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补政策下农户经营绩效与农户满意度的实证研析.docx
-
资源ID:1903945
资源大小:275.94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农补政策下农户经营绩效与农户满意度的实证研析.docx
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类别:科技支农类 社会调查类 志愿服务类 东北农业大学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农补政策下农户经营绩效及农户满意度的实证分析以黑龙江省绥化市为例 目录摘要1第一章 引言11.1 研究背景21.2 研究目的21.3 国内外研究动态21.4 研究目标及研究方法21.5 创新之处2第二章 研究区域及样本概况12.1 研究区域概况22.2 资料来源22.3样本农户特征分析2第三章 样本农户的经营绩效分析14.1样本农户生产经营投入分析24.1.1土地投入情况与变化趋势分析34.1.2生产技术投入情况分析34.1.3劳动力投入情况分析34.1.4资本投入情况分析34.2样本农户产出分析2第四章 农业补贴政策的影响效果及农户满意度分析15.1 农民对农业补贴政策的了解程度25.2 农民对农业政策的满意度25.3 农民对农业政策的效果评价2第五章 完善粮食补贴政策的对策建议46.1加大农业补贴的力度56.2农机具的综合补贴落到实处56.3 改善农业补贴的方式5参考文献4摘要农民种粮效益的提高历来是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今年粮食和农业生产,出台一系列强有力的扶持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农民的经营绩效。但是在农民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农业补贴存在着很多不足,农民对粮食补贴的满意度各有不同。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设计问卷,深入黑龙江省绥化市望奎县4个乡镇9个村落120户农户,在粮食补贴背景下对农民经营绩效及对粮食补贴满意度评价的相关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并利用黑龙江省绥化市望奎县120户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粮食补贴政策的改变会带来农户经营绩效的改善农民对粮食补贴政策的满意度评价基本满意。关键词:农户 经营绩效 粮食补贴政策 第一章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粮食补贴政策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从平价粮食计划供应补贴消费者,到实施粮食保护价收购补贴生产者;从对流通环节的间接补贴到对粮食生产者的直接补贴,可以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探索和发展过程。为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我国实行了以粮食直接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和良种补贴为代表的多项补贴政策。这些措施初步形成了综合性收入补贴和生产性专项补贴相结合的补贴政策体系,有力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实现了国家对农业由“取”到“予”的重大转变。当前我国农业补贴类目和品种都具有多样化特征,类目上有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农资综合直补等;补贴品种从粮食、棉花、油料到生猪和奶牛,覆盖面越来越广。从目前和未来发展看,我国农业生产成本处于上升通道,这是制定农业政策特别是补贴政策的重要基点。随着劳动力价格、土地边际投资成本、能源成本的上涨,农业生产成本上升渐趋明显,这将对我国农业发展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如何从政策层面充分考察这个问题,特别是将农业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和农业补贴联动考虑,将是我国政策制定和实施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1.2研究目的(一)探索提高黑龙江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新途径,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黑龙江是国家粮食核心产区,基于农户经营行为特点完善粮食补贴政策,能够为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增加粮农收入预期,进而提高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扩大粮食生产规模,乃至最终提升黑龙江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生产安全探索新途径。