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扬州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扬府办发[XXXX]160号(1).docx

    • 资源ID:1908630       资源大小:193.09KB        全文页数:10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扬州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扬府办发[XXXX]160号(1).docx

    扬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扬府办发2011160号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扬州市“十二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扬州市“十二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二一一年七月二十五日扬州市“十二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目 录第一章 总 论1一、规划背景1二、规划编制依据1(一)相关文件资料1(二)数据主要来源2三、规划范围和期限3四、规划编制原则及指导思想3(一)指导思想3(二)规划编制原则4五、规划编制技术路径4第二章 自然社会概况及“十一五”环保规划执行情况概述6一、 扬州市自然和社会状况6(一)自然环境状况6(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预测8二、环境质量现状9(一)污染物排放现状9(二)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10三、“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执行情况16(一)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16(二)总量减排扎实推进18(三)生态市建设加速推进19(四)重点环保工程项目有序推进20(五)环境监管体系不断完善21(六)“十一五”规划指标主要指标全面完成21四、“十二五”环境保护形势分析23(一)环境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23(二)总量减排任务十分艰巨24(三)环境保护投资不足24(四)农村环境问题仍然突出24(五)保障环境安全的压力依然很大24第三章 “十二五”规划目标、指标体系及规划年限25一、规划目标25(一)总目标25(二)环境质量目标25(三)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26(四)主要创建工作目标26二、规划指标26第四章“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主要任务28一、总量控制与减排28(一)水污染物减排28(二)大气污染物减排29二、环境污染防治30(一)水环境保护30(二)大气环境保护34(三)固体废物污染防治37(四)声环境保护39(五)土壤与重金属污染防治40(六)核与辐射安全监管42三、生态建设42(一)严格执行重要生态功能区规划42(二)创建国家生态乡镇43(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44(四)建设森林城市46(五)大力开展绿色创建46(六)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47四、环保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47(一)环保产业发展47(二)环境科技创新52五、环保能力建设54(一)环境执法能力建设54(二)环境监测能力建设55(三)环境宣传宣教能力建设55(四)环境信息化能力建设56(五)环境应急能力建设56(六)核与辐射监管能力建设56(七)固废监管能力建设57(八)环境统计能力建设57第五章 “十二五”环境保护重点工程58一、重点工程项目58(一)减排工程58(二)清水工程58(三)蓝天工程58(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程59(五)农村环保惠民工程59(六)生态建设工程59(七)环境监管能力工程59二、重点工程总投资的资金来源60(一)政府投资60(二)银行贷款60(三)企业投资61(四)国外融资61(五)社会融资61第六章 保障措施与规划实施62一、完善环境综合决策机制,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62二、加大产业调整力度,加快城市生态转型62三、加强污染防治,确保节能减排常态化63四、积极开展创建活动,全面提高环境质量65五、强化监督机制,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和水平65六、建立多元投入机制,确保环保重点工程顺利实施66七、进一步明确主体责任,提高环保规划的执行力67八、引导公众参与,提高全社会环境意识67第一章总 论一、规划背景根据扬州市委、市政府关于组织开展扬州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的相关要求,以及国家环境保护部和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关于编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总体部署,扬州市环境保护局组织编制扬州市“十二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本规划依据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和江苏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编制纲要的基本要求,在综合分析评估扬州市“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实施成效,以及扬州市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现状、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十二五”期间扬州市环境保护的控制目标要求及措施。本规划是“扬州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体系中重要的专项规划,是未来五年统筹全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升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水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依据之一。