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绩效管理实施障碍及对策.docx

    • 资源ID:1925790       资源大小:108.26KB        全文页数:4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绩效管理实施障碍及对策.docx

    第四章 绩效管理实施障碍及对策1 绩效管理实施的影响因素1.1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在绩效管理实践中,我们经常感受到在欧美企业很容易实施的方案到中国后就会有问题,最终总是“雷声大雨点小”,实施起来很困难,也很难真正产生成效。难道中国企业就天生根基太浅、资质太差,接受不了太高深的东西?还是这些先进的管理工具本身就存在难以回避的问题? 我们认为,一种先进的理论被创造出来之后,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逻辑先进性问题,二是具体适用性问题。绩效管理的逻辑条理和先进性毋庸置疑,但它是以西方社会的人性假设和社会秩序特征为基础逐渐发展起来的,虽然也经过了对管理共性的提炼过程,但最终还是具有局限性的。中国社会的秩序特征和中国人的人性本质与欧美为代表的西方社会还是存在很大差别的,因此在具体应用绩效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时,就必然有一个具体适用性问题,它必须先要适应中国人的人格特征和行为特点,才能具备落到实处的前提。 中国社会具有5000年的文明史,文化发展经过悠久的历史沉淀,文化特征与西方社会的文化特征存在明显差别。西方社会讲究的是契约文化,讲究白纸黑字的契约约束;而中国则是典型的伦理文化,讲究人与人的关系和交情。因此,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不同民族与地域的管理行为就会产生明显的差别性特征。西方人的管理重视理性分析和精确管理,如同齿轮一样环环相扣,重规则而轻情面,讲究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个人主义;而中国人的管理则重视情感与权变,重视人际关系的微妙与协调,重情面而轻规则,讲究中庸之道、和谐自然、集体主义。 以最近发生的一桩交通事故案件为例,李先生是天津郊县一家经营建材的个体老板,他在一次驾驶私家车去上班的路上,与违反交通规则横穿公路的张女士相撞。交警经事故责任鉴定,认为张女士应当负全部交通事故责任,虽然她在事故中因撞伤了自己的肋骨而住院疗养了一个月,属于受害方。张女士本身就有点儿精神问题,加上这件事令她越想越生气,居然出院一个月后在家自杀身亡了。于是,张女士的家人将李先生告上法庭,要求李先生赔偿他们的全部损失。法院经过审理认为,虽然李先生不是张女士自杀的直接责任人,且交通事故与自杀也没有直接的必然联系,但出于人道主义和同情,李先生应当赔偿一部分损失,最终双方经过协商妥善解决了问题。 从这起案件可以看出,在中国社会中,人情的作用不可忽视。如果这起案件发生在欧美,很可能最终会判定李先生胜诉,至于赔偿不赔偿完全是李先生个人的事情,与法院的判决无关。在西方,人情关系在问题处理中的作用很小,人们依据更多的是规则与制度标准;而在中国,在处理同一事情时往往会出现不同的处理结果,这主要是因为受到了不同利益方的人情关系影响。 因为中国社会的特殊文化特征,造成了中国企业内部管理中的一些奇特现象。据有关调查统计,在跳槽的员工中,最主要的离职原因是与上级主管或同事处不好关系,而不是因为能力不足或者职业发展等其他原因。在中国的企业里,工作是否能有效开展往往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好坏有关,而不仅仅与自身能力有关。如果关系不好,人家就不跟你配合;而同事之间是否有感情,最主要的判定标准就是在执行管理制度时是否打折扣。因此,中国企业在具体实施绩效管理方案时,“温良恭俭让”的文化背景造成了管理者更愿意去做“老好人”,而不愿意直接得罪人或做“坏人”,这就很容易使绩效管理的效果大打折扣。 因此,管理之于西方企业科学的成分更大,但在中国则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分在内。它不仅受到管理者的个人魅力、管理风格和价值取向影响,也受到被管理者的个人修养、价值观及个性特征影响。传统文化对于企业员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根深蒂固的,在实施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文化特征,在科学、理性的基础上适当地融入管理艺术,克服其中的消极因素影响。1.2企业发展阶段因素企业的发展阶段一般包括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组织特征。一个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在实施绩效管理时所采取的相应策略和方法也应当有所变化。 