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职学生激励机制优化研究.doc
民办高职学生激励机制优化研究摘 要职业技能的培养是民办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如何有效地对民办高职学生实施激励,对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正处在变革以及调整的重要时期,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高技能技术工人的竞争,我国实行了人才强国战略。而民办高职院校作为国家培养技术工人基地的一部分,其主要任务就是为国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民办高职院校要做好人才培养,需要一套高效的学生激励机制作为保障,因此本文的目的就在于探索民办高职院校激励机制优化方案,文中分析了民办高职学生激励机制的现状,根据综合型激励理论提出了民办高职学生激励模型,探讨了民办高职学生激励措施改革的具体措施。通过借鉴中西方经典激励理论的原理,结合民办高职院校现行学生激励机制调查分析,对现行民办高职学生激励机制进行了多角度对比的实证研究,实证结果对民办高职学生激励机制优化提供了很好的依据。通过实证结果的深入分析,发现现行激励机制存在着缺少理论指导、目标理念模糊;制度沿袭陈旧、反馈机制缺失;注重外在刺激,忽视内部需求;激励方法不足,评价标准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现行激励机制存在问题以及问题成因的深入分析,本文最后通过借鉴西方经典激励理论的原理和模式等,分别从理念目标、制度机制以及环境优化、个性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激励机制优化方案,探索民办高职学生激励机制的发展方向。关键词:民办高职;激励机制;优化研究Abstract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 is a private higher education one of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how effectively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centives for private vocational students, to ensure that personnel training objectives to achieve significance. At present, China is in an important period of change and adjustment, in order to cope with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of the highly skilled technical workers, China has adopted this strategy. Private vocational colleges as a national training part of the base of skilled workers, whose main task is to train for the country round physical and moral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qualified builders and reliable successors. Private vocational colleges want to do a good job personnel training needs students an efficient incentive mechanism as a guarantee, so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explore the private vocational colleges incentives to optimize the program, analysis of the status of Private Vocational students incentives Private Vocational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 incentive theory incentive model to explore the specific measures of the Private Vocational students incentives to reform. The principle of learning from Chinese and Western classical incentive theory, combined with the incentives of private vocational colleges existing student survey analysis, the incentives of the existing private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conducted a multi-angle comparison of empirical research, the empirical results to optimize the incentives of the Private Vocational students provides a good basis. Through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empirical results, found