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第十一章智能建筑的空调环境控制.docx

    • 资源ID:1925315       资源大小:466.84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十一章智能建筑的空调环境控制.docx

    第十一章 智能建筑的空调环境控制本章主要内容:1. 智能建筑概述2. 智能建筑的环境控制系统(1)智能建筑的室内环境标准(2)智能建筑的冷(热)、湿负荷计算特点(3)智能建筑的空调方式(4)智能建筑的气流组织(5)智能建筑的空调冷热源3.智能建筑空调系统的监控举例§11.1 智能建筑概述前言:智能建筑(Intelligent Building,IB)也称智能大厦,是当代高新科技和古老的建筑技术结合的产物,它已成为一个国家、地区和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定义:智能建筑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随着计算器技术、通信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并将继续发展下去。确切地说智能建筑应定义为: 能满足用户实现高效率的需要,为用户提供安全、舒适、系统综合、有效利用投资、节能和具备很强的使用功能的建筑物。智能建筑的组成:智能建筑主要由:建筑物自动化系统(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BAS)办公自动化系统(Office Automation System,OAS)信息通信系统(Communication System,CAS)等三大系统组成。利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在三大系统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把原来相对独立的资源、功能等集合到一个相互关联、协调和统一的完整系统之中,形成智能建筑中的系统集成。§11.1.1建筑物自动化系统(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BAS)建筑物自动化系统(BAS),又称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或建筑设备管理自动化系统。它采用现代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对建筑物内所有机电设施进行自动控制。这些机电设施包括变配电、给水、排水、空气调节、采暖、通风、运输、火警、保安等系统设备。建筑设备管理自动化系统4个方面:1.源环境管理系统(1)空调(HVAC)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冷、热负荷预测控制,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各种冷热源机组、空调机组、新风机组等的监测控制。(2)给排水控制系统。主要包括水泵、水箱水位控制,排水控制,以及节水控制管理等;2.防灾与保安系统(1)火灾报警及消防控制系统(FAS)。主要包括火灾报警,自动消防,防排烟系统,以及煤气泄漏报警,漏电报警,结构及地震监测与报警,水灾报警等;(2)安保系统(SCS)。主要包括闭路电视(CCTV)监控,电子出入口控制,身份识别,防盗防抢,保安巡逻等。3.电力供应管理系统(1) 变配电及备用应急电站的监控系统。主要包括变、配电设备,自备发电机,直流电源,发动机负荷控制等;(2) 明监控与管理系统。主要包括电力需求控制,功率因数改善控制,停电复电控制,昼光利用照明控制,点光调光照明控制等。4.物业管理服务系统(1) 运输设备控制系统。主要包括电梯、自动扶梯以及停车场的监视控制;(2) 运行报表统计、分析与计量,设备维护与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运行、操作数据编集和分析评价,能源计量,节能诊断,故障预知诊断,报警信息记录编集等。§11.1.2 办公自动化系统(Office Automation System,O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是一门综合多种技术的新型学科,它涉及的学科很广泛。