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传统文化与行政管理.docx

    • 资源ID:1903263       资源大小:407.24KB        全文页数:17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传统文化与行政管理.docx

    传统文化与行政管理高级干部研修班一 千古一问谈领导工作向心力的问题(10)二 为政六诀为政者安身取誉的艺术(11)三 厚德载物 有容乃大谈领导的宽容艺术(12)四 内刚而外柔谈刚柔兼济的管理艺术(13)五 我们追求人格平等谈人格平等和等级管理的异同(14)六 上善若水谈领导者的性格修养(15)七 三纲八目治天下谈领导者修身齐家的道德修养(16)八 居敬而行简谈行政管理的敬简艺术(17)九 德治法治异同论谈以德以法管理之方略(18)十 人是有层次的谈人才管理的层次系统(19)十一 孟子笔下的四圣人,你属于哪一类?谈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者的责任(20)十二 谦虚是美德谈居上位而不骄的领导修养(21)十三 巧言令色鲜矣仁九种观察人的方法(22)儒家文化与企业管理高级经理语言技巧研修班一、尽善尽美的废话谈人际交往的说服艺术(23)二、拒而不绝谈人际交往的拒绝艺术(24)三、夫子不言,言必有中谈人际交往的欣赏艺术(25)四、切中肯綮,落地有声谈人际交往的批评艺术(26)五、肯定今天,不否定昨天谈比较级语言的运用(27)六、王顾左右而言他谈人际交往的回避技巧(28)七、时其亡也而往拜之谈孔子的空访艺术(29)八、不得不作的承诺谈空诺的艺术(30)九、绵里藏针,巧设机关谈外柔内刚的语言技巧(31)十、言在此,意在彼谈暗示性语言的运用(33)儒家文化与企业管理高级经理研修班一、居之不倦,行之以忠忠诚与企业的凝聚力(34)二、扬善而隐恶谈企业仁性化管理之一仁爱与企业规则(36)之二仁爱与企业利润(38)之三仁爱与企业风险(40)三、自古皆有死,人无信不立信誉与企业成本(42)四、直无礼则绞谈企业管理的直面艺术(44)五、找准自己的位子谈企业管理的定位系统(45)六、什么叫“絜矩之道”谈领导者对是非衡定的标准(46)七、智者动 仁者静谈企业领导的性格修养(47)八、亲贤臣而不远小人谈嘉善而矜不能的用人艺术(48)九、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谈职业经理的快乐胸襟(49)十、叩两端而执中谈企业管理的平衡系统(50)十一、完整的人格 健康的心理做人十大美德总结(52)道家文化与企业管理 商战谋略研修班一 无为而无不为谈无为管理(58)二 天地无私成其私谈“无私”管理(63)三 善战者不怒谈“无争”之争(64)四 将欲取之 必固与之谈“取”“与”策略(65)五 少则得 多则惑谈以退为进的竞争策略(66)六 惚兮恍兮 其中有象谈模糊管理学(67)七 天法道 道法自然谈自然的管理法则(69)八 以正治国 以奇用兵谈奇正管理艺术(70)九 强大处下 柔弱处上谈以柔克刚的艺术(71)十 三十辐,共一毂谈“无中生有”的管理术(72)易经文化与企业管理一、易经基本知识入门谈易经否极态来的运动规律(75)二、易经基本知识入门谈易经的中正之道(76)三、潜龙勿用到亢龙有悔谈企业发展必经的六个阶段(77)四、天德不可为首谈群龙无首的管理模式(79)五、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谈企业自强性竞争和攻击性竞争(80)六、井养而不穷什么是企业的真正成功(81)七、舍尔灵龟,观我朵颐谈企业养财与养贤养德关系的处理(83)八、万物暌而其类同谈企业矛盾对立与统一(85)九、困而不失其所亨谈企业如何走出困境(86)儒家文化与学生教育学生品德养成习惯培训班一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立志篇(87)二 学而习时之,不亦说乎劝学篇(88)三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孝悌篇(89)四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交友篇(90)五 与人忠,执事敬忠诚篇(91)六 人不善之,我亦善之仁爱篇(92)七 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勇气篇(93) 