场,而且充分调动了广大从业人员的积极性,队员拼抢积极,比赛激烈、紧张,观赏性大幅度提高。竞赛是训练的杠杆,竞赛形式的改革直接导致我国足球训练理念的巨大变革。大量高水平外籍教练员、教练员的涌入,带来了全新的俱乐部训练、管理理念。短时间、大强度的训练课,先进的训练、医疗、饮食、恢复手段,让我们逐步理解了“职业足球”的含义。一周一赛或一周双赛制,使得赛练结合更加紧密,训练内容、训练形式、以及与运动负荷的安排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周训练计划显得尤其重要。在此期间,我国联赛水平明显提高,2002年中国男子足球队成功打入韩日世界杯,创造了中国足球的历史。当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足球整体水平还比较低,训练质量还比较差。最新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中超俱乐部训练课的主体部分平均时间为67.9分钟,间歇12.8分钟,纯练习时间为55.1分钟,运动密度为46%,纯运动时间为29分钟。训练课的主体部分技术动作总次数平均为60次/课,强对抗次数为29次/课,成功率为63%。运动员平均心率为一三7次/分钟。平均总移动距离为5559米,其中走动距离为1一五3米,占21%;慢跑距离为2880米,占52%;冲刺、快跑距离为一五26米,占27%。在一次训练课中冲刺、快跑约为95次,时间为280秒。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我国中超球队训练课的组织不够紧凑,训练量和训练强度明显偏小,结合实战的强对抗不仅次数少,而且成功率低,球员跑动不积极,跑动距离短,尤其是高强度快速冲刺能力不足。总而言之,我国中超球队整体训练水平不高,与世界强队相比存在较大差距。1.4.2.4 职业足球道德与法制建设随着我国足球职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先后发生了许多令人担忧的事情:部分运动员漠视法律,出现了违规违纪事件,有的甚至超出了道德范畴,触犯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杨一民.对现阶段我国职业足球走向的初步探讨J.体育文化导刊,2004,(7):3-6.。近年来社会反响比较大的事件有:1999年“渝沈假球案”、2001年“反黑风暴”、2002年“龚建平案”、2003年“输球进中超”、2004年“罢赛风波”、2005年“深圳球霸事件”、2006年“西安赛区球迷骚乱”、2007年“西藏惠通路华俱乐部弃赛”、2008年“武汉俱乐部退赛事件”还有不断被曝光的球员泡吧、斗殴、被砍、赌球等事件,破坏了我国职业联赛的和谐南勇. 2007年中超俱乐部调研工作报告R.北京:中国足协,2007:。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是由于我国足球职业联赛存在道德失范的问题。道德与法律具有不同的规范作用,加强道德建设是解决我国联赛道德失范问题的正本清源之策,这也是职业联赛自身特殊性的必然要求沈建华,等. 我国职业足球运动员法律意识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4,(7):3-6.。而我国足球运动员缺乏基本的法律知识,法律观念存在偏差,法制观念淡薄。在职业运动员的待遇已基本与国际接轨的情况下,球员的职业道德水准却未与国际接轨肖锋,等.论我国足球职业联赛的道德建设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3(3):16-25.。并且在我国还存在着许多法律空白以及某些法律法规不适用于职业足球等情况。对此,我们一方面要加紧职业足球的立法工作,严格执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政府在职业足球俱乐部法制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完善行业规范,通过法制建设,保障足球改革持续健康发展陈亚中.对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梯队设置情况的初步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6(1):12-14.。另一方面,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普法教育,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强运动员职业道德教育,提高球员自身素质和职业素养。