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大天而思之》ppt课件.ppt
LOGO,导 入,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此次地震比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震级还高,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000枚广岛原子弹的能量。震中附近城镇变为废墟,连北京、上海都有震感,而距此次地震震中700多公里的“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三峡大坝却安然无恙。这是人类能够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又一次胜利,也是荀子“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的最好体现。,荀子选读,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上天伟大并思慕它,哪里比得上把它当成物来畜养并且控制它呢。表现了人类积极探索自然规律,并力图掌握规律,以更好地让自然为我所用的理想追求。,荀况,即荀子,号卿。约生于公元前313年,死于公元前238年。战国时赵国(在今安泽一带)人。 他是战国末期儒家学派中的大师,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教育家。李斯、韩非都是他的学生。荀况一生到过很多地方。曾在齐国游学,在稷j下(今山东临淄北)学宫同各个学派的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并两次担任学宫祭酒(行礼时的首席)。后来又到过秦国、赵国。晚年被楚国春申君任为兰陵(今山东苍山县兰陵镇)令,著书立说,直到逝世。,乱世哲人荀子,1、天道观: 荀子认为,“天”就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自然界具有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性,“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在主张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荀子进一步提出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观点。荀子认为,“天”就是客观存在的自然,他反对信仰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并提出人定胜天的思想。,2、认识论: 荀子指出:“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 (荀子解蔽),即认为世界是可知的,它通过人的形体机能而进行。认识的过程是通过“天官”(感官)接触外界事物,再由“天君”(思维器官)进行理性的加工(“征知”),即主客体相结合。,3、人性论: 在人性论方面,荀子提出了与孟子“性善”论截然相反的“性恶”论的观点。他认为,人性是与生俱来的、质朴的一种自然属性。,4、礼论: “礼”的思想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观念。荀子提出,“礼”是“先王”为了调节人们的欲望、避免战乱而制定出来的“度量分界” 。“礼”的思想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观念。他坚持儒家的礼治原则,同时重视人的物质需求,主张发展经济和礼治法治相结合。,5、教育观: 荀子重视教育和学习的功能,这实际是他“天人相分”天道观及“化性起伪”人性论的逻辑延伸。他认为,学习对人是至关重要的,“学不可以已”。,荀子,名况,战国末思想家,先秦儒家代表。,他认为人的本性是恶。主张“明礼义而化之”,即后天的环境可以改善人性的恶。,所以他很重视教育的 作用,强调教育的功能,他的思想体现在荀子一书中。,荀子是后人为其编,大部分是荀子的作品。,荀子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多用比喻排比,这些在劝学中有所体现。