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第一章特殊的地理环境.docx

    • 资源ID:1925130       资源大小:112.57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一章特殊的地理环境.docx

    21第 一 章特殊的地理环境地理泛指地球表面各种自然现象、人文现象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区域分异。由于人文地理的有关内容将在本书有关章节叙述,因此,本章着重叙述贵州的自然地理,包括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人文地理只介绍行政区划。贵州省简称“黔”或“贵”,位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全省总面积为17.62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8%。东西距离595千米,南北距离509千米。2006年,全省辖9个市(州、地)、88个县(市、区、特区),省会为贵阳市。第一节 自然环境一、喀斯特典型发育的地貌特征地貌也叫“地形”,是地表(包括陆地和海底表面)各种形态和形态组合的总称。贵州地貌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山区。喀斯特即岩溶。“喀斯特”一词来源于前南斯拉夫的喀斯特高地,因为那里是世界上第一次用科学方法系统研究类似地貌的地方。贵州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呈三级阶梯分布。第一级阶梯在西部大方县、织金县、普安县等地以西,平均海拔1500米以上;第二级阶梯从大方、织金、普安一线向东到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思南县、江口县、三穗县、锦屏县、榕江县等地以及南部荔波县、罗甸县的北界这一线的中间广大地区,海拔8001500米;第三级阶梯从沿河到荔波、罗甸北界一线的东部和南部边缘地区,平均海拔800米以下。贵州地势起伏较大。从面上看,最高地区是西部的威宁,平均海拔2166米,最低地区是东部的玉屏,平均海拔541米,两地海拔相差1625米。从点上看,最高点在西部赫章县的韭菜坪,海拔2901米,最低点在东南部黎平县水口河出省处,海拔只有148米,最高点与最低点海拔相差达到2753米。(一)地貌特征贵州的地貌特征表现为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喀斯特地貌出露面积为10.91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61.9%,碳酸岩总厚度达620011000米,占沉积盖层总厚度的70%。近80%的县(市、区、特区)喀斯特面积占一半以上,甚至有10%的县(市、区)喀斯特面积占90%以上。所以贵州地面上广泛分布了石沟、石牙、峰林、峰丛、盲谷、穿洞、竖井、凹地、天生桥、落水洞、瀑布、跌水、悬挂泉、喀斯特湖等千姿百态的喀斯特地貌,地下也发育了溶洞、暗河、伏流、暗湖以及石钟乳、石笋、石柱、石花、石幔、石瀑布、莲花盆、卷曲石等形态各异的喀斯特景观。(二)地貌类型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山间小盆地仅占7.5%。境内山脉众多,层峦叠嶂,绵延纵横,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北部有大娄山,海拔10001500米。山脉呈东北至西南走向斜贯北境,是赤水和乌江的分水岭。其上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川黔要隘娄山关,海拔1444米,人称黔北第一险要,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也留下了中国工农红军娄山关大捷的 遗迹。东北部有武陵山,山脉由湖南蜿蜒进入贵州,这是乌江和沅江的分水岭。主峰为梵净山,海拔2572米,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成员,是中国亚热带生态系统保护较为完整的地区之一。西部有乌蒙山,山脉绵延于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赫章县、水城县、六枝特区,为北盘江、乌江、赤水河、牛栏江的分水岭。最高峰是贵州屋脊韭菜坪,海拔2901米。这里不仅具有一览众山小的浓郁高原风光,而且石林与草场相互环绕,交相辉映,造型各异,风姿迥然,人们称其为“天上石林”。中部有苗岭,山脉呈东西走向横亘贵州中南部,是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主要山脉是雷公山,海拔2178米,山体巍峨挺拔,雄伟壮观,森林苍翠,溪水透明。