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有效投资攻坚行动方案.docx
扩大有效投资攻坚行动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及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抢抓关于支持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文件实施重大机遇,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投资结构,保持全市投资稳定增长,发挥投资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根据关于印发省扩大有效投资攻坚行动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要求,在2021年扩大有效投资的基础上,奋力实施2022-2023年项目攻坚,特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坚持新发展理念,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牢固树立质量效益意识,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健全完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着力补齐生态环保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力争20222023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100亿元以上,工业投资、民间投资占比分别提高到20%和40%以上。二、组织保障成立市扩大有效投资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扩大有效投资各项工作,具体如下:组长:副组长: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三、重点任务(-)大力实施产业投资攻坚行动。1.加快推进工业投资实现倍增。以园区为载体、以项目为支撑、以企业为主体,围绕"1+3+N”工业产业体系构建(1指新型功能材料产业;3指大数据电子信息、生态特色食品加工、现代能源产业;N指新型建材、先进装备、健康医药、优质烟酒、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深入推进新型工业产业发展攻坚。20222023年全市工业投资累计完成370亿元以上。(1)强化产业招商和科技创新,推动产业链式发展。加快新型工业化'l+3+N''产业体系建设,围绕核心产业、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加大招商引资、科技创新力度,加快补齐产业链短板和薄弱环节,推动产业链向中高端迈进。着力推动高端锂电材料产业园项目、新材料年产15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及石墨化项目、新材料15万吨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项目(二期)、年产25万吨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年产2万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镒酸锂技改项目、市全智能环保型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项目等重点项目建设。(2)持续实施干企改造工程,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强化工业领域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改造,积极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每年推动实施工业项目技术改造50个以上。着力推进药业年产3000吨中药饮片生产车间改扩建项目、年产3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及4.5万吨石墨化加工综合能效提升改造项目等技术改造重点项目建设。(3)坚持集群集聚集约发展,推动开发区、高新区发展提质增效。持续开展首位产业培育提升行动,以开发区、高新区为载体,按照项目集中、产业集聚、资源集约要求,推动十大工业产业发展,形成链式互补、结构合理、集群发展产业格局。重点加快发展以镒系锂电池材料及关联产业为主的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做大做强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4)加快白酒产业整合力度,加强白酒酿造系列品种开发。实施年产5000吨白酒、年产1000吨白酒等项目,建成酒文化产业园。(5)推进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推动工业固体废物和再生资源规模化、高值化利用。(6)按照四个一策要求,强化镒渣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攻关,推动镒污染治理和镒产业高质量发展。2.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20222023年全市农业投资累计完成330亿元以上。(1)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实施县高标准农田质量提升行动试点,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改造提升70万亩以上,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实施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工程。建设一批相对集中连片的特色产业基地,巩固拓展生态茶、生猪两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建成蔬果百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推进食用菌产业集群和思南、德江肉牛产业集群。建成石阡国家级现代产业园,到2023年全市一县一产一园实现全覆盖。(3)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质增效工程。大力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推动农产品加工产业快速发展,加快推进食用菌精深加工,助推食用菌产业集群发展。(4)实施山地农机化提升工程。立足稳定粮食生产,从有利、有宜、有助于发展机械化出发,突出改地宜机改机宜地和农机农艺融合,加快推进现代化山地高效农机化项目建设,到2023年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53.5%以上。(5)大力发展生态渔业提升工程。加快构建现代养殖体系,提升规模化标准化水平,推进生态渔业开发建设项目,到2023年水产品产量达到7万吨。(6)实施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工程。加强种质资源库设施建设,补齐资源保存短板,新建或改扩建5个畜禽水产资源保种场和保护区,到2023年实现种质资源应收尽收。3.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2022-2023年完成新型城镇化投资680亿元以上。(1)全力推进城镇四改和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及四改重点工程,坚持市场化运作,扎实做好项目策划包装,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茅溪新区、谢桥新区等项目建设,完成棚户区改造3.2万户(套)、老旧小区改造5.094万户、背街小巷587条,地下管网建设改造445公里,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0.1753万套(间)。