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招聘与配置培训教材.docx

    • 资源ID:1908735       资源大小:129.58KB        全文页数:4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招聘与配置培训教材.docx

    第二章 招聘与配置第一节 员工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构建【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明确员工素质测评的基本原理、类型、主要原则和量化方法,掌握员工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构成、类型、设计原则,以及品德测评、知识测评和能力测评的方法;能够运用员工素质测评的各种方法进行企业员工招聘。【知识要求】一、 员工素质测评的基本原理(一) 个体差异原理员工测评的对象是人的素质。只有人的素质存在而且具有区别时,员工测评才具有现实的客观基础。如果没有差别,千人一面,那就不需要测评了。本节所要讨论的素质是与个体完成一定的任务相联系的素质。具体说就是与工作任务相联系的素质。人的素质是不一样的,从人们完成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就可以看出。对于同样的工作,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效率。例如,在外汇市场上面对同样的信息,不同的操盘手会做出不同的决策,有的决定买入,有的决定卖出。这是由他们的认识和倾向不同造成的,他们对风险有着不一样的规避意愿。这里所讨论的既有先天的素质的影响,也有经过训练的素质影响。就算是先天素质和接受教育相同的个人,面对同样的任务时也会做出不同的反应,得出不同的结果。综上所述,员工测评的基本假设认为,人的素质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为意志所转移的。造成人们素质差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的自然、社会因素。具体到与工作相联系的素质,不同的人做相同的工作有着不同的效果和效率。(二) 工作差异原理员工测评的另一个假设是:不同的职位具有差异性。首先是工作任务的差异,也就是工作内容的差异。社会分工是驱动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正是由于社会分工合作的不断改进,人类的生产力在不断地提升,促进了整个人类社会和文明的发展。亚当·斯密认为,制针工作通过劳动分工使制针的生产效率得到了成倍的提高,其中掐丝工和手机座工所做的事情肯定是不一样的。还有就是工作权责的差异,即一个职位所具有的决策权力和决策影响力的不同。例如,企业中不同层级的管理者有着不同的决策权,他们的决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高层领导者的战略决策直接影响着企业下一步的走向,从而影响到下面各层管理者的工作重心。这样的权与责是由组织赋予的,由组织的结构决定,从根本上说还是由社会分工决定的。不同的工作责任,对完成这些任务的人有着不同的要求。并不是每个人都具有驾驶战斗机所需要的身体素质,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把我们的大学英语课程讲授得清楚。正所谓术有专攻,人类知识的大量积累使一个有着有限精力的人,只能在某些方面具有高质量完成工作所需要的素质。不同的工作就要拥有相应素质的人来承担。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人的个性和兴趣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适合做和喜欢做的工作是不一样的。正是有了许许多多千差万别的工作各类,人们才有了挑选的余地,才可以去寻找能发挥自己特长的、展现自己实力的工作。(三) 人岗匹配原理所谓人岗匹配就是按照人适其事、事宜其人的原则,根据个体间不同的素质和要求,将其安排在各自最合适的岗位上,从而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如果说通过工作分析对不同的岗位进行描述可以明确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和对人的基本要求,那么,通过员工素质测评对个体素质进行测量和评价,则可以明确个体素质结构、素质水平和各自适宜的工作。因此可以说,员工素质测评作为测量“人的”尺度,在员工与岗位之间架起了桥梁。