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森林景观改造工程总体规划.docx

    • 资源ID:1922428       资源大小:204.50KB        全文页数:1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森林景观改造工程总体规划.docx

    千峡湖生态修复森林景观改造工程总体规划第1章  绪 论二十一世纪是人类科学和文明高度发达的世纪,也是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不断升高的世纪,为了生存与发展,现在人类正处在一个不断协调自然界各生态系统平衡的关键历史时期。充分利用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特殊地位,通过改变各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结构,充分发挥系统内外各组成要素的最大生产潜力,在各生态系统本身与各生态系统之间引入新的、更高层次上的和谐与繁荣,是进入新世纪人类应该采取的对待自然的适当态度。千峡湖生态修复森林景观改造工程建设紧密结合“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发展定位,是一项极具前瞻性的系统工程,对建设山青水秀、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全面小康新丽水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1森林景观改造的涵义森林景观是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的区域,它是由相互作用的景观元素或生态系统的以一定的规律组成的。根据形状和功能的差异景观元素可分为斑块、廊道和基质,斑块是指不同于周围背景的非线性景观元素,与其周围基质有着不同的物种组成。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可以看作是个线状或带状的斑块。廊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景观连接性,是连接斑块的桥梁和纽带。基质是景观中的背景地域,其面积最大、具有高度的连续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景观的性质,对景观的稳定性和动态起着主导作用。景观多样性是景观在结构、功能以及随时间变化方面的多样性,它揭示了景观的复杂性。景观结构主要指景观元素的大小、形状、类型、数量以及空间组合,景观结构及其变化是自然、生物和社会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景观功能是指物质、能量和物种在景观元素之间的流动。景观动态是景观结构和功能随时间的变化过程。自然干扰、人类活动和植被内源演替是景观动态变化的主要原因。动态变化的结果可增加景观的多样性又可减少景观的多样性。森林景观改造就是运用现代林业的生态规划和工程造林的方法,选择以乡土阔叶为主的树种,逐步改造单一林分结构,营造一种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自然景观,建立一个多功能的、多效益的、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森林生态系统。它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工作过程,也是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森林景观改造同时具有更为广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森林景观改造工程建设就是千峡湖区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它是体现生态文明和绿色文化的新思维,其战略基点是建设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森林生态系统,营造“和谐千峡湖”的生态格局和现代生态文明县的新形象。第一,森林景观改造不仅仅局限于一片风景林或一条绿色廊道,从空间结构上看,森林景观改造的构思更主要的是由纵横交错的绿色廊道、斑块、基质、缘等景观生态要素有机地构建起来的绿色生态网络体系,是关于丽水市千峡湖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重建的绿色战略构想和行动方案,因此具有整体性、系统内部高度关联性等不同于单一的绿色廊道或风景林的特征。第二,森林景观改造是指在丽水市千峡湖保护、修复、管理和建设森林生态系统,并追求系统所具有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和美学价值,从景观生态系统的尺度上观察,它不仅仅是千峡湖而且也是丽水市青田、景宁景观生态系统的重要空间组织要素,对丽水市青田、景宁生态环境系统的建设以及两县形象设计与建设产生重大的影响。第三,森林景观改造还包括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人文内涵。