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细则-XXXX0915.docx

    • 资源ID:1896337       资源大小:670.56KB        全文页数:2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细则-XXXX0915.docx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细则二一一年九月209目 录第一章 总 则1第二章 化学需氧量总量减排核算4第一节COD核算总体要求4第二节 工业COD排放量核算6一、造纸及纸制品业COD排放量核算7二、纺织业COD排放量核算20三、其他工业行业COD排放量核算24第三节 城镇生活污染源COD排放量核算30一、城镇生活污染源COD新增量核算31二、城镇生活污染源COD新增削减量核算32第四节 农业污染源COD排放量核算42一、农业污染源COD排放量核算总体要求42二、农业污染源COD排放量核算44第五节 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生活垃圾处理场)COD排放量的核算53第三章 氨氮总量减排核算55第一节 氨氮核算总体要求55第二节 工业氨氮排放量核算55一、造纸及纸制品业氨氮排放量核算56二、纺织业氨氮排放量核算60三、其他工业行业氨氮排放量核算63第三节 城镇生活污染源氨氮排放量核算66一、城镇生活污染源氨氮新增量核算67二、城镇生活污染源氨氮新增削减量核算67第四节 农业污染源氨氮排放量核算70一、畜禽养殖业氨氮排放量核算70二、水产养殖业氨氮排放量核算72三、种植业氨氮排放量核算73第五节 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生活垃圾处理场)氨氮排放量的核算73第四章 二氧化硫总量减排核算73第一节 二氧化硫核算总体要求73第二节 电力行业总量减排全口径核算76一、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核算77第三节 钢铁行业总量减排全口径核算80一、全口径核算方法80(一)烧结机(球团设备)二氧化硫排放量核算81(二)炼铁二氧化硫排放量核算83(三)炼焦二氧化硫排放量核算83(四)其他84二、行业整体核算85(一)新增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核算86(二)新增削减量86三、参数选取原则及应特别注意的问题91第四节 现代煤化工行业总量减排核算92第五节 其他行业总量减排核算94一、新增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核算94(一)宏观核算95(二)分行业校核97二、新增削减量核算102(一)现役源工程削减量核算103(二)结构调整削减量核算108(三)加强监督管理削减量核算112第五章 氮氧化物总量减排核算113第一节、氮氧化物核算总体要求113第二节、电力行业总量减排全口径核算116一、氮氧化物排放量的核算116二、参数选取原则及应特别注意的问题121第三节、水泥行业总量减排核算124一、全口径核算方法124二、行业整体核算法127三、参数选取原则131第四节 机动车总量减排核算131一、机动车氮氧化物核算总体要求132二、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的核算134(一)机动车氮氧化物新增量的核算1341、新注册车辆氮氧化物新增量1352、转入车辆氮氧化物新增量135(二)机动车氮氧化物削减量的核算1361、车辆注销氮氧化物削减量1362、车辆转出氮氧化物削减量1373、车用油品升级氮氧化物削减量1374、加强管理带来的氮氧化物削减量139三、机动车氮氧化物核算参数选取要求141第五节、其他行业总量减排核算142一、新增氮氧化物排放量的核算142(一)钢铁行业143(二)平板玻璃143(三)焦化144(四)其余144(五)煤炭等量替代147二、新增氮氧化物削减量的核算147第六章 附则155附表:161附表2-2-1 全国造纸及纸制品业、纺织业新建企业排污系数表161附表2-3-1各省(区、市)城镇生活污染物综合产生系数(e综合)表(克/人日)162附表2-3-2 各省(区、市)污水处理厂污染物进水浓度限值表 (毫克/升)165附表2-4-1 2001年至2009年各省猪养殖总量及变化率(出栏量,万头)168附表2-4-3 