用人之道的妙就在于怎么用,如何找到人才与工作的最佳结合点,从而发挥最大的效能。人岗匹配包括:工作要求与员工素质相匹配;工作报酬与员工贡献相匹配;各类员工与员工间相匹配;各类岗位与岗位之间相匹配,如图2-1所示(略,详见课本P110)。二、 员工素质测评的类型(一) 选拔性测评 选拔性测评是指以选拔优秀员工为目的的测评,其主要特点而以:1. 强调测评的区分功能,即要不同素质、不同水平的人区别开来。2. 测评标准刚性强,即测评标准应该精确,不能使人含糊不解。3. 测评过程强调客观性,即尽可能实现测评方法的数量化和规范化。4. 测评指标具有灵活性。其他测评的指标都是从测评目标分解而来的。选拔性测评的指标则允许有一定的灵活性,它以客观、便于操作与相关性为前提,甚至可以是一些表面上看起来与测评标准不相干的指标。5. 结果体现为分数或等级。(二) 开发性测评 开发性测评是指以开发员工素质为目的的测评,可以为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依据。这类测评主要是为了摸清情况,了解测评对象在哪些方面有优势,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从而为测评对象指出努力方向,为组织提供开发依据。在测评过程结束后,应针对测评结果提出开发建议。(三) 诊断性测评诊断性测评是以了解现状或查找根源为目的的测评,例如需求层次调查。其主要特点如下:1. 测评内容或者十分精细(查找原因),或者全面广泛(了解现状)。2. 结果不公开。3. 有较强的系统性。从表面特征观察入手,继而深入分析问题,查找原因,作出诊断,最后提出对策方案。(四) 考核性测评考核性测评又称鉴定性测评,是指以鉴定或验证某种素质是否具备以及具备的程度为目的的测评,它经常穿插在选拔性测评中,其主要特点下:1. 概括性。测评的范围比较广泛,涉及素质表现的各个方面,是一种总结性的测评。其他类型的测评则具有具体性。2. 结果要求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即期结论要有据可查,而且充分全面;结果要能验证和保持一致。以上区分员工素质测评的四种类型,主要是为了明确不同类型的测评有不同的着眼点和测评目的。三、 员工素质测评的主要原则整个素质测评过程必须遵循一些重要而基本的原则。这些原则既是素质测评实践经验及其技能技巧的科学总结,又是素质测评实践的思想方法。(一) 客观测评与主观测评相结合所谓客观测评与主观测评相结合是指在素质测评过程中,既要尽量采取客观的测评手段与方法,又不能忽视主观性综合评定的作用,既要强调客观性,又不能完全追求客观性,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测评工具客观性与测评主体主观能力性的作用,让它们彼此优势互补,而不要相互对立。客观测评与主观测评相结合,应具体体现在测评目标体系制定、手段方法选择以及评判与解释结果的全过程中,应该是一个有机的结合过程,而不是机械的相加过程。(二) 定性测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所谓定性测评,就是采取经验判断与观察的方法,侧重从行为的性质方面对素质进行测评。而定量测评,就是采取量化的方法,侧重从行为的数量特点方面对素质进行测评。任何事物都有质与量的形式,光是定性测评,那么只反映了素质的性质特点;仅是定量测评,那么可能会忽视素质的质量特性。此外,只从定性内容上测评素质是不深入的,往往是一种模糊的印象判断;而仅仅从定量形式方面去测评素质,则往往是不完全的,是一种表面的与形式。(三) 静态测评与动态测评相结合静态测评是批对被测评者已形成的素质水平的分析评判,是以相对统一的测评方式在特定的时空下进行测评,不考虑素质前后的变化。静态测评的优点是便于横向比较,可以看清被测评者之间的相互差异及是否达到了某种标准,但忽视了被评者素质的实际水平与今后的发展趋向。动态测评则是根据素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而不是结果进行素质测评,是从前后的变化情况而不是当前所达到的标准进行素质测评。这种动态测评有利于了解被测评者素质的实际水平,有利于指导、激发被测评者的进取精神。但缺点是,不同的被测评者的测评结果,不便于相互比较。静态测评与动态测评相结合还表现在方法上。心理测验一般是静态的,而评价中心、面试与观察评定具有动态性,要两方面结合,让被测评者在各种活动中充分表现出自己的才能,在与主测者交谈中展现自己的优良素质。因此,在素质测评中既要看目前所达到的水平标准,又要看过去的基础与将来发展的潜能,既要采取问卷、考试等统一的静态形式,又要采取评价中心、面试等动态的方法来测评人的素质。(四) 素质测评与绩效测评相结合素质测评是对一个的德、能、识、体的素质的测评,而绩效测评是一种业绩实效的考查评定。