森林景观改造既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主线的“生态文化”的延伸,又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基础性内容,它包涵着丽水市人对发展文化的理解,对生态文明的祈盼更重要的是为了走向具有丽水市特色的生态文明阶段而采取的实实在在的行动。综上所述,森林景观改造工程建设就是把千峡湖多层次、多样化、纵横交错的生态景观林保护并建设成为集生态保护与森林生态系统重建、环境保护与治理、传承生态文化与建设生态文明于一体的绿色生态网络体系的战略构想和行动方案。1.2工程性质与特点1.2.1工程性质森林景观改造的实质是以林学、生态学、森林美学理论为指导,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重点工程建设为载体,采用“造、补、改、疏、育”等综合措施,以期千峡湖区域的宜林地和以针叶林为主的生态景观林在较短的时期内向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或复层林方向演替,完善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景观效能以及社会、经济效益,使丽水市千峡湖区域林业早日跨入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1.2.2工程特点森林景观改造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建设目标、建设布局、建设期、指导理论与营造技术、投资与建设主体等多方面都具有特殊性。在建设目标上,森林景观改造使退化或被破坏的森林生态系统逐渐恢复成生态功能显著、抗逆性强、生长稳定的具有地带性森林景观特色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达到截留降水、蓄水保土、风景旅游、净化水质、调节气候、防治污染、保护水库、保障电站正常发电之目的,建设以水源涵养和森林旅游为主的多功能林业,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以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和精神的需求,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建设布局上,充分考虑生态安全和生态环境,把重点突出在点、线、面的规划上。建设期相对较长。树种的调整是一个时间漫长的过程,特别是要真正达到或体现规划目标,即形成满足功能要求的、稳定的森林植物群落,更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森林景观改造工程建设以林学、生态学和森林美学原理为指导,遵循“生态造林”的基本原则,按照“近自然林业”的森林经营思想体系,采用先进适用技术与传统营林措施相结合。森林景观改造是一项造福社会的公益性事业,各级政府是工程建设的投资主体。与此同时,需要林业、旅游、交通、建设、水利、农业、环保各部门的通力协作,要依靠各级政府领导的重视和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1.3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千峡湖森林景观改造,是丽水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程,是丽水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委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只有站在整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才能深刻认识森林景观改造建设的重大意义,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1)森林景观改造是建设生态文明,加快丽水市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千峡湖是新世纪以来浙江省建成的最大水库,蓄水量仅次于千岛湖,它位于景宁县和青田县境内的瓯江支流小溪的中下游河段,是景宁、青田两县及其下游其它市、县重要的饮用水源地,战略保护地位十分重要。千峡湖区森林主要功能在于涵养湖区水源,保障水电站正常发电,提供饮用水,满足人们对森林的游憩休闲需求。森林资源经营功能定位为景观型水源涵养林。建设“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是丽水市发展的历史选择。千峡湖就像丽水市腹地的一颗巨大的“心脏”,它的跳动时刻关联着丽水市青田且、景宁两县百姓的贫与富。展望未来,千峡湖必将成为丽水市最具时代特征的战略资源,最为突出的比较优势,最为宝贵的核心竞争力。建设生态文明,是指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可持续发展的文明之路,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经济与人口、资源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森林景观改造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善千峡湖林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千峡湖森林的生态功能。