企业要实施绩效管理,首先要认清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在创业期,因为各种资源有限以及极大的生存压力,企业必然会采取业务导向和粗放式管理,由于大家都很熟悉,在工作上接触很多,所以完全没必要设计复杂的绩效管理系统。存在绩效管理需求并最终实施绩效管理的中国企业,往往处于企业发展的高速成长阶段到成熟阶段之间的转折期,这一时期的特征就是:企业一方面仍然因为发展的惯性在高速成长,另一方面却因为发展速度的减缓而产生规范管理的压力。因为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此时要提高企业的效率就必须提高企业的规范管理程度,原来不曾仔细考虑的企业内部规范需求,也逐渐变得紧迫起来。因此,企业在这个发展阶段往往面临双重压力,一方面要重视短期的经营以保证当前的生存,另一方面还要开始重视内部的规范管理以保证将来的生存。 因为处于双重压力之下,“两手都要抓”,所以处于转折期的企业往往显得比较脆弱,这就需要在实施绩效管理方案时掌握好平衡,拿捏好管理变革的分寸,绝不能大刀阔斧地搞改革,幻想一步到位。中国三十年来改革开放的经验证明,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激进式改革往往是“欲速则不达”的,渐进式改革则往往能顺利推行并达到改革的目的。 在实施绩效管理过程中,中国企业的一个突出问题在于:不管不顾企业本身所处的发展阶段,总想“一口吃成个胖子”,盲目向管理规范的企业看齐,幻想通过理想状态下才能实施的绩效管理方案,解决特定发展阶段必须面对的问题。事实上,盲目照搬国外引进的先进方法本身就存在问题,比如标杆研究,是不是行业标杆的做法就是企业应当参照的标准呢?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企业本身的资源、能力和背景都是不一样的。这就有如同样一副药,用在对药物不过敏的病人身上就能药到病除,而用在对药物过敏的病人身上则可能会加重病情,起到完全相反的作用。1.3企业发展历史因素古人说:“历史是一面镜子。”在企业的发展历程中,不同企业都有各自独特的发展历史。计划实施绩效管理的企业,一般都具有较长时期的历史沉淀。在企业历史沉淀过程中,有些历史沉淀为精华,有些历史则沉淀为渣滓。一个企业就是一个有机体,通过梳理这些历史因素,将其中的精华提炼出来继续发挥作用,并采取适当的形式继续保留;将其中的渣滓完全抛弃,或者将其深埋起来,最终达到净化肌体的目的,为进一步实施绩效管理提升扫清道路。 比较遗憾的是,我们在做绩效管理咨询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企业在自己实施绩效管理时走极端,要么绕来绕去绕不出某些企业历史因素的小圈圈,导致绩效管理最终流于形式;要么干脆将企业历史因素一刀斩断,导致大多数人反对而难以继续推行。 比如一位民营企业的老板,在创业成功之后,看到不少老员工不思进取、跟不上企业发展步伐,于是想通过“鲶鱼效应”触动一些老员工,使他们的状态由懈怠转变为积极主动,便请咨询公司做了一套绩效管理变革方案,其中还涉及到竞聘上岗。在实施竞聘上岗时,老板宣布所有管理岗位都要实行,结果几个跟随他创业十几年的元老都面临着下岗降薪的命运,于是他们联合起来坚决反对实施管理变革方案,最终导致项目实施流产。 其实,企业在实施绩效管理方案时,完全可以事先评估一下企业历史因素的影响,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具体的应对措施预案,以消除一些企业历史因素对管理变革的消极影响。1.4企业的组织体系在实施绩效管理时,企业的组织体系是否健全对于最终能否成功具有很大影响。企业的组织体系健全是指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清晰,流程管理规范有序,员工职责明确。如果企业的组织体系不稳定,就会割裂绩效管理过程的连续性。如果决策层、经营层和执行层的职责划分不清晰或者时常越位管理,那么企业内部的权力就会失衡,运行体系就会紊乱,员工也会无所适从,必然造成责任不清、责任感丧失和员工互相推卸责任的情况,导致绩效管理制定的标准不适用,无法做到客观评价,绩效管理最终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和作用。 因此,企业在具体应用绩效管理方案时,首先需要仔细评估自身目前的组织体系状况,只有在企业的组织结构清晰、运作流程与分工职责明确的前提下,绩效管理的考核指标才能具体落实下去,才能真正应用绩效考核提高整个组织的绩效水平。如果企业目前的组织体系还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管理流程和岗位职责存在不够明确的状况,那么贸然实施绩效管理就存在较大风险,因为实施绩效管理不可能改变组织体系中不规范的状况,反而可能因组织体系不健全而导致绩效管理失败。 比如一家企业实行的是职能制组织结构体系,组织结构比较稳定,按职能划分的部门职责也比较明确,同时也按照部门职责严格规定了个人在岗位上应当承担的责任。