素质与绩效互为表里,素质是取得绩效的条件保证,而绩效是素质高低的事实证明。因此,应该从素质测评中预测绩效。,从绩效测评中来验证素质。分项测评与综合测评相结合所谓分项测评,是把素质分解为一个个的项目分别独立地进行测评,然后将测评结果简单相加。所谓综合测评,则是对综合素质的各个方面进行整体系统的测评。素质是一种相当复杂的行为系统,对它进行必要的分解、逐项测评,有助于提高测评的准确性,但是素质被分解为一个个要素之后,不少整体特征就可能被弱化,尽管最后总和相加,也反映不了其原貌。这相当于把人的头、手、脚砍下之后再接上,其身体功能已无法恢复原样了。因此,在实际测评中,应将分项测评与综合测评相结合。四、 员工素质测评标准体系测评与选拔标准体系设计是员工测评与选拔活动的中心与纽带。它把测评与选拔主体、客体、对象、方法和结果联为一体,同时也成为整个测评与选拔工作指向的中心,在测评与选拔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一) 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要素测评与选拔标准体系对测评对象的数量与质量的测评起着“标尺”作用。素质只有通过标准体系,或者把它投影到测评标准体系中,才能表现它相对水平与内在价值。测评与选拔标准体系及其分数等级、评语,在测评与选拔过程中,是充当一种价值等价物的作用,它一般由标准、标度和标记三个要素组成。1. 标准所谓标准,就是指测评标准体系的内在规定性,常常表现为各种素质规范化行为特征或表征的描述与规定。标准的形式多种多样,从它提示的内涵来看,有客观形式、主观评价、半客观半主观三种。例如,岗位测评指标中,诸如打字的数量、时间、来回取活的次数、耗氧量等均属于客观指标;工作难度、重要性、喜欢程度等则属于主观指标;能力测验分数、抽样调查的数据、试验中确定的工作平均时间等,属于半客观主半主观指标,因为这些指标所反映的内容与结果,既受客观因素影响又受主观因素影响。如果从标准表示的形式来看,则有评语短句式、设问提示式与方向指示式三种。(1) 评语短句式。例如面试中,“语言表达能力”的测评指标之一是“用词准确性”。对于这一测评指标的测评标准可以用如下“评语短句”来揭示“没有用词不当的情形”“偶有用词不当的情形”和“多次出现用词不当的情形”。评语短句式标准是一种对所测评的要素,做出了优劣、好坏、是非、大小、高低等判断与评论的兔子。主要是描述句、叙述句、议论句,句中有一个以上的变量词。例如上面“用词不当”前面的“没有”“偶有”“多次”就是一个变量词。显然这是一种模糊变量词。因为如何算是“偶有”、如何算是“多次”本身是没有界限的,各人理解可以不一致。但是人们大体可以把握,在一定范围内会趋于一致。(2) 设问提示式。这种指标是以问题形式提示测评主体来把握测评指标的特征。(3) 方向指示式。在这种测评标准中,只规定了从哪些方面去测试,并没有具体规定测评的标志与标度,而是证测评主体系自己把握。如果根据测评指标操作的方式来划分,则有测定式与评定式。(1) 测试式。它是指利用各种测评工具如测量仪器仪表,可以直接没出或计量出有关测试标准规定的内容。例如,体力劳动强度、有效工时利用率、产品数量、产值。(2) 评定式。它是指目前无法用仪器、仪表与测量工具没出或计量出有关标准的精确数据,只能根据现场观察和对有关资料的分析,由测评主体根据有关标准直接得出结果的方式。例如,劳动责任、工作难度、品德素质等指标的评定标准。2. 标度所谓标度,即对标准的外在形式划分,常常表现为对素质行为特征或表现的范围、强度和频率的规定。从目前现实中的测评指标分析来看,测评指标的标度大致有量词式、等级式、数量式、定义式、综合式等。(1) 量词式标度。这种标度是用一些带有程度差异的形容词、副词、名词等修饰的词组刻画与提示有关测评标志状态、水平变化与分布的情形。例如“多”“较多”“一般”“较少”“少”等。(2) 等级式标度。这种标度是用一些等级顺序明确的字词、字母或数字揭示测评标志状态、水平变化的刻度形式。例如“优”“良”“中”“差”“甲”“乙”“丙”“丁”;“A”“B”“C”“D”以及“1”“2”“3”“4”等。等级与等级之间的级差应该具有顺序关系,最好还要有等距关系。等级之间的距离要适当。太大了,有可能使测评操作烦琐,判断过细,不好把握操作。研究表明,等级数超过9,人们难以把握评判,等级数在5以内,测评效果最佳。(3) 数量式标度。这种标度是以分数来揭示测评标志水平变化的一种刻度。它有连续区间与离散标式两种。3. 标记所谓标记,即对应于不同程度(范围、强度和频率)的符号表示,通常用字母(A、B、B等)、汉字(甲、乙、丙等)或数字(1、2、3等)来表示,它可以出现在标准体系中,也可以直接说明标准。标记没有独立意义,只有当它们与相应强度或频率的标度相联系时才有意义。以“感召力”这个指标为例,其测评标准、标度和标记见表2-1(略,详见课本P115)。