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旅游收入与分配ppt课件.ppt
第五章,旅游收入与分配,2013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的十大富豪: 1)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净资产860亿人民币 2)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净资产683亿人民币 3)纳斯达克上市百度公司CEO李彦宏:净资产677亿人民币 4)汉能控股集团的董事长李河君:净资产665亿人民币 5)腾讯CEO马化腾:净资产622亿人民币 6)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净资产549亿人民币 7)碧桂园集团杨惠妍:净资产439亿人民币 8)原阿里巴巴集CEO马云:净资产433亿人民币 9)美的集团董事局主席何享健:净资产415亿人民币 10)东方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行:净资产372亿人民币,旅游收入概念及分类,旅游收入分配的作用,2012年中国旅游总收入2.59万亿元,同比增长15.2 %,根据国家旅游局统计, 2012年, 我国旅游业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国内旅游市场继续较快发展,入境旅游市场基本持平,出境旅游市场继续快速增长。全国国内旅游人数29.57亿人次,收入22706.22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2.0%和17.6%;接待入境旅游1.32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500.28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2.2%和增长3.2%;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8318.2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4%;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59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了15.2%。,案例导入,一、旅游收入的概念 商品出口流通与旅游流通之比较商品出口: 商品出口流通 甲 乙 国 国 货币支付流通旅游产品出口: 游客流通 甲 乙 旅游产品出口 国 国 货币支付流通,第一节 旅游收入概念及分类,表明,乙国的消费者在本国消费甲国的商品,货币流向甲国。,表明,乙国的消费者在甲国消费甲国的商品,货币流向甲国。,一、旅游收入的概念指旅游目的地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一年、季、月为计算单位),向游客销售旅游产品、旅游商品和其它劳务而获得的全部货币收入。 也就是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向旅游者提供旅游资源、设备设施、交通工具、旅游劳务和旅游购物品所换取的全部货币收入。,第一节 旅游收入概念及分类,旅游收入反映旅游经济活动的运行状况和成果,1、旅游收入反映了旅游企业的经营状况 旅游企业是直接生产和经营旅游产品的基本单位,因而旅游收入的多少直接反映了旅游企业的经营状况(接待人数、游客满意度;流动资金的周转)。,旅游收入直接反映了某一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旅游经济的运行状况,是衡量旅游经济活动及其效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综合性指标,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是否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旅游收入反映旅游经济活动的运行状况和成果,2、旅游收入反映了旅游经济活动的成果 旅游收入作为已售旅游产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其体现了旅游经济活动的成果。一方面反映了旅游产业部门和企业所提供的旅游产品价值得到体现,另一方面,旅游收入的增长不仅对旅游企业的积累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且对国民经济和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旅游收入反映旅游经济活动的运行状况和成果,3、旅游收入体现着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发展旅游业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同全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促进国际经济、文化、技术交流,满足国内外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需求。因此,旅游收入也体现着旅游业对国家作出贡献的大小,以及对国民经济的促进和影响作用。