(二)完善强化粮食补贴政策增收增产效益的制度设计,有利于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在粮食补贴政策进行经济学分析的基础上,实证分析粮食补贴政策对农户经营行为的改善,以及农户经营行为的改善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的影响,对于完善制度设计,优化财政支农结构,促进主生产去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发展现代大农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三)研究粮食补贴政策对农户经营行为的影响和作用机理,深化农业补贴、农户行为理论研究。从粮食生产的微观视角农户的角度,探讨影响种粮农户经营行为选择的因素,分析粮食补贴政策对农户决策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深化我国农业补贴和农户行为理论研究,为进一步完善粮食补贴政策,提高黑龙江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户增收提供决策参考。1.3 国内外研究动态国外研究现状述评(1) 农业补贴政策195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及“共同农业政策”出台后,国外学术界开始将农业补贴作为专门范畴进行规范研究,取得丰富成果,如富国的农业政策(1971)、农业保护的政治经济学:国际透视中的东亚经验( 、 ,1985)等。国外学者利用计量经济模型测算农业保护水平,典型方法和指标有(1965)、(1993)等。对于农业补贴政策的效果评价,国外研究多集中于直接收入支付上( ,1999; R ,2002; A ,2006)(2) 农户行为理论模型A 恰亚诺夫提出的“自给小农”理论与西奥多 舒尔茨的“理性小农”理论、美国学者黄宗智(1985)的“商品小农”理论是农户经济的三个主要学派。 (1974)在恰亚诺夫理论基础上创建新农户经济行为模型,(1969,1986)、 (1994)等经济学家先后对此模型进行了扩展和完善。今近年来农户经济模型多样化发展,和(2003)运用农户家庭模型分析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下的农户政策变化对微观农户的影响。 (2006)使用面板数据分析不同外部制度环境下农户就业选择行为问题。(3)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国外没有与中国相对应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概念,但是各国发展粮食生产的做法是相通的。国外学者主要从农业投入或要素投入的角度探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2000)概括了发展中国家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W.(2003)、 M.(2004) 对全球变暖、水资源匮乏、耕地面积下降等因素对发展中国家粮食生产的威胁进行分析。国内研究现状评述(1) 农业补贴政策国内有关农业补贴政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补贴政策对增收增产等方面的作用效果,以及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完善建议等。一种观点认为,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实施提高了农民收入和粮食的产量(钱克明,2003;曹芳等,2005;吴连翠等,2010),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和满意度(张冬平等2005:;朱红根等,2007)。另一种观点认为,粮食直接补贴对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作用有限(王姣、肖海峰,2006:;刘小春、翁贞林,2008;蒋和平、吴桢培,2009)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对提高农民收入的作用有限(张照新、欧阳海洪等,2003:;陈微,2006),粮食直接不贴在四项农业补贴政策中效果最差(藏文如、傅新红,2010)。(2) 农户行为研究 国内农户行为的研究主要从两个角度进行:一是利用农户经济行为模型从农户的家庭特征发面对农户的行为进行研究,相关的实证研究较多(史清华,2003,2005;孔祥智等,2004;陈传波,2007)。二是从农业政策的角度来分析制度变迁对农户行为的影响,已有研究中采用定型描述的较多,实证分析较少。林毅夫(1994)研究认为家庭承包经营制是导致农民自觉生产行为的制度根源。张林秀(1996)在国内首次运用现行规划模型方法分析农民在不同政策环境下的生产行为。李强等(2007)通过构建局部均衡模型分析各种政策和外界冲击对微观农户行为的影响。(3)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国内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郭造强,2000:;尹成杰,2005),一些研究认为粮食单产是影响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最主要因素(何秀丽等,2006;何蒲明,2008),也是研究认为制度创新(黄季棍,2003)、耕地(孔祥智,2004)、农机动力(周慧秋,2005)等因素的作用更为重要。