森林景观改造主要目标在于恢复与营建阔叶复层混交林、针阔叶复层混交林,能增加二氧化碳的固化、氧气的释放、二氧化氮等有毒气体的吸收、悬浮微粒和微生物的吸附和杀灭,改善大气质量,使空气更清鲜,是一项“绿色氧吧”建设工程。据测定,每亩阔叶林的土壤自然含水量比马尾松林高6m3。森林景观改造以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为主体,能有效地增加森林的水源涵养能力,阻止和减轻洪水灾害,增加枯水期的河水流量,增加有效水,缓解水资源危机;遏制和防止水土流失,维护江河湖库的蓄水能力,延长水利工程设施的寿命,减少无效水损失,有效地缓减水体盐碱化和富营养化,是一项“绿色水库”的修建工程。从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上来看,生态恶化源于毁林,生态改善始于兴林,古今中外莫不如此。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是改善生态环境的必由之路。因此,只有充分认识森林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加快生态建设步伐,才能提高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环境质量,改善投资环境,实现丽水市建设的宏伟目标。 2)森林景观改造是抵御自然灾害、维护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由于现有千峡湖森林植被存在着“阔叶林少、针叶林多,混交林少、单纯林多,复层林少、单层林多”的结构性缺陷,使得森林资源安全频繁遭受威胁。千峡湖区几乎每年都有松毛虫危害发生,尤其是周边区域发生松材线虫病后,虽然每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加以防治,但仍然未能根除松材线虫病,发生区距离千峡湖的直线距离越来越近,对千峡湖以松林为主森林构成直接威胁。森林火灾时有发生,已成为生态建设和国土生态安全最大的潜在危险。森林景观改造以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为主体,能有效地提高森林自身的抗火防火能力,增大林区的云量、雾气、水份,降低森林火灾发生的可能,减少森林火灾的损失,是一项“绿色防火墙”的建设工程,也是建设“平安千峡湖”的重要举措。森林景观改造以地带性森林植被作为目标群落,采用多种阔叶树混交方式予以恢复和发展,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使森林形成相对稳定的生态群落,使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保持相对的平衡状态,从而能有效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有效抑制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阻隔松材线虫病的侵入,是一项“绿色农药厂”建设工程。同时,地带性森林植被是多种野生动植物赖以生存繁衍的栖息地,而森林景观改造是保存生物遗传资源,特别是有效保护稀有物种、濒危物种的重要手段。3)森林景观改造是提高风景资源档次与品位、促进千峡湖旅游事业和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森林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新兴的朝阳产业,也是林业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重要途径。森林旅游的发展需要培育特色森林景观,提高景区的景观品位。目前,千峡湖风景区山体森林植被的树种结构和林分类型不合理,60%以上的林地生长着生态效益低的造林先锋树种马尾松,林分质量差,缺乏景观效果,需加大风景林的造林与改造力度,以常绿树种为基调,采用不同高度的多种生活型树种混交,森林树冠线层次分明、波动起伏,群落外貌色彩丰富,季相变幻明显,林内生物多样性丰富,四季花、果不断,使森林产生五彩缤纷的动感景致。因此,森林景观改造是发展森林旅游业、充分发挥森林的社会效益的需要,是一项“绿色环境”装修工程。4)森林景观改造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重要出路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是关系丽水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始终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要目标。林业与农村发展息息相关。农村是林业的主战场,农民是林业的主力军,也是林业的直接受益者。森林景观改造工程的实施,使得丽水市千峡湖得天独厚的山水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的品位得到进一步提升,风景资源得到深度开发,从而势必带动周边乡村旅游及其与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农村开辟新的财源,为农民寻求新的致富门路和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人。因此,森林景观改造工程是一项“绿色银行”工程。