that the current incentive mechanism there is a lack of theoretical guidance, the concept of fuzzy goal; system followed stale, feedback mechanisms missing; pay attention to external stimuli, neglect of domestic demand; lack of motivation methods, a single evaluation criteria for these the current incentive mechanism in-depth analysis of issues and the cause of the problem, Finally, by drawing on the principle and mode of the Western classical incentive theory, respectively, from the concept of goal, institutional mechanisms, and environmental optimization, personalized management of incentives optimization,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incentives of private vocational students.Keywords: Private Vocational; incentives; Optimization目 录第一章 绪论51.1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51.2国内外研究现状61.2.1国外研究现状61.2.2国内研究现状61.3研究内容71.4研究的难点、重点及创新7第二章 激励和激励机制理论基础72.1激励与激励机制72.1.1激励72.1.2激励的心理过程82.1.3激励理论概述92.2激励机制的内涵112.3.1国外经验借鉴122.3.2国内经验借鉴13第3章 我国民办高职教育的崛起与民办高职学生激励机制现状分析133.1 民办高职学校的崛起133.1.1 民办高职学生概论143.1.2 民办高职学生现状153.2 民办高职学生激励现状163.2.1 民办高职学校学生激励管理观念163.2.2 民办高职学生的主要激励措施163.3.民办高职学生激励重物质激励轻精神激励分析223.3.1物质激励223.3.2精神激励223.4 民办高职学生激励机制缺陷223.4.1激励机制僵化223.4.2激励机制形式化23第4章 民办高职学生激励机制优化的原则244.1 以人为本的原则244.2 公平透明性原则244.3 差异性及统一性原则254.4 灵活性与稳定性原则254.5 适度性及可行性原则26第5章 民办高职学生激励机制优化对策与建议265.1 民办高职学生的需求分析275.2 民办高职学生激励因素分析275.3 民办高职学生激励机制的构建275.4 构建民办高职学生激励机制的模式285.4.1考核激励285.4.2 培训激励295.4.3 民主管理参与激励30第6章 本项研究总结及展望316.1总结316.2展望31致谢32参考文献33第一章 绪论1.1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21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的世纪,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进程,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信息等各个领域都展开了全面竞争,借以维持或获得本国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事实上,国家之间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在本质上是教育的竞争。民办高职教育在面临重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的潜能是非常巨大的,而学生受到的激励水平能决定学生潜能的挖掘程度,激励不仅能实现学生的超越,而且也能向学生的极限挑战,使本以为不可能的事情变为现实。民办高职学生激励具有广阔的前景,这不仅抓住了民办高职教育的核心,而且具有明显的实用性。针对民办高职学生有效的激励所产生的效益是无法估量的。事实上,民办高职教育中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都与成功的激励相关。有效激励的实施不仅受到民办高职学生的欢迎,而且也会受到社会和政府的肯定。民办高职学生激励研究是一个开放性和实用性的选题。其核心是对民办高职学生符合学生期望行为的驱动(正激励)以及对违背学校期望行为的抑制(反激励)。激励的功能主要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民办高职学生激励机制一直是激发民办高职学生积极性有效的手段,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民办高职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民办高职学生教育激励机制作为民办高职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1,其作用越来越突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是我国民办高职的任务。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动手能力,以及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都会影响我国在新世纪的进一步发展和建设。