八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宽容篇(94) 九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宁静篇(95)十 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快乐篇(96) 儒家文化与课堂教学一 教材分析的“思想性”养成教育与教材分析的同步关系(97)二 政在来远、选贤、节财孔子没有标准答案(98)三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孔子的创新教育(99)四 孔子课堂为何有人弹琴孔子的和谐教育(101)五 由也兼人故退之 求也退故进之孔子的因材施教(102)六 小人哉 樊须也孔子的传言之教(103)七 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谈子贡的否定艺术(104)九 始可与言诗矣孔子的表扬艺术(105)十 过则无惮改 谈过错的五个层次(107)儒家文化与家长教育孩子成才教育培训班第一讲: 如何培养孩子“成人”成人与成才(108)第二讲: 如何培养孩子的能力智力与能力(109) 第三讲: 如何培养孩子的善心善心与善行(110)第四讲: 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孝心与孝行(111)(附:如何克服孩子的自私心理)第五讲: 如何培养孩子的诚信诚信与欺诈(112)(附:如何扩大自己的无形资产)第六讲: 如何给孩子一个宁静祥和的成长环境宁静与浮躁(113)(附:如何与孩子交朋友)第七讲: 如何去掉孩子的怨尤心理怨恨与宽容(114)(附:如何培养孩子勤俭奋发的精神)第八讲: 如何纠正孩子的古怪性格快乐与忧愁(115)(附:如何处理夫妻关系)第九讲: 如何克服孩子的逆反心理和顺与悖逆(116)(附:如何批评孩子)第十讲: 如何帮助孩子树立信心理想与空想(117)(附:如何表扬孩子)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讲 授 提 纲论“忠”(118) 论“善”(120)论“信”(122)论“直”(124)论“位”(126) 论“恕”(128)论“静”(129)论“乐”(131) 论“中”(133) 论“君子”(135) 论“小人”(138)论“利益”(141)什么是教师?(143) 语文教什么?(146) “无中生有 ”的管理术 (150) 传统文化与现代营销(152)传统文化与行政管理(154)思考与练习(156)道德测试题(167)千 古 一 问季康子,春秋末鲁国的权贵,三桓之一,位居高官,权倾朝野,呼风唤雨,颐指气使,不可一世,鲁国国君也不在他的眼里。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内心未必不空虚。有一天,他向孔子请教,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意思是如何使民众尊敬我,忠诚于我,并且积极向上?季康子这一喟然长问,历尽千古而不衰。今天为政者,内心也难免不常常这样扪心自问,如何让下属敬我、忠我、并努力向上。季康子这一问,乃千古之问,道出了千百年来为政者的心问、心声。孔子一答,乃是千古一答。孔子说:“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管理者面对被管理者,需要端庄,需要稳重,“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君子不重则不威。”只有你端庄稳重,处事不苟且,别人才能尊敬你。孝慈,对长辈行仁孝,对晚辈讲仁慈,率先垂范,别人才可能对你忠诚,才可能对你尽心竭力,忠心耿耿。推举贤善有德之人,“举直措诸枉”,对才能不够的人行教诲,大家才可能努力积极向上。同样的问题,鲁哀公也问过孔子,只是问的口气比季康子谦卑许多,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用什么办法让老百姓服从我的管理?孔子告诉他说:“举直措诸枉,则民服,举枉措诸直,则民不服。”“直”,正直的人,“枉”,邪僻的人,把正直的人推举出来,管理不正直的人,那么老百姓就服气,反之则民不服。季康子一问,鲁哀公一问,均是千古一问,只是问的口气不同而已。季康子问得霸气十足,鲁哀公问得谦卑有加,所问形式不同,所问内容则是一致。