(二) 测评标准体系的构成测评标准体系设计分为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两个方面。横向结构是指将需要测评的员工素质的要素进行分解,并列出相应的项目;纵向结构是指将每一项素质用规范化的行为特征或表征进行描述与规定,并按层次细分。横向结构是基础,纵向结构是对横向结构各项素质的层层分解和推向可操作化。将横向的各项素质从测评内容细分到测评目标、测评指标,就意味着完成了测评与选拔标准体系的设计。前者注重测评素质的完备性、明确性和独立性等,后者注重测评要素的针对性、表达简练性和可操作性等。形成测评指标体系之后,再根据测评目标设计合理的标度和计量方法。1. 测评标准体系的横向结构员工的素质,很多人也称之为能力,是由多种要素耦合而成的。在测评标准体系的设计中,可以概括为结构性要素、行为环境要素和工作绩效要素三个方面。这在个方面从静态和动态的角度,比较全面地构成了员工素质测评要素体系的基本模式。(1) 结构性要素这是从静态的角度来反映员工素质及其功能行为的构成。它包括: 自身素质。员工的身体素质,主要包括生理方面的健康状况和体力状况两方面。健康状况是指人身体的生理机能的运转状况,体力表现为人的意识支配下的肌肉活动。健康子系统维持人自身技能的运转,体力子系统承担人对外做功的功能,这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身体素质。 心理素质。心理素质主要包括智能素质、品德素质、文件素质等,这三个方面互相作用,共同形成内在的精神动力,控制和调节着员工能力的发挥程度与效率。(2) 行为环境要素这是从动态角度来反映员工素质及其功能行为特性。主要是考察员工的实际工作表现及所处的环境条件。人生活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必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一个人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能力的发挥程度与效果,往往是受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内部环境指个人自身所具备的素质,它直接影响个人能力的发挥;外部环境指客观外界存在的、间接影响个体行为表现的环境条件,包括工作性质和组织背景两方面。工作性质指工作难度、工作责任、工作周期、组织状况等。在进行员工素质测评指标要素的设计时,可以考虑行为环境要素与员工素质及功能行为的关系,通过建立行为环境指标体系来全面反映员工素质及功能行为特征。(3) 工作绩效要素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结果,形成一定的工作绩效。工作绩效是一个人的素质与能力水平的综合表现,通过对工作绩效要素的考察,可以对员工素质及其功能行为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工作绩效要素主要包括一个人的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工作成果、群众威信、人才培养等要素。2. 测评标准体系的纵向结构在测评标准体系中,一般根据测评目的来规定测评内容,在测评内容下设置测评目标,测评目标下设测评指标。(1) 测评内容任何一种素质测评都是有明确目的的,任何测评目的的实现,都离不开具体的测评内容。测评内容的正确选择与规定,是实现测试目的的重要手段。测评内容在这里是指测评所指向的具体对象与范围,它具有相对性。例如,管理人员素质测评中的“德”与“才”,面试中的“仪表”“口才”“科研能力与水平”,测评中规定的“近5年以来发表的研究成果”,公务员录用考试中“数学”“语文”“英语”等。相对“数学能力与数学知识”来说,相关考试用书上所列具体章、节、目则又是测评内容。测评内容的确定步骤一般是分析被测评对象的结构,找出所有值得测评的因素。然后根据测评目的与职位要求进行筛选。内容分析最好借助于内容分析表进行。内容分析表的设计,纵向可以列出被测客体的结构因素,横向可以列出每个结构因素的不同层次或不同方面,在中间表体内则可以具体列出测评的内容点。表2-2、表2-3展示了两种测评内容分析表。(略,见课本P116/117)(2) 测评目标测评目标是对测评内容筛选综合后的产物。有的测评目标是测评内容点的直接筛选结果,而有的则是测评内容点的综合。测评目标是素质测评中直接指向的内容点。例如“品德”中的“诚实”“正直”“谦虚”;“管理能力”中的“号召力”“协调能力”“决策能力”;“知识”中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等。显然,素质测评内容与测评目标具有相对性与转换性。“管理能力”在这里是作为测评内容,而它相对“才能”来说又可能是一个测评目的决定着有不同的测评目标,但相同的测评目的却不一定有相同的测评目标。