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讲义ppt课件.ppt

    • 资源ID:1893680       资源大小:941.50KB        全文页数:229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讲义ppt课件.ppt

    1,产业经济学,经济学系 马永红,2,主要内容,第一章 导论第二章 产业结构第三章 产业结构政策第四章 产业关联第五章 市场结构第六章 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第七章 产业组织政策,3,第一章 导论,4,1.1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与方法,一、产业的形成与分工1.定义:指具有某类相同特征的企业的集合或系统2.产业的层次以同一商品市场为单位划分的产业(第一层)以技术、工艺的相似性为根据划分的产业(第二层)以经济活动的阶段性为根据将国民经济划分几大部分(第三层),5,3产业的形成(1)一般分工:三次大分工,形成工、农业大类(广义产业) 特殊分工:工农业内部的分工(狭义产业) 农业 工业内部(2)农业:种植、牧业、渔业、林业 工业:纺织服装 钢铁机械(3)19世纪:石化工业、电子工业 20世纪:核工业、信息业、宇航业,6,二、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领域1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产业 与其他学科的区别:(1)与经济学的区别(2)与工业经济学区别:现代工业历史发展的经济规律、探讨规律应用于管理(3)与政治经济学区别:社会生产关系。一般经济规律和基本原理是理论基础,7,2研究领域,三、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微观分析和宏观分析相结合 2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相结合 3静态分析法和动态分析法相结合 4统计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相结合 5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8,1.2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渊源及其发展,一、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渊源 产业经济学的形成是对日本产业政策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分析。日本战后 出口导向战略(1)19451955年,日本战后的经济复兴时期,9,(3)6070年代,经济高速增长 五六十年代,日本经济学界为了给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对产业经济理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 其他各国经济学界为探索日本成功的经验,对日本的产业政策及产业政策所依据的产业经济理论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多角度的研究,促成了一个新的经济学分支产业经济学的诞生。,(2)1955年以后,经济振兴,尽快赶超欧美经济发达国家,10,二、产业经济学的发展 80年代初,产业经济理论开展引入我国,随后,产业经济理论以惊人的速度在国内传播普及开来。大量论文、著作涌现,出现一批专门从事产业经济研究的工作者和研究机构。产业经济学为制定产业政策提供根本依据。,11,1.3 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一、理论意义 从理论上看,有利于填补经济学学科研究的空白,丰富和充实经济学学科体系。,二、现实意义 从实践上看,产业经济学意义更加重大 (1)研究产业经济学,制定正确产业政策,有利于我国实现两个转变 (2)研究产业经济学,制定正确产业政策,有利于产业结构高度化,促进经济发展 (3)有利于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和形成规模经济 (4)有利于促进产业的合理布局,12,第二章 产业结构,13,2.1 产业分类与产业发展,一、产业分类1. 三次产业分类法(1)1935年,费希尔按人类经济活动发展阶段划分了三 次产业 第一次产业:生产物取自自然(农业、畜牧业) 第二次产业:加工取自自然的生产物(制造业) 第三次产业:繁衍于有形物质财富生产之上的无形财富的生产部门。(服务业)(2)1940年,统计学家克拉克实证研究了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 澳大利亚、新西兰统计学界予以承认,正式出现于政府的统计手册上,然后流行于世界上许多国家。因此,有人将此分类法称为“克拉克大分类法”。,14,(3)80年代中期,该方法引入我国 第一产业为农业: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为工业和建筑业:工业包括采掘、制造、自来水、电力、蒸汽、煤气的制造和供给业。 第三产业指除一、二产业外的其他产业。,两大部分,四个层次,15,(4)在其他国家的运用 澳大利亚、新西兰(矿业属第一产业,运输属第二产业) 日本(矿业属第二产业) 美国库兹涅茨分类法,16,2. 生产结构分类法(1)马克思的两大部类分类法 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社会总资本再生产时,将全社会的物质生产部门分为,该方法的限制: A.未涵盖全部产业,仅包括物质生产部门,未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 B.