要制定可行措施,加强运动员管理制度建设。同时还要坚持“法治”与“德治”的有机结合,加强职业联赛道德建设,加大经济奖惩力度,完善道德激励机制,构建职业足球联赛道德体系,不断完善道德机制建设。1.4.2.5 职业俱乐部后备人才培养在我国足球改革前十年间,专家学者对职业足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上述领域,对俱乐部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成果非常少。直到近年来,随着我国足球水平的整体滑坡,人们才逐渐关注俱乐部梯队建设工作,相关的研究成果才逐步出现。陈亚中(2004)通过对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梯队设置情况进行研究,认为:(1)国安梯队都是以2年为一个年龄段,在19、17、一五梯队中,高年龄队员占了85%。这种“重身体、轻技术”的做法,不利于我国足球整体水平的提高;(2)虽然每支梯队都有3名以上教练员,但缺少体能和情报教练,人员配备不够完整;(3)每支梯队都有30余人,编制明显偏多陈亚中.对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梯队设置情况的初步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6(1):12-14.。李震(2004)在2001年对甲A、甲B俱乐部梯队建设情况进行调查后认为,(1)26家俱乐部中有19家组建了四线梯队,只有7家俱乐部梯队不完整。(2)89.1%的教练员持有B级教练员岗位培训等级证书,但学历层次普遍偏低;(3)有17.9%的梯队需要运动员缴纳训练费,81.6%的梯队采用三集中的训练组织形式。多数二线队每天训练4-5小时,三、四线队每天训练2-3小时;(4)梯队平均每年比赛场次为30场,与国外有明显差距;(5)多数俱乐部每年向梯队投入100-300万元人民币。最后,作者提出五点建议,即严厉打击以大打小现象、加强梯队建设管理力度、转变领导观念、提高教练员水平、增加比赛场次李震. 我国足球甲级俱乐部梯队建设及发展对策J. 调查与研究,2003,21(3):31-33.。杨一民(2007)指出,青少年足球工作主要有两大任务,一是拓展规模,二是提高水平。然而,在我国十余年的职业化改革进程中,青训工作非但没有明显改观,反而问题日益突出杨一民.关于我国青少年足球主要问题与对策的探讨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1):33-35.。可以讲,我国足球水平始终没有质的突破,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青少年足球发展较为薄弱,特别是职业足球俱乐部没能为我国的足球发展提供优秀的足球竞技后备人才”。足球职业化改革最大的失误可能在于青少年发展体制与政策的偏差,“当企业还没有也不可能把足球运动当作一项事业时,我们就全面弱化地方体育事业单位在足球发展中的作用,显然是操之过急”杨一民.对现阶段我国职业足球走向的初步探讨J.体育文化导刊,2004,(7):3-6。曲德伟(2008)研究鲁能泰山足球俱乐部梯队建设情况,认为其成功因素主要有六点:(1)树立并努力实现百年俱乐部的远大理想;(2)先进的训练理念和科学的训练方法是重要保证;(3)良好的教学、训练、比赛条件是坚实保障;(4)科学的管理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5)系统的文化教育提高了球员素质;(6)科学合理的竞赛锻炼了队伍,提高了水平曲德伟. 能泰山足球俱乐部梯队建设的调查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54(3):19-21.。但就我国大多数俱乐部而言,发展还极不均衡,他们更多的是关注眼前效益,缺乏对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视,相当多的教练员锦标主义思想严重,违背训练规律,拔苗助长,使得一些在青少年比赛中展露头脚的运动员,进入职业队以后就销声匿迹了。当然,俱乐部体制不完善、经营开发缺乏力度、经营不平衡、缺乏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经验、教育部门与体育部门缺乏合作等问题,也一直在困扰着青训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了彻底改变这种不利局面,有学者呼吁,有关部门应健全相关法规,在法制的轨道上发展和完善后备人才培养工作,不断拓宽培养途径,落实体教结合。