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必修3 稳态与环境.docx

    • 资源ID:1908273       资源大小:100.14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必修3 稳态与环境.docx

    必修3 稳态与环境31植物的激素调节考点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1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序号科学家实验条件实验现象推论和结论A达尔文单侧光,有尖端植物具有 的特性。胚芽鞘的感光部位是 。胚芽鞘的弯曲可能是 产生某种物质,并促使胚芽单侧光,切去尖端B达尔文单侧光,尖端罩锡箔小帽单侧光,锡箔遮尖端下部C詹森单侧光,尖端与下部间放琼脂片胚芽鞘顶尖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D拜尔黑暗中,切去顶尖,放在去顶尖胚芽鞘的一侧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顶尖产生的刺激在 造成的E温特切去尖端,一侧放接触过尖端的琼脂块胚芽鞘的 确实能产生某物质,并促使胚芽鞘 生长。切去尖端,一侧放未接触过尖端的琼脂块F郭葛生长素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 造成的,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 (“多”或”少”)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2 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生长素的合成部位: 生长素的运输: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也就是只能单方向地运输,称为 。生长素的分布:各器官中都有,但相对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3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 ,也能 ;既能 ,也能 ;既能 ,也能 。顶端优势: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到抑制的现象。实例:摘除棉花的顶芽,解除顶端优势,以促进侧芽的发育,从而使它多开花多结果。4 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生长素类似物: 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萘乙酸(NAA)、2,4D等。生长素类似物可用于防止果实和叶片的脱落、促进结实、获得无子果实、促进扦插枝条的生根等。考点2其他植物激素1 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2 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 32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考点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1 反射和反射弧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反射弧只有在结构上保持其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组成反射弧结构的任何一个部分受到损伤,反射活动都将不能完成。2 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突起又包括树突和轴突。 功能:接受刺激并传导兴奋考点2神经冲动和传导1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特点 传递过程:刺激膜电位变化突触小泡释放递质膜电位变化未受刺激时: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某部位受刺激产生兴奋时,该部位膜外由正负;膜内由负正特点:兴奋以电流的方式沿着神经纤维迅速向前传导,可双向传导2 突触的结构特点 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传导突触小泡释放递质3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单向传递 兴奋突触小体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通过突触结构完成,突触小泡内神经递质的释放作用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是单向的考点3人脑的高级功能1 人脑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 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 大脑皮层: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2 人的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1)运动性失语症(S区):能看、听,不会讲(2)听觉性失语症(H区):会讲、看、写,听不懂考点3动物激素的调节1 血糖平衡的调节当血糖水平升高时,胰岛素的分泌增多; 当血糖水平降低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增多。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相互拮抗,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A ;B ;C 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也存在着反馈调节机制。考点4动物激素在生产上的应用如,促性腺激素促进鱼类产卵。 33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考点1稳态的生理意义1 单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 单细胞动物体内与外界环境只相隔一层细胞膜,因而体内与外界直接进行物质交换。2 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主要包括淋巴、血浆和组织液3 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4 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稳态正常:使酶促反应正常进行,是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稳态遭破坏:使细胞代谢紊乱,并导致疾病。(如血钙过低会影响骨组织的钙化,血钙过高会引起肌无力等。)考点2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如,当血液中CO2过高时,CO2刺激呼吸中枢,引起呼吸活动加强,及时排出过多CO2,实现内环境中O2与CO2含量的相对稳定。考点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血糖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调节激素:使血糖升高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 使血糖下降胰岛素考点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1 免疫系统组成及主要功能 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吞噬细胞等; 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主要功能:防卫、监控和清除。2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作用独特,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不同: 免疫类型比较项目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作用对象抗 原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作用方式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1、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2、 效应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促进细胞免疫的作用。(T细胞、B细胞均可产生记忆细胞)考点5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1 艾滋病的全称、病原体及其存在部位 艾滋病(AIDS)的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存在部位:存在于艾滋病患者和带病毒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尿液和乳汁中2艾滋病的发病机理、症状发病机理:HIV能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入T细胞,使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各种传染病则乘虚而入。人体感染HIV后,经过210年的潜伏期,可发展成艾滋病。艾滋病患者一般在两年内死亡。 初期症状:全身淋巴结肿大,不明原因的持续性发烧,夜间盗汗,食欲不振,精神疲乏等; 晚期症状: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极度消瘦,腹泻便血,呼吸困难,心力衰竭,中枢神经麻痹,最终死亡。