这里原始森林茂密,是世界十大森林旅游胜地之一,拥有秃杉、红豆杉等20多种国家濒危、珍稀植物,被誉为中亚热带宝贵的“物种基因库”。(三)地貌区域差异由于受到岩石性质、地质构造和自然力的影响,贵州地貌区域差异明显。1东部山地丘陵区。范围包括梵净山、雷公山以东地区。地势东高西低,除梵净山、雷公山外,海拔大都在800米以下。区域沟岩发育、水网密集,地表分割破碎,山地和丘陵地貌显著。2北部中山峡谷区。范围包括大娄山以北地区,地势南高北低,海拔在8001200米之间。以中山峡谷地貌为主,丘陵、盆地、岩溶洼地也有零星分布。3中部山原丘陵盆地区。范围包括黔西、织金以东,黄平以西,绥阳以南和镇宁、惠水以北地区。地势自西向东和自中向南、北倾斜,海拔在8001000米之间。地貌类型以山原丘陵洼地和山原丘陵盆地为主,大部分地区起伏和缓,面积较大的坝子较多。4南部山地河谷区。范围包括苗岭中段以南的地区。地势北高南低,北部海拔12001500米,南部红水河一带海拔300400米。地貌类型以中、低山河谷为主。5西南部山原丘陵地区。范围包括普安以南,望谟以西,南盘江以北地区。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北部海拔15002000米,南部南盘江、北盘江河谷地带海拔400米,西部海拔14001800米,东部海拔800米以下。地貌类型以山原丘陵为主。6西北部山原山地区。范围包括盘县、晴隆以北,黔西、织金以西地区。地势西高东低,海拔大多在14002400米之间,最高峰达2901米,是全省最高地区。除西北部和西部外,大部分地区山高坡陡,地势起伏较大,是典型的山原山地地貌。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气候是指某一个地区多年天气特征的总和。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类型多样,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所谓季风气候就是随着冬夏季节的变化而明显改变风向的气候。由于中国位于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东部和南部大部分地区夏季主要受来自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影响,温暖湿润,冬季受来自于内陆的西北季风影响,寒冷干燥。贵州位于中国季风区,纬度偏低,受夏季风影响强烈,所以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湿润。(一)气温贵州在全国的温度带划分中属于亚热带范围。由于海拔较高,纬度较低,所以受纬度、地形和大气环流的影响,表现为冬温较高,夏温较低,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十分宜人。南部、北部和东部河谷地带为高温区,南部的红水河和南盘江、北盘江河谷地带,年平均气温在20左右,是省内气温最高地区;东南部的都柳江和北部的赤水河河谷地带,年平均气温在18左右;东部的其他河谷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6.5左右;西北部地势较高地带为低温区,年平均气温在12左右;海拔2400米以上的地区年平均气温在8以下。其余广大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416之间。贵州的气温年变化幅度较小。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在3 6之间,南部册亨、望谟、荔波在8以上,罗甸最高,平均气温达10.1;威宁、大方、开阳、万山等地的平均气温最低,为1.52之间。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多在2226之间,为典型的夏凉地区。温度最高的是东北部乌江和北部赤水河河谷地带,平均气温在28左右;海拔1800米以上的地区平均气温在20以下;威宁一带低于18。大部分地区气温年变化幅度不过20左右。贵州在历史上曾经出现极端气温,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东部的铜仁,为42.5;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西部的威宁,为15.3。气温曾超过40的有沿河、思南、石阡、赤水、镇远和罗甸;气温曾低于10的有三穗、松桃、万山、玉屏、天柱、江口、台江、开阳、普定、织金、黔西、毕节和赫章,但这些是多年中很少的现象。贵州除南部的望谟、罗甸冬季不到1个月,西部威宁、赫章的山地基本没有夏季外,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二)降水量根据全国的干湿地区划分,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是湿润地区,800400毫米是半湿润地区,400200毫米是半干旱地区,200毫米以下是干旱地区。