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某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docx

    • 资源ID:1910295       资源大小:156.85KB        全文页数:5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某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docx

    六安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三稿)六安市商务局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二六年三月目 录一、前 言5(一)规划目的和意义5(二)规划范围和期限5(三)规划对象和重点5(四)规划依据6二、现实基础和规划背景6(一)六安经济社会基本情况6(二)商业网点现状分析8(三)规划背景12三、指导思想、规划原则、规划定位和发展目标21(一)指导思想21(二)规划原则21(三)规划定位23(四)规划目标24四、中心城区商业总体布局26(一)商业体系的确定26(二)市级商业中心27(三)区级商业中心28(三)社区商业中心30(五)专业特色街33五、商业业态建设36(一)零售业37(二)宾馆饭店、餐饮业40(三)物流配送业41(四)专业市场42(五)农贸市场46六、规划实施措施47(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调运作47(二)严肃规划实施,科学合理决策49(三)加强要素支持,合力推进建设49(四)强化标准建设,规范市场秩序50(五)实施科教兴商,培养商贸人才51(六)加大开放力度,合理利用外资521、六安市地方标准商业分级设置规范532、六安市商业地方标准分级设置级次和指标543、六安市地方标准商业业态规范544、六安市商业地方标准九种主要商业业态基本条件一览565、六安市设立大型商业网点听证办法58表1 城区大型零售网点调查表60表2 商业功能区调查表61表3 商品交易市场调查表63表4商业街调查表65表5商业总量的现状调查表65表6 市场类设施现状调查表66一、前 言(一)规划目的和意义商贸流通业是反映一个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的窗口,商业网点是城市商贸业的重要载体。搞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有利于商贸业的快速、持续发展,有利于规范市场竞争环境、合理利用社会资源、降低社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积极推进六安市商贸业持续快速、规范有序发展,综合协调和优化配置社会经济相关要素,实现六安市商业网点合理布局,六安市商务局委托浙江工商大学承担本商业网点规划的编制工作,为六安市商贸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二)规划范围和期限本商业网点规划的地理范围为已经国务院批复的六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确定的城市规划建设区,总面积60平方公里。规划期限与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及六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中期建设规划期限相一致,即为2006年2010年。(三)规划对象和重点本次规划对象主要是大型零售商店、批发市场、商品交易市场、物流基地。规划重点是提出规划期内商业网点发展的总规模、空间布局;对市级商业中心、区级商业中心、社区商业中心、专业特色商业街和专业市场进行空间布局规划;结合空间布局对各类商业流通设施和零售业态进行合理定位,为构建六安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提供合理有序的空间支撑构架体系。(四)规划依据 规划的依据主要有:1、商务部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2、国家经贸委关于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3、新国家标准零售业态分类(GB/T 181062004);4、关于做好地级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商务部建设部商建发200418号);5、六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6、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7、六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功能区分区规划;8、六安市其他相关规划等。二、现实基础和规划背景(一)六安经济社会基本情况六安市位于安徽西部,大别山北麓,俗称“皖西”,是大别山区域中心城市。现辖金安、裕安两区和寿县、霍邱、金寨、霍山、舒城五县,以及省级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2004年,六安市总面积17976平方公里,年末总人口为675.14万人,城区人口为176.8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6.2%,其中:金安区人口为83.1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2.3%,裕安区人口为93.7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3.9%。