此外,森林景观改造也必将加速改变丽水市农村的自然面貌,并为农业丰产稳产以及确保粮食安全生产提供更可靠的生态屏障。1.4工程建设的有利条件丽水市林业建设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千峡湖森林景观改造具有下列有利条件:一是国家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资源环境和加强生态建设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为丽水市千峡湖森林景观改造和林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文件中指出:“必须把林业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要赋予林业以基础地位”。“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大力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使林业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做好林业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建设生态文明的第一要务是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林业是执行这一理念的主体。蓝天、白云,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源,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要求,也是我们党执政兴国、执政为民理念的新发展。改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减污降排,从而达到能源低度消耗、经济循环发展的模式。因此,林业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是无可替代的。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伟大号召,这是我党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对现代化建设全局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也为丽水市林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这是千峡湖森林景观改造最重要的思想和理论保证。二是广大人民群众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不断加强,为森林景观改造增添了新的动力。近年来,丽水市委、市政府及青田、景宁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对公众的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力度,利用各类媒体向人们传播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和绿色生产与消费理念,全民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全社会参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热情日益高涨,进一步促进了生态建设、环境管理与社会监督机制的有效结合,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三是千峡湖的品牌影响力的进一步拓展,为大幅度增加千峡湖林业投入,特别是森林景观改造的投入提供了可能。丽水市滩坑库区旅游开发总体规划提出的目标是:“到2015年,把滩坑库区建设成为观光与度假功能一体化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使之成为丽水旅游的必选品牌、浙江旅游的骨干品牌和长三角旅游的著名品牌;到2020年,把滩坑库区建设成为以旅游服务为中心、旅游农业和旅游加工业协调发展的旅游经济综合体,使旅游产业真正成为推动库区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保障库区秀山丽水的生态产业和促进库区居民就业增收的致富产业。”。随着千峡湖旅游的开发,千峡湖知名度将不断提高,其发展前景非常看好,无论旅游人数,还是旅游收入都将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发展,为大幅度增加千峡湖林业投入,特别是森林景观改造的投入提供了可能。四是近年来国内有关生态恢复、公益林建设的基础理论正在得到进一步重视和发展,各种林业科技成果和先进适用技术不断推出,南方许多省区探索并涌现了许多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典型,本省也相继出台了公益林建设、通道绿化、阔叶林发展与退耕还林等相关的政策、技术规范与办法,为丽水市千峡湖森林景观改造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第2章项目区基本情况2.1自然地理概况2.1.1地理位置项目所在地青田、景宁两县,地处浙南山区,同属丽水市所辖,两县土地总面积4443km2。