贵州距离南海较近,处于冷暖空气经常交锋的地带,降雨量多,年降水量在8501600毫米之间,属于湿润地区。贵州的降水可分为三个多雨区和两个少雨带,多雨区的降雨量均在1300毫米以上。第一个多雨区在苗岭西段南坡,雨量最多的是晴隆,年降雨量达1588.2毫米;第二个多雨区在苗岭东段南坡,雨量最多的是丹寨,年降雨量达1505.8毫米;第三个多雨区在东北部武陵山的东南坡,中心区的降雨量在1400毫米以上。在三个多雨区之间就是少雨带,贵州雨量最少的是威宁、赫章、毕节一带,年降水量在900毫米左右,其中赫章最少,为854.1毫米。贵州各地常年雨量充沛,年降雨量比蒸发量大。各地降雨量年变化较小,但一年中各时期变化较大,常出现一段时期干旱少雨,一段时期却大雨或暴雨连连不断的情况。贵州雨季每年4月上旬到5月上旬自东向西到来,67月雨量最大,此时正值高气温、多光照时期,水、热、光基本同步,对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三)日照贵州由于地处冷暖空气经常交锋的地带,加上特殊的地形条件形成了阴雨多、日照少的独特天气。年日照时数在10501800小时之间,比同纬度的东部地区要少三分之一左右,还不及青藏高原的一半。在时空分布上,日照西部多、东部少,最少的在北部大娄山区。一年中夏季日照时数最多,春季次之,冬季最少。每年9月中下旬,秋雨可连续下1020天。大部分地区阴雨日数超过150天,年相对湿度高达70以上,而且一年四季没有什么变化。(四)气候的地域差异及类型由于贵州地面起伏较大,加上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的影响,使得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地域差异显著,全省可分为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和中温带气候类型。南亚热带在红水河和南、北盘江河谷地带,年平均气温在19以上,几乎长夏无冬,农作物可一年三熟,宜多种喜温亚热带经济作物;中亚热带在东、南、北三面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热量资源比较丰富,冬暖而夏热,农作物可一年两熟或三熟,适宜发展多种亚热带经济作物;北亚热带为黔北、黔中和黔西南海拔1000米左右的广大地区,冬暖夏凉,农作物可一年一熟或两熟,适种性广,这是贵州的主要气候类型。暖温带在黔西北海拔17002400米之间的地区,冬冷而夏凉;中温带为黔西北海拔2400米以上的地带,几乎长冬无夏。贵州气候的地域性差异常表现在水平距离不远但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垂直差异显著,常被形容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五)气象灾害贵州气候总体情况良好,但也存在气象灾害。主要的灾害性天气有干旱、秋风、凌冻、冰雹,以及倒春寒、秋绵雨、暴雨和大风等。干旱是省内危害最大的气象灾害,夏旱突出,春旱次之。夏旱常发生在东北部、东部和北部,春旱主要发生在西部,北部也时有发生,其他地区相对较少。秋风是89月间影响水稻正常生长的低温冷害。全省除地势低洼而封闭的河谷之外,都有不同程度的秋风危害。凌冻是冬季地面冻结影响交通运输、通信以及农牧业生产的灾害性天气,贵州高海拔地区每年都有出现。冰雹是贵州经常发生的灾害性天气,春夏之交,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冰雹发生,历时短,但破坏性强。三、处于长江和珠江上游的河流水系河流是指沿地表线形凹槽集中的经常性或周期性水流。贵州降水丰富,沟壑纵横,河网密度较大。流域面积在1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984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万平方千米以上的有7条。河流多发源于西部和中部山地,顺地势向北、东、南三面分流。以苗岭为分水岭,苗岭以北属长江流域,流域面积为11.57万平方千米,占贵州总面积的65.7%,有牛栏江横江水系、乌江水系、赤水河綦江水系和沅江水系四大水系;苗岭以南属珠江流域,流域面积为6.04万平方千米,占贵州总面积的34.3%,有南盘江水系、北盘江水系、红水河水系和都柳江水系四大水系。这些河流水系分别位于长江和珠江的上游。贵州地下河流也较多,已探明的有1097条,较大的地下河系有23个。贵州河流的多年平均水量居全国第9位。(一)牛栏江横江水系贵州境内主要在威宁县,省内流域面积4888平方千米。牛栏江干流发源于云南省,在贵州境内长79千米,流域面积2014平方千米,最终汇入长江上游金沙江。主要支流有哈喇河、玉龙小河。