中国足协应严厉打击虚假年龄现象、严格执行有偿转会规定、抓好教练员的培训与选聘工作、“建立科学、稳定的竞赛体系”马樟生,等. 我国职业足球运动员人力资源现状与对策研究J. 中国体育科技,2005,41(1):50-53.。各俱乐部也应“建立专门的青少部,具体负责管理青少年的训练工作”,以产业化的思路、科学的训练,抓好后备人才培养工作,达到职业足球产业化经营的最终目标。同时,国际足坛一些“借鸡下蛋”的成功案例提醒我们,所有的人都应为年轻球员出国踢球提供便利条件。 1.4.3 以往研究存在的不足 以上综述表明,职业足球俱乐部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事物,我国的足球职业化改革也只有十几年的历史。因此,国内、外研究成果不多。现阶段国内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俱乐部建设、联赛管理、竞赛与训练体制、道德与法制建设、后备人才培养等宏观方面。关于我国职业足球的全面、深入的研究成果主要有龚波的博士论文我国职业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研究、唐峰的博士论文中国足球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研究、侯会生的博士论文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主体人力资源开发研究等,但总体研究数量不多,研究领域也仅限于几个点。 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后备人才培养,处在职业足球俱乐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足球训练学三者的交叉领域,相关的研究成果更加稀少。截至目前,就职业足球俱乐部后备人才培养理论基础进行过全面、系统的研究还不多,也缺乏对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后备人才培养过程的总结和回顾,尤其是缺乏如何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处理好举国体制与职业体育的关系,有效地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提高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后备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贡献力量,这方面的研究,更是比较欠缺。因此,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就职业足球俱乐部后备人才培养展开研究工作。1.5 研究内容研究内容将包括五个方面:(1)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后备人才培养理论研究。主要包括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后备人才培养概念、系统要素、指导思想、培养原则、培养目标、培养特点、系统特征等;(2)我国中超职业足球俱乐部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研究。主要包括历史回顾、运动员、教练员、训练、竞赛、文化教育、保障、注册转会、管理、出路等状况,影响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以及对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后备人才培养的评价;(3)国外足球俱乐部后备人才培养研究以及对我们的启示;(4)我国中超足球俱乐部后备人才培养个案分析及经验教训;(5)我国中超职业足球俱乐部后备人才培养发展对策。1.6 研究对象本研究以2008赛季我国16家中超足球俱乐部后备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这些俱乐部是:长春亚泰、北京国安、山东鲁能泰山、上海申花、大连海昌国际、天津泰达、武汉光谷、青岛中能、辽宁、长沙金德、浙江巴贝绿城、河南建业、西安浐霸、深圳上清饮、广州医药、成都谢菲联足球俱乐部。