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案.docx

    • 资源ID:1904351       资源大小:333.75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案.docx

    兴化市板桥高级中学高二地理备课组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课标聚焦】1黄土高原为例,分析该区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危害,了解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及其保护措施。2以德国鲁尔区为例,了解鲁尔区发展的背景,分析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了解鲁尔区的发展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产生的启示。3以南水北调为例,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4了解“数字地球”及其两种表现形式。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考纲要求】测试要点具体测试内容和要求区域环境与发展结合实例,说明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相关的图示资料,明确黄土高原的范围,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2)分析说明自然和人为因素对黄土高原重要的环境问题之水土流失的影响。(3)学会依据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分析实例,发现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并提出综合治理措施。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以及资源利用中不合理的问题。把造成环境问题的各方面因素联系起来,这样才能找到产生环境问题的症结,从而提出环境综合治理的有效对策。逐步学会学习、学会探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保护环境的主人翁责任感、紧迫感,逐步形成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重点难点】1水土流失及其危害2水土流失的成因3水土流失的治理第 1 课 时【基础梳理】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1位置及范围:以西,日月山以东,以南,秦岭以北,面积约30多万平方千米,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地区。 2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为:(1)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耕地质量,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2)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大量泥沙沉积在下游河床 ,使黄河下游成为“”。(3)造成当地恶化,直接或间接诱发和加剧的发生。二、水土流失的成因1自然原因:(1)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处在各种地理要素的地带,生态环境比较脆弱。(2)黄土高原的土壤质地特殊性:黄土土质 ,孔隙很多,黄土层极易受到流水的。(3)黄土高原地区降水季节分配的不均性:多集中于季,且多。(4)自然灾害的多发性:、塌陷、等时有发生,从而加剧了水土流失。2人为原因:(1)不合理的利用:采用的耕作制度;露天导致大面积开挖地表土,破坏植被;无计划的建、修路、建设水利设施等。(2)破坏:如农垦、营造宫殿、伐木烧薪、战争等。【要点突破】1、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及其危害项目内容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是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危害概述造成了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影响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表现使耕地土层变薄、养分流失、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产降低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使其含沙量剧增,淤积、抬高河床,形成“地上悬河”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发生2水土流失的成因自然原因:自然要素特性及表现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特性表现地理位置过渡性 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 从湿润向干旱过渡 从森林向草原过渡 从农业区向牧业区过渡各种地理要素相互交错,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土壤质地特殊性黄土由细粉砂粒组成,土质疏松,孔隙很多黄土层极易受流水侵蚀气候及降水不均匀性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于夏季多暴雨容易造成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繁多发性地处自然灾害频繁多发地区,滑坡、塌陷、泥石流等时有发生加剧水土流失(2)人为原因:人类活动过程结果不合理土地利用轮荒开荒耕作抛荒开荒使原来的林草植被遭破坏加剧水土流失露天开矿开挖表土弃土、弃渣破坏地表植被,使矿区周围土壤抗侵蚀能力降低建窑洞、修路、修水利扰动植被、土壤破坏植被农垦、营造宫殿、伐木烧薪、战争严重破坏植被【检测与评估】一、单项选择题某地位于太行山以西,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据此回答14题。