实际工作中划分困难,17,(2)农轻重分类法,结论:该方法只适用于工业化发展程度低的国家。,18,(3)霍夫曼产业分类法 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在对工业化过程进行考察时,将工业部门分类,分类原则为:,19,(4)日本产业结构审议会的生产结构分类法 日本产业结构审议会将产业分为七大项: A.基础材料产业:矿业、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金属材料 B.加工组装产业:一般机械、电气机械、运输工具、精密仪器 C.生活消费品产业:食品、纺织、造纸、其他制造业 D.建筑业 E.商业 F.服务业 G.其他,20,3. 标准产业分类法(1)特点,(2)联合国标准产业分类:大、中、小、细项(3)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个门类、95个大类、396个中类、913个小类,21,A 农、林、牧、渔业B 采矿业C 制造业D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E 建筑业F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G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H 批发与零售业I 住宿和餐饮业J 金融业K 房地产业L 租赁与商务服务业M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与地质勘查业N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也O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P 教育Q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R 文化、体育与娱乐业S 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T 国家组织,22,制造业(C) : 农副食品加工业(13) 食品制造业(14) 饮料制造业(15) 烟草制品业(16) 纺织业(17): 棉、化纤纺织及印染精加工(171) 毛纺织和染整精加工(172) 麻纺织(173) 丝绢纺织及精加工(174) 纺织制成品制造(175) : 棉及化纤制品制造(1751) 毛制品制造(1752) 麻制品制造(1753) 丝制品制造(1754),23,4. 生产要素集约程度分类法,局限性:各种类型的范围不易确定(要素有替代性),二、产业发展1. 发展的含义(1)发展通常指事物变化的一种不可逆的、长期动态过程。(2)发展通常是指事物质态的变化。(3)发展通常是指事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演进过程。(4)发展通常被赋予积极的价值评价含义。,24,2. 产业发展的基本要素(1)定义:产业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不断进步的产业演化过程。(2)基本要素: 产出增长 结构变迁 福利改善,25,3. 影响产业发展的因素(1)需求因素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投资结构 个人消费需求 投资和消费结构的平衡(2)供给因素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自然资源 人力资源 资金供给 生产技术体系,26,(3)对外贸易因素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进出口贸易 国际技术转移(4)经济制度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5)环境因素对产业发展的影响,27,4. 产业生命周期(1)形成期 产业形成的特点和本质,形成,28,产业萌芽的特点:A. 产品单一,只有少数几个企业B. 产品销路不广C. 成本高,产量小,收益少D. 未形成独立生产体系E. 产品知名度低产业形成要素:A. 最核心、最首要因素是资本形成B. 新技术的产生、推广应用是关键C. 产业创新和企业创新很重要,29,产业形成的条件和标志 条件: A. 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是最基本、最重要条件 B. 资本的支持与资源稳定供给是基本保证 C. 政府的产业政策有重要影响 标志: A. 应具备一定规模 B. 有专门化的从业人员 C. 具有一定社会影响 D. 专门化的技术装备和技术经济特点产业形成方式 A. 产业分化 B. 衍生方式 C. 新生长方式,30,(2)扩张期(成长期) 产业扩张的实质与特点 实质:扩大再生产 特点:A. 是一个充实和完善的过程 B. 是一个产业选择的过程 C. 有大批企业转产加入该行业 产业扩张的度量 A. 产出增长率 B. 产业产值和收入在国民经济中的相对比重和地位变化 C. 产业资产总规模和劳动力就业人数的变化 D. 产业的主要产品在国民消费总支出中的相对变化率,31,(3)成熟期 产业成熟的过程: 从量变到质变的逐步实现过程 实质和特点 实质:A. 表现在技术上的成熟和先进 B. 表现在生产上的成熟 C. 生产工艺的成熟 D. 产业组织上的成熟 特点:A. 强盛 B. 生产能力接近饱和状态 C. 成为支柱产业,32,(4)衰退期 产业衰退的含义与本质,本质: A. 产业创新能力的衰退或降低 B. 生产要素的退出 C. 是对产业自身的否定并孕育新产业和新产品的过程,产业衰退的标志和特征 A. 生产能力大量过剩 B. 利润率下降,33,C. 退出现象大量发生 D. 重要产业或大面积的产业衰退可能引起经济波动 E. 产业衰退过程可能出现“复兴”或“中兴”,但最终要衰落 F. 产业的衰退期延续时间最长 产业衰退的逆作用力 A. 需求惯性 B. 