2001年-2009年各省肉牛养殖总量及变化率(出栏量,万头)174附表2-4-4 2001年-2009年各省蛋鸡养殖总量及变化率(存栏量,万只)177附表2-4-5 2001年-2009年各省肉鸡养殖总量及变化率(出栏量,万只)180附表2-4-6 猪、奶牛、肉牛、蛋鸡、肉鸡产污系数表183附表2-4-7 2010年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污染物平均去除率表 (%)184附表2-4-8 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各项治理措施COD去除率(%)187附表2-4-9 2010年养殖专业户排污强度取值表(单位:千克/头(只)·(年)191附表2-4-10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各项治理措施氨氮去除率(%)194附表4-1各省主要耗能产品新增二氧化硫排污系数表198附表5-1 新建机组氮氧化物低氮燃烧后排污系数及排放浓度199附表5-2 2010年污染源普查火电行业氮氧化物排污系数200附表5-3 几种常见煤改气燃料的热值202附表5-4 机动车氮氧化物核算用车型分类表203附表5-5 新注册车辆(汽车)信息报送表206附表5-6 新注册车辆(低速载货汽车)信息报送表206附表5-7 新注册车辆(摩托车)信息报送表206附表5-8 转入车辆(汽车)信息报送表207附表5-9 转入车辆(低速载货汽车)信息报送表207附表5-10 转入车辆(摩托车)信息报送表208附表5-11 注销车辆(汽车)信息报送表208附表5-12 注销车辆(低速载货汽车)信息报送表209附表5-13 注销车辆(摩托车)信息报送表209附表5-14 转出车辆(汽车)信息报送表210附表5-15 转出车辆(低速载货汽车)信息报送表210附表5-16 转出车辆(摩托车)信息报送表211附表5-17 机动车(汽车)环保标志核发信息报送表211附表5-18 机动车(低速载货汽车)环保标志核发信息报送表211附表5-19 机动车(摩托车)环保标志核发信息报送表212附表5-20 机动车(汽车)环保检验车辆信息报送表212附表5-21 机动车(低速载货汽车)环保检验车辆信息报送表213附表5-22 机动车(摩托车)环保检验车辆信息报送表213附表5-23 车用油品升级氮氧化物排放削减系数214第一章 总 则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号),规范“十二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工作,统一核算范围、核算方法、认定尺度、取值标准,加强对各地污染减排工作的指导,确保完成“十二五”全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制定本细则。一、适用范围 本细则适用于国家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核算期(年度、半年)主要污染物新增量、削减量和排放量的核算。主要污染物是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实施排放总量控制的四项污染物,即化学需氧量(COD)、二氧化硫(SO2)、氨氮(N-NH3)、氮氧化物(NOX)。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对本行政区内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核算可参照本细则执行。二、核算原则夯实基础。坚持实事求是,以2010年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为基础,作为“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的依据,核算企业污染排放新增量、削减量和实际排放量。不在排放基数统计口径内的现有污染源不作为减排量核算的重点。严格按照国家环境统计制度的规定,认真做好核算数据与“十二五”环境统计的衔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比性。 算清增量。认真核算各地区核算期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变化情况,根据当年经济社会发展、资源能源消耗情况,以宏观测算为主,分行业核算作为校核的方法核算新增排放量。