二、规划编制依据(一)相关文件资料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010.10.18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2、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2010.6)3、省发改委:“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基本思路”(苏发改规划发2010740号)(2010.5.25)4、“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编制技术指南(2010.6)5、国家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环办函2010909号)(2010.8.25)6、中共扬州市委办公室,扬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编制“十二五”专题规划的通知(扬机1352)(2010.10.21)7、长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02015年)(2011.5.18)8、扬州生态市建设规划(2000-2020),(扬州市人大常委会,2003.11.26)9、扬州市“十一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2006-2010)10、江苏省“十二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2011.5)11、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扬府发201144号,2011.2.10)12、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13、扬州市循环经济建设规划(扬府办发2006125号)(2006.10.23)14、扬州市节能环保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5)(二)数据主要来源1、扬州市统计年鉴(2005-2010)2、扬州市环境统计年报(2005-2010)3、扬州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05-2010)4、扬州市污染源普查资料及动态更新(2007,2009,2010)5、扬州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6、扬州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终期评估报告7、扬州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三、规划范围和期限1、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扬州市行政管辖范围,包括扬州市区、江都市、仪征市、高邮市和宝应县。规划区总面积6634平方公里。2、规划基准年:2010年;规划期限:20112015年。四、规划编制原则及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三个扬州”建设的目标要求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按照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推动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协调发展、同步提升,不断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坚持把环境保护作为推动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转变的重要抓手,把生态建设作为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保障百姓生命健康的民心工程,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强化环境法治,完善监管体制,建立长效机制,倡导低碳、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努力让人们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优良的环境中生产生活。(二)规划编制原则协调发展,互处共进。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在发展中落实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发展,坚持节约发展、安全发展、清洁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全面规划,重点突破。坚持全面谋划,长远考虑,对全局性、普遍性的环境问题,实施全面部署、整体推进。同时,抓住重点地区、重点行业的突出问题、难点问题,集中力量率先突破。安全第一,环保为民。坚持把保障区域环境安全作为重中之重,切实保障饮用水安全,严格环境执法,突出从源头预防环境风险。加强综合治理,明显改善环境质量,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紧贴实际,因地制宜。坚持统筹城乡环境保护,统筹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因地制宜,分区规划,分类指导。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富有地方特色、适合当地实际的环保模式。依靠科技,创新机制。大力发展环境科学技术,以技术创新促进环境问题的解决;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和部分污染治理设施市场化运营机制,完善环保制度,健全统一、协调、高效的科学环境监管体系。五、规划编制技术路径“十二五”减排规划报告扬州市“十二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是在对“十一五”期间扬州市城乡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环境保护工作调查回顾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科学、合理地建立扬州市“十二五”环境目标体系,通过落实对策措施和工程项目,最终确定规划要求。