千峡湖位于瓯江右岸的最大支流小溪,小溪的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19°13?120°02? 、北纬27°31?28°11?之间,流域面积3577km2,库区集水面积3330km2,占小溪流域面积的93%。千峡湖涉及青田县的北山、岭根、万阜和景宁县的陈村、大顺、渤海、金钟、外舍、鹤溪、大均等乡镇。坝址座落在小溪下游滩坑自然村附近,距大溪小溪汇合口约26km,距青田县城约32km,距丽水市公路里程107km,距温州市公路里程92km。2.1.2地形地貌项目区所在区域群山起伏,峻岭连绵,整体地势大致由西南向东北倾斜,主要地貌有溪谷、丘陵、低山和中山四种类型。千峡湖属山谷型水库,流域内地形以中低山为主(占90%以上),库周山脉分水岭多高耸雄厚,高程多在5001100m之上。由于长期构造作用和剥蚀切割形成,局部有丘陵和山间盆地(如景宁盆地、外舍小盆地、北山盆地等)分布,山脉走向北东南西,与区域构造线基本一致,地势西高东低,呈倾斜状。区内多数短源沟谷常呈悬谷状注入干流,形成高数十米的跌水或瀑布。小溪两岸支流、冲沟发育,水系呈树枝状,河流阶地漫滩受水动力控制分布于沿河两岸,干流的中上游河段以侵蚀下切作用为主,河曲发育,多峡谷急滩,河谷呈“V”字型。河流阶地漫滩主要分布于干流的中下游河段,除在河曲和支流交汇处规模较大外,一般不甚发育。在河漫滩之上发育有一级冲洪积堆积阶地,多呈二元结构,阶地面高出当地河水面67m,在较大的支流和冲沟口多分布洪积扇。局部沿岸阶地不发育,由于地壳间歇性上升,区内可见数级剥蚀夷平面。坝址为“U”形河谷,枯水期水面宽90130m,两岸地形基本对称,岸坡陡峻,基岩祼露,覆盖层薄。2.1.3气候小溪流域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受东南亚季风影响,气候温和,雨量丰沛,四季分明;34月初春季节,地面盛行东北风,连绵细雨,为春雨期;56月春末夏初,暖湿太平洋高压气团渐向大陆推进,极峰常在此间停滞或摆动,造成连续降水,为梅雨季节;79月盛夏季节,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天气炎热,盛行偏南风,且台风频繁,多降热雷雨和台风雨;1011月秋季副热带高压逐渐东移,天气睛朗;12次年2月冬季,当大陆冷空气南下时,地面盛行偏北风,同时海上冷高压常伸入流域内,以及西南季风的影响,形成多云天气,但雨雪量甚少。坝址区域多年平均气温19.7,最高月平均气温30.0(7月),最低月平均气温9.2(1月),极端最高气温44.0(1953年7月),极端最低气温-5.3(1973年12月)。多年平均降水量1691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6%。年平均风速2.2m/s,实测最大风速13m/s(定时观测),全年WNW风向占优势,汛期以S及SE风向出现较多,非汛期则以NW、N及NE风向出现为多。由于小溪流域距东海较近,水气供应充沛,降水量较大。千峡湖坝址以上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748.2mm,年降水主要集中在4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3.1%,其中46月占全年的41.7%;79月无台风时雨量甚少,如遇一场大台风雨,则降水量可占全年的20%40%。月平均6月降水最大275.6mm,占全年的15.8%;12月最小41.1mm,仅占全年的2.35%。实测最大年降水量2362.4mm(1975年),实测最小年降水量1275.9mm(1971年),降水年际变化较大,最大年份约为最小年份的两倍。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969.9mm,年内各月蒸发量以8月最大,为192.4mm(1967年);2月最小,仅为21.5mm(1980年)。2.1.4土壤工程所在的青田、景宁两县区域,发育土壤分红壤、黄壤、水稻土和潮土等4个土类、10个亚类、27个土属、63个土种。红壤土类:为湿润的亚热带生物气候条件下的地带性土壤,主要分布在海拔7008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和中山区下部。该类土壤质地较粘重,通气通水性能差,腐殖质少,土壤肥力低。本土类分为红壤、黄红壤和红壤性土三个亚类,其中红壤亚类红壤化作用强,土层深厚,具有完整的剖面层次;黄红壤亚类为红壤向黄壤的过渡土壤,红壤化作用较红壤亚类弱,砾质性显著,土体坚实,是分布面积较广的地带性土壤;红壤性土亚类发育性极差,土体主要组成部分是母岩的风化残积物,分布在溪流两岸坡度较陡的山坡上,植被覆盖度较低,易受冲刷侵蚀,造成水土流失。黄壤土类:主要分布在海拔700800m以上的山地。壤质呈轻粘质,表层有机质含量较高,是较好的森林土壤。本土类可分为黄壤、侵蚀性黄壤和表潜黄壤三个亚类,其中黄壤亚类植被保存较好,土体较深厚,含有较多的风化残余砾石和岩屑,土层厚度在50cm以上,森林生长条件良好;侵蚀型黄壤亚类土层薄,粗骨性强,易受冲刷;表潜黄壤亚类零星分布在高山顶部平缓或浅洼地区,全年土体湿润,并有渍水过程。水稻土类:分布于低山丘陵、山垄山岗及河谷平原,有机质含量高,土质好,是耕作的主要土壤。水稻土具有各种特殊的土体结构,分渗育型水稻土、潴育型水稻土和潜育型水稻土等三个亚类,渗育型水稻土主要为分布在丘陵山地岗背和坡地上的梯田,母体为黄壤和红壤,是本区域主要的水稻土类型。潮土:主要分布于小溪支流的沿岸,为近代在河流冲积、沉积物上发育的土类,中下部因受地下水影响有潴育化现象,土层深厚,肥力较好。