二是从不同角度对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途径进行研究,如强调技术进步(黄季棍,1998)、物质投入(程漱兰,2001)、生产规模(胡鞍钢,2001)、政府支持(张照新等,2003),相关对政策研究成果也较为丰富。1.4 研究目标及研究方法本项目将从三个主要方面展开:第一,进行前期理论资料的整理和搜集,并对项目的基础理论进行构思。第二,深入粮食生产大县进行调研采访,取得一手资料。第三,结合粮食生产区的现实性和特殊性,对前期的理论构想进行修正和完善,并利用调研数据作进一步分析。为了达到研究目的,本研究拟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包括文献分析法、理论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1.5 创新之处(1)研究视角的创新。本研究基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目标,从农户行为(微观)视角来探讨种粮农户经营绩效的大小问题,揭示粮食补贴政策影响其经营绩效的内在机理,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供了心的思路与视角。(2)研究内容上的创新。一是从理论上阐述和揭示影响种粮农户经营绩效的主要因素,尤其是政策因素对农户经营行为的作用机理。二是从实证上对农户经营绩效的影响因素分别进行计量检验与实证分析,回答提高农户经营行为的选择问题,为政府粮食生产扶持政策提供依据。第二章 研究区域及样本概况2.1 研究区域概况绥化市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近年来连续七年夺得粮食大丰收,去年实现粮食产量269.1亿斤,占到了全省的26.84%。绥化将农业做大是全市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经验。以粮食高产创建为例,在已实施百万亩玉米高产攻关、百万亩水稻提档升级和百万亩大豆模式化栽培基础上。去年,当地又落实省部级高产创建示范片100个,总面积532万亩,辐射面积792万亩。今年在全市范围内重点打造205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其中,玉米、水稻、大豆等粮食高产创建核心示范区170个,总面积超过1000万亩。为加强同黑龙江农垦总局绥化分局合作,推广局市合作、场县合作,推进农机合作社的发展。今年粮食生产的农机化率将达80%以上,农机跨区作业面积300万亩,深松整地面积将超过800万亩。全市的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组织今年发展到500家,规模经营面积达1000万亩,实现集中连片、统一施肥、统防统治、统播分管、统一收获,从而提高土地产出率。2.2 资料来源我们在绥化市望奎县进行了关于农业补贴政策对农户经营行为的影响的抽样调查,首先我们在绥化市望奎县选取了三个乡,基本覆盖了望奎地区经济发达、中等及较落后的乡镇。在四个乡中随机抽取了9个行政村,不同地区的人均耕地面积、产业结构有所不同。我们在每个行政行政结构,不同地区的人均耕地面积不同等及较落后的乡镇。在三个乡镇中随机抽取了9个行政村,不同地区的人均耕地面积、产业结构均不同。我们在每个行政村中随机抽取了一三个农户,对其家庭中的主要劳动力进行访谈,共回收问卷1一八份,其中有效问卷100份,有效率达到89%,被调查村庄分别在2010年5月份前获得了粮食补贴。调查问卷主要涉及两部分内容:一是粮食补贴政策的改变会带来农户经营行为的改善。二是农户经营行为的改善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了考察其他因素对农种粮意愿和生产投入决策的影响,我们还考察了农户的一些基本特征,包括家庭人口、劳动力人数、从事职业、家庭收入水平和收入结构以及农户家庭承包地规模、近两年土地流转状况。表21样本构成村落地点村落属性地理环境占总样本数的比例(%)水四乡城市近郊区平原25后三乡城市远郊区丘陵20灵山乡城市近郊区平原28满族乡乡镇周边平原27资料来源:根据有效问卷整理得到2.31 样本农户特征分析调查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家庭人口规模4人/户,其中户均劳动力个数为3人,非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例为66.8%,研究区域非农就业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主要因素是农业生产规模小,利润低,吸纳不了太多劳动力,多余劳动力只能外出打工以维持生计。户主的平均年龄为51.5岁,文化程度在小学小学及以下偏多,农户家庭平均纯收入为7000元。表22样本农户特征分析指标区域家庭人口规模(人/户)劳动力人数量(人/户)非劳动力占总数的比例户主平均年龄(岁)户主从事职业家庭总收入(元)水四乡3233.3%48从事农业20000后三乡3233.3%46从事农业31000灵山乡4325%39农业为主20000满族乡3233.3%48农业为主20900第三章 农补政策下农户生产经营特征的实证分析3.1样本农户生产经营投入分析3.1.1土地投入情况与变化趋势分析图表(三) 分析:根据调查问卷分析得出:50亩以下的农户占了样本总数的50%,50亩到80亩的农户占了样本总数的21%,80亩到100亩的农户约为8%,100亩以上的农户占样本总量的21%. 