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六国论》知识点梳理ppt课件.ppt
当年苏老泉,年已二十七。方知需用功,发奋读书籍。并同儿与女,思究圣人语。寒窗多少年,青丝根根白。父子同进京,三人皆中举。皇城咸震惊,争诵苏洵名。读书从不晚,辛勤为第一。,六国论,苏 洵,复习目标,1、掌握并积累文中的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文言句式等2、掌握重点句子的翻译和重点语段的背诵3、学习将课文中的素材用于自己的作文写作中,1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 。2 ,暴霜露,斩荆棘, 。子孙视之不甚惜, , 。3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4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侵之愈急。 。5古人云:“ , ,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6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7齐人未尝赂秦, ,何哉? 。8呜呼! , ,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9则胜负之数, , ,或未易量。10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 。 !11 ,其势弱于秦, 。12苟以天下之大, , 。,1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2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3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4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5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6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7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8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9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10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11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12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赂l秦 六国互丧sng 率shui赂秦耶y 小则获邑y 思厥ju先祖父 暴p霜露 无厌 yn 草芥ji 下咽 yn 与y嬴而不助五国也 洎j牧以谗诛 革灭殆di尽 当tng与秦相较 或未易量ling 悲夫 f 为wi秦人积威之所劫 日削xu月割 苟gu以天下之大,注意字音,1.非兵不利 2.战不善 3.弊在赂秦 4.赂秦而力亏 5.破灭之道也 6.或曰 7.六国互丧8.率赂秦耶9.不赂者以赂者丧 10.盖失强援,弊:弊病,弊端。,兵:兵器。,善:恰当,得法。,亏:亏损,减弱。,道:途径,道路;原因。,或:有人。,互:交互,相继。,率:都,皆,以:因为,由于。,盖:表原因,因为。,1、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2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欲勿与,又患秦兵之来3、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4、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5、左右欲兵之,(兵器,武器) (士兵,军队),兵 “兵”的本义为“兵器、武器”。引申为“持兵器的人,士兵、军队”“军事、战争”当然跟兵器武器有关。由“战争、军事”义引申出“侵略”“战略,战术”等义。,(战争 ),(用兵策略,战略),(用兵器杀人),1.秦以攻取之外2.小则获邑,大则得城3.较秦之所得4.其实百倍 5.则秦之所大欲6.固不在战矣,以:凭着,用。,小:小的方面;大:大的方面。,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所得:得到的土地。,其实:它的实际数目,那实际上。,固:本来。,则:那么所大欲:最大的欲望。,7.思厥先祖父8.暴霜露,斩荆棘9.以有尺寸之地10.子孙视之不甚惜11.举以予人12.然后得一夕安寝,厥:其,他们的。祖父:祖辈和父辈。,暴:通“曝”,冒着。,以有:才有。以:相当于“而”。,举:拿。以:来。予:给。,然后:这样以后。,视:看待,对待,13.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14.奉之弥繁, 侵之愈急15.至于颠覆, 理固宜然 16.此言得之,颠覆:国家灭亡。固:本来。,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厌:通“餍”,满足。,弥、愈:更加。,得:得当,适宜。,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终:最后。,迁:改变。,迁灭:灭亡。,与:结交、亲附。,也:判断句,译:齐国不曾贿赂秦国,最后也随着五国灭亡,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齐国亲附秦国却不帮助五国。,继:随着、跟随,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既:已经。,免:幸免。,始:开始,起初。,义:坚持正义。名词作 动词。,译:五国已经灭亡,齐国也不能幸免了。燕国与赵国的君主,起初有远大的谋略,能够守住他们的国土,坚持正义而不贿赂秦国。,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斯:这。,效:效果,结果。,始:才。,译:所以燕国虽然是个小国却后灭亡,这就是用武力对抗的结果。等到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了祸患。,速:招致。,以:用,为:作为,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于:跟、与。,而:连词,表并列关系。,再:两次。,却:使退却,译为击退,使动用法。,译:赵国曾经与秦国交战五次,败了两次,胜了三次。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李牧连续击退了它。,赵尝五战于秦-状语后置句,“赵尝于秦五战”,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洎:等到。,以:因为。,谗:小人的坏话。,而:却,连词,表 转折关系。,洎诛:被动句。,译:等到李牧因为受诬陷而被杀害,赵国都城邯郸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用武力抵抗却不能坚持到底。,为:成为。,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译:况且,燕赵两国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几乎消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是智慧穷竭,国力孤单,战败而灭亡,实在是不得已。,且:况且。,处:处在。,革灭:消灭。,殆:几乎,差不多。,智力:智慧和国力。,诚:实在。,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向使:以前假如。,附:亲附,依附。,犹:还。,译:当初假使韩、魏、楚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齐人不亲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刺秦王,赵国的良将还活着,,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数、理:天数,命运。,当:通“倘”,假如。,译: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假如能够与秦国相较量,或许不能轻易判定。,或:或许。,易:轻易。,量:判断。,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以:用。,封:封赏。,事:侍奉。,礼:礼遇。名词为动词。,并力:合力。,恐:恐怕。,下:吞下。名词作动词。,咽:咽喉。,译:唉!如果六国用贿赂秦国的土地封赏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意礼遇天下的奇才,(六国)合力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人连吃饭也不能咽下咽喉去。,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译文:可悲啊!有这样的形势,却被秦国积久而成的威势胁迫,,势:形势。,为:被。,而:连词,表转折关系。,积威:积久而成的威势,劫:胁迫,挟持,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译文:土地一天天地削减,一月月地割让,以致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不要使自己被积久而成的威势胁迫啊!,日:一天天,名作状。,月:一月月,名作状,以:而。结果连词,以致,为1:治理。,为2:被。,无:通“勿”,不要,1.不赂者以赂者丧2.秦以攻取之外3.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4.举以予人,如弃草芥5.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6.至丹以荆卿为计.7.洎牧以谗诛8.不赂者以赂者丧9.日削月割,以趋于亡10.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11.苟以天下之大,1.因为 介词2.凭借 介词 3.才 连词 4.来 连词 5.用 介词 6.用 介词 7.因为 介词 8.因为 介词 9.连词 表结果 以致 10.以:凭借11.介词 凭借,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译:六国与秦国都是诸侯,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却还有可以凭借不贿赂秦国而战胜它的优势。,夫:句首发语词。,势:势力,力量。,于:比。,而:却。,犹:还。,可以:可以凭借。,译:如果凭借偌大的天下,自取下策却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苟:如果。,以:凭借。,从:追随。,故事:旧例。,是:这。,课本素材应用,悠悠中华经历了五千多年的风雨洗礼。中国大地上风起云涌,经历着无数次“江山不改人已换”的历史变迁。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种变化呢?或许我们可以从历史长河的流动中看出一点天下兴亡的端倪。 请选择一个朝代举例阐述自己的观点。,对比论证 本文多处运用对比论证:“赂者”与“不赂者”对比;六国“祖父”创业与六国子孙毁业对比;燕、赵“用兵”的始与终对比;假设六国并力西向和六国赂秦对比;北宋与六国对比等。学习六国论中对比论证的方法,写一个议论性的片段,3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