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节能减排、资源环境.docx

    • 资源ID:1927103       资源大小:224.19KB        全文页数:19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节能减排、资源环境.docx

    化工与环保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简介化工与环保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是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工业促进局为构建“北京工业发展的智力支撑平台”而建立的专业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中心依托北京化工大学,联合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中国石化北京燕山石化有限公司、北京华腾化工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组建,由北京化工大学科技园具体组织开展业务。中心职能定位于“成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与工业企业在化工与环保领域进行技术交流的桥梁;组织联合技术攻关、实施项目合作的载体”。化工与环保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主要业务包括技术转移与运作、咨询、商业服务以及组织交流会议和培训。中心下设综合办公室、信息部、开发部、中试基地等机构,并充分利用其他社会资源,通过建设功能全面、系统完善的化工与环保专业领域内的“技术转移技术支撑平台”、“技术转移信息支撑平台”、“技术转移服务支撑平台”,打造一支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服务团队,为企业自主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综合服务,实现科研机构与企业间的技术转移与人才转移。目 录节能减排、资源环境棉纤维素清洁生产工艺6废润滑油回收成套技术8合成革生产中DMF水溶液中PVA的分离回收技术9秸秆生产燃料酒精和秸秆的综合利用10油气田钻井污水处理技术12物化-生物组合技术处理高盐难降解化工废水14焦化脱硫废液处理及副盐资源化利用技术15分子印迹吸附处理含重金属废水及资源化技术17工业蒸汽锅炉节水成套技术19稀土节能型煤炭助燃除灰剂生产技术21稀土型高温固硫除灰剂23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25餐厨和果蔬垃圾高效厌氧消化生产沼气技术26蚯蚓生物堆肥技术28生物质缺氧裂解气化集成技术30农作物秸秆无污染制浆及综合利用技术32利用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发酵生产沼气和有机肥料技术34沼气提纯生产车用燃料和生物天然气技术及设备36智能型有机废弃物高效生物堆肥生产技术38精细化工 化学建材可再分散乳胶粉生产技术40插层结构无铅热稳定剂的产业化技术42选择性红外吸收材料的工业化技术44采用特殊精馏新工艺合成低成本无水叔丁醇46超重力反应沉淀法制备纳米钛酸钡基电子陶瓷粉体技术48纳米级氧化铟锡复合粉体生产技术50卤化丁基胶的热可逆共价键交联技术52聚丙烯酸盐无磷助洗剂的合成技术546-氯己醇生产技术56活性氧消毒剂生产技术57高弹性聚氨酯粘结剂生产技术60绿色阻垢剂聚环氧琥珀酸生产技术62润滑油深度脱酸剂生产技术63高性能隔热SiO2气凝胶材料生产技术64聚丙烯酰胺绿色生产技术66新型沉淀法超细白炭黑生产技术68油田防腐化学药剂生产技术70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生产技术71丙烯酸酯橡胶生产技术73沥青碳微球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生产技术75高表面积植物基活性炭生产技术77新型脂肪族高效水泥减水剂生产技术78纳米铜粉润滑油添加剂生产技术80VAE乳液生产技术82UV光固化印刷油墨生产技术84微电子工业用光固化油墨生产技术86光固化涂料生产技术87热反射建筑功能涂料生产技术89多乙烯多胺有机硅水溶性聚合物的制备方法90新型多功能室温自交联乳液技术91功能性丙烯酸系纳米建筑内外墙涂料生产技术93重防腐纳米陶瓷涂料技术95丙烯酸粉末涂料生产97环氧聚酯粉末涂料生产技术99新型聚乙烯粉末涂料生产技术102壳聚糖的水溶性改性技术104高分子材料木塑复合材料生产技术105增韧、增强聚丙烯生产技术107增韧尼龙生产技术108非PVC五层共挤医用复合膜技术110电子载带片材生产技术111新型建筑材料