同测评目的依据不同的工作职位的要求可以有不同的测评目标。测评目标是测评内容的一种代表。这种代表的选择要通过定性定量的方法来实现,不能任意指定。一般采取德尔菲咨询、问卷调查与层次分析、多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选择效果好些。(3) 测评指标测评指标在这里并非完全统计学中的“指标”,它是素质测评目标操作化的表现形式。室外温度是测评地区气候的一个目标,但“温暖”是一个不便直接测评的东西,人们通过温度计把它量化表现出来。温度计内的水银柱长短即是“温度”这一气候测评目标的测评指标。测评指标的编制包括对测评目标内涵与外延的分析,包括对揭示目标内涵与外延标志的寻找。一个测评目标可能要用几个指标来揭示,几个目标也可能共用一个指标。例如,纪律性这一目标的测评指标,可以从以下不同的方面来拟定:对一些常规记忆的程度,工作学习中的计划性与规律性,上下班迟到早退的次数,等等。因此对纪律性的测评,可以选上述某一指标作为代表,并以每个人在该指标上的得分多少评判他的纪律性,也可以选择几个指标为代表,以每个人在这几个指标上总分为依据测评他的纪律性。测评内容、测评目标与测评指标共同构成了测评与选拔标准体系的纵向结构。因此,测评内容、测评目标与测评指标是测评标准体系的不同层次。测评内容是测评所指向的具体对象与范围,测评目标是对测评内容的明确规定,测评指标则是对测评目标的具体分解。(4) 测评指标设计的原则 与测评对象同质原则:测评指标与标志特征同所测评的对象特征相一致。 可测性原则:设立的指标应可以辨别、可以比较、可以测评。如:“工作经验”本身难以测评,但把它表征为“工作实际年限”时,就能直接测评。 普遍性原则:设立的指标从内容到形式,要能适合所有的测评对象,有足够的代表性。 独立性原则:设立的指标在同一层次上应相互独立,没有交叉。 完备性原则:设立的测评指标体系在总体上要能全面地反映测评对象的主要特征,即少而精、少而全。3. 结构性原则:要求所设立的测评指标体系在总体上要有条件、过程与结果三个方面的指标,防止“短期行为”。(三) 测评标准体系的类型. 效标参照性标准体系这种体系是依据测评内容与测评目的而形成的测评标准体系,一般是对测评对象内涵的直接描述或诠释。例如,飞行员选拔标准来自于对飞机驾驶工作本身的直接描述,这种选拔标准就是效标参照测评标准。. 常模参照性指标体系这种体系是依据测评客体与外延的比较而形成的测评标准体系。效标参照性标准体系与测评客体本身无关,而常模参照性指标体系则与测评客体直接相关。国家公务员的选拔标准是属于常模参照性标准,这里的选拔标准不是客观的、绝对的,而是主观的、相对的,是由参加选拔的所有候选人的“一般”水平决定。高于“一般”水平的人被提拔,而低于“一般”水平的人被淘汰。五、 品德测评(一) 品德测评法所谓品德测评法是事实报告计算机辅助分析的考核性品德测评方法。这种品德测评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借助计算机分析技术,从个体品德结构要素中确定一些基本要素,再从基本要素中选择一些表征行为或港口,然后要求被测者就自己是否具备这些表征行为与事实予以报告。报告的方式既可以是个别的谈话,也可以是集体的问卷。每个人所表征的行为事实,经过光电信息处理后,即储存于个人品行信息库中,然后计算机根据专家仿真测评系统对被测评人报告的表征行为进行分析,作出定性与定量的评定。(二) 问卷法采用问卷测验形式测评品德是一种实用、方便、高效的方法。这种形式的代表有卡特尔因素个性问卷(Psychology Test Report of China Talent Tests,16PF)、艾森克个性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aire,EPQ)、明尼苏达多相个性问卷(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MMPI)等。(三) 投射技术投射技术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定义。广义的投射技术是指那些把真正的测评目的加以隐蔽的一切间接测评技术。狭义的投射技术是把一些无意义的、模糊的、不确定的图形、句子、故事、动画片、录音、哑剧等呈现在被测评者面前,不给任何提示、说明或要求,然后问被测评者看到、听到或想到什么。投射技术起源于临床心理学和精神病治疗法,作为诱导被试者内心思想情感的一个手段。每当不宜直接提问或不宜暴露真正的研究目的时,便可以采用投射技术。投射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测评目的的隐蔽性。被测评者所意识到的是对图形、故事或句子等刺激的反应,而实际上他们的反应行为却把内心,如一隐蔽的东西表现了出来。. 内容的非结构性与开放性。在投射技术中,试题的含义是扫地清、似是而非的,不像一般的测评技术中的试题,含义非常明确。