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docx

    • 资源ID:1922677       资源大小:204.30KB        全文页数:1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docx

    地震灾后广元市城镇体系规划调整(2008-2015)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广元市城镇体系规划调整(20082015)广元市灾后重建城镇体系规划调整编制组2008年7月6日广元市灾后重建城镇体系规划调整工作班子项目主持单位:广元市人民政府项目编制单位: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项目编制协助单位:广元市规划和建设局项目总负责人:樊 晟 教授级高工 省城乡规划院院长 何 庆 高级工程师 广元市规划和建设局局长现场总负责人:邱 阳 高级工程师 广元市规划和建设局副局长 曹珠朵 高级工程师 省城乡规划院副院长技术总负责人:韩 华 高级工程师 省城乡规划院副总规划师 尹 强 教授级高工 中国规划院规划所所长项目总联络人:张 彬 高级工程师 广元市规划和建设局总规划师基础资料提供:陈士林 工 程 师 广元市规划编研中心副主任项目组成员: 林三中、唐 密、黄 雯、盈 勇、李 毅、余 鹏、杨 鲁、陈 东、王亚斌、唐燕平、田 静、兰 杰、李 强、吴 勇、邬小蓉、陆 明、陈 路;周 刚、韩 林、唐本龙、李 力、李长斌。目 录第一章 灾区重建背景与条件1一、灾区概况1二、灾害损失概况3三、对灾后恢复重建的基本认识7四、影响广元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主要问题分析7五、灾后重建城镇体系规划调整的重点12第二章 灾后重建城镇体系规划总则13一、指导思想13二、重建规划原则13三、规划依据14四、规划期限、主要任务及范围14第三章 广元市域城镇体系优化与提升16一、市域经济发展战略及经济分区调整16二、广元市域城镇化发展战略调整17三、广元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调整19第四章 广元市城镇重建策略与规划27一、重建策略27二、受灾人口安置28三、发挥中心城区集聚优势,作为异地安置重点区29四、城镇重建34第五章 城镇住房重建规划35一、发展目标35二、住房分类和恢复重建要求35三、灾后恢复重建住房建设要求37四、住房灾后恢复重建投资估算38五、住房空间布局要求42六、住区设施配套标准42第六章 城镇社会公益设施恢复重建规划44一、恢复重建原则44二、社会公益设施恢复重建标准与规模44三、社会公益设施的恢复重建规模46四、社会公益设施恢复重建布局要求48第七章 区域基础设施及城镇基础设施规划50一、区域交通设施规划50二、城镇道路交通54三、给水工程规划58四、排水工程规划60五、能源工程规划62六、通信系统规划69七、垃圾处理系统73第八章 历史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规划75一、市域历史文化遗产概况75二、市域历史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规划75第九章 风景名胜区恢复与重建规划78一、市域风景名胜资源概况78二、市域风景名胜区灾损情况78三、风景名胜资源恢复与保护规划78第十章 防灾体系规划81一、防震规划81二、地震次生灾害防治规划81三、防洪规划82四、消防规划83五、人防规划83六、城镇防灾设施建设83七、广元市青川、剑阁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一览表84第十一章 投资框算87一、投资框算基本思路87二、广元市城镇体系规划投资框算汇总表87第十二章 规划实施保障93一、政策保障93二、规划实施保障94三、实施措施96附件1 灾区概况附件2 灾损情况附件3 主要图表第一章 灾区重建背景与条件一、灾区概况1、地理位置广元市位于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地处川、陕、甘三省结合部。介于东经104°36-106°48,北纬30°31-32°56之间,南北宽117.24km,东西长189.43km,幅员面积为16306.3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185.6人/平方公里。2、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广元市北有秦岭,南有剑门,东有大巴山,西有摩天岭,整体山势北高南低,北陡南缓,海拔最高处为3837米,最低处为352米,相对高差3485米。地貌类型以大巴山、龙门山和盆地边缘低山三大地貌类型为主,其山地地貌类型占幅员面积的90%以上。(2)气候水文:广元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1,秋季降温迅速,年均降雨量1081毫米,日照1398小时,无霜期264.5天,四季分明,适宜生物繁衍生息,但自然灾害,特别是山地灾害和旱涝灾害频繁。