孔子所答,乃是这一讲的重点内容,届时将娓娓道来,同时也将为你分析“交而不见敬”的原因。即你与人交往,别人总是不尊敬你的原因,帮助你分析自我,树立你工作的向心力,凝聚力。 谈领导工作向心力的问题为 政 六 诀子张,姓颛孙,名师,字子张,春秋末陈国阳城人,孔子的学生,小孔子48岁。他勤奋好学,才高意广,性格偏激,与同僚以及朋友关系处理都不太融洽。有一天他向孔子请教在官场做官,“安身而取誉,何如?”意思是如何让自己在政坛上处身安稳并获取别人的赞誉。孔子告诉他六大要诀,即:“有善勿专,教不能勿搢,已过勿发,失言勿踦,不善辞勿遂,行事勿留。君子入官,自行此六路者,则身安誉至而政从矣。且夫忿数者,狱之所由生也;拒谏者,虑之所以塞也;慢易者,礼之所以失也;堕怠者,时之所以后也;奢侈者,财之所以不足也;专者,事之所以不成也;历者,狱之所由生也。君子入官,自行此七路者,则身安誉至而政从矣。”“有善勿专”,利益均沾,有福同享,即善名,善利,均不可专擅独吞;“教不能勿搢”,对于才能不够的人,不能急功近利,揠苗助长,实施教育当有耐心,而且用人也应恰如其能。搢,进也,急欲求成;“已过勿发”,可以两个方面理解,相同的错误不犯第二次,即“不贰过”。另,他人的过错一经指正,不能念念不忘,老纠缠不放,“记人一善,忘人百非”;“失言勿踦”,说错了话或者办错了事,不要曲为之讳,反复解释,错了即承认错误,然后改正错误,“小人之过也必文”,“文”,掩盖,掩饰。错误越解释越多,越掩盖越明显,不如默认改正最简捷。“踦”,本义瘸腿,引申“曲为之讳”;“不善辞勿遂”,不恰当的命令或指示,不必马上执行,“遂”,实行,稍事拖延,以观事变;“行事勿留”,当天的事当天做完,对工作兢兢业业,不拖拉,不懈怠。以上六条,乃从政之要诀。频发脾气,招致狱讼;拒绝劝谏,思虑阴塞;简慢轻人,礼仪丧失;懒惰懈怠,错过时机;奢侈浪费,财用亏空;专善名利,大事不成;历造混乱,牢狱灾眚;君子从政反面的七条,如果克服,则“身安誉至而政从矣”。以上引文简古隐奥,仅从字面理解尚有难处,何况其婉曲微妙的内涵呢? 谈为政者安身取誉的艺术厚德载物 有容乃大寡欲也罢,有容也罢,均表现为宽,宽容乃为政者重要之德,他具体的内涵也十分丰富,如有:(一)寡欲为宽。(二)改过为宽。(三)有容为宽。(四)无争为宽。要在实践运用方面有“待人以宽,为政以宽”。宽德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唾面自干”。当然儒家文化的宽,与基督教,佛教的宽,颇有区别,儒家文化讲究宽而有度,圣经告诉人们的宽有纵敌遗患之嫌,佛教的宽更是让人们觉得宽而无边,佛量无边,宽而无度。儒家文化是入世的哲学,他讲究宽而有度,对待怨仇,不主张以德报怨,也不主张以怨报怨,而是主张以德报德,以直报怨。德怨之报,也是儒家文化宽而有度的内容之一。如清·张浅近录中有一段明太祖讨论元朝政治得失的文字,颇有趣味。原文是:明太祖召元旧臣问元政得失,冯翌对曰:“元有天下,以宽得之,亦以宽失之。”帝曰:“但闻宽则得众,未闻以宽失者。夫步急则踬,弦急则绝,民急则乱,居上正当用宽,元季君耽于逸乐,其失在于纵驰,实非宽也。圣王之道,宽也有制,不以废事为宽,简而有节,不以慢易为简,适中则无弊矣。与邻里相处,也需要有宽德。三国志·武帝纪·裴注记载有曹操的曾祖父曹节与邻里相处的故事。曹节一向以仁慈宽厚著称,有一天,邻居丢了一头猪,与曹节的相象,到曹节家认领,曹节不与他争执,把自家的猪给了他,后来邻居的猪自己又跑回来了,邻居十分惭愧,把猪还给曹节,曹节笑而受之。原文是:腾父节,字元伟,素以仁厚称。邻人有亡豕者,与节豕相类,诣门认之,节不与争。后所亡豕自还其家,主人大惭,送所认豕,并辞谢节,节笑而受之。由是乡党贵叹焉。 谈领导的宽容艺术内 刚 而 外 柔易经·象传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句话意味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大意是:天体运行刚强劲健,君子观此天象,勤奋努力而自强不息;大地气势厚实和顺,君子观此地势,增厚美德而容载万物。“一阴一阳之为道”,前者强健,代表阳刚之气,后者柔顺,代表阴柔之气。将这两种事物运用于企业管理,阳刚又代表刚性的不可调和的原则性,即铁的纪律,铁的规则;柔顺则又代表软性的可调和的灵活性,那人性化的东西,个性化的内容,企业的良性动转,必须是刚柔兼济,恩威并重。刚柔兼济是经济管理的理想境界。恩威并重,刚柔兼济是企业管理的理想境界。