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思想》PPT课件.ppt
现代教育思想,走进电大在线网络课堂,第二章 科教兴国教育思想,.内容提 要一,了解科教兴国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包括世界科教兴国的基本实践及经验,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科教兴国战略,科教兴国思想的演进及有关历史人物、事件;识记科教兴国思想的基本涵义;理解科教兴国思想的主要观点,包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教育是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基础的观点,教育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知识产业的观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观点等;掌握科教兴国思想的基本规律,并在实际工作中自觉地用科教兴国思想的基本原,内容提 要二:科教兴国教育思想的史实,接4,内容提 要二:科教兴国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繁荣,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理论内涵:马克思语:“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邓小平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P29三层含义。实践证明: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尤其是近现代史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都是与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分不开的。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先进科学技术得以广泛传播,社会生产力就会获得巨大发展,国家的综合国力就会增强,并在世界竞争格局处于有利地位。英国是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弘扬科学使法国异军突起。大兴科教使德国后来居上。科教为本使美国独占熬头。科技立国使日本战后辉煌。,对主要发达国家现代化进程的简单回顾表明,在人类社会的近现代历史上,社会生产力的每一次划时代的进步,都是与教育事业的发展,知识的传播,特别是科学技术的传播与推广分不开的。世界科教兴国的基本实践及经验,尤其是英、法、德、美等主要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实践与经验告诉我们,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就必须重视科技与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要把教育事业作为一项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的基础性事业来发展。经济的增长、科学技术的创新与推广,归根到底取决于教育事业,取决于教育事业对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对整个民族素质特别是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如从科学到发明、再到商品,18世纪要100年,19世纪为50年,20世纪上叶为30年、二战后为7 年,当今为3 -五年。,内容提 要二:科教兴国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返回,内容提 要二:科教兴国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二、教育是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基础。1、教育为科技和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2、教育是知识创新、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3、教育能够有效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邓小平:“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三、教育是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知识产业。. 1、教育在人类社会中始终具有基础性的地位。2、教育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发展中具有全局性的地位,教育是立国之本。3、教育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先导性的作用。,形成性测验,1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先进科学技术得以广泛传播,社会_就会获得巨大发展,国家的_就会增强,并在世界竞争格局处于有利地位。 2经济的增长、科学技术的创新与推广,归根到底取决于_事业,取决于教育事业对科学技术_的培养和对整个_特别是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3加速国民经济增长从_型向效益型、从粗放型向_型的战略转变已迫在眉睫。实现这一战略转变必须依靠大力发展_事业,培养大批的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人才,加速_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切实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_的轨道上来。,填空题,生产力,综合国力,教育,人才,民族素质,外延,集约,教育,科技成果,劳动者素质,4要改变过去那种不利于科学技术发展、不利于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体制和机制,走产、_相结合的道路,并通过大力发展_事业来推动我国的经济合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从而达到提高_国力的目的。 5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社会主义_建设的根本战略,是我国迎接_经济时代的挑战,实现经济和社会_式发展的必然选择。,科研,教育科技,综合,现代化,知识,跨跃,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无论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方面,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创新成果方面,教育都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 谈谈你对于这句话的认识。,综 述 題,提示:从教育在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的作用思考,返5,结合实例论述:教育是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知识产业。,论述題,要点:1、教育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先导性的作用。首先人的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生此过程中,遗传素质只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而人的潜质的显现,要靠教育。如狼 孩、熊孩的发展过程就是脱离教育的结果。其次经济和社会发展依赖教育的发展。所以教育要优先发展,为经济发展储备人力资源,如二战后日本优先发展教育,迎来了六、七十年代的经济腾飞。 2、教育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发展中具有全局性的地位,教育是立国之本。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之间存在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教育能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如我国就有正反经验教训,在古代重视教育,我国的四大发明闻名于世,经济总量世界第一,近代忽视教育,沦落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屡遭列强欺凌。 