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高科技人才培养研究教材.docx
印度高科技人才培养研究以印度印度理工学院为例摘 要独立后,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印度非常重视科技进步,特别是高科技进步。长期以来印度政府非常重视人才在高科技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科技人才培养,逐渐形成颇具特色的高科技人才培养战略。为了适应科技特别是高科技发展对人才需要的变化,印度还积极地调整科技人才培养战略和机制,使之很快成为了世界高科技人才培养的大国。其中,印度理工学院是“印度科学皇冠上的一颗明珠”,1950年印度独立后成立至今,经过五十余年的发展,七所印度理工学院为印度实现阶段的科学技术进步、工业化发展、人才储备做出了重要贡献。印度理工学院成功借鉴麻省理工学院的人才的培养模式,结合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语言和数学的基础优势,尤其是印度政府多次颁布理工学院法案,将印度理工学院发展为世界知名大学,造就了在计算机、软件设计、金融、证券、工商管理等领域的大批尖端人才,这些人才活跃在美国、欧美等多个国家的技术领域和管理部门,并有多人担任重要职务和,但也造成了印度理工学院大批优秀人才的外流。目前,印度理工学院在全球理工院排名中位居第三,仅次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大学的伯克里分校,成为世界知名的一流理工大学。正如孟买地方管理委员会主席教授所说“印度理工学院大学体系是印度民族引以为豪的一颗宝石。一所印度理工学院的工学士商标可能是印度独立以来第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商标。”论文首先从历史的角度归纳了印度高等教育的历史演变和印度理工学院在印度高等教育体系中的类型和地位,然后阐述了印度理工学院的形成和创立,在此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印度理工学院的人才的培养体系,包括培养目标、学科设置、课程体系、国际合作与科研项目,并选取代表性典型院校马德拉斯分校和德里分校为个案进行重点分析,并探讨了印度理工学院面临的困境,人才外流问题和政府干预日趋加重,归纳出印度理工学院成功的影响因素,其中印度政府的支持与政策导向起到了关键作用,最后总结出印度理工学院发展给我们的启示与借鉴。关键词:印度理工学院 人才培养 高科技 A , , . , , , , a . , , , 's . , a , , , , , . , , , , , , , , , , , , , a . , , , , , , 's . , , " a 's . A 's ." , a , , , , , , , , a , , , , a , . : , 目 录摘 要I目 录第1章结论31.1选题缘由31.2文献综述31.2.1国内先行研究31.2.2国外研究现状31.3研究思路和方法31.4研究的意义31.4.1实践意义31.4.2理论意义3第2章相关的概念界定32.1人才的涵义32.2高科技的涵义32.3高科技人才的涵义32.4人才培养的相关概念3第3章印度高科技人才培养的现状探析33.1高科技人才培养战略33.1.1印度高科技人才培养的内容33.1.2印度高科技人才培养的战略调整33.2高科技人才培养机制33.2.1印度高科技教育机构33.2.2印度高科技教育的组织管理33.3高科技人才培养现状33.3.1印度高科技人才培养在存在的问题33.3.2高科技人才培养的措施3第4章 印度理工学院人才培养的历史及其特点34.1印度印度理工学院人才培养的历史34.1.1印度理工学的创建34.1.2印度理工学院的现状与发展34.1.3印度理工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成绩34.2印度印度理工学院人才培养的特点34.2.1印度理工学院的管理体制特点34.2.2印度理工学院教育教学的特点34.2.3印度理工学院师资特点34.2.4印度理工学院国际合作的特点3第5章印度理工学院高科技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措施35.1印度理工学院高科技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35.1.1师资整体性紧缺35.1.2人才外流严重35.2印度理工学院高科技人才培养应对策略35.2.1应对人才流失的对策35.2.2教师短缺应对策略3第6章印度印度理工学院人才培养对我国的启示36.1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36.2精心选择教学资源36.3树立以学术为中心的管理体制36.4围绕学校发展目标开展各项活动36.5以开心的心态积争取与国际机构开展合作36.6办学经费的来源多元化36.7透明、公开高校经验的使用情况36.8全力推行产学研模式36.9办事效率高3结 语3参考文献3第1章绪论1.1选题缘由印度与我国有许多相似之处,同属于亚洲国家,都是世界人口大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在世界经济大潮中同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并且在近年来都以举世瞩目的速度发展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印度把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在太空、核和导弹技术、计算机工程和信息科学等方面,印度逐步迈向世界先进水平。