1该地位于我国的 (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华北平原 D内蒙古高原2该区域最大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土地荒漠化 B酸雨 C气候变暖 D水土流失3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 ) A冰川侵蚀 B地壳运动 C流水侵蚀 D风力侵蚀4引起黄土高原现代水土流失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土质疏松 B垂直节理发育 C夏季多暴雨 D人为植被破坏5黄土高原处于我国多种地理单元的过渡地带,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 B从湿润地区向半湿润地区过渡C从农业区向牧业区过渡 D从森林向草原过渡6轮荒这种耕作方式引起的后果是 ( )A土壤肥力得以恢复 B增加了耕地面积C原有的林草植被遭到破坏 D水土流失得以抑制7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主要表现在 ( )它是我国人口承载量最大的地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其环境遭到破坏后,恢复相当困难它是我国降水量最少、气候最干旱的地区A B C D8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十分尖锐的根本原因是 ( )A经济发展速度过快,资源开采过多 B工业污染日益加重C工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环境破坏D人口增长过快、过多,导致生态、经济恶性循环二、综合题9黄土高原以丰富的能源资源、脆弱的生态环境、尖锐的人地矛盾著称于全国。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下图及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 ,水土流失的危害是 、 。(2)黄土高原土地利用落后的耕作制度是 ,使原来的林草植被种源破坏殆尽。目前,形成新的水土流失物源和触发机制是 。(3)从材料中分析,黄土高原能源资源丰富,在能源基地建设中主要的限制因素是 、 。(4)从工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来看,今后发展黄土高原地区经济的关键是 。第 2 课 时【基础梳理】三、水土流失的治理1综合治理要求:治理黄土高原必须从合理利用土地着手,调整 结构,实行 综合发展。一切以为中心,压缩 用地,逐步建立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扩大种植面积;大力开展采煤区的 工作。2综合治理原则:即工程与措施相结合;经济、社会与 相结合;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3具体措施:(1)工程措施: 是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实施工程、工程、保塬工程。(2)农业技术措施:如精心选育、发展灌和灌技术、科学施肥等。(3)生物措施:退耕 ,以恢复地表植被;大力植树种草,实行 结合。【要点突破】水土流失的治理水土保持压缩耕作用地,改土与治水相结合,逐步建立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改善天然草场质量 途 径 大力开展煤炭开发地区的土地复垦工作合理利用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生产 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综合治理 林草、工程与耕作措施相结合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相结合 目 的 治理与开发相结合发展方向 改善整个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 配合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因此治理黄土高原必须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在黄土高原小流域的综合治理中,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三者并用,有机结合,效益互补。其治理开发的具体模式如下表所示:措施功能工程措施打坝建库贮水拦沙,改善生产条件,合理利用水土平整土地修基本农田抽引水灌溉农业技术措施深耕改土蓄水保土,提高肥力,充分利用光热条件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轮作套种生物措施乔木蓄水保土,发展多种经营灌木草本【检测与评估】一、单项选择题 读黄土高原小流域示意图,完成13题1关于小流域治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小流域相当于一条河流的完整流域B小流域治理中主要采取生物措施C小流域治理的方针是“保塬、护坡、固沟”D农业技术和社会经济水平对小流域治理影响不大2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 ( )保持水土,开发利用水土资源 利用沟底谷地,扩大种植业 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生产体系 采用轮荒耕作制度,提高土壤肥力A B C D3关于A、B、C、D四处土地利用和治理措施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 AA处常用作耕地 BB处适宜开垦成梯田CC处应种植水稻 DD处适合打坝建为库4治理水土流失的农业技术措施是 ( )深耕改土 轮作套种 平整土地 地膜覆盖 科学施肥A B C D在黄土高原的缓坡上修筑梯田是该区域综合治理的一项措施。读下图完成5-6题5梯田田埂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与: ( ) 坡面倾斜方向一致 等高线基本平行 山谷走向基本一致 山脊走向基本一致6梯田的修筑,显著地改变了山坡的 ( )A形态 B土壤类型 C坡向 D物质组成二、综合题7根据“黄土高原人口农业生产生态循环关系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将下列合适的选项填入相应代码后的横线上(每个数码限填一次)。人口增长 水土流失 粮食短缺 人均耕地减少 需要更多劳动力 植被破坏 燃料需求增加 乱垦荒地A , B , C , D ,E , F , G , H 。(2)做好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有哪些? 。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考纲要求】测试要点具体测试内容和要求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结合实例,了解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条件,分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说明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根据资料分析资源型工业(鲁尔区)的区位优势与不足。2依据资料分析资源开发利用不同阶段存在的问题。针对不同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3明确分析“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基本思路。过程与方法通过以鲁尔区为例,从区域能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入手,分析区域特征,探寻能源和矿产资源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有利因素和制约条件,进而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分析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鲁尔区的发展变化,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传统工业区的改造,适应世界发展潮流。