(2)强力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水晶阁大桥等项目,实施断头路畅通工程和瓶颈路扩宽工程,完善供气供热等设施,系统化全域推进城市内涝治理和海绵城市示范建设,新增城市(县城)市政道路50公里,建成城市社会公共停车位075万个。(3)加快实施燃气等城市管道建设和更新改造工程。(4)着力稳定房地产市场。统筹做好稳预期、稳房价、稳地价,引导房地产业向旅游、养老、文化、体育等行业多元化发展。4.扎实推进旅游产业提质增效。2022-2023年全市旅游产业化投资累计完成63亿元以上。(1)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加快引进国内外优强旅游企业,每年引进优强文化旅游企业2家以上。(2)加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弘扬,推进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片区建设,打造一批红色旅游精品路线(3)支持培育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积极发展民族、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加强民族传统手工艺保护与传承,打造民族文化创意产品和旅游商品品牌。加快优秀文化和旅游资源数字化转化和开发,推动景区、博物馆等发展线上数字化体验产品,培育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数字文化和旅游品牌。(4)加快推动业态升级。促进旅游业态融合发展,推动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建设,力争创建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6个以上、省级及以上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2个以上、旅游休闲街区2个以上,累计建成旅游+旅游融合发展项目10个以上。(5)着力完善服务设施。加快完善游客集散中心、旅游厕所、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推进品牌酒店建设,新增五星级标准酒店1家以上、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镇20个以上,培育五星级标准酒店1家以上,新增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镇7个以上,新增标准级以上村寨、客栈、农家乐70家以上。(6)有效盘活闲置低效旅游项目。按照市场化方式,通过发行旅游产业化基金撬动信贷资金及社会资本投入的方式,拓宽项目融资渠道,招引一批战略投资者、引入职业经理人管理等方式,加快推进度假区的盘活。5.加快服务业重点领域发展。20222023年全市服务业重点领域投资累计完成200亿元以上。(1)完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以打造成为东部商贸物流中心、片区区域物流中心为目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快推进枢纽型物流园区建设工程、县域型物流中心建设工程、城乡物流配送网络建设工程、物流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工程、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工程、电商物流提升优化工程等。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推动一批现代物流业重大工程建设。(2)优化商贸服务网络布局。推进各类一二三级批发市场升级迭代、改扩建和信息化改造,加快专业市场、共享型专业配送中心、乡镇和社区终端配送网点布局和建设,补齐流通基础设施短板。抓好城市商业设施升级改造、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工作,促进商业综合体、品牌连锁经营、便利店、社区商业网点等新零售业态发展。(3)增强文化产业竞争力。狠抓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落地落实,打造空间集聚、创新力强、业态多元、特色鲜明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4)提升金融、会展服务能力。大力实施引进更多境内外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来铜设立分支机构、区域总部。加快市中小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建设,提高金融安全、信用评价等领域数字化水平。实施会展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工程,整合提升会展场馆服务功能。实施会展集聚区建设工程,打造一批会展集聚发展载体。6.推进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抓实抓好产业大招商,持续开展招商项目全生命周期跟踪服务,强化项目落地建设问题协调,推动项目早日落地投产。到2023年,实现产业大招商总量大突破,引进优强企业100家左右,2022-2023年新增产业到位资金400亿元以上,每年形成固定资产投资120亿元以上。(二)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投资攻坚行动。L强化交通基础设施支撑。20222023年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80亿元以上,其中,公路水运投资165亿元以上、铁路投资2亿元以上、机场投资8亿元以上。构建一市两机场、高铁大动脉、千吨水运能级立体交通格局。(1)争取至吉首铁路开工建设,加快推动遵义至铁路项目建设前期研究工作。(2)加快完善机场布局。开工建设机场,着力构建一市两机场交通格局。(3)加快推进区(县)、市中心城市间通道建设。加快高速公路建设进度;加快推进环城高速公路建设到2023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000公里、出省通道6条。(4)加强交通布局与产业布局深度融合。提升重点产业基地、产业园区对外连接通道服务水平,到2023年实施普通国道85公里以上、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100公里以上。(5)提升水运大通道运输能力。建成电枢纽等项目,加快推进IOOO吨级通航设施工程等项目。2.融入大水网建设。20222023年完成水利领域投资48亿元以上。(1)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续建10座中型水库及30座小型水库,力争新开工大型水库和沿河小型水库,完成8座水库下闸蓄水验收工作,新增设计供水能力0.63亿立方米以上,到2023年底,全市水利工程设计供水能力达到14.7亿立方米以上。启动实施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加快推3个规模化供水项目。(2)加强灌区工程建设。加强灌区3个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改善恢复灌溉面积4.09万亩。(3)加大防洪能力建设。开展16处中小河流治理、2处山洪沟防洪治理和35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着力提升防洪基础能力。(4)加强水生态治理。加快推进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县项目建设,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760平方公里以上。