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石壕吏》ppt课件.ppt
杜甫,他是谁?,他的诗多沉郁顿挫。,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故被誉为“诗史”。,他是唐代最伟大现实主义的诗人。,后人尊称他为“诗圣”。,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年代。,想一想:我们曾经学过杜甫的哪些诗篇?,石壕吏,杜甫,一、走近作者,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人。出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 故自称“少陵野老”, 世称“杜少陵”。杜甫早年仕途失意,安史之乱后,被授为左拾遗,后弃官入蜀,一度挂着检校工部员外的官衔,因此后人又称他为“杜工部”。著有杜工部集,诗人小传,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歌立足于现实,广泛而深刻的描绘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反映了人民的疾苦,谴责统治阶级的残暴,揭露尖锐的社会矛盾,因而被誉为“诗史”。而杜甫本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为“诗圣”。,后世形容杜甫的对联,“草堂传后世,诗圣著千秋。” 朱德,“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郭沫若,代表作品:,“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杜甫的创作历程,(一)读书和壮游时期(二)长安十年时期(三)战乱流离时期(四)漂泊西南时期,杜甫诗句,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4、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二、背景介绍(课本187页课下注释),唐肃宗乾元元年(759)春天,郭子仪等九节度使六十万大军包围安庆于邺城,由于指挥不统一,被史思明援军打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这时杜甫路经这些地方,一路上所看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于是他就其所见所闻写成了著名的组诗“三吏”“三别”,石壕吏是“三吏”中佳作。,三、朗读课文,1、第一遍,结合课下注释,自己通读全诗。,2、第二遍,认真听读课文录音。,3、第三遍,老师带领学生齐读,读准下面字的音:,壕 邺戍 逾妪 咽,(ho) (y )(sh) (y)(y) (y),四、疏通文意,(结合课下注释,试着翻译。),暮投石壕村, 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有差役在晚上来抓人。 老翁逾墙走, 老头越过墙逃跑,老妇出门看。 老妇人出门去察看。,吏呼一何怒, 差役吼叫多么凶狠,妇啼一何苦。 老妇人啼哭多么痛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翻译:听到老妇人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三个儿子应征防守邺城。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最近作战阵亡。活着的人暂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永远完结了!,翻译: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丁,只有一个还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开,出出进进没有完整的衣服。,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翻译:老妇我力气虽然衰弱,请让我今晚跟随你一起回兵营去,赶快应征到河阳去服役,还能够为军队准备明天的早饭。,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没有了,如闻泣幽咽。好像听到了有人隐隐约约地哭。天明登前途,天亮了,我登程赶路,独与老翁别。只能同那个老头告别。,本文重要字词:,1、古今异义词(5个)2、词类活用(1个)3、课下注释中比较重要的,五、结构分析,这首诗写了件什么事?请你把这件事告诉大家。,六、问题探究,请思考并回答,1、从内容看这是一篇叙事诗,记叙的时间、地点、事件分别是什么? 2、文中主要人物是谁?3、为什么是“捉人”还是“夜晚”?4、最终抓到人没有?、这两个人物出场各自态度反应如何?,时间:晚上 地点:老妇人家里(百姓) 事件:官吏抓壮丁。,老妇人和官吏。,夜晚老百姓都在家里,白天躲避战乱和抓丁。,抓走了老妇人,到河阳军中做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老妇、石壕吏。老妇是主要人物形象,她在危急之下,挺身而出,主动从军,有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 石壕吏开头出现,中间便隐入幕后,“捉人”“一何怒”可以看出官吏态度蛮横,凶暴无比。,请思考并回答,6、思考妇人交代的内容,可分几层意思?,7、自请服役时老妇人心理真实想法是什么?,8、有人读完文章说显然老妇人致辞的三层意思是一口气表达出来的,你怎么认为?,9、如果用文中一句话概括全文,应该是哪句?,三层:战争惨烈;家境困难;自请服役。,自请服役也暗示掩护老翁和儿媳的心理。,不是,是官吏再三逼迫的 。,有吏夜捉人,有人说:石壕吏中老妇的“致词”全都是“吏”步步紧逼出来的,你同意这种说法吗?如果同意,你能从老妇的回答中想象、推测出“吏”都问了什么话吗?,汝家男丁否?,尚有他人否?,今必有一人,谁应河阳役?,赏析:,本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运用了“藏问于答”,如“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概括了双方的矛盾,但并没写吏的蛮横凶暴,而是从老妇的致词中暗示出来。,七、文章主旨,全诗通过诗人亲眼所见的石壕吏趁夜捉人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祝学习进步!,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