广元市域内河流属长江水系。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80多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8条。3、自然资源(1)矿产资源:广元市矿产资源品种多,共生矿多。现有矿种48种,有工业开采价值的矿藏30多种。其中已探明煤炭储量10523亿吨,天然气储量丰富,黄金产量占四川省的比重较大。(2)水能资源:广元市水能资源的理论蕴藏量达到292万千瓦,可开发量达到186万千瓦。(3)生物资源:广元市保存着数千种生物资源。广元市有植物、动物88科,420种,其中药用植物达327种。经济林有190多个品种。主要土特产有:木耳、香菇、苍溪雪梨、猕猴桃、漆树、橄榄油等。(4)旅游资源:广元市域内有剑门蜀道和白龙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剑门关国家级森林公园、皇泽寺和千佛崖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翠云廊、明月峡、天台山、鼓城山七里峡、昭化古城、黑石坡、青林水磨沟、朝天溶洞群、鹿亭溪温泉等10余处省级旅游资源。4、行政区划及人口2007年底,广元市共辖三区四县、10个街道办事处。共有93个建制镇,164个乡。市域总人口308万。5、灾前的社会经济状况(1)经济总量:2007年广元市经济总量(GDP)突破200亿元大关,达到208.46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53亿元,增长5.2 %;第二产业增加值74.47亿元,增长24.2 %;第三产业增加值73.46亿元,增长12.9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0.8%、55.4%、33.8%,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6个、7.9 个、4.8个百分点。(2)产业结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29.4:32.7:37.9调整为29.0:35.7:35.3,其中第二产业比重提高了3个百分点。城市化进程加快。城镇化率30.8%,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发展良好。实现增加值100.03亿元,增长19.3%,占经济总量的48.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6%,比上年提高9.6个百分点。广元市受灾区县的灾前社会经济基本情况表幅员面积(平方公里)人口(万人)户数(万户)城镇化水平(%)城镇人口(万人)GDP(万元)人均GDP(元)青川县3216258.13 19.844.911080004320 剑阁县32046720.12 22.5215.092583003855 朝天区1618215.69 17.053.58804003829 元坝区1435246.50 54.4613.071080004500 利州区15304813.17 63.5430.556650011802 苍溪县23307823.00 21.1916.533100003974 旺苍县29764614.80 16.4411.182377005167 合计16309307.4191.40 30.894.8616689005429 资料来源:各县市上报材料。2007年广元市统计年鉴。二、灾害损失概况1、受灾基本概况5.12汶川地震导致广元市域1.63万平方公里全部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受灾面为100;截止6月13日,死亡4826人,受伤28246人;临时安置127.27万人,因灾形成孤儿157人,孤老738人,孤残215人。初步评估(准确评估以国家和省评估为准)直接损失1200亿元以上(按现价计算),不包括地质灾害引发的次生灾害损失、文物、矿山资源、文化遗产、生物多样性损失等。广元市灾损情况表(单位:亿元)农林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企业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土资源和地质灾害城乡居民合计青川县30.538615.25752.374993.26240.6406125.5897剑阁县10.77979.7739.040111.30151.0835108.4848朝天区6.3386.17586.51796.1523.158262.6158元坝区8.53213.209710.24462.97330.610564.196利州区6.92729.411244.172413.64081.6517173.773苍溪县11.41277.5625.7942.54740.727342.1516旺苍县7.75526.628613.17472.30.222350.2782合计83.57164.1463.26139.88132.1848627.081258.11资料来源:各县市上报材料。