,二、旅游收入的分类,国内旅游收入是指经营国内旅游业务所获得的本国货币,它来源于国内居民在本国的旅游,实质上是一部分产品价值的实现过程,属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范畴,不会增加国民收入的总量。,国内旅游收入=本国居民在国内旅游的消费支出,国际旅游收入是指经营入境旅游业务所获得的外国货币,通常被称为旅游外汇收入,它来源于外国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国的旅游消费,实质上是旅游客源国的一部分国民收入转移到了旅游目的国,是社会财富在不同国家之间的转移。它表现为旅游目的国或地区社会价值总量的增加,相当于旅游目的国或地区对外输出产品,是特种形式的对外贸易。国际旅游业从外国旅游者那里获取的外汇收入,扣除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价值后的差额,就是国际旅游业的利润。因此,国际旅游业同其他生产性行业一样,为社会创造或增加了新价值,这部分新价值就构成了一国国民收入的一部分,它属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国际旅游收入=国际旅游者总支出-国际间交通费- 客源国或地区旅游商的利润与佣金收入,2011年我国主要地区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情况,2012年我国主要地区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情况,!区别:国际-国内旅游收入,第一,旅游收入计算上的差别 国内旅游收入与本国居民的国内旅游消费支出在数量上是相等的。而国际旅游收入与国际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消费支出在数量上是不相等的。 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收入,只是旅游者旅游开支的一部分,只包括国际旅游者入境后在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内的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花费。国际旅游者旅游消费支出的相当一部分是用于支付由旅游客源国或地区至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国际交通费,以及国外旅游经营商、零售商、代理商的佣金。,第二,旅游收入计算货币的差别 国内旅游收入以本国货币计算,国际旅游收入以外汇计算。 由于不同时期内各国和地区货币兑换率的变化,同量的旅游外汇收入在不同时期用不同货币单位衡量,旅游收入的数量会产生较大的差别。因此,在衡量一国旅游收入时,采用不同的货币单位具有不同的含义,尤其是对不同时期的旅游收入进行比较时,要注意其可比性。,!区别:国际-国内旅游收入,二、旅游收入的分类,R=f(N;S;T)NSTR:总的基本旅游收入N:游客总人次数S:游客人均天基本旅游消费支出T:人均停留天数,基本旅游收入和非基本旅游收入的划分是相对的。以购物为例,对于一般的旅游目的地,其购物收入被视为非基本旅游收入。而对于享有“购物天堂”美誉的香港而言,因其旅游形象独特,因此香港的旅游购物收入应视为一项基本旅游收入。,基本旅游收入缺乏弹性,是一种固定的消费支出,所以游客总人次数越多、游客人均天基本旅游消费支出越高、人均停留天数越长,基本旅游收入就越高; 非基本旅游收入弹性较大,受消费者个性特征影响较大,因而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在旅游业发达的国家,非基本旅游收入在旅游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通常较大。 因而,二者在旅游收入总量中所占比重的大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2011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构成,总计为48463.86百万美元; 长途交通为15117.27百万美元; 轮船为834.97百万美元;民航为11469.79百万美元;铁路为1406.26百万美元;汽车为1406.26百万美元;游览为2532.00百万美元;住宿为5098.00百万美元;餐饮为3598.00百万美元;商品销售为11856.00百万美元;娱乐为3466.00百万美元;邮电通讯为1036.00百万美元; 其他服务为4141.00百万美元;,二、旅游收入的分类,2007-2010年中国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构成比较,单位:亿美元,2011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构成,总计为48463.86百万美元; 长途交通为15117.27百万美元; 轮船为834.97百万美元;民航为11469.79百万美元;铁路为1406.26百万美元;汽车为1406.26百万美元;游览为2532.00百万美元;住宿为5098.00百万美元;餐饮为3598.00百万美元;商品销售为11856.00百万美元;娱乐为3466.00百万美元;邮电通讯为1036.00百万美元; 其他服务为4141.00百万美元;,4.