新世纪以来,六安国民经济稳步发展,经济结构逐步优化,中心城市建设取得突破,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进,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到“十五”末,预计生产总值总量达到286亿元,人均达到500美元;财政收入总额达18.6亿元,人均达到260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37.531.531调整为2005年的29.736.733.6。农业基础地位加强,第二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三产增加值年均增长1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初步形成40万人、50平方公里的中等城市框架,城市的载体功能大大增强,“七纵七横连三环、两带三区四广场”的格局基本形成,全市城镇化率达到28.7。宁西铁路六安段建成通车,沪汉蓉快速铁路六安段及宁西、沪汉蓉、济广、合阜高速公路六安段开工建设,市到县区间快速通道基本形成。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25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00元。六安正处于由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过渡的关键时期。1990年代中期以来,六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的比重呈现平缓发展趋势。这其中原因,一方面由于六安市工业生产对GDP值的拉动力增强,社会消费没有与GDP同比增长;另一方面,六安市居民购买力同样上升迅速,但有部分的消费出现外流现象,根据调研组资料,六安市有部分居民选择到合肥、淮南购买大件家用品和服装等消费品。因此,六安市本地高档商贸业态的设置有很大的需求空间。(二)商业网点现状分析六安市现已具备一定的商业功能区雏形,市级、区级、社区级商业功能初见端倪。但市区商业结构体系不明确,没有形成合理的层面结构;现状商业网点整体层次偏低,存在小、散、乱的状况;新兴住宅区、新区的商业网点发展滞后,项目配套不全;突出六安特色的农业大市场和物流集散地大市场尚未形成;政府调控力度不足,商业网点建设存在第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商业网点扩展迅速,大型综合零售商业企业发展过度,总体未形成合理的规模和业态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六安市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方式的商贸流通体系已经形成,商贸业需求旺盛。截止到2004年,六安市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69亿元,比上年增长11.9%;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483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六安市区(金安区和裕安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1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市区网点共474个,网点总建筑面积为148629平方米。其中大型综合性商业发展相对过度,拥有西都时代广场、百货大楼、金商都、商之都、欧美亚、金商都超市(明都花园店)、皖西大厦(三星百货)、工业品公司、金安商城、华氏大药房、百信缘大药房等企业30个,从业人员6579人。而小型商业企业数量虽多,但设施简陋、布局混乱、业态档次不高。由于缺乏规划,导致商业业态的发展不够合理、新型业态比重不高。连锁业发展水平较低,便利店缺乏,食杂店分布广,但档次低,物流园区及配送中心仍处于萌芽阶段。市级商业中心已基本形成,但尚未形成有辐射力的区级商业中心,商业布局体系不够合理。伴随着城市的发展,长期以来六安的商业网点布局基本处于自然的演进过程中。到2004年底,“七纵七横加三环,两带三区四广场”的中心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城市规模达到50平方公里,人口32万人,建成区在地域形态形成老城区、中心城区、开发区及周边工业地带的格局。与之相对应,以皖西路、人民路、梅山路、解放路构成的六安老城区及其周边区域,集聚了城区绝大部分综合性零售企业,如金商都、百货大楼、西都百货、世纪联华、欧美亚商厦、商之都、华联超市、金商都超市、金安区百货公司、六安大市场、第二百货大楼、六州商厦、皖西大夏、金安商城等,商业氛围浓厚,专业店、专卖店等新型业态和特色商业街开始出现,形成了面积约1平方公里景观比较明显的中心商业区格局。但作为具有一定规模的中等城市,目前除中心商业区外,还未在城市拓展区形成次级商业中心,商业活动过重地依赖中心商业区。市北郊,东七里站,梅山南路、解放南路、六佛路、环城西路等城市新区尚无大商家进入。