截止2008年6月16号。根据国家地震局的汶川地震灾害范围评估报告,广元市域内39.7的土地(青川县、剑阁县)属于极重灾区; 60.3属于严重灾区。2、灾损分析 (1)城乡居民住房损毁极其严重城乡居民损失627.08亿元,占总损失的49。其中:农村居民房屋损失432.53亿元,倒塌房屋2435.33万平方米,涉及25.33万户,严重受损房屋2971.31万平方米,涉及30.90万户。农村居民财产损失25.24亿元;城市居民房屋损失165.82亿元,倒塌房屋658.98万平方米,严重损坏777.59万平方米,一般损坏759.16万平方米。财产损失17.34亿元。(2)城乡基础设施损毁严重基础设施直接经济损失164.14亿元,占总损失的13。交通损失83.88亿元,损毁干线公路510公里、农村公路5068公里、桥梁389座、隧道6座、县级以上客运站10个、农村客运站68个、码头43个。水利损失27.21亿元,受损水库375座(其中,中型5座)、提防工程167.44千米、供水管道3196千米、灌溉渠道2882千米、农村水电站24座6.282万千瓦、蓄水池4575口、坡面水系486.61千米。地方电力损失0.18亿元,损毁电站24座、输电线路21195千米、国家电力损失3.32亿元。农机设施损失3.41亿元,损毁提灌站987座4.02万千瓦、机耕道5088公里。通信损失4.74亿元,受损基站596座(移动通信基站230、小灵通基站366)、光缆1452皮长公里、电缆965皮长公里、交换机接入设备431台、传输设备386台。邮政损失0.81亿元。城镇公用设施损失37.18亿元,损毁城市供排水管道948千米、城市燃气管道102.3千米、市政道路389.7千米、城市桥梁85座、垃圾处理设施251座。环保设施损失2亿元,损坏仪器设备、执法车辆338台套、水及空气自动监测站3台、企业污染治理设施89座、在线监控系统受损6台。广电系统受损2.22亿元,受损台站238个、受损光缆1.57万千米,受损设备22191台件套。(3)城乡生产设施损毁严重城乡生产设施损失223.45亿元,占总损失的18。农林牧业直接经济损失83.57亿元。其中:农业损失23.57亿元,粮食作物受灾37.94万亩、损失产量8.5万吨;经济作物受灾55.5万亩,损毁大棚155.59万平方米、损毁沼气池10.33万口。林业损失29.14亿元,损毁林地63.11万亩。畜牧业损失30.86亿元,死亡大牧畜4.56万头、生猪83.39万头,倒塌圈舍392.51万平方米。企业直接经济损失139.88亿元。其中:工业企业直接损失59.7亿元;受损工矿企业1501户,受损厂房256.5万平方米、设备3.48万台件套,、产品和材料2.7亿元,停产损失52.1亿元。在建项目受阻损失13.4亿元;采掘业损失8.53亿元;受损办公及厂房28.5万平方米;损失地面设备0.79万台,井下受损设备0.44万台件套。商业系统损失48.59亿元,受损营业面积91.1万平方米,损毁商品25.2亿元。粮食系统损失3亿元。损毁仓罐容62.6万吨,损失粮油2614吨。供销系统损失3.06亿元。损失房屋40.9万平方米。旅游系统损失17亿元,受损景区18个,受损星级饭店12个。中央在广元企业损失 亿元。金融系统损失 亿元。(4)社会事业设施受到不同程度损毁,教育和卫生系统损毁严重社会事业直接经济损失63.26亿元,占总损失的5。教育损失31亿元,受损学校466所,受损率71.2,灾损校舍面积28.49万平方米,倒塌校舍面积22.20万平方米,经鉴定不能使用的校舍面积132.71万平方米,经鉴定加固后可继续使用的校舍面积129.98万平方米,损毁教学设备仪器41万台件套,损坏图书164万册。卫生系统损失19.08亿元,受损机构2493个(包括村卫生室)、房屋120.66万平方米,、设备1.6万台、药品损失0.3亿元。文化系统损失6亿元。受损机构1925个、设备3.3万台、图书21.5万册。计划生育系统损失2.17亿元,倒塌房屋1.9万平方米、损坏房屋12.1万平方米,受损设备0.83万件。受损宗教场所105个0.51亿元。体育系统损失2.17亿元。民政事业单位损失2.13亿元。·(5)不良地质灾害加重了损失程度国土资源和地质灾害损失48亿元,占总损失的4,受灾耕地面积37万亩、耕地灭失面积1.166万亩,损失12亿元;震后地质灾害隐患点3282处。震后已发生地质灾害1125处,其中,滑坡846处,崩塌241处,泥石流38处,其它灾害1273处,地质灾害损失36亿元。(6)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受损范围较广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损失132.18亿元,占总损失的11。党政机关房屋受损173.5万平方米,受损设备22.67万台件。事业单位房屋受损130.3万平方米,受损设备8.4万台件。由于受损范围较广,严重影响政府职能的正常发挥。三、对灾后恢复重建的基本认识1、突如其来的特大灾难2008年的“5.12”汶川8级特大地震,对广元市造成了重大损毁,其破坏之严重、人员伤亡之多、救灾难度之大,系四川省和广元市历史上前所未有。2、灾后恢复重建规划迫在眉睫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四川省委、省政府对抗震救灾工作的精神,灾后初期完成救人、防疫、临时安置等工作之后,接下来的38年的首要工作就是全力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而恢复重建规划是当务之急。