规划编制技术路径图表如下:扬州市“十二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方案和基本思路及框架估环境保护 “十一五”规划完成情况评估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关系分析“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工作回顾 城市建设状况调查生态建设状况调查工业污染状况调查社会生活污染状况调查环境质量状况调查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调查环境现状与质量评价主要问题及污染因子识别环境质量预测污染物排放量预测“十二五”环境保护目标体系确立“十二五”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项目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规划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专项规划环境保护能力建设专项规划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专项规划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规划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专项规划土壤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环境科技发展专项规划“十二五”规划方案可行性分析图1.1 扬州市“十二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技术路径图表第二章 自然社会概况及“十一五”环保规划执行情况概述一、 扬州市自然和社会状况(一)自然环境状况1、地理位置扬州,地处江苏中部,长江北岸、江淮平原南端。现辖区域在东经119°01至119°54、北纬32°15至33°25之间,南部濒临长江,北与淮安、盐城接壤,东和盐城、泰州毗连,西与南京、淮安及安徽省天长市交界。境内有长江岸线80.5公里,沿岸有仪征、江都、邗江2市1区;京杭大运河纵穿腹地,由北向南沟通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4湖,汇入长江,全长143.3公里。扬州城区位于长江与京杭运河交汇处。全市总面积6634平方公里,市区面积980平方公里。规划建成区面积420平方公里。水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13%,平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58%,丘陵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26%,堤外滩地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3%。扬州地理位置图见图2-1所示。图2-1 扬州市地理位置图2、气候气象扬州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主要特点:受季风环流影响较大,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冬季盛行干冷的偏北风,以东北风和西北风居多;夏季多为从海洋吹来的湿热的东南到东风,以东南风居多;春季多东南风;秋季多东北风。冬季偏长,达4个月之多;夏季次之,约3个月;春秋季较短,各为2个多月。年平均气温14.8,冬冷夏热较为突出。7月最热,平均气温为30.7。1月最冷,平均气温为-1.9。全市极端高温39.5,极端低温-17.7。无霜期平均306天。年均日照2176.7小时,年平均气压1015.9百帕,年平均相对湿度80%。年平均降水量1030毫米,夏季约占45%,冬季约占9.5%,春秋季降水量相近。常年梅雨期约23天,一般在6月中旬到7月中旬,平均梅雨量231毫米。干旱、雨涝、低温、阴雨、台风、冰雹等灾害间有出现,并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台风一般最早出现于6月,最迟11月,以8、9月居多。3、生态环境扬州市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区,适宜多种动植物的生长繁殖,因此,作物、林木、畜禽、鱼的种类繁多,人工的长期培育使得品种资源更为丰富。全市高等植物有2100多种,其中重要经济植物854种,尚有可利用和开发前景的野生植物资源600多种。水生动物资源以内陆淡水鱼类为主,有140余种,已利用的有40多种,其中重要的经济鱼类有20余种。全市已栽培的农作物有40多种,林、果、茶、桑、花卉等260多种,蔬菜60多种、300多个品种。畜禽品种丰富,猪、牛、羊、鸡、鸭、鹅等均有优良的地方品种。扬州市域有多种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如: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江豚(Neophocaena phoconoides)、莼菜(Brasenia schreberi)等。(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预测扬州市现设广陵区、维扬区、邗江区,辖宝应县及仪征、高邮、江都3市。2010年末,我市户籍总人口为459.1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183人,增长0.69。全市登记出生人口3.54万人,出生率7.71;全市注销死亡人口4.29万人,死亡率9.3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63。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07.99亿元,可比价增长13.4%,连续八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9.25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229.34亿元,增长14.6%;第三产业增加值819.4亿元,增长13.7%。人均GDP达48955元,按美元汇率折算超过7000美元。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7.8:56.1:36.1调整为7.2:55.7:37.1,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92.8%。依据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到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500亿元、年均增长12%”的发展目标及各县(市、区)人口增长及经济发展态势,预测2015年全市户籍总人口达464.33万人,实现GDP4500亿元,见表2-1。