在走访农户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在绥化望奎地区每个农户的人均耕地为3亩,如果想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必须承包他人土地,市场价为每亩300元,并且土地的价格并不是固定的,会随着年头的好坏上下波动。但是我们还了解到,在农民与承包户商谈的过程中十分困难,多数时候要找关系,才能承包到自己想要的土地。所以农民在一年的种粮过程中,承包土地的费用占很大的一部分。图表(四)分析:通过将2011年农户的种植面积与2010年种植面积的比较,我们发现:37%的农民选择了保持自己的种植面积不变,35%的农民扩大自己的种植面积,28%的农民减少自己的种植面积。我们有针对农民改变自己的种植面积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图表(五) 图表(六)通过调查发现:扩大种植面积的原因主要包括:粮食价格的上涨、国储收购政策增强信心、农业补贴政策的影响、耕地面积的增加。其中农业补贴政策占了30%,粮食价格上涨占了20%,国储政占了26%,耕地面积上涨占了24%。然而,减少种植面积的原因主要包括:种粮收益低、农业补贴少、粮食价格不稳定、农资价格上涨过快。在这些原因当中粮食价格不稳定、农资价格上涨过快占了所有原因的64%。在扩大种粮面积原因方面,粮食价格上涨、农业补贴的优惠和政策、耕地面积的增加、国储收购政策增加农民的信心等方面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农业补贴优惠政策,更是加强了农民种粮的信心,在农资价格上涨加速的今天,农业补贴就好比是在给农民手中送炭,农民尝到了甜头,积极地扩大了自己的种粮面积。农民在保证自己收入的前提下,使国家也稳定粮食需要。在减少种粮面积的原因方面,农资价格上涨过快与粮食价格不稳定两方面原因占了一半以上。充分说明农民的生产经营行为是建立在稳定自己收入的基础上的。近年来,农资价格的上涨,不但增加了农民种粮的负担,而且减少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粮食价格的不问题,更是使种粮市场雪上加霜。由此就更加说明农业补贴政策势在必行。3.1.1生产技术的投入情况分析 图表(七) 图表(八) 分析:机耕机收所占的种植比例50%的占了一三%,机耕机收所占种植比例51%到89%的占了26%,机耕机收占种植面积90%以上的为61%。由此可见,农民在耕种和收割的过程中,绝大多数是用机械完成的。生产技术的投入情况非常明显。机械的使用率在农村是非常高。我们又对农民农机具的来源做了分析统计。20%的农民农机具完全自给,一三%的农民农机具部分自给,57%的农民完全租用农机具,仅有10%的农民参加了农机合作社。通过两个饼状图的分析,我们了解到在生产技术方面农民的投入很大。也就是说现如今农民种粮食已经离不开农机具,但是我们又发现完全自给的农户仅为20%,有57%的农民需要完全的租用农机具。昂贵的费用在农民生产投入中占了巨大的比例。3.1.2农户劳动力投入情况目前绥化样本区种粮的大多是老年人,大量适龄劳动力“农转非”让老龄化渐成农业发展隐忧。老年人和小孩成为农村留守人口的主体,老年人特别是老年妇女,成为种地主力军尽管为了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免除农业税,发放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等,有力促进了粮食生产,2010年,农村居民家庭经营纯收入2833元,对农村居民全年增收的贡献率达40%,比上年提高16.8个百分点。其中,受益粮食、蔬菜、棉花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农村居民农业纯收入大幅增长。但是在农村的现实生活中,留在家里种地的仍然是老年人居多、外面世界的精彩、收入的增加等原因,带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持续扩大。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9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3亿人,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5亿人,其中16岁30岁的占61.6%。现在当地种田的农民80%的年龄在5070岁之间,这些农民文化水平低,缺乏科学的种田技术,种田还靠以前的老经验,一旦遇到技术性问题就难以应对,于是便出现了用错种子和农药的情况,尤其是遇到自然灾害时,更是束手无策。3.1.3农户基本资本投入情况农户家庭资本投入主要包括固定资本投入和流动资本投入。固定资本投入主要包括农户购买农业机械和传统农具的年折旧费,流动资本投入主要包括化肥、农药、种子等费用。( 一 )固定资本投入情况 调查表明,研究区域户均固定资本投入金额为480元,其中,户均农用机械的使用费高达440元,占固定资本总投入的比例达到90%,而传统农具的投入金额仅为39元,占固定资本总投入的比例不足20%,,从单位面积投入情况看,研究区域总体,农户每公顷耕地上农机投入金额为667元,传统农具的投入金额仅为58.92元,这说明农业机械投入是农民固定资本投入的主要方面。研究区域农业机械化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 二 )流动资本投入情况农户流动资本投入主要包括化肥、农药、种子费用等。调查表明,农户平均每年在耕地上所投入的流动资本金额为1600元 ,其中户均化肥投入金额为988元,占流动资本总投入的58%,这说明化肥投入是流动资本的主要部分。