,【荀子】礼论,礼有三本(1):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焉无安人(2)。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注释(1)本:根本,本源,基础。(2)焉:则。无安人:指人们不得安宁。,礼义有三个根源:天地是人借以生存的根本,祖先是种族的本源,君长是统治国家的根基。没有天地,如何有生命?没有祖先,种族从哪里产生?没有君长,怎么能使天下太平?这三样即使缺了一个,人就不能安生。所以礼,上事奉天,下事奉地,尊重祖先而推崇君长。这是礼的三个根本。,译文,天地以合,日月以明,四时以序,星辰以行,江河以流,万物以昌;好恶以节,喜怒以当;以为下则顺,以为上则明,万变不乱,贰之则丧也。礼岂不至矣哉!立隆以为极,而天下莫之能损益也。,译文,天地因为礼的作用而风调雨顺,日月因为礼的作用而光辉明亮;四季因为礼的作用而井然有序,星辰因为礼的作用而正常运行;江河因为礼的作用而奔流入海,万物因为礼的作用而繁荣昌盛;爱憎因为礼的作用而有所节制,喜怒因为礼的作用而恰如其分。用它来治理臣民就可使臣民服从依顺,用它来整饬君主就可使君主通达英明;万事万物千变万化而不混乱,但如果背离了礼就会丧失一切。礼难道不是最高的准则吗?圣人确立了发展到高度成熟的礼制而把它作为最高的准则,因而天下没有谁再能增减改变它。,【荀子】乐论,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则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是矣。故人不能不乐;乐则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则不能无乱。,音乐,可以使人快乐,它是人的情感绝对不能缺少的东西。人不可能没有欢乐;欢乐了就一定会在歌唱吟咏的声音中表现出来,在手舞足蹈的举止中体现出来;人的所作所为包括声音、举止、性情及其表现方式的变化,就全都体现在这音乐之中了。所以,人不可能不快乐,快乐了就不可能不表现出来,但这种表现如果不进行引导,就不可能没有祸乱。,译文,先王恶其乱也,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使其声足以乐而不流,使其文足以辨而不諰,使其曲直繁省廉肉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使夫邪之气无由得接焉。是先王立乐之方也。,古代的圣王憎恶那祸乱,所以创作了雅、颂的音乐来引导他们,使那歌声足够用来表达快乐而不没有节制的放纵,使那歌词足够用来阐明正确的道理而不流于花巧,使那音律的宛转或舒扬、繁复或简单、清脆利落或圆润丰满、节制停顿或推进加快,都足够用来感动人的行善之心,使那些邪恶肮脏的风气没有途径能和民众接触。这就是古代圣王设置音乐的原则啊。,译文,且乐也者,和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乐合同,礼别异;礼乐之统,管乎人心矣。穷本极变,乐之情也;著诚去伪,礼之经也。,况且音乐,是协调人情时不可变更的手段;礼制,是治理社会时不可更换的原则。音乐使人们同心同德,礼制使人们区别出等级的差异。所以礼制和音乐整合起来,就能够包容团结人心了。追溯人之为人的本源,穷尽万事万物的变化,正是音乐蕴涵的情感的功能;突出显现诚信,远离、抛弃虚伪,正是礼仪遵循的道理。,译文,【荀子】性恶,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译文,人的本性是邪恶的,他们那些善良的行为都是假的。,凡人之欲为善者,为性恶也。夫薄愿厚,恶愿美,狭愿广,贫愿富,贱愿贵,苟无之中者,必求于外,故富而不愿财,贵而不愿执,苟有之中者必不及于外。用此观之,人之欲为善者,为性恶也。,译文,举凡人们想做善事,正是因为其本性邪恶的缘故。那些资财缺乏的希望丰厚,丑陋的希望美丽,狭窄的希望宽广,贫穷的希望富裕,卑贱的希望高贵,如果本身没有它,就一定要向外去追求;所以一旦富裕了就不愿意减少,显贵了就不会满足。如果一旦有了它,必定不会与别人分享。由此看来,人们想行善,正是因为其本性邪恶的缘故。,今人之性,固无礼义,故疆学而求有之也;性不知礼义,故思虑而求知之也。然则生而已,则人无礼义,不知礼义。人无礼义则乱,不知礼义则悖。然则生而已,则悖乱在己。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译文,现在人的本性,本来是没有什么礼义观念的,所以才努力学习而力求掌握它;本性是不懂礼义的,所以才开动脑筋而力求了解它。