新增量的核算要真实反映地区和行业新增产量的污染排放变化情况,避免出现虚高的问题。对于淘汰落后产能等量替代部分,要根据落后产能淘汰规模、新建产能的排放强度来计算新增量。 核实减量。坚持现场核查与资料审核相结合的核算方式,以资料审核为基础,强化现场核查,依据明确的核算方法,分行业、分地区按照工程、结构、管理三类措施对上报的减排项目逐一核实削减量。核细工程减排,对上报的工程减排项目翔实核查工程措施前后污染物排放的变化情况,有效核定削减率和削减量;核清结构减排(消号),对切实淘汰的落后生产线或设备,基于2010年污普动态更新的排放基数,全面清算基数中的排放量,避免虚挂现象;核实管理减排,对上报的管理减排项目,必须现场核查并在日后不定期抽查,要加强对投运率和不达标情况的核定, 确保污染治理设施稳定高效运转。三、核算方法总体采用宏观核算方法。基于地区主要污染物排放基数、新增测算量、减排核算量,核算地区污染减排情况,采取绝对量和相对量两种表达形式。绝对量指核算年排放控制量相对于上一年的减排量(以万吨/年表示),相对量指该绝对量相对于上一年排放量的削减比例(以%表示)。逐步推行重点行业全口径核算。电力、钢铁、水泥、煤化工、城镇集中污水处理设施、造纸、印染等行业采用全口径核算方法,推动污染减排由宏观核算向更为精细化的分行业核算方向转变,使得污染排放新增量切实落实到源,使得核算数据准确反映行业发展和污染治理工作实际情况。结合行业的全口径核查核算,逐步加强对企业允许排放量的核查工作,切实推进企业达总量指标排放。四、核算方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核算由基础性准备工作、数据核查验证工作、总量审核工作三部分组成。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部门负责协调并督促做好本行政区域内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排核算的基础性工作,包括用于主要污染物新增量核算的基础资料、2010年以来历年环境统计数据库和减排项目台帐、核算期减排工程项目详细清单及相关验证文件等,并对本区域内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情况进行核算,核算结果及其主要参数的取值依据一并上报环境保护部。2、环境保护部各督查中心(以下简称督查中心)负责收集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的相关数据,现场核查重点企业排放达标情况、减排项目建设与运行情况,抽查验证各地新增主要污染物削减量计算结果的真实性与准确性等,并将经审核认定后的减排项目清单、减排数据、核算结果及其主要参数的取值依据等上报环境保护部。3、环境保护部负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最终审核与认定。第二章 化学需氧量总量减排核算第一节 COD核算总体要求一、各省(区、市)核算期COD排放总量是指环境统计口径范围内工业污染源、城镇生活污染源、农业污染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生活垃圾处理场)的COD排放量总和。各省(区、市)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中的工业和生活COD排放量控制目标是指本辖区内工业污染源COD排放量、城镇生活污染源COD排放量之和。二、工业污染源COD排放量采用重点行业全口径核算方法和其他工业行业宏观核算方法。按照造纸及纸制品业、纺织业和其他工业行业三部分分别核算,造纸及纸制品业、纺织业实行行业COD排放总量控制,采用全口径核算方法;其他工业行业COD排放量采用宏观核算方法。三、城镇生活污染源COD排放量采用宏观核算方法。基于人均综合产生系数、城镇人口变化情况核算生活COD新增量;采用项目累加法逐一核算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再生水利用设施新增生活COD削减量。四、农业污染源COD排放量采用排污强度法和项目抽样法核算。畜禽养殖业中规模化养殖排放量核算采用项目累加和抽样核查相结合的方法;养殖专业户排放量按排污强度法核算;水产养殖业排放量按排污强度法核算;种植业排放量按照2010年排放基数进行核算。 五、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生活垃圾处理场)采用项目累加法核算排放量。