软件行业己经成为世界上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增长速度多年来保持50%,而同期世界平均水平为20%,其高科技人才更成为发达国家争相抢夺的对象。印度著名教育家斯里瓦斯塔瓦认为,“个人的目标, 国家的目标,整个人类的目标,只依赖一种努力,那就是教育。”在印度看来,实现国家发展目标,增强国家实力,把印度建设成为世界大国,只有依靠教育Ministry of Education,Education and National Development.Report of the Education Commission,1964-1966. . 1966。独立后,为提高人民教育水平和国家科技水平,历届印度政府都非常重视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印度高新科技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已占据世界前列,其培养的高科技人才不仅为印度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遍布全球。在这些优秀的人才中,很大一部分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印度理工学院毕业生。为了满足国家发展对高科技人才的需要,同时也为了回避改革大学制度可能遇到的巨大障碍和复杂工作,在独立之初百业待举的情况下,印度政府把创建新型高等技术教育体系作为优先的考虑。针对上述情况,1946年,英印政府任命了一个由.萨尔卡尔为主席的专家委员会,筹划建立高等理工学院以满足印度工业发展的需要。 1946年3月,该委员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印度高等技术教育”的临时报告。这份常被人称为“萨尔卡尔委员会报告”的临时报告,成为了印度理工学院的创建基础。该委员会认为,印度技术教育长期来都处于变化不大的状态,这反映了在国内整个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不够快。当时印度急于解决紧迫的社会需要,尽管临时报告尚不完备,但政府方面认为完全可以根据这个报告创建新的教育机构以便进行新的教育实验。1956年9月一五日,印度国会通过了著名的印度理工学院()法案,把印度理工学院定为全国重点院校,学院同时还被赋予自治大学的地位 Depart ment of Education Annual Report1998-99. .。此后,在60年代,印度政府在第三个五年计划中重点发展技术教育,又推行了一项质量改进计划,特别加大理工教育的投入,改进理工学院办学条件,而印度理工学院更在政府重中之重的支持下,迅速崛起为一流的理工大学。印度理工学院是印度最好的工程类高等院校,它自建成到现在仅五十余年的历史,也没有宏伟的校舍建筑,但是其培养的毕业生却异常优秀,到底是什么使印度理工学院成为国际一流的工程类高等院校?是什么使印度理工学院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享誉世界的优秀毕业生?本文将从人才培养模式的维度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与解答。众所周知高新科技教育,对一国科技、经济、军事的发展及综合国力提升皆有极重要的影响,也因此倍受重视。我国为适应经济发展需求,亦相当重视高新技术教育发展。曾先后在上世纪50年代效仿前苏联专业教育模式,又于八十年代学习美国科学教育模式。如今高新技术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明确提出要“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经济加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期,迫切需要培养大批具有自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新技术人才。教育部2009年高等教育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有普通高等学校2305所,其中理工院校821所,占总数的35. 6%;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规模2145万人,其中理工类895万人,占总数的41. 7%。建国60多年来,我国工程技术教育经过不断发展,已在规模、学科、布局等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仅从理工科高校数量及在校生规模看,都保持较高水平。但我国理工科毕业生进入企业后,对企业技术创新与白主研发并未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反观工程技术教育实践,不少环节存在脱节与分离,与国外先进的技术教育相比显得滞后。如何进一步促进我国高新技术教育持续发展是须认真解决的问题。