1.7 研究假设假设一: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后备人才培养理论可以从基本概念、系统要素、指导思想、培养原则、培养目标、系统特征等方面构建。假设二: 目前我国中超足球俱乐部后备人才培养现状有优越的一面,也有十分不利的一面。这些不利的方面将会严重影响我国中超足球俱乐部后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数量。假设三: 针对我国中超足球俱乐部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可以提出有价值的发展对策。 1.8 研究方法1.8.1实地考察法从2007年7月至2008年10月,先后走访了山东鲁能泰山、北京国安、大连海昌国际、长春亚泰、天津泰达、河南建业、武汉光谷、辽宁、陕西浐霸、青岛中能等十余家职业足球俱乐部,实地考察了俱乐部梯队建设情况,参观了梯队训练、学习、生活设施,观摩了梯队训练课,对部分俱乐部较稳定的后备人才输送单位进行了实地调研。同当地会员协会领导、俱乐部负责梯队工作的领导、俱乐部教练员进行座谈,全面了解中超俱乐部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探求发展对策。1.8.2 访谈法利用中国足协组织的俱乐部冬训、比赛、各种调研活动,召开的各种会议机会,对我国足球界及教育界的有关领导、管理者、专家、教练员及运动员进行面访、座谈,获取了大量与本研究相关的资料与素材,广泛听取他们对中超足球俱乐部后备人才培养开展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意见和建议。访谈时间、地点见表1-1,部分访谈专家、领导名单见表1-2。表1-1 访谈的时间、地点一览表时 间地 点活 动 名 称2007年1月22日2月25日广西梧州全国一五青少年足球冬季训练营2007年6月9日-14日山东济南中超俱乐部总经理、主教练观摩A3联赛2007年7月-9月全国各地中超俱乐部调研2008年1月3-4日云南昆明2007年中超联赛工作总结大会2008年1月9-11日云南昆明职业俱乐部高级管理人员培训班2008年1月4日-31日云南昆明中超俱乐部冬训2008年3月一三-14日河北香河2008年中超、中甲联赛工作会议2008年4月-7月全国各地中超俱乐部梯队建设调研2008年5月23日-6月4日江苏南京全国职业俱乐部预备队联赛2009年1月29日-2月23日云南昆明中超俱乐部冬训若干次北京中国足协纪律委员会工作会议若干次北京中超俱乐部总经理会议表1-2 部分访谈专家、领导一览表(48)姓名单位及职称或职务姓名单位及职称或职务杨一民中国足协副主席朱和元中国足协青少部主任马成全中国足协联赛部主任李冬生中国足协技术部主任马克坚 前中国足协顾问冯剑明前中国足协青少部主任唐 峰中国足协青少部副主任 中国足协德籍顾问戚务生籍 强前国家队主教练大体协竞赛部副部长张 宁麻雪田前国家少年队主教练北京体育大学教授陈易章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张廷安北京体育大学教授黄竹航北京体育大学教授邓达之武汉体育学院教授周 毅广州体育学院教授王 君广州体育学院教授郑鹭宾上海体育学院副教授龚 波上海体育学院副教授王之海浙江省足球协会秘书长曹童森江西省足球协会秘书长李少辉深圳市足球协会秘书长吉 乔上海市足球协会副秘书长徐正印湖南省足协秘书长张建勋河南省足协秘书长李维淼北京市足协秘书长郭 军大连市足协副秘书长付家彬长春市足协秘书长马 勇山东省足协副秘书长梁殿乙辽宁省足协秘书长尹进波湖北省足协副秘书长韩建华西安市足球协会秘书长韩公正山东鲁能俱乐部副总经理郭光琪上海申花俱乐部副总兼领队张 路北京国安俱乐部副总经理刘玉明长春亚泰俱乐部总经理李 明大连海昌国际俱乐部总经理李广益天津泰达足球俱乐部总经理徐志强湖北武汉足球俱乐部总经理于 涛青岛中能足球俱乐部总经理程鹏辉辽宁足球俱乐部总经理林乐丰浙江巴贝绿城俱乐部总经理成耀东陕西浐霸俱乐部总经理孟庆森深圳上清饮俱乐部总经理杨 楠河南建业俱乐部总经理宁志雄广州医药俱乐部总经理许洪涛成都谢菲联俱乐部总经理1.8.3 文献资料法文献资料来源主要有:中国足协资料、中文图书期刊、中外文数据库、电子文献、专著、各类报纸、官方网站等,具体如下:(1)在上海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国家体育总局信息所等地查阅中国期刊网、 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电子资料。