(5)加强水污染防治工程建设。持续推进中心城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新增污水收集管网60公里以上。(6)加强城市(县城)排水防涝建设,提升排水防涝水平。3.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20222023年完成能源投资45亿元以上。(1)有序推动传统电力产业集群发展。建设安全可靠智能高效电网,建成一批220千伏电网网架,加快实施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加快实施乡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和电气化提升工程。(2)加快发展新能源。积极推进风光水一体化基地前期研究。加强可再生能源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百万级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加快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加快风电场等风电场项目建设。扩大新能源在交通运输、数据中心等领域的应用。(3)推动油气储气项目建设。督促企业建设天然气储备项目,形成城镇燃气企业不低于年用气量5%、供气区域3天日均消费量的储气能力。建立完善石油储备体系,提高成品油供应保障和应急能力。4.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20222023年完成新基建领域投资18亿元以上。(1)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互联网出市带宽至3000Gbps以上,新增5G基站3900座以上,建设5G和大数据应用场景共100个以上。实施IPv6流量三年行动,实现惠普包容的城乡一体化千兆光纤网络覆盖。(2)强化数据治理能力建设。深入推进全市一云一网一平台一体系,建成场景大数据调度平台、网络货运监管平台、智慧社区网格化管理平台、医疗健康中台、空间地理数据中台等公共数据授权开发利用试点场景。(3)推进绿色数据中心建设。鼓励大数据企业把握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南方节点机遇,采取市场化方式建设绿色数据中心机房,面向东部地区、周边地区提供算力和数据备份服务。(三)实施生态环保投资攻坚行动。1.夯实生态环境基础。2022-2023年完成生态环境领域治理投资42亿元以上。(1)科学推进岩溶地区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施区一体化保护修复。加大对生态保护修复的支持力度,实施重要河湖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对易地扶贫搬迁迁出地和历史遗留矿山实施生态恢复。(2)开展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对处于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区的人员分批实施避险搬迁。(3)实施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快市、县级以及千人万吨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成果巩固提升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实施重点河湖生态环保与修复工程,开展流域保护专项行动、污染治理。(4)改善土壤生态环境质量。实施历史遗留废渣、酸性废水等土壤污染源头治理,开展土壤污染调查评估和修复管控。(5)抓好工业大气污染治理。实施水泥、焦化等氮氧化物排放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开展挥发性有机物等工业企业大气主要污染物综合治理。(6)开展重点领域环境治理。实施区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推进镒二次资源循环产业、节能与综合利用等。2.加强城乡人居环境建设。20222023年完成城乡人居环境投资7亿元以上。(1)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实施生态循环农业项目、重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耕地障碍修复利用项目,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和土壤污染治理。到2023年累计完成投资3亿元以上。(2)实施畜禽粪污治理工程。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和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加快建设、松桃、德江3个整县推进项目。到2023年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稳定在80%以上。(3)加快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实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和飞灰利用处置示范工程。提高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收集处置能力,加强新污染物治理。(4)实施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治理攻坚行动,进一步巩固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推进城乡供排水一体化设施建设。新增县城生活污水处理能力4万吨/日,建设改造污水管网160公里,新增城市(县城)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05万吨/日。3.加快林业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20222023年完成林业投资15亿元。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深入开展国家储备林建设,加快低效林改造,大力发展林下经济。(1)科学开展国土绿化。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完成国家储备林建设35万亩。加强森林经营,实施低产林改造30万亩、退化林修复20万亩和森林抚育8万亩。(2)大力发展特色林业。加快发展竹、油茶、花椒、核桃等特色林业产业,扩大特色林业产业基地10万亩、改造特色林业产业基地20万亩,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完成森林康养步道提升改造5公里以上。(四)实施公共服务投资攻坚行动。1.推动教育水平整体提升。20222023年完成教育领域投资44亿元以上。(1)加大基础教育供给。大力推进公办幼儿园、城镇义务教育学校、乡镇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和市、县政府所在地普通高中学校建设。启动实施支持消除中小学大班额学校建设专项规划,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0所、义务教育学校40所、普通高中学校12所。(2)推进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推进职业技术学院(改扩建)工程,不断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持续实施8所中职强基工程、8所中高职”协同发展行动计划和1所高职双高"工程。2.推动卫生健康水平整体提升。20222023年完成卫生健康领域投资45亿元以上。(1)提高医疗救治能力。推动市级医院提质扩能和县级医院提质达标,提升基层卫生健康综合保障能力。