2中国已经“入世”,我们应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我国传统工业今后遇到的机遇与挑战。【重点难点】1鲁尔区发展的背景2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3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基础梳理】一、鲁尔区发展的背景1优越的地理位置:鲁尔区位于德国 部,地处处于欧洲的“ ”。2便利的水陆交通:河纵贯南北,铁路、公路密布。3丰富的资源:该区蕴藏了丰富的资源。4发达的工业:鲁尔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区之一,是德国重要的 基地、基地和重型机械制造基地。二、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1环境恶化:(1)原因:鲁尔区能源结构以为主,产业结构以为主。(2)表现:以污染和污染最为严重。2传统产业的衰落:(1)原因:生产结构;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2)表现:20世纪60年代,传统的工业和工业走向衰落,尤其到了20世纪70年代,工人面临严重的失业问题。三、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1改造产业,大力扶持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1)采取对企业实行化、化的改造和整顿。(2)使鲁尔区的经济结构趋向化,改善投资环境,鼓励新兴产业迁入。改造后的鲁尔区已经逐渐成为一个以工业为基础,以工业为增长点的综合工业区。 (3)重视旅游业、商业、金融业和保险业等 产业的发展。2治理,加强环境管理,营造 :(1)首先整治,建立完整的供水系统、污水净化系统,解决水污染的问题。(2)其次是控制污染,在全区范围内建立烟囱自动报警系统。(3)此外,加强 ,特别重视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4)美化 ,提高 。在总体规划中制定营造“绿色空间”计划,在全区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要点突破】1鲁尔区的区位特点:区位优势影响项目内容丰富煤炭资源鲁尔煤田储量大,开采条件好(煤层埋藏浅,利于露天开采)丰富的煤炭是鲁尔区煤炭工业、钢铁工业和电力工业发展基础离铁矿区较近铁矿石初期来自洛林铁矿区,后期来自瑞典,鲁尔区离其都较近有利于节省运费,降低生产成本充沛的水源莱茵河、鲁尔区、利珀河水量充沛,提供了丰富的水源充沛的水源与煤炭资源结合,促进了鲁尔区化学工业的发展便捷的水陆交通鲁尔区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莱茵河、鲁尔区、利珀河以及四条人工河联成一体,都可以通航,并能直通海洋便捷的水陆交通为鲁尔区原料的运入和产品的运出提供了条件广阔的市场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工业,为鲁尔区工业生产提供了广阔市场促进了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的发展2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1)环境恶化环境恶化与鲁尔区以煤炭为主导的能源消费结构和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有关。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项目内容原因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经济迅速发展,环境问题随之而来类型垃圾污染矿山开发使煤渣、矿渣堆积,占用大量土地大气污染工厂向空气排放大量废气水污染化工厂和炼钢厂排放的污水污染了河流热污染热力发电产生大量废热危害各种污染对鲁尔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2)传统产业的衰落:项目内容时间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煤炭、钢铁工业开始衰落;70年代传统产业衰落趋势已十分明显衰落原因煤炭工业开采深度加大,人工成本过高,进口原料更便宜石油、核能利用,能源消费结构变化,煤炭需求量减少钢铁工业煤炭成本上升,提高了钢铁工业成本产钢、出口钢的国家增多,钢替代品广泛使用,导致世界性钢铁过剩其他主导产业煤炭、钢铁工业衰落导致机械、电力、化工等产业衰落衰落表现从业人员减少,工人失业问题严重,钢铁生产向国外转移,产量下降。3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措施做法效果改造传统产业对煤炭、钢铁等传统产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和整顿厂矿企业数量大幅度下降,生产规模大幅度提高鲁尔区已逐渐成为一个以传统工业为基础、以日渐强大的新兴产业为增长点的综合性工业区扶持新兴产业联邦、州政府及鲁尔区煤管协会等着力改造投资环境,鼓励新兴产业迁入新建、迁入企业数量大大超过同期德国平均水平产业结构多元化在政府、社会各方面政策、资金和技术等扶持下,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充实和提高新兴工业中的信息、电子、生物技术等的发展速度领先其他地区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措施具体做法效果治污措施改造河流在鲁尔河上建立完整的供水系统河污水净化系统解决水污染,具有蓄水拦洪、发电、旅游等综合效益治理大气污染全区建成了烟囱自动报警系统大气污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各企业建立有害气体和灰尘回收装置管理措施重视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环境管理美化措施在鲁尔区总体发展规划中制定了营造“绿色空间”的计划人均绿地面积超过了130平方米【检测与评估】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鲁尔区形成于第一次技术革命时期 B鲁尔区拥有丰富的铁矿石C德国鲁尔区、美国南部、英国东北部是相类似的工业区D鲁尔区的重化工是建立在丰富的煤炭基础之上2鲁尔区优越的区位条件有 ( )A丰富的人力资源 B丰富的铁矿资源 C便捷的水陆交通 D优美的环境320世纪50年代以来,鲁尔区衰落最明显的工业部门是 ( )A纺织、钢铁 B电子、煤炭 C钢铁、煤炭 D钢铁、电力420世纪中叶,一些新兴企业不愿到鲁尔区落户,其主要原因是 ( )该区工业企业传统的生产和组织方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该区公共设施不齐全,劳动力素质差 该区用地紧张 该区环境污染严重A B C D5鲁尔工业区内有便利的水陆运输条件,其中最主要的天然河流为 ( )A多瑙河 B莱茵河 C塞纳河 D易北河6关于鲁尔区为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而采取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改造煤炭、化学工业,节省能源消费B缩减钢铁、煤炭两大工业部门厂矿企业的生产规模C搬迁所有原有的传统工业,兴建高技术产业D新建或迁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等工业企业7有关鲁尔区实施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迁入和新建企业以技术精良的中小型为主 B煤、铁企业规模普遍扩大C繁荣经济,美化环境 D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煤炭是人类最早认识并加以利用的能源之一。