3、教育在人类社会中始终具有基础性的地位。人类物质生产的过程就是人类自身生产与再生产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人类就要尊世代积累的经验加以整理、保存、传递和发展,这就需要教育。如先人需要几百年才能发现的科学知识后人只要几小时就能掌握。,第 三 章 素 质 教 育 思 想,本章学习的主要内容: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以及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学习、努力和社会实践,所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邓小平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四个统一的指导思想。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有,教育对象的全体性、教育内容的基础性、教育空间的开放性、教育目标的全面性、教育价值的多元性、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主体精神和个性健康发展、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等。要加深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的认识,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广大教师要在全教会精神的指导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注重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并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合格教师。,内容提要一:素质与素质教育,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以及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学习、努力和社会实践,所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特 殊 素 质,文化、科技、技能、品德素质,心 理 素 质,遗 传 素 质,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核心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内容提要一:素质教育产生的历史背景,1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正日益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使得知识和人才、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成为推动或制约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2传统教育的应试弊端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驱赶全部学生去挤升学的独木桥,导致学校教育往往只重视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而忽视大多数学生的成长;其二,它把整个中小学教育纳入与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对口的系列,中小学成了大学预备班,只重视智育,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在智育中,也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死记硬背,大搞题海战术,学生成了教鞭下的奴隶,根本谈不上智力的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其三,它以单纯的分数标准来评价学生的成绩,以单纯的升学率来评价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导致了教育评价上的片面性。,3西方文明史上人们很早就开始对人的全面培养、全面教育的思考及实践,历史上曾有自由教育、博雅教育、人文教育、通才教育、科学人文教育等不同的教育术语或称谓,表达着使人整体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的教育思想。19世纪出现的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为后来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与实践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也是我们今天全面推进的素质教育思想与实践的理论基础。素质教育在我国的现实实践,也有着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教育思想的历史渊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也有着对素质教育的实践性探索。素质教育概念的提出,始于本世纪80年代,出现在我国教育改革实践研究和教育立法之中。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全党、全社会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出发,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一个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江泽民同志在会议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各级各类教育都要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的全面素质,作为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内容提要二:素质教育的主要观点,实施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邓小平,四个统一: 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江泽民,内容提要二:素质教育的主要观点,素 质教 育 的 特 征,教育对象的全体性:是指全体适龄儿童都必须接受正规的义务教育,不得因种族、民族、性别、出身、宗教信仰、经济等因素而限制或剥夺其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教育内容的基础性:素质教育的内容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点、基本行为规范、基本学习生活能力等方面的教育,教育空间的开放性:积极开拓获取知识的来源和获得发展的空间,重视利用课外的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与和谐发展。,教育目标的全面性:对个体来说,既要保证全面而和谐地发展,又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对群体而言,既应保证他们全面和谐地共同发展,又允许群体中的个体之间的发展存在相对的差异性。,素 质 教 育 的 特 征,教育价值的多元化:首先必须满足学生个体生存与持续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做人、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劳动、学会共同生活;其次必须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挥其特长及潜能,使其个性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充满创造的活力。,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培养每个人的创造性,另一方面要为培养能够攀登世界科学高峰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打下基础,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教育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和精神力量,使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不仅要给学生知识,而且要给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内容提要二:素质教育的主要观点,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处理好的几个问题,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自然是对立的。