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达金融学第一章ppt课件.ppt
第一篇,货币、信用与金融,第一篇 目录,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二章 国际货币体系与汇率制度第三章 信用、利息与信用形式第四章 金融范畴的形成与发展,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节 初识货币,第一节 初识货币,经济生活中处处有货币(money,currency)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货币=钱 ? 1)这个杯子要多少钱?(价格 price) 2)你一年赚多少钱? (收入 income) 3) 他们家很有钱! (财富 wealth)经济学中的货币 1)通货(钞票与硬币)与货币 2)收入与货币 3) 财富与货币,第一节 初识货币,货币流通:经济活动中现实运动着的货币的集合、综合。,第一节 初识货币,货币在对外交往中外汇定义:对于任一国家的居民,相对于其本国的货币,把一切外国的货币称为外汇(foreign exchange,exchange)。 如: 对于中国居民,相对于人民币,一切外国的货币统称为“外汇”。,第一节 初识货币,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二节 货币的起源,古代货币起源说 1.亚里士多德在描述了物物交换之后阐述了:钱币是“中介货物”,是“某种本身既属有用而又便于携带的货物”。,第二节 货币的起源,2.中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大体有两种 一是先王为了进行统治而选定某些难得的、贵重的物品为货币。如管子-国蓄 二是货币产生于交换的发展之中。 如:司马迁“农工商交易之路通,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第二节 货币的起源,马克思对货币起源的论证:价值及其形式 马克思从商品和商品交换着手,对货币问题作了系统的理论阐明。 基础理论:劳动价值学说; 具体推导:价值形式的发展必然导致货 币的产生 。 即由简单价值形式发展到扩大价值形式, 再到一般价值形式。,第二节 货币的起源,第二节 货币的起源,货币起源于私有制、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货币的出现是与交换联系在一起的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通过交换,使得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转换为社会劳动。交换过程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转换过程。交换先后经过了两个发展阶段:一是物物直接交换(barter),二是通过媒介的交换(一般等价物)。这种出现在交换之中的媒介就是货币。,从交易的社会成本角度比较物物交易与通过货币的交易 出发点不是物物交易的困难,而是交易成本高的必然趋向交易成本低的规律。 物物交易与通过货币交易分别需要的交易网点数量(设 n 指商品数量):,第二节 货币的起源,第二节 货币的起源,N = 2时,不可能存在物物交易与通过货币的交易的区分;N = 3时,物物交换的经济需要3种相对价格,货币经济需要2个,前者是后者的1.5倍;N = 100时,物物交换经济需要4950种相对价格,货币经济则需要99种(15倍);N = 1000时,物物经济交换需要499500种相对价格,货币经济则需要999种(5000倍)。,物物交换的缺陷: 物物交换的缺陷使得交易成本上升: 1)搜寻交易对象的搜索成本; 2)将资源用于迂回交易过程所失去的其他方面投资收益的机会成本; 3)进行交换时所发生的直接成本。,第二节 货币的起源,货币交换的优势:通过货币的交换是一种间接交换:商品换货币,再以货币换商品,或者反向交换。 1)货币具有交易媒介的功能; 2)货币隐藏着价值储藏和支付手段的功能。 即交易不必同时进行,能实现跨时间的交易,有应付未来经济不确定性的功能。 。,第二节 货币的起源,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三节 形形色色的货币,第三节 行行色色的货币,古代的货币 中国最早的货币是“贝”。 世界其他地区也多有使用贝的。 在古波斯、印度、意大利等地, 都有用牛、羊作货币的记载。 埃塞俄比亚曾用盐作货币; 在美洲,充当古老货币的有烟草、可可豆等。