主要以行为科学、管理科学、社会学、系统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为理论,结合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等,不断使人的部分办公业务活动,物化于人以外的各种设备中,并由这些设备取代人工进行办公业务,最大限度地提高办公效率和办公质量,尽可能充分地利用信息资源,提高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实现办公业务科学化、自动化。办公自动化系统按其功能可分为事务型办公自动化系统、管理型办公自动化系统、决策型办公自动化系统三种模式:1事务型办公自动化系统事务型办公自动化系统由计算机软、硬件设备,简单通信设备,处理事务的数据库,以及基本办公设备组成。主要处理日常的办公业务,如文件收发登记、电子表格处理、电子文档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统计、报表处理、办公日程管理以及个人数据库等,是直接面向办公人员的。 2管理型办公自动化系统 管理型办公自动化系统是在事务型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综合型数据库,把事务型办公系统和综合信息紧密结合而构成的一体化办公信息处理系统。 管理型办公自动化系统,除了具备事务性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全部功能之外,主要增加了信息管理功能,能对大量的各类信息综合管理,提高办公效率和质量。 3决策型办公自动化系统 决策型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立在管理型办公自动化的基础上,由综合数据库系统所提供的信息,针对需要作出决策,构造或选用决策模型,给决策者提供支持。§11.1.3信息通信系统(Communication System,CAS) 信息通信系统是将智能建筑中的三大系统连接成有机整体的核心。 信息通信系统是以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为基础,以程控用户交换机为核心,以多功能电话、传真、各类终端为主要设备而建立起的建筑物内一体化的公共通讯系统。 这个通信系统主要包括语音通信系统、数据通信系统、图文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以及数据微波通信系统等。信息通信系统发展的方向是综合业务数字网,综合业务数字网具有高度数字化、智能化和综合化能力,它能将各种传输信息以数字方式统一起来,为用户提供包括电话、高速传真、智能用户电报、可视图文、电子邮政、会议电视、电子数据交换、数据通信、移动通信等多种电信服务。 智能建筑中的信息通信系统与办公自动化系统关系密切。在计算机的帮助下,利用宽带化的信息传输技术,使位于不同地点的多个办公用户可以互相面对面地自由交谈,实现人机以及人人远距离通信达到一个新的境界。§11.1.4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Structured Cabling Systems SCS)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是建筑物中或建筑群间信息传递的网络系统。它将所有的语音、数据、视频信号等的布线,经过统一的规划设计,综合在一套标准的布线系统中,将智能建筑的BAS、OAS、CAS三大子系统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按其应用环境的不同可分为:建筑物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以商务环境和办公环境为主,为满足综合业务数字网的需求而特别设计的配线系统;智能建筑布线系统:以建筑环境控制和管理为主,在建筑物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模块化式的建筑物布线系统,可以传输采暖、通风、空调的控制信号以及照明、消防等等各种传感器信号。