印度近年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大国及科技人才储备强国,拥有世界一流的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学院,在航空航天、生物技术、原子能和软件开发等领域均取得巨大成就。且印度软件工程师已得到世界认可,软件业增长速度全球第一,年生产增长率保持在50%以上。这些成就离不开印度高质量大规模的高新技术教育,培养了大批量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虽然其只有很短发展历史。1.2文献综述本人查阅了图书馆馆藏图书,检索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士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论文全文数据库、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高校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国家图书馆数据库、 、 、 、等中外文献资源,运用了百度、必应等搜索引擎,同时本人还查阅了印度理工学院七所分校的网站、人力资源部门网站,西南大学图书馆网站等经过检索和查阅,结果显示,相比其他发达国家的相关研究,有关印度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相关的资料并不是太多。具体而言,与本论题相关的国内外有关文献的研究主要有:1.2.1国内先行研究印度的高等科技教育发展迅速,国内己有许多对印度软件工程教育的研究,对其具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则几乎没有。国内的研究对印度软件业迅速发展的原因,影响等等都有分析,但对于印度高等科技教育相关的学术论文就寥寥无几了 Anonymous.India 2004-A Reference Annual Compiled and edited by Research, Reference and Training Division, Ministry of Information and Broadcasting. . 2004。高等理科教育2007年的6月发表过一篇题为印度工程教育探析的文章,另外在2008年第6卷第2期的复旦教育论坛上刊登了一篇题为印度高等工程技术教育改革的经验、问题与启示,两篇文章的作者均为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的彭慧敏博士,但由于篇幅所限,文章探讨的内容不够深入,不够全面。浙江师范大学的安双宏教授是当前国内研究印度高等教育的知名学者,曾对印度高等教育进行过长时间得实地考察,研究范围十分广泛。对印度工程技术教育研究的相关文献有印度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经验与不足(比较教育研究2007,3期),他认为印度软件业在世纪之交得到迅猛发展,主要取决于其意识形态因素、语言因素和文化因素影响,我国应借鉴印度信息技术人才培养中的经验与不足,促进本国信息技术的发展;还有其印度科技人才的培养机制探析(比较教育研究,2010,5期)一文,该文研究了印度在科技教育机构的设置、科技教育的管理以及师资培养等方面采取的措施,概述了印度科技教育取得的成就,分析印度科技教育存在教育机构众多,良莠不齐,工资待遇偏低导致合格教师缺乏,学生学习的功利性强,发展后劲不足,规模迅猛扩充,暗藏隐忧等问题。认为印度软件业在世纪之交得到迅猛发展,主要取决于其意识形态因素、语言因素和文化传统因素影响。借鉴印度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经验,我国应处理好接受国际援助与培养自主创新人才间的关系,不可忽视语言传承民族文化的功能,应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及全面知识基础的培养,增加科技教育的投入,合理使用优质人力资源。对印度理工学院的相关研究有印度高科技人才的摇篮印度理工学院的体制创新(中国高等教育,2000,22期);印度教育的战略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印度理工学院部分也有涉及;安双宏教授总结了印度理工学院体制创新之处,即本科教育强调对基本原理的理解而不是灌输专门知识;变学年制为学期制,引进学分制;根据入学考试成绩择优录取新生;拥有一支在教育,学术和科研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强调跨学科的学习,重视科研。 安双宏,印度教育的战略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安双红教授的研究为本文写作提供了许多数据和资料。但是具体到印度理工学院的理工人才培养研究还是略少。钮维敢,钟震认为印度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培养大量科技知识精英,开拓信息化等高科技产业,从而使高等教育成为现代化科技产业的孵化器,科技产业和人才的摇篮,是印度知识经济崛起的基地。钮维敢还认为印度现代高等教育在科技方面的外向开拓具有很强力度和特色。普及英语的优势为其外向发展提供便捷条件,在科技上积极与国外进行交流与合作,以自信姿态迎接教育国际一体化潮流中的挑战。