一强一柔,也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内刚而外柔是做人的上乘境界,诸葛亮也说:“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纯柔纯弱,其势必削,纯刚纯强,其势必亡,不柔不刚,合道之常。 又说:“柔能制刚,弱能制强。柔者,德也;刚者,贼也。弱者,人之所助;强者,人之所攻。柔有所设,刚有所施;弱有所用,强有所加。兼此四者而制其宜。能柔能刚,其国弥光;能弱能强,其国弥彰;纯柔纯弱,其国必削;纯刚纯强,其国必亡。” 诸葛亮文集老子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又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谈刚柔兼济的管理艺术居 敬 而 行 简冉雍,姓冉,名雍,字仲弓,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小孔子29岁,为人仁笃厚重,宽容简约,不善言辞,任劳任怨,孔门“德行”科的优秀弟子。孔子认为他有“南面称王”之才。有一天,冉雍与孔子谈到子桑伯子,孔子认为子桑伯子为人尚可,办事却太简略。冉雍接下来一段话,说得十分精妙,是一段为政纲要之铭言,孔子连连称是。原话是这样说的:“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太简乎?”意思是立身恭敬而办事简约,以此来管理他的民众,不是很好吗?立身简约而办事也简约,不是太简略了吗?“居敬而行简”之“简”,谓简省凝静,器量威重,执要以御繁,是执政之要术,他的内容十分丰富,包含有“政简”、“文简”、“礼简”、“人简”、“情简”。所要表现的风格是简重、简严、简静。“简”与“敬”合而分类,可得四种境界:“居简而行简,”“居敬而行简,”“居简而行繁,”“居敬而行繁。”四种境界之优劣,在讲述中自可辨别。原文是: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译文是:冉雍询问子桑伯子,孔子说:“为人可以,但处事简约。”冉雍说:“立身庄重而处事简约,以此来管理他的民众,不也可以吗?立身简约而处事简约,不是太简约了吗?”孔子说:“你说得对。”简省也包含俭约,吴林伯先生在论语发微中认为俭约有六类:一曰:礼仪之约俭;二曰:道德之约俭;三曰:情欲之约俭;四曰:文辞之约俭;五曰:生活之约俭;六曰:政事之约俭。谈行政管理者的敬简艺术我们追求的是人格平等我们许多为政者,讲民主,讲自由,讲平等的时候,混淆一个重要的问题,即管理上的等级制以及等级制下的人格平等的区别问题。社会管理上的等级是任何一个社会型态所必须的,不论是西方所谓的高度民主,还是蒙昧时代部落族群的原始管理模式,均离不了等级。等级是社会管理所必须的,我们所说的平等,不是等级管理意义上的平等,等级管理是无平等可言的,讲究人权,讲究自由,不是不要管理,不要等级,不要纪律。一个越是发达的国家纪律越是严密,自由是在纪律下的自由,平等是在制度下的人格平等。所以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礼”就是尊卑长幼,君臣上下的等级。“和”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人格平等。孔子认为在强调等级的时候,要注意人格的平等,不能一味的强调等级,强调区别。“先王之道,斯为美”,这个“斯”,就是“析”的意思。“析”是剖析,剖分,也就是礼制等级的区分、区别。君臣上下,尊卑长幼,井然有序,区别清晰,从管理制度上讲是很美的,但大大小小的事情均由礼制等级来确定,也有行不通的时候。但过分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人格平等,不用礼仪等级来约束也是行不通的,用孔子的原话说就是“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等级区别与人格平等,表面看来似无大碍,实际上为政者体察领悟其奥妙,对于你的管理和协调关系意义十分重大。谈人格平等和等级管理的异同 上 善 若 水 性格决定命运,似乎有缩命论的嫌疑,其实不然,性格确实决定着命运。狂放者,傲才恃物,认定“天生我材必有用”。卑弱者,畏首畏尾,“大道如青天,我独出不得”。狂放者,可成就一番诗情画意,铸就一代艺术大师。卑弱者,绵密细致,“恒兀兀以穷年,焚膏油以继晷”,可与琐碎细微中求生存。性格之上品者,莫若“中正平和”四字。中正平和,乃理想的性格,这类人远望之“俨然”,浩然之气冲冠而起,凛凛然不可侵犯;走近他,却见他蔼然有长者之风,洵洵然如沐春风,“即之也温”;与他交谈,条理清晰,言辞犀利,均中肯綮,不落俗套,“其言也厉”。