表21 扬州市区及各市(县)2015年人口及GDP预测结果表区域人口(万人)GDP(亿元)全市464.33 4500.00市区123.47 1842.63江都107.88 966.14仪征57.28 700.00高邮83.00 512.39宝应92.70 478.84二、环境质量现状(一)污染物排放现状“十一五”期间,扬州市污染防治工作进展顺利,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010年度全市化学需氧量削减量为7413.82吨,排放总量是50854.18吨;二氧化硫净削减量为17107.34吨,排放总量是70259.58吨。扬州市工业固废产生量是3227184.2吨,综合利用量2881342.92吨,处置量13911.88吨,本年贮存量74629.4吨;危废产生126406.3吨,综合利用99373.92吨,处置23185.27吨,本年储存量198.22吨,往年储存量253.19吨。(二)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1、城市空气环境质量扬州市空气环境质量稳中趋好,2010年各县(市、区)空气环境优良天数均达319天以上。全市城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值符合国家二级标准,其中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指数0.65,属于轻污染,空气质量尚好。从2000-2010年污染趋势分析看,市区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值总体上是下降的趋势,空气质量状况逐步好转。图2-2 20002010年市区空气主要污染物变化趋势图 2010年全市年均降水pH值为6.20,酸雨发生频率为16.44%。市区酸雨发生频率为32.9%,降水pH均值为5.09,酸雨pH平均值4.69,全年降水量992 mm,降水pH值分布范围为4.09-8.36。酸雨类型属硫酸型。仪征市降水pH均值为4.68,酸雨发生频率为49.28%;江都市、高邮市及宝应县未出现酸雨。表2-2 扬州市区降水酸污染年度变化表项 目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酸雨发生频率(%)5.610.116.945.735.764.747.031.021.310.732.9酸雨量/降水总量(%)6.516.333.738.445.542.947.040.138.126.9-降雨pH平均值6.125.605.614.845.024.644.935.135.736.05.09上表统计结果表明,扬州市区在“十五”期间酸雨污染程度达到峰值,到“十一五”期间,酸雨发生频率、酸度均有较大幅度下降。2010年扬州各县、市空气中降尘月均值范围5.0611.8吨/平方公里·月,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2、水环境质量(1)主要河流水系环境质量的例行监测分为江河水系、饮用水源、地下水等部分,2010年扬州市淮河流域水质监测断面64个,断面达标率为82.8%;长江流域水质监测断面6个,断面达标率为100%。国控、省控、市控水质断面共89个,达标断面为72个,达标率为80.9%,其中国控断面达标率100%,省控断面达标率84.8%,市控断面达标率80.9%。89个断面中,-类水质断面为22个,类水质断面33个,类水质断面17个,类水质断面7个,劣类水质断面10个。3个受控湖泊中,瘦西湖水质为类,中度富营养化;高邮湖、邵伯湖均为类水。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逐年改善,监测断面年均值达标率为80.9%。长江扬州段水体符合类水标准;京杭大运河扬州段在-类水标准之间。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79.7%,主要水体水质基本符合水域功能区划要求。南水北调应急输水线源头水质较好,京杭大运河宝应至江都段水质基本保持类。通扬运河水质为类,北澄子河一沟大桥断面污染物浓度同比有所下降,水质好转,水质现状达类。扬州城区河道水质不断改善,劣类河段大幅减少。2010年瘦西湖水质现状达类,古运河扬州市区段水质有所改善,但仍有部分断面水质是劣类。引起扬州市地表水超标的主要污染物为溶解氧、氨氮和BOD5。2010年全市主要河流水质现状统计表见表2-3。表2-3 2010年全市主要河流水质现状市名河流断面名称断面级别2010年目标水质2010年现状水质达标情况扬 州 市 区京 杭 大 运 河施桥船闸国、省、市达标七里河口国、省、市达标扬州大桥南市达标大古运河交叉口省、市达标槐泗河口国、省、市达标邗江运河大桥省、市达标南绕城公路桥省、市达标古运 河新开河口西市达标解放桥南市达标龙头关西市达标中药厂南省、市劣类未达标邗江河叉口南市达标三汊河东省、市劣类未达标瓜洲入江三叉口北省、市劣类未达标长 江六圩口东市达标瓜洲闸东市达标第四水厂取水口市()达标芒稻河江都西闸西国、省、市()达标内 城 河北城河北水关桥市达标漕河高桥西市达标萃园河龙头关西(闸北)市达标新开河新开河闸口南市劣类未达标七里河口染化厂桥南市劣类未达标廖家沟万福闸南(取水口)省、市()达标瘦西湖钓鱼台省、市达标扬 州 市 区瘦西湖大虹桥北市达标二十四桥市达标仪扬河冻青桥省、市劣类未达标宝 应 县京杭大运河八浅省、市、县达标船闸省、市、县达标地龙市、县达标宝 射 河宝应船闸市、县达标周庄省、市、县达标望直电厂市、县达标县界(下游)省、市、县达标大溪河水泗县达标向阳河鲁垛县达标芦汜河小尹县达标潼河郭桥、宝应翻水站东(饮保区)县达标高邮 市京杭大运河界首水厂(取水口)县达标运河大桥县达标北澄子河一沟大桥省、市、县达标三垛西大桥市、县达标河口大桥省、市、县达标三阳河车汉大桥省、市、县达标澄潼河红马桥市未达标东平河红旗桥县达标团结桥县达标横泾河横泾镇西县达标幸福桥县达标南澄子河卸甲庄大桥县未达标高邮湖近大汕退水闸省、市、县达标湖心区省、市、县达标羊湖尖省、市、县达标江 都 市高水河一水厂县达标芒稻河/夹江二水厂县()达标三江营县()达标通扬运河化肥厂东省、市、县达标宜陵西市、县未达标大寨桥省、市、县达标三阳河曹庄桥市、县达标红旗河5号桥县达标野田河华阳桥县达标新通扬运河江都西闸东市、县未达标砖桥东市、县达标反修桥省、市、县达标胜利桥省、市、县达标长江三江营、嘶马闸东省、市、县()达标江都市京杭大运河昭关闸县达标盐邵河真武桥市、县达标邵伯湖邵伯镇县达标小涵河丁伙套闸县达标卤汀河武坚花庄县达标白塔河大桥闸南县劣类未达标仪 征 市长 江小河口上游100米省、市、县达标仪化取水口市、县达标泗源沟下游1500米市、县达标仪 扬 河朴席大桥东1500米县未达标新城大桥县劣类未达标大闸东1000米市达标泗源沟入江处省、市达标胥浦河管桥省、市达标清水桥县达标龙河金桥省、市达标沿山河新中桥市未达标仪城河健康桥县劣类未达标大庆桥省、市劣类未达标(2)农村水环境2010年全市年度地表水监测断面水共计1203个,农村地表水环境质量年度综合达标率为90.1%,较去年上升17.25个百分点,其中农村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河流达标率为79.6%,镇级河流达标率为93.9%,村级河流达标率为90.7%。