对纳入2010年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数据库及“十二五”环境统计数据库的生活垃圾处理场,按照要求新建垃圾渗滤液治理设施的,核算COD减排量。六、结构减排措施包括淘汰、关闭落后工艺装备、产品产能、生产企业等。淘汰、关闭企业及生产设施(含破产企业)的认定必须提供有效的证明材料。核算范围要与环境统计数据库相衔接。七、工程减排措施必须具有连续稳定的减排效果。新(改、扩)建项目必须按照最严格的环保标准建设治污设施;现有企业要通过完善末端治理设施、实施清洁生产中高费方案、进入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深度治理等措施进一步减少污染物排放;要严格控制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化工、电镀等废水及难以进一步生化处理的制浆造纸、印染等废水进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八、管理减排措施包括加强监督管理、加严排放标准、提高治理设施污染物去除效率等。要严格核算管理减排措施的新增削减量,确保污染治理设施稳定高效运行。自2013年起,国家重点环境监控的造纸及纸制品企业、纺织企业须安装治污设施运行中控系统,实时监控运行情况和污染物排放情况。九、各省(区、市)提供的GDP、工业增加值、城镇人口、畜禽养殖总量等数据必须来源于统计、农业畜牧等部门。核算期城镇人口和畜禽养殖总量核算数据与国家最终公布数据存在差异的部分,在下一年核算时予以修正。第二节 工业COD排放量核算工业COD排放量为核算期各省(区、市)造纸及纸制品业、纺织业以及其他工业行业COD排放量之和。造纸及纸制品业、纺织业采用全口径核算方法核算COD排放量;其他工业行业采用宏观核算方法核算新增排放量,采用项目累加法核算新增削减量。核算期各省(区、市)工业COD排放量计算公式如下:E工业=E造纸 E纺织E其他 (2-2-1)式中:E工业核算期工业COD排放量,吨;E造纸核算期造纸及纸制品业COD排放量,吨;E纺织核算期纺织业COD排放量,吨;E其他核算期其他工业行业COD排放量,吨。一、造纸及纸制品业COD排放量核算造纸及纸制品业COD排放量同时采用全口径核算方法和宏观核算方法核算。各省(区、市)应对辖区内造纸及纸制品业的所有企业机制纸及纸板产量、制浆产量、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污染物排放情况等核实填报。造纸及纸制品业COD排放量优先采用全口径核算方法结果;各省(区、市)辖区内企业累加的机制纸及纸板总产量与国家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差异较大的(总产量相差幅度在5%以上),采用宏观核算方法结果。(一)造纸及纸制品业COD排放量全口径核算各省(区、市)造纸及纸制品业COD排放量是根据核算期各企业机制纸及纸板产量、工业总产值、新鲜水用水量、上年单位产品COD排放量、废水治理设施运行情况等逐一核算的COD排放量之和。计算公式如下: E造纸 E造纸 j (2-2-2)式中:E造纸 核算期各省(区、市)造纸及纸制品业COD排放量,吨;E造纸 j核算期第j家企业COD排放量,吨。1新建企业COD排放量核算新建企业是指核算期当年投产的企业,COD排放量计算公式如下:E造纸j = P造纸×ef造纸 (2-2-3)式中:E造纸j核算期第j家企业COD排放量,吨;P造纸核算期该企业机制纸及纸板产量,吨;ef造纸核算期该企业机制纸及纸板COD排污系数,吨/吨。采用全国造纸及纸制品新建企业排污系数,见附表2-2-1。2现有企业COD排放量核算现有企业是指核算期之前已投产的企业,COD排放量计算公式如下:E造纸j =ef造纸上年×P造纸×(co当年/co上年)×(当年/上年) (2-2-4) 式中:ef造纸上年核算期上年同期企业单位产品COD排放量,吨/吨;P造纸核算期该企业机制纸及纸板产量,吨;co当年核算期该企业COD实际平均排放浓度,毫克/升;核算期上年同期该企业COD实际平均排放浓度,毫克/升;当年核算期该企业单位产品排水量,吨/吨;上年核算期上年同期该企业单位产品排水量,吨/吨。其中:核算期上年同期企业单位产品COD排放量(ef造纸上年)计算公式为:ef造纸上年= E造纸上年/式中:E造纸上年核算期上年同期该企业COD排放量,吨;核算期上年同期该企业机制纸及纸板产量,吨。核算期上年同期企业单位产品排水量(上年)计算公式为:上年=Q上年/P造纸上年式中:Q上年核算期上年同期该企业实际排水量,吨;P造纸上年核算期上年同期该企业机制纸及纸板产量,吨。