这类性格,不怒而威,勇猛却不凶残,仁慈而不手软,性格表面上看,变化万端,流动似水。溪水潺潺,滴水叮咚,她给人以清脆悦耳,欢悦愉快的感觉;水滴石穿,时断时续,显示其坚韧不拔的毅力;惊涛拍岸,滚滚东流水,显示其汹涌澎湃,奔腾向前,荡尽千古风流的气势;其赴百仞之溪,冲流决荡,蹈深不疑,犹如“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骁猛无敌的勇士。是的,水善柔,水善变,水善宽容,中正平和之性格似水,赋地无形,成大事者,必有似水之性格。说苑·杂言篇说:“夫水者,缘理而行,不遗小间,似有智者;动而下之,似有礼者,蹈深不疑,似有勇者;障防而清,似知天命者;厉险致远,卒成不毁,似有德者;天地以成,群物以生,国家以宁,万事以平,品物以正,智者所以乐于水也。”道德经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谈领导者的性格修养 三 纲 八 目 治 天 下 大学,四书之一,指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说。大(tài)旧泰,含有至高至极的意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大学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了治国平天下的学说,具体的内容则是三纲八目,三纲有“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一 、彰明宏扬光明的品德,二、在于亲近百姓,三、使人们达到完美无缺的至善的最高的境界。八目有: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就是研究事物,明辨事理,把握事物运动变化的本质的规律性的东西。致知,就是从研究事物的过程中获取知识。诚意,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意念必须诚实,发自内心,不自欺欺人。正心,使心灵端正宁静,不为物欲所蔽,正大光明,无所偏倚。修身,就是不断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只有自身的品德端正,无偏见,无邪念,才能为众人所拥护。齐家,就是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只有教育好自己的家庭成员,才能管理国人。治国,就是要为政以德,实行德治,布仁政于国中。平天下,就是布仁政于天下,使天下太平,平天下最重要的是要求为政者具有“絜矩之道”,以己之心,度人之心。三纲八目尽管是封建社会对为政者提出的具体要求,今天读来仍觉有许多可借鉴之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何况是我们祖先之石呢?何不用来攻治当今执政者之玉呢? 谈领导者修身齐家的道德修养德 治 法 治 异 同 论江泽民同志提出“以德治国”,少数同志误认为,历史发展到“以法治国”的今天,还提出“以德治国”,是否有些倒退,其实不然,那是对“以德治国”的误解,将“德治”和“法治”对立的误解。德治法治从古到今都是相辅相成,互为依托,互为补充,孔子在2500多年前都告诉我们:“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思是说:用政令来教导,用刑法来整治,民众可以免去刑罚,但却不知道廉耻,用德行来教导,用礼仪来约束,民众有廉耻之心而且知道规范。“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讲的都是德法互补的关系,从来都没有强调一面而否定另一面。“礼”与“和”相对而用的时候,属于道德的范畴,是柔性的。“礼”与“和”相对而用的时候,它便有些刚性在里面。孔子有一个叫“有子”的弟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有子所说的“礼”,是尊卑长幼的顺序,进一步讲则是一种等级式的礼制,是刚性的,属于礼法的范畴。在执行刚性原则时,又把“和为贵”作为补充,“和”即和谐,和睦,或追求人格的平等,和睦相处,“和”又属于德的范畴,凡事过刚,全以礼制为准则,势必有行不通的时候;凡事过柔,全以和睦为准则,也有行不通的时候。