工业布线系统:是用来解决工业厂房中特种信息传输问题的结构化布线系统。§11.1.5 智能建筑系统综合所谓系统综合,就是将建筑物的若干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子系统组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大系统的过程。这个大系统不是子系统的简单堆积。 系统综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对智能建筑综合协调和管理的能力,其本质是要达到资源共享。所以,系统综合并不是各个子系统的简单组合,也不是具体设备的简单组合,而是借助于建筑物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把现有的分离的设备、功能、信息等综合到一个相互关联的、统一的、协调的系统之中。§11.1.6 智能建筑的技术基础 智能建筑的发展,是建筑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技术等一系列先进技术飞速发展的结果。 智能建筑发展的技术基础概括为: 现代建筑技术(Modern Architecture Techniques) 现代计算机技术(Modern Computer Techniques) 现代控制技术(Modern Control Techniques) 现代通信技术(Modern Communication Techniques) 即A+3C技术。§11.1.7 智能建筑的基本要求和功能特点1.智能建筑的基本要求智能建筑的基本要求是:建筑设备管理管理自动化、智能化,办公自动化,信息通信系统一体化、信息通信技术多媒体化。智能建筑提供的环境应该是一种优越的生活环境和高效率的工作环境,应具有:(1)舒适性。 (2)高效性。 (3)方便性。 (4)适应性。 (5)安全性。(6)可靠性。 2.智能建筑的功能(1)具有信息处理功能。信息通信的范围不只局限于建筑物内部,应能在城市、地区或国家间进行。(2)能对建筑物内照明、电力、暖通、空调、给排水、防灾、防盗、运输设备等进行综合自动控制。(3)能实现各种设备运行状态监视和统计记录的设备管理自动化,并实现以安全状态监视为中心的防灾自动化。(4)建筑物应具有充分的适应性和可扩展性,它的所有的功能,应能随技术进步和社会需要而发展。3 智能建筑的特点(1)具有多种内部及外部信息交换手段,以及装备性能良好的通信设备。(2)对建筑物内机械、电气设备进行自动控制、程序控制及综合管理,实现建筑设备管理自动化。(3)办公自动化。(4)有易于改变的空间及舒适的环境。§11.1.8 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及投资估算1.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智能建筑的发展是科学技术和经济水平的综合体现,它已成为一个国家、地区和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腾飞以及人类的需求,智能建筑正在向系统集成化、管理综合化、智能城市化的多样化的方向发展。2.智能建筑的投资估算智能建筑的总投资,除了土建和机电设备外,主要是建筑物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和信息通信系统的投资:(1)建筑物自动化系统的投资。建筑物自动化系统的投资根据系统的复杂程度而定,一般约占基建总投资的1%2%。 (2)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投资。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投资主要是电缆系统及办公自动化系统室内设备的控制系统,它的投资一般不超过基建总投资的1%。(3)信息通信系统的投资。信息通信系统的投资一般约占基建总投资的1%以下。(4)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的投资。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的投资一般是整个建筑预算的5%7%。一般说来,用于智能建筑的附加投资低于基本投资的3%,而建筑物的价值却因其智能化而可以提高15%左右。3.