3、饮用水源扬州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共有9个,2010年扬州市9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4、环境噪声2010年,全市各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年均值分布在49.955.0 dB (A)之间,符合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同比有所下降。全市各交通干线交通噪声平均值分布在68.0dB (A)以下,符合国家交通噪声标准,同比持平并优于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城市噪声污染源主要为交通噪声和三产行业生活噪声,其中交通噪声是影响城市声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5、辐射环境质量瘦西湖、润扬森林公园2个省控辐射监测点的瞬时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均在江苏省本底值范围内。来鹤台广场、梅香苑小区2个省控辐射监测点的电磁辐射综合场强值均符合电磁辐射防护规定中的限值标准。6、小康社会环境指数2010年小康社会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省级考核得分为87.5,超过小康社会综合考评达标分值7.5分。三、“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执行情况“十一五”期间,扬州市环保工作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空气质量稳步改善,水环境质量恶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控制,工业企业的污染物排放强度逐步下降,重点流域、区域环境治理不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强势推进,环境监管能力不断加强,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一)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十一五”期间,全市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并呈现逐渐好转趋势。至2010年底,扬州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一五”规划所确定的10项环境质量目标任务,已经全部提前完成。1、水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十一五”期间,扬州市实施了大运河综合整治、老通扬运河整治、北澄子河单元治污、江都市城河整治、汤汪甪里河、高罗河等重大的水环境整治工程;划定了全市9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全面清理保护区内的污染源。全市水环境质量明显好转,水质达标率大幅提高。全市地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由2005年的62.25%提高到2010年的79.7;地表水国控断面满足类水质标准的比例由2005年的66%提高到2010年的100%;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由2005年的98.75%提高到2010年的100%。市域主要水体,长江、京杭大运河、古运河、三阳河、宝射河上游、北澄子河、芒稻河、新通扬运河、胥浦河等,水质监测结果年均值符合水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高邮湖、邵伯湖水质良好,监测结果年均值符合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2、空气质量稳步改善。扬州市区全年空气环境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由2005年的317天提高到2010年的321天,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7.95%,比2005年(86.85%)提高了1.1个百分点;市辖各县(市)区的环境空气质量达二级标准天数均达到319天以上。2010年,扬州市区主要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酸雨发生频率由2005年的75.2%下降到2010年的16.44%。仪征市酸雨频率由71.7%下降到49.28%,江都、高邮和宝应2010年没有发生酸雨。3、城市声环境质量达标稳定。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功能区环境噪声达标率)达到100%。2010年度市区及各县(市)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小于55dB(A),符合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与2005年的50.154.1dB(A)基本一致。扬州市区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小于68dB(A), 符合国家交通噪声标准,与2005年的66.4dB(A)相比,保持稳定不变。4、环境电磁辐射水平良好。2010年扬州市重点流域地表水中核素浓度在江苏省天然水平范围内,饮用水中放射性监测因子浓度满足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限值。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监测结果、空气中氡浓度监测值、土壤中主要放射性核素含量均在江苏省天然本底水平范围内。5、小康社会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不断上升。2005年扬州市平均综合指数分值为79.70分,2010年上升至87.5分,市辖各县(市)小康社会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均高于86.6分。(二)总量减排扎实推进“十一五”期间,通过实施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三大措施,“十一五”期间,市区及各县(市、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各县(市、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均建成投运,六圩污水处理厂、高邮海潮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也于2010年下半年投入运行。污水日处理能力由“十一五”初期10万吨上升到目前的50.25万吨。扬州第二发电、扬州华电所有火电机组及仪化纤热电机组脱硫设施全部建成并正常运行。市区淘汰或改造燃煤设施600多台(套),对424家化工企业开展专项整治,关闭小化工企业153家。