有子的话,从另一个相对而言的侧面也告诉我们德法是互补的,“礼”“和”也是互补的。犹如刚柔互补一样,强调一面,否定另一面都有偏颇。孔子家语中记载有一篇“德法者,御民之具”的文章,是一篇执政之纲领性文章,届时陪同诸位一起探讨治国之方略。 谈以德以法管理之方略人 是 有 层 次 的人有三流九等,贤愚与不肖。人是有差别,否定人所存在的差别,否定人的差异性,对人的研究,对人的分析,乃至对人的管理都是不利的,哲学家认为,只有知道事物或矛盾的差异性,才能抓住事物矛盾的本质;抓住了事物矛盾的本质,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方法。孔子从许多角度将人分为许多等级。比如说交朋友,孔子认为交朋友有四个层次。“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共学”是第一个阶段,共同学习。“适道”是第二个阶段,共同追求真理。“与立”是第三个阶段,与之共同成就一番事业,即通常说的能共患难,不能共享受。“与权”是第四个阶段,与之通权达变共同经历风云变化。四个阶段即四个层次,因此许多人交朋友,越到高处,越是不胜寒,朋友越少,就是这个原因。又比如从人格角度将人分成圣人、君子、小人。从人的精神品质角度又可将人分为仁者、智者、勇者。仁、智、勇与圣人、君子、小人相结合,可分为圣人之仁、圣人之智、圣人之勇。君子之仁、君子之智、君子之勇。小人之仁、小人之智、小人之勇。换一角度又可说成仁之圣人、仁之君子、仁之小人。智之圣人、智之君子、智之小人。勇之圣人,勇之君子、勇之小人。又如,从学习的角度将人可分为四类:“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者,又其次也,困而不学者,民斯为下也。”又如:从对错误的认识角度,又可将人分为三等六类,三等即“小人、君子、圣人”。“小人”对待过错有两种:一是掩饰错误。如: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二是坚持错误。如:孔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君子对待错误的三种方法:一是自知错误。如:颜回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二是自改错误:如“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三是自讼错误。如:孔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圣人对待错误是闻过则喜。当然孔子还有其他许多分类,详细把握,对你所管辖的人员,作一些科学的分类,对你识才用才辨才理才确有帮助。 谈人才管理的层次系统孟子笔下的四圣人,你属于哪一类?我们多年来习惯于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去分析人,一类是剥削者,一类是被剥削者,或者说一类是统治者,一类是被统治者。阶级分析法,在号召无产阶级起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有功不可抹的作用,但它必竟流于简单、片面,掩盖了人的许多本来面目,对分析人,研究人不利。邓小平在79年即停止了对阶级斗争学说的运用,我们也该换一些思考问题的方式了。孟子,是春秋战国时期人,是孔子孙子的再传弟子,是孔子学说的集大成者,后世对儒家学说并称孔孟之道,这个“孟”指的就是孟子。他在孟子·万章篇下给我们描绘了四类圣人,这四类圣人都是身居高位或曾经身居高位的人,一类是伯夷,他“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清正廉洁,远离尘嚣浊世的人;一类是伊尹,他“何事非君,何事非民”,意思是不论什么样混浊的君王,不论什么愚顽的百姓,他都能事奉。他以天下之任为己任,治世亦进,乱世亦进。一类是柳下惠,他“不羞污君”,“不辞小官”,他在坏蛋手下也干事,为了糊口,小官也做,他任劳任怨,耿介独立,和而不流。一类是孔子,他终日乾乾,辛勤努力,时止则止,时进则进,宣传仁政,不遗余力,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中正。孟子称“伯夷,圣人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您身居要职,属于哪一类呢?