横江干流发源于贵州威宁县羊街镇,自南向北流经云南后汇入金沙江,贵州境内长120千米,流域面积2874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拖洛河。该水系水量和水力资源比较丰富,牛栏江含沙量稍大。(二)乌江水系主要位于云贵高原东北部,下游部分在四川盆地边缘。乌江干流是长江上游右岸的最大支流,发源于贵州威宁县盐仓镇的香炉山,境内长889千米,流域面积6.68万平方千米(含省外为6.93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37.9%,是贵州最大的河流。乌江源流称三岔河,自西向东流经毕节地区、六盘水市、安顺市,在织金和黔西交界处与北来的六冲河汇合后称为乌江,自西向东流至思南县后转向北流,在重庆市的涪陵汇入长江。乌江水系水量和水力资源都十分丰富。河口多年平均流量1690立方米/秒,年来水量549亿立方米,与黄河水量相当。乌江具有水力发电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先后建成乌江渡、东风、普定、洪家渡(60万千瓦)、引子渡(36万千瓦)、索风营(60万千瓦)等大中型水电站,并进行了乌江渡扩能,构皮滩大型水电站在建,目前还在不断进行梯级开发。另外,乌江景色十分秀丽,有人说:乌江的山,有剑门之雄,三峡之壮,峨嵋之秀;乌江的水,清澈透明,碧若琉璃;畅游乌江,有“船在画中行”的感觉。乌江流域涉及贵州40多个市、县,多为开发较早、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人口占全省人口的三分之一,所以乌江水系对贵州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三)赤水河綦江水系主要位于贵州省的北部,包括赤水河、桐梓河和綦江上源松坎河,贵州境内流域面积1.38万平方千米,涉及毕节地区的毕节、大方、金沙和遵义市的红花岗、仁怀、赤水、习水、桐梓等8个县(市、区)。赤水河是长江右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云南省威信县雨河乡,干流进入贵州西部毕节市后成为川黔界河,流经金沙县、习水县、赤水市后,在四川合江汇入长江。贵州境内长299千米(全长378千米),流域面积1.14万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二道河、桐梓河、习水河。河口多年平均流量175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55.3亿立方米。赤水河地处滇、黔、川三省交界处,具有“生态河”、“美酒河”、“历史河”的美誉。流域内有国家级桫椤自然保护区、赤水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竹海国家森林公园等;国酒茅台酒、习酒、郎酒等中国名酒都产于河流两岸;也留下了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的足迹。綦江上源松坎河在贵州从源头至赶水镇后称綦江,贵州境内长约80千米,中下游流经重庆南部。(四)沅江水系源于贵州中部,从东部出省后经湖南、湖北汇入洞庭湖。干流全长1022千米,流域面积8.92万平方千米(贵州境内3.03万平方千米),涉及黔南自治州的都匀、福泉、瓮安,黔东南自治州的麻江、丹寨、凯里、黄平、施秉、镇远、岑巩、雷山、台江、剑河、三穗、锦屏、黎平、天柱、榕江及铜仁地区的铜仁、玉屏、万山、江口、石阡、松桃等24个县(市、特区),主要支流有清水江、氵舞阳河、锦江等。流域内水资源较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有氵舞阳河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黄平氵舞阳湖国家森林公园。(五)南盘江水系南盘江是珠江干流西江的上源,发源于云南省沾益县马雄山,流经滇、黔、桂交界处的三江口后,成为黔、桂两省区的界河,至望谟县的蔗香乡与北盘江汇合后称为红水河。干流在贵州境内长263千米,流域面积7651平方千米,流经兴义、安龙、册亨、兴仁、普安、盘县等6县(市、特区),主要支流有黄泥河和马别河。流域内水量和水力资源都很丰富。河口多年平均流量165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52.1亿立方米。已建成天生桥一、二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152万千瓦。(六)北盘江水系北盘江是珠江干流西江上游左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云南省宣威市板桥乡西南,自西向东经宣威,至都格进入贵州,再折向东南往茅口、盘江桥,至望谟县的蔗香乡与南盘江汇合,全长450千米(贵州境内长352千米),流域面积2.65万平方千米(贵州境内2.10万平方千米),流经威宁、水城、六枝、盘县、普安、晴隆、兴仁、安龙、贞丰、册亨、望谟、紫云、镇宁、关岭、普定、西秀等16个县(市、区)。