但在具体业务运作中,该企业总是市场反应迟缓,出现问题后各部门互相推诿责任,尤其是在部门之间的模糊之处(即位于部门界面上的责任),没有部门和个人愿意负责,考核谁都觉得委屈,这就属于组织体系不健全的地方只规定了岗位责任,而没有相应的流程责任。必须通过梳理和健全企业的各种流程,才具备实施绩效管理的前提。1.5企业文化氛围企业都是由人组成的,从企业创立到发展成熟期间,一旦人们在工作中形成了一种行为习惯(即企业文化),再想去改变是非常不容易的,这就是管理变革的难点所在。究其本源,就是人们普遍都有“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特性。而对企业来说,进行绩效管理就意味着要进行管理变革,改变人们原有的各种行为习惯;再加上利益的重新分配,原有的既得利益者会借助人们原来固有的行为习惯,来阻止变革的施行。绩效管理方案中要改变的方面越多,影响的面就越大,受到影响的人就越多,而参与抵制的人也会越多;利益的变动越大,失去利益的人们反抗就会越激烈。如果大家都是明着反对的,还比较好办一些;如果都是暗地里抵制,用企业的损失去抗争,逼迫老板收回变革的决定,那么变革就很容易流产,因为老板不可能大面积换人,而实施绩效管理最终还是要靠手下这些员工。    一个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要想得以有效运行,必须有一种“业绩导向”的企业文化氛围。它注重绩效,能把有关“人”的各项决定向组织中的每个成员阐释清楚,告诉组织成员管理层真正关注什么、重视什么、鼓励什么,这样绩效管理方案推行起来就会顺畅许多。而中国企业(尤其是国企)目前的普遍现状多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平均主义文化”,谁也不愿意承认自己能力比别人差或者比别人强,毕竟低头不见抬头见,大家还是以处好同事关系为第一要务。有关“业绩导向文化”和“平均主义文化”的不同点由表4-1所示。表4-1 业绩导向文化与平均主义文化的差别    那么,企业的价值观到底是推崇公平竞争原则,还是坚持平均主义呢?现实中,所有的企业文化多少都融合了这两大文化因素,体现了“论功行赏”与“大家共享”之间的矛盾对立。在某薪酬绩效管理项目过程中,我们的绩效管理项目组就深刻体验到了企业文化对绩效管理方案的影响。由于该企业是国企性质,并处于特殊行业范畴,在激励个人还是激励团队两者之间的平衡上,我们最终选择了倾向后者。于是,绩效管理方案经反复讨论修改之后,着重强调了淡化矛盾和维持内部平衡因素,对于个人的激励作用则做了一定削弱。    由此可见,企业文化虽然貌似看不见摸不着,但在企业管理中却自始至终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忽略了企业文化的作用,那么管理方案的出台与实施只能导致目标与实际效果偏离甚至背道而驰。只有深刻理解和把握企业文化特征,才能制定出切合企业实际情况的绩效管理方案;只有这样的方案才能最终实施下去,而不是被束之高阁。1.6企业员工成熟度企业员工的成熟度对于绩效管理变革来说也具有重要影响,因为企业员工是绩效管理的具体执行者,既是绩效被考核者,有时又是绩效考核者。企业员工的成熟度包括管理者(尤其是中层管理者)的能力素质、普通员工的基本素质、心态及自我学习能力等因素。1.6.1管理者的成熟度 企业实施绩效管理对管理者的能力要求是很高的,管理者不再是依靠传统的行政命令进行管理,而是作为教练员的角色对员工进行管理。管理者要与员工一起制定计划和目标,不断对员工进行观察,分析、发掘企业运营中存在的问题,与员工进行持续沟通,并对员工做出绩效考核,反馈、帮助员工改进绩效。管理者与员工的关系不再是生硬的上下级关系,而是利益联结在一起的合作伙伴关系。因此,管理者要掌握各种管理技巧和方法工具,才能具备指导和帮助员工改善绩效的能力,从而实现组织的整体目标。同时,管理者还必须愿意去实现这种角色的转变,对于中国的管理者来说,还要努力克服传统文化中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在对员工进行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努力做到客观、公正。 有关管理者的能力对管理变革的影响方面,有一个很好的例子: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某咨询公司曾经为联想集团做过咨询项目,建议联想集团适应当时业务发展的方向要求,采取事业部制的组织管控模式。当时,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在看了这个方案后,并没有马上实施事业部制的组织管控模式,他跟手下的干部说:“我们的干部都是四十多岁研究所出身的老同志,既没有学过管理理论,也缺少管理意识和经验,需要学习又要抗很重的经营任务,能力提升赶不上业务发展。事业部制的组织管控模式是要求分权管理,下放权力,对总经理的素质和管理能力的要求很高,他要具备管理人、财、物和产、供、销的综合运营能力,我们现在的干部还不行。