这不仅给市民生活造成不便,而且也对市区的交通、环境等方面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加快培育次商业中心是今后一个时期六安调整商业网点布局的重要任务。社区商业中心欠发育,小型网点布局多沿城市道路两侧杂乱铺开,特色商业街有待整合形成。城区各地的社区级商业中心发育不全。在新居住区建设过程中,没有配套的商业设施跟进,居民住宅聚集地段商业网点分布较少。部分小区商业网点密度的估计值低于5个/千人,人均商业面积不到0.5平方米。特别是六安城市扩展过程中,土地利用的经济密度不高、道路宽畅,工厂夹杂其间,造成外围新区人口分布密度相对低。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农贸市场数量不足,多为场外交易,布局极不合理,居民的购物很不方便。由于长期缺乏有效的规范引导,城市道路两侧经常呈现各种类型的商铺沿街展开,业态混乱且档次低。尤其是在新延伸的道路两侧,以小商品交易居多的小商小铺林立,人气不旺,利润水平不高,并还有碍城市景观。龙河路作为一条建筑风格独特的欧式一条街,由于沿街门面房多为餐饮服务业,缺乏引导、低水平重复建设,影响了城市景观。经过多年的积淀,初步形成了一些有一定特色的商业街,主要有皖西路商业一条街、常青路小商品一条街、梅山中路综合商品一条街、东大街及新美花园百货商业街、齐云路美食一条街、六佛路摩托车及配件商业街、中国城布艺商业街等。一些主要商业街又是该地区的交通要道,沿路沿街的商业设施给城市交通带来一定的干扰。这些商业特色街的业态还比较凌乱,处于无序管理阶段,急需进行整合和品牌化管理。专业市场档次低而不专,缺乏网络联系。伴随区域性贸易集散功能的增强,过去20多年来六安形成了以生活必需品、特色产业产品和部分原材料为主的专业市场类型。市区内小商品批发市场有皖西商城、长青路市场、凑之市场、皖西商贸中心(布匹市场)、义乌小商品市场和裕安公交商品市场6家,占地面积达54000平方米。农特产品和工业品专业市场有六安大市场、六安茶叶市场、六安钢材市场、六安机电产品市场、建材大市场、裕安区建材批发市场、温州装饰建材批发市场、瑶海家具城和汽车交易中心等8个。农贸市场有金桥商贸城、青年路农贸市场、七里站农产品综合市场、新河农贸市场、南门农贸石城、紫竹林农贸市场、三里港农贸市场和大别山瓜果批发市场等,总占地面积达55800平方米。这些批发市场辐射本市和周边县区,为六安市的经济发展、市场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大部分专业市场基础设施和交易方式落后,环境脏乱差,功能不专、区块不明显。虽然专业市场发展有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根源,但总体上看,目前专业市场的类型不全,重复建设现象严重,成交额少,辐射能力不强,管理不规范。餐饮宾馆业发展有一定规模,但总体发展滞后,文化体育和娱乐休闲及美容美发业相对薄弱。市区有餐饮网点133个,网点总建筑面积92330平方米。有皖西宾馆、明都宾馆、小花都宾馆、红星宾馆、皖西白鹅美食城、裕安大酒店、金星楼、喜洋洋大酒店、煲仔王、齐云阁等较大规模的餐饮企业31家,从业人员5000人。有皖西宾馆、明都宾馆、花都宾馆、军转中心、裕安大酒店、金星楼、喜洋洋大酒店等较大规模的宾馆12家,从业人员590人,总建筑面积1026000平方米。这些大型餐饮宾馆企业占领了六安城市餐饮业大部分市场,为众多来六安的客商和市民生活提供了方便。但布局不尽合理,服务网点主要集中在皖西路、人民路、梅山路、解放路、龙河路、东大街、齐云路等中心区,而城郊或新建城区生意冷淡,尚未形成气候。市区目前只有皖西大戏院、人民影剧院和人民公园歌舞厅三家有一定规模的文化场地,且不景气。专业娱乐休闲业13家,从业人员766人,建筑面积18700平方米,但其布局相对集中。市区内美容美发业17家,从业人员199人,总建筑面积1865平方米。辐射本市和周边县区,繁荣了本市经济,方便了居民生活。体育类相对薄弱。商业网点建设缺乏整体意识和一盘棋思想,大型商业设施布局过于集中,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导致竞争无序,效益不高。20世纪90年代以来,六安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引进了不少商场和专业市场。在运作过程中,政府过重强调引资和投资,为把商家留住,往往是委曲求全,在缺乏系统规划的情况下,把布局选址的权力给了企业,没有正确引导商家根据本市实际正确选择最佳地块,结果使得商业网点低水平重复建设。皖西路上集聚了过多的综合性零售企业,导致竞争过度。商业网点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也使得商家处于无序竞争的状态。近年来六安出现了节日让利、打折、抽奖、大甩卖等无序竞争的商战,使商家两败俱伤。政府的无序规划,对商业网点的随意性设置,也推进了商家、商人的短浅效应,注重眼前利益,只看眼前人气旺,生意好,往往缺乏市场后期分析,目前空置商业地产仍有一定数量。(三)规划背景认清六安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的背景,必须掌握国内外商贸流通业的变革趋势和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1、把握好国内外商贸流通业发展的趋势商贸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随着我国加入WTO过度期的结束,国际大型商贸流通集团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加快,他们通过开设新店、兼并和联合等形式迅速开拓市场。