主要支流有拖长江、乌都河、麻沙河、大田河、可渡河、月亮河、打邦河、红辣河等。流域内水量十分丰富,水能及矿产资源也较丰富,环境优美。河口多年平均流量384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121亿立方米。现已建成响水水电站,装机容量10万千瓦。流域内有世界闻名的黄果树瀑布、龙宫等自然景观。(七)红水河水系南、北盘江汇合后称为红水河,自西向东在黔、桂交界处流过106千米后折向东南进入广西。贵州境内流域面积1.60万平方千米,涉及贵阳市和望谟、罗甸、惠水、长顺、平塘、独山、都匀、紫云、安顺、贵定、平坝等11个市(县)。主要支流有蒙江和六洞河。红水河流域有丰富的水量和水力资源。河口多年平均流量283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89.1亿立方米。贵州与广西已合作修建装机容量630万千瓦的龙滩水电站。(八)都柳江水系都柳江是西江的第二大支流,干流发源于独山县的拉林乡,自西向东流经三都、榕江、从江等县,于从江县的八洛流入广西。贵州境内长330千米,流域面积1.16万平方千米,河口多年平均流量333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105亿立方米。其主要支流有寨蒿河、平江和双江。其开发以水力发电、航运、农田灌溉和防洪为主。四、林地多、耕地少,没有平原支撑的耕作条件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贵州有砖红壤性红壤、红壤、黄壤、黄棕壤、山地灌丛草甸土等地带性土壤和石灰土、紫色土等非地带性土壤以及水稻土和旱作土等耕作土壤交错分布。在各类土壤中,黄壤面积最大,占贵州总面积的38.6%;其次是石灰土,占贵州总面积的24.4%;最少的是水稻土。贵州土壤具有类型多样,地域性较强,宜林地多,可耕地数量少,质量不高,喀斯特土地面积大,生态脆弱的特点。(一)山地丘陵多、平坝地小,宜林地广、耕地少贵州山地面积为10.87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1.7%,丘陵面积为5.42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0.8%;山间平坦坝地面积为1.32万平方千米,仅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5%,是我国唯一的一个没有平原的省份。贵州坡度在6度以下,集中连片、面积1万亩以上的耕地大坝47个,耕地面积91.92万亩,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1.4%。全省土地总面积中,农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86.78%。其中,耕地占农用地面积的29.47%;园地占农用地面积的0.78%;林地占农用地面积的51.81%;牧草地占农用地面积的10.51%;其他农用地占农用地面积的7.42%。这种土壤条件,加上人口增多,非农业用地扩大,耕地面积不断缩小,使得贵州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二)耕地质量较差,中低产田土面积大贵州耕地不仅面积小,且质量不高。土地平均坡度21.5度,坡度大于25度的土地占贵州土地面积的35.07%,35度以上陡坡占贵州土地面积的8.65%。在全省耕地中,土层较厚、肥力较高、水利条件较好的一等耕地仅占22%;土层不厚、土质偏黏、肥力中等、水利条件较差的中等地占42%;土层浅薄、肥力较低、坡度较大、水土流失严重、无水利条件保证的三等耕地占36%。中、下等耕地占了耕地总面积的80%左右,而且其中还有21%左右是不宜耕耕地。(三)喀斯特土地面积大,生态脆弱,耕地后备资源不足贵州山高坡陡,喀斯特地貌发育是其自然的基本特征。全省61.9%的喀斯特面积主要是由碳酸盐类岩石组成,其特点为坚硬、抗风化能力强,决定了成土速率低、土层浅薄,植被一旦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石漠化程度高。而且碳酸盐类岩石在受水溶蚀的情况下,易使地块破碎,固体物质中的钙、镁还易随水流失,从而导致贵州土壤生态环境脆弱,恢复发展困难。(四)林牧地质量不均,分布欠平衡在贵州的林牧用地中,一等地占17%,二等地占33%,三等地占25.3%,四等地占23.8%。其中,林业用地主要集中在黔东南自治州,其次是铜仁和遵义,毕节和六盘水最少。草地主要集中在黔东南、黔南、遵义和毕节,其次是铜仁和安顺,六盘水和贵阳最少。五、错综复杂、分布呈过渡性的多种植被植被是覆盖地面的植物及其群落的泛称。贵州植物起源古老,种类繁多,亚热带性质明显,分布错综复杂,呈现过渡变化,具有垂直分布和地带性分布规律,而且岩溶植被发育。贵州的自然植被可分为阔叶林、针叶林、灌丛和灌草丛、沼泽与水生植被和竹林五类。