3、城镇体系规划是规划中最具综合性的规划根据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条例和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拟定的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工作方案以及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城镇体系规划纲要,调整修编的广元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是广元市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与全省统筹协调的基础,也是全市重建规划和建设的纲领性文件。鉴于本次规划以灾后重建为重点,时间非常紧迫,必须以原广元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为基础进行编制。四、影响广元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主要问题分析广元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于2001年,距今已经六年之久,很多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本次规划调整虽然以灾后重建为核心,但必须对广元市域的新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统一考虑。1、因震受灾是本次规划调整的动因,重建规划是本次规划的核心。(1)、处于地震活动断裂上的城镇难以就地恢复重建这次地震对广元市的四县三区都有不同程度地损毁,特别是对青川和剑阁两个县而言,其灾损尤为严重。由于两条区域性活动地震活动断裂横贯青川县境,且一般地震断裂和次级地震断裂在县域和朝天区内广为分布。现有城镇多沿地震活动断裂所处山谷分布,因此大量受损城镇如按要求完全避让地震活动断裂将无法原址重建,必须对现有城镇的建设位置和规模进行适当的调整。 (2)、受次生地质灾害影响与威胁的城镇布局需进行调整除了地震的直接破坏外,严重的次生灾害,如山体滑坡、山体开裂、崩塌、地陷、泥石流、堰塞湖等也是造成本次大灾的重要原因;更为严重的是:本次地震不仅使得遍布地灾隐患点的广元市发生大量的地灾,而且造成了更多新的地灾隐患。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市域内震后地质灾害隐患点多达3282处;震后已发生地质灾害1125处,其中,滑坡846处,崩塌241处,泥石流38处,其它灾害1273处,地质灾害损失36亿元。剑阁县、利州区和朝天区地质灾害隐患点普遍存在,尤以青川县为甚。市域内受地震次生灾害影响与威胁的城镇较多,特别是那些难以治理的大型、特大型地灾点,致使一些城镇难以按原先的城镇规划布局继续正常地发展下去。部分城镇需要重新选择适宜的城镇建设用地,以避让地质灾害的威胁;一些无法在原有建设用地周边选择城镇建设用地的城镇,需要在其行政区划范围内另择建设用地进行恢复重建。 (3)、大量失去生存和发展条件的村民需异地安置 这次地震导致了不少村组整体失去了生存和发展条件,青川县红光乡就有东河、石板沟等3个村整体被跨塌的山体所掩埋,不仅人员伤亡惨重,而且耕地灭失,林地毁损,使大量人口失去了生存的依托。加上受严重地灾隐患点影响与威胁的村组的村民,也迫切需要得到恰当的安置和迁移,以避免灾难的再次发生。另外,这次地震造成的伤害如此之大,次生地质灾害如此严重,以及众多的地灾隐患的存在从另一个侧面说明青川县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无法承受过多的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应适当疏减转移人口以保护脆弱的生态,使市域劳动力布局和产业调整迫在眉睫。(4)、地震加速了广元市域经济结构和城镇体系调整的步伐 在2001年编制的广元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中,已明确市域:“北部中山经济区”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的目标,并提出“实施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三大工程,提高生态环境建设的质量和效益”,“调整农产品结构,发展以果、菜、茶、药为主的经济作物”等具体措施。这些年来,广元市各级政府做了大量工作,着力推进“建设生态广元”的行动,在统筹城乡规划的实施中,对调整产业结构,引导人口有序转移等方面已经并正在进行大量的实践和探索。地震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是强行加快了这一进程,使原来应该有条不紊逐步实现的中、远期目标变为需要立刻着手实现的近期目标了。