2.2社会经济概况2.2.1青田县社会经济概况青田县位于浙江省东南部,东经119°47?120°26?,北纬27°56?28°29?,东邻瓯海、永嘉,南连瑞安、文成,西接景宁,西北与丽水交界,北靠缙云。交通发达,水陆并举,330国道在青田境内达70余km,金温铁路沿江南岸穿越县境,温溪港是丽水市唯一的港口,有500吨级码头,客货轮可驶温州等地。全县现辖10个镇、21个乡、1个管委会、436个行政村、15个居民委员会、4898个村民小组。全县国土面积2484km2。2009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为49864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2596人;全县男性人口259249人,女性人口239399人,男女性别比为108:100(女性为100)。全年出生人口8661人(国外出生2641人),出生率为12.1;死亡人口2912人,死亡率为5.8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26。2009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94.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1.0%,GDP总量继续位列全市第一(市区除外),增速与松阳县并列全市第二位,增幅比全省、全市平均水平高2.1和0.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85亿元,增长1.9%,第二产业增加值56.67亿元,增长11.2%,其中工业增加值49.28亿元,增长12.3%, 工业增加值对全县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59.4%,拉动经济增长6.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32.65亿元,增长12.0%,三次产业对全县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0.8%、62.6%和36.6%。三次产业结构由2008年的5.4:60.7:33.9调整为2009年的5.1:60.2:34.7,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产比重得到提升,三产比重较上年同期提高了0.8个百分点。全县人均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为19022元(折合2785美元),比上年增长9.7%,按常住人口计算为23859元(折合3493美元),比上年增长9.7%。2.2.2景宁县社会经济概况景宁县位于青田县西南向的浙南山区,东经119°14?119°58?,北纬27°39?28°11?。景宁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畲族人口占10.55%。景宁畲族自治县面积1950平方千米。人口17.73万。辖5个镇、19个乡,4个社区、4个居民区、283个行政村。2009年,全县出生人口2538人,出生率为15.0;死亡人口为1036人,死亡率为6.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9。2009年末,全县总人口为170171人,比上年末净增人口1690人。在总人口中,县辖镇人口81478人;少数民族人口18561人,比上年末增加284人。平均每户家庭人口为3.18人。2009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3128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322万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83076万元,增长8.5%;第三产业增加值107885万元,增长12.7%。在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业增长13.6%,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增长13.6%,房地产业增长8.0%。全县人均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为13659元,增长9.7%。2.2.3工程所涉及乡镇社会经济概况工程涉及青田县的北山、岭根、万阜、巨浦和景宁县的陈村、大顺、金钟、渤海、外舍、鹤溪、大均等等乡镇。千峡湖工程实施前,涉及乡镇总人口200389人,其中农业人口146434人,占73.1%。人口密度168人/km2,人均粮食拥有量144kg,农业人口人均耕地0.45亩。农村经济收入构成:农业收入占11.3%,工业收入占34.5%,建筑、交通、服务业等收入占54.2%;其中青田县构成比例分别为5.1%、35.5%、59.4%,景宁县构成比例分别为53.0%、27.3%、19.7%。农业收入比重低。可见,工程涉及乡镇仍以农业经济结构为主,尤以景宁县更甚,工业不发达,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只有2789元,远远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同期浙江农民人均收入达6660元)。