根据现有资源能力情况,打个比喻,我们公司是辆马车,如果让许多不具备辨别方向的辕马自由选择方向,那么这些辕马们就会各行其是,各奔不同的方向,这辆车就会被扯裂,难以前行。如果我们由具有辨别方向能力的车把式指挥,来决定行进的方向,那么所有的辕马就会只顾拉车,我们这辆车就会飞快地奔向目的地。”于是,联想集团趁开展这次咨询项目的机会,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总结、提炼出了“大船结构”的管理模式,并加以推行。这是基于当时企业管理者素质的实际情况,采取的集中管理控制模式,因而才保证了联想集团的高速发展。等到像杨元庆、郭为这样的一批年轻人逐渐成熟并走上了部门领导岗位之后,联想集团才开始实施事业部制的组织管控模式,并促进了集团的进一步发展。由此可见,管理者的素质对于实施管理变革是非常重要的。1.6.2普通员工成熟度 绩效管理最终要通过普通员工的绩效改善来实现企业整体绩效的改善和目标的达成,因此普通员工的成熟度对于管理变革能否成功具有重要影响。从整体来看,由于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和环境,整个社会的心态显得比较浮躁,这影响到了员工成熟度的进步。这一点尤其反映在普通员工对待绩效管理的矛盾心理上。一方面,如果员工真正理解绩效管理的内涵,并能感觉到绩效管理过程的公平公正性,员工是愿意实施绩效管理的;而另一方面,一旦因为不理解或涉及自身利益的可能损失,员工就想退回到安全状态,那就是抵制绩效管理的实施。员工的成熟度主要反映在员工对于管理变革的接受度,对于绩效管理的执行力方面,以及员工的自我学习能力方面。从员工的年龄结构来讲,年轻员工由于可塑性强,对于变革的接受度要高一些,更愿意通过扎实的绩效管理来提高自己的能力;而年龄较大的员工因为工作习惯的惯性更大一些,自我学习能力较差,所以显得更加保守一些。从员工的学历结构来讲,高学历的知识性员工对于管理变革的接受度高,执行力较强,自我学习能力和动力也都很强。从员工的个人能力素质来讲,个人能力素质越强,越敢于接受挑战,越容易接受管理变革和绩效管理的实施。员工的成熟度也反映在对于自身惰性的克服方面。惰性是人类的天性,对于实施绩效管理的企业来说,在工作中员工多多少少都存在惰性问题。但是,对于成熟度较高的员工来说,他们更容易接受变革的思想并克服自己的惰性问题;而成熟度较低的员工,则较难克服自己的惰性问题。在一个企业中,必然存在着既得利益者,他们因为惰性问题只想停留在安全区,任何变革在他们眼中都可能会损害到自己的利益,因此对于变革进行抵制是他们的自然反应。如果员工成熟度高的话,这些既得利益者也会逐渐认识到,只有接受变革把企业的业绩搞好,才能有个人利益的保证。 因此,管理者素质和员工的成熟度与绩效管理方案之间有一个匹配问题。较高的管理者素质和员工成熟度可以为企业实施绩效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撑,可以接受较为激进的绩效管理方案的实施;而较低的管理者素质和员工成熟度,则只能实施较为缓和的绩效管理方案,甚至暂缓实施。2 绩效管理实施典型问题研讨中国企业在实施绩效管理的过程中,总是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下面是我们在咨询过程中遇到的一些较为典型的问题,总结出来,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帮助。2.1目标制定缺乏员工参与和承诺场景1:H企业销售部张部长在管理方面一向都比较强势,最近H企业刚实施了绩效管理,公司也已根据总体发展战略规划为销售部制定了本年的年度目标,于是张部长根据经验把销售目标细分给本部门各销售员,不仅包括个人年度目标,还包括个人季度目标。等一季度过去后,因为公司来了不少新销售员,他们经验不足,对业务还不是很熟悉,所以季度业绩考核成绩很差,于是大家开始怨声载道,认为制定的目标不合理,自己根本不知道这些考核目标从何而来,也没有承诺一定要实现这些目标,而且也没有得到什么资源支持和帮助,因此对绩效考核结果很不服气,扬言要集体辞职。 问题分析:这是典型的行政命令式目标直接下达,没有经过员工认同并签订绩效合约。在很多企业里,员工对于绩效管理制度的最大意见就是不了解。许多员工反映根本不知道公司的考核是怎样进行的,自己的考核指标是如何得出的,考核的结果是什么,考核结果最终有什么用处等,至于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着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又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应该如何改进等,就更是无从得知了。 另外,在中国的一些企业里,上下级之间就工作目标进行沟通时,往往是很不公平的。管理者习惯了一味地通过命令、指派等方式来指挥员工工作,忽视或者不允许员工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主观能动性,这种不平等的沟通只会出现一个结果压服。