据有关部门统计,世界排名前50位的零售商,约80%已进入中国市场,外资商业在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已占有3%左右的比重。根据对全国27个城市的统计进一步表明,外方投资的大卖场所占比例已高达23%。商贸全球化对六安传统商贸业会造成一定的冲击,也会促使六安市现有的商贸企业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流通业态调整和变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上个世纪末以来,国际化经营、业态结构转变、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兴起已成为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以大型购物中心和连锁超市为代表的超大型零售业态和中小型便利商店并存发展的势头迅猛;专业商店、便利店的专业化、小型化趋势与综合商店的大型化趋势同时出现;折扣商店、仓储式商店继续生机勃勃,传统百货公司地位下降;不同商贸业态出现混合发展,无店铺销售与店铺销售融合发展。连锁便利店大量运用综合店铺信息系统,急剧成长为社区商业网点的有生力量。电子信息化步伐空前加快,通过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电子采购和现代物流手段,大型商贸连锁企业强化了服务、订货、物流、交易和资本管理,促进了大规模经营和扩张。顺应现代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趋势,六安商贸流通业要利用本土化优势和后发优势,抓住国内外商贸流通业发展契机,充分发挥优势产业和特色专业市场的辐射功能。积极走学习适应创新、适应加盟融合的道路,把本地企业的改造、提升、创新与外部企业的引进、加盟、融合有机结合起来,则可以促进结构调整,提升商贸流通业现代化水平。加快进入以规模化、连锁化、信息化和跨区域低成本扩张为特征的发展新阶段。2、把握好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长三角领跑和中部崛起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区域之间对有限生产要素和市场空间的争夺更趋激烈,区域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面临新一轮的洗牌。今后一个时期,“长三角”将继续领跑全国,尤其是高层次商业商务、新型业态等方面继续升级和创新,同时一些传统商业将向包括六安在内的长三角毗邻地区扩展。六安要把握这些机遇,积极参与长三角的分工合作,大力引进长三角的资本、技术推动当地的商贸业发展。今后一个时期,国家把实现中部崛起作为我国实现区域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地处中部的六安,要把握国家政策带来的机遇,积极创新,力争在此过程中快速崛起,成为皖豫鄂交接地区的区域商贸业竞争的获利者。融入合肥城市圈过程中的机遇和挑战。今后一个时期,作为安徽省会的合肥,将进一步成长为安徽的增长极,对周边地区的极化效应继续加大。作为省域二级城市的六安在融入合肥城市圈过程中,一方面要积极敢当配角,引入合肥高层次商业要素推进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努力减少合肥影响力扩展过程中对六安城市商圈的挤压效应,努力通过形成特色高效的城市商业增强对周边地区的吸引力。与周边城市竞争中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六安依山襟淮,承东接西,东与省会合肥市相连,南与安庆市接壤,西与信阳市毗邻,北接淮南市、阜阳市,贯淮淠而望江海,连鄂豫而衔中原。和周边城市一样,今后一个时期,六安正进入工业化快速推进、城市化水平和服务业比重迅速提高的发展新阶段。各地围绕资源、市场和投资环境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以规模和功能为基础的城市竞争十分明显,城市对区域经济的极化效应进一步增强,作为城市重要功能的商贸流通业已成为区域经济竞争的重要筹码。为此,六安必须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才能和淮南、安庆、河南南部等周边地区商业竞争中获得优势,才能扩大自身的商圈,奠定大别山沿淮经济区的商业中心城市。特别是随着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的建设,以及市区域范围内主干公路网的强化,六安对周边地区的吸引力将有增强的趋势。市区域范围内的商业吸引力。由于历史上六安市域长期分属于不同的统县行政地域,六安行政地域形成较晚,因此六安城市的影响范围不能够达到整个行政范围,周围县受到外部城市影响较大,如寿县为淮南所吸引,舒城为合肥所吸引。根据六安、合肥与淮南的吸引区划分研究,六安城市的吸引范围仅为市域的中部和西南部,包括金安、裕安、叶集、金寨霍山的全部以及寿县、霍邱的南部。六安只有增强城市商业的竞争力,强化城市和辖区内各地的交通便捷性,才能真正将商圈范围扩展到整个行政区范围,否则六安传统的商圈将会因此受到挤压。