(2) 在上海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国家体育总局信息所、中国足协等地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3) 通过国际互联网,访问德国、英国、荷兰等足球发达国家及其俱乐部官方网站,获取相关资料。(4)根据研究需要,查阅我国足球职业化改革以来相关的国家政策、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文件,阅读系统论、管理学、训练学、人才学等相关著作40余部,相关论文300多篇。1.8.4 比较法 通过访问国外足协、俱乐部官方网站、与中国足协德籍顾问 先生进行深度访谈,以及通过收集各俱乐部出国访问带回的资料,得到了大量相关信息,对于有可比性的问题,与我国现状进行比较,发现差距,找出不足。1.8.5 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需要对中国足协、教育部、地方足协、俱乐部有关领导、管理者、专家、学者、教练等进行较大范围的问卷调查,以获得更为广泛的意见和建议。(一) 问卷发放对象及数量根据不同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在预调查的基础上,分别制定了俱乐部领导问卷、梯队主教练问卷、专家问卷1、专家问卷2共四份问卷。主要发放对象为:足协领导、部分体育院校专家、教授、16家中超俱乐部负责后备人才培养的领导、梯队主教练、所在地方足协负责青少年培养的领导。从2008年4月至10月,陆续完成问卷的发放与回收,回收率为100%。 俱乐部领导问卷,共向16个中超俱乐部发放问卷16份;梯队主教练问卷,向中超俱乐部全部50支梯队的主教练发放问卷50份;专家问卷1和发展问卷2,向各方面专家发放问卷一八份。各类问卷发放对象名单见表1-3、4、5。表1-3 俱乐部主管梯队建设的领导名录 (16)姓名俱乐部姓名俱乐部张嘉诚长春亚泰青少部主任魏克兴北京国安副总经理康建兴山东鲁能足校校长严翔上海申花竞训部副主任陈冬大连实德竞训部长沈胜明天津泰达青少部部长张清光武汉光谷竞训部副主任殷铁生青岛中能副总经理隋岩辽宁俱乐部副总经理张明丽长沙金德副总经理夏建新浙江绿城技术部主任陈智兢河南建业技术部主任杨礼敏陕西中新梯队总教练孟庆森深圳上清饮俱乐部总经理宁智雄广州医药俱乐部总经理罗晓维成都谢菲联俱乐部副总经理表1-4 专家名录 (一八)姓名单位及职称或职务姓名单位及职称或职务杨一民中国足球协会副主席唐 峰中国足球协会青少部副主任陈易章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张廷安北京体育大学教授邓达之武汉体育学院教授周 毅广州体育学院教授郑鹭宾上海体育学院副教授龚 波上海体育学院副教授王之海浙江省足球协会秘书长曹童森江西省足球协会秘书长李少辉深圳市足球协会秘书长吉 乔上海市足球协会副秘书长韩建华西安市足球协会秘书长韩公正山东鲁能俱乐部副总经理郭光琪上海申花俱乐部副总经理张 路北京国安俱乐部副总经理徐志强武汉光谷俱乐部总经理杨 楠河南建业俱乐部总经理表1-5 俱乐部梯队主教练名录 (50)姓名俱乐部及梯队组别姓名俱乐部及梯队组别刘友长春亚泰19高敬刚长春亚泰17孙建文长春亚泰一五王有河长春亚泰一三郑小田北京国安19王少磊北京国安17王海芳山东鲁能19张涛山东鲁能17李刚山东鲁能一五范学伟山东鲁能14胡义军山东鲁能一三张清华上海申花19张吉钢上海申花一五金为上海申花一五许佳琪上海申花一三杨先民大连实德17刘和春大连实德一五王雷大连实德一三孙建军天津泰达17宋明和天津泰达17白险峰天津泰达一五侯桐天津泰达一五李军武汉光谷19曾庆高武汉光谷17刘五一武汉光谷一五江新国青岛中能19刘乐阳青岛中能一五张陆平青岛中能一三隋明云辽宁19方世坤辽宁一五李丰河长沙金德19孙德新长沙金德17孙茂峰长沙金德一五沈葵浙江绿城19戴振鹏浙江绿城17杨戟浙江绿城一五王仕海浙江绿城一五蔺建伟河南建业19宋琦河南建业17赵伟河南建业一五王波陕西中新19潘伟敏陕西中新17张跃德陕西中新一五彭建军陕西中新一三李强深圳上清饮19黄洪涛广州医药19温志军广州医药17刘文韬成都谢菲联19胡磊成都谢菲联17许辉成都谢菲联一五(二)问卷的效度、信度检验请一八位专家对四份问卷的效度进行评定,经检验,俱乐部领导问卷的结构效度为0.91、内容效度为0.89;梯队主教练问卷的结构效度为0.92、内容效度为0.91;专家问卷1的结构效度为0.88、内容效度为0.87;专家问卷2的结构效度为0.93、内容效度为0.93。因此,我们认为四份问卷的效度比较高。使用“再测法”对问卷信度进行检验。在第一轮问卷回收2周后,进行第二轮发放,请所有被调查对象再填写一份问卷,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