其实质却是压而不服,一方认同,另一方不认同;管理者一厢情愿,自以为任务布置下去就万事大吉;员工一肚子抱怨,带着不满情绪去工作。如果企业在推行绩效管理时不能激发员工的潜能,不能获得员工的真实想法,目标得不到员工的认同,上下级之间不能达成一致,那么即便设定了很好的目标,最终也难以顺利完成。 绩效管理的实施强调绩效计划、绩效辅导以及绩效考核与反馈的全程参与,强调绩效管理是一种管理方法,是指导员工和主管通过承诺共同提高绩效的一种管理工具。管理者必须勇于对员工的发展和提高承担责任,积极引导员工参与到管理活动中来。 就绩效考核而言,直线经理和员工是一种彼此获益的双赢关系,任何一方的成绩里都包含着对方的努力。员工的成长进步离不开经理的支持、辅导和帮助,经理的工作成绩也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员工积极配合、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绩效考核使管理者与员工真正站到了同一条船上,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所以,经理与员工之间不再是简单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而是绩效合作伙伴关系。帮助员工、与员工一起为其制定绩效目标,已不再是管理者的一份额外负担,也不是一种浪费时间的活动,而是管理者的自愿行为。管理者与员工是绩效合作伙伴关系,为员工制定绩效目标的同时也就是管理者为自己制定绩效目标,对员工负责的同时也是管理者对自己负责。与员工成为绩效合作伙伴要求管理者要放下经理的架子,凡事都应和员工沟通并达成一致意见。 通常情况下,为了使员工对自身目标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不会发生“只埋头干活,不抬头看路”的情况,目标本身的沟通需要管理者与员工就如下问题达成一致:l 企业的整体目标是什么?l 为了完成这样的整体目标,部门的目标是什么?l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员工应该做哪些工作?l 这些工作应该做到什么程度才算优秀和合格?l 对员工的工作应当制定什么样的标准,检查的方法和措施是什么?l 为什么要去做这些工作?l 什么时间能完成这些工作?l 为完成这些工作,需要得到哪些资源支持?需要提高哪些具体的知识和技能?应该得到什么样的培训?l 完成目标后有什么奖惩措施? 某些情形下,在绩效管理实施中也会出现“以钱施压,强行控制”的现象。老板有时会将激励当作一种控制手段,剥夺下属的自主权。就像在一些富裕家庭中,家长为了按照他们的意愿去规范孩子的行为,总是利用激励手段,蛮横地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不让孩子按照自己的喜好和能力去做出决定。如果双方在具体的工作意向上不能达成共识,那么激励就会变得居心叵测,令人作呕。即便这种激励薪酬颇具诱惑力,但往往也是曲解的,是不符合具体情况的。 因此,管理者必须通过目标认同管理,与员工就目标达成共识,否则,就会产生这样一种现象:一方觉得是一种不错的激励方案,而在另一方眼里却认为是一种苦役。如果管理者过于粗枝大叶或者简单专制,而忽略了绩效管理的主要目的,那么将削弱绩效管理的积极作用,并最终使自己一无所获。2.2绩效目标过于刚性场景2:L公司是做某种特殊环卫设备的,过去连续8年以年均100%的速度实现了销售增长,并确立了自己在这一狭窄市场的“老大”地位。原计划趁着北京奥运会场馆采购实现5000万的销售收入,为此公司扩建了原来的厂房并招聘了生产工人,将生产能力提高到原来的2倍。但是,在北京奥运场馆的采购竞标中,由于错误估计了形势,导致公司中标额还不到原来的一半。雪上加霜的是,国外愈演愈烈的次级贷款危机演变为金融危机甚至是整体性经济危机,公司原来的计划目标有一些根本无法实现。按照年初拟定的考核方案,年底绩效考核后不少员工都将会有大幅度的降薪,而公司高层却迟迟没有调整目标的意思,为此整个公司里人心惶惶。关于是否调整目标,公司高层一直在犹豫,这其中也有他们自己的原因:公司的绩效管理是年初刚进行的,公司上下很认真地做了目标确定和分解,如果要调整,那么有可能幅度太大,今年的绩效管理就会白做了 问题分析:这个场景就属于典型的绩效目标过于刚性的问题。企业实施绩效管理固然需要制定绩效目标,并基本保持目标不变,但企业也应该及时发现经营环境的重大变化,有些变化是难以逆转的,就必须及时调整去适应这些变化,而不是一直观望。 由于市场环境的千变万化,企业的经营方针和经营策略也会出现不可预料的调整,随之变化的应该是员工绩效目标的调整。在制定员工的绩效目标时,往往会略高于他们的实际能力,需要让员工“跳一跳”才能够得着,所以难免在目标实现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困难、障碍和挫折。但如果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导致目标实现已经变得不可能,那么就一定要及时调整原定的绩效目标。 