2.3自然资源现状2.3.1森林资源2.3.1.1各类土地面积根据“十一五”森林资源调查统计,青田、景宁两县土地总面积共计444265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363843hm2,占81.9%;非林业用地面积80422hm2,占18.1%。森林覆盖率80.0%,其中青田县80.9%,景宁县78.9%。两县林业用地面积按地类分,有林地343479hm2,占94.4%;疏林地2519hm2,占0.7%;灌木林地11459hm2,占3.1%;未成林造林地及苗圃地2461hm2,占0.7%;无林地3925hm2,占1.1%。两县有林地面积按林种分,用材林233210hm2,占67.9%;防护林65913hm2,占19.2%;特用林2386hm2,占0.7%;薪炭林55hm2,占比例甚少(0.016%);竹林19619hm2,占5.7%;经济林22296hm2,占6.5%。千峡湖建设工程项目区涉及的的乡镇土地总面积119770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97726hm2,占81.6%;非林业用地面积22044hm2,占18.4%。区域乡镇森林覆盖率80.5%,林业用地绿化率98.7%。区域乡镇林业用地面积按地类分,有林地93326hm2,占95.5%;疏林地234hm2,占0.2%;灌木林地3093hm2,占3.2%;未成林造林地369hm2,占0.4%;无林地704hm2,占0.7%。区域乡镇有林地面积按林种分,用材林61241hm2,占65.6%;防护林23198hm2,占24.9%;特用林66hm2,占0.1%;竹林6254hm2,占6.7%;经济林2567hm2,占2.7%。各类土地面积分布情况详见表2-1,有林地面积分林种分布情况详见表2-2。表2-1                      各地类土地面积表           单位:hm2项目总面积林  业  用  地非林业用地小计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无林地县总计计44426536384334347925191145924574392580422青田248937203953195893409493916633104644984景宁195328159890147586211065207941287935438所涉乡镇计计11977097726933262343093369070422044青田526804201941591140295011910661景宁670905570751735220309374058511383    表2-2                       有林地各林种面积表             单位:hm2项目  合计用材林防护林特用林薪炭林 竹林 经济林  县总计计343479233210659132386551961922296青田1958931159715198420305723718666景宁1475861172391392935650123823630所涉乡镇计计93326612412319866062542567青田41591246801420253012811375景宁5173536561899613049731192 2.3.1.2生态公益林面积根据2002年完成的全省森林分类区划界定规划,青田、景宁两县共区划生态公益林119146 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32.7%。按事权等级分,国家级公益林39983 hm2,占33.6%;省级公益林71069 hm2,占59.6%;市县级公益林8094 hm2,占6.8%。按保护等级分,特殊保护地段面积1348 hm2,占1.1%;重点保护地段面积46222 hm2,占38.8%;一般保护地段面积71576 hm2,占60.1%。工程建设所涉的乡镇,共区划生态公益林35655 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36.5%。按事权等级分,国家级公益林23166 hm2,占65.0%;省级公益林12489hm2,占35.0%;无市县级公益林。按保护等级分,无特殊保护地段公益林;重点保护地段面积23166hm2,占65.0%;一般保护地段面积12489hm2,占35.0%。生态公益林区划分布情况表详见表2-3。表2-3              生态公益林按事权、保护等级分面积表    单位:hm2项目合计按事权等级按保护等级国家级省级市县级特殊重点一般县总计计1191463998371069809413484622271576青田63675229913790627782652741835992景宁554711699233163531610831880435584所涉乡镇计计356552316612489002316612489青田1841413166524800131665248景宁1724110000724100100007241 2.3.1.3各类林木蓄积、毛竹株数青田、景宁两县有活立木总蓄积量7612510 m3,其中林分蓄积7413491 m3,占97.4%;疏林蓄积11569 m3,占0.1%;散生木蓄积134693 m3,占1.8%;四旁木蓄积52757 m3,占0.7%。两县毛竹总立竹量381470百株,其中林分立竹377797百株,散生立竹3673百株。工程建设所涉的乡镇有活立木总蓄积1768299 m3,其中林分蓄积1731971m3,占97.9%;疏林蓄积1632 m3,占0.1%;散生木蓄积24385m3,占1.4%;四旁树蓄积10311m3,占0.6%。