,币材 作为货币商品的要求价值比较高易于分割易于保存便于携带货币的发展历程 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第三节 行行色色的货币,随着交换的发展,对以上四个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使得金属日益成为货币商品。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 银。充当货币的金属主要是金、银、铜,铁作为货币的情况比较少,其作为货币的先后顺序并非严格地从贱金属向贵金属过渡。金属货币由最初的自然形态演变为铸币,第三节 形形色色的货币,铸币 定义:铸币(coin)是由国家的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块。所谓国家的 印记,包括形状、花纹、文字等。 西周、春秋时期铸币:“布”、 “刀”,第三节 行行色色的货币,春秋战国时期: 秦国的“圜钱”、“半两” 西汉时期:“五铢钱”:一铢等于1/24两,第三节 行行色色的货币,第三节 行行色色的货币,唐朝开元通宝,元末起义将领 陈友谅 大义通宝,宋朝 大观通宝,明朝 洪武通宝,第三节 行行色色的货币,清朝 乾隆通宝,墨西哥 “鹰洋”银元,民国 袁世凯 银元,清朝 “龙洋”银元,劣质铸币 1. 汉代,私人铸造的“半两”钱,最轻的不及半两的1/10, 被称为“榆荚”钱。 2. 劣质货币是统治阶级为解决财政收入、搜刮民财的措施。如汉末的董卓,坏五铢钱,铸小钱,造成三四百年货币流通大混乱。 3. 在货币流通中,足值铸币往往被不足值铸币取代。 4. 当劣币出现于流通之中时,人们则会把足值货币收存起来。这叫劣币驱逐良币律。如贾谊“奸钱日繁、正钱日亡”。,第三节 行行色色的货币,用纸做的货币,第三节 行行色色的货币,马可波罗游记:大汗国中商人所至之处,用此纸币已给赏用、以购商物、以取其货币之售价,竟与纯金无别。,银行券与国家发行的纸币 银行券最早于17世纪在欧洲出现于流通中的一种用纸印制的货币。早期的银行券是由私人银行发行。19世纪中叶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的银行券发行逐渐由私人银行改由中 央银行或其指定的银行发行。 银行券 (Bank Note )是由银行发行的、以代替商业票据流通的,是在商业票据贴现的基础上,由银行自身发出的一种负债证明书,具有黄金和信用双重保证。 国家纸币(Paper Money)是在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基础上产生的,不与贵金属挂钩也不能兑现为黄金的信用货币,是依靠国家法律强制发行和流通的一种纸制的货币符号。 信用货币(fiduciary money)即是债务货币,也称为不兑现纸币,不代表任何金属货币,它只是一种信用凭证价值符号,依靠银行信用和政府信用而流通。 银行券、纸币、支票货币、商业票据等均属于信用货币。,银行发行的银行券,第三节 行行色色的货币,国库发行的纸币,可签发支票的存款,可签发支票的存款现代银行一项重要的业务是给客户开立支票存款帐户,顾客可依据存款向银行签发支付命令书支票。这种签发的支票可通过银行转帐方式用以支付货款、支付各种收费等。因此,这种签发的支票的存款被称为“存款货币”。存款货币(deposit money)即支票存款或活期存款,是存款客户可以对其在银行存款帐户签发支票,并主要利用它来进行日常支付结算的存款。,外汇存在的种种形态外国钞票和硬币境内外银行的外币存款以外币标价的有价证券,31,第三节货币形式的演变,电子货币电子货币(electronic money)是指在零售支付机制中,通过销售终端、不同的电子设备之间以及在公开网络上执行支付的“储值”和预付支付机制。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伴随着迅速发展的计算机网络而出现的电子货币,是继纸币信用货币形式的第二次标志性的变革。电子货币形态上的超物化,成为一种无形的纯价值体,履行货币的职能比历史上任何一种效率都高。,32,第三节货币形式的演变,电子货币的形式多样化 电子货币的出现是否意味着无现金社会的到来?,以各种卡片形式存在 (借记卡、信用卡),磁卡( magnetic card ) 智能卡卡(smart card),以计算机软件形式存在,电子现金( E- cash),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第四节 货币的职能,第四节 货币的职能,货币的主要职能有: 马克思: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货币贮藏、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1)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2)购买和支付手段;(3)积累和保存价值的手段。