智能建筑的使用周期智能建筑的使用周期大约为:(1)土建结构,40年;(2)建筑物自动化系统(BAS),57年;(3)办公自动化自动化系统(OAS),23年;(4)信息通信系统(CAS),35年;(5)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SCS),1020年。§11.2智能建筑的环境控制系统 智能建筑是传统的建筑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人、信息与环境相融合的系统,因而十分重视建筑环境的舒适性、结构的通融性以及空间的开创性。智能建筑设计的任务大致可分为建筑环境、空调环境和视觉环境等三个方面。§11.2.1智能建筑的建筑环境智能建筑的建筑设计应遵循都市化、生活化、媒体化等三项原则。能建筑对建筑环境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开敞的建筑空间为适应现代办公的需要,在智能建筑中一般都采用开敞空间的设计,以适应灵活多变的使用功能。在建筑物的平面布局方面,需要处理好下述建筑空间:(1)导入空间(Promotional Space)(2)通行和短暂停留空间(Transit Space) (3)业务空间(General Space)(4)决策空间(Decision Space)(5)休闲空间(Resort Space) (6)装置空间(Installation Space) 2.有效的噪音控制智能建筑室内噪音主要来自空调系统以及电脑等设备所带风机发出的低频噪音,其次是打印机等设备发出的机械噪音、荧光灯发出的电气噪音以及接听电话的干扰等。因此,严格控制风道内风速一般不大于8m/s;电脑等设备所带风机产生的低频噪音和照明灯具发出的电气噪音,除了在选购设备和灯具时注意其噪音的大小之外,还可采用在室内播放背景音乐的方法予以掩盖;打印机等可能产生机械噪音的设备应设置隔声屏予以遮挡;在开放式办公室中,工作人员接听电话或谈话会给他人带来干扰,也可能会泄漏业务机密或侵犯个人隐私,一般应设置隔声挡板。3.灵活、方便的配线方式配线方式主要分为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 1)垂直方向的配线:大多是通过垂直配线竖井敷线。办公自动化系统和建筑物自动化系统布线,与信息通信系统的通信电缆,根据具体情况既可同井敷设,也可分别敷设,但它们均不可与电力电缆同井敷设。一般来说,如果建筑物每层面积为1000m2,则每层均需分别设置10m2左右的强电配电小室和综合布线的电信间,以供垂直方向配线。2)水平方向的配线方式: (1) 预埋电线管配线方式:这种配线方式就是将电线管预埋在楼板内,或在制作水泥地面时预埋金属管线,并预留出线口和过线口的配线方式。这种配线方式的优点是施工方便,投资少。但这种配线方式不够灵活,且容量小,无法扩展,不能满足配置能力的动态需要。(2)线槽配线方式:就是在金属或塑料线槽中配线的方式,线槽安装在吊顶内。这种配线方式容易与空调通风管道、给水排水管道、消防管道等争抢空间,引起净高降低。(3)双层地板配线方式:就是利用简易双层地板与原楼板间的空间来配线的方式。这种配线方式既可直接在原楼板面上配线,也可在线槽中配线,或在双层地板中的线槽中配线。双层地板通常安装高度约30cm。 (4)扁平电缆配线方式:就是在楼板上敷设扁平电缆,并用胶带固定,铺盖地毯的配线方式。 (5)网络地板配线方式:网络地板是近几年来集结构与配线于一体的新型建筑材料材料,在网络地板中配线就称为网络地板配线方式。网络地板结构设计每隔50cm有一条条状通道,线缆由安装在单面板或侧盖板的地面接线盒引出,十分方便。地板的安装高度仅有5cm,不会影响建筑物层高。4.标准的吊顶高度 因为智能建筑的综合线缆需要有足够的布线空间,同时又要保证一定的建筑净空,以免产生压抑感,所以必需选取合适的层高标准。智能大厦标准层的净高与楼面面积有关,如下表所示:3.51503.01001502.8301002.530 最小净高(m) 楼面面积(m2) 由此可见,如果增加双层地板的安装高度,并考虑吊顶的空间高度,智能大厦的层高可达44.5m。§11.2.2 智能建筑的空调环境1.智能建筑的室内环境标准总的要求:良好的空调环境是保证智能建筑环境舒适性的重要条件之一。要形成良好的空调环境就必须有合适的温湿度控制,均匀的气流组织分布,良好的室内空气品质,符合环境要求的噪音控制,既保证建筑物内各种电子、通讯、计算机、自动控制等设备以及监测仪表、传感器等仪器能正常工作,而且要求空调系统投资、运行费用经济合理,并能根据办公功能或出租的要求,灵活机动地改变空调分区。