原文是:孟子曰:“伯夷,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横政之所出,横民之所止,不忍居也。思与乡人处,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也。当纣之时,居北海之滨,以待天下之清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伊尹曰: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曰: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此道觉此民也。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与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柳下惠不羞污君,不辞小官,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遗佚而不怨,阨穷而不悯。与乡人处,由由然不忍去也。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故闻柳下惠之风者,鄙者宽,薄者敦。 谈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者的责任谦 虚 是 美 德自谦不是自卑,自抑不是自弱,自信不是自傲,自强不是自狂,自誉不是自伐(夸耀)。自谦者,美德也;自抑者,嘉行也;自信者,谦而有骨也;自强者,谦而内实也;自誉者,信而美言也。谦虚是人的道德修养很高的境界,是一种胸襟,是一种海纳百川的美德,是厚德载物的雅量。谦虚不是做作,谦虚绝不排斥对自己客观的介绍,谦虚不排斥对你自己的宣传,包括对你自己的推销;个性张扬,并不意味着自傲。西学东进,国人皆以为谦虚是“国粹”,皆在抛弃之列,实在是大谬特谬,你走近西洋人,他们也视谦虚为美德。易经·谦卦·彖辞说:“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意思是说:“谦虚,亨通。譬如天的规律是下降济物而天体愈显光明,地的规律是低处卑微而地气源源上升。天的规律是亏损盈满、补益谦虚,地的规律是变易盈满、充实谦虚,鬼神的规律是危害盈满、施福谦虚,人类的规律是憎恶盈满、爱好谦虚。谦虚的人高居尊位、道德更加光明,下处卑位、人们也难以超越:只有君子能够保持谦德至终啊。”易经大师高亨在研究易经“谦”卦的时候,有一段话颇为精妙,现原文抄录:“地卑而山高,地中有山,是内高而外卑。谦虚者,才高而不自许,德高而不自矜,功高而不自居,名高而不自誉,位高而不自傲,皆是内高外卑。”子贡有一天侍坐向孔子请教“为天下之道”,即谦虚之道。孔子告诉他,为人谦下,犹如厚德载物的大地。大地,向下挖掘,可以得甘泉,向上种植可以得五谷,草木繁茂,河水洋洋,鸟兽鱼鳖于是产生。生存者依靠大地生存,死亡者依靠大地而葬身,养生送死,多功不言,世代不绝,所以“能为下者,其惟士乎!” 谈居上位而不骄的领导修养巧言令色鲜矣仁用人必须去了解人,必须去观察人,我们古代哲学家庄子在列御寇一文中引用孔子的话:“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天犹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故有貌愿而益,有长若不肖,有慎狷而达,有坚而缦(màn软弱),有缓而悍。故其就义若渴者,其去义若热。故君子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卒(cù同猝)然问焉而观其知,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告之以危而观其节,醉之以酒而观其则,杂之以处而观其色。九征至,不肖人得矣。” 大意是:人心比山川还要险恶,比知天还要困难;天还有春夏秋冬早晚的一定时期,人却是容貌淳厚心情深沉。所以有外貌谨厚而行为骄溢,有貌似长者而其实不肖,有外貌圆顺而内心刚直的,有看似坚实而内心怠慢,看似舒而内心急躁。所以他趋义急如饥渴,弃义急如避热。所以君子要让他到远处来观察他的忠诚,让他在近旁来观察他的敬慎,给他繁难的事情来观察他的才能,向他突然提出问题来观察他的心智,给他急促的期限来观察他的信用,将钱财委托他来观察他的廉洁,告诉他危险的事来观察他的节操,让他酒醉来观察他的仪态,混杂相处来观察他的色态。九种征验做到,不肖的人就可以看得出来了。