一般来说,试题的结构性越弱,限制越少,就越能引发被测评者的内心。. 反应的自由性。一般的测评技术都在不同程度上对被测者的回答反应不作任何的限制,完全是自由必的反应。六、 知识测评知识测评实际是对人们掌握的知识量、知识结构与知识水平的测评与评定。知识是员工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的高低,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知识测评可以从不同的层次进行。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B.BIoom)提出了著名的“教育认知目标分类学”,把认知目标由低到高分为六个层次,各层次体现了不同的知识要求,六个知识测评层次是:. 记忆。要求应试者对知识的记忆,包括对具体知识及抽象知识的识记和辨认,是认知目标的最低层次。. 理解。要求应试者对知识的叙述、解释、归纳,比识记知识又进了一步,是理解基础上的记忆。. 应用。要求应试者对概念、原理、法则加以应用,测评应试者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要求应试者把某一事实材料分解成若干组成部分,再阐述它们之间的内存联系,测评应试者分析问题的能力。. 综合。要求应试者对各部分、各要素重新组合成一个更合理的新的整体,测评应试者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要求应试者对某个结论、某种方法做出较深刻的理性的判断,是在内在证据和外部标准基础上的逻辑推断,是认知目标的最高层次。以上六个层次在测评试题中所占比重不同,应按测评要求与测评目的来确定。大部分综合性试卷都有这个特点,即试题目标层次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正态分布。即对应试者能力的测评题目占绝大比重,机械谭咏麟及难度大的评价层次题量小,这有利于笔试的区分、选拔功能的充分发挥。我国测评专家根据布卢姆的认知目标六层次,结合我国知识测评实践,提出了知识测试的三个层次,即记忆、理解、应用。两者的理论实质是一致的,只是实践操作的习惯问题。七、 能力测评能力测评在这里包括一般能力测评、特殊能力测评、创造力测评和学习能力测评。(一) 一般能力测评一般能力测评,也即通常所说的智力测验,按照测验方式的不同,常将其分为个别智力测验和团体智力测验。(二) 特殊能力测评 特殊能力测评,主要是指对于某些行业、组织与岗位特定能力的测评,这种测评具有专业特色与要求。主要包括文书能力测评、操作能力测评和机械能力测评。(三) 创造能力测评 创造力的重要性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人才选拔尤其是选拔高层管理人才和技术型人才时,创新能力的高低更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四) 学习能力测评在现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极快,只有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被时代所抛弃。对于学习能力测评,可以有多种方式,如心理测验、面试、情境测验等,其中最简单有效的是心理测验,具体的应用形式是笔试。【能力要求】一、 员工素质测评量化技术素质测评的量化技术,从理论上说,具体包括一次量化、二次量化、类别量化、模糊量化、顺序量化、等距量化、比例量化与当量量化等多种形式。(一) 一次量化与二次量化一次量化与二次量化中的“一”与“二”可作两种解释。首先,当“一”与“二”作序数词解释时,一次量化是指对素质测评的对象进行直接的定量刻画,例如,违纪次数、出勤频数、身高、体重、产品数量,等等。一次量化的对象一般具有明显的数量关系,量化后的数据直接提示了素质测评对象的实际特征,具有实质意义,因而也可称之为实质量化。二次量化即指对素质测评的对象进行间接的定量刻画,即先定性描述后再定量刻画的量化形式。例如对工人的降低生产成本行为,先依据“成本意识”测评标准,用“强烈”“一般”和“淡漠”三个词进行定性描述,然后再用“3”表示“强烈”,“2”表示“一般”,“1”表示“淡漠”。这样,对工人的“成本意识”测评就实现了量化。这种量化就是所说的二次量化。二次量化的对象一般是那些没有明显的数量关系,但具有质量或程度差异的素质特征。如果量化的结果并没有直接揭示量化的内容,换句话说,当量化的表现形式与量化的具体内容并不存在任何实质性的数量关系时,将把这种形式的量化称之为形式量化。其次,当“一”与“二”作基数词解释时,一次量化是指素质测评的量化过程可以一次性完成。素质测评的最后结果可以由原始的测评数据直接综合与转换。