核算期企业单位产品排水量(当年)计算公式为:当年=Q当年/P造纸式中:Q当年核算期该企业实际排水量,吨;P造纸核算期该企业机制纸及纸板产量,吨。参数选取原则及有关说明:(1)核算期企业实际排水量(Q当年)、核算期企业COD实际平均排放浓度(co当年)按照以下顺序采用数据:与当地环境保护部门监控平台联网、通过数据有效性审核、运行管理规范、数值合理的自动在线监测数据;各级环保部门对废水治理设施的监督性监测数据,取每季度数据均值(各地对监测频次有更密要求的,取所有监测数据均值);企业自测数据作为参考;各类数据明显不合理的,按照现场取样监测结果确定。(2)核算期上年同期企业COD排放量(E造纸上年)、核算期上年同期企业机制纸及纸板产量(P造纸上年)和核算期上年同期企业COD实际排放浓度()均采用上年环境统计数据;无机制纸及纸板产量的企业,参照本辖区其他同等规模、同类生产工艺的企业确定核算期上年同期该企业单位产品COD排放量(ef造纸上年);核算期上年同期企业COD实际平均排放浓度()、核算期上年同期企业单位产品排水量(上年)无数据或明显不合理的,该企业(co当年/co上年)×(当年/上年)取1;废水排入集中式工业废水处理设施的,核算期企业COD实际平均排放浓度(co当年)按该企业排入的集中式工业废水处理设施COD平均排放浓度取值;废水排入城镇污水管网或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按该企业出厂界COD平均排放浓度取值。(3)核算期企业产品产量同比发生变化的,须根据工业总产值、用电量、新鲜水用水量、药剂消耗量、废水排放量等对实际产品产量逐一校核;因责令限期治理、淘汰关闭等原因导致产品产量减少的,还应出具限期治理文件、淘汰关闭文件、环境监察纪录、关闭前后影像图片等证明材料。一般情况下,吨浆耗电量在1100度左右,耗水量在50吨左右,药剂(PAM)使用量在0.01千克左右;吨纸耗电量在500度左右,耗水量在30吨左右,药剂(PAM)使用量在0.005千克左右。(4)没有实施污染深度治理工程、清洁生产中高费方案、节水工程、工艺技术改造等措施的,该企业(co当年/co上年)×(当年/上年)取1。(5)碱法化学制浆企业未建设、运行碱回收设施和生化处理设施的,一般情况下,COD实际排放浓度在2000毫克/升左右;未建设、运行碱回收设施但配有生化处理设施的,COD实际排放浓度在500毫克/升左右。(6)未采用Fenton氧化(硫酸亚铁-双氧水催化氧化)等化学氧化深度处理工艺的,一般情况下,COD实际排放浓度不低于100毫克/升。(7)一般情况下,不考虑造纸及纸制品企业在二级生化处理后通过氧化塘、人工湿地等措施进行再处理的削减量;新疆等个别特殊地区经环境保护部认定后,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核算。(8) 造纸及纸制品企业实施了污染深度治理工程、清洁生产中高费方案、节水工程、工艺技术改造等综合措施,配备完备的治污设施运行中控系统和在线自动监测设施且数据真实有效的,采用监测数据核算排放量。(二)造纸及纸制品业COD排放量宏观核算各省(区、市)造纸及纸制品业COD排放量宏观核算方法,是指采用宏观核算方法核算新增排放量,采用项目累加法核算新增削减量。计算公式如下:E造纸=E造纸上年E造纸新增R造纸 (2-2-5)式中:E造纸核算期造纸及纸制品业COD排放量,吨;E造纸上年核算期上年同期造纸及纸制品业COD排放量,吨;E造纸新增核算期造纸及纸制品业COD新增排放量,吨;R造纸核算期造纸及纸制品业COD新增削减量,吨。1造纸及纸制品业COD新增排放量核算造纸及纸制品业COD新增排放量采用排污强度法进行核算,计算公式如下:E造纸新增=e造纸×(P造纸P造纸上年P造纸结构) (2-2-6)式中:e造纸各省(区、市)核算期上年造纸及纸制品业单位产品COD排放强度,e造纸=E造纸上年/P造纸上年,吨/吨;P造纸核算期机制纸及纸板总产量,吨;P造纸上年核算期上年同期机制纸及纸板总产量,吨;P造纸结构核算期认定的淘汰关闭企业机制纸及纸板总产量,吨。参数选取原则及有关说明:(1)核算期机制纸及纸板总产量(P造纸)采用省级统计部门快报数据,并与国家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进行校核,不一致的以国家数据为准。(2)核算期上年同期机制纸及纸板总产量(P造纸上年)采用上年环境统计数据,无数据或与上年国家统计数据不一致的,采用国家统计部门数据。