德国鲁尔区丰富的煤炭资源使得它成为世界最著名的工业区之一。山西省是我国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但尚未成为我国的经济大省。据此回答810题。8和鲁尔区相比,山西省较匮乏的自然资源是 ( )A水资源 B铁矿石 C石油资源 D煤炭资源9山西省比鲁尔区欠缺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 ( )A广阔的市场 B政府的支持 C便捷的交通D劳动力10为尽快使山西省从能源大省转变为经济强省,应加快其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下列整治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增加原煤的生产数量,提高经济效益 B引进新兴产业,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C增加科技投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D增设道路网,改善交通条件11下列不是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 ( )A矿山遍野,煤碴、矿碴堆积成山 B化工厂和炼钢厂排放的废水、废气污染了河流和大气C煤炭、钢铁工业开始衰落 D失业人数减少12与德国鲁尔区相比,我国的东北地区发展工业的劣势是 ( )A水资源、能源短缺,限制了重工业的发展B陆运、水运条件较差,交通不便C位置处于沿海,偏居东部,不利于与中部地区往来D煤炭、矿产不足,需要大量从区外调入二综合题13读“鲁尔区工业区图”和“鲁尔区工业发展框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的含义:A _, B ,C , D 。(2)德国鲁尔区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走向衰退的原因,正确的是 ()A能源消费从“石油时代”走向“煤炭时代”B钢铁出现世界性的供过于求C煤炭开挖深度增加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使鲁尔区的煤在价格上缺乏市场竞争力D铁矿石进口受到阻碍(3)现代鲁尔区通过改造 产业,大力扶持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14读“我国某工业基地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工业基地的名称是 ,其工业中心主要是 和 。(2)图中城市的主要工业部门是 工业,其布局方式属于 型。(3)图中工业基地的工业结构是以 为主,目前该基地的发展受 和 供应不足的影响。今后应当限制某些 大,当地又缺乏 的工业的发展。第三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考纲要求】测试要点具体测试内容和要求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结合实例,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以我国水资源区域分布为例,说明其分布不均衡、南多北少的特点。2读图说出南水北调三线方案,简要说明东线、中线、西线工程的主要特点。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案例分析,认识我国资源空间分布的差异、资源的整体分布与目前经济地理格局的矛盾。2进一步掌握我国正在实施的几个大型跨区域资源调配工程的分析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实例说明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激发学生拥护党的领导、热爱伟大祖国的热情。【重点难点】1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2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及深远影响第 1 课 时【基础梳理】一、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1南水北调的必要性: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位,从地域上看,多少。2南水北调的可行性:长江是我国第大河,年径流量稳定,季节分配也较,长江流经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上游靠近区(填三大自然区名称),中下游与最缺水的平原相邻,地理条件有利于调水。二、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1西线工程:位置在上(填大的地形单元),地势高于西北和华北地区,可以供水。2中线工程:从第三级阶梯西侧通过,从长江中游的水库和 库区引水,可自流供水给平原的大部分地区。3东线工程:位于第三级阶梯东部,在黄河以南,地势高低,需北送,在黄河以北则可以向北自流。【要点突破】1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1)我国南方和北方水资源对比: 南方长江、珠江和浙、闽、台诸河以及西南诸河,其总水量占全国总水量的80%以上,但耕地面积却不到全国40,人口占全国的一半稍多点北方黄河、淮河、海河、滦河、辽河、黑龙江河西北内陆诸河,其总水量还不到全国总水量的20,而耕地面积占全国的60%以上,人口不到全国的一半(2)从时空角度探讨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成因:分布特点形成原因东多西少我国东部为季风区,西部为非季风区,东部降水量多,西部降水量少,受海洋气流影响,降水量由东向西逐渐减少南多北少我国东部地区,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降水量南多北少夏秋多、冬春少主要受季风气候影响,夏秋多雨、冬春少雨(3)结合水资源短缺的形成原因,归纳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对策:淡水短缺原因解决措施自然原因储量有限海水淡化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时间分布不均修建水库人为原因用水量大增节约用水,控制人口增长水污染严重防止和治理水污染水资源浪费节约用水,减少浪费(4)长江是我国南水北调的水源区:教材从水资源的数量、流量的时间变化、流域范围等方面介绍了长江成为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区的地理条件。