面对上述发展趋势,作为安徽西南部的重要城市,六安商贸业发展的关键是在满足本地需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优势产业和特色专业市场的辐射功能,进一步整合资源、凸现特色,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实现有机融入长三角、中国乃至世界大环境,并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3、把握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对商业网点布局的新要求“十一五”时期,六安将紧紧抓住“中部崛起”的政策机遇期,以工业化为核心,以中心城市发展为主导,强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信息化,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把六安市建设成为合肥城市圈乃至长三角的加工制造配套基地、冶金工业转移承接基地、农特产品生产供应基地、能源输出基地、人力资源输出基地和原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基地。在城区建设上,将着力提高城市首位度和竞争力,充分发挥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加快城市经济发展,着力培育汽车零部件、食品和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积极发展物流业、农产品专业市场、为加工业配套的生产要素市场和居民生活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十一五”时期,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到2010年,经济总量突破550亿元,比2005年翻一番,人均达到1000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以上,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0:45:35。这一发展思路和趋势将对六安市区商贸及其布局产生深刻影响。区位条件改善将增强城市商圈吸引力。目前,312、206、105国道、合九铁路、宁西铁路、淠淮航道纵横全境,六安交通十分便捷。今后一个时期,六安将以高等级公路和铁路为重点,加强水、陆交通设施建设,完善综合运输体系,把六安建成为皖西地区交通枢纽。日益改善的区位交通优势为六安市商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为区域性物流产业发展和市域性专业市场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六安有望建成大别山区域商贸中心和东西过渡带上的区域性物流中心。产业发展将拉动城市商贸业发展。今后一个时期,商贸业与六安的农业、制造业、旅游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将更加紧密。农业。六安是农业大市,盛产110多种名特优稀农副产品和1400余种中药材,粮、油、棉、麻、茶、茧、板栗、肉禽、羽绒、水产等产量多数居全省第一,六安瓜片、皖西白鹅及其羽绒、霍山石斛等称甲全国。今后一个时期,六安将持续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着力发展优质粮油、板栗、蚕桑、茶叶、高山蔬菜、白鹅、生猪、中药材、奶业、草竹柳编等农业特色产业,提高竞争力。依托强大的农业基础,六安农产品市场和支农物质市场发展具有良好的前景。制造业。目前,六安的交通、能源、通信以及市政等基础设施环境有了较大改善,以六安经济开发区为代表的工业集聚区已经成为投资创业的热土。“十一五”时期,六安将把工业经济放在核心位置,围绕冶金、机电、纺织、食品、医药化工、建材、造纸、电力等行业,推进工业化进程。发展这些工业行业迫切需要商贸业在物流、专业市场等方面给予强有力的支撑。旅游业。凭借丰富的旅游资源、革命老区的独特效应,在外部交通环境和城市建设日益改善的趋势下,六安旅游资源的开发深度将不断加强,景区配套服务设施不断提升,未来旅游人口必将保持良好的增长趋势。就购物兼旅游的消费者而言,其一次性购物开支高,在旅游地逗留时间相对较长(与基本商圈的消费者相比),无论对旅游商品的生产与销售,还是对宾馆、酒店等住宿、娱乐、交通行业的发展,均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其强大的购买力必将促进六安商贸经济的发展。中心城市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城市空间规模扩展引领商业网点布局。今后一个时期是六安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预计至2010年底,全市城镇化率达到38%左右,中心城市将初步形成60平方公里的城市框架,城市人口接近50万人。在空间拓展上,将实行城市外延拓展及存量土地的再开发相结合,依托宁西铁路和312国道的便利交通运输条件,城市突出向西南和南部方向发展,逐步形成由城中区、城东区和城西南区组成的集中式布局形态。城中区将形成商业中心、教育中心、文化娱乐中心,并与城市南端的行政中心、火车站场附近的交通集散中心及商贸区,加上城市西北端的桃花坞风景区等,组成城市中心区。以经济开发区为主体形成以工业为主要功能的城东区,在皖西大道上形成一个区级公共服务中心和商贸区。以居住为主,设有部分无污染工业而形成城市西南片区,并在城西南区形成新的区级行政办公区及区级商业服务中心。以火车站场为依托发展以商贸为主要功能的组团。城市空间布局的扩张必将影响到商业网点的空间布局。