观人察物,从孔子、庄子、荀子乃至三国魏刘邵的人物志以及曾国藩的冰鉴,论述颇为翔实,也颇多事实根据,在本讲中将娓娓道来。九种观察人的方法尽善尽美的废话“邵公谏厉王弭谤”,不能不说是千古流传的好文章,是最早的民主自由的宣言书,是尽善之佳文。“蹇叔哭秦师”,不能不说是千古流传的好谏文。“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拳拳忠心的显现,是尽美之妙文,然而他们说的都是废话,千古的废话。当然,我们也不是说厉王就是好人,秦穆公就没有过错,而是一种换位思考,我们提倡讲话要达到目的,切中要害。邵公也好,蹇叔也罢,倚老卖老,老气横秋,不通变故,不测人心,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未中肯綮 ,未达目的,废话满篇;反倒不如触龙之说赵太后,烛之武退秦师。触龙也罢,烛之武也好,口无利辞,不着一字,曲尽其意,尽得风流,真是:“简而当事,曲而当情,精而当时,一言而济事,一言而服人,一言而明道,是谓修辞之善者,其要有二:一曰澄心,二曰定气。” (明 · 吕坤呻吟语)说话达到“一言而济事、服人、明道”的艺术效果,必须把握讲话的契机。孔子认为在有地位的君子旁边做事,常常容易犯三种错误:一是不该你说话你抢着说,二是该你说话你又不说,三是不注意对方脸色以及当时的环境贸然而说。这三种毛病,孔子分别称为“浮躁”,“隐忍”,“睁眼瞎”。原文: 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论语·季氏) 恰当的讲话也要看对象,中等水平和层次以上的人,可以与他谈上等人的话,中等水平以下的人,千万不要与他谈高深的道理。孔子在论语·雍也篇中说: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谈人际交往的说服艺术拒 而 不 绝人们在企业经营中必须去说服一些人,接纳产品,接纳公司,接纳个人;但又必须去拒绝一些人,拒绝不是断绝,拒绝的不好,就成了断绝。如何做到拒而不绝,请看拒绝的十种类型:一、陈述性拒绝 二、暗示性拒绝 三、推延性拒绝 四、回避性拒绝 五、超前性拒绝 六、自嘲式拒绝七、对比式拒绝 八、选择性拒绝 九、逐层式拒绝十、否定性拒绝常用的句式:祈使性拒绝 假设性拒绝 选择性拒绝,包括程度选择,是非选择,多项选择,对比选择禁用的句式: 否定句 反问句 讽刺性句式不恰当的拒绝方式:全称否定 断然拒绝 用“我忙”拒绝。 学会拒绝,是一个人用以维护自己的信誉,维护尊严,保持自我独立所必须的能力。拒绝,不是对朋友不忠诚,拒绝,不是不讲信誉,它恰恰是维护信誉最重要的方法,恰恰是对人忠诚的表现。拒绝一些你的能力办不到的事,是自知之明的表现,是信誉的表现,是为人诚实的表现。不拒绝则轻诺,轻诺者必寡信,寡信则少信誉,少信誉则少朋友,少朋友则少关系。市场经发展的今天,关系就是生产力,少了许多关系,出门办事,寸步难行。拒绝是生活的必须,拒绝的最高境界是“拒而不绝”。拒绝不是断绝,也不是冷漠,拒绝不是对他人不关心,拒绝有一个“度”的问题。不当拒绝或有能力去为朋友效力而又拒绝,不是拒绝是断绝,朋友会从你拒绝的眼神、语气及无意识的动作中,判断出你是拒绝抑或是断绝,判断出你是否真诚或善良。对方若从你的拒绝中判断出你有奸诈伪善,那么你的拒绝也等于是断绝。谈人际交往的拒绝艺术夫子不言 言必有中欣赏是一门艺术,对艺术的欣赏是艺术,对人的欣赏是艺术中的艺术。我们应该学会对人的欣赏,对人的亮点由衷的欣赏,对人的欣赏比对物品的欣赏更难,人是一个复杂的立体的多维的高级动物,是万物之灵。你对人的欣赏,不及则沦为媚俗,过则误为讽刺。因其欣赏之难,所以我们说是艺术中的艺术;不能因为其难,我们放弃欣赏,放弃对他人的赞美。我们要求的是欣赏的准确。你看孔子对楚国卿相子文的欣赏,趣味颇多。子张向孔子说:楚王三次让子文担任楚国卿相(令尹),三次无喜色;因为他以直事君,楚王又三次免他的官,三次无愠色,宠之不以为喜,辱之不以为忧,宠辱不惊,而且每次离任时,“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交接手续十分完备,任劳任怨,站好最后一班岗。子张向孔子问楚令尹子文做得如何?照常理讲,孔子应该给他很好的评价,结果孔子仅仅给了一个字的评价:“忠矣”。原文是: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

    注意事项

    本文(传统文化与行政管理.docx)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