这次血的教训,使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的重要性,对不良地质条件的治理和避让的必要发性,对环境和资源承载力的认识变得如此清晰,对保护生态的认识达到高度统一。这将转化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城镇体系合理布局的内在动力。但是,对于经济实力并不强大的广元市来说,短短三年无论是完成安置上百万地震受灾人口的任务,还是产业结构调整,压力都是巨大的。2、区域基础设施的长足发展彻底改变城市的区域地位和职能 广元市素有“川北门户、蜀北重镇”之称。国道108、国道212、G040(川陕)高速公路和宝成铁路、广巴铁路等在此交汇;但道路等级偏低、交通配套设施相对薄弱,经济发展的交通依托条件仍显不足。“门户”型似乎更多的表现为通过型和边缘化。随着“兰渝(高速)铁路(广元段)”即将开工,兰(州)海(口)高速公路的建设,将使广元成为西部地区少有的国家干线铁路和高速公路双十字交叉的地级市。广元市将由“门户”型城市彻底转变为“枢纽型”城市,成为“联接西南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产业基地和物流中心”。加上“乐山成都广元”城际铁路经广元延伸至西安,将大大缩短时空距离,降低商务成本,有利于广元市生产要素市场发展。必将使广元市进一步融于区域经济整体协调发展。另外,随着嘉陵江渠化和电航工程的完工,500吨级航运线将直达广元港,这将大大降低远程货运成本。随着城市地位和功能的变化,广元市机场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期广元机场已成为距九寨沟最近的机场,自广元机场到九寨沟仅仅200公里左右。广元市在2020年以内将形成的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成为区内社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3、资源条件的变化和资源的充分利用促进市域经济结构调整 (1)天然气矿藏资源的发现通过西南石油天然气公司最近几年的勘探,在苍溪县境内发现天然气田,属“元坝朝天海相气田”;初步探查结果表明勘探前景看好。无论是对于目前以农业为主的苍溪县还是工业化不足的广元市而言,这都是一个好消息,天然气利用的相关产业将有可能成为市域经济新的增长点。(2)广元市域北部:旺苍、朝天境内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有色金属和建材工业一直是广元市的支柱产业之一。但多以初级加工为主,随着新技术、新产品的引进和开发,这些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产业链延伸,将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投入产出比,从而优化产业结构。(3)随着一系列水电站和旺苍煤矿坑口电站的建设,域内丰富的水能资源和煤炭资源得到转化利用,为广元市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能源保障。4、亭子口水库建设正在改变市域中南部的城镇和经济结构(1)水库淹没区基本概况亭子口水库总库容42亿m3,防洪库容20.4亿m3,调节库容17.8亿m3,为不完全年调节水库。正常蓄水位458米,最大坝高110m,混凝土重力坝,装机容量100万千瓦,年发电量31.7亿kW·h。工程控制流域面积6.3万平方公里,占嘉陵江流域面积16万平方公里的40%,多年平均径流量198亿m3;该工程的功用是:防洪、灌溉及城镇供水、拦沙减淤、发电和航运等。航运过坝设施规模为500吨级,灌溉面积340万亩。亭子口水利枢纽的淹没区相对较大,淹没区涉及元坝区、剑阁县、苍溪县的5个镇10个乡,需搬迁城乡人口2.6万人,淹没耕地4.1万亩。 (2)淹没区城镇搬迁与人口转移安置受亭子口水库淹没影响,广元市元坝区和苍溪县、剑阁县的5个镇10个乡需要搬迁或就地后靠建设,包括:剑阁县的江口镇、闻溪乡、张王乡和店子乡;苍溪县的鸳溪镇、云峰镇、亭子乡、浙水乡和石门乡,元坝区的虎跳镇、红岩镇、丁家乡和黄龙乡、射箭乡、紫云乡。依据长江水利委员会编制的搬迁安置规划,亭子口库区需要搬迁的人口主要就近安置。由于库区周边都是丘陵和山地,仅有的少量河谷耕地也全被淹没了,这些村民中的绝大部分已经难以靠传统农业来维持生计,需要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向旅游业以及城镇的二、三产业进行转换;因此在库区周边经济结构已经而且必须发生转变,但是要顺利实现这一转变,必须依靠区域基础设施配套水平的提高和区域城乡的整体协调发展。5、经济实力增强,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期2007年广元市经济总量(GDP)达到208.46亿元。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年,特别是近十年的高速发展,人均GDP达到了6400元,城镇化率达30.1%,广元市已进入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期。