西南大学的杨思帆教授得当代印度高校与高技术产业的联结研究(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认为在印度崛起的过程中,高校做出了重大贡献,特别表现在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促进上。其中对印度理工学院的探讨部分对本文写作有所帮助。华东师范大学的戴维维印度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研究以印度理工学院为例(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在概括分析印度高等工程教育发展基础上,认为印度理工学院承担了国家复兴的历史使命,使其获得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也因国家科学和技术程度上依仗于印度理工学院,对于新技术的需求极大激发了印度理工学院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文中也略微涉及到印度理工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湖南师范大学的陈依依印度理工学院办学特点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从印度理工学院发展演进入手,通过对学院体制、教学、课程设计、产业合作等全方位研究,结合相关理论分析办学特点,为我国发展提出建设和启示。西南大学刘艳菲印度理工学院人才培养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认为印度理工学院人才培养的特点有:国际视野和国内目标相结合、科技与人文相统一、学校培养与企业实训相整合等。她的研究给本文也提供了不少资料。以上是当前国内对印度理工学院研究比较深入的几篇硕博论文,其余的还有黄俊伟、俞贵邦所写的厚积薄发印度理工学院成功之谜 俞贵邦.厚积薄发印度理工学院成功之谜J.湖南工程学报.2004.(湖南工程学报2004,14);叶赋桂,罗燕所作的国际合作一印度理工学院的一流大学之路(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3);徐风的印度理工学院精英的摇篮(东南亚南亚信息,2004,4);叶赋桂的印度理工学院的崛起(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3)。这几篇文章对印度理工学院要么是简单的介绍,要么是就其某一方面的特点进行研究,并没有深入系统地对印度理工学院进行研究。1.2.2国外研究现状印度高技术人才及理工学院毕业生因其一流的水平和质量而誉满全球,因而他们的培养也备受关注,但由于笔者资料来源有限,主要是通过网上搜索和相关链接获取一些信息,这些信息的主要内容又可以概括为如下三类:(1)有关印度工高新科技教育的概括研究。2007年 和 P. 在 的资助下完成了印度工程技术教育的报告,此报告以大量数据和图表分别对印度工程教育的发展历程、改革趋势、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个案式研究。该报告分别以孟买印度理工学院,国立工程技术学院、私立工程学院为个案研究,详细考察了这些学院的学生数量,校园位置,院系设置,院系成果,学校的管理,政府的拨款;学院整体的学术成果(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数量及其科研成果);印度理工的招生过程;拨款的获得和出版情况。通过数据的分析和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较,得出了一系列的结论为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S·P·古普塔也对此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 对高等教育与高技术产业的联系,发展中国家的背景,高技术产业与高等教育机构的联系,印度的高等教育,管理基金和费用,教学与科研的分离等方面对高等教育与高技术产业的关系经行研究。(2)分析印度理工学院人才培养的因素。这其间分析最系统、最全面的要数 ,这是由印度总统任命的高级委员会、社会资深人士及印度理工学院的校长、教授和杰出校友联合作出的一份报告,在报告中他们把影响人才培养的因素按不同层次分为三类:第一类:政府政策和人才培养目标,它们作为宏观的、上层的因素对理工人才培养起着支持、引导和规范的作用;第二类:资金、外界人力资源(如社会赞助者)和基础设施,这些为理工人才的培养提供硬件和软件条件,属中观层面的影响因素。第三类:师资、学生、知识产权、学校与产业界及社会其它机构的联系,它们作为最具体、最微观的因素对理工人才的培养起着最直接、最明显的作用。(3)中印两国工程教育技术比较研究。吉尔贝·艾蒂安印度象将赶上中国龙(世界报,2006,7)提出印度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带来其软件业人才队伍的壮大,使之成为世界软件出口大国和强国,将有望赶超中国;前任教科文组织总干事、著名远程教育专家约翰·丹尼在研究中指出,中国目前有2300万学生,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高等教育学习系统。 Banerjee,Rangan,Muley,VinayakP. Engineering Education in Indian.Powai:IIT Bombay,2007.