按时间长短将旅游收入划分为年度和季度收入,这种分类方法的优点是: 时间概念强,便于及时掌握经营状况,以便了解旅游者的需求动向,制定相应的经营方案,扩大旅游收入; 便于比较各个不同时期的旅游收入增减变化情况,有利于发现影响旅游收入变化的各种因素,寻求增加旅游收入的新途径; 便于企业开展经济活动分析,根据供求变化,协调各类经济活动。,第二节 旅游收入指标和影响旅游收入的因素,一、旅游收入指标 旅游收入指标是用货币单位计算并表示的价值指标,是用来反映和说明旅游经济活动的实质及其水平、规模、速度和比例的指标。它既可以为旅游经营者和有关部门在制定旅游发展规划,选择最佳旅游目标市场时提供依据和信息。 在旅游统计工作中,通常把旅游收入的衡量指标归纳为两大类:旅游收入总量指标和旅游收入水平指标。,第二节 旅游收入指标和影响旅游收入的因素,一、旅游收入指标 1.旅游收入总量指标 (1)旅游总收入 :是指一定时期内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向国内外游客提供旅游产品(含购物品)所获得的货币收入的总额。用本国货币表示: RT=R+Pe=( NP )+Pe,RT:一定时期旅游总收入R:基本旅游收入N:旅游总人次P:人均基本旅游消费支出Pe:非基本旅游收入,第二节 旅游收入指标和影响旅游收入的因素,一、旅游收入指标 1.旅游收入总量指标 (2)旅游外汇总收入:指一定时期内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向外国游客提供旅游产品(含购物品)而获得的外国货币收入的总额,也是外国游客入境后的全部消费支出总额。用美元表示: RT=R+Pe=(NP)+Pe,RT: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的旅游外汇总收入R:外国游客的基本旅游消费支出N:一定时期内接待的外国游客总人次P:外国游客人境后的人均基本旅游消费支出Pe:外国游客的非基本旅游消费支出,2.旅游收入水平指标,(1)人均旅游(外汇)收入:是指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接待一个游客人次所取得的货币收入,亦即游客在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旅游活动过程中的平均货币支出额。 RT Ru N,Ru:人均旅游收入 RT:旅游总收入N:旅游总人次(当N为接待的海外游客总人次,RT为旅游外汇总收入,则Ru为人均旅游外汇收入 ),Ru与RT结合评价旅游经营效果的几种情形:,RT与Ru同方向、同比例变化。 RT与Ru反方向变化: RT增大,Ru却减少。 RT减少,Ru却增加。 RT与Ru同方向,但不同比例变化 ;或RT与Ru不同方向,不同比例或同比例变化。,讨论:,RT Ru Rd 或 Rd N Da Da,(2)人均天旅游(外汇)收入:是指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平均每天从每位游客那里获得的旅游收入。反映该国或地区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地位。,Rd:单位时间人均旅游收入Da:一定时期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国家(地区)平均停留天数 N:旅游总人次RT:旅游总收入Ru:人均旅游收入,(3)旅游换汇率 指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提供单位本国货币的旅游产品所能换取的外国货币的数量比例。 旅游换汇率指标反映了旅游外汇收入对一国或地区国际收支平衡的作用大小。在不同时期,外汇比价不同,旅游换汇的数值也就不同。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国际旅游的换汇成本明显低于对外贸易中物质产品的换汇成本,即以一定数量货币表示的出售给国际游客的旅游产品,要比同量货币表示的出口一般物质产品换取到更多的外汇收入。,RT E RE RT,反映了一国或地区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自立程度。,(4)旅游收汇率:又称旅游外汇净收入率,是指一定时期旅游外汇纯收入与同期旅游外汇总收入的比率。,RE:旅游收汇率RT:旅游外汇总收入E: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旅游外汇支出总额,(5)旅游创汇率:指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非基本旅游外汇收入与基本旅游外汇收入之比 。 Ro C Ra,C:旅游创汇率R0:非基本旅游外汇收入Ra:基本旅游外汇收入,二、影响旅游收入的因素,1.旅游者人数 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接待旅游者人数的多少,直接影响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旅游收入的高低。旅游收入与接待的游客人次成正比例关系。虽然游客个体之间的旅游消费水平差别很大,但一个国家或地区接待的游客人次增加,其旅游收入一般也会随之增加。,RT=( NP )+Pe,二、影响旅游收入的因素,2.旅游者消费水平 旅游者的平均消费水平和支付能力与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旅游收入呈正比例关系变化。旅游者的支付能力强、平均消费水平高,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旅游收入就必然增加。 