2造纸及纸制品业COD新增削减量核算核算期造纸及纸制品业COD新增削减量采用项目累加法核算,计算公式如下: (2-2-7)式中:R造纸核算期各省(区、市)造纸及纸制品业COD新增削减量,吨;R造纸j核算期第j家造纸及纸制品企业COD新增削减量,吨。新增削减量分实施结构调整、开展工程治理(包括加强监督管理措施)两种情况进行核算:(1)实施结构调整COD新增削减量核算淘汰关闭全部或部分生产设施形成的COD新增削减量分为两种类型:a. 纳入上年环境统计重点调查单位名录的企业纳入上年环境统计重点调查单位名录的企业,淘汰关闭生产设施,COD新增削减量计算公式如下:R造纸j =E上年造纸j (2-2-8)式中:E上年造纸j企业淘汰关闭的生产设施在上年环境统计中对应的COD排放量,吨;参数选取原则及有关说明:(a)核算期淘汰关闭生产设施的上年环境统计中对应的排放量,需根据该生产设施产品产量,按照相应工艺的污染源普查排污系数进行校核;小于校核数据的,按上年环境统计数据核算;明显高于校核数据的,按校核数据核算。(b)核查期1月1日到6月30日淘汰关闭的生产设施,COD新增削减量按上年环境统计中对应的排放量结清;7月1日到12月31日淘汰关闭的生产设施,COD新增削减量在次年核算。半年核算时,COD新增削减量按上年环境统计中对应的全年排放量计。2015年按照淘汰关闭生产设施的实际时间,从次月起核算。(c)淘汰关闭部分生产设施的COD新增削减量,根据该设施上年产品产量,按照排污系数法核算;难以按产品产量分开核算的,可按照关闭生产能力所占全部产能的比例核算。COD新增削减量不得超过企业上年环境统计排放量。(d)淘汰关闭企业或生产设施的认定须提供实证性的证明材料(包括淘汰关闭文件,停水断电证明,营业执照、排污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吊销文件,环境监察纪录,关闭前后影像图片等),表明企业或生产设施为永久性关闭。(e)自然关停的企业,如无明确的能够认定企业无法恢复生产的有效证据(如主要生产设备拆除、缺失等),不予认定削减量。b. 未纳入上年环境统计重点调查单位名录的企业为鼓励各地加大落后生产能力的淘汰关闭力度,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对未纳入上年环境统计重点调查单位名录企业的淘汰关闭措施,COD新增削减量按照排污系数法或监测数据法核算。原则上,该类企业COD新增削减量合计不高于本地区上年度环境统计造纸及纸制品业排放量的2%。(2)开展工程治理COD新增削减量核算a. 企业产品产量未发生明显变化,实施了污染深度治理工程、清洁生产中高费方案、节水工程、工艺技术改造等措施的,新增削减量计算公式如下:R造纸j=E造纸上年Q当年×co当年×106 (2-2-9) 式中:R造纸j核算期第j家企业COD新增削减量,吨;E造纸上年上年同期该企业环境统计COD排放量,吨;Q当年核算期该企业实际排水量,吨;co当年核算期该企业COD实际平均排放浓度,毫克/升。b. 企业产品产量明显提高,实施了污染深度治理工程、清洁生产中高费方案、节水工程、工艺技术改造等措施的,新增削减量计算公式如下:R造纸j= P造纸上年×(上年×co上年当年×co当年)(P造纸P造纸上年)×当年×(co平均co当年) (2-2-10) 式中:R造纸j核算期第j个企业COD新增削减量,吨;P造纸上年核算期上年同期该企业机制纸及纸板产量,吨;上年核算期上年同期该企业单位产品排水量,吨/吨;co上年核算期上年同期该企业COD实际平均排放浓度,毫克/升;当年核算期该企业单位产品排水量,吨/吨;co当年核算期该企业COD实际平均排放浓度,毫克/升;P造纸核算期该企业机制纸及纸板产量,吨;co平均核算期上年该企业所在省(区、市)造纸及纸制品业平均排放浓度,毫克/升。参数选取原则及有关说明:(a)核算期企业实际排水量(Q当年)、核算期企业COD实际平均排放浓度(co当年)按照以下顺序采用数据:与当地环境保护部门监控平台联网、通过数据有效性审核、运行管理规范、数值合理的自动在线监测数据;各级环保部门对废水治理设施的监督性监测数据,取每季度数据均值(各地对监测频次有更密要求的,取所有监测数据均值);企业自测数据作为参考;各类数据明显不合理的,按照现场取样监测结果确定。核算期上年同期企业环境统计COD排放量(E造纸上年)需根据产品产量、相应工艺的污染源普查排污系数进行校核;小于校核数据的,按环境统计数据取值;明显高于校核数据的,按校核数据取值。核算期企业废水排入集中式工业废水处理设施的,co当年按该集中式处理设施COD平均排放浓度取值;废水排入城镇污水管网或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co当年按该企业出厂界COD平均排放浓度取值。