印度虽暂时落后,但未来若干年,人口增长及其民主制度将推进印度高等教育就学人数超越中国。印度现在25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60%,其世界最大的民主体制将迫使其回应越来越多人接受高等教育需求。这意味着中国、印度将在21世纪的高等教育中居主导地位,其提供高等教育的方式将对全球造成巨大影响。 从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对印度和中国的共性与差异做了对比,分析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对印度高等教育的历史和法律背景进行解析,介绍了保留制和社区学院在印度的状况。此外,陈·巴特尔院校发展视野中的中印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比较研究(全球教育展望2009,2)从不同角度对中印高等教育进行了比较研究。1.3研究思路和方法本文从印度理工学院人才培养的历史入手,进而剖析其具体的培养模式,从而概括归纳出印度理工学院在工人才培养方面的特点,以期能对我国的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借鉴或参考。本研究需要在大量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归纳,因而主要的研究方法有文献法、归纳法,此外还要用到比较的方法1.4研究的意义1.4.1实践意义印度是发展中国家的翘楚,从20世纪80年代后,其软件业与高新科技产业迅速发展,为国家发展注入强有力的活力。其发展战略和模式皆具创新性,被一些专家称为创新型国家。印度又是一个及其多样化的国家,拥有众多不同的追求,大相径庭的信仰,判然有异的风俗和异彩纷繁的观点,它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赢得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一席之地,这离不开高等教育尤其是工程技术教育的支撑。而印度理工学院在印度发展中贡献了重要的力量。对与我国有着相似背景与发展历程的印度进行学习、研究并加深对高新技术教育历史发展、现状及发展情景的认知,明晰其特征及现存问题,发展中的各种影响因素,能使我国更易借鉴。印度理工学院发展中的经验与教训,都能对我国建立创新型的理工学院和培养高质量的科技人才有所启示。1.4.2理论意义目前,我国比较教育界对发达国家教育研究成果颇丰,但对与我国有着历史渊源的印度却著述很少。仅有研究中,也更多将印度软件业,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等作为着力点,尚未将高新技术教育作为主题进行全面深入研究。但高新技术术教育的发展及其对印度综合国力的提升是世人有目共睹的。作为一个个案,印度理工学院教育发展及其人才培养的特征与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的现状。英国教育史家埃德蒙·金在选择印度教育作为研究对象时曾指出:没有一个国家遇到的问题(包括经济的、社会的、宗教的、以至人口的)比印度多。埃德蒙·金.印度教育M杭州大学教育系外国教育研究室译.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83.因此,典型印度人的遭遇,最能代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大部分地方普通人的情况。印度比其他国家更具代表性。因而,特择其高科技人才培养这一个视角进行研究,不仅丰富了高新技术教育国别研究的素材,也对我国在培养高科技人才模式上给予了可供参考的模式。综上所述,便是之所以选择印度高科技人才培养研究,且选取其印度理工学院做具体的案例分析的立论基础。第2章相关的概念界定2.1人才的涵义2010年6月国务院、中共中央颁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至2020年)中提出,人才是指拥有专门技能和一定的专业知识,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对人类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素质和能力都较高的劳动者 徐和清,胡祖光. 论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成为高校核心竞争力J. 浙江社会科学. 2008(12)。在企业中对人才是定样定义的:人才是指拥有专门的技能或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够满足岗位能力的具体要求,在岗位上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在企业的发展中做出一定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素质和能力都较高的员工。企业的人才主要包括管理人才、经营人才、技能人才和技术人才等。其中管理人才、技术人才通常是指专业技术资格在中级以上,学历在本科及以上的人员;经营人才是指企业的部门负责人或单位负责人;技能人才一般是指工作岗位在生产技能岗位,具有专业技术资格或者高级工及以上技能的人员。