表111是美国ASHRAE手册1991年(应用篇)对办公楼室内环境的规定;表112是日本建设省对高度信息化建筑物室内环境的规定;表11-3是我国学者提出的室内空气品质标准的建议值。表111 办公楼室内环境标准(美国ASHRAE手册1991年) 项目名称 冬季 夏季 室内温度 2123 2326 室内相对湿度 20%30% 40%50% 室内风速 0.130.23m/s(或410L/sm2) 换气次数 410次/h 最小新风量 0.031.3L/sm2,或2.5L/sp(9m3/hp) 允许噪声值 NC3045 过滤器滤尘效率 35%60%表112 高度信息化建筑物室内环境标准(日本建设省) 室内温度1728CO浓度<10ppm 室内相对湿度 40%70%CO2浓度<1000ppm 室内气流速度 <0.5m/s浮游粉尘量 <0.15mg/L表113 我国室内空气品质标准建议值室内温度 1828 CO浓度 10ppm室内相对湿度 30%70% NO2浓度50ppb室内平均风速 0.10.5m/s SO2浓度25ppb可吸入尘 150mg/m3 甲醛浓度100ppbCO2浓度 1000ppm 菌落数30CFU/gcm.5min解决室内空气品质问题最直接的办法是增加新风量。美国ASHRAE标准621981关于最小新风量的规定如表114所示。表114 最小新风量规定(美国ASHRAE标准621981)房间名称每m2建筑面积人数吸烟(m3/hp)不吸烟(m3/hp) 办公室 0.07 34.0 8.5会客、接待室 0.6 59.5 11.9 小会议室 0.5 59.5 11.9大会议室 1.2 59.5 11.9以上的新风量标准都是以稀释室内CO2浓度为目标的。如果考虑室内诸多低浓度污染物的影响,创造健康建筑,那么,要使室内空气品质达到可接受的水平,所需要的新风量如表11-5所示。表115 办公大楼所需新风量 标准类别允许吸烟(L/sm2)不允许吸烟(L/sm2) 室内空气品质达1.4dP 5 1.4 北欧标准NKB1981 1.0 0.4 德国标准DIN1983 1.9 1.4 ASHRAE标准6289 0.8注:上表中假定办公室人员密度为0.1p/m2,并忽略室外空气污染。新风量的增加,会使空调系统的初投资和运行费用相应增加。从节能的角度讲,改善室内空气品质不能仅靠被动式的增加新风量的方法,首先应从杜绝污染源方面努力。在引入新风时要注意提高新风的使用效率,首先应设法采集无污染或低污染的新风,其次要避免新风在输送途中被污染,以保证入室新风的新鲜度。一般来说,新风途经时间越长,越容易受到污染。所以,在节能的前提下,研究将新风直接送入室内的方法,对于减小新风“年龄”、提高新风使用效率无疑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措施。2.智能建筑的冷(热)、湿负荷计算特点智能建筑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简称OA)设备特别多,因此其室内设备发热量远远地大于普通建筑的发热量,以至于成为影响空调负荷的主要因素。OA设备的发热量因设备型号的不同而不同,且变化很大,通常可根据下列公式进行估算:QOA=(WOA×FOA) (111)式中:QOAOA设备总发热量,(kW);WOA各种OA设备的电力容量,(kW);FOA各种OA设备的运转率,见表116 表116 OA设备运转率 设备名称 运转率 个人电脑文书处理机 0.50.7 复合工作站 0.40.6 专用工作站 0.60.8 影 印 机 0.60.8 其 他 0.10.3在计算空调显热负荷时,OA设备的发热量也可按80W/m2进行估算。此外,在进行智能建筑的冷(热)、湿负荷计算时,还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在智能建筑中,OA设备一般安置在地板面以上0.61.5m处,设备发热源处于房间中部,所以,由于对流作用而使热量主要集中在房间的上部。此外,OA设备的发热量中,辐射散热的比例比较大,因此必须考虑辐射引起的热负荷。(2)智能建筑中的OA设备启停频率,设备发热负荷呈不连续状态,再加上办公室内OA设备经常更新或添置,因此室内负荷有增加的趋势。(3)为防止OA设备的VDT反光和眩光,智能建筑中普遍采用间接照明。因间接照明会降低室内照度,所以必须增加照明灯具的数量,从而加大了照明负荷。