核算期上年同期企业COD平均排放浓度(co上年)数据明显不合理的,且无超标排放行政处罚、限期治理、超标排污费追缴等证明材料的,按照相应排放标准取值。核算期上年该企业所在省(区、市)造纸及纸制品业平均排放浓度(co平均)高于全国平均排放浓度的,按全国平均排放浓度取值。2010年,全国造纸及纸制品业COD平均排放浓度为177mg/L。(b)核算期企业实施污染深度治理工程、清洁生产中高费方案、节水工程、工艺技术改造等措施,通过调试期并连续稳定运行的,从完成调试次月起核算新增削减量。(c)碱法化学制浆企业未建设、运行碱回收设施和生化处理设施的,一般情况下,COD实际排放浓度在2000毫克/升左右;未建设、运行碱回收设施但配有生化处理设施的,COD实际排放浓度在500毫克/升左右。(d)未采用Fenton氧化(硫酸亚铁-双氧水催化氧化)等化学氧化深度处理工艺的,一般情况下,COD实际排放浓度不低于100毫克/升。(e)下列情况不计新增削减量:-未实施污染深度治理工程、清洁生产中高费方案、节水工程、工艺技术改造等措施的;-新、扩建项目实施“三同时”治理工程的;-核算期日常督察、定期核查、环保专项行动等发现存在严重环境违法行为的;-监测数据超标、在线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的;-废水“零排放”的;-通过氧化塘、人工湿地等措施进行处理的(新疆等个别特殊地区经环境保护部认定后,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核算)。二、纺织业COD排放量核算纺织业COD排放量同时采用全口径核算方法和宏观核算方法核算。各省(区、市)应对辖区内纺织业所有企业纱、布、印染布主要产品产量、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污染物排放情况等核实填报。纺织业COD排放量优先采用全口径核算方法结果;各省(区、市)辖区内企业累加的纱、布、印染布总产量与国家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差异较大的(总产量相差幅度在5%以上),采用宏观核算方法结果。(一)纺织业COD排放量全口径核算各省(区、市)纺织业COD排放量是根据核算期所有企业纱、布、印染布产品产量、工业总产值、新鲜水用水量、上年单位产品COD排放量、废水治理设施运行情况等逐一核算的COD排放量之和。计算公式参见(2-2-2)。1新建企业COD排放量核算新建企业是指核算期当年投产的企业,计算公式参见(2-2-3)。式中,ef纺织核算期该企业纱、布、印染布COD排污系数,吨/吨。采用全国纺织业新建企业排污系数,见附表2-2-1。2现有企业COD排放量核算现有企业是指核算期之前已投产的企业,COD排放量计算公式参见(2-2-4)。式中:ef纺织上年核算期上年同期企业单位产品COD排放量,吨/吨;纱、布产量均折合成印染布(一般情况下,生产1吨纱排放COD相当于生产0.68吨印染布排放COD,生产1吨布排放COD相当于生产0.36吨印染布排放COD;1万米布重量约3.65吨,1万米印染布重量约1.83吨)。参数选取原则及有关说明:(1)一般情况下,吨印染布耗电量在600度左右,耗水量在180吨左右,药剂(PAM)使用量在3千克左右。(2)其他事项,参见造纸及纸制品业全口径核算的参数选取原则及有关说明。(二)纺织业COD排放量宏观核算各省(区、市)纺织业COD排放量宏观核算方法,是指采用宏观核算方法核算新增排放量,采用项目累加法核算新增削减量。计算公式参见(2-2-5)。1纺织业COD新增排放量核算纺织业COD新增排放量采用排污强度法进行核算,计算公式参见(2-2-6)。参数选取原则及有关说明:参见造纸及纸制品业新增排放量核算的参数选取原则及有关说明。2纺织业COD新增削减量核算核算期纺织业COD新增削减量采用项目累加法核算,计算公式参见(2-2-7)。新增削减量分实施结构调整、开展工程治理(包括加强监督管理措施)两种情况进行核算:(1)实施结构调整COD新增削减量核算淘汰关闭全部或部分生产设施形成的COD新增削减量分为两种类型:a. 纳入上年环境统计重点调查单位名录的企业纳入上年环境统计重点调查单位名录的企业,淘汰关闭生产设施,COD新增削减量计算公式参见(2-2-8)。参数选取原则及有关说明:参见造纸及纸制品业实施结构调整新增削减量核算的参数选取原则及有关说明。b. 未纳入上年环境统计重点调查单位名录的企业原则上,该类企业COD新增削减量合计不高于本地区上年度环境统计纺织业排放量的2%。