2.2高科技的涵义高科技是一处技术与知识密集性高、智力要求高、技术能度大、渗透性和竞争性强、风险大、投资多、对世界的经济影响大、对文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高端科学技术。高科技主要在8个高度上有所体现:难度高、技术密集性高、知识密集性高、资金密集性高、竞争高、速度高、风险高、效益高。高科技具有以下特征:具有营利性。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市场回报独占性和排他性;第二,市场潜力巨大或者回报丰厚。高科技可以给生产率带来大幅的提高,而生产率提高与否的具体标准只能由市场来判定,也就是说对人们的需求满足程度是否达到了一定的要求。此外,高科技给企业所带来的高额盈利,一定是与排他性和独占性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果不是这样,高科技就不会带来高盈利。2.3高科技人才的涵义高科技人才通常是指高新技术人才,其范围十分广泛。高科技人才根据高科技的范围和内容,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即:科技活动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研究与开发人员。我们通常所说的高科技人员具体包括以下向个方面:从事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的设计、研制和开发创新的人员。或者是从事高科技术产品的生产经营的人员,包括管理者、组织者和策划者、高级营销人员或者高级技术工人等。以上是高科技人才的必备条件,缺一不可,否则,就无法构成一个完整的高科技人才险伍,也就无法从事高科技产品的研究、设计、创新、生产、转化和经营。现代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基础就是高科技人才,是科技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基础要素。但各国由于具体的情况,对高科技人才的概念界定也有所区别。总体说来,高科技人才队伍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自身具有一定的特点,如较高的创造力、较强的综合能和主体意识,知识结构也具有网络化的特征和健康的人格。2.4人才培养的相关概念所谓的人才培养,一般是指对人才进行有效的教育和技能培训的过程。被选拨出来的人才通常情况下需要专业的培养和训练,从而者能适应各岗位和职业所需要的专门人才 杜伟,任立刚.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5)。人才培养的形式多处多样,包括各类各级学校中所进行了教育或进修外,还包括业余教育、不脱产或脱产的专业培训、科技研讨等形式。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根据各行各业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其总体的目标是为了使人才达到德、体、智全面的综合发展。第3章印度高科技人才培养的现状探析3.1高科技人才培养战略印度科学政策决议在1958年指出:当代印度的人力资源是一个伟大的系统,当受到训练和教育后,就会成为现代世界最为宝贵的财富。英迪拉·甘地总理曾指出,教育与国家实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早在1950年,印度就仿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模式就成立了被印度一直视为瑰宝的6所理工学院,从中可以看出印度政府培养高科技人才的决心 鲍洁,梁燕. 应用性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 2008(05)。3.1.1印度高科技人才培养的内容一是高科技人才培养战略目标。印度教育家斯里瓦塔曾指出:“要想实现国家的目标、个人的目标和整体人类的发展总目标,只能依赖一种努力,那就是教育。”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事业,都承载着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和促进人民科学文化水平提高的重任。世界范围内,任何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即使是高科技人才,也都要通过学校的教育来完成。但高科技人才特别是高科技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培养,会因各国科技发展战略目标的不同所决定的。然而各国科技发展战略目标的制定,又取决于各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制定。在印度经过长期的殖民统治,独立后其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确立为把印度由落后农业国家向现代化工业国家转变,使印度变成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为此,印度高科技发展,尤其是高科技战略目标也就因此与印度的总体目标保持一致。