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面前,新时期的民办高职学子们已经意识到走出象牙塔的意义,并有着不同的强烈愿望和发自内心的需求,当然,也就存在着各式各样的思想矛盾和意识形态的冲突。其中有很多倾向突出的问题都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一是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较大提高,他们更加注重了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和增强,因此,学校开设的面向市场的一些应用型课程普遍受到欢迎,与此同时,却又难免存在急功近利、漠视道德素质方面的提高;二是从学生的价值取向上看,他们的经济意识和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存在着浓厚的个人主义倾向,在服从国家、学校、集体利益等方面的观念相对淡化;三是在竞争意识方面,挫折承受力相对增加,而思想道德素质却普遍下降,高职学生的组织纪律非常淡漠,在考试中作弊,以及打架、斗殴等不良现象经常发生。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不仅要强调民办高职德育工作,更要重视确立并健全民办高职学生的激励措施和机制。大量的心理学研究结果证实,学生普遍看重别人对自己的夸奖和表扬,特别是争强好胜心以及个人荣誉感强,这样的心理状态和特点在高职院校的学生身上尤为突出:与此同时,出于个人的成就感,他人或社会特别是教师承认其成绩和优点,往往给学生很大的鼓舞力量。实质上这就决定了在民办高职育人中强调激励机制的重要地位。有学者指出,教师正掌握正确的激励的内涵、原则,运用恰当的激励方法,对于民办高职在完成以人为本的教学过程中,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如果能正确地把管理心理学方面的激励理论恰当地引入学生工作,促进民办高职管理“人性化”教育,可以在教育理论上和教学实践上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管理的内涵和意义,进而能够普遍提高学生工作效果。因此,在新形势下,研究和探讨如何建立和完善适应高职院校学生的激励机制,如何应用有效的手段,满足学生的不同愿望和需求,从而实现职业院校“育人”的根本任务,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特别是在通过激励目标的合理设置,规范民办高职学生的道德、人生、事业等方面的价值取向,最终把民办高职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四有新人”,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1.2国内外研究现状1.2.1国外研究现状激励(Motivation),在本质上是教育所固有的要素,如果没有激励,恐怕连基本知识的传承也不可能实现,从这一点上说,激励是实现教育教学效率的根本保障。多少年来,激励也一直是教育界、学术界重要的研究课题,当然,在经济管理等领域中,激励的研究更是成熟。自从20世纪以后,西方的很多管理学家和社会学家、心理学家们从不同的视角开始研究怎样更好地应用激励这一问题,其中还产生了许多相应的论。这些理论主要可以从激励的内容、过程和综合等方面进行区分。内容型的激励理论以美国的马斯洛为代表,他通过长期的研究,他把人类的所有行为的动力进行了系统调整,最终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过程型的激励理论以期望理论为典型代表,它揭示了激励是否导致个人努力及其实现的程度2。而综合激励型理论属于以上两种理论的综合。1.2.2国内研究现状在我国,经过心理学家多年的研究和探索,也在教育和管理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激励研究成果和理论,其中主要有俞文创提出的同步激励,指物质和精神二者应该相结合的激励;以及冬青提出的C型激励,这是一种满足更高层次需要的理论,是西方相关的激励理论和我国的教育、管理实际相融合的产物。此外,还有熊川武在吸收众多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一种全面激励的理论,强调的是全员、全程以及全素。早在2002年,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李祖超在教育激励研究报告中就阐述了激励理论的若干问题:教育激励,是教师激发学生动机,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向着预期目标努力的一个过程。从主体上看,教育激励的主体是教师,也可以包括学生家长和教育部门的一些组织机构。从客体上看,教育激励的对象是受教育者。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积极上进;也可以用于矫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促进学生按期望的健康轨道和方向而努力。教育激励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模式,总体而言,激励应该包括以下常用的模式或方法:目标激励、典型激励、信任激励等等。1.3研究内容本论文分为五章,每章的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绪论。简单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意义、背景以及研究现状。第二章:阐述了激励和激励机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激励的概念、激励所带来的心理变化影响以及激励的基本内涵。第三章:分析现阶段我国民办高职教育的崛起与民办高职学生激励机制现状分析。