那么如果任天性自我生长,不加人为的强求、改造,人就不会有礼义,就不会懂得礼义。人没有礼义就会混乱无序,不懂礼义就会悖逆不道。那么如果任天性自我生长,不加人为的强求、改造,在他身上就只有逆乱了。由此看来,人的本性是邪恶的就很明显了,他们那些善良的行为则是人后天假的表现。,第1段:荀子用三个问句,表达了国家的治乱与天道无关的观点。,治乱天邪禹以治,桀以乱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藏于秋冬大王荒之文王康之此之谓也,(耶)(使动,使天下安定; 使天下混乱)(状语后置)(太)(形容词使动,使安乐)(宾语前置),小结:治乱(天邪,时邪,地邪)非诗曰由人(君),社会的太平和动乱,是天决定的吗?回答说:日月星等天体运行和历法现象,这是夏禹和夏桀同有的自然条件,夏禹凭借这样的自然条件把国家治理得很好,夏桀却把国家搞乱了,所以太平和动乱不是天决定的。是时节变化决定的吗?回答说:庄稼在春夏都生长茂盛起来,在秋冬则收获储藏起来,这又是夏禹和夏桀同有的自然条件,夏禹凭借它把国家治理好了,夏桀却把国家搞乱了,所以治乱不是时节变化决定的。是地理条件决定的吗?回答说:庄稼得到土地便生长,离开土地就死去,这又是夏禹和夏桀同有的自然条件,夏禹凭借它使国家大治,夏桀却把国家搞乱了,所以治乱不是土地决定的。,第2段:写出了天道的运行有其固定不变的规律。,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地有常数矣君子道其常礼义之不愆兮,(汹,形容喧扰)(古今异义,经久不变的必然性)(名作动,遵循)(愆,名作动,犯过错、违背;宾语前置),小结:天有常道,地有常数,君子有常体万物有常,天不会因为人们厌恶寒冷就停止冬天的到来,地不会因为人们厌恶辽远就停止它的广大,君子不会因为小人喧哗不休就停止他的品行修养。天有常道,地有常数,君子有常规,君子强调常规,而小人(完全)只计较功利。诗经说:“实践礼义而没有差错,何必害怕别人的闲言闲语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第3段:君子应慎重地对待取决于自己的事,而不思慕取决于上天的事。,非知也/知虑明小人错其在己者是以日进也/是以日退也一也君子小人之所以相县者,(智)(措)(名作状,一天天地)(数作动,一样)(悬),小结: 君子敬其在己,不慕其在天 日进; 小人错其在己,而慕其在天 日退君子尽人力,小人听天命,楚王後面护从的车马有千乘之多,并不是他有多聪明;君子吃吃豆子、喝喝清水,并不是他有多笨,这都是偶然造成的。至於志意修美高洁,德性深厚笃实,生於当代而有志於古道,那是(完全)取决于我的啊!所以君子会急於(认真做)那些取决于我的事情,而不贪慕那些属於天的事情;小人会放弃那些属於取决于我的事情,而(一味地)贪慕那属於天的事情。君子会急於(认真做)那些取决于我的事情,而不贪慕那些属於天的事情,所以每天都在进步;小人放弃那些取决于我的事情,而(一味地)贪慕那些属於天的事情,所以每天都在退步。所以君子之所以每天都在进步,和小人之所以每天都在退步,是一样的道理。君子和小人之所以相差得如此悬殊,原因就在这里。,第4段:自然界的惊异现象经常发生,不值得大惊小怪,更不值得害怕。,星队物之罕至者也怪之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坠)(定语后置)(形容词意动)(古今异义)(傥现)(尝),小结: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 天也(非人)天不可畏,流星坠落,树木爆裂作响,国都里的人都惊恐。问道:这是怎么回事?答道:没有什么。这是自然界发生的变化,事物较少出现的现象。对它感到奇怪是可以的,害怕它就不对了。日蚀月蚀发生,刮风下雨不合时节,怪星偶然出现,这是没有哪个时代不曾有过的。君主英明、政局安定,就是这些现象同时发生,也没有危害。君主昏庸、政治暴虐,即使这些观象一样也不出现,也没有好处。所以说,流星坠落,树木作响,这是自然界发生的变化,事物较少出现的现象。认为它奇怪是可以的,害怕它就不对了。,第5段:由“人事”导致的反常现象才可怕。,物之已至者人祅则可畏也枯耘失岁田 稼恶夫是之谓人祅本事不理勉力不时其说甚尔则日切瑳而不舍也,定语后置)、(妖)(楛)(秽)(宾语前置)(古今异义,农事)(古今异义,力役,人民所服的劳役)(迩)(磋),小结:人袄有三,甚于天灾,已经发生的事物里头,只有人祆是最最可怕的了.