相变储能聚合木板材生产技术112新型建筑材料-环保型聚苯乙烯(XPS)保温板生产技术114酚醛泡沫保温板材生产技术120聚丙烯发泡成型工艺技术123双层复合共挤软面塑料板材生产技术124精密医用塑料导管生产技术126新型防盗井盖生产的专用设备及生产技术128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抽油杆扶正器、接箍生产技术130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异型材及棒材生产设备132先进制造基于自愈机制的石化动设备智能维修保障系统134锅炉回转空气预热器接触是柔性节能密封技术136离心压缩机阻尼减振安全技术138叶轮机械叶片防断裂技术139汽轮机防蒸汽泄漏节能密封技术140大型电机防润滑油侵蚀线圈安全密封技术141水解聚丙烯腈钾盐干燥工艺和设备142大型反应器的优化设计技术144生物化工 医药发酵法生产丁醇技术145细菌发酵法合成L-乳酸的生产技术148酶法合成生物柴油技术150新型固体酸碱催化法生物柴油生产技术154沙棘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156聚天门冬氨酸生产技术158发酵法合成谷胱甘肽生产技术160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技术162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龙的合成工艺164酵母高密度发酵生产S-腺苷-L-蛋氨酸技术166青霉素和柠檬酸废菌丝体的综合利用技术168木糖醇绿色生产技术170抗桃褐腐等果疏病害绿色农药的研制172大豆异黄酮生产技术173低聚木糖生产技术176发酵法番茄红素生产技术178海藻糖生产技术182中药连续提取生产技术184莱菔硫烷的提取技术及新药开发186石榴皮中活性成分(鞣花酸)分离技术187玫瑰精油生产技术188生物乙烯生产技术190中药复方降糖灵的联合开发191植物油基聚醚多元醇生产技术192节能减排、资源环境棉纤维素清洁生产工艺技术简介我国棉纤维素产量处于100多万吨左右。在工业生产中,生产棉纤维素产品,一般是以棉短绒(竹子,木材,麻纤维等)为原料,类似造纸工业中的制浆造纸过程,经过高温碱蒸煮、次氯酸钠漂白、酸处理、干燥等工艺制成。但在高温碱蒸煮和次氯酸钠漂白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黑液和漂洗废水,其含有有机氯化合物、二恶英等有害物质。目前国内棉纤维素和相关行业在这一问题上大多采取“末端治理”的方式,被动地投入大量的资金,不但收益甚微,并且要承担高额的运行成本,同时又面临着对其附生物-污泥处置的难题。我国大多采用填埋方法,易于造成对环境的二次污染,不仅影响生态环境,而且造成资源严重浪费。针对这一行业现状,我们从源头治理出发,采用高级氧化清洁制浆工艺,积极发展低污染蒸煮工艺、无氯漂白新技术和资源化处理技术,有针对性地解决高能耗、高耗水、高污染的问题,在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创新性的工艺经预处理除去部分杂质,再经预浸,进入常压的电催化反应器,310分钟后,便可将白度提高到4050度,天然高分子的聚合度可降低3070%,其聚合度可根据不同产品的要求进行调整,再经后滞留器进一步反应整理、无氯漂白、酸处理等,这一创新工艺过程用时为一小时。棉纤维素产品指标达到化纤浆粕、醋酸纤维素、食品添加剂、硝化棉、人民币造纸等不同行业所规定的技术指标。创新的清洁工艺比较传统的工艺缩短了一倍以上,减少蒸汽用量50%,创新的节能型机械设备,减少动力消耗20%,该制浆过程中不再产生黑液,可减少COD排放可达6080%。吨制浆耗水由240吨减少到50吨以下,可减少化学品用量20%,提高棉纤维素的收率24%,制浆伴生的淡黄色液体,经物化与生物技术结合的方法处理,达标排放或回收使用,固体废料可制造多元素有机复合肥。该制浆工艺的创新,在实现浆粕生产的零排放迈出了一大步。比较传统工艺,本技术吨浆制造成本可降低250300元。研究结果表明在制浆工艺上有了重大突破。在与之配套的关键反应器和辅助设备的制造上也取得了创新的成果,明显取得了节能、节水、减排的效果,并已进行工业装置的设计和制造,用于示范化的工业生产。现已具备了建设生产线的条件。技术指标吨浆制造成本降低250300元。应用范围人民币制浆、精制棉、化纤浆粕、醋酸纤维素、食品添加剂等生产。合作方式技术转让,实施交钥匙工程。废润滑油回收成套技术技术简介机械加工业或汽车修理业所产生的废润滑油不仅污染环境,而且难以处理。本项目以废润滑油为原料,通过分子蒸馏技术处理后,变废为宝,使其又恢复到使用前的性能和指标。润滑油作为最基本的工业原料,需求量极大。本项目以废润滑油为原料,生产成本低,利润可观。国内现有技术应用情况较少。应用范围回收加工后的成品可应用于使用润滑油的各个相关行业。投资及效益分析以废润滑油等为主要原材料,主要设备是分子蒸馏装置、锅炉、凉水塔等。若生产规模为1万吨/年,设备投资约1200万元。