毛竹总立竹量111353百株,其中林分立竹110583百株,散生立竹770百株。林分蓄积及毛竹株数分布情况详见表2-4。表2-4            各类林木蓄积、毛竹株数分布表        单位:m3、百株项目总蓄积林分疏林散生木“四旁”毛竹总立竹量其中:散生立竹县总计计7612510741349111569134693527573814703673青田33639243277128290658277256131820981488景宁42485864136363866376416271441993722185所涉乡镇计计1768299173197116322438510311111353770青田696761682588627764634732288258景宁10715381049383157016621396479065512 2.3.2陆生野生动物资源2.3.2.1 青田县陆生野生动物青田县陆生野生动物资源尚未作过全面普查,通过资料检索也未见有相关文献的系统报道。据对浙江动物志、浙江林业自然资源·野生动物卷、青田县志等文献的检索整理,初步确定全县境内记录分布有陆生脊椎动物29目75科294种。其中:兽类8目20科55种,鸟类16目39科180种,爬行类3目9科38种,两栖类2目7科21种。已知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云豹、黑麂、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鼋等5种。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猕猴、穿山甲、豺、青鼬、水獭、大灵猫、小灵猫、鬣羚、鸳鸯、鸢、苍鹰、赤腹鹰、雀鹰、松雀鹰、大鵟、普通鵟、毛脚鵟、白尾鹞、小隼、燕隼、红隼、白鹇、勺鸡、小青脚鹬、褐翅鸦鹃、草鸮、红角鸮、领角鸮、雕鸮、领鸺鹠、斑头鸺鹠、鹰鸮、大鲵、虎纹蛙等34种。2.3.2.2 景宁县陆生野生动物以景宁上标望东洋自然保护区和景宁草鱼塘森林公园为中心,景宁县林业局、景宁中学、浙江大学、浙江林学院和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等单位曾先后组织多次调查考察,其调查成果基本上能代表全县的资源状况。根据以上资料检索整理,初步确定全县境内记录分布有陆生脊椎动物31目91科426种,其中:兽类8目23科65种,鸟类18目51科273种,爬行类3目9科54种,两栖类2目8科34种。已知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云豹、黑麂、金雕、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等5种。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短尾猴、猕猴、穿山甲、豺、青鼬、水獭、大灵猫、小灵猫、金猫、鬣羚、斑羚、黄嘴白鹭、鸳鸯、鸢、苍鹰、赤腹鹰、雀鹰、松雀鹰、普通鵟、秃鹫、灰背隼、红脚隼、红隼、白鹇、勺鸡、小青脚鹬、草鸮、领角鸮、雕鸮、领鸺鹠、斑头鸺鹠、鹰鸮、短耳鸮、大鲵、虎纹蛙等35种。 2.3.3木本野生植物资源2.3.3.1青田县木本野生植物据现有调查成果资料查询,青田县境内记录分布有木本植物90科290属718种(变种、变型)。其中祼子植物8科23属36种,被子植物82科267属682种。已知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南方红豆杉、伯乐树等2种。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华东黄杉、金钱松、榧树、长叶榧、连香树、白豆杉、红豆树、花榈木、鹅掌楸、香樟、浙江楠、闽楠、短萼黄莲、厚朴、凹叶厚朴、香果树、长序榆、榉树等18种。2.3.3.2 景宁县木本野生植物 据现有调查成果资料查询,景宁县境内记录分布有种子植物168科849属2169种(变种、变型)。其中祼子植物8科27属53种,被子植物160科822属2116种。已知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银杏、红豆杉、南方红豆杉、伯乐树等4种。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金钱松、福建柏、白豆杉、榧树、长叶榧、长序榆、榉树、连香树、短萼黄莲、厚朴、凹叶厚朴、鹅掌楸、红豆树、花榈木、香樟、浙江楠、闽楠、杜仲、毛红椿、香果树等20种。2.3.4水资源瓯江位于浙江省东南部,是浙江省第二大河,发源于洞宫山脉庆元、龙泉两县交界的百山祖锅帽尖,干流流经龙泉、云和、莲都、青田、永嘉、瓯海、鹿城、龙湾等8个县(市 、区)。上游龙泉溪与松阴溪汇合后称大溪,在青田县石溪口与小溪汇合始称瓯江,流经青田县、温州市后出温州湾注入东海。干流全长384km,流域总面积18100km2。工程所处的小溪是瓯江右岸的最大支流,发源于庆元县境内的百山祖东麓,河流自西南向东北流经沙湾、外舍、渤海、白岩等地,于石溪口汇入瓯江。全长213km,流域总面积3577km2,流域内较大的支流有左岸的英川溪、右岸的标溪及炉西坑等。流域北面及西北面山岭高程14001800m,为大溪和小溪分水岭;南至东南面与福建省松溪、交溪为界,分水岭高程约12001500m;东邻飞云江,分水岭高程为13001600m。滩坑坝址以上河长187km,平均坡降2.53,河面宽

    注意事项

    本文(森林景观改造工程总体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