企业家的努力 C. 企业的技术和产品革新 D. 政府保护,34,(5)典型增长率 形成期:12 成长期:810 成熟期:46 衰退期:102 (6)产业生命周期的特点 缓慢的周期曲线变化率 明显的“衰”而不“亡”的特征 周期曲线的非典型性4. 产业的发展阶段 (1)新兴产业 (2)支柱产业 (3)衰退产业,35,2.2 国际分工与产业发展的关系,一、国际分工理论1绝对优势理论 较早系统提出国际分工理论的是亚当斯密。他在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分析一书中明确指出:倘若外国能提供比我们自己生产还廉价的商品,那么,我们最好放弃自身所具备的这部分生产而购进这些商品,我们从而可得到某种利益。 由于斯密特别强调了分工所必备的各方绝对优势这一条件,所以也就把斯密的国际分工理论称之为绝对优势理论。,36,2比较优势理论 由大卫李嘉图提出的另一种国际分工理论。 李嘉图认为,构成国际分工进而进行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是斯密所说的分工各方都必须具备绝对优势,而是分工各方只要具备了比较优势即可。这就是理解调比较优势理论的实质。 3要素禀赋理论 赫克歇尔和他的学生俄林提出了国际分工的新理论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认为,由于双方在要素禀赋上的差异以及它们在生产不同商品时使用的要素比例不同,导致了一方将出口那些自身要素供给丰,37,裕且价格低廉的生产要素多的商品,同时又会进口那些自身要素供给稀缺并且价格昂贵的生产要素多的商品。双方通过这样的国际分工和贸易,就都能获得分工和贸易的好处,也就是获得了李嘉图所说的比较优势。 4动态比较优势理论 与李嘉图静态的比较优势理论相对应的是所谓的动态比较优势理论。 动态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从动态的观点来看,一个国际参与国际分工,主要不取决于静态的比较优势,而应当取决于该国从国际分工中所能获取的贸易利益,且这种贸易利益是应当有利于加快其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演进的。,38,二、产业发展的国际竞争阶段 1要素驱动阶段:国际竞争优势是以自然资源和丰富的劳动力为基础的。 2投资驱动阶段:国际竞争优势是以国家及企业积极的投资意愿和能力为基础的。 3创新驱动阶段:在此阶段,民族企业能在广泛的领域成功地进行市场竞争,并实现不断的技术升级。 4财富驱动阶段:此阶段是最终导致产业竞争力衰退的时期。,39,三、与国际分工有关的产业结构发展模式 1雁行形态发展模式 该模式由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在考察日本羊毛工业品贸易趋势后提出。是后发工业国为了弥补与工业发达国家在产业结构上的差异采取的一种发展模式。分为三个阶段: (1)导入期发展阶段:工业发达国家先行开发和生产,后发工业国进口 (2)进口替代阶段:后发工业国具备了生产能力,实行国产化替代进口 (3)出口阶段:消化吸收形成比较成本优势,出口国外,40,2产品循环发展模式 1966年,由美国哈佛大学的弗农教授提出。描述了欧美等工业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发展过程。 (1)导入期:发达国进行新产品的开发与生产,国内市场开拓完成。 (2)成熟期:向不发达国出口,不发达国也具有生产能力,发达国跨国直接投资。 (3)标准化期:产品逆向进口到发达国,使该国放弃或减少该产品的生产,转向于新产品的开发研制。3同时开发发展模式 是后发工业国在发展技术集约型产业中采取的一种主要模式。该模式是像日本这种后发工业国在对工业先行国的赶超已经接近尾声时,为使本国高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以保证经济发展的强大后劲而采取的一种发展模式。,41,四、产业结构的国际转移,1优势产业的国际转移 欧美等发达国家通常对外转移具有垄断优势的产业,其转移多发生在成熟阶段和标准化阶段。发达国家具有的垄断优势包括:(1)在产品或生产过程中所拥有的专有技术(2)管理诀窍(3)国际市场营销优势(4)拥有或易于取得稀少性原料(5)生产方面的规模经济优势(6)财务方面的规模经济优势(7)品牌优势,国际转移,42,2边际产业的国际转移 该模式由日本经济学家小岛清提出。是日本等后发工业国产业国际转移的模式。 边际产业是指本国已经处于或即将陷于比较劣势的产业。 小岛清称这种投资为“日本式的FDI”。它具有如下特点: (1)以资源开发、纺织品、零部件等标准化产品、劳动密集型产业的FDI为中心,其目的是振兴并促进东道国的比较优势产业; (2)中小企业FDI比重也很大,从与东道国技术差距最小的产业依次进行FDI; (3)不搞拥有全部股权式的子公司,而主要是合资形式和非股权安排方式。,43,2.3 产业结构高度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衡量标准,产业结构的优化,包括了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衡量标准1产业结构高度化 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是指产业结构从较低级的形式向较高级形式的转换过程,也可称其为产业结构的升级。 2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衡量标准,44,(1)标准结构方法 该方法是将一国的产业结构与世界上其他国家产业结构的平均高度进行比较,以确定本国产业结构的高度化程度。 利用这种方法,库兹涅茨提出了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产业“标准结构”。根据“标准结构”就能了解一国经济发展到哪一阶段以及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程度。