(一)阔叶林阔叶林是以阔叶树种为主要成分的森林植被。贵州高大的山体(如梵净山、雷公山)从山脚到山体中上部依次分布了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贵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广泛分布,有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冬青科及山矾科、杜鹃花科、金缕梅科等。随着海拔的升高温度降低或被破坏后,喜温常绿阔叶林过渡为耐寒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形成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或次生落叶阔叶林,常绿种类有多脉青冈、褐叶青冈、硬斗石砾等,落叶树种有水青冈、亮叶水青冈、槭树、野樱、水青树等。在梵净山、黎平、松桃等局部地区有珙桐、鹅掌楸等珍稀落叶林分布。另外,在西部高海拔地区分布有山地硬叶常绿林和落叶阔叶林,在南部及河谷地带分布有山地季雨林和河谷季雨林,在喀斯特丘陵山地分布有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二)针叶林针叶林是贵州森林中分布面积最广,经济价值最高的一类森林植被,主要是松科、杉科和柏科植物。暖性针叶林中的马尾松林广泛分布在贵州东部、中部、北部,向西可延伸至赫章、纳雍、水城、六枝、关岭的东部及北盘江一带;云南松林在威宁、水城、盘县、兴义、普安、兴仁等地分布最为集中;杉木林广泛分布在东部地区,清水江、都柳江流域是中心产区;柏木林主要分布于石灰岩地区,以黔北、黔东北一带最多。另外,银杉、秃杉、福建柏、柔毛油杉、黄杉、大明松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稀有针叶林在贵州也有分布。贵州有冷杉林、铁杉林和华山松林等寒温性及温性针叶林,主要分布在地势较高的梵净山上部和西部高原山区,也是珍贵的稀有森林植被。(三)灌丛和灌草丛灌丛是以灌木组成的植被类型;灌草丛是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其中散生有少量灌木的植被群落。灌丛有杜鹃、油茶、蔷薇、箭竹、南天竹、仙人掌等多种类型,灌草丛有蕨类、白茅、芒、野古草、余甘子等,多为森林植被反复破坏后退化形成,只有海拔较高的山顶(如梵净山、雷公山)因温度较低而生长有小面积原生性灌丛和灌草丛。(四)沼泽与水生植被沼泽在贵州分布不多。原生性沼泽仅在少数海拔较高、山体温度很低的局部低洼积水地段分布,主要是以泥炭藓、大金发藓为主的藓类沼泽。水生植被是在湖泊、河流、水塘环境下发育的灯心草、水芹菜、浮萍、金鱼藻等植物群落。(五)竹林竹林是由禾本科竹亚科多种竹类植物为主构成的一类特殊植被类型。贵州以中亚热带竹林为主,有楠竹(毛竹)、慈竹、斑竹、淡竹、水竹、方竹、箭竹等,以楠竹林最为重要,在赤水河及其支流河谷大面积连片分布,形成“竹海”景观。在黎平、天柱、锦屏、榕江、从江也有分布。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原因,贵州植被类型多样,既有亚热带型的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又有近热带性质的沟谷季雨林、山地季雨林;既有寒温性亚高山针叶林,又有暖性同地针叶林;既有大面积次生落叶阔叶林,又有分布极为稀少的珍贵落叶林。植被在空间分布上又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从而使各种植被在地理分布上相互重叠、错综复杂、组合多样。第二节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泛指天然存在的并有利用价值的自然物,如土地、矿藏、气候、水利、生物、海洋等资源。贵州自然历史悠久,地质结构复杂,形成了类型复杂、组合多样、地方特色鲜明的丰富自然资源,尤以生物、能源、矿产、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最具 特色。一、种类繁多、具有广泛利用价值的生物资源生物资源是指自然界可供开发利用的具有生命的物体,包括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贵州多种类型的土地资源与光、热、水结合,繁衍出丰富的生物资源。(一)植物资源植物资源是指可以为人类直接或间接提供原料、食品及其他效益(包括经济的和生态的)的植物。贵州植物资源有森林、草地、农作物品种、药用植物、野生经济植物和珍稀植物六类。1森林资源。2006年,贵州的森林覆盖率达39.9%,高于全国18.2%的平均水平。人均森林面积2.7亩,活立木总蓄积量达3.1亿立方米。主要森林种类有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防护林、特用林和竹林等。