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道德教育的激励以及学习方面的激励机制。研究这些激励内容的含义、作用和意义、现状、问题及其原因。第四章: 提出民办高职学生激励机制优化的原则,并对每个原则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阐述。第五章: 民办高职学生激励机制优化对策与建议,以及每种方法实施的过程中的一些要点。1.4研究的难点、重点及创新本文研究的难点和重点在尝试民办高职学生激励机制的合理构建过程中,从构建激励机制的科学理念、构建激励机制的现实针对性、激励要素的有效性及其合理配置等三个层次展开论述:目标的明晰与适度、个体需要的最大满足、激励过程的及时准确,这三者属于科学理念;社会转型对民办高职院校的影响和民办高职学生价值取向变化属于现实针对性;激励目标的科学制定、满足需要的手段创新、激励过程中主体的有效控制、激励环境的全面优化,它们均属于激励要素的有效性及其合理配置。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把激励理论同当前民办高职院校的激励原则和措施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为民办高职院校的制定合适的激励方法提供了参考。第二章 激励和激励机制理论基础2.1激励与激励机制2.1.1激励“激励”,是指有机个体或组织在追求特定的目标时所体现来的意愿程度。它具有产生行为、激发动机、增加动力的重要意义。哈洛德·孔茨认为,激励“是一个常用的术语,常被用于表达愿望、表示动力、提出需求以及其他类似的力量的整个或部分类别”,这是对激励一词的最基本的理解和解释;而心理学家瓦格纳和阿特金森则认为激励应该是对行为的触发,是引起行为的方向、行为持久性、强度的一种直接影响;琼斯则认为:激励应该涉及到“行为如何发端,如何被赋予活力,如何延续,如何导向,如何终止,还有在上述过程,有机体所呈现的一种主观反应。”这些解释和描述,大多都是从激励和行为的发生、走向等相互作用和关联的角度进行的。个体的行为一般是由动机来推动,可是,动机却被需要引发和产生的。需要是一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因为缺乏特定的东西所努力获得满足的内心状态和要求,也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的一种现实反映,因而是个体产生行为上的积极性的最初根源和基础。对于活动主体来说,其行为的所有动力,都需要通过个人的头脑,转变为实施行动的意志和动机,才能最终产生行动。因此说,激励、需要、动机三者之间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的。因此,激励的本质就是对个体的不同需要给以不同的满足或约束,以引起促进其心理的状态变化,来达到激发动机、促使其实施某种特定行为的目的,而且,动机可以用一定的手段进行强化,从而对其行为实施有效和精确的调节和控制。从另一种意义上说,激励又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和一种施动、受动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形成和其目的就是通过预控受动个体的行为,促进这种预期的行为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低频到高频发生或出现。当然,激励又是外力与受动个体内力的一种整合,就是说,需要在外部推动力、吸引力的帮助下,然后还要通过内部或自身的消化、吸收,最终才能产生出一种预期的动力过程。激励同时又是促进、产生个体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它通过激发个体的动机和潜能,来提高其行动效率,起到促进社会个体间的动力整合,达到预期目标。因此说,人的积极性也是激励产生的直接结果,因为人的积极性恰恰是人在对待特定事物和活动时,所体现出来的关心、主动参与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和行为倾向,也就是人们在行为选择时的一种精神驱动力。2.1.2激励产生的心理过程从上述对激励的描述可以看出,产生激励的过程,实质就是对组织成员即学生的现实需要进行分析,再通过制定公平公正的措施,促进织成员能够产生一种符合组织整体目标的普遍动机,从而使其采取特定的行动,去实现集体目标的心理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就更有必要对个体的需要、动机和行为去实施正确的分析3。需要是人们在缺乏某种特定东西或感觉时所出现的主观状态,是人们对满足自己生理或精神需求的特定事物在个体的头脑中的感觉或反映。当需要成为人们的内在驱动力时,就成为行动的动机。因此说,动机是推动一个人达到特定目标进而采取行动时的助推动力。而人们的动机恰恰是由需要来激发或产生的,当人们渴望满足某种需要的时候,这种需要就很容易变成有力的动机,从而使人们采取积极的行动,来实现既定的目标,进而满足个体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说,首先是需要引起并激发出动机,动机再推动行为,最后行为才指向目标。从上述关系来看,激励可以看作是个体需要的前提下,采取激发动机的措施,使个体采取正确的行动来实现所期望的目标,这其实是一个人的心理过程。在这过程中,有三个最基本的变量,一是刺激变量,其中又包括诱因、目标和环境等不同的因素;二是机体变量,其中包括动机、需要和个性等特征;三是行为反应方面的变量,包括刺激变量、变量引起的行为变化等。从心理学上来说,激励的本质就是受刺激变量激发,引起个体的产生的积极向上的心理,进而采取行动达到目标的一个完整过程。2.1.3激励理论概述现代心理学、管理学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激励现象进行了广泛而又具体的研究,揭示了很多理论,有些理论具有较好的实践应用性和可操作性,对民办高职教育中学生激励来说,应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1)需要层次论需要层次论是最著名的一种理论,这是由马斯洛最早提出的。