整理如下:指标长江成为水源区的地理条件水量大干流长、流域广、流量大;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单位耕地水资源占有量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属于我国的丰水区流量稳定年径流量稳定,径流的季节分配也较北方河流均衡贯穿东西自西向东流经我国的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上游靠近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中下游与最缺水的华北平原相邻2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方案东线方案中线方案西线方案路线从扬州江都抽水站引长江水,基本沿京杭运河输水到华北地区从长江三峡水库引水,出丹江口水库,沿伏牛山、太行山东麓到北京、天津从长江上游引水到黄河上游水源区长江下游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三峡水库长江上游金沙江及其支流雅砻江、大渡河供水区淮河下游地区、山东黄河下游地区。海河流域海河平原、京津地区、黄河下游西北干旱地区评价优点有京杭运河可以利用,工程量较小可自流供水青藏高原地势高于西北、华北,可自流供水缺点黄河以南地区地势北高南低需挖掘渠道的工程量很大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中上游的西北区和华北部分地区供水【检测与评估】一、单项选择题我国华北地区面积占全国的15,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均占全国的13,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40。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华北地区气候持续偏旱,缺水形势日益严重。19801989年京、津、冀地区和山东半岛,10年平均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偏少1015,气温偏高O1O6°C,由于降水偏少,气温偏高,地面蒸发损失加大;同时又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资源补给量明显减少。依据上面的内容回答:1人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 ( ) A水圈内的水量总体 B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C陆地上的水体总量 D陆地上的淡水总体2关于我国水资源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总量不少,人均不多 B南多北少,东多西少C春夏多,秋冬少 D年际变化大3我国严重缺水的地区是(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地区 D两广地区4我国华北地区缺水最严重,其最主要原因是 ( ) A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B江河径流量少 C受冬季风影响小 D地处内陆,季风很难到达5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原因是 ( )华北平原供水极其紧张 因黄河含沙量太大,不能用于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为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持 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有余 主要为了减少长江的洪涝灾害 因我国的工、农业生产的重心将向北方转移A B C D6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 )土地和耕地面积大 人口少 水资源利用率高 水资源总量少A B C D7长江以北地区水资源与耕地分布不匹配,面对这种情况,正确做法是 ( )减少耕地面积 减少耕地的灌溉面积 研究推广抗旱作物 推广滴灌、喷灌技术A B C D8不能自流输水的线路是 ( )A西线 B中线 C东线南段 D东线北段二、综合题9读“我国河流流量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我国东部季风区河流的数量比西部非季风区 ,径流量 ,这说明我国的水资源东部季风区 ,西部非季风区 。(2)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的河流数量比北部地区 ,河流径流量 ,说明我国东部水资源的分布是南方 ,北方 。(3)综上所述,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是由 向 减少。(4)据统计,我国水资源有80以上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该地区的人口占全国的53.5,耕地占35.2。而在长江流域以北广大地区,人口占全国的44.4,耕地占59.2,水资源仅占14.7。请你应用上述资料,说明南水北调的必要性。第 2 课 时【基础梳理】三、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1积极意义:将有效缓解调入地区水资源紧缺的状况,促进其发展,改善城乡居民的和地区的,具有巨大的效益、效益、效益。2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1)长江径流减少,会引起海水,河口盐度,影响长江下游水质。(2)径流量减少会引起长江泥沙,使航道淤塞。(3)调水对江淮地区的的生长带来不利的影响。(4)东线工程范围内地势,地下水位较高,天然排水条件较差,调水后土壤容易发生。(5)东线工程位于长江下游,输水沿线工业发达,会污染水源,降低。【要点突破】3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1)积极意义南水北调工程全面实施后,将有效缓解调入地区水资源的紧缺状况,促进其社会经济发展,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用水和地区的生态环境,具有巨大的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如下表所示:效益类型效益表现社会效益进一步改善供水区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资金,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社会条件;缓解城乡争水、工农业争水矛盾,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效益大大促进供水去的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增加供水区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美化环境,改善城乡居民的卫生条件生态效益缓解低下水位大幅度下降趋势和漏斗区面积进一步

    注意事项

    本文(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