旅游者的支付能力和平均消费水平的高低与旅游者的年龄、社会阶层、家庭状况、职业、个人可自由支配的收入以及消费偏好等因素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二、影响旅游收入的因素,3. 旅游者停留时间 旅游者人均停留时间与旅游收入之间存在着正比例变化的关系,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停留时间越长,其所花费支出就越大,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收入就会随之增长。 旅游者停留时间的长短与旅游者个人的闲暇时间、旅游目的地对旅游活动的组织安排、所提供的旅游产品的吸引力以及其他消费品和服务的多样性、丰富程度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二、影响旅游收入的因素,4.旅游产品的吸引力 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开发程度、旅游产品特色,是吸引旅游者的重要方面;而旅游产品的质量和品位高低,又是吸引旅游者进行购买的重要原因。 所以要充分利用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旅游资源及其吸引物,不断对旅游产品进行深层次的开发,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从而提高旅游者的消费支出,增加旅游收入。,二、影响旅游收入的因素,5.旅游产品的价格,二、影响旅游收入的因素,6.外汇汇率变化 外汇汇率上升,亦即本币贬值,可使外币表示的旅游报价相对降低,从而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国际游客,增强本国旅游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总体竞争力,继而增加旅游外汇收入。 外汇汇率下降,亦即本币升值,则会导致外币表示的旅游产品价格相对上升,从而抑制旅游需求和出口,减少旅游外汇收入。,二、影响旅游收入的因素,7.旅游统计因素 旅游收入有些来自直接旅游企业,也有些来自间接旅游企业,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致使旅游统计部门所统计出来的旅游收入并不能真实反映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所取得的旅游收入。包括:,(1)有遗漏统计的情况发生 (2)可能出现重复统计的现象,二、影响旅游收入的因素,8.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直接影响货币购买力。旅游目的地国家通货膨胀会使游客购买力下降,从而影响该国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客源国通货膨胀会促使居民出境旅游。,第三节 旅游收入的分配,一、旅游收入的初次分配1.概念:旅游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直接经营旅游业务的部门与企业中进行的分配。它体现着国家、企业、职工三者间的经济利益关系。2.分配结构:(1)一般旅游收入的分配流程 价值补偿生产资料的成本 旅游营 业收入 政府税收 旅游净收入 职工工资 企业利润,旅游收入的分配通常是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两个过程来进行和完成的。,旅游营业总收入分配图,一、交通运输业 陆路运输、水路运输 航空运输、管道运输、 装卸搬运 3% 二、建筑业 建筑、安装、修缮装饰 及其他工程作业 3% 三、金融保险业 5% 四、邮电通信业 3% 五、文化体育业 3% 六、娱乐业:歌厅、舞厅、 KTV、音乐茶座、高尔夫球、游艺(如射击、狩猎、跑马、游戏机、蹦极、卡丁车、热气球、动力伞、射箭、飞镖)、网吧 20%;台球、保龄球5%。七、服务业 代理业、旅店业、饮食业、仓储业、租赁业 广告业及其他服务业 5% 八、转让无形资产 转让土地使用权、专利权 非专利技术、商标权、 著作权、商誉 5% 九、销售不动产、销售建筑物及其他土地附着物 5%营业税额额=营业收入*相应的税率,营业税税率,(2)包价旅游收入的分配流程,二、旅游收入的再分配,1.概念: 指直接从事旅游产品生产和供给的旅游服务部门或企业,按照一定的比例和原则将自身分配到的旅游收入在目的地国家(地区)全社会范围内进一步分配的过程。是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在旅游业的外部,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分配。它体现了社会各部门、企事业彼此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公共事业 政府税收 社会福利、旅游业、国家储备基 金等方面的开支与投资 旅游 净 职工工资商业、服务、金融等部门的收入收 与支出入 企业利润 公积金:弥补亏损、转增资产、扩大 再生产、技术改造、开拓市场; 公益金: 职工福利、职工培训等。 金融支出 贷款利息、保险金、租金等支出,相关部门收支,2.分配结构:,旅游收入再分配的流向,橱窗砸碎?可喜可贺?,一群无法无天的小流氓砸碎了一家商店的橱窗,然后逃之夭夭。店主自认倒霉,只好花1000元买了一块玻璃换上。这个时候一个经济学家走过来,说要恭喜店主。正在窝火的店主见有人说风凉话,气得要揍这个经济学家一顿。