素质教育是对应试教育的根本否定,但不能说素质教育是对现行教育的根本否定,因为不能说现行教育就完全是应试教育,不能简单地在现行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划等号。,实施素质教育与 基础教育的关系:批评应试教育倾向,不是要整个否定过去的教育,应试教育不是对我国现行教育的概括,而是对我国现行教育中存在着以往考为目的而产生诸多弊端的教育现象的概括。,实施素质教育与外部条件的关系:要改变劳动用人制度对现行教育的导向作用。要给由于种种原因没能上大学者以同等竞争机会,建立学历与能力并重,重实际、重素质的用人制度。,实施素质教育与考试的关系:考试既可以为“应试教育”服务,也可以为素质教育服务。素质教育否定“应试教育”倾向,并不是不加区别地取消一切考试,而是要改革考试的目的、内容和方法,健全和完善教育评价制度。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实施素质教育与教育质量的关系:素质教育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学生;追求的是使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应付考试;突出强调的是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而不是让学生只会记忆机械发展。高考制度进一步改革以后,素质教育与升学率并无必然矛盾。,素质教育与发展特长的关系:选修课、课外活动、发展特长都是非常重要的,也包含在国家课程计划之内,并常常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但这并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如果说发展特长是素质教育的话,那么它还是素质教育之末,而不是素质教育之本。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还是课堂教学。,内容提要二:素质教育的认识意义,1必须加深对实施素质教育必要性的认识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建设高质量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迎接未来经济社会挑战,完成兴国重任。,2、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全体教师必须树立起以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目标的育人观,在教育目标的导向上,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核心,实施知识教育、智能教育、情感教育、意志教育相融合的教育,立足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3、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场新的革命。它涉及到人才培养的各个阶段,以及各级各类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内容提要二:素质教育的实践意义,1.在全教会精神的指导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要认真学习全教会精神,全面系统地掌握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培养目标、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方法等内容。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在实践中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的探索者和创造者。,2.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注重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提高学习能力,特别是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要从知识本位走向能力本位,从继承性学习走向创新性学习。,。,3、提高自身素质,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合格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与水平。具备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积极参与教学科研,探索创新,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合格教师。,形成性测 验,1、要实施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_教育,培养和造就适应21世纪_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教育要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坚实的_和知识基础。,素质,现代化,人才,2、目前我国教育工作必须从“_ 教育的轨道上转变过来,大力实施旨在提高全民族_和_的素质教育。,应试,综合素质,创新能力,3、知识经济以知识的生产和_为核_资本和技术为动力,以高新技术产业和_为支柱,以_研究和技术_体系为后盾。,利用,人力,服务,科学,创新,4、素质教育是一种使_都得到发展的教育,每个人都在他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都在他_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素质教育面向每个学生,就是面向每个_的学生。,每个人,天赋,有差异,综 述 題,实施素质教育,应如何处理好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提示:首先,要正确区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不同。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四有人才”的教育,而“应试教育”指偏离了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倾向。其次,“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在指导思想上是根本不同的。“应试教育”关心的是如何考高分,关心的是应试能力;而素质教育关注的是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对素质的驾驭。三是实施素质教育,批评“应试教育”,并不是否定以往的基础教育。四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都要考试,但考试的指导思想和目的是不一样的。,第四章 主体教育思想,一、历史背景,历史演进:中国古代提倡教学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主张独立思考。西方古代,提倡“认识你自己”;文艺复兴时重视人格、个性、的发展;近代实施“重视个性的原则”。,当代呼唤主体精神的弘扬,现代社会需要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信息技术创造了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的条件。,“应试教育”的极端化催生了主体教育思想的产生与发展。首先“应试教育”脱离实际,其次,扼杀了个性的发展,造成片面发展;三是扼杀了想象力和创造性。,二、主要观点,1学生是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自身的主人,是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作为教师教育活动的对象或客体是相对的、暂时的,而作为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却是绝对的、长期的。学生是有着主观意志的自己生命的主体,他们应该享有一定的自主选择和自我发展的权利。学生是有着自己特定的学习与发展方式的自己成长的主体。,2、现代教育过程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双主体协同活动的过程。主体教育思想认为学生是自身学习与发展的主体,同时又认为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与学生这两个主体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协同活动,共同完成教育的任务。