所以说,印度要想达到经济的高速发展,就首先要全力发展科技,尤其是高科技的发展和研发,使高科技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充分发挥作用,以此来推动印度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实现科技尤其是高科技的全面发展,印度首先就需要大量的高科技人才,为此,高科技人才的培养是印度高科技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印度作为发展中的国家,其高科技发展战略决定了印度具体需要培养怎样的高科技人才。独立后的印度,为达到从落后农业向现代工业国的实体转变,印度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定为让重工业与基础工业优先发展。根据印度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总目标,印度高科技发展战略也就面临着新的要求,为此印度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制定了发展信息科技、原子科技、生物科技、空间科技和海洋科技等,这些科技的优先发展也就成为了印度高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同时要把这些高技领域发展为世界先进水平。为了确保这些高科技目标的实现,必须要以高科技人才培养为基础,为此,高科技人才培养也就必须要为高科技发展战略目标服务,以此来培养出高科技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高科技人才。二是高科技人才培养战略政策。首先,高等教育的投资不断增加。印度政府早就意识到高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就是教育,这在高科技人才的培养中具有特殊的作用。为此,印度政府十分关注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增加高等教育事业的投资,着力以精英教育为重点,使精英教育的经费不断增加,在整体的教育中经费占有较大的比例。其中在“二五”计划中占百分之十八,在“三五”计划中占百分之十五,在三个年度教育计划中最高达到百分之二十四,“四五”计划中甚至达到了百分之二十五,在“六五”计划中仍占百分之二十一。随着印度政府对高等教育事业不断的加大投资力度,在印度很快就兴建起了一大批新型高等教育学校,从而使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也为众多的年轻人提供了享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马陆亭. 以创新思维重构高教人才培养体系J. 中国高等教育. 2008(05)。其次,是为穷人孩子上大学提供了保障。随着印度政府对高等教育投资力度的不断增加,在印度,众多的穷人孩子与其他人一样享有上大学的机会。印度很多国家部门都会经常对高等教育进行投资或提供一定的经费补贴。一些跨国公司和大型企业也经常为各大院校提供丰厚的奖学金,以此吸纳人才。从而使印度高校的奖学金十分充足,从而在学生进行就读时也就只收到极低的费用,并没有学杂费等其它费用,也就使众多的穷人孩子上大学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同时,印度各大院校都鼓励学生到社会上寻找兼职工作,甚至还为半工半读提供便利,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使穷人孩子上学所需的费用得到了解决。这些几乎免费的教育形式和办法,极大的促进了印度高等教育的发展。再次,优先办好重点大学。为了使投入的经费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印度重点支持具有一定办法经验的院校,使这批大学在高等教育中起到带动作用。从而也能够更好更快的为印度高科技发展培养出所需的高科技人才。经过不懈的努力,印度的尼赫鲁大学、德里大学很快成为了在国际上占有一定地位知名院校。其中印度理工学院的毕业生,几乎可与欧美国家一些著名的大学不相上下,在毕业前一些世界著名的大企业就已经进行了预定。与此同时,印度还建立了众多的信息技术学院,为培养高水平的信息技术人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三是高科技人才培养战略措施。首先,是从小学起就抓科技教育。为了把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得更好,印度在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指南和大纲中要求在小学教育中应必须要让学生学会使用键盘、鼠标和打印机等;学生到初中后就必须要学会使用相关的教育软件,并学会使用网络资源和电子邮件的方法;到高中后,学生就要学会使用图形处理、数据整理以及一些基础软件的制作技能。为了更好的促进科技的发展,印度从1993年开始,每半年就举办一次全国少年科学实践大会,全国有10成人直接参与该项活动。活动中,学生们在科学家、老师和志愿者的帮助下,认真的观察、深入的分析和热烈讨论制作自己的科技发明,并把自己发明的产品带回社区进行展示和应用,这些举措都极大的促进了孩子们的学习性趣,涌现出了一大批年轻的科学家 安双宏. 印度科技人才的培养机制探析J. 比较教育研究. 2010(05)。其次,为妇女平等参与科技活动提供保障。