经济学家不慌不忙一番解释,居然让店主目瞪口呆。,经济学家这样说,玻璃店老板因为商店橱窗的损失得到1000元收入,假设他支出其中的80,即800元用于买衣服,衣服店老板得到800元收入。再假设衣服店老板用这笔收入的80,即640元用于买食物。食品店老板得到640元收入,他又把这640元中的80用于支出如此一直下去,你会发现,最初是商店老板支出1000元,但经过不同行业老板的收入与支出行为之后,所有人的总收入增加了5000元。所以商店的橱窗被打破了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3)旅游收入再分配的原因,扩大再生产,为了满足旅游产业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需要;为了满足旅游从业人员和家庭成员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使劳动力得以再生产;为了满足社会综合发展的需要,政府把税收转化为财政支出,用于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公共事业。,三、旅游收入分配的作用,(一)旅游收入分配对国民经济的作用旅游收入刺激内需,促进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旅游收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平抑财政赤字;旅游收入加快货币回笼,稳定国内市场;旅游收入可扩大就业,稳定社会;扶贫致富,缩小差别。,旅游扶贫致富,旅游扶贫是一种特殊的扶贫形式。在我国,贫困地区大多在山区、半山区、荒漠化地区和少数民族聚集地区。交通不便、产业基础薄弱等是造成这些地区贫困的重要原因,但与此同时,这些客观原因使这些地区保存了比较原始的地形地貌、人文景观和特色鲜明的风土人情。所以在分析研究我国旅游资源的分布情况时就会发现,我国旅游资源蕴藏丰富的地区与贫困地区有很大的重合性,这种资源分布的特点,就在“发展旅游业”与“扶贫”之间建立了有机联系。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通过发展旅游业脱贫致富的村庄超过12 000个,有600多万人摆脱了贫困。仅贵州省旅游局所选择扶持的50多个民族风情旅游点,就使3万多人直接或间接参与了旅游开发。可谓“开发一方景区,繁荣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丰富一方生活”。,三、旅游收入分配的作用,(二)旅游收入分配对社会经济作用1、旅游收入分配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收入经过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后形成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可用于扩大再生产和为扩大劳动就业提供良好条件。2、旅游收入分配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旅游收入分配过程中其用于生产性消费和生活性消费的比例会不断增加,最终形成乘数效应而使国民收入总量增加。3、旅游收入分配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旅游收入分配还直接影响投资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变化。,第四节 旅游收入的乘数效应及漏出,乘数(Multiplier)又可称为倍数,它是指某一经济量与由其引起的其他经济量变化的最终量之间的关系。 由于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存在互动关系,某行业的一笔投资或收入不仅能增加本部门的收入,而且会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中引起连锁反应,增加其他部门的收入,最终会带来比投入本身大数倍的收益,从而使国民收入总量成倍地增长,这就是乘数效应。 乘数效应不仅以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密切关联为基础,而且与全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及边际进口倾向紧密相关。 乘数的大小与边际消费倾向成正比,与边际储蓄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成反比。,第四节 旅游收入的乘数效应及漏出,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是消费曲线的斜率,数值通常0MPC1的正数,消费是随收入增加而相应增加的,但消费增加的幅度低于收入增加的幅度,即边际消费倾向是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减的。 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和增加的收入之间的比率,也就是增加的1单位的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的比率,用公式表示:MPC=C/Y 例如,收入增加到3万亿元(增加了1万亿元),消费增加到2万亿元(增加了0.5万亿元),边际消费倾向就是0.5(0.5/1)。