五、灾后重建城镇体系规划调整的重点5.12地震之后,受省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委托和省建设厅的指派,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联合承担广元市灾后重建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任务。1、本次规划编制核心为重建规划,立足原广元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优化与调整,结合市域范围内产业布局及产业发展方向调整、城镇体系布局、生产力布局和区域基础设施及社会服务设施的配套,进行广元市域灾后恢复重建带来的一系列从城镇到乡村,从经济到社会的调整。2、由于本次规划的重点和目标为灾后重建,规划期限仅为20082010年,且规划编制的时间非常紧迫,因此这次所编制的广元市域灾后重建城镇体系规划并不是一个完整全面的城镇体系规划成果!待这一阶段结束、相关政策和资金落实后,广元市人民政府应该重新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来完成广元市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第二章 灾后重建城镇体系规划总则一、指导思想1、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重建的方针,优先重建灾区关系民生的基本生活和公共服务设施。2、尊重自然,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引导人口经济合理布局,注重灾后重建与结构调整和重振经济相结合,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3、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努力把灾区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城乡经济共荣、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家园。二、重建规划原则1、尊重科学,突出重点。以工程地质条件评价为前提,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为依据,科学制定灾后城镇体系规划,重点解决城镇布局、建设用地规模和市政公用设施建设问题。2、因地制宜、分区指导。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发展条件,引导不同地区城镇结合灾后重建需要,提出有针对性的重建策略。3、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统筹城乡人口分布、产业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为灾后城镇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4、突出重点、远近结合;立足当前,兼顾长远。在恢复重建灾区城镇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未来长远发展的需要,适当提高建设标准,统一规划,分步实施。5、传承文化、突出特色。加强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促进各具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城镇建设。6、创新机制、协作共建;以灾后的全社会帮扶救助为契机,以灾区人民的自主恢复重建为根本。三、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地震灾后重建条例3、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4、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5、四川省城镇体系规划6、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8、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办法9、广元市城镇体系规划(阶段性成果)10、汶川地震重灾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11、四川省地震局关于报送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成果材料的报告12、省发改委给出的灾损统计资料13、省上各部门编制的灾后重建专项规划14、广元市及各区县的城镇体系规划与总体规划四、规划期限、主要任务及范围1、本规划期限为:2008-2010年 2、主要内容:以灾后恢复重建生产生活秩序为重点,为灾区全面提升发展打好基础。