(2)开展工程治理COD新增削减量核算a. 企业产品产量未发生明显变化,实施了污染深度治理工程、清洁生产中高费方案、节水工程、工艺技术改造等措施的,COD新增削减量计算公式参见(2-2-9)。b. 企业产品产量明显提高,实施了污染深度治理工程、清洁生产中高费方案、节水工程、工艺技术改造等措施的,COD新增削减量计算公式参见(2-2-10)。参数选取原则及有关说明:(a)核算期上年该企业所在省(区、市)纺织业平均排放浓度(co平均)高于全国平均排放浓度的,按全国平均排放浓度取值。2010年,全国纺织业COD平均排放浓度为117mg/L。(b)印染废水未实施清污分流的,核算期不计新增削减量。(c)其他事项,参见造纸及纸制品业开展工程治理新增削减量核算的参数选取原则及有关说明。三、其他工业行业COD排放量核算各省(区、市)其他工业行业COD排放量采用宏观核算方法,是指采用宏观核算方法核算新增排放量,采用项目累加法核算新增削减量。计算公式如下: E其他= E其他上年E其他新增R其他 (2-2-11)式中:E其他核算期其他工业行业COD排放量,吨;E其他上年上年同期其他工业行业COD排放量,吨;E其他新增核算期其他工业行业COD新增排放量,吨;R其他核算期其他工业行业COD新增削减量,吨。(一)其他工业行业COD新增排放量核算各省(区、市)其他工业行业COD新增排放量是指核算期与上年同期相比,除造纸及纸制品业、纺织业外的其他工业生产活动带来的COD新增排放量,计算公式如下:E其他新增= I其他上年×GDP上年×r (2-2-12)式中:E其他新增其他工业行业COD新增排放量,吨;I其他上年上年其他工业行业COD排放强度,吨/万元;GDP上年核算期上年同期GDP,万元;r计算用GDP增长率,指扣除造纸及纸制品业、纺织业和7个低COD排放行业贡献率,考虑监测与监察系数后的增长率,%。其中,上年其他工业行业COD排放强度(I其他上年)计算公式为:I其他上年=(E上年E造纸和纺织上年)/GDP上年式中:E上年核算期上年工业COD排放量,吨;E造纸和纺织上年核算期上年造纸及纸制品业、纺织业COD排放量,吨。计算用GDP增长率(r)计算公式为rt×1(V低V造纸和纺织)/(GDP当年×r工业)式中:t核算期GDP增长率,%;V低核算期7个低COD排放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之和,万元;V造纸、纺织核算期造纸及纸制品业、纺织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之和,万元;GDP当年核算期GDP,万元;r工业核算期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监测与监察系数,%。(无不合格为0)参数选取原则及有关说明:(1)核算期各省(区、市)GDP及增长率、工业增加值,原则上采用省级统计部门提供的快报数据。没有快报数据的,按照国家统计部门提供的快报数据或国家统计部门公布的该省份上年相关数据。(2)7个低COD排放行业包括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七个行业。个别省份经环境保护部认可后,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1至2个行业,但行业总数不得超过7个。(3)监测与监察系数按照环境保护部的有关规定进行确定。监测与监察达标率达到100%的,监测与监察系数为0%;达到90%的为0.3%;达到80%的为0.6%;达到70%的为0.9%;达到60%的为1.2%;达到50%的为1.5%;低于50%的为2%。半年核查核算时,监测与监察系数按上年核定数据取值。(二)其他工业行业COD新增削减量核算其他工业行业COD新增削减量分实施结构调整、开展工程治理(包括加强监督管理措施)两种情况进行核算。1实施结构调整COD新增削减量核算淘汰关闭全部或部分生产设施形成的COD新增削减量分为两种类型:(1)纳入上年环境统计重点调查单位名录的企业纳入上年环境统计重点调查单位名录的企业,淘汰关闭生产设施,COD新增削减量计算公式参见公式(2-2-8)。参数选取原则及有关说明:参见造纸及纸制品业实施结构调整新增削减量核算的参数选取原则及有关说明。(2)未纳入上

    注意事项

    本文(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细则-XXXX0915.docx)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