独立后的政府对妇女参加科技活动十分重视,并在1958年科学政策决议、技术政策(1985年)和科学技术政策(2003年)都曾强调妇女平等参加科技活动的重要性,并为其创造更多的机会和良好的条件。同时印度政府还鼓励妇女平等的参加多种科技活动,让她们在科学文化以及教育事业等方面都有平等的机会,同样为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贡献。再次,加强继续教育和再培训计划。在政府方面,印度在电视台和电台专门设置了可供各类学校教师进行继续学习的节目。国家也建立了各类专业的持术培训机构,主要负责对专业人员的再培训和管理。同时,还积极关注外国的教育培训模式,积极吸取好的经验,并以国外培训为依托,增强人力资源发展成长的基础稳定性。政府还对一些个人或企业开展高科技培训活动给予支持和鼓励,特别是对一些著名信息技术业公司的自主办学给予大力支持。最后,发展国际化科技人才培养途径。尼赫鲁总理在1951年就开始组织印度理工学院,并亲自向联合国相关组织筹措资金,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教师和学生的选拨,积极引进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设备。印度理工学院在1960年就引入了电脑系统,并改建成了多电脑媒体。同时组织优秀的教育授和人员对前延科技进行研发,达到了印度科技人才的国际化目的,并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3.1.2印度高科技人才培养的战略调整印度为了早日成为高科技强国,在高科技人才培养战略方面非常注重适 时调整。一是积极发展高等教育。进入21世纪以来,印度政府依据科学发展的实际情况准备在大学中重新建立一批新的院系和学科,有侧重点对大学的科研活动给予长期的支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继续加大对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印度工业研究和科学研究委员会表示,在近几年中,印度大学的奖学金的金额和数量都将增加1位。在2012至20一三年的预算中,印度教育开支将达到3512亿卢比,比2012年增加11%。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印度政府表示,将会把对教育的投入继续增加,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7%以上。为了使高等教育经费得到充足的保障,印度政府将加大向世界银行贷款的力度,从而对近60余所高等院校进行基础设施的改造,提高大学的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第二,扩大筹措经费来源渠道。主要采取的措施有采用有效奖学金制度,以优秀成绩奖学金为重点,带动贫困生奖学金和优秀成绩奖学充分发挥作用;提高高等教育的基础教学收费标准,促进培养成本的部分回收或完全回收;创新学生贷款制度,从而使经费的渠道由原来的政府向家长和学生转移;扩大社会经费来源渠道,力争高校自己筹资增加,减轻政府的负担;减少对私立学院的控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办学;加大对国际机构的援助申请,以低息贷款的方式增加信贷补贴;第三,全力发展自治学院。早在1966年印度教育委员会就提出,对于那些有能力可以显著提高办学质量的院校,其自治的地位和程度就应该给予优先考虑。到1986年,印度政府对高等教育结构进行重大的改革,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给自治学院以更多的优惠政策,并明确提出,自治学院要长期的坚持下去,直到可以有一种更加自由、更有创造力的大学模式出现,并可以取代为止。从而为产学研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使印度的高等教育模式得到了创新 李恩平,杨丽. 发达国家引进高科技人才政策的比较及启示J. 经济论坛. 2010(06)。二是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政府除重点支持一部分学院,促进科研成果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外,还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第一,成立了质量鉴定委员会。早在1987年,印度质量鉴定与评估委会会就经印度大学拨款委员会建立成型。主要负责本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检查和鉴定,同时对评估方法和标准以及课程计划的设计进行分析和评价。并于同年通过了全印技术教育会员会法,要求全国质量鉴定委员会早日成立,根据制定的标准和计划对高等专业技术类院校的教育质量进行评估。1990年随着私立学校的增加,印度政府成立了私立高等学校认可委员会。第二,完善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为加强对高等院校的内部监督,印度各高校成立了内部质量保障组织,该组织由校长担任主席,成员有行政人员代表和教师代表,主要工作内容是制定内部质量保障责任制,评估高校教育举措等,从而使教育质量得到更加有效的内部保障 张力. 印美关系与奥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