森林资源的分布以黔东南最多,森林覆盖率达47.2%,其次是黔南,森林覆盖率为36.5%,最低的是六盘水和安顺。2草地资源。贵州有优良牧草资源2500余种,有各类草山草坡427.02万公顷,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24.3%。草地最多的是黔南和黔东南,分别占贵州草地总面积的17%和16.8%,最少的是贵阳和六盘水。以县级行政单位计算,草地最多的是威宁、水城、望谟、黎平、盘县和罗甸,其中威宁达到13.81万公顷。3农作物资源。贵州农作物品种丰富,栽培的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纤维植物和其他经济作物近6000个品种。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薯类、荞麦为主,豆类有大豆、蚕豆、绿豆、小豆等;油料作物有油菜、花生、芝麻、向日葵等;经济作物有烟叶、茶、甘蔗、蚕桑等;经济林木主要有油桐、油茶、乌桕、漆树、核桃等,“大方生漆”、“六马桐油”为贵州名优土特产品。4药用植物资源。贵州药用植物资源有3924种,占全国中草药品种的80%,素有“夜郎无闲草,黔地多良药”的说法,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珍稀名贵药用植物有珠子参、三尖杉、扇蕨、冬虫夏草、鸡、艾纳香(天然冰片)等6种。此外,天麻、石斛、杜仲、厚朴、吴萸、黄柏、黔党参、何首乌、胆草、天冬、银花、桔梗、五倍子、半夏、雷丸、南沙参、冰球子、黄精、灵芝、艾粉等30多种具有“地道中药材”的美称,在国内外市场占有重要地位。5野生经济植物资源。贵州野生经济植物资源中,工业用植物约600余种,以纤维、鞣料、芳香、油脂植物资源为主;食用植物约500余种,以维生素、蛋白质、淀粉、油脂植物为主,其中刺梨、猕猴桃、食用菌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开发价值;还有可供绿化、美化环境及有观赏价值的园林植物约200余种;具有抗污染能力的环保植物40余种。6珍稀植物资源。贵州有74种珍稀植物列入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伯乐树、贵州苏铁、辐花苣苔、宽叶水韭、贵州水韭、单性木兰、珙桐、光叶珙桐、梵净山冷杉、银杉、异形玉兰金花、掌叶木、云南穗花杉、红豆杉、南方红豆杉15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59种。(二)动物资源动物资源指能为人类直接或间接提供原料、食品和其他效益(包括经济的和生态的)的动物。贵州的动物资源有畜禽品种、野生动物和珍稀动物。贵州有饲养性的畜禽30多种,包括牛、马、猪、羊、鸡、鸭、鹅、兔等。地方优良品种主要有关岭牛、思南黄牛、贵州黑白花奶牛、威宁黄牛、黔东南小个子牛、贵州水牛、黔西马、关岭猪、可乐猪、香猪、黔北黑猪、黔东花猪、白洗猪、江口萝卜猪、苏白猪、贵州白山羊、考利代羊、贵州黑山羊、黔北麻羊、威宁绵羊、威宁鸡、矮脚鸡、高脚鸡、从江小种鸡、赤水鸡、贵农金黄鸡、兴义鸭、天柱香鸭、三穗麻鸭、平坝灰鹅等。有野生动物及珍稀动物1000余种,列入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有8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黔金丝猴、黑叶猴、华南虎、云豹、豹、白鹳、黑鹳、黑颈鹤、中华秋沙鸭、金雕、白肩雕、白尾海雕、白颈长尾雉、白头鹤、蟒等15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72种,主要有穿山甲、黑熊、水獭、大灵猫、小灵猫、林麝、红腹雨雉、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等。二、煤水结合、水火电互济,优势突出的能源资源能源资源是指自然界可供开发利用,能产生能量的物质。贵州能源资源富集,主要由煤炭资源和水能资源组成,形成了煤水结合、水火电互济的能源资源优势。(一)水能资源贵州河网密度大,河流坡度陡,天然落差大,产水模数高,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水能蕴藏量为1874.5万千瓦,居全国第六位,其中可开发量达1683.3万千瓦,占全国总量的4.4%。按单位面积占有量计,每平方千米就有1069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5倍,排名全国第3位。贵州水能资源的特点是:分布均、造价低、发力高、区位优。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乌江、南盘江、北盘江、清水江、赤水河上,这四江一河的水位落差集中的河段多,开发条件优越,水能蕴藏量和可开发容量占全省的80%。