,一、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 可利用货币比较不同商品、劳务的价值,大大方便不同商品和劳务提供者彼此间进行交换。 价格尺度(measures of values):货币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的职能。 假如: 以白银作为货币 1斤牛肉克银斤羊肉克银斤大米克银公里运输克银小时的美术课克银 原因:商品都是劳动产品,货币所表示的比例是生产它们的劳动耗费的比例。 思考:土地等自然资源不是人类劳动,不具备价值,但为什么有价格呢?,货币单位1.任何价格,都是货币单位的倍数;没有货币单位,谈不上货币的度量。货币单位的名称就是货币商品使用价值自然单位 如:贝壳 “朋” 牲畜“头” 绢帛“匹” 半两钱五株钱货币单位是重量单位,货币的名称则另外规定 如:货币的名称“开元通宝”, 货币单位“文” 1816年金本位,1磅重量的黄金,合金币46.725英镑2. 抽象想来,度量单位越稳定越理想;但能够保持稳定的,相对说来,只是货币单位的名称;而货币的“值”,不论人们做出怎样的努力,自古及今,却总是不停地波动。,货币购买力1.货币购买力基本是指对商品、服务的“购买力”。2. 货币购买力与商品、服务的价格水平互为倒数。3. 把各国不同货币的购买力加以比较,可比各国不同货币单位相互之间的比值。 如:购买力平价理论(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PP),二、流通手段 商品流通中,起媒介作用的货币,被称为流通手段(means of circulation),或被称为购买手段(means of purchase)、交易媒介(media of exchange)。 货币作为交易媒介,使直接的物物交易转变为间接交易,提高了交易效率;同时,也使买卖成为两个相互分离的环节。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是货币。商品要求自己的价值得到表现,需要一个共同的、一般尺度;商品要求实际转化为与自己价值相等的另一种商品,从而需要一个为社会所公认的媒介。当这两个最基本的要求由同一种商品来满足时,该商品取得了货币的资格。当一种商品成为货币,所有商品只作为特定的使用价值;货币与所有商品相对立,成为唯一的、独立的价值体现者,并具有独立的运动规律。作为价值尺度,货币证明商品的价值;作为流通手段,货币则实现这种价值。即货币给出价格,货币媒介交易。,三、支付手段 交易过程中总会出现有利于买卖双方的赊买赊卖行为。 赊买赊卖,要以货币的支付结束一个完整的交易过程;结束流通过程的货币就是起着支付手段(means of payment)职能的货币。赊买赊卖中的货币已经不是流通过程中的媒介,而是补足交换的一个独立环节,即作为价值的独立存在使得早先发生的流通过程结束。货币发挥支付手段的特征:没有商品在同时同地与之相向运动。支付手段发挥作用的重要场所:大宗交易、国家财政、银行信用和薪酬支付等领域。支付手段对经济的推动作用:1)扩大商品流通,2)节约现金流通;隐患:有可能引发支付危机和信用危机。支付手段 VS 交易媒介(流通手段),四、积累和保存货币价值(store of value)的手段,41,流动性(liquidity)是指某一资产及时转化为交易媒介而不招致损失的难易和快慢程度。 影响因素:1)变现的难易程度(变现时间长短),2)变现的成本费用。 以下资产项目(房产、 汽车、 国债 、 外汇、活期存款、海上石油钻井设备)的流动性如何?,货币的职能图示,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五节 货币界说,任何界说,都不可能是绝对全面的任何概念、范畴的界说,都不可能是惟一的、绝对全面的;从而不可能彻底地“排他”。 对于像货币这样的经济范畴,如果不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深度来认识其性质,那不可能对之有多少全面的、基本的理解。从职能视角的货币界说 一般等价物货币与流动性 社会计算工具或“选票”货币与财富 货币与法从控制货币的要求出发定义货币生产关系的体现,从职能视角的货币界说教科书中通常的概括是:货币是被大家普遍接受作为偿付货款和服务的手段。“货币是流通的大轮,是商业的大工具。” 亚当.