在双主体的协同活动中,教师负责整个教育活动情境、内容、方式、条件等的设计与安排,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学生对教育活动的参与不是通常所见对教师提问的一种简单应答,而是有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比如选择学习内容,选择学习进程,选择自我管理的方式等。,主要观点,3现代教育应把发挥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作为一项核心目标。学生的主体性集中体现为他们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必由之路。发挥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本身就是现代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4现代学校教育中应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建立合理的师生关系是体现主体教育思想的关键所在。要培育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首先要确保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一种实实在在的主体地位。合理师生关系的要点是平等民主、相互尊重。在比较理想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应该是既是师长,又是参谋、朋友、顾问。,学校中所有的人际关系都应体现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原则。学校中的人际关系应该形成这样一种氛围:让每个学生都拥有自信,又让每个学生都学会尊重别人。,现实意义,一树立现代的教育本质观主体教育思想,看到了教育活动的本质在于:它是学生在教育者为其创造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经过自身的知、情、意、行等身心活动过程,对各种内外影响加以消化吸收、自我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生活过程。在主体教育思想看来,教育的结果既离不开教师的教,更离不开学生的学;教师教得怎么样,不仅要看他教会了学生具体知识没有,更要看他是否教会了学生怎样学。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教育行为的主体,而学生则是自身学习与生活活动的主体,师生两个主体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教育活动的目的。教育不仅包括教,更要重视育。教育不仅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发展的活动,还是一种特殊的生活。,现实意义,二要探索新型的教育管理模式 主体教育思想追求在教育过程中尽可能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而要实现这一理想,需要相应的教育管理模式作为保障。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要为教师和学校实施主体教育创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管理行为应该多一些民主参与,多一些依法按章自律。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在班级和学校的管理活动中唱主角。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要求教师要课堂教学中把学生当主体,在日常的班级及学校管理活动中,也要把学生当主体,让学生习惯于自己管理自己。,三、要建立起教师启发引导、学生主体参与的教育活动模式要帮助学生打破对教师和教材等权威的盲目崇拜。教师的指导要到位而不越位,要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要使学生对教育活动有实质性的参与。要给学生留下自主选择和发展的空间。,案例分析,教材P75案例思考:试从学生是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角度谈谈如何把这一观念落实到实处。,提示:首先,在教育理念上要建立在学习中,学生是有着主观意志的生命的主体,他们应该享有一定的自主选择和自我发展的权利。他们应该有自己特定的学习与发展方式的理念。其次,在教学方法上,要因材施教,打破教材统一,教法统一、步调统一,为学生提供多种“快餐”,适合学生的多种需求。三是对有特长的学生,要因势利导,引导其向更高水平发展。,教材P82案例思考:该案例中的教师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怎样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提示:该教师的做法是错误的,缺乏民主平等观,严重的损伤了学生的自尊性。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建立自己与学生是具有平等人格主体的观念,确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在行为上,要平等民主、相互尊重,不体罚和变相体罚,,不贬损、侮辱人格。三是要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只有对职业的热爱,才能端正职业行为和遵守职业道德,去慈爱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教材P80案例:1、文章反映了柯艾同学的什么需求?他为什么认为老师都是“好学生”的老师?2、为什么发挥和培养学生 的主体性是现代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提示:1、需要别人 对他的人格和个性的理解与尊重。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不公平教育现象,喜欢学习好的、活泼开朗的、讨人喜欢的,而不喜欢成绩差的、性格孤僻的等,所以久而久之,在学生 中形成这种印象。,2、首先,发挥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进行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的必由之路,教育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学生如何学习和怎样学习,变“让我学”为“我要学”,就是要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入手。,其次,全面提高素质和全面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学生是这个过程的主体,效果的好坏,就看能否发挥主体性,所以教育过程就是教师培养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过程,也是教育要实现的目标。文中所反映的问题,就是教师没有把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为教育目标,忽视了对有缺陷的学生进行教育 ,引导他们树立自信心,培养积极健康的精神状态,充分发挥主体性而产生的,第 五 章 科 学 教 育 思 想,科学:是人们关于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包括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问题 。 技术:是将知识物化或应用的操作方法和技艺。主要是对改造事物方法的探索。回答 “做什么”和“怎样做”的问题 。,科 学 教 育 思 想产生的背景,一、科学技术成为现代社会的第一生产力。现代社会对人们的科学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加强科学教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二、 90年代中期,中国政府提出要把科教兴国作为我们的基本国策。目前国家重视发展教育,其首要的原因是出于对发展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因此,科学教育无疑应是当前我国教育的主体内容。,科学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一科学教育目标的重点是通过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指人们身上与科学活动有关的一种综合素养,它包括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方法与能力、科学行为与习惯以及科学态度与精神等,科学知识与技能涉及数学、自然科学、人体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行为科学等广泛领域。