(二)煤炭资源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2006年,全省煤炭保有储量达507.28亿吨,居全国第5位,超过南方12省(区、市)煤炭资源储量的总和,素以“江南煤海”著称。在全省88个县(市、区、特区)中,有74个县(市、区、特区)产煤,含煤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40%以上。煤种有气煤、肥煤、焦煤、瘦煤等炼焦用煤和无烟煤、褐煤、贫煤等非炼焦用煤,具有储量大、煤种全、埋藏浅、分布聚、含硫低、组合好的特点。煤炭资源分布相对集中在六盘水市和毕节地区,在煤种上又构成各具特点的能源优势,可供建设功能、性质不同的煤炭生产基地。如:六盘水煤田已探明储量168亿吨,约占全省总储量的31%,其中低硫优质炼焦煤达90亿吨,是江南的最大的炼焦煤基地;织纳煤田是贵州最大的无烟煤产区,已探明储量172亿吨,约占全省总储量的32%,煤种单一,具有发热量高、含硫量低、热稳定性较好等特点,是良好的化工用煤、气化用煤基地。贵州除煤炭、水能资源外,还有生物能、天然气(主要是煤成气和气田成气)、铀矿等。煤成气是一种煤源潜力巨大的能源,贵州煤成气包括聚煤气和煤层气两部分。据初步计算,全省煤层气资源量为3.15万亿立方米,总储量居全国前列。重点分布在六盘水、织纳、遵义三个煤田。三、组合态势良好、开发前景广阔的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指富集于地壳或出露于地表,达到工农业利用要求,具有开采价值的物质。贵州成矿地质条件好,矿产资源种类繁多,门类齐全,储量丰富,分布广泛,是著名的矿产资源大省。截至2006年底,全省已发现矿产123种,其中有76种探明了储量,有41种保有储量排名全国前10位。排在第1位的有汞、重晶石、化肥用砂岩、冶金用砂岩、饰面用辉绿岩、砖瓦用砂岩等;排在第2位的有磷矿石、铝土矿、稀土等;排在第3位的有镁、锰、镓等。此外,煤、锑、金、硫铁矿等也具有重要地位。(一)铝土矿贵州铝土矿质佳量大,是中国铝土矿三大产区之一。铝土矿保有储量达4.18亿吨,占全国储量的17%,居第2位。集中分布于川黔铁路两侧、乌江流域中段的贵阳、清镇、修文、遵义一线的黔中、黔北两大片区,以清镇、修文最多,占全省铝土矿储量的74%;其次是遵义县,占14%左右。贵州铝土矿以质量优良而著称,铝硅比多在6以上,超过8的大约也占四分之一。铝土矿石中还含有可供综合利用的镓资源。(二)磷矿贵州磷矿资源十分丰富,是中国三大磷矿产区之一。磷矿保有储量26.7亿吨,占全国磷矿储量的40%以上,居第2位。其中,五氧化二磷含量大于30%的富矿达4.67亿吨,约占全国富磷矿总量的44%,成为华夏之冠。贵州33个县(市、区)有磷矿分布,主要集中分布在开阳、瓮安、福泉、织金等县,开阳磷矿、瓮福磷矿是国内外知名的特大富矿区,并且露头矿多,具有大型矿山强化开采的有利条件。贵州已建成全国最重要的磷矿石及磷化工基地,长期向国内20多个省(市、区)提供优质产品,对中国化肥工业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三)重晶石贵州重晶石资源丰富,分布广泛,质量良好。全省有30多个县已勘探发现重晶石,保有储量高达1.42亿吨,占全国重晶石保有储量的三分之一,居全国之冠。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的天柱、黄平、施秉、麻江等县,镇宁、紫云等县亦有较多产出。贵州重晶石硫酸钡含量多在90%以上,且有害杂质低,是全国著名的重晶石产地。(四)黄金贵州是中国新崛起的又一黄金资源基地,是全国首次发现“卡林型”、“红土型”金矿最多的省份。保有储量为226.49吨,居全国第10位。产地有21处,主要分布在黔西南的大片区域和黔东南、黔南等10多个县。贵州虽然在一千多年前就有发现金矿的记载,但直到1978年发现黔西南的几个大型金矿后,贵州的黄金开采才有了较大的发展。现年产黄金逾10万两,成为新兴的黄金生产省区。(五)锰矿贵州锰矿探明储量7811.5万吨,占全国总量的15%,居第3位。全省有16个县(市)有锰矿资源,其中以遵义市最为集中,其储量占全省的二分之一,铜锣井矿区为国内少有的大型矿区,储量达3000万吨。以丰富的锰矿资源为依托,贵州已经在遵义建成中国最大的锰系铁合金生产基地。(六)水泥原料贵州是中国沉积岩分布最广泛的地区,石灰岩和页岩、砂岩等水泥原料资源十分丰富,储量达16亿吨以上,而且矿石质量优良,氧化钙含量一般都大于50%,有害杂质含量低,多为一、二级品。分布十分广泛,有41个县、市都有分布,并以大中型规模为主,产地多在省内铁路和公路干线及城镇附近,便于运输和 开采。四、独特优美的自然风光资源自然风光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具有观赏价值,可供开发利用的各种自然物质和形态。贵州环境独特,地貌类型多样,自然风光神奇秀美,山水景色千姿百态,溶洞景观绚丽多彩,野生动物奇

    注意事项

    本文(第一章特殊的地理环境.docx)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