厂房面积需1500m2,动力200KW。单位产品综合效益在1500元/吨,年创效益在1500万元,一年内回收成本,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技术成熟度、合作方式可工业化生产。技术转让。合成革生产中DMF水溶液中PVA的分离回收技术技术简介在聚氨酯(PU)革生产中大量使用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PU革生产中的DMF水溶液中含有少量聚乙烯醇(PVA),在蒸馏回收DMF过程中,由于PVA易沉淀而造成蒸馏过程能耗增加、蒸馏效率下降、堵塞管道、产生固体废弃物等问题。北京化工大学经过多年研究,采用定向凝胶技术,在DMF水溶液进入蒸馏塔之前分离回收PVA,解决了蒸馏塔定时清洗问题,并且减除使用固体蒸发器,节省蒸气用量一半以上,大幅度提高蒸馏效率。同时对降低系统酸值、减轻设备腐蚀具有明显效果。回收的PVA可加工利用。因此,本技术对于促进我国PU革生产技术进步,节能节水,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提高企业和行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技术指标PVA去除率85%以上,水溶液中悬浮物去除率80%以上。应用范围合成革湿法生产工艺、纺织行业含PVA的退浆水处理。效益分析设备投入100万元左右,投入药剂费用与回收PVA的收益基本相抵,运行费用几乎为零,一年节省的蒸气用量即可回收设备投入。秸秆生产燃料酒精和秸秆的综合利用技术简介该项目的创新之处在于突破依靠单一技术或单一组分利用的技术路线,按照生态工程原理,将多学科、多种新技术和多产品相结合,可实现秸秆生物量的分层多级利用,确定以秸秆组分分离、纤维素酶固态发酵和发酵分离耦合系统三个关键技术问题作为本研究的突破口,创立经济合理的秸秆发酵燃料酒精新工艺,大幅度降低综合生产成本,在技术经济上具备能与粮食发酵酒精相竞争的能力。市场分析该项目成果的应用前景早已人所共知,社会经济效益也不言而喻。近年来由于农村生活能源结构的变化与集约化生产的发展,秸秆田间焚烧产生的烟雾已成为一大社会公害,如何合理利用秸秆日益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但成熟技术很少,诸如粉碎还田,制燃烧煤气等等,由于多种原因,推广应用难于深入与持久。秸秆作为自然生态循环的大宗中间产物,如能从环境的污染源变成生态工业的宝贵原料,无疑具有重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因此以生产清洁液体燃料为龙头的秸秆的生物量全利用技术作为秸秆生态工业的突破口,同样具有重大的社会经济意义与典型示范性。中国农业人口占80%,农业始终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瓶颈,高效农业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首要目标。以生产清洁液体燃料为龙头的秸秆生态工业的兴起与发展,必将为新型高效农业的形成,城乡、工农一体化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与生长点。是将生态农业推向高级阶段的必要条件,具有巨大市场潜力。投资及效益分析建设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设备调试及试运转费三部分组成,投资约3200万元。燃料酒精低聚木糖有机肥料合计市场价格(元/吨)45001000001500生产规模(吨/年)30002003000产值预测(万元/年)1350 20004503800燃料酒精低聚木糖有机肥料合计生产成本(元/吨)420050000900 吨利税(元)3001000600年利税(万元)90 10001801270油气田钻井污水处理技术技术简介在石油及天然气勘探钻井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平均每钻井1米,将产生约23m3污水,钻探一口井大约会产生300600m3左右的钻井污水。钻井污水是钻井泥浆的高倍稀释的混合物,其成分复杂,含有钻井泥浆中的各种组分,如粘土、有机聚合物、油类、无机盐、钻屑、钻井泥浆添加剂等。钻井污水中的环境污染物质负荷很高,悬浮物含量常在2000mg/L以上,有时甚至在5000mg/L以上或更高,这些由钻井液中带入的悬浮物呈胶体状,加上钻井液的护胶作用,使其成为特殊的稳定体系,在水体中长时间不能下沉,导致水体生态的严重破坏且影响水的使用;COD超标几十到几百倍,排入水体将造成严重的富营养化,水发黑发臭,根本不能使用;油类物质的含量从几十mg/L到几万mg/L不等,排放环境后将造成环境质量的严重下降;另外,由于各种泥浆添加剂的带入,或有钻屑和地层矿物引入,钻井污水中含有多种危害性物质如盐及一些重金属(如Pb、Cu、Cd、Hg、Ni、Ba和Cr等),对生物有很强的毒害作用。