照明设备的发热量,可按2040W/m2的平均耗电量来估算,具体数值应根据智能建筑的等级和照明方式确定。(4)由于建筑物内使用的办公自动化设备增多,工作人员减少,人均占地面积要高于普通办公大楼。普通办公大楼内人员密度约5m2/p,而智能大厦约为810m2/p左右,个人办公室可能会达到1520m2/p。因室内人数下降,相应的人体发热量减少,从而减小了空调潜热负荷。(5)在高层和超高层智能大厦中,窗墙比比较大,甚至采用玻璃幕墙,墙体材料也多采用轻质材料,再加上高处风大,外表面换热系数也大,以至于外围护结构的传热衰减比较小,延迟时间也比较短,因此可用稳定传热方法计算外围护结构的传热负荷。又由于不透明外墙在外围护结构中所占面积比例较小,因此在计算高层或超高层智能建筑围护结构形成的空调负荷时,可以忽略不透明外墙的传热负荷,只计算玻璃窗形成的负荷。为了减少玻璃窗形成的冷热负荷,可选用新型节能建材低辐射玻璃(LowE玻璃)。低辐射玻璃是用真空镀膜的方法在聚酯薄膜上镀以铝、铜或银金属层,在金属层外表面再覆盖一层12.7m(或25.4m)的聚丙烯保护膜。冬季可将来自室内的热辐射反射回室内,夏季可反射室外太阳辐射,从而降低了外窗传热系数,改善了玻璃窗的遮阳效果。低辐射玻璃的传热系数如表117所示:表117 各种玻璃窗的传热系数(W/m2) 玻璃类型铝合金窗框无切断冷桥铝合金窗切断冷桥木或塑料窗框单层玻璃6.986.255.56双层玻璃6mm空气间层9mm空气间层13mm空气间层4.434.204.093.693.413.353.122.902.78双层玻璃 夹层表面辐射率=0.406mm空气间层9mm空气间层13mm空气间层4.153.803.693.353.072.952.842.562.78双层玻璃夹层表面辐射率=0.156mm空气夹层9mm空气夹层13mm空气夹层3.863.523.293.122.732.562.612.212.04注:表中玻璃厚度均为3mm,导热系数3W/m2,聚脂薄膜导热系数0.62W/m2,制表条件室内温度21,室外气温-18,风速10.7m/s,外表面换热系数为28.9W/m2。智能大厦的设备发热量远高于一般办公楼,因此,智能建筑夏季空调冷负荷约为一般办公楼的1.31.4倍,而冬季热负荷则比一般办公楼减少约50%。3.智能建筑的空调方式智能建筑的空调系统一般分为内区空调和周边区空调两大部分。由于许多公司实行“弹性工作时间”,人员在室内时间不固定,或出租办公楼中各租户的上下班时间不一致等原因,为了保持空调环境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同时又能满足各用户的个别需求,因此,内区空调方式的总趋势是分散化和个别化,目前多采用背景空调(全场空调)+桌面空调(个人空调)的方式,即新风机组+终端空调机的方式。由于智能建筑内部发热量中显热比例增大,使室内负荷与新风负荷的热湿比出现了较大的差异,因此,由不同的空调机组分别处理新风负荷和室内负荷十分必要。终端空调机可选用风冷式热泵型冷热水机组等局部式空调机,根据室内负荷的变化性和参差性,采用变风量(VAV)控制,而新风空调机组则可采用定风量(CAV)控制,以确保负荷变动时的新风量。两种空调机组将处理好的新风和室内循环风用所谓“成对风道”同时送入室内,达到满足室内环境要求的目的。智能大厦周边区空调的主要目的是尽量减少热量的转移和日射的影响,防止冷吹风感,建立一个体感温度均匀分布并有良好辐射环境的舒适的室内环境。同时,还要考虑具备多功能性,能防止混合损失,降低全年能耗量,并具有换气、加班运行以及个别运行等功能。在智能建筑出现以前,几乎70%80%的办公大楼周边区采用风机盘管(FCU)空调系统,FCU系统在办公楼里使用有两个致命缺点:第一,由于办公楼的多种布置方式和室内布局的经常调整,使得FCU空调方式无法适应空间分隔变化的要求。第二,暗装于吊顶之内的FCU机组,常常因凝水管脏堵或排水坡度不足,以致凝结水盘溢水浸湿吊顶,危及室内OA设备和其他电气设备。第三,处于高湿工况下工作的FCU机组及其凝结水盘,为各类微生物迅速地大量繁殖创造了良好的营养和温湿度条件,微生物繁殖生成的大量气体以及细菌、霉菌在空气中分散成气溶胶,形成了破坏室内空气品质的污染源。因此,智能大厦周边区宜采用集中式全空气定风量(CAV)变温度的空调方式。当然,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立式明装FCU系统以及个别热源的空调方式。4.