他主要论述了人的需要内容和结构及其关系。首先,一个人的需要可以由低到高归纳为五个层次: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其次,这种理论认为,这五种需要由低到高,呈逐层递进式发展,只有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才会进而产生高一层次的需要。再次,他认为,虽然人们的需要不同,但在特定的时期内,所有人都会有大致相同的、较为重要或强烈的优势级需要,这种优势需要会起着最重要的激励作用,而一旦当这种需要满足后,就不会再有激励作用。最后,作为主体内部需求的特定反映,高层次的需要对人的激励效果更明显,也更持久。需要层次理论论对民办高职学生的激励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实施民办高职学生激励,首先把握民办高职学生的内在需要,特别是他们在这一阶段的优势需要,并且要力求尽量满足他们的这种需要。要随着民办高职学生的需要结构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改变。还要注意民办高职学生多样化和层次性需要,并且要采用多样化的手段才能满足民办高职学生的需要,绝对不把满足的手段和方法单一化或单层化4。在民办高职学生激励教育中,还要注意把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相结合起来,努力去启发或引导民办高职学生去实现高层次的需要。要重视了解和分析当前民办高职学生的不同的心理特征,再采取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2)期望理论期望理论由弗鲁姆首先提出,内容是由“外在目标”入手,探讨实施激励的问题。这一理论认为,在任何时候,个体实施某一行动时的驱动力都决定于其对该行为的预期结果的估计。也就是说,如果个体把期望的目标价值定位越大,预期能实现的概率越高,激发行动的驱动力就越强烈,产生的积极性就会越高。期望理论的意义在于:首先从动态上揭示了激励过程的复杂性。从这一理论出发,民办高职的激励教育中至少应注意两点:首先,不同的目标,有不同的影响。而相同的目标,针对不同的学生时,也会产生不同的价值。其次,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期望,如果客观条件不具备,目标仍然难以实现,而对学生来说,客观上难以达到的目标,对学生的激励效果就非常小。3)成就动机理论美国的心理学家麦克莱兰的研究表明,人的社会需求是来源于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他的成就动机理论是:每一个个体的人都有三种基本的社会需要,那就是权力、关系和成就这三个方面。权力的需要,是指人们对于能够影响或控制他人的一种希望或想法。关系的需要,是说人们渴望与其他人能够建立并能保持一种友好的人际关系,从而能够避免社会、集体或其他人的排斥。而成就的需要,是说人们对于成功的渴望,或者说是能够顺利完成某些具有挑战性任务的需要。权力、关系和成就这三个方面的需要,其实是与人们的现实生活、工作经历密切相关的。这一理论就是强调要从社会的角度对个体人的需要加以研究,因而具有很大的科学性,被很多应用研究作为基本的理论框架,同时也为一些组织管理在实践和操作中提供了相对充分的理论依据和和现实工具。4)目标设置理论美国马里兰大学心理学家洛克认为,在激励因素中,大多数(如工作评价与反馈、奖励、压力、期望等)都是由目标才能带动动机的,就是成就感、责任感的获得,也是通过某种目标的实现才能达成而满足个体的需要,因此,他认为对目标的重视和完成,就是目标产生、激励动机的非常重要的过程。在教育实践中,目标设置理论可以为民办高职教育提供有效的操作性强的激励方法,就是我们常常利用的目标激励法。当然,在实施这一理论时,要注意把远大的目标和现实中的具体小目标相结合,只有把大目标分解,变成人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一个个小目标,才能最终逐步实现大的目标5。5)同步激励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者俞文钊提出了同步激励理论,基本内涵是:在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有把物质与精神激励有机综合、同步实施,才能取得最大的激励效果。这一理论对民办高职学生激励具有较强的提示和启发性,因为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都很重要,学校在实施激励教育时,就要注重二者的协调性,实现物质与精神激励的同步共同作用。6)C型激励理论C型激励理论是我国行为科学研究者冬青吸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结合我国意识形态,总结我国激励经验提出的一种探索性的激励理论。其基本观点是:一方面是领导、组织对学生的关心,尽量满足学生的五种基本需要;另一方面是通过启发、教育、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促进形成其最高层次的需要。这二者的结合其实就是学生充分发挥积极性的最佳模型。根据C型激励理论,实施民办高职激励教育时,应考虑学生的思想、修养、道德、理想等众多的因素,而不能只是一味地强调物质方面的作用,需要强化培养民办高职学生的品德和情操。7)全面激励理论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在吸收了国内外许多激励理论的前提下,总结出了适合我国学校实际管理的“全面激励理论”。即全员激励:动员全体师生都参与激励,以至于形成自励、他励、互励相统一的整体格局;全程激励:根据激励本身的心理特点,在管理行为过程中实施完整的激励,保证完成激励的完整周期;全素激励:挖掘所有的激励手段和因素,在坚持物质、精神各方面激励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谋求新的激励因素和实施手段。