绩效目标需要具有权威性,一经确定就不应该随便更改,否则会让员工无所适从;但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在内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就应该及时调整绩效目标。许多企业的目标就像场景中的L公司一样,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变化,我自“岿然不动”,这样的绩效目标其实已经失去任何意义了。因此,绩效目标必须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市场的需求点是什么,客户的要求和偏好是什么,都必须在目标中得到及时的体现。企业的侧重点是什么,未来会发生什么变化,都需要及时进行增减。在目标调整过程中,不仅要及时调整绩效考核指标,评估标准、指标权重也可以随时调整,这样才能及时反映企业的经营重心。比如,如果企业某段时间的新产品销售额上不去,就可以把新产品销售列入下一阶段的考核指标;如果某一阶段员工的市场分析报告不过关,就可以加大这个指标的考核权重;如果客户服务出现比较大的问题,那么就需要把这项指标的权重适当加大或者修改这项指标的评分标准。 当然,企业绩效目标的调整是不能随意的,它必须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方可进行。一般来说,当环境变化并且对企业产生长期性影响时,才需要进行目标调整。这些变化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外部环境的重大变化:由于环境的重大变化,致使原定目标无法实现;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原定目标不宜再继续实施;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导致原定目标本身已失去其意义。(2)企业内部的重大变化:目标责任者变动,接受该目标的新责任者提出修改目标的要求;由于资源条件的显著好转或恶化,也有必要对原定目标进行修改;由于受到其他部门较大影响导致有关部门目标不能顺利完成,也应考虑对目标进行必要的修改。(3)原定目标不恰当:原定目标确实过高,无法实现;原定目标过低,对部门和员工失去激励作用。 目标调整的方式是:企业在调整绩效目标时,应该遵循绩效目标设立时的步骤,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新增任务、评价尺度以及优先次序方面。如果目标变化不大,那么只需要在原来的绩效表格中进行调整即可;如果需要同时增加或取消若干个目标,则意味着绩效目标发生了重大变化,此时应首先停止对原先目标的实施,同时应对员工已经完成的工作绩效进行正式评价,以便新的绩效目标的制定和实施。 目标的调整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定程序:(1)填写目标修改报告单:由目标责任者填写报告单,要详细说明修改目标的原因,并写明目标修改后的主要内容;(2)填写目标执行困难报告单:如果目标实施困难涉及到公司提供的资源保障条件和有关部门的协作支援情况,应填写目标执行困难报告单,详细说明目标实施的实际情况、目前遇到的困难以及拟采取的补救措施;(3)报送主管领导、决策领导审核批准:主管领导应与目标责任者进行沟通、协商并取得一致意见后,报公司决策领导批准;(4)新目标分送相关部门:新目标确定后需要解决部门接口问题,领导者要及时将报告单分送给有关配合部门及协作单位,以便取得协调一致。2.3考核项目内涵存在争议场景3:A企业是一家生产制造塑料玩具的民营企业,由于行业竞争激烈,以前那种粗放式的管理效率太低,不能适应竞争需要,于是A企业自己也开始进行绩效管理,以提高自己的内部管理水平。但在绩效管理实施一个季度后,考核结果一出来,各部门就开始吵架了,主要原因就在于大家对有些考核项目的内涵存在着不同的理解,似乎谁都有道理,谁也无法说服谁,到底该如何进行打分评价成了焦点问题。以对物料采购及时供应率指标的理解为例,各部门就各有自己的理解:生产部门认为,及时供应的概念就是将生产所需物料按计划规定的某一天的某一个时点,到达指定检查的地方;采购部认为,只要物料采购工作不影响到生产部的生产,就应该是及时供应;而质检部则认为,只有等待质检部对采购物料进行质量检验合格后,按要求供应给生产部使用才能算是及时供应。由于人力资源部对于绩效考核项目没有做细致规定,大家自然以各自的方式理解,甚至故意错解考核项目,按照对自己最有利的方式去理解,以至于无法考核下去,这样肯定会影响日常工作的安排以及考核的实施。 问题分析:对考核项目的内涵有不同的主观理解,是容易使绩效考核结果产生争议的主要原因之一。以招聘合格率为例,“合格”的界定就要明确是能通过试用期,还是能在企业呆满三个月。如果没有明确界定绩效考核项目及其计算公式、统计方法的内涵,那么就有可能导致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对同一个项目的内涵有意无意地产生不同的理解。