草率地耕种会伤害农作物,草率地耘草会失去收成,政治险酷会失去民心,田地荒芜,农稼枯萎,粮价昂贵,百姓挨饿,道路上有活活饿死的人,这就叫做人祆.政令不清不明,举动措施不合时宜,农事不好好治理,百姓服劳役不按季节来,以致於牛马杂交,六畜反常,这就叫做人祆.礼义不好好修治,内外没有分别,男女淫乱,父子互相猜疑,上下乖违背离,外寇内难同时产生,这就叫做人祆.人祆是由於混乱而产生出来的,以上三种人祆交错出现的话,国家就不得安宁了.这个说法非常浅近,它的灾害却非常惨重,可以觉得奇怪,也应该感到畏惧.古书上说:万物的怪异现象,经典里头是不详细说明的.没有用处的论辩,不急需的考察,都该抛弃掉而不加治理.至於君臣间的大义,父子间的亲情,夫妇间的分别,那就应该天天钻研探讨而不放弃。,第6段:求神占卜不能得到祈求的结果。,第六段:雩而雨,(名作动,下雨),小结:天由天,非由人 以为文则吉,以为神则凶,举行求雨的祭祀便下了雨,这是为什么?答道:没有什么,就如同不举行求雨的祭祀也下雨一样。出现日蚀月蚀就敲击锣鼓去抢救,天旱就举行求雨的祭祀,先占卜然后才决定大事,不是用它来作为得到所祈求的东西的手段,只不过用它为政事作装饰。所以君子把它看作是一种文饰,可是普通百姓却把它看作神灵存在的具体表现了。认为是一种装饰手段就会有好处,认为有神灵就有害处了。,第7段:国家的命运取决于怎样对待礼制。,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于礼义则光晖不赫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小结:国之命在礼(义)隆礼尊贤 王; 重法爱民 霸;好利多诈 危,(状语后置)(辉)(名作动,称王),在天上的东西,没有什么比太阳月亮更显明的;在地上的东西,没有什么比水火更显明的;在万物中,没有什么比珠玉更显明的;在人类所具有的东西中,没有什么比礼义更显明的。所以说,太阳月亮如果不高悬空中,它的光辉就不会显著;水火如果不积聚起来,它们的光辉和润泽就不会广大;珠玉的光采如果不显现在外面,王公贵族就不会把它们当成宝贝;礼义如果不用在国家的治理上,执政者的功绩和名声就不会显赫。所以人的生命受之于自然,国家的命脉决定于礼制。统冶别人的人,推崇礼制而又尊重贤人,就可以在天下称王;重视法治而又爱护人民,就可以在诸侯中称霸。如果贪图私利、多用欺诈,就很危险;如果使用权术、颠覆、阴险等手段,那就彻底灭亡了。,第8段:人类在自然面前,应顺应万物的本性与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定胜天。,大天而思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形容词意动,认为伟大)(形容词使动,使增多)(动词使动,使变化)(名词使动,使成为有用之物),小结:天 顺应自然,制天命而用之,与其尊崇天而思慕它,哪里比得上把天当作物一样蓄养起来而控制着它呢?与其顺从天而赞美它,哪里比得上控制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呢?与其盼望、等待天时,哪里比得上适应天时而役使它呢?与其依顺万物的自然繁殖而求它增多,哪里比得上施展人的才能而使它按着人的需要有所变化呢?与其思慕万物而使它成为能供自己使用的物,哪里比得上管理好万物而不失掉它呢?与其希望于万物能自然生长出来,哪里比得上掌握万物的生长规律呢?所以放弃人的努力而只是寄希望于天,那就不能理解万物的本性,也就不能去利用它了。,艺术特色:说理清晰,论辩透辟,逻辑周密 。运用大量排比手法,思考:荀子所说的“天”的内涵是什么?荀子认为人应当在哪些主要的方面发挥自己的努力?,1、荀子所说的“天”的内涵是什么?,1. 荀子所说的“天”是自然之天,为自然的运行。 在荀子那里,“天”已不是有人格有意志的神,而是无预于人事的自然。“天”既不能主宰人的命运,人也不能依赖或抱怨天。人只有靠自己的努力去顺应和利用“天”的规律而生存发展。,荀子认为人应当在哪些主要的方面发挥自己的努力?在荀子看来,我们应该慎重对待那些取决于自己的事情,不放弃自己的努力。对于君臣之间的道义,父子间的亲情,夫妻间的区别,那么就要天天切磋讲究而不能舍弃了;在天面前不“错人而思天”。大而言之,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认识其固有规律,按规律办事;治理国家应以礼仪规范人的行为,避免人的失误导致混乱。