具体如下:A、拟定地震受灾城市、县城(区)和建制镇灾后恢复重建的建设目标和重点;B、基于地质勘查和环境承载力评估报告,从地震灾害(含次生灾害)影响程度、环境承载力(生产资料)、新址建设适宜性以及生存发展条件四个方面作出综合分析评价,提出严重受灾地区和有严重地质灾害隐患需要搬迁城镇的规划布局方案。C、通过对广元市社会经济发展近中期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广元市灾后的城镇体系规划调整意见,明确各级城镇发展的人口与用地规模(其中要单列规划受灾安置人口和用地规模);提出各级城镇公用设施和城镇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方案等; D、配合制定城镇防灾减灾体系规划;E、对省级和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和历史文化遗产遭受破坏的情况进行评估,研究并提出恢复和保护方案。F、灾后城乡住房建设规划。G、按城市、县城、建制镇三个等级匡算其基础设施恢复重建投资,汇总市(州)域风景名胜区和历史文化遗产修复与保护的投资匡算。3、规划范围:按照四川省灾后重建规划办公室关于灾后恢复重建规划范围的初步意见:广元市的青川和剑阁县都在四川省18个“极重灾区”名单内,广元市的其余两县三区也都在20个“重灾区”的名单内。因此本次规划范围为整个广元四县三区的行政区划范围,共计16306.3平方公里,受灾总人口为308万人。第三章 广元市域城镇体系优化与提升一、市域经济发展战略及经济分区调整近年来广元市域经济发展、三次产业比例、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总量基本上与上一版广元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发展预测一致。其社会经济发展条件有所改善、特点更为突出。这证明了原体系规划确定的产业结构调整战略及方向是正确的。为与之相适应,广元市进行了大量研究分析,先后编制了生态广元建设纲要、广元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政策改革试点框架方案和广元市产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专题规划,提出了“又好又快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推动区域性经济中心的加速建设和建设生态广元”三大目标,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按照“一产优化、二产提高、三产突破”的思路,坚持“科技兴市”、“工业强市”战略,推进农业产业化、优化生态旅游发展,构建“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的生态体系”。市域经济分区依然保持原有的架构,具体调整内容如下: 1、中部河谷走廊经济区:由原规划的西起竹园镇经市中心区到旺苍县东边金溪镇的的“一字形”结构调整为“以广元市区为中心,西起竹园镇,东到金溪镇,北起朝天羊木,南到苍溪”的市域中部“十字形”河谷经济区。实施点轴开发战略,以广元市中心城区为轴心,以铁路站点、高速公路、大型水运港口为依托,以灾后重建和“淹没搬迁安置”为契机,充分发挥本地区资源优势,加快各类特色工业园区建设,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着力发展那些关联度强、附加值高、就业容量大的产业和项目,率先建成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 2、南部低山丘陵经济区(剑阁县、元坝区大部分地区和苍溪县) 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与优化生态文化旅游并重。发展高效农业、绿色农业为目标,建设以畜牧及养殖、烤烟、优质水果为主导的特色生态农产品基地。打造生态品牌农业、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打造剑门蜀道文化生态旅游线,以剑门关为中心景区,以翠云廊古蜀道为主线,建设世界最佳文化徒步旅游线路。 3、北部中山经济区(包括青川县、朝天区、旺苍县北部地区)以生态环境建设为核心,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依据,重构经济、社会发展新模式。其中青川县大部和朝天区西部的龙门山地区,建设以生物多样性和水源涵养为核心的防护林体系,以防治地质灾害和水土流失为重点。发挥山区优势,以林为主,发展林、农牧多种经营,建设优质特色中药材原料生产基地。以白龙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中心建设城郊型特色生态休闲型旅游区。以旺苍大部分和朝天区东部为主的秦巴山地:以保护森林植被和生物多样性,巩固长江上游防护林建设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成果为主。