在这种不同理解的引导下,就有可能统计出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绩效结果。更为严重的是,还有可能错误地引导员工朝着非目标性的绩效计划做无用功的努力。因此,在制定考核项目时,需要对考核的具体内容、标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做出说明,每项考核指标的内涵和外延都应界定清楚,以避免产生歧义。不对绩效考核项目及其计算公式和统计方式内涵进行详细的界定,就不能客观、正确地反映员工真实的工作绩效。 当然,如果在考核一段时间后发现有很多漏洞,导致考核数据来源有问题,内部争议和冲突比较大,那么就一定要尽快界定清楚。有许多概念并没有一个唯一的标准,需要将不同的理解方式罗列出来,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和岗位职责,经过大家协商并达成共识后,以书面形式明确下来。2.4直线管理者放手不管场景4:G公司根据年初制定的绩效管理方案和各项考核指标,在年底进行了全体员工的绩效考核,但是绩效考核的结果却很不理想:第一,员工绩效考核结果呈现出集中化趋势,区分不开;第二,绩效考核的结果不够客观,不能真实反映员工的工作绩效;第三,各部门根据绩效考核结果所做的培训计划基本雷同;第四,员工反映主管平时仍和以前一样很少和他们沟通,自己也不知道哪些地方做的好与不好,最后考核结果不理想不能全怪自己。G公司总经理对这样的绩效考核结果很不满意,他责成人力资源部对绩效考核的过程进行详细调查,结果发现,绩效考核结果不理想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自总经理以下的直线管理者对绩效管理实施过程的不重视,平时不管不问,幻想由绩效考核以及相应的奖惩来对员工以前的工作行为进行自动纠偏并实现目标,没有按照制度规定严格落实绩效管理各环节的工作。 问题分析:这是一个直线管理者对绩效管理过程放手不管的典型例子。在许多中国企业中,各级直线主管虽然也认为绩效管理工作很重要,但是从思想深处还是把它看作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情。当人力资源部门组织各业务部门进行绩效管理工作时,业务主管往往会强调业务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程度,认为绩效考核工作应当是人力资源部门自己的事情,业务部门做这些工作是在浪费时间和精力,会影响自己日常工作的开展,而且对与下属就绩效考核结果进行面谈反馈感到非常别扭。实在不得不进行考核时,往往也是业务主管们根据自己对下属的主观印象,做出一个非常主观的评价。这样的评价结果肯定是不可能完全反映被评价员工的实际绩效的,最终结果也只能是使绩效管理工作遭遇员工更大的不满和抵触。 绩效管理是在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就目标制定、如何实现目标达成共识以及促使员工成功实现目标的管理过程。绩效管理既然是一种管理的方法和手段,那么真正的主角就只能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双方,也就是考核者与被考核者,绝不能是其他部门或者其他人。人力资源部门作为服务性职能部门,只能起到组织、支持、服务和指导的作用,而不是绩效管理的主体。对于各级直线管理者来说,帮助下属改进工作业绩应该是现代管理者的一种修养和一种职业道德,当然它更是一种责任。一个优秀的直线管理者首先应该是一个负责任的人。 直线管理者之所以觉得别扭,不愿意与员工进行沟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害怕在沟通过程中争吵。出现争吵的大部分原因是因为缺乏具有说服力的真凭实据,因此,直线管理者应该转变观念,做好员工的实际绩效记录。直线主管需要在平时的工作中把员工的绩效记录下来,这在日常工作中往往是最容易被忽略的。由于绩效信息不是可以信手拈来的东西,而是分散存储于员工的日常工作中,或者掌握在与他们有工作关系的其他人手中,所以需要直线管理者想办法进行制度化记录和详细收集,才能获得准确、可靠的信息。 直线管理者还需要在目标实施过程中,就目标应该采取何种措施和手段完成、哪些是关键环节、应该如何应对等,与员工进行积极的沟通。例如,营销员工需要完成业绩目标,是通过销售老产品还是销售新产品完成,是对老市场进行精耕还是对新市场进行开拓等。通过对这些具体实施措施的交流、沟通,可以有效地防止员工的短视行为以及其他危害企业利益的行为。 直线管理者还应与员工就关键节点进行深度沟通,即在实现目标任务的关键环节,主管需要适时的监督、沟通,监督检查员工完成目标的具体进度情况。如果不在关键节点进行沟通,一旦员工隐瞒进度或问题,就有可能严重影响目标的完成,等主管发现时匆忙补救,恐怕已经太晚了。在此过程中,直线管理者还需要进行员工问题沟通,即当员工在目标完成过程中出现问题或困难半路卡壳时,主管应“该出手时就出手”,帮助员工仔细分析原因,解决困难和问题,这样员工就会心存感激,同时心里也会踏实许多了。