例如,面试评分中的量化往往是一次量化,面试的结果直接由主试的评分相加平均得到。二次量化则不然,它是指整个素质测评量化的过程要分两次计量才能完成。例如,模糊数学中的综合评判法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中,欲对某个素质进行评判,它不是将该素质直接证券为优、良、中或差,而是先将该素质分解为一组分素质,赋予每个分素质一定的权重,完成第一次量化,即纵向量化,然后对各个分素质进行评判打分,完成第二次量化,即横向量化,例如把“5”“4”“3”“3”“2”“1”分别赋给“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见表2-4(略,详见课本P121)。(二) 类别量化与模糊量化类别量化与模糊量化都可以看作二次量化(第一次解释的二次量化)。所谓类别量化就是把素质测评对象划分到事先确定的几个类别中去,然后每个类别赋予不同的数字。例如,把职员划分为管理型、技术型与非技术型三种,然后给“管理型”赋予数字“3”,给“技术型”赋予数字“2”,给“非技术型”赋予数字“1”。这种素质测评类别量化的特点是,每个测评对象属于且仅属于一个类别,不能同时属于两个以上的类别。量化在这里是一种符号性的形式量化,“分数”在这里只起符号作用,无大小之分。模糊量化则要求把素质测评对象同时划分到事先确定的每个类别中去,根据该对象的隶属程度分别赋值。例如,可能把管理者的风格划分为“民主型”“专制型”“中介型”,每一种都可以拟定一些具体标准。一个管理者的所有行为,可能有些符合“民主型”,有些符合“专制型”,面有些符合“中介型”。因此,要把他完全归入到任何一类中都比较困难。此时,可以根据该管理者实际符合于“民主型”“专制型”与“中介型”三者的程度,分别打分,例如给“民主型”赋值0.6,其他两种类型各赋值0.2。这种素质测评模糊量化的特点是,每个测评对象是那些分类界限无法明确,或测评者认识模糊和无法把握的素质特征。类别量化的测评对象则是那些界限明确且测评者能完全把握的素质特征。(三) 顺序量化、等距量化与比例量化在同一类别中常常需要对其中的各个素质测评对象进行深层次的量化,这就是顺序量化、等距量化与比例量化,它们也都可以看作二次量化。顺序量化一般是先依据某一素质特征或标准,将所有的素质测评对象两两比较排成序列,然后给每个测评对象一一赋予相应的顺序数值。例如按生产优质品数量,把全车间的工人的生产效果顺序赋予“1”(第一名)、“2”(第二名)就是一种顺序量化。等距(离)量化则比顺序量化更进一步,它不但要求素质测评对象的排列有强弱、大小、先后等顺序的关系,而且要求任何两个素质测评对象间的差异相等,然后在此基础上才给每个测评对象一一赋值。例如,对于公司的主要领导干部的能力实行量化测评,从第1个开始依照间隔一个难度等级赋值,排列第1位的赋值“1”,与第一位相差1个难度等级的人赋值“2”,与第1位相差2个难度等级的人赋值“3”,依此类推。等距量化要以使素质测评对象进行差距大小的比较。比例量化又比等距量化更进一步,不但要求素质测评的排列有顺序等距关系,而且还要存在倍数关系。假设排在第2位的人的能力是第1位的2倍,则排在第3位的是第1位的3倍、排第4位提第1位的4倍,依此类推,然后在此基础上再给每个测评对象赋值。标准分数可能说是一种比例量化。比例量化可以在顺序量化的第一步基础上进行(当然也可以在等距量化的第一步基础上进行)。当素质测评对象排成序列之后,其赋值的法则则规定,以排列在第1位的素质测评对象为基准,后续的每一个对象顺序与它进行倍数比较,当第2个素质对象是第1个素质测评对象的2倍时,给第2个素质测评对象赋值2;当第2个测评对象是第1个测评对象的0.5倍时,则赋值0.5。比例量化可以使素质测评对象进行差异比例程度的比较。顺序量化、等距量化与比例量化的联系和区别请参见表2-5(略,课本P123)。(四) 当量量化在素质测评的量化过程中,常会遇到对于不同类别(或不同质)的对象如何综合的问题。类别量化仅起到给测评对象“数值”分类的作用,并没有解决其量化的综合问题,因此,类别量化之后常常要再进行当量量化。所谓当量量化,就是先选择某一中介变量,把各种不同类别或并不同持的素质测评对象进行统一性的转化,对它们进行近似同质同类的量化。例如,对各项测评指标的纵向加权,实际上就可以看作一种当量量化,以某企业营销员工的素质模型为例,其量表运用了当量量化的方法,赋予其各个素质合理的权重,具体参见表2-6(略,详见课本P123)。当量量化实际上是近似的等值技术。当量量化常常是一种主观量化形式,其作用是使不同类别不同质的素质测评对象量化,能够相互比较和进行数值综合。二、 测评标准体系构建的步骤素质测评需要解决两个问题:(1)对需要测评的人员素质的要素进行分解;(2)将每一个要素用规范化的行为特征或表征进行描述与规定,这就是一个测评标准体系的构建过程。(一) 明确测评的客体与目的测评标准体系的建立,首先必须要以一定的测评客体为对象,以一定的测评目的为根据。