,45,46,(2)相似性系数法 这是以某一参照国的产业结构为标准,通过相似性系数的计算,将本国的产业结构与参照国产业结构进行比较,以确定本国产业结构高度化程度的一种方法。,相似性系数,47,中日产业结构相似性比较,48,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衡量标准1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其实质是指各产业之间存在着较高的聚合质量。2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衡量标准(1)与“标准结构”进行比较 所谓标准结构,是在大量历史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而得到的,它反映了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因此,可以其作为参照系,与某一被判断的结构进行比较,从而检验被判断的产业结构是否“合理”。(2)是否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产业结构作为一个资源转换系统,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它的产出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对市场需求的适应程度,就成为判断一个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标准之一。,49,(3)产业间的比例关系是否比较协调 结构平衡的问题,在产业结构上的反映,就是各产业间是否具有一种比较协调的比例关系。因而,产业间的比例关系是否协调,也成为判断一个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重要标准。(4)能否合理和有效地利用资源 产业结构作为资源转换器,其功能就是对输入的各种生产要素按市场的需求转换为不同的产出。在此转换过程中,显然转换的效率就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指标。因此,对资源进行合理而有效的利用,也就成为判断一个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重要标准了。 对资源合理有效的利用,主要包括两方面含义: A. 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B. 利用多种渠道,充分利用系统内外的各种资源。,50,第三章 产业结构政策,51,3.1 主导产业的选择政策,一、主导产业与产业结构的演进1主导产业的定义 主导产业一般是指在产业结构系统中处于带头地位的产业,这些产业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产业结构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模式。2主导产业的特征(1)能引入创新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2)具有持续的高增长率(3)对其他产业的增长有直接和间接的诱发作用,52,3产业结构的演进 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表现形式是主导产业的有序更替。因此,更多的国家是以由一组产业构成的主导产业体系来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高度化。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总结并提出了二战以来世界上形成过的五种主导产业体系: (1)作为起飞前提的主导部门体系 (2)替代进口的消费品制造业综合体系 (3)重型工业与制造业综合体系 (4)汽车工业综合体系 (5)生活质量部门综合体系,53,二、主导产业的选择1. 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1)产业关联度基准 赫希曼基准 美国发展经济学家赫希曼在其名著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提出。,他认为,应该依据后向联系水平确定主导产业。也就是说,主导产业部门的选择应依工业部门后向联系系数的大小顺序排列。 赫希曼基准的意义: A. 主导部门的选择以最终产业的制造部门为主,这样主导产业部门的市场需求有保证。,产业关联效果,54,B. 因主导部门具有强烈的中间产品需求倾向,这又为支持主导部门增长的中间投入部门提供了市场。(2)罗斯托基准 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提出 主导产业部门在经济起飞中能够起到以下作用: A. 回顾影响(后向联系效应) B. 前瞻影响(前向联系效应) C. 旁侧影响(旁侧效应) 可见,罗斯托基准是依产业部门间供给和需求的联系程度来确定主导部门的。 赫希曼基准和罗斯托基准都是依产业间的关联度大小来确定主导产业部门的,他们的着眼点都在于主导产业的带动或推动作用。因此,有人把这两个基准合称为产业关联度基准。,55,2. 需求收入弹性基准 是日本产业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提出的选择主导产业的标准之一。 需求收入弹性是需求增长率与收入增长率之比,表示需求增长对收入增长的依赖程度。 筱原认为,在选择主导产业时采取的需求收入弹性基准是指将那些随着收入增长,需求增长幅度最大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 以需求收入弹性作为基准,就是优先发展那些收入弹性比较大的产业,以满足社会迅速增长的需求。,56,3. 生产率上升基准 也是日本产业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提出的。 