,第四节 旅游收入的乘数效应及漏出,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消费者对于某一或某一类产品,消费额的变化与消费者收入变化的比值。边际消费倾向被用于描述由于收入变化,导致消费者对某产品的消费额的变化幅度大小。 边际消费倾向并不一定介于0到1之间: 消费者对产品的消费额与消费者的收入同时增加或减少时,边际消费倾向为正。 消费者对产品的消费额与消费者的收入变化方向相反时,边际消费倾向值为负。 当消费者对某产品的消费额不发生变化时,无论收入改变多少,边际消费倾向都不改变。,第四节 旅游收入的乘数效应及漏出,例如:某消费者收入100元,对A产品原消费额20元。当收入增加到200元,对A产品的消费额增加到了40元,其边际消费倾向为:(40-20)/(200-100)= 0.2 0当他的收入增加到200元,对A产品的消费额减少到了0元,其边际消费倾向为:(0-20)/(200-100)= -0.2 1,0,第四节 旅游收入的乘数效应及漏出,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ing):是储蓄函数的斜率,是用来测度收入增加引起储蓄增加的程度的一个概念。 边际储蓄倾向:增加的储蓄和增加的收入之间的比率,也就是增加的1单位的收入中用于增加的储蓄部分的比率,用公式表示:MPS=S/Y 因为收入不是被用来消费,就是被用来储蓄,因此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的和是1,即MPC+MPS=1。边际储蓄倾向一般为正数值,但小于1,即0MPS1,不过,随着收入增加,边际储蓄倾向呈递增的趋势。 例如,有一个家庭的收入增长了1,000美元,并且他们打算把其中的400美元存到银行,那么其边际储蓄倾向就是,MPS=400/1,000=0.4,即40%。,第四节 旅游收入的乘数效应及漏出,边际进口倾向MPI/M(Marginal propensity to import):又称为进口倾向,指的是国民收入Y增加一个单位导致进口M增加的数量,或者每一单位增量国民收入中,用于进行进口的比重,通常中公式中用m来表示。用公式表示:MPI=M/Y 某个国家的边际进口倾向越高,该国的人民收入增加时,就越倾向于进口国外产品。 边际进口倾向大,则每一单位增国民收入中用于进口的比重大,乘数效应对于经济的刺激作用就会较小,反之则较大。,一、旅游收入乘数的概念 旅游收入乘数效应是用来衡量旅游收入在国民经济领域中,通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循环周转,给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增值效益和连带促进作用的程度。 旅游收入乘数的完整定义应该作如下表述:旅游乘数是用以测定单位旅游消费对旅游接待地区各种经济现象的影响程度的系数。,第四节 旅游收入的乘数效应及漏出,旅游者的交通,要依靠飞机和机车制造业,而这些制造业又要依赖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钢铁、铝、铜等工业的发展;旅游者的住宿要依靠建筑业来建造饭店;旅游者的膳食要农业部门提供丰富多样的农副产品;旅游者的购物也要轻工业和手工业提供各种旅游商品。由此可见,旅游业的发展必然会促进一系列同旅游相关的间接部门的生产,从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二、旅游收入乘数效应的发挥,旅游乘数是用以测定旅游消费(即接待国或地区的旅游收入)所带来的全部经济效应(直接效应间接效应诱导效应)大小的系数。,三、旅游收入乘数的计算,1、旅游收入乘数效应,可通过计算旅游收入乘数来判定,通常用K表示旅游收入乘数,则根据一定的投入增量和收入增量,即可计算旅游收入乘数,计算公式如下:,其中:K旅游收入乘数 Y收入增量 I投入增量,旅游目的地对旅游行业的投入所导致的本地区综合经济效益最终量的增加。,三、旅游收入乘数的计算,2、乘数效应的形成必须以一定的边际消费倾向为前提: 无论是海外游客还是国内游客在某旅游目的地的消费都是对旅游行业的投入,当这笔资金流入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运行中,就会对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生产部门以及其他服务性企事业单位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进而通过社会经济活动的连锁反应,导致社会经济效益的增加。 把这笔资金的一部分储蓄起来或用于购买进口物资,使资金离开经济运行过程或流失到国外,就会减少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注入和作用,边际储蓄倾向和边际进口物资倾向愈大,对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的乘数效应就愈小。根据以上乘数原理,计算乘数的公式可进一步表述为:,其中:K旅游收入乘数 MPC边际消费倾向 MPS边际储蓄倾向 MPM边际进口倾向,乘数的大小与边际消费倾向成正比,与边际储蓄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成反比。,例如,某旅游目的地旅游边际消费倾向为70,即表示在这个地区的旅游收入中,70的资金在本地区的经济运行系统中运转,而余下30的资金用于储蓄或购买进口物资,或是离开了本地区的经济运行。则:,即旅游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获得了3.3倍于原始收入量的经济效果。