尤其是近年来钻井工艺的改进,新的低固相、无固相钻井液的应用,使化学需氧量(COD)或不可生化降解有机物的含量逐渐增加,钻井污水的处理越来越难。此外,由于钻井地点不同,钻井污水大多暂存在贮水池里,分布面非常广,给其处理带来了更多的问题。钻井污水的环境污染已成为长期以来困扰油气田环境保护工作者的一大难题。市场分析我国已存在的钻井废水池有上万个,有的废水储池已有几十年,对环境造成了持久的危害,并且,分布在所有油气田的广大区域内,危害范围非常广。我国的大庆、新疆、胜利、华北、江苏、大港等油气田每年都要进行大量的钻探作业,还要产生新的污染废水,更加剧了环境的污染。技术特点由PH值调节罐、一次混凝沉淀罐、二次混凝沉淀罐、活性碳吸附柱四个操作单元组成,这四个操作单元集成在一个拖挂车上,可牵挂移动。污水先由钻井污水储水池泵入PH值调节罐,根据试验已确定的PH值要求,进行PH值调节,然后分别在一次混凝沉淀罐和二次混凝沉淀罐中进行化学混凝反应。化学混凝产生的污泥排入污泥暂存池暂存。经两次混凝处理后的污水一般也不能达到排放标准,所以,还需要在其后再增加一个活性碳吸附装置。在储水池中的污水处理完后,其浓度已很高。产生的污泥排入储水池中,与池底残存的污泥混合,然后加入固化剂进行固化处理。待固化完成后,在其上覆盖自然土壤至地表,原储水池就变成了平地,即可进行恢复利用。技术指标(1)出水水质:达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即PH6-9、COD小于100 mg/L、石油类小于5 mg/L、悬浮物小于70 mg/L、硫化物小于1.0 mg/L。(2)处理能力:100-150吨/天。技术关键(1)本项目的技术关键是专用复合混凝剂的研制与生产,这需要针对油气田钻井污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研制出高效、专用复合混凝剂。(2)不同类型活性碳对钻井污水后续深度处理的处理效果有很大的区别,因而需要进行筛选试验,并确定其最佳吸附参数。(3)移动式污水处理车的设计和上述工艺组合的实际应用问题。技术成熟度技术成熟,具有工业化生产的条件。已成功转让。 物化-生物组合技术处理高盐难降解化工废水技术简介高盐难降解化工废水是一类难处理的废水,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水含盐量高会影响生物法的处理效果,对微生物生长有抑制作用,淡水环境中的微生物不能在较高盐浓度的环境中生存,当水中盐的质量分数大于1%时会造成细胞的质壁分离而导致细胞失活。工业高盐度废水中盐的质量分数一般都在1%以上,有时甚至高达35%,如此高的含盐量会对常规生物处理工艺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本技术针对高盐化工废水的特点,开发了物化-生物组合处理技术。本技术具有技术成熟、处理能力强、成本较低的优点。首先采用切实可行的物化处理工艺,对该类废水进行预处理,在降低盐度、COD的同时大幅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能。预处理后的废水采用适宜的生物处理工艺进行进一步处理。处理后出水水质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二级标准的要求。技术指标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二级标准。应用范围高盐化工废水处理。合作方式已工业化,通过厂方验收,技术开发或技术转让。焦化脱硫废液处理及副盐资源化利用技术技术简介目前国内很多煤气或炼焦企业采用氨法煤气脱硫工艺,但是其脱硫废液处理及资源化利用一直是个难题。北京化工大学经过多年研究,根据焦化厂脱硫废液的特点,采用活性碳和少量化学药剂对焦化脱硫废液进行脱色除杂,通过分步结晶法提取含硫代硫酸铵的混盐和纯硫氰酸铵,开发了焦化脱硫废液处理及副盐资源化利用技术,处理后的氨水全部回收,并可继续用于脱硫系统。脱硫废液经处理后,其中的副盐几乎被全部提取,含盐率大大降低,同时脱硫系统在工作过程中不需补水,实现了节水、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本技术工艺简单,新颖可靠,先进实用,解决了焦化企业脱硫废液的环境污染问题,节约用水,实现节能减排。在获得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同时,还从脱硫废液中提取大量化工产品,在达到节能减排目的的同时实现了资源的回收利用,为企业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变废为宝,一举两得。技术指标1. 回收硫氰酸铵的含量95%;2. 回收含硫代硫酸铵、硫酸铵的混盐经简单处理作为化肥使用;3. 处理后的焦化脱硫液废水全部可以回用,回用水中含盐量2g/L。应用范围所有采用氨法煤气脱硫工艺的煤气或炼焦企业中脱硫废液提盐回用。