3 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艾滋病的流行: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艾滋病预防:洁身自爱,不与配偶以外发生性关系; 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和剃须刀;不用未经消毒的器械纹眉、穿耳等;医疗时使用的注射器及检查和治疗器械必须要经过严格消毒;需要输入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必须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34种群和群落考点1种群的特征1 种群的概念和基本特征种群的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种群的基本特征: (1)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出生率和死亡率 出生率高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加;出生率低于死亡率,种群密度下降(3)迁入率和迁出率(4)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类型:增长型、衰退型、稳定型 性别比例失调种群密度减少2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样方调查法(植物)标志重捕法(动物)考点2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数学模型1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1)“J”型曲线:产生原因:食物、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无敌害。(2)“S”型曲线:产生原因:空间、食物、天敌等环境条件制约。在环境容纳量(K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2 研究种群数量变动的意义 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可以为防治害虫提供科学依据,还可帮助人们对野生生物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和保护。考点3群落的结构特征1群落的概念: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2种间关系: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A、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B、寄生a、体内寄生,如 蛔虫、猪肉绦虫。b、体表寄生,如虱、蚤。C、竞争:两种生物生活有一起,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的现象。D、捕食: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的现象。3空间结构:A、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明显分层现象。B、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因地形起伏、光照明暗、湿度大小等因素使不同地段分布不同种群,种群的密度也有差别。考点4群落的演替1 群落演替的过程和主要类型 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主要类型:A、初生演替: 例如: B、次生演替: 例如: 2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35生态系统考点1生态系统的结构1.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概念: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类型:自然生态系统:森林、草原、海洋、湿地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农田、城市生态系统2. 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生态系统的成分: A、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空气、水、矿物质、阳光、热能 B、生产者:属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C、消费者:属异养生物(各种动物);分类: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 D、分解者:(1)属异养生物(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2)作用:分解动植物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中的有机物为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 (2)、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食物链模式: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结的复杂营养关系。特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就是顺着这种渠道进行的。考点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1.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总量就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过程: 沿食物链(网)单向流动简单地说,一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的能量有四个去处:呼吸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分解者分解、未被利用的能量。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传递率为10%20%2. 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3. 物质循环概念和特点 物质循环概念: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基本化学元素不断地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特点: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重复利用,反复循环;全球性4. 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 碳在无机环境中以碳酸盐和CO的形式存在;在生物群落中以有机体内各种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碳在生物群落之间的转移是以含碳有机物(食物)的形式,沿着食物链(网)进行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CO的形式循环。 无机环境中的CO通过绿色植物(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再通过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及化石燃料的燃烧等重新回到无机环境中。 考点3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信息的种类: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如萤火虫发光。化学信息: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性外激素等 如信息素。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如蜜蜂跳舞,雄鸟“求偶炫耀”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2.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考点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总是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生态系统的稳定只是相对的稳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等方面。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称之为抵抗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的本质(核心)是“抵抗干扰、保持原状”。生态系统中各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叫做恢复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的本质(核心)是“遭到破坏、恢复原状”。2.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植被破坏、食物链破坏、环境污染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3.6生态环境的保护考点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人口增长往往促使人们过度利用耕地和开垦出更多的农田,各种物质和精神需求不断提高,这就对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 人口增长过快,在消耗大量自然资源的同时,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增加了治理的成本和难度。考点2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CO2温室效应)、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氟利昂)、酸雨(SO2)、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考点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1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直接使用价值:药用价值、工业原料、科学研究价值、美学价值间接使用价值:生态系统中的任何物种都有其生存功能,即间接使用的价值。潜在使用价值:指对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还未发现、未研究、未开发利用的部分。我国中草药的使用价值,在开发利用之前,也是潜在的使用价值。2生物多样性包含: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的保护。措施: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是最有效的保护。 易地保护:建立植物园、动物园以及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

    注意事项

    本文(必修3 稳态与环境.docx)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