伴随着城区由传统中心城区向东和南、西南方向发展,以及市行政中心向城南迁移,近期需要重点考虑中心老城区改造和城南商业网点规划,中远期需要重点考虑城西南区、城东和城北商业网点规划。城市交通网络延展引领网点布局。城市商业的发展与交通网络的完善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天然共生,城市商业网点的发展必然受到交通网络变化的深刻影响。根据六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规划形成“六纵三横,双环结合”的主干道格局。其中“六纵”是指西城路、磨子潭路、解放北路解放南路、梅山北路梅山南路、西望北路西望南路、朝阳北路朝阳中路朝阳南路;“三横”指寿春路、皋城西路皋城中路皋城东路、大别山路皖西西路皖西东路;双环指安丰北路安丰南路佛子岭路响洪甸路以及华山路宁平北路宁平南路。此外,还将建设一批次干道、2处大型市民广场、商业广场和火车站站前广场各1处,在淠河和淠河总干渠上共设16座桥梁。现有商业网点需要结合上述交通道路的建设而加以调整,推进商业网点进一步向外拓展,在部分城市交通干道附近将出现新的大型零售百货商店,在城区交通干道附近和城郊交通主干线的出入口位置将出现新的批发市场,在交通通达性较好的区域将出现新的商业街。城市房地产发展与人口分布引领网点布局。商业网点的布局规模、数量与人口分布呈紧密的正相关关系。随着六安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改造的不断推进,外来人口将继续增加,尤其周边地区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将加快,局部城郊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发展融合。商业网点数量和规模的确定必须考虑今后城市人口的增长趋势。随着六安城市规模的扩大,住宅型地产和商业型地产成为城市房地产经济投资热点。“十一五”时期,六安市区将每年开发70万平方米商品房,五年合计350万平方米商品房,其中街区保护50万平方米。一批规模化居住小区在城市西南、南部、东部和北部继续得到开发,期末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将达到24平方米,并积极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争创“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人居环境示范基地”。为此,与住宅小区和集中的大片居民区相配套的社区商业中心在本次规划中必须关注。未来社会消费品购买力引领商业业态革新。预计“十一五”时期,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到2010年突破11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到2010年突破3000元。城区范围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到2010年将达到2000美元左右,实现人民生活水平新跨越。根据国外经验,当人均GDP达到10002000美元时,无论是商业网点的规模、数量,还是商业网点的业态种类都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以连锁超市、便利店、专业店为代表的网点业态成为各个商业区块大力引进的重点。目前,城市居民零售消费以中低消费为主,随着六安市居民消费力的增强,未来消费趋向两级分化:一是倾向于传统的食品和日常用品,一是倾向于高档消费和高附加值的耐用品消费。由于大型百货与超市等不同业态之间客源相近,商品种类交叉,高消费在大型百货店必将形成趋势,发展时尚品牌专卖店、艺术品、专业店等成为必然。针对以上情况,在商业网点规划中,一方面应发展便利店,该业态主要配套服务于各个居民区,满足居民对日常家居用品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应提升集购物、休闲、娱乐与一体的大型购物中心,适应未来十年消费者的需求趋向。符合两极消费的便利店、购物中心、专业店等业态和商业步行街、专业街是六安零售业态发展的主要方向。面对上述机遇与挑战,六安必须认清自身的特点和优劣势,趋利避害、准确定位、扬长避短,才能探索并走出一条既适应现代化潮流又有自己特色的商贸业发展之路,才能实现市区范围内商业网点布局的合理化和高效化。三、指导思想、规划原则、规划定位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六安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的实际出发,围绕“服务城市形象、服务居民生活、服务工贸经济”的目标,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市场体系和具有比较竞争优势的商贸业为导向,以优化市场布局和调整市场结构为主线,合理控制总量和业态结构,逐步引导和形成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相适应,布局合理、功能配套、统一开放、有序竞争的城市商业网点体系,促进城市社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二)规划原则1、整体设计、通盘规划。商业网点的布局,应当立足于六安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充分考虑本地及周边地区的消费水平和市场环境,以及商业网点现状和交通设施条件等方面的特点,做到统筹兼顾,全面安排。