测评客体的特点不同,测评标准体系就不同。即使是同一测评客体,若测评目的不同,则所制定的标准体系也不尽相同。素质测评客体的特点一般由行业性质和职位特点决定。农民素质测评的标准体系显然不同于工人的素质测评标准体系;企业一般员工和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素质测评标准体系也有很大的区别。(二) 确定测评的项目或参考因素当根据测评的客体与目的确定了测评内容之后,需要将测评内容标准化,把它们变成可操作的测评项目。工作分析是测评内容标准化的重要手段,在测评内容标准化过程中具体表现为几种形式。1. 工作目标因素分析法 运用工作分析法对职位的工作目标进行分解,即进行目标分解。所谓目标分解,就是把一个工作目标分解为几个相互联系的子系统,子系统中的元素一般称为项目,每个子系统又继续分解为下一层次的若干子系统,直至每个具体测评项目都能满足可测评性的要求为止。满足可测评要求的因素一般称为指标。分解工作目标必须要有整体概念,从全面出发,从整体上把握各个子系统中元素所表现的一般性质、特点和功能。2. 工作内容因素分析法这种方法把工作分析法运用于工作内容的结构分析。把每个职位工作的活动内容归类,确定出几个主要方面,并由此决定素质测评的项目。3. 工作行为特征分析法 这种方法把工作分析法直接运用于分析每个职位工作行为的特征,从行为特征中找出素质测评的主要项目。(三) 确定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结构在测评内容标准化的过程中,工作分析是按一定的层次进行的,作为工作分析结果的素质测评标准体系,也具有一定的层次结构。第一分析层次的各个项目称为一级指标,表示测评对象的总体特征;第二分析层次的各个项目称为二级指标,反映一级指标的具体特征;第三分析层次的各个项目称为三级指标,反映二级指标的具体内容。无论哪一级指标都反映或说明测评对象的特征,只不过具体反映与说明的程度有所不同。(四) 筛选与表述测评指标对每一个素质测评指标都必须认真分析研究,界定其内涵和外延,并给以清楚、准确的表述,使测评者、被测评者以及第三者均能明确测评指标的含义。优良的素质测评指标一般有以下两个特征,一是具有实际价值,二是这个指标切实可行。满足这两个条件的情况下,还要进一步思考该指标是否比其他指标合理。如某公司准备对员工素质进行一次测评,以综合考察公司现有的人力资源状况。测评专家根据能力要素理论将待测人员素质能力分为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和工作技能。能力要素体系涵盖了个体能力表现的总和,然而企业在实施人员测评时不可能针对每一个要素都进行测量。测评专家根据实际情况,筛选出绩效相关要素,并据以设计测评指标,大致分为两步进行:首先,通过对公司员工的学历、工作年限、工作性质等项目的总体调查,发现参与测评的员工以事务性工作为主,较少参与体力劳动,因而剔除了身体素质要素;接着便与公司各部门员工代表进行访谈,根据访谈结果确定绩效相关要素,接着设计测评指标体系(见P125表2-7)。(五) 确定测评指标权重权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针对某一指标而言。某一指标的权重是指该指标在整体评价体系中的相对重要程度,常常用测评指标在总分中应占的比重来表示。确定权重的方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德尔菲法该方法是请专家背靠背(可以用匿名问卷的方法)反复填写对权重设置的意见,不断反馈信息,以期专家意见趋向一致,得出一个较为合理的权重分配方案。. 主观经验法该方法是指加权者依据自己的经验权衡每个测评指标的轻重直接加权。在进行权重分配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 权重分配的合理性。第二, 权重分配的变通性。第三, 权重数值的模糊性。第四, 权重数值的归一性。各个测评指标的权数和应为1或100%。. 层次分析法该方法把专家的经验认识和理性分析结合起来,并且两两分析,直接比较,使比较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得到很大程度的降低。即每次取两个因子比较重要程度(重要程度用19表示,表示两个指标相比,前者比后者极端重要,1表示两个指标相比,具有相同重要性),全部比较结果用矩阵表示,称为指标之间的成对比较判断矩阵(简称判断矩阵)。容易看出,若指标A与指标B相比为3,则B与A比,为1/3。举例,假设有ABCDE五个指标,要确定它们各自的权重,根据重要性等级评定,将测评指标两两比较,写成矩阵见P126表208。

    注意事项

    本文(招聘与配置培训教材.docx)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