,科学方法与能力是科学素养的核心,科学方法与能力包括:搜集资料、观察、分析、假说、实验、表达与交流、实际操作与制作等。,科学行为习惯是科学素养的外部行为表现,也是进行科学活动的行为保障。良好的科学行为习惯包括勤动脑勤探究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生活习惯、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习惯等。,科学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是科学素养的灵魂,是科学素养在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层面的体现。良好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不仅可以使个人的立身处世更加自觉、更加高明,而且对于破除迷信、推动社会风气的进步也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包括:崇尚真理、注重效率、严谨认真、客观公正、敢于创新等。另外,科学素养包含着技术素养,比如技术意识、技术应用、制作技术等。,科学素养,二科学教育的课程应该体现现实性、综合性与时代性,科学教育的课程内容应体现现实性。科学教育的课程内容要体现综合性。科学教育课程的内容与手段要体现时代性。,三科学教育的过程应该重视科学方法、充满科学精神。科学素养主要是在学科学、用科学、探索科学的活动过程中成长起来的。科学素养的成长要求科学教育活动必须是重视科学方法、充满科学精神的。进行科学教育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与技能,而且要让他们知道有关的知识、产品是用什么方法得来的,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去运用和体会一些方法。,四科学教育要与人文教育相结合。要使学生学会用正确的态度对待科学活动和科技成果。要使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社会和人生的重大问题。要充分挖掘科学教育内容的人文价值。,现实意义,一全面理解科学教育的内涵,准确把握我国科学教育的目标。我国科学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要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基础上,特别重视科学方法与能力、科学行为习惯以及科学态度与精神的培养。,二全面优化和营造科学教育的环境。科学教育 不能只局限于学校围墙之内和教室之中。要完善学校科学教育所需的设备、资料等物质条件,并提高其利用率。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在全部教育活动中渗透科学教育内容。,三加快科学课程改革步伐,优化科学学科教学。要加快科学课程和教材改革的步伐,构建具有现实性、综合性和时代性的科学教育课程教材体系。要优化科学学科的教学过程,提高科学学科教学活动的整体效益。,四 充分开掘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育价值,习题 点评,一、什么是STS教育?,要点提示: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西方发展国家举起的“科学 技术社会”教育。STS即为其英语缩写。这种教育思想强调教育应该密切联系人类的现实生产与生活,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如开设与人类生存相关 的环境、能源、材料、海洋、城市、人口、健康与疾病、国防、水资源、核能利用、太空技术等方面的课程,从而形成学生对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正确态度。,二、简述科学素养的成长规律。,要点提示:科学素养是在学科学、用科学、探索科学的活动过程中成长起来的。首先,要通过教师的讲授和演示,通过书本知识学习科学知识和技能,掌握间接的知识经验。其次,要通过学生自己的各种活动,如探究、实验、操作、练习,去感受、发现和总结直接经验,从而养成和练成科学方法、能力、习惯、态度与精神,第六章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人文主义教育则是一种教育理论流派。这种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应该是培养自我完善的人。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负面作用的显现,以及人类所面临的种种危机与挑战的加深,人文教育开始了它的现代复兴。许多国家包括前苏联和日本等缺乏人文主义传统的国家,-都纷纷提出了学校的人化和教育的人化、人性化、人道化等主张。,历史背景,一、现代化的困境呼唤民众人文素养的提高:科技的发展给人类带来进步的同时,给人类又带来种种社会问题。一是人类成员之间的相互争斗造成造成压力与伤害,如贫富差别、竞争带来的压力与伤害;二是科学技术的滥用给人类带来危害,如战争、生态恶化、资源枯竭等威胁和挑战;三是由于信仰危机导致的人们精神世界的空虚与迷茫,如道德滑坡、“四无主义”(无气魄、无关心、无感动、无责任)、金钱至上、追求享乐等。这些问题需要通过提高人类的人文素养去解决。,二、当今中国社会的健康发展强烈呼唤人文意识的觉醒。一是在改革开放带来物质文明的同时,也产生了道德失范等一些社会问题,需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需要两个文明协调发展,需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二是由于历史原因,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文化品位、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滑坡。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人文意识的觉醒。,人文教育思想主要观点,一、人文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探索科学,起始的原因是因为对这世界感到好奇,而人类的人文关怀或人文情怀则源于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深刻关怀、体验和思考。与科学教育一样,人文教育也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人文人类体会为人之意义与态度,实践做人之道。只有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才有可能培养出一个完整的、和谐的人。,二、现代人文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让学生学做进步的现代人。一般意义的人文教育主要目标是要提高人们的人文素养,使人活得更自觉、更高尚、更高雅。所谓人文素养,即做人的基本修养,它体现在一个人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准则当中。人文素养可以区分为三个不同层面,即人文知识、人文态度和人文精神。其中,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的最高形态,而人文精神则主要是通过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格特征、审美趣味等体现出来的。现代人文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让学生学做进步的现代人。要使人有更开阔的心胸。要使人更加注重精神追求。,三人文学科教育与人文实践活动相结合是人文教育的基本途径。人文学科是人文教育课程的核心内容。人文教育不能等同于人文学科知识教学。人文实践活动是人文素养成长的必由之路,人文素养的成长需要良好人文环境的熏陶,要引导学生去体会并参与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四接近自然、善待自然是现代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在进行人文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鼓励学生接近自然、探索自然、建立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现代人不仅需要接近自然、探索自然,还必须善待自然。,案例点评,教材P130案例一:本案例涉及的是在教育过程中如何体现人文精神的问题。 1、根据人文教育思想,人文教育就是在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学会做进步的现代人。而要完成这一目标,要把人文学科教育和人文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人文实践活动是人文素养成长的必由之路。