户均农药投入金额为298元,占流动资本总投入的比例为28%,位居第二,化肥和农药的投入金额占流动投入总金额的百分比接近80%。3.2农业补贴对样本农户产出的影响分析农业补贴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第一是人均农业补贴占农民人均收入的比例,这个比例反映人均农业补贴对农民收入的现实影响,人均农业补贴占农民人均收入的比例越高,说明农业补贴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越大;第二是人均农业补贴增长速度与农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的关系,这个关系可以反映人均农业补贴对农民人均收入的影响趋势,当农业补贴增长速率大于农民收入增长速率时,农业补贴对农民收入提高有促进作用。第四章 农户对粮食补贴政策满意度的评价4.1 农民对农业补贴政策的了解程度 图表(九) 图表(十)分析:我国的种粮扶持补贴政策已达5种之多,包括种粮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接补贴、购买农机具补贴、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等。根据对农户的实际走访,我们了解到24%的农民了解农业补贴标准,26%的农民不了解农业补贴标准,50%的农民不太了解农业补贴标准。同时我们还了解到,30%的农民了解农业补贴政策,24%的农民不太了解农业补贴政策,46%的农民不太了解农户的补贴政策。在实际的深入农户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农户对农业补贴的政策的了解只是浅显的。大多数农户只知道农业补贴的总共数量,固定的时间去农村信用社取钱。农民都了解,但是如果你如果想进一步的想深入了解,农民却说不上来。更不要说具体的农业补贴标准。4.2 农民对农业政策的满意度图表(十一)分析:农民对农业补贴政策的满意度评价:一五%的农民对农业补贴标准非常满意,22%的农民对农业补贴标准满意,43%的农民补贴标准基本满意,12%的农民对农业补贴标准不满意,6%的农业对农业补贴标准很不满意。28%的农民对国家实施的玉米最低收购价标准满意度非常满意,33%的农民对此满意,16%的农民对此基本满地,11%对此不满意,10%的农民对国家实施的玉米最低收购价标准很不满意。一三%的农民对当前农机具补贴政策效果非常满意,17%的农民对当前农机具补贴政策效果满意,33%的农民对当前农机具补贴政策效果基本满意,21%的农民对当前农机具补贴政策效果不满意,6%的农民对当前农机具补贴政策效果很不满意。在农业补贴标准满意度方面,绝大多数农民认为是满意的。但是同时也反映如果农业补贴标准更高一点,自己会更加高兴。农民的想法也不是没有道理。据统计,近两年来农资的价格飞速上涨,特别是化肥,已经长高了原来的一般。尽管农民从农业补贴政策当中得到了实惠,但是农资的价格真的让农民不能承受。在对国家实施的玉米收购价格标准方面,50%以上的农民是满意的。少数认为不满意的农民认为:虽然国家的玉米收购价格今年看比较令人满意,但是如果碰到好的年头,风调雨顺,我们大丰收的时候,这是的玉米最低收购标准是不是有点偏低了呢,我们认为,这个玉米收购标准应该根据不同的年头来定会更加合理。4.3 农民对农业政策的效果评价图表(十二)农民对政府在调控农资价格上的工作效果评价:8%的农民认为非常满意,10%的农民认为非常满意,34%的农民认为基本满意,35%的农民认为不满意,11%的农民认为很不满意。农民在对政府引导和规范农田使用权的效果评价:一三%的农民认为非常满意,20%的农民认为满意,44%的农民认为基本满意,16%的农民认为不满意,5%的农民认为很不满意。农民在对农技推广部门的效果评价:11%的农民认为非常满意,17%的农民认为满意,23%的农民认为基本满意,28%的农民认为不满意,19%的农民认为很不满意。由于农产品价格不断上涨等多因素的影响,带动农资价格持续走高,尤其是进入春耕生产后,价格涨幅较大。化肥、农药、农膜、柴油等受生产成本增加等因素的影响,其价格上涨势头不小。农资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为:农资的成本上涨、非旺季经营者和农民购买意愿不强,导致用时价格上涨、惠农政策和农产品价格上涨提高农民积极性,农业生产需求上升、固始的气候条件、种植习惯助涨农资价格等原因。第五章 完善粮食补贴政策的对策建议经过为期五天的实地走访调研,通过与望奎县三个村子村民的交流,我们一行九人的调研团队在国家实施农业补贴政策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比如说:农业补贴的力度不够大、农机具的综合补贴农民得不到实处、农业补贴的采用的方式不合理等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给出以下建议:5.1进一步完善补贴机制,降低补贴成本在调研过程中,队员们发现,有70%的农民认为农业补贴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考虑到,一方面是由于粮食补贴工作量大,成本高;另一方面是按照粮食种植面积补贴的方式的核实工作难度大,操作成本高。地区间不同的补贴标准,使得补贴效果差异较大;地区间利益不平衡,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成本。另外由于部分地区粮食补贴方式不尽合理,急需进一步完善、细化补贴方式,降低补贴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发挥补贴效率。