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化学必修二 1.1 原子结构 ppt课件.ppt
万物无论是生物还是非生物,都是由微粒构成的。,第一节 原子结构,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英国化学家道尔顿(J.Dalton , 17661844),1897年汤姆森发现了电子,证实了原子可以再分的事实,英国物理学家汤姆森(J.J.Thomson ,18561940),卢瑟福原子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1911年卢瑟福和他的助手做了著名的粒子轰击金箔实验。,课本阅读课本P2联想与质疑完成以下问题,现象 结论大多数粒子(正电)一小部分粒子极少数粒子,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 改变了原来的方向 被反弹了回来,金原子核外有很大的空间(金原子核很小)金原子核带正电金原子核质量比粒子大得多,一、原子核 核素,1.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质子,中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不带电),(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新课讲解,构成原子的微粒-电子、质子和中子的基本数据:,(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2)原子的质量由哪些微粒决定?(3)忽略电子质量,原子的相对质量与质子数、中子数有什么关系?,关系: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由质子和中 子的质量决定3)原子的相对质量在数值上质子数中子数,质子数(Z) + 中子数(N) =质量数(A),(Z),(N),X,中子数= A - Z,原子的表示方法,1、据最新报道,某放射性元素的原子16667Ho可有效治疗肝癌,该核素原子核内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 )A.32 B.67 C.99 D.1662、某阳离子Rn+的核外共有x个电子,核内有y个中子,则R的质量数为( )Ay-x+n By-x-n Cy+x+n Dy+x-n,A,C,三种不同的氢原子,1,1,1,2,1,0,1,2,3,1)氕、氘、氚的原子结构有什么异同?它们是同一种元素吗?它们是同一种原子吗?2)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吗?,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核素:,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2.核素,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元素、核素、同位素及同素异形体的区别与联系,质子数(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质子数、中子数都一定的一类原子,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的互称,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的单质,质子数,质子数中子数,质子数中子数,组成元素结构,C 、 H 、O三种元素,三种核素,O2与O3,原子结构示意图,二 核外电子排布,1.核外电子分层排布,(2)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电子(K层是最外层时,最多不超过2个);,(1)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能量最低原理)。,2.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金属钠、金属镁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还原性,而氧气、氯气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氧化性,你能用原子结构知识对这一事实进行解释吗?,提示:钠(或镁)原子最外层只有1(或2)个电子,次外层有8个电子,因此在化学反应中较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最外层为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使金属钠(或镁)表现出还原性; 氧(或氯)原子最外层只有6(或7)个电子,因此在化学反应中较易获得电子形成最外层为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使氧气(或氯气)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氧化性。,4.最外层电子与元素性质的关系,一般大于或等于4,易得电子也能失电子,既显负价又显正价,只显正价,易失电子,一般小于4,8(He为2),既不易得也不易失,0,1.,2.,3.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一低两不超”,1、已知R2+离子核外有a个电子,b个中子,表示R原子符号正确的是 ( ),2、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则该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 A、3 B、7 C、8 D、103、用符号填空:a质子数;b中子数;c核外电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1)、原子种类由 决定。 2)、元素种类由 决定。3)、核电荷数由 决定。 4)、相对原子质量 决定。5)、元素的化合价主要由 决定。6)、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 _决定。,4、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C,C,B,ab,a,a,ab,d,d,课本P8P9练习与活动1、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