这一理论对民办高职教育的启示是:激励的实现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学生,必须着眼于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挥,激励才具有战略上的意义。因此,民办高职学生的教育中,在各个环节上都需要有激励的气氛和行动,在教育的计划、实行以及最终的评价等所有环节上都应有富有成效的激励行为和措施。2.2激励机制的内涵目前,人们在综合运用激励理论、实践激励机制来提升民办高职学生的教育管理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例如,有研究者认为应加强目标激励、工作激励、成就激励等三大激励机制的实践。我们认为,机制是指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功能及其联结条件和动作方式。机制的主要内容包括要素、功能、条件和方式等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即“系统”,才能最终算得上是完整的机制。机制,本来是指机器的运行原理和构造,从系统学的范畴来说,机制是总系统内的各个子系统以及各个相关要素之间的作用和联系,体现为这些子系统和因素之间的形式上的相互制约及内在的运行原理和运行方式。激励机制的形成,离不开激励源、激励的目的、激励的对象三个主要构成要素,而且这三者缺一不可,少了任何一项,激励都不可能成功。在激励的实施过程中,当且只有当这三个因素相互影响和作用,并且有一定的矛盾运动或冲突时,激励过程才能产生。综上所述,激励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首先是激励的诱导,就是指被激励的对象能够产生行为激励因素的集合。而激励因素,就是能够满足个人的特定需要,能够激发个体人的特定行为,最终能够诱导其去实现或达到特定目标的动机或行动。这是因为,从心理上说,人的所有动机与行为必须在需要的基础才能产生,如果没有需要,当然也就没有所谓的动机或行为,而人们在产生某种需要以后,还必须是当这种需要有一个特定的目标时,才会产生动机,进而这种动机才能促成人们的行为。其次是行为上的导向,就是为激励的对象所设定的努力方向或者是既定的要倡导的某种价值观的期望。由于不同的个体个性存在较大的不同,导致诱导因素激发个体动机或行为往往会朝向各自不同的方向,会产生与激励者所期望的目标并不的相同结果,另外,个体在价值观上的判断也往往与组织的价值观并不要相同。这需要在制定和实施激励时,必须明确所期望产生的行为导向方向,以及激励对象应该秉承的价值观,才可能使组织内的每个成员都能朝向明确的既定目标。再次是行为的幅度,简单地说就是在利用诱导机制时,要对激发的行为在强度上有一定的量的控制手段和措施。2.3国内外激励经验借鉴2.3.1国外经验借鉴在民办高职教育领域,国外也有不少研究成果,但不像经济管理领域中的激励理论那么成熟,很少有得到世界公认的有关民办高职教育的激励理论,近年来,一些西方学者加大了这方面研究的力度,并采取跨国研究的方式,以探索适应不同国度的新理论。激励的目的在于激发人的内在潜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主动地去实现个人既定的行为目标,最终实现组织目标。事实上,美国的心理学家詹姆斯、维康等研究发现,如果一个人没有受到任何激励,那么就仅能发挥个人能力的20-30%左右;相反,如果经常受到恰当而充分的激励,那么就能把能力发挥到80-90%或更高。由此可见,恰当的激励,可以结合国家、集体、学校的整体培养目标,来凝聚、团结全体成员,学校的教师则可以采用激励手段实现教育程中的教学相长。另一方面,教育激励,实质上就是在实施教育的过程或系统中,在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而实现的互相作用的方式。作为社会上的一类特殊群体,民办高职的学生应该属于复杂脑力劳动的范畴,从而需要有足够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独立性,而不是依靠简单的行为控制或强制监督来进行管理,学生具有丰富的想像力和独创意识,有一定程度的自我约束能力,不希望有别人的控制和干扰,所以对其行为的规范及思想的引导必然需要相应的、可行的、科学的激励机制。情绪心理学家利泊( Leeper,R.W.)认为:情绪是具有动机作用的力量,它能积极地组织、维持或指导行为的作用。当情绪达到强烈的程度时,也会瓦解行为,当情绪处于较为温和状态时,在对行为的影响上,所产生的组织作用就会大于瓦解作用。另外,汤姆金斯(Tomkins,S.S.)认为情感是最重要的动机系统,其作用是用于激活、放大一个人的内驱力,使之成为采取行为的动力6。事实上,情绪是激励最直接的一种表现方式。因为激励产生的刺激会使人的认知和行为具有不确定或不一致的特性,此时,激励就能唤起大脑使之处于激活状态,在与特定情绪相结合时,才能引发某种特定的行为。简而言之,激励对情绪的引发具有一种内在动机的意义和作用,而情绪又是产生行为的驱动因素,激励可以通过情绪唤醒并触发行为驱动。人的潜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是个体在现实活动时,某些处于潜伏状态的能力,是个体能动地掌握或控制客观事物的内在依据,亦是人自身活动力量的源泉和动因。激励通过潜能唤醒,使潜能结构系统解构而活化并发挥应有的作用。潜能的外化使其结构所蕴涵的运动性能通过某些对象化的活动,才能将自身的能力凝结到外部的对象和客体中去,成为一种物化状态的客体存在。2.3.2国内经验借鉴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部分地区就开始进行教育激励的研究。特别是无锡的有关激励教育在班级建设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教育界取得了广泛的影响和认可,它涉及到了班级运转动力机制的一些根源性的问题,却没有总结出完整的班级激励理论。