市场分析脱硫废液提取的副盐产品之一硫氰酸铵应用于医药、化学合成的中间体,用于合成农药三环唑、叶青双、印染辅助剂、油田追踪剂、黑色镀镍,用于制造人造芥子油、摄影药剂、聚丙烯腈的抽丝溶剂、化学分析试剂(如银、汞和微量铁的测定)、涂锌添加剂、电镀添加剂等,同时还应用于贵金属的浮选、橡胶处理、搞菌素的分离,其也是制造氰化物、亚铁氰化物和硫脲的原料,市场需求量巨大。效益分析按30吨/天脱硫液量计算(每天大约生产5吨硫氰酸铵),投资额大约为600万元,含量95%的硫氰酸铵市场价在6000元/吨以上,年净收益在400万元以上。合作方式本技术已应用于工业化,技术转让,实施交钥匙工程。分子印迹吸附处理含重金属废水及资源化技术技术简介北京化工大学在完成国家863计划“分子印迹吸附剂的制备及应用技术”及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菌丝体表面分子印迹吸附剂选择性吸附机理的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将壳聚糖在处理后的青霉素废菌丝体上进行包覆,开发了菌丝体表面分子印迹技术。该技术结合菌丝体生产成本低和分子印迹壳聚糖吸附剂吸附容量高的优点,和普通的分子印迹技术相比,价格低廉。吸附容量比菌丝体吸附剂相提高1倍以上,寿命提高3倍左右。目前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其中两项已授权,分别是:1、菌丝体表面包覆生物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ZL0213031.9);2、改性菌丝体水处理及制备方法(发明专利,ZL 021567387)。在处理工业废水时,采用普通的固定床离子交换形式容易发生堵塞。结合菌丝体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北京化工大学开发了膨胀床菌丝体表面分子印迹吸附剂处理装置,可以直接处理含颗粒的工业废水。该技术于2000年5月通过了国家石油化工局组织的技术鉴定,鉴定意见为“国内外首创,国际领先水平”,并获得北京市2001年科技进步一等奖(发明类)。我国工业废水中,含重金属离子的废水占了相当比例,而且很难处理。1、皮革行业:我国目前有制革厂11001300多家,每年产生的含铬废水达15002000万吨以上,目前70%以上的厂家没有针对铬离子废水处理,对当地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皮革厂含铬工业废水的处理已成为世界性难题;2、电镀行业:我国目前拥有电镀厂3000多家,仅电镀行业每年产生的工业废水就达500万吨以上,所含的重金属离子有Ni2+、Cr3+、Cu2+、Zn2+等,若能解决重金属离子污染,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3、信息电子产业:印刷电路板行业产生了大量含铜离子废水,在深圳和佛山等信息产业发展较快的城市,集成电路生产过程产生的重金属离子废水已成为当地主要污染源之一;4、冶金行业:我国冶金行业排出的含重金属离子废水更是惊人,每年500万吨以上,其中排放的重金属离子较多有Cd2+、Ni2+、Cr3+、Cu2+ 等;5、无机化工行业:产生的含重金属离子如Pb2+、Cr3+、Ni2+、Co2+等有害离子的废水更多,如我国仅红矾钠(含Cr盐)的厂就有100多家,每年产生大量的含Cr3+废水,对当地的水源和资源及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该技术在上述工业废水处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随着重金属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重金属价格持续上涨,我们将其吸附进行回收利用,还会带来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技术指标本技术能够使菌丝体表面分子印迹吸附剂对金属离子的吸附容量达到40120mg/g,使用批次达到20次以上,对工业废水的处理成本控制在1.5元/吨废水。应用范围含铬工业废水、电镀厂废水、含铜工业废水、皮革生产工业废水等行业。效益分析据有关资料分析,我国电镀、皮革等行业每年排放重金属离子废水达到12.35亿吨。若将这些废水用壳聚糖处理后达标排放,我国每年将需要壳聚糖重金属离子处理剂10万吨以上。而贵重金属的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重金属的回收,也会带来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合作方式已实施工业化,技术转让。工业蒸汽锅炉节水成套技术技术简介近年来,随着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水资源枯竭,人类的环保和节水意识大大增强。锅炉是耗水大户,工业发达国家的锅炉耗水量一般占第三位,仅次于冷却水和产品处理清洗用水。锅炉水处理又与锅炉安全直接相关。