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粮食风险基金的规模也应按某一比例同向增长,特别是当前我国粮食风险基金承担着国家粮食安全的重担,更应该加大粮食风险基金规模,进一步完善资金来源,强化粮食支持政策资金投入力度,在发生重大灾情和应急状态下,保证国家粮食宏观调控能力。5.2. 农机具的综合补贴要落到实处在走访过程中,很多农户向我们反映,国家出台的农机具补贴政策虽说很好,但是却得不到理想中的实惠。由于大多数农民耕地面积只适合用小型农机具,在购买小型农机具的时候,反而得不到政策的支持。相反,只有少数的种粮大户可以享受到国家的补贴政策。应该加强农机购置补贴常态和动态监管。加强了人员配备,成立了农机购置补贴领导小组,调整了农机购置补贴职能分工,将管钱与管事分离,建立了省级补贴政策实施与监管相互独立的运行机制。在补贴对象申报确认环节,采取了抽签或摇号的方式,或与纠风工作相结合,在机具核实、机具监督管理等方法,通过严把机具转移过户关,防止机具未满两年进行转卖。真正给农民带来实惠,进一步促进主产区粮食生产实现高产、优质、高效。5.3农业补贴的采用的方式不合理按照原有以承包地计税面积计算农业补贴的金,承包人可以照样拿补贴。但农户在计税面积以外的地方种粮,却领不到一分钱的补助。农民自家的耕地只是每口人三亩,在扩大耕地面积的时候必须向其他人承包土地,而且土地的租金非常的贵。国家采用以承包地计税面积计算农业补贴的金额,显然有些不合理。据我们调查,60%的农民希望以出售商品粮数量计算农业补贴的金额会更加合理。 改进农业补贴方式,就是要把获得补贴收入多少的变量一部分交给农民。这有很多种方式。1、可以按照产量进行农业补贴。这样可以改变农民目前不管种什么,产多少都拿固定数额农业补贴的现状。补贴和产量挂钩,改变了原有的投入产出结构,只要补贴标准合理,农民会自动选择耕种良种,采用机械化耕种,并且在农作物生长的整个周期投入更多的人力,来获得更好的收入。真正发挥补贴促进生产力发展,富农强农的目标。当然,补贴方式也不能完全与产量挂钩,在播种期也要有相应的补贴,保障农民可以顺利耕种。2、可以采用集中补贴的方式,加强对农业大户的补贴。一方面,农业大户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相对优越,对其进行补贴可以更好的促进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较高的农户,可以租种别人的土地,租金高于原耕种户的耕种收入还有富余。可以加快土地流转到生产力更高的农户耕种和管理,提高整体的生产力水平。做大做强才能富农兴农。另一方面,对大户的集中农业补贴,有利于监督和管理,降低补贴成本。5.4完善粮食补贴的综合体系首先,坚持粮食安全与农民受益原则、弹性务实与远近兼顾原则、简便操作与程序控制原则。建立准确的宏观粮食供求测评系统,充分发挥以“调节供求”为核心的两种粮食补贴方式在调节粮食生产中的作用。在粮食供求状况测评中,除了考虑气候变化和良种、机耕运用等供给方面的因素外,还应对居民消费模式的转变对粮食需求总量的影响程度、“增产补贴”对农户种粮积极性的影响程度、“收入支持性补贴”对农户总体收入的影响程度进行科学测评。其次,完善粮食补贴的综合体系,一是对现行的针对农户的专项补贴该合并的合并,该调整的调整,形成生产阶段的综合粮食直补;二是在简化生产阶段综合粮食直补的基础上,继续补充方便可行的农机具购置补贴,形成第二个层次的综合补贴体系;三是形成补贴操作与补贴监管紧密结合的综合补贴管理体系,让纳税人的血汗钱起到效果。同时,应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在粮食直接补贴的同时引入反周期价格补贴,即当市场价格高于由成本和合理利润构成的保护价格时,补贴机制将不发挥作用;而当市场价格低于保护价格时,国家直接向农民提供保护价格和市场价格之间的差价补贴。参考文献1 , Ré , , “ : , ”, , 1995.2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财务司和农研中心:关于“三补一减”政策落实情况的调研报告,农村经济文稿,2004(11)。3卢锋:误读补贴,国际贸易,2001(3)。4冯海发:对我国农业补贴的理论思考,中国农村经济,1996(6)。5刘欢、刘贤钊:农用生产资料价格补贴政策研究,中国化工,1995(3)。6鲁礼新:农业补贴的效果及其理论背景分析,甘肃农业,2006(7)。7靳黎民:财政补贴与反哺农业,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8高峰,羊文辉等: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农业补贴政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9高峰、罗毅丹:我国农业补贴政策调整研究,甘肃社会科学,2006(2)。10谢凤杰、谭砚文:农业补贴政策的理论分析,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何忠伟:中国农业补贴政策效果与体系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12柯炳生等:构建新时期农业补贴政策体系研究,载于农业部课题组,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一三程鸿飞:农机购置补贴兴业富民,农民日报,2004年9月29日。14邓建平:发挥补贴引导作用 推进农机协调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