加快推进市第二人民医院二期工程、第三人民医院改扩建工程,有序推进市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单采血浆站建设项目。强化重点专科学科建设和院前急救网络布局。实施国家干县工程,25%以上县级综合医院达到三级医院标准。启动7个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加快市中医院改扩建项目建设,70%以上县级中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以上。(2)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健全市县两级重大疾病防控体系。(3)强化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加快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建成市妇幼保健院改扩建项目。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医院老年医学科比例达60%。3.强化民生保障。20222023年完成重点民生领域投资23亿元以上。(1)提高养老和托育服务能力。加快建设城区、街道、社区三级养老设施网络体系,每个县级以上城市建成一所护理型养老机构,在老年人5000人以上的街道建设一所护理型嵌入式机构,在市区建设一批社区养老服务站示范点。加快建设农村三级养老设施网络体系,提质改造县中心敬老院为护理型养老机构,在每个县建成12所区域性敬老院,探索实施农村互助养老示范点建设。加快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机构建设,新增托位05万个。(2)推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补短板、提质量。加快推进老年体育活动中心建设,建设户外百姓智慧健身房、足球场、社区多功能球场,建设社区健身路径或三人制篮球场等。(3)完善社会福利体系。建设2个具备火化功能的殡仪馆,基本实现殡仪馆火化服务功能县级全覆盖。建设1个区域性儿童福利机构。四、强化要素保障(-)财政政策。积极争取各类资金,确保支持力度增加、项目份额增加。争取国家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支持,充分运用专项债券用作项目资本金政策,有效发挥专项债券撬动作用。整合各类财政资金,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原则,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进一步发挥四化及生态环保基金引导放大带动作用,募集更多社会资本投资我市重点产业领域。(二)金融政策。搭建省市县三级定期定点融资对接平台,继续实施引金入铜险资入铜工程,进一步加大社会融资力度。落实银保共担的政策性担保机制,确保2年累计新增贷款350亿元以上。鼓励金融机构支持纳入新国发2号文实施省市重大项目、莞铜合作共建项目等融资。按照市场化原则保障融资平台公司合理融资需求,不盲目抽贷、压贷或停贷。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优化金融供给,持续加大制造业等重点领域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保障重大建设项目资金需求。规范有序推进PPP项目,加快推进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投转固工作,一项一策制定资产盘活方案,推动成果转化利用。探索通过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等资产证券化方式盘活基础设施存量资产,形成投资良性循环。提升利用外资水平,确保20222023年利用外资1亿美元以上。探索投建运管退一体化投融资新模式,大力引进专业化市场主体或战略投资者,参股地方国有企业组建项目公司,共同参与项目规划设计、投资建设、运营管理。(三)用地用能政策。按照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原则,推进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分配与存量建设用地盘活挂钩,深化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探索产业用地实行标准地出让,探索批而未供土地和闲置土地有效处置方式,并按照新增建设用地年度计划指标,优先保障重大项目用地。工业用地鼓励采用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年期出让等用地供应方式。开辟重大项目用地审查报批绿色通道,市级统筹协调上报国家重大项目、单独选址的省级重大项目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按规定解决市级重大项目建设用地,其他项目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由各区(县)按规定解决。统筹协调国家和省支持旅游产业发展和设施农业项目用地政策的落实。以能耗双控制度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全力以赴完成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目标,保障重点项目用能需求。探索市场化交易等调节手段,提高配置效率,对重大工程项目碳排放等指标,采用调剂、组织交易等方式统筹解决。(四)优化营商环境。聚焦营商环境改革提质升级,以打造贵人服务一视品牌三年建设一流营商环境为抓手,深化放管服改革,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加快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加快打造政务服务一张网,打通部门间数据壁垒,实现政务服务更大范围一网通办。全面实施不动产登记、交易和缴税线上线下一窗受理、并行办理。加快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强化信用信息共享开放,完善信用承诺、修复和异议机制。提升金融对实体经济服务质效,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切实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切实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破除招投标隐性壁垒。五、工作要求(一)完善工作机制。市扩大有效投资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围绕既定目标任务,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工作机制,加强部门间联动协调,有效推进扩大投资各项工作。各区(县)人民政府,高新区、开发区管委会应参照市级做法建立相应工作机制。(二)强化责任落实。建立健全领导牵头推进项目责任制度,按照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实施主体、一张推进图表"的五个一要求和明确资金筹措方案、明确重要审批环节办理时限、明确耕地占补平衡方案、明确年度建设任务、明确年度投资目标"的五明确要求,逐个项目压实推进。(三)加强督促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落实旬调度、月通报工作机制,按旬开展工作调度,每月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通报,并作为各责任单位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依据。对未按工作计划推进的责任单位进行督导督办,加快问题整改落实,推动项目顺利实施,确保我市扩大有效投资攻坚行动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