水处理不当给锅炉所造成的后果可概括为结垢、腐蚀和汽水共腾。结垢直接影响传热和汽水正常循环,轻则造成垢下腐蚀、燃料浪费和缩短锅炉寿命,重则引发胀管、变形或爆管事故。腐蚀直接影响材料强度,轻则缩短锅炉寿命,重则造成裂纹、泄漏甚至爆炸事故。汽水共腾直接影响蒸汽质量,可能导致过热器及其它用汽设备结垢甚至引起安全事故。由北京化工大学完成攻关的“工业蒸汽锅炉节水成套技术开发及应用研究”来源于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该项目突破了锅炉必须排污的观念和传统,首次开发了排污率接近于零的蒸汽发生技术,提出并实现了接近零排污工况下的系统平衡,提出了核态清洗强化的新概念,研究开发了接近零排污工况下的锅炉防腐阻垢方法,首次提出超分子型结构缓蚀剂的概念,制备了能有效防止凝结水系统腐蚀的超分子型结构的缓蚀剂,研究开发了纳米膜法凝结水系统防腐蚀技术,首次实现了工业蒸汽锅炉在接近零排污工况下的安全、经济运行,成套技术属国际首创,构思新颖,具有特色,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技术指标工业蒸汽锅炉节水成套技术是一套集成技术,主要包括排污率接近于0的蒸汽发生技术,系统平衡技术,核态清洗强化技术,防腐蚀膜的制备技术,具有核态清洗强化作用的防腐阻垢剂等。该技术的理想是零排污,主要技术性能指标为:锅炉排污率0.3%,吨蒸汽补水量0.3t,碳钢腐蚀率0.02 mm/a,阻垢率99%。已推广应用状况通过在国产工业锅炉及引进的德国锅炉上的运行,证明了该技术是一套安全、节能、节水和环境友好的蒸汽发生技术,能够从蒸汽发生的源头上杜绝污染,消除离子交换剂再生废盐水、溶盐废水、反洗水、冲洗水、污染凝结水、连续排污水、定期排污水等的排放,使锅炉这个耗水大户在零排污工况下更安全、更经济的运行,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该技术所达到的节水和废水排放指标在国内外处于领先水平,并通过了专家委员会和国家科技部的鉴定和验收。稀土节能型煤炭助燃除灰剂生产技术技术简介煤炭助燃除灰剂的主要作用是在煤的燃烧过程中,插入到煤炭中的C-C键之间,形成新的化学键,使原有的长链分解成短的碳链,从而增加煤的透气性,易于燃烧。并且该助燃剂具有较强的携氧能力,有利于煤中挥发成分和碳的燃烧,提高燃烧速度和完全度,促进煤的完全燃烧,使烟气中的挥发物、飞灰含碳量和锅炉排渣含碳量大幅度降低。同时可以改善煤炭燃烧时生成焦渣的分散性,降低燃烧室壁、锅炉壁等处的结渣,从而提高了传热效率,提高锅炉热效率,达到节煤的效果。技术指标1、外 观:浅灰色固体粉末;2、稳定性:常温下可保存三年;3、可燃性:不燃;4、毒 性:无毒。应用范围广泛应用于热电,冶炼等煤炭消耗大户行业,改善煤炭的燃烧性能,降低烟气排放中污染物的排放,具有节能环保双重作用。值得一提的是该产品应用于钢铁行业中,作为烧结矿改进剂,具有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返矿率、提高烧结强度和转鼓指数等作用。市场分析随着国家对环保节能理念的广泛推行,煤炭燃烧状态的改善势在必行,相应的环保节能型添加剂也会得到广泛应用。稀土型助燃催化剂的引入,大大提高了煤炭的携氧能力,具有明显的助燃节能的效果。在助燃剂加入量为0.6%时,能保持节煤率在412%左右。同时因其所有的元素均为环保型的元素,对环境始终是安全的。效益分析以1000吨/年的生产规模计,需100m2生产车间,主要设备投资为20万左右,流动资金为15万左右,预计年收益在500万/年左右,利税为90万左右。合作方式技术转让。稀土型高温固硫除灰剂技术简介以环保型原料稀土元素和铁系元素制成的催化剂,不仅具有催化助燃的作用,同时能促进硫氧化物转化为硫酸盐,为了防止生成的硫酸盐在高温时分解,同时引入钙+、铝、硅等元素,使其与之形成高温时难于分解的复式盐,从而提高了高温时的固硫效率。一般的钙剂固硫剂在温度高于1000时,固硫率往往低于40%,通过引进稀土型助燃固硫催化剂,以及高温固硫元素,使得改进后的钙剂固硫剂固硫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在温度等于900,Ca/S=1.52.0时,固硫率为7384%,在温度高于1000,Ca/S=1.52.0时,固硫率为5468%,降低了大量的烟尘与酸性硫氧化物有害气体的排放。能够使使用低硫煤的流态化床炉和中小型各种电站锅炉和工业锅炉的二氧化硫排放浓度靠近或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技术指标该产品为灰褐色固体粉末,密度为2.0g/ml,无毒;1、稀土型助燃固硫催化剂的引入,不仅大大提高了固硫效率,同时具有助燃节能的效果。在固硫的同时仍能保持节煤率在48%左右;2、引入高温固硫元素,稳定了高温时的固硫率;3、所有的元素均为环保型的元素,对环境始终是安全的。应用范围广泛应用于热电,冶炼行业,改善煤炭的燃烧性能,降低烟气排放中污染物的排放,具有节能环保双重作用。