农业发展以林为主,多种经营,发展牛、羊等畜牧产业链,建设特色优质中药材和茶叶生产基地。科学合理开发矿产、水电、生物资源。打造市域东北秦巴山区生态旅游线和“广旺巴”红色旅游线。二、广元市域城镇化发展战略调整 恢复重建期末,城镇化率达37.6%,2015年城镇化率达4042%,2015年城镇化率达50%左右。具体策略是:1、变被动安置为发展重构,提高城镇化率。2005年2007年,广元市城镇化率的年增长分别为1.11.31.4,呈相对稳定关略有加速态势,由于地震和亭子口水库淹没,人口需要向城镇迁移,将使城镇化率每年提高近0.30.5%个百分点,城镇化率可能保持在1.5以上增长。 2、强化技能培训,提高劳务输出质量和水平 广元市域各县劳务输出一直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方式,利用重建资金和政策,加强省内外和对口支援省市就业信息交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需安置人口中的劳动力人口进行有计划的中、短期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务输出质量和水平,使灾区外出务工人员的家庭能尽快获得一定的稳定收入。 3、强力推进重点区域基础设施配套,促进以地招商 重建期内重点强化河谷城镇经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对口支援省市变经济援助为政策支持或项目支援,引导东部产业转移项目有序转移,变安置区为特色产业发展区,尤其要重点培育竹园工业园区。 4、优先发展旅游业,为移民发展自营企业创造条件 优先进行境内景区、景点的修复,加强旅游线上的道路等各项设施重建,尽快恢复旅游业。对有条件发展旅游业的城镇,在重建期伊始就在交通等基础设施配套方面予以倾斜和扶持,鼓励和引导进行特色旅游城镇建设和主题游览区开发。为有能力自主经营的安置人口创造自谋职业的条件。 5、争取政策支持,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争取相关政策支持,快速推进“天然气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天然气综合利用项目在广元市域内更多落地,创造就业岗位。三、广元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调整1、城镇空间结构规划调整优化广元市城镇发展空间布局结构,改“一字形”为“十字形”;将广元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调整为:“一心四轴五点一环”的结构。重点发展广元市中心城区,激活五个二级中心城市的发展动力,带动广元朝天(羊木)、广元旺苍、广元剑阁竹园、广元顺嘉陵江至苍溪四条沿河谷走廊的主轴线;促进市域环线城镇联动发展(市域环线:朝天旺苍歧坪镇元坝苍溪白龙普安竹园乔庄沙洲姚渡羊木朝天)。实现市域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恢复重建规划期内重点是:“强化东西向轴线,培育南北向轴线”。到远期(2020年),形成“一个大城市、两个中等城市、两个小等城市以及510个片区中心城镇”。2、城镇等级结构规划根据广元市域各城镇的区位条件、人口规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从城镇间、城乡间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流向、流量和作用强度,分析各城镇的集聚和辐射作用范围,规划将广元市域城镇等级调整为以下五级,即:(1)、一级中心城市:广元城市(含宝轮、盘龙、大石、荣山、昭化、元坝和向阳),是区域性中心城市,广元市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市域内人口规模最大、城市服务功能最完善、集聚和辐射功能最强的城市。(2)、二级中心城镇(共6个):朝天(含羊木镇)、旺苍县城(含嘉川镇和黄洋镇)、苍溪县城(含江南填)、剑阁县城(含上寺和下寺镇)、普安镇、青川县乔庄镇。是其县域政治中心或经济文化中心。(3)、三级片区中心城镇(共4个城镇):歧坪镇、元坝镇、白龙镇、竹园镇,是一定区域内具有中心地作用或优先发展条件的城镇。(4)、四级重点镇(共20个城镇):红岩镇、虎跳镇、卫子镇、中子镇、白水镇、木门镇、普济镇、三江镇、青溪镇、木鱼镇、江口镇、公兴镇、元山镇、开封镇、鹤龄镇、武连镇、五龙镇、东溪镇、龙山镇、白桥镇,是对其相邻区域有一定吸引或服务作用,又有相对较好的基础和发展潜力的城镇。(5)、五级一般城镇:其余51个建制镇。3、城镇规模结构规划基于地灾影响评估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结论,依据城镇的发展条件和发展潜力,将广元市各级城镇的规模结构规划调整如下: 市域城镇规模结构规划表 单位:万人城镇等级个2007年2010年数人口规模人口规模一级中心城市141.72 45.00

    注意事项

    本文(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