,如果把80的资金投入经济运行中,仅有10的资金用于储蓄,10资金用于购买进口物资。则:,说明把该笔资金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可获得5倍于原始收入量的经济效果。,当地相关经济部门的营业收入,当地旅游企业和部门的直接营业收入,举例 例如一个旅游者到某一个旅游目的地去旅游,在停留期间花费于食住行游购娱等各种旅游消费支出为1000美元。尔后,旅游企业和部门将1000美元的收入用于纳税200美元。余下的800美元中拿出700美元用于经营所需要的消费,其中500美元用以购买当地产品、支付员工工资。另外的200美元用于购买经营所需要的进口产品或支付外方管理人员的工资。最后剩余的100美元可能会被储存起来。,外国公司的营业收入,旅游收入乘数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常用的乘数模式,从不同侧面对国民经济产生相应的经济影响: 1.营业收入乘数 营业收入乘数,是指增加单位旅游营业收入额与由此导致其他产品营业总收入增加额之间的比率关系,该乘数表明一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对整个地区营业总收入的作用和影响。 2.就业乘数 就业乘数,是指增加单位旅游收入所创造的直接与间接就业人数之间的比率关系。该乘数表明某一地区通过一定量的旅游收入,对本地区就业产生的连锁反应,并导致对最终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四、旅游收入乘数种类,3.居民收入乘数 居民收入乘数,是指增加单位旅游收入额与由此导致的该地区居民总收入增加额之间的比率关系。该乘数表明了这一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而给整个地区的居民收入增加带来的作用和影响。 4.政府收入乘数 政府收入乘数,是指增加一单位旅游收入对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政府净收入所带来的影响。该乘数用来测定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政府通过税金从旅游经济活动中得到的效益,即旅游收入对政府税金增加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四、旅游收入乘数种类,5.消费乘数 消费乘数,是指每增加一单位旅游收入所带来的对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消费的影响。该乘数用来测定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旅游收入增加对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促进作用,即对社会消费扩大的作用和影响。 6.进口额乘数 进口额乘数,是指每增加一个单位旅游收入而最终导致旅游目的地国家总进口额增加的比率关系。该乘数表明旅游目的地国家随着旅游经济活动的发展,旅游部门和企业以及向这些部门、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其他相关单位,向国外进口设施、设备、生活消费品的增加量与旅游收入增量的关系。,四、旅游收入乘数种类,(一)旅游收入漏出概念 旅游收入漏损是指为了启动和维持旅游部门的正常营运而支付的外汇成本或因其它原因造成的旅游外汇实际收入的流失。 旅游收入漏出是指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旅游部门和企业,因把旅游收入用于购买进口商品或劳务,到国外进行旅游宣传促销 ,用于支付国外贷款利息等,导致旅游外汇收入减少。 旅游外汇漏损对旅游乘数效应具有很大的削弱作用,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五、旅游收入漏出,(二)旅游收入漏出形式,五、旅游收入漏出,1、直接漏损 旅游企业,2、间接漏损相关企业,旅游者增多会使旅游接待地的道路、桥梁、机场设施、排污系统等各种公共设施的磨损加剧,引起各种人造和自然旅游资源损坏和自然环境污染。在旅游接待地为此而进行修复、弥补和清除时,有时可能也需要从国外进口某些物资或人力,从而造成外汇流失。,3、无形漏损旅游企业和相关企业的员工,外国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国购买旅游产品和服务,并非全部用其所携带的外币或用通过正式渠道汇兑得到的当地货币来支付,一部分是用通过在当地外汇黑市非法套汇而得到的当地货币来支付的。这样,从旅游目的地官方的角度来看,便造成部分外汇流失。,4、黑市漏损,后续漏损亦称诱导性漏损,是指旅游从业人员个人生活消费中所涉及的外汇外流。直接和间接从旅游企业获得工资收入的各类从业人员,为了自己的生活需要,有时也要用工资收入购买各种进口物品,旅游接待国因为这些进口物品所支付的外汇便形成旅游外汇后续漏损。,5、后续漏损,先期漏损是指旅游经营商向旅游者销售某一国家的旅游产品所获得的全部收入中未进入这一旅游目的国的那部分收入。造成这种先期漏损的因素包括旅游预订方式、旅行距离、使用何国交通工具及交通工具的类别和旅游者进入旅游目的国的线路等。,6、先期漏损,1.由于本国经济体系和生产结构不完善,对经营国际旅游所需要的物资数量、质量、品种和功能都不能给予保证,必须支付外汇从国外进口某些设施、设备、原料、物料和消费品,才能保证旅游业所需的物资和设备等。