在学校,一是要参与并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二是教育过程应富有人道精神。,2、教育过程中的人道精神,主要体现在教育中要尊重学生,2、教育过程中的人道精神,主要体现在教育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把学生当成有独立人格的主体,重视学生的自我感受;有同情心,有人情味。而這位教师的做法严重违背了上述基本要求。,教材P130案例二:理论要点同上。在具体做法上,案例中的教师是贯彻人文教育思想的典范,对学生的人格的尊重,把学生当成有独立人格的主体,重视学生的自我感受,富有同情心,饱含人情味的做法,是一种极大的精神震撼力量,对人文精神的培养,有巨大作用。该生下决心要汕教师的举动就是人道精神结出的硕果。,教材P132案例:理论要点同上。案例中的教师更注重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并引导学生体验人文因素,从而感受人性美、人格美、人际关系美、人生美,从人文环境中汲取了信心和力量,获得了健康成长的社会、心理环境。,我是小组长,你们要听我的,否则。,教材P134案例:试从社会环境的角度谈谈如何才能把人文教育思想落到实处。,提示:1、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诸因素中,决定因素是环境影响,它决定了心理发展的方向、水平、广度等。,2、现代学生生活学习在一个开放的世界中,环境中的各种因素都会对学生产生的影响。,3、人文教育思想的落实和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受到环境的深刻影响,不良社会人文环境必然对学生耳入目染、潜移默化,案例中的张玲就是受社会腐败现象和特权思想的影响而沾染上“腐败”的,因此人文教育思想的落实,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光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第七章 创新教育思想,内容提要:第一部分是创新教育思想的历史背景,阐述了知识经济与教育的创新使命,中国现代化建设、科教兴国战略与创新教育的提出以及创新教育思想的演进过程和事件,这些内容是学习创新教育思想的前提;第二部分是创新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阐述了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基本职能,教育在知识创新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目标,创新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学习和创新教育的实施原则等问题;第三部分是创新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主要从认识意义和实践意义两个方面来讨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江泽民,历史背景,一知识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人类将要迈进的一个新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的创新。未来教育的新使命:知识的创新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二、中国现代化建设、科教兴国战略与创新教育的提出。知识经济、科教兴国与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知识经济的兴起,表明综合国力的竞争。国家创新能力的基础在于人才的数量、质量、结构和整体作用的发挥。传播知识,造就创新人才的途径是教育和培训,教育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支柱和基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重点。,小资料,十六大报告中有关创新的论述:如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全党必须在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现代化人应具有的八个素质特征:1、愿意接受新事物,思想上倾向于革新与变化;2、乐于发展意见;3、时间观念强;4、有自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5、计划性强、有信任感;6、公平待人;7、对新式教育感兴趣;8、尊重别人。,主要观点,一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基本职能。 在知识经济时代里,知识和信息的作用越来越大,人的素质、技能特别是知识创新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不断创新的知识就是财富,就是生产力,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和推动力量。在这个时代里,教育的职能主要就是对知识的创新和探索。,二、教育在知识创新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1、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础。知识是创新的前提,而知识的获得,最主要是通过教育(由教育的特性决定的),教育既能进行知识的再生产,又能创新知识。,2、教育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是知识经济对教育提出的新使命;教育具有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功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提供了充分的有利条件。,3、教育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交流,政府干预政策,宏观经济环境,企业,知识积累、技术竞争能力、人力资源,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国际交流,国际交流,国 家 创 新 体 系,企业研究开发机构,教育培训机构,三、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1、第三全教会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灵魂,创新素质的培养为实施素质教育、深化素质教育找到了一个好的切入点。,2、实施创新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首先要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其次,知识的传播与创新要融合;三是要用参与式和启发式教学;四是要培养创造性人格,发展人的创造性,四、创新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学习,创新性学习就是要求能善于系统地提出问题,并把问题集中起来。它对公认的典型的解决问题方法所抱的态度是:在采用它以前先加以判断,然后根据价值来决定是否采用。创新性学习是通过重建整体而不是分裂现实来促进我们思维的,因此它是以整体性思维为主导的,它反映了综合-分析的时代精神。创新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习的创新性学习。,五、创新教育的实施原则,个性化原则:要求教师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导者上,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与学生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关系,把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各具特色的个性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来抓。,自主性原则:指在教学过程中,受教育者学生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要主动积极而不是消极被动地学习;对所学的知识要真正理解和善于运用,而不是生吞活剥、呆读死记。,探索性原则: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求教师应富有探索性,为学生创设探索情境,提出探索性问题。引导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地探索,得出科学的结论;并且在此活动中让学生养成勇于探索的精神。探索性原则是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