2.5考核者评价失误场景5:B公司是华南的一家市级烟草公司,为了提高内部管理水平,由人事劳资科组织实施了绩效管理,绩效考核采用国企传统的统一式“德能勤绩”量表形式。但是绩效考核结果却总是不理想,尤其是各部门上报的绩效考核结果显示,几乎所有员工的分数都集中在8590分之间,基本没有区分度,而且员工反映绩效考核结果与自己的努力程度没有关系,甚至存在严重的“人情分”现象。因此,B公司的绩效管理基本上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作用,反而因为增加了工作量,使得员工颇有怨言。 问题分析:考核者在绩效考核中经常因为主观或客观的原因犯下各种不同的错误,以下便是其中几种比较典型的错误:(1)集中错误:员工考核结果基本都是表现平平,几乎没有什么差别。如果员工的绩效没有差别,那么也就失去了绩效考核的意义。当绩效考核者对被考核者的工作或表现不是很熟悉,而又不敢承担责任时,就很容易犯这种错误。考核者不愿或无法明确区分被考核者之间的实质性差异,体现不出差异,也就没有绩效的后续改进。改善方法:日常与下属多接触并观察、记录,要严格参照评估标准,避免让评估者去评估不太熟悉的员工,可以适当采用强制分布法和对比法。(2)极端倾向:绩效考核者有将业绩评价定在两个极端的倾向,不是失之过宽就是评定太严。改善方法:对考核标准进行统一,确定唯一的考核者,使用强制比例法明确考核比例分布,将个人考核结果与团队业绩挂钩,使用对比法进行评价。(3)评价分数上升趋势的压力:随着时间的推移,绩效考核者对被考核者的评估分数有逐步提高的趋势。事实上,并不一定全是因为员工能力有所提高,而是因为对该员工的评价标准其实在不知不觉中降低了。改善方法:重新修订绩效考核标准,对能力提高者提出更高要求,以实际工作业绩为导向。(4)不恰当替代:绩效考核者在评估过程中选择不恰当的考核标准来替代客观标准。如以年功资历、热心程度等非关键因素作为考核的标准,或者以考核者个人的主观观点代替客观标准(工作记录、工作成果等)作为评价标准。改善方法:严格执行关键业绩指标()考核和关键行为记录等考核方法。2.6绩效考核结果应用打折扣场景6:D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变压器的企业,近些年的销售情况一直都比较顺利,但每年的销售增长率也就保持在一五%左右。2008年,该企业准备实施绩效管理,于是公司高层在年初制定了年增长率30%的销售目标,并制定了完成目标后给予高提成的奖金激励政策。各业务部门感觉这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也就没有把这个业绩目标当回事。由于当年外部环境形势变化对公司业务有利,D公司的业务做得非常顺利,到年底进行年度绩效考核时,发现业务部门已经完成甚至超出了预定目标,按照规定要对业务部门进行大面积、大幅度的奖励。但是管理层觉得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因为客观环境发生了变化,而不是业务部门主观努力的结果,于是还是按照2007年的标准对业务部门进行了奖励。结果这种做法引起了业务部门的强烈不满,甚至有两个业务主管扬言要辞职。 问题分析:这个场景是典型的绩效考核结果应用打折扣现象。事实上,企业既然实施了绩效管理,就不仅要约束员工去实现事先约定的目标,企业自身也要受到目标的约束。企业要根据绩效考核结果的等级和员工的具体情况,判定应该是加工资、发奖金还是升职或者让员工离职、转岗、再培训等,这都要有一个切实的说法和行动。如果员工发现企业并不按双方事先的约定兑现承诺,那么就会导致绩效管理对员工失去作用,并引发一系列的后遗症。就中国企业的现状来看,绩效结果的应用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2.6.1绩效结果应用于薪酬 对于绩效考核结果应用来说,薪酬回报是最直接的,而且往往也是员工最关心、最敏感的一个环节。因此,管理者需要公平而谨慎地予以把握。薪酬奖励的核心内容是回报员工对公司做出的贡献,但其最终目的是通过奖励,来更有效地向员工表明什么样的行为是公司所鼓励的,使员工对公司、部门和团队的业绩更为关注,并为员工下一年度的目标制定奠定基础。 激励必须能让人们认为报酬是有价值和有所期望的。如果报酬不符合人们的期望,就会影响到激励的结果。比如,随着人们越来越趋于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条件,有关荣誉称号的受欢迎程度明显减弱。但是当报酬高到超出一定的生活水平,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已经不成问题时,报酬也会失去其激励效应。 员工必须看到,所得报酬与绩效结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关薪酬激励计划应当是公开而且容易理解的,以便员工明晰绩效结果与报酬之间的关系,如

    注意事项

    本文(绩效管理实施障碍及对策.docx)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