市场分析随着国家对环保节能理念的广泛推行,煤炭燃烧状态的改善势在必行,相应的环保节能型添加剂也势必会得到广泛应用。当前,国内外关于煤燃烧过程中硫氧化物的脱除,主要是通过烟气钙剂湿法脱硫,其脱除率在90%以上,但其设备的投资一般在1.2亿到1.45亿之间,每天的运行成本在200万元以上,目前在我国只有部分新型的大容量的火力发电厂采用,对中小型的发电机组和旧式电站锅炉并不适用也不经济。相对于湿法脱硫,干法脱硫完全省去了设备投资,运行成本只有固硫剂一种决定,远低于湿法的运行成本,对于以中低硫煤为燃料的发电和工业锅炉来说,是比较明智和科学的选择。效益分析以1000吨/年的生产规模计算,需100m2生产车间,设备投资为15万,流动资金为1030万,预计收益在500万左右,利税为85万左右。合作方式技术转让。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技术简介人工湿地是一种综合的生态系统,利用它的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物质循环的再生原理,可以达到良好的内部循环并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获得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再利用,是正在不断得到推广的污水处理实用技术。这项技术符合我国国情,尤其适用于广大农村、中小城镇的污水处理,在我国具有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此外,国家已经将重点转移到利用人工湿地处理特殊工业废水方面。将人工湿地用于处理特殊工业废水,这是人工湿地未来发展的一个新特点和趋向。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出水水质稳定、氮和磷去除能力强、运转维护管理方便、工程基建和运转费用低、对负荷变化适应能力强、适合处理间歇排放的污水等主要特点。本技术采用二级潜流人工湿地系统,除具备以上优点外,还具有无异味、冬季运行正常、防冻等优点。由于它具有高效率、低投资、低运转费、低维持技术、处理量灵活、低能耗、处理效果好等优点。技术指标无异味、不受季节影响,出水质量达到相应国家标准。应用范围适用于中小型城镇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微污染流域水体净化。合作方式已完成3个工程应用,运行状况良好,技术转让。餐厨和果蔬垃圾高效厌氧消化生产沼气技术技术简介餐饮业每天要产生大量的餐厨垃圾,除一部分用于饲料外,其他很大部分被丢弃处理。此外,在市场上,水果和蔬菜在包装、运输和销售的过程中也产生了大量的果蔬垃圾,不但造成了浪费,同时也对环境造成污染。北京化工大学开发了餐厨和果蔬垃圾高效厌氧消化生产沼气技术。生产沼气可用于发电、供热,或经提纯后制取车用燃料,也可加压罐装成沼气罐后,替代液化石油气气罐,作为家庭用燃气。因其价格低廉、制取简便、原材料易得,且为可循环利用资源,成为代替价格日益飞涨的石油和天然气的能源之一。技术指标1、干物质消化率大于50%;2、产气率大于300m3/吨(干料);3、反应器容积产气率大于1.0 m3/(m3·天);4、沼气提纯后,甲烷含量大于95%,达到车用天然气的水平;5、沼渣达到有机肥料的相关标准,可作为生物有机肥料使用。应用范围1、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2、小区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站;3、果蔬收集、集散地和加工场等。市场分析北京市政府及部分地方政府已明文规定:“餐厨垃圾必须经过安全有效的处理,不能直接加工成畜禽饲料”。此外,果蔬收集、集散地和加工场也会产生大量的果蔬废弃物等。厌氧沼气技术可把这些有机垃圾转化成沼气、电力、车用燃料等,不但可以解决环境问题,还可以产生大量清洁能源和实现废弃物的高值利用。因其,本技术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效益分析建设日产1万立方米的发酵系统,总投资大约在800万元左右,其年获经济效益500600万元,同时社会效益显著。合作方式技术转让,实施交钥匙工程。蚯蚓生物堆肥技术技术简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对自身生存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社会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有机废弃物,如生活垃圾、农业废弃物、污水厂剩余污泥等,已对人类生活造成了威胁。如何妥善处理处置这些有机废弃物成为当前关注的问题之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人们将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蚯蚓引入到有机废弃物处理技术中,用人工控制的方法实现蚯蚓堆肥处理过程。