另外,天津红桥区教学研究人员在班级理论研究的前提下,结合了一些现代激励理论成果,实践了班集体建设新理论并总结成了“班集体激励论”,这是班集体激励方面研究的又一个新进展。当然,以上几种研究成果还主要是从班级建设的激励作用进行了探讨,却都没有形成最终的完整激励理论。第3章 我国民办高职教育的崛起与民办高职学生激励机制现状分析3.1 民办高职学校的崛起3.1.1 民办高职学生概论民办高职学生以应、往届高考生居多,还有一些是技校、职高或中专生,当然也有少量的初中毕业生。成分十分复杂,可以说是呈现出突出的多样性。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思想上,普遍认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关心国际国内大事。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当今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逐步完善,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对传统思想观念的冲击和挑战,学生在思想、观念等方面有了重大的转变,提高了社会责任感,加强了政治参与的意识,对社会、国家和未来的生活都充满了十足的信心。这主要体现在:要求积极入党,关心中外关系,对加入WTO、申办奥运、台湾地区“320公投”、载人航天工程等国内国际重大事件都极为关注。当然,也有一部分学生对国际国内的大事和政治不太敏感,缺乏相应的政治鉴别力,对政治上的一些深层次问题缺乏充分的认识,或者对现实中的种种现象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模糊认识。因此,注重教育疏导,是民办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民办高职学生在总体上来看,基本的心态大多是积极向上的,有志向,有抱负,更有美好的个人目标。有不少学生认为,成就个人目标、张扬自我的个性,实现自我的价值就是最重要的人生追求;而最重要的价值表现就是有能力和智慧,能够独立自主,在一生中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在学生眼里,综合素质不强,没有一技之长,就不能适应社会的生存和竞争,他们心中的紧迫感和危机意识呈现越来越强的趋势。当然,也有少数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不太成熟,具体表现为缺少志向和目标,对集体活动和公益性活动没有兴趣,在学习生活、和发展中,经常表现出注重功利性和个人利益的短视行为和言论,更有一些学生,在其人生价值取向上则往往是在高尚与实惠之间徘徊。由于他们年龄不大,缺乏丰富的社会阅历和经验,心理上的成熟度也不是很高,导致有些学生对人生、对社会的某些现象的片面理解或肤浅,已经有的一些观念和思想也很容易动摇。及时纠正和引导,是民办高校教育必须重视的问题。基本道德水准虽然呈提高的趋势,但是,他们抵御社会上的外界干扰力普遍不强。就是说,民办高校的学生中,大部分的道德品质是非常好的,他们大多崇尚理想的人格和成功人士,在现实中鄙视不道德的行为和思想,许多学生具有积极的奉献精神,积极参加义务服务、助人为乐,在义务献血、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中,很多学生能够追求平等、协作,渴望能够真诚、平等地与人交往。但是,不少学生遇到某些具体的问题时,往往就缺乏理性的思考,容易受到外界多种因素影响,产生“随大流”的情绪,对行为的利弊和后果考虑得较少,特别是当他们接触到某些不健康的现象时,不容易把握尺度和界限,在道德意识和行为方面往往会发生较大的偏差,抵制不住诱惑,容易跟风、模仿。及时有效地教育疏导,是民办高校教育的重要课题。有较强的组织纪律观念,但缺乏持久的自我约束能力。民办高校大多数学生明白“严是爱,松是害”这样的道理,能够认识到对他们的严格管理其实是对他们最好的关心和爱护,同进也是出于对家长负责的理念。因此,这部分学生对学校的纪律和规章制度基本能够理解和接受,对来自管理人员的合理约束和管理持正确的态度,比较自觉地做到遵守纪律和规章制度的习惯,并且注重按照制度和规定要求进行自我管理或约束个人行为。当然,由于一些学生从小就养成了散漫自由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认为追求其所谓的“自由”就是一种“个性”的表现,从而会在上课时迟到早退、私自外出、不能按规定时间作息等;还有的是因为缺乏持久的自我管理和约束的毅力和能力,具体表现为在入校时能够约束个人行为,时间一长,就放松了这方面的要求,暴露出了一些自身的毛病;还有的容易感情用事和冲动,更有甚者会打架斗殴、酗酒滋事、破坏公共财物等恶劣的违纪违法行为。有较强的求学求知欲望,但学习毅力和刻苦精神不够持久。民办高校很多分学生目的明确,而且基本上都能认识到自己的处境,能够围绕既定的学习目标,在不懈地努力着。他们尤其对科技文化知识具有较好的兴趣,对一些实践、实用性内容、专题性的讲座、技能比赛或动手操作等方面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和渴望。他们希望能在科技和实践活动中拓宽技能和知识,希望在娱乐和公益活动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当然,也有少量的同学目的太明确,抱着一种“体验一下民办高职学生生活”想法,还没有及时养成较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独立学习的能力、毅力不强烈,具体表现为上课不够专心,自学时不能用心,还经常出现迟到、早退等等现象。如果不对他们加强教育和管理,他们在学习上很容易产生强烈的畏难情绪,甚至会影响到学校正常的教育质量和教学秩序。 学生技能特长比较具有优势,但是,他们的综合素质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