斯密 “货币是普遍被大家接受作为偿付货款和服务的手段,货币是在交换中被普遍接受的任何东西” 米什金马克思所做的界定既简明,又完整: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统一是货币。,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universal equivalent)是 指货币在商品世界里可以是与所有商品处于等价地位的事物;马克思认为货币是商品世界中排他性地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特定商品货币综合起来,1)货币是普遍被接受的作为购买、支付的手段(隐含着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的前提);2)货币是市场经济中的一般等价形态。流动性视角根据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论”流动性(liquidity)几乎成为货币的同义语(货币=流动性)与任何商品相比,货币的流动性是最高的,生产关系的体现,货币与财富 重商主义:金银就是货币,货币就是财富,而且是财富的唯一形态。货币与法 货币是法律规定的具有无限偿还能力的事物,即法作为货币界说、货币定义的决定性要素。 缺陷:国家法定的货币商品,如能真正起到货币作用,是由它们在经济活动中已经作为货币商品起作用许多古典的论点,今天看来很容易评判。但当今,有些观念实际是古典论点在新的经济条件下的再现。鉴古而知今,学说史的知识有助于提高分辨的能力。,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第六节 货币制度,币材的确定 国家规定哪种或哪几种商品(可能是金属,也可能是非金属)为币材,实际上都是对已经形成的客观现实从法律上加以肯定。 哪种或哪几种商品一旦被规定为币材,即称该货币制度为该种或该几种商品的本位制,比如以金为币材的货币制度称为金本位。由于往往有两三种币材并行流通,在法令上,也往往对几种币材同时予以承认;例如:在中国存在铜贝本位、铜金本位、铜帛本位、铜银本位等。 在西欧,有很长一段时间金银并行流通。当政府明确金、银都是法定币材时,称为金银复本位;单由黄金垄断流通,则称为金本位(英国,1816年)19世纪末、20 世纪初,世界主要工业化国家普遍实现了金本位制度;20世纪30年代,实际转化为不兑现的货币制度;20世纪70年代后,各国的法令都抹掉了以任何商品充当币材的规定。,货币单位的确定:“名”与“值”在金属货币流通时,哪种或哪几种商品一旦被规定为币材,即称该货币制度为该种或该几种商品的本位制,比如以金为币材,称金本位,等等。当币材的构成要素消失之后,货币制度则首先以货币单位表示特征。货币单位的确定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1)货币单位的名称;2)货币单位的“值”。按照国际习惯,一国货币单位的名称往往是该国货币的名称; 但中国是个例外情况。 例如:英镑、美元、加元、法国法郎、瑞士法郎等。确定币值比货币单位的确定更重要。货币的“值”为货币单位所含的金属重量,也称价格标准。如:英国 1816年采用的金本位制,货币单位:“英镑” 一英镑含纯金113.003格令(约合.克)如中国,秦“半两”钱、汉“五铢钱”、唐“开元通宝”、清银元等。,辅币多由贱金属铸造,为不足值货币。铸造权由国家垄断,铸造数量一般有限制,铸造收益归国家所有。,无限法偿和有限法偿,55,金本位发展历史(一)货币制度发展 概括地讲,货币制度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金属本位,即以贵金属作为本位币;二是信用货币本位,又称为纸币本位或不兑现本位,是指不以有价值的商品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双本位制(又称两本位制),金银两种货币同时按国家法定比率流通。美国和欧洲大陆国家曾采用这种制度。人们通常所说的复本位制,即指双本位。平行本位制:金银两种货币按各自的实际价值流通。英国曾实行这种制度,1663年英国新铸造的畿尼金币与原来铸造的先令银币就是按市场比率同时流通的.跛行本位制:法律上仍然承认金银两种货币的本位币地位,但停止自由铸造银币,只有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它是在19世纪70年代世界银价暴跌时为维持银的本位币地位及金银比价而被迫实行的。跛行本位制在美国、法国、比利时、瑞士、意大利等国都曾实行过。实际上它是由复本位制到金单本位制的一种过渡性货币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