既要立足于消费规律和发展趋势,又要从实际出发,根据消费群体分布和购买力水平,合理确定商业网点的数量、规模、档次和业态配置。2、前瞻谋划、适度超前。商业网点布局,应当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市场体系的总方针,按照现代化商贸城市建设的要求,着眼于未来,积极利用国内外商业发展成果,挖掘消费潜力,关注需求变化,创新消费方式。在商业网点分布、业态设置、购物环境等方面适度超前,提升建设起点和标准,开拓新的经营服务领域,适应商业发展需要。3、协调发展、优化结构。商业网点布局应当实现总量适度、结构合理,注重大型与中小型、新建与改造、集中与分散、综合经营与专业经营相结合,形成整体适当分散、局部相对集中的布局结构;形成新型商业与传统商业相结合,以新型业态为主的业态结构;避免太多求多、过分集聚和重复建设,创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4、凸现特色、发挥优势。商业网点布局,应当体现层次化、多元化的要求,按照市级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社区商业中心的不同特点,确定不同业态、不同类型的商业网点规模和数量。将结构调整与业态创新相结合,整合当地资源,促进优势互补,提高各层次、各区域商业的协同效应,凸现地方特色、打造知名品牌。5、以人为本、便民利民。商贸易的发展关系到百姓的生活和城市的品位,商贸业的便利与繁荣有利于满足城乡居民的消费和企业的生产消费,便民利民始终是商贸业的重要目标。商业网点布局要把满足包括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在内的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作为网点规划的出发点和归宿。6、政府引导调控,市场基础运作。商业网点的规划布局是政府合理引导和有效调控的重要内容。强化政府利用行政手段、土地供应等政策手段,对商业招商、网点总量控制、商业业态选择、具体布局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在规划调控原则指导和约束的大前提下,积极利用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有序有效促进市场主体合理选择商业区位,集聚商业人气,推进商贸业健康发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强化政府引导调控和市场基础运作有机结合起来。(三)规划定位充分利用位于大别山沿淮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区位优势,按照立足大别山,建设大六安的目标,凸现六安商贸的人文、旅游、休闲服务特色,着眼于建设和实现的“人文六安、休闲六安、人居六安”的商贸流通新格局,将六安建设成为大别山地区极具优势和竞争力的皖西商贸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和区域性休闲商都。按照六安市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定位和市区商贸业发展现状,市区商贸业规划的总体构想是:营造核心商业、提升城市品位;依托产业基础、完善市场体系;拓展旅游商贸、打造休闲之都。营造核心商业,提升城市品位。规划期内,在明确六安业已形成的中心商业区基础上,通过核心商业中心区块的整体改造、标志性商业设施的建设、现有商业网点经营业态的调整和整合,营造核心商业氛围,聚集核心商圈人气,发挥核心商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提升六安的商贸形象和城市品位。依托产业基础,完善市场体系。依托六安本地拥有的板栗、蚕桑、茶叶、高山蔬菜、白鹅、生猪、中药材、奶业、草竹柳编特色农产品等产业基础,发展有产业依托的专业市场体系,以农业大市场和物流集散地大市场来带动其它产业发展。拓展建设蔬菜、羽绒等农特产品交易市场,改造提升汽车商贸园(汽车零部件、整车、二手车)等专业市场,完善市场体系,推进六安第一、第二产业和商贸业的协同互动发展。拓展旅游商贸,打造休闲之都。六安地处大别山北麓,跨淮河、长江两大流域,巍巍大别山,滔滔淠史杭,山高水长,山青水秀,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利用地处长三角国际大都市边缘地带及红色根据地大别山的优势,通过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购物、观光农业、时尚娱乐等项目,积极拓展旅游商贸的发展空间,努力打造休闲六安。(四)规划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推进现有商业网点的资源整合和新型商业设施的有序建设,优化网点结构与布局,提升网点现代化水平,形成总量平衡、布局合理、业态先进、结构适当、配套完善的商业网点体系。通过建立“三个中心” 即大别山区域商贸中心、东西过渡带上的区域性物流中心、皖西休闲中心,逐步完善六安商贸体系 。2、规模目标全市商贸流通规模不断扩大。到2010年,实现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97亿元左右,年均递增约12%,其中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925元;人均批发零售贸易业和餐饮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4。