智能建筑的气流组织在大开间的办公室里,由于围挡屏、文件柜等各种隔断的布置,使工作站里产生的热量难于散出,空调送风也难以到达每个角落,往往造成室内温度场和速度场的不均匀性。自智能建筑出现以来,通过架空地板下送风的气流组织方式已成为智能大厦空调系统的一种发展趋势。下送风是将送风气流直接送入空调工作区,并将工作区的热气流和被污染的空气从吊顶空间排走的一种气流组织方式,也称为置换通风。这种送风方式被智能大厦普遍接受的主要原因是:(1)智能大厦OA设备多,内部产热量大,通过下送风和部分上排风的气流组织方式可以顺利地将热量带走。(2)由于OA电缆和通讯线路通常需要在架空地板下敷设,这样便给下送风方式提供了安装风道或送风静压箱的方便。(3)由于室内布局的经常调整,下送风方式可以随之调整送风点的位置,以适应空间分隔变化的要求。(4)下送风所形成的自下而上温度逐渐升高的温度梯度,正好适应人体的温度分部,只要将相对稳定的温度分部区控制在人体坐姿的1.5m以下,即可满足各人不同的舒适感的要求。下送风方式便于个人调节,有利于提高办公室内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智能建筑中下送风的气流组织方式,既可以用于背景空调(或全场空调),也可以用于桌面空调(或个人空调):用作背景空调时,地板送风口一般与架空地板面平齐设置,每一工作站设一个送风口;用作桌面空调时,既可选用桌面球形送风口,也可选用设置在地面上的送风柱,或通过围挡屏静压箱上的条形风口送风。见图111:图11-1 围挡屏静压箱条缝送风示意图当下送风作为背景空调时,可以考虑对室内设计温度作适当调整,夏季室内温度最高可达28,冬季室内温度最低可达20。由于下送风空调系统,室内只需保持工作区温度,因此,智能建筑空调负荷要小于传统方式的空调负荷,其送风量可用下式计算:G=Q/CV(tn-to) (102)或 G=Q/CV(tn-tP) (103)式中:G房间送风量(Kg/s);Q房间空调负荷(W);tn工作区温度();to送风温度();tp排风温度();CV空气的定容比热(KJ/kg.K);负荷系数,见表118。表11-8 负荷系数 负荷种类 系数 墙体 0.75 照明 0.65 设备 地板上 桌面上 0.95 0.80 人体 0.95为了避免下送风产生的吹风感使人体感觉不适,下送风的风口多选用旋流式送风口。当送风量比较小、风口数量比较多时,也可以采用非扩散型的带导流叶片的普通圆形、矩形或方形送风口。选用送风口时可参考表119。表119 下送风风口的选型 风口类型风口个数(个/m2)风口间距离(m)风口与人的距(m)推荐风速(m/s)旋流式送风口 0.4 0.9 1.0 1.5 >0.6 0.62.0普通送风口 0.7 1.2 0.8 1.0 >0.7 0.451.85 智能建筑的空调冷热源智能大厦冷热源的特殊性智能大厦中由于OA设备的大量使用,内部发热量远远大于普通办公大楼,因此空调系统多以供冷为主。又由于室内舒适的空调环境是智能大厦的一个必备条件,所以空调冷热源必须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一般应考虑双向能源供应。近几年来,随着智能大厦的大量涌现,对节能和环保方面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智能建筑的空调冷热源选择,也正在向着高效节能的燃气发动机驱动的热泵系统、热电联产系统和冰蓄冷(热)系统方向发展。 (1)燃气发动机驱动的热泵系统(Gas Engine Heat Pump.GEHP) 燃气发动机驱动的热泵系统,就是利用燃气发动机通过增(减)速器直接驱动热泵系统的压缩机的一种冷热源系统。热泵系统的冷凝器所散发的冷凝热可作为热源供给采暖系统或为建筑物提供热水,蒸发器则作为冷源为建筑物供冷或制冰。温度高达500650的发动机排气以及温度约80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废热,既可与热泵系统的冷凝热一起用于建筑物供热,也可作为吸收式冷温水机组的驱动热源,或者用于蓄热。(2)热联产系统(Co Generation System.CGS)在智能建筑中可以利用燃气轮机、燃气发动机、柴油发动机、燃料电池等热电联产系统作为空调冷热源,同时可发电作为城市电网的补充和备份。