在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蚯蚓利用自身丰富的酶系统蛋白酶、脂肪酶、纤维酶、淀粉酶等将有机废弃物迅速分解并转化成易于利用的营养物质,加速了堆肥稳定化过程。利用蚯蚓进行生物堆肥研究,把有机废弃物转化为农业土壤调节剂。这种蚯蚓每天可消耗其体重两倍的有机生物废弃物,经济、快速地将生物废弃物转变为达到标准的肥料,只需稍为加工就可出售。应用范围城市垃圾:其成分复杂,无机物含量高,经筛选后主要包括厨余、果类、纸类等有机成分;禽畜粪便:含水率高(大都在85%以上),有机质含量高(如猪粪污水COD可达81g/L),包括牛粪、羊粪、猪粪以及其他粪便;农作物秸秆及废渣:其粗纤维含量高,蛋白及可溶性多糖低,动物适口性差,包括小麦、高梁、豆类、粟类秸秆以及农作物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废渣;有机污泥:有机质和N、P养分高,易腐化发臭,包括市政污水厂产生的剩余污泥以及纺织、造纸等行业产生的各类污泥。市场分析蚯蚓堆肥技术被认为是一种“生态环境友好”型技术。它不仅能处理大量的有机废弃物, 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而且可获得高效、稳定的有机肥料,促进农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同时蚯蚓蚓体富含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等营养物质,可用于动物饲养;另外,蚯蚓具有积累重金属的作用,通过蚯蚓活动可改变重金属形态、减少堆肥产物对环境的影响。我国每年产生的几十亿吨有机废物需要处理,我国缺乏生物有机肥料,蚯蚓深加工产品需求量非常巨大。效益分析建设一个100亩的蚯蚓生物堆肥场,总投资约200万元,年获利约200万元,一年左右即可收回成本。合作方式技术开发;技术转让,实施交钥匙工程。生物质缺氧裂解气化集成技术技术简介生物质能源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是“国家十一五节能减排工作规划”中列为重点发展的新能源之一。生物质具有分布广泛、数量巨大的特点,但由于它能量密度低,又分散,所以难以大规模集中处理,这正是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生物质利用水平低下的原因。生物质资源通常是指以木质素或纤维素以及其他有机质为主的陆生植物(木材、薪材和秸秆等)、水生植物和人畜粪便等,品种多、数量大,仅我国年产量即达到50多亿吨,其中可收获的各种农作物秸秆就达8亿多吨。直接燃烧生物质的传统利用方式,不仅热效率低下,而且劳动强度大、大气污染严重。本技术采用热解法制气(也称为干馏),工艺流程简单,易于运行维护,同时热解燃气的热值可以达到国家人工制气的要求。本技术采用自行设计的自动进出料循环反应装置,并配套高效的气体净化装置。技术指标产生的气体热值可以达到1500017000KJ/m3(标准状态),同时热解制气过程中可以产生相当数量的副产品。热解制气过程中1000kg植物体(干基)可以同时产出250300m3可燃气、250300kg木炭、3050kg焦油(符合销售标准)和200250kg木醋液。应用范围应用在农村地区,集中处理农作物废弃物,为农户提供清洁能源沼气,或者为工业提供燃气。市场分析目前全国每年产生农作物废弃物8亿吨,一个300户农户的村庄,每天平均有3吨农作物废弃物资源需要处理,资源丰富;常规能源价格飞涨,需要可再生能源补充。效益分析建设每天处理3吨秸杆的工程,总投资大约500万元,可供1000户农民生活用能或相应工业用能,年产生经济效益120万元,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巨大。合作方式技术转让,实施交钥匙工程。农作物秸秆无污染制浆及综合利用技术技术简介用纯机械方法把农作物秸秆处理后,分成“纤维”和“细小纤维”两大部分。北京化工大学经过多年研究,分别针对秸秆处理后得到的“纤维”及“细小纤维”,开发了农作物秸秆纤维无污染制浆技术及农作物秸秆细小纤维制取生物肥料技术。农作物秸秆纤维无污染制浆技术工艺中不使用石灰、烧碱,不添加任何化学物质,生产用水循环使用,基本上达到零排放,其COD值符合国家排放标准。吨浆耗水小于10吨,耗水量远低于传统碱法蒸煮造浆技术(吨浆耗水100吨)。制造出的瓦楞原纸经国家纸检中心检测,达到国家B级标准。农作物秸秆细小纤维制取生物肥料技术是将秸秆处理后得到的细小纤维经厌氧发酵制取生物肥料,产品质量达到行业标准。技术指标瓦楞原纸达到国家B级标准,生物肥料符合行业标准。应用范围农业、造纸。市场分析本项目旨在变废为宝,开辟农作物秸秆纤维的巨大资源宝库,符合国家节能

    注意事项

    本文(节能减排、资源环境.docx)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