小而言之,治理家庭应该重伦理道德的修养;个人的工作学习,应相信自我,努力奋斗,克服盲目崇拜和自卑的心理,以自己的行动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小结:荀子启示我们,宇宙间有些东西是由天决定的,比如日月、星辰、瑞历、春夏秋冬四时以及天地等,可是人类在天地自然面前又不是无所作为的:我们可以把天当成物来畜养和控制,可以掌握天的规律而运用它,可以施展自己的本领使万物向符合需要的方向变化,可以管理好万物而不失去它们。荀子强调了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天地自然面前,人不能为所欲为,在那些付出努力也无益的地方,不要浪费自己的精力;另一方面,在天地自然面前,人可以大有作为,在那些应当付出努力的地方,不要轻易放弃。,【课堂小结】概括文章内容: 本文客观地分析了大自然的运行规律,正确地指出了天与人之间的关系,认为人类应在掌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驾驭自然,征服自然,让自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拓 展 延 伸,你是怎样理解“人定胜天”的观点?荀子没有说过“人定胜天”。此命题来自荀子的天论:“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这在道家至先秦各家思想中,都是富有生气,充满活力,进取的人生观,其重要价值在于强调主体(人)对于客体(环境)的积极改造,强调人的创造性活动,为中国思想文化写下了极其光辉的一页。如何对待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荀子积极地否定了前人的宿命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他认为,自然规律是可以利用的。“上得天时,下得地利,中得人和”(富国),就能人定胜天。荀子的这一思想,不仅为新兴地主阶级的改朝换代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对推动人们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荀子肯定人具有思维功能和认识自然规律的必要性,对主体人在自然中的地位做了新的价值规定。荀子从肯定主体能动意识的角度出发,认识到了人类所独具的力量,认为人类永远处于一种冲动意识中,无论自然、社会历史,还是人性自身,都只是被改造的对象,二者处于“能治”与“被治”的关系网络中。可以说,荀子这种“制天命而用之”思想是其“天人之分”思想的进一步深化。荀子把这一时代赋予的思想运用到历史哲学领域,充分关注了人的问题,使其在对历史哲学理论的阐释中,能与“人”联系起来考察,而不再是外部自然力的附庸。荀子的历史哲学理论获得了较为独立完整的形态,这种形态能出现在两千年前的先秦时代,是极为可贵的,它至少表明了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和对社会、历史、人生问题的深切关注。,人一定可以战胜自然,这是人类的狂妄,也是人类的悲哀。这是对“人定胜天”的曲解。人从来没有将来也不会战胜自然。无论科学如何发达,人类的智慧达到何种程度,我们只可能会加深对自然界的认识。战胜自然是一个美好的幻想,作为一种思想则违背了客观规律。这正如从古到今帝王将相试图寻找长生不老药一样,违背了任何事物都有生有灭的规律。也许人将来可以或五百岁,一千岁,或许更长,但客观规律不可改变,地球、太阳系,都有灭亡的那一天,何况区区人类。我们相信,自然界和宇宙的奥秘会被我们一步步揭开,我们会更多地利用客观规律为人类谋福利,但我们永远不会战胜自然。不相信这一点,自然界会好不客气地给予我们惩罚。由于人类的自信和狂妄,我们一度破坏了生态平衡,但我们的教训也是惨痛的。树砍了,草伐了,但带之而来的是风暴和泥沙。违背了客观规律,就要受到致命的惩罚,何谈战胜?尤其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刚解放了的人们,出于革命热情,头脑发热,在“左”的思想影响下,藐视自然,藐视一切,说什么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还硬说是荀子的思想。其结果是走了好大一段弯路,最终不得承认自己的无知和浅薄,向自然界交了一笔昂贵的学费。这实际上违背了辨证唯物主义思想,更歪曲了荀子的理论。把这笔帐算到荀子头上,若荀子地下有知,恐怕也要大叫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