,(三)、旅游外汇漏损原因,2在大量引进外资进行旅游基本建设和旅游项目开发的同时,每年又必须拿出大量外汇用于还本付息、支付投资者红利等。,3为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在引进管理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同时,又必须以相当数量的外汇支付外方的管理费用和外籍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以及经营国际旅游业务中,支付海外旅游代理商的佣金、回扣等。,4为了开拓国际旅游市场,争取更多的国际旅游客源,需要直接在海外进行旅游宣传促销,就要用外汇支付海外促销费用。除此之外,还要用外汇支付海外常住旅游机构活动费用和人员的工资等。,5本国居民出境旅游也会使一定数量的外汇流向国外。6外汇管理不力,会使黑市交易猖獗,造成国家外汇实现量减少。或者由于企业间盲目削价竞争而导致旅游部门和企业外汇收入的减少,都会使国家旅游外汇收入隐性流失。,(四)减少旅游收入漏损的措施,1积极发展本国经济,调整本国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不断提高本国产品的质量,努力改进和提高生产技术,生产出满足旅游经营活动所需要的各种产品,尽量减少进口产品的数量。2加强对引进外资、外来项目的审批工作。对引进项目的收益、成本、风险及先进性、急需性、可行性要认真分析评估,避免盲目引进、肥水外流,使国家和旅游企业外债负担过重。,3努力培养通晓国际管理方法,掌握现代管理技术,具有现代市场经营观念的旅游管理专门人才,逐步减少对外方管理人员的引进,从而减少相应的外汇支出。4采取合理的价格,引导本国居民多参与国内旅游,用国内旅游来代替国际旅游,适当控制出境旅游的数量。在外汇缺乏或外汇收支逆差的情况下,也可采取相应政策来限制本国居民出境旅游,以减少旅游外汇收支逆差。,5制定完善的经济法规和外汇管理制度、方法,对违反国家政策法规规定,扰乱金融秩序和市场环境的不法行为给予严厉的法律和经济制裁,以建立良好的外汇市场秩序,控制外汇的流失。,案例与图示:,如某国某时期的旅游收入是1亿美元,其中,继续留在经济活动领域不断再花费的部分平均比例为80%,另外剩余的漏损部分为20%。则结果如下。,社会各部门不断再花费,直至花费为0时,社会累计总收入5亿美元,达5倍效应。,旅游业巴厘岛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巴厘岛因其独特的旅游资源,从20世纪60年代起旅游业就开始蓬勃发展,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游客大量到来和印尼旅游年的宣布而引起的旅游热潮使该岛的面貌大为改观。巴厘统计局每年发布的报告显示,自1969年以来,这个省的地区国民生产总值持续升高,增长的比率超过了全国的平均水平:第一个计划期间为10,第二个计划期间为12,第三个计划期间为9,第四个计划期间为8,第五个计划期间为85。在1994年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超过20亿美元,人均收入达到900美元(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在这期间,巴厘的经济经历了一个大的转变,农业的重要性迅速下降,工业、建筑业和管理的重要性上升,贸易、交通和饭店业大幅增长。,由巴厘经济学家做的研究表明了旅游业在经济上的重要性:1983年,旅游带来的产值估计占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的l0.3左右,1987年达到32.8,该研究的研究者认为旅游的贡献很快会超过农业。根据地方发展规划局的说法,1994年旅游业占地方国民生产总值的42.2,而农业只占28。此外,根据巴厘的一个经济学家的估计:旅游收人乘数从1984年的1.2上升到1994年的1.5,这在加勒比和太平洋的岛屿中处于平均水平。由联合国开发署为印尼政府做的研究表明,20世纪80年代巴厘经济的增长的一些现象如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大幅增长、失业率低、增长带来的收入在人口中广泛分配、该岛贸易平衡的调整等都应归功于旅游业。印度尼西亚银行在Denpasar的分行所登记的外汇交易数量,从1970年的213万美元增加到1994年的122亿美元(巴厘旅游收入的估计数字),是印尼全国旅游收入的四分之一。,许多巴厘人由于农田短缺,收入不多,手工业成为第二职业,越来越多的手艺人全职为旅游者和出口工作。根据研究,到1980年止巴厘旅游业直接或间接地创造了78 500个工作机会。1980年旅游局估计旅游业直接创造了7 500个工作岗位。1987年旅游业高速发展时,估计有18 000个工作岗位:饭店11 000个、餐饮2 300个、旅行社和交通1 700个,其他3 000个。1994年,直接创造就业岗位47 000个:饭店32 000个、餐饮8 300个、旅行社1 800个、交通1 900个、导游3 000个。此外,还有很多或专职或兼职的为游客制作工艺品和服装的人。联合国开发署估计,1989年有310 000人(占总人口150万的20)在旅游相关部门工作。旅游发展所带来的另一个好现象是农村人口不再涌向城市,当地的农业无法养活的人口现在由手工业养活了,巴厘岛在服装、雕塑和珠宝生产上的成功被经济学家们作为吸收印尼和第三世界国家农村剩余人口的好方法。旅游业扩大了巴厘岛的知名度,旅游业在巴厘岛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