商贸流通业占全市GDP的比例达到13%。商业网点布局日趋合理。在六安市区范围内形成四个层次的商品流通网络,即:第一层次为市级商业中心;第二层次为金安区、裕安区两个商业副中心和一个亚区级商业副中心;第三层次为若干条商业街;第四层次为分布于市区居民集中居住区域的若干个社区商业中心。合理规划商业网点面积。到2010年,六安市区人口50万人(户籍人口和居住一年以上的人口),人均拥有商业网点面积1.11.2平方米。市区商业网点总面积将达到55万平方米左右。商业业态丰富多样、协调发展。基本形成购物中心、大型超市、超市、百货店、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折扣店、仓储会员店、家居建材店等不同功能、不同形式互为补充的商业业态结构。到2010年,六安市区年销售额超1亿元的大型零售商业企业达57家,超3亿元的大型零售商业企业达12家。连锁企业发展到10家,连锁门店300家,经营销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5。商贸流通业对外开放持续扩大。积极吸引外商投资企业进入,推进大型超市、便利店、专业店、购物中心等主要商业业态发展;引进国内外先进零售企业管理经验,推动本地商贸企业进一步向外拓展。规划期内,共引进外资开设58家大型(面积3000平方米以上)零售商业网点。流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商贸企业普遍应用计算机管理,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基本实现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大中型商场和超市内普及使用POS系统。积极推进电子商务,逐步推行网上购物。规划期末,零售商业企业中应有50的网点使用电子计算机管理,各商品交易市场成交总额的10以上通过电子商务实现。建设省内有竞争力的专业市场、皖西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到2010年,基本构建完成商品交易市场网络和现代物流框架体系,物流增加值达到 亿元,全市各类专业市场成交额达到30亿元以上,其中年交易额10亿元以上的市场1个,3亿元以上的市场23个,1亿元以上的市场78个。优化农产品市场布局,提升服务水平。到2010年,现有农贸市场中,部分条件较好的市场农改超、农加超或迁移工作完成,规划建设一定规模的综合性农贸市场(城),农产品批发市场及集贸市场的基础设施和布局进一步改善,基本实现农贸市场室内化,集贸市场的环境进一步优化,彻底改变“以街为市、以路为市”的脏乱差状况;与全市住宅小区建设步伐保持协调,在居住片区新建农贸市场,遍布城乡、层次合理的农贸市场体系建设取得显著突破。将现有大部分“杂货店”通过自由连锁、加盟连锁形式发展成连锁的便利店或专业店;逐步改造传统的中小百货店成为专业店、专卖店;大力发展以超市和便利店为主要形式的连锁经营,经过若干年的努力,逐步构建全市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实现农村生活消费品供应乡镇有连锁超市,较大村有连锁便利店;生产资料领域实现乡镇有连锁专卖店,较大村有连锁结点。进一步完善中心镇和建制镇的连锁超市发展,不断提高超市经营净菜的比重,推广生鲜食品超市的建设。四、中心城区商业总体布局(一)商业体系的确定六安市区商业体系规划主要包括市级商业中心、区级(城市次中心)商业中心(含亚区级商业中心)、特色商业街和社区商业中心。根据六安城市总体规划原则和商贸业发展定位,六安市区商贸流通业将形成 “一心二群三区多街多点”的整体发展格局。 一心:即由市级商业中心区块,作为六安市本级辐射整个六安市域乃至周边地区和县(市)的市级商业和现代商务中心。二群:在皖西大道十里铺到皋陶墓一线的城市东部,磨子潭路南段的城市西南部形成两个专业市场群,服务辐射六安市域。三区:在城西南和城东各形成裕安、金安两区的商业中心,成为市区的副商业中心;同时在城北形成一个亚区级商业中心,弥补城北区域相对偏离中心商业区和两个副中心商业区的缺陷。多街:在中心城区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专业街。多点:形成与住宅、人口分布相适应的社区商业中心。(二)市级商业中心市级商业中心由老城区商业中心和新区商业中心构成。经过多年的商贸业发展和文化积淀,六安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老城区商业中心。老城区商业中心以现有商业中心(即由皖西路、人民路、梅山路、解放路构成的区块)为基础,适当集中,并扩大规模,形成更为强大的城市中心区。以皖西路、解放路为主要轴线布置商业街,结合皋城广场、人民公园,北向联系文化馆和博物馆,西侧连接新建的东大街商业街。改造提升现有大中型商场或购物中心,形成规模较大、档次较高、功能齐全、服务配套、设施先进、错位发展的态势。通过公共设施的综合布置,强化商业中心功能。运用城市土地配置的市场经济机制,促进城市中心地段商业金融核心区的逐步形成。新区商业中心由解放南路、佛子岭路和梅山南路和新淠河两岸所构成。特别是依托新淠河两岸建设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宾馆、写字楼,引入部分规模化购物中心和高层次服务业机构,确立在全市区商务中心的形象。紧邻火车站的站前区从发展商品贸易市场起步,逐步向高档次的商

    注意事项

    本文(某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