全市共实施COD减排项目174个、SO2减排项目92个,累计完成COD减排量27055.79吨,完成SO2减排量72066.51吨。截至2010年底,我市COD排放总量为5.09万吨,SO2排放量为7.03万吨,均控制在省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以内,省环保厅通报我市COD和SO2与2005年相比分别削减18.6%及15.7%,两项指标均圆满完成“十一五”污染物总量削减任务。单位GDP化学需氧量(COD)排放强度由2005年的6.77千克/万元GDP 下降到2010年的2.31千克/万元GDP,二氧化硫(SO2)排放强度由2005年的10.8千克/万元GDP下降到3.23千克/万元GDP。表2-4 总量控制与污染物减排完成情况表污染物区域2005年排放量(吨)2010年排放量(吨)削减率(%)是否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任务COD扬州市62430.350854.1818.6是宝应县7758.295700.0426.53是高邮市7690.916283.018.30是江都市8218.287322.0510.90是仪征市10597.98332.0513.98是SO2扬州市99986.4670259.5815.7是宝应县3221.12662.1215.60是高邮市2744.2324907.80是江都市6120.7556007.80是仪征市20196.0811464.1615.60是(三)生态市建设加速推进按照省统一部署,扬州市完成了市域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划分工作,全市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面积达到1287.8平方公里,受保护地区面积占全市面积的19.4%。生态市建设工作再次提速,2009年市委市政府提出2012年建成国家级生态市,迄今生态市(县)22项考核指标,已达标14项。到2010年底,全市累计59个乡镇通过国家生态乡镇的考核或命名,江都市、邗江区分别通过了创建国家生态县(市、区)省级考核验收和省级技术评估。扬州市有67个乡镇完成污水处理厂建设或完成污水接管工作,垃圾中转站实现了全覆盖。(四)重点环保工程项目有序推进列入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的57个重点工程项目,已完成46项,5项在建,在建项目具体是江都市重点乡镇区域供水保障工程、江都市临江(乡镇)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及管网完善工程、仪征市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及一期管网完善工程、宝应仙荷污水处理厂二期及一期管网完善工程、仪征化工园区热电厂,这5个在建项目结转到“十二五”规划中。未建项目6个,其中:江都市秸秆发电项目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因无合适投资方,目前尚无进展,预计在"十二五"完成;草菇项目因不具体而取消;江都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及管网改善工程由于一期工程设计能力完全满足建成区污水处理量要求,二期工程暂未启动;高邮协鑫环保热电有限公司该项目因尚未建成而取消;扬州市化工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建设项目未建成;江苏群发化工资源化回收及完善污水处理站项目因企业破产而取消未建。重点工程项目完成率达到80.7%(表2-5)。表2-5 扬州市“十一五”期间实施的环境保护重点工程项目汇总表序号项目类型规划内项目规划项目数完工项目数在建项目数未建项目数1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工程66002循环经济建设与工业污染治理工程64023城市人居环境建设工程22004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42025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2217416二氧化硫和酸雨污染控制工程97117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工程66008近海海域环境保护工程00009核与辐射安全监控工程110010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工程1100合计574656(五)环境监管体系不断完善全市环境监管监测体系不断完善,全市已建成了8座水质自动监测站、12座大气自动站、49家重点污染源、8家机动车尾气检测场和20个辐射源的远程视频和数据监控,在104家重点污染源安装了在线监控装置,初步实现了对水、气、声环境质量和重点污染源的实时监控。启动实施扬州市环保科学监管体系环境信息化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得到增强。建立和完善了市、县、企业三级环境应急预案体系,投入300万元添置了环境应急监测车,环境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升。环保宣传教育现代化试点全面展开,公众参与途径不断拓展。(六)“十一五”规划指标主要指标全面完成扬州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一五”规划共设有4大类33项指标,到2010年底,除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率由于没有具体评定指标,无法考核外,31项指标能够达到规划目标要求,达标率94%,尚有2项指标“达到国家生态市建设标准的城市”和“秸秆综合利用率”未达规划目标要求(见表2-7)。“十一五”规划指标达标情况和序时进度情况统计见下表。表2-6 生态市考核指标(23项)、“十一五”规划指标(33项)达标情况统计表指标2010年达标2010年不能达标“十一五”规划指标312生态市考核指标(未统计1项)145表 2-7 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指标完成情况一览表类别指 标 名 称单 位规划指标值完成情况2005年2010年2010年现状环境质量指标1、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8.75>971002、地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62.25>6579.73、地表水国控断面满足类水质标准的比例%6685100

    注意事项

    本文(扬州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扬府办发[XXXX]160号(1).docx)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