(3)冰蓄冷系统冰蓄冷和蓄冰空调技术是80年代国际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特别适合于智能建筑内部负荷较大以及间歇运行的特点,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但由于增加了蓄冰设备而提高了制冷系统初投资,并因为制冰过程过低的蒸发温度而降低了制冷机的性能系数(COP)所以说蓄冰空调系统在有昼夜电费差价的地区省钱但并不省电。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可以采用低温送风的方式。注意:温低送风方式是利用蓄冰系统03的低温水送入空调器的表冷器中,使表冷器出口空气温度降低到46,送风温差可达20左右(普通空调系统,集中式送风温差一般控制在810,送风温度控制在1518)。用这种扩大送风温差,减少送风量的办法来弥补蓄冰系统昂贵的初投资费用,同时降低输送能耗,提高整个系统的COP值。§11.3 智能建筑空调系统的监控空调系统的监控是指对空调机组、通风设备、冷热源设备以及环境监测仪器等设备的运行状况的监测、控制和管理。主要包括对冷热源设备运转周期控制、空调机组最佳启、停时间控制、风机的风量控制、冷却水塔、冷却水泵以及冷水泵等设备的运行控制、冷热水温度自动控制、外气热焓自动检测、室内温湿度自动检测、送风温湿度自动检测、事故报警等。1 新风机组的监控新风机组的控制原理如图112所示:图112 新风机组控制原理图DI1-新风入口温度传感器输出信号;DI2-新风入口湿度传感器输出信号;DI3-新风阀控制器限位开关反馈信号;DI4-用于测量过滤器两侧压差的微压差开关传感器输出信号;DI5-表冷器电动阀阀位反馈信号;DI6-加热器电动阀阀位反馈信号;DI7-风机电动机接触器辅助触点开关反馈信号;DI8-送风温度传感器输出信号;DI9-送风湿度传感器输出信号;DO1-新风电磁阀控制信号;DO2-表冷器电动阀控制信号;DO3-加热器电动阀控制信号;DO4-风机电动机接触器控制信号监控中心对新风机组工作状态的监测内容主要包括过滤器阻力(P)、冷、热水阀门开度、风机启停、风阀开度、新风温湿度(T、H)、送风温湿度(T、H)等。监控中心根据设定的新风机组工作参数与上述监测的实际状态数据的比较,来控制风机的启停、风阀的开度以及冷、热水阀门的开度。2 空调机组的监控空调机组的控制原理如图113所示:图113 空调机组控制原理图DI1-新风入口温度传感器输出信号;DI2-新风入口湿度传感器输出信号;DI3-新风阀控制器限位开关反馈信号;DI4-回风阀控制器限位开关反馈信号;DI5-排风阀控制器限位开关反馈信号;DI6-过滤器微压差开关传感器输出信号;DI7-冷、热水盘管电动阀阀位反馈信号;DI8-加湿器电动阀阀位反馈信号;DI9-送风机电动机接触器辅助触点开关反馈信号;DI10-回风机电动机接触器辅助触点开关反馈信号;DI11-送风温度传感器输出信号;DI12-送风湿度传感器输出信号;DI13-回风温度传感器输出信号。DI14-回风湿度传感器输出信号;DO1-新风电磁阀控制信号;DO2-回风电磁阀控制信号;DO3-排风电磁阀控制信号;DO4-冷、热水盘管电动阀控制信号;DO5-加湿器电动阀控制信号;DO6-送风机接触器控制信号;DO7-回风机接触器控制信号控制中心对空调机组工作状态监测的项目有:过滤器阻力(P),冷、热水阀门开度,加湿器阀门开度,送风机与回风机的启、停,新风、回风与排风风阀的开度,新风、回风以及送风的温度、湿度。根据设定的空调机组工作参数与上述监测的状态参数情况,控制中心来控制送、回风机的启、停,新风与回风的比例调节,换热器盘管的冷、热水流量,加湿器的加湿量等,以保证空调区域空气的温度与湿度既能在设定的范围内满足舒适要求,而且使空调机组以最低的能耗方式运行。3 冷水机组的监控冷水机组的控制原理如图114所示:图114 冷水机组控制原理图DI1-冷却塔风扇电动机接触器辅助触点开关反馈信号;DI2-冷却水进冷却塔电磁阀阀位反馈信号;DI3-冷却水回水温度传感器输出信号;DI4-冷却水泵电动机接触器辅助触点开关反馈信号;DI5-冷却水出水温度传感器输出信号;DI6-冷水机组的冷却水出口电磁阀阀位反馈信号;DI7-冷水机组启动器触点开关反馈信号;DI8-冷水机组的冷水出口电磁阀阀位反馈信号;DI9-冷水泵电动机接触器辅助触点开关反馈信号;DI10-冷水回水流量传感器输出信号;DI11-冷水出水温度传感器输出信号;DI12-冷水回水温度传感器

    注意事项

    本文(第十一章智能建筑的空调环境控制.docx)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