这里生产率是指产出对全部投入要素之比。 该基准的基本思想是从供应角度对主导产业进行选择,将那些最具备生产率提高潜力,而且由于生产率的提高能够成为具有最大相对优势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 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反映了技术进步程度。选择全要素生产率上升快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有利于提高一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和资源的利用效率。,57,4. 过密环境基准和丰富劳动内容基准 这两个基准是日本产业结构审议会最70年代提出的。 (1)过密环境基准 过密环境基准要求选择能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强化社会防止和改善公害的能力,并具有扩充社会资本能力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 过密环境基准的着眼点是经济的长期发展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 (2)丰富劳动内容基准 丰富劳动内容基准要求在选择主导产业时考虑发展能为劳动者提供舒适、安全和稳定的劳动场所的产业。 该标准的提出反映出社会终于认识到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社会成员的满意程度。,58,5. 增长后劲基准 这是中国学者所提出的适合于发展中国家选择主导产业的基准。 这里的经济增长后劲,是指一个产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增长具有广阔的前景,能够为产业体系的整体发展提供深刻和长远影响的力度。力度大,后劲就大;反之,则后劲小。 按此基准,就要在产业建设中重点选择和发展那些对产业体系整体的发展有重大意义的产业。也许这些产业的生产率上升幅度并不大,但其所创造的供给对支撑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59,三、中国主导产业选择的政策和原则 1997年12月颁布的当前国家重大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明确指出了我国当前和未来产业发展的原则: (1)符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市场需求,有比较广阔的发展前景; (2)有比较高的技术含量,有利于企业设备更新,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全面提高经济效益; (3)国内存在从研究开发到实现产业化的潜在技术基础,经过努力,可以填补国内产业和技术空白,有利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4)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资源节约以及生态和环境保护; (5)供给能力相对滞后,提高其供给能力,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可以看出,这些政策和原则基本上是与上述几项基准相一致的。,60,3.2 幼小产业的扶植政策,一、幼小产业的扶植学说1社会振兴费用学说 后发国家在扩大产业规模时面临的重大威胁是工业发达国进口产品相对价格较低的竞争。这时,如果存在一种力量组织有关企业合作,共同在生产费用的递减阶段扩大生产规模,就能与进口产品相抗衡。这里,使生产规模扩大到国内生产价格低于进口品价格的产量水平,从而时产业实现市场自立所需的费用就称为产业的社会振兴费用。因此,社会振兴费用的存在时政府进行产业扶植的理由之一。(生产补贴、关税),61,2先行者利益学说 后发国家在产业发展初期会受到发达国家凭借先行者利益设置的阻碍。先行者利益表现为发达国家产业利用其在国际市场上已经具备的垄断地位,对后发国家产业的市场进入设置障碍,或是发达国家产业利用其对有利的国际分工领域的先行占据,获得比后发国家更大的国际分工利益,使后发国家永远处于落后的地位。打破先行者利益需要后发国家政府对产业的扶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产业集中政策、财政与税收优惠),62,3边际产业技术开发学说 在把本国企业的生产费用与外国企业的生产费用进行产业比较时,总可以找到一个本国与外国优势相当的产业,这个产业就称为边际产业。政府对边际产业的扶植可以使之成为新的出口产业,扩大后发国家的出口领域。 以上三种有关保护幼小产业学说的理论基础是德国经济学家里斯特提出的“幼小产业扶植说”。“幼小产业扶植说”自提出后对后发国家制定产业政策、保护和促进本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63,二、幼小产业扶植政策的基本内容1. 需要扶植的产业种类(1)瓶颈产业 瓶颈产业是指那些对国民经济发展造成资源短缺制约的产业,即在产业结构系统中的短线产业。瓶颈产业时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 瓶颈产业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A. 其产品不能或难以通过进口来弥补供应缺口的产业 B. 可以通过国际贸易缓和供需矛盾的产业部门 可以看出,A类产业急需政府扶植,B类企业的扶植可以稍后。,64,(2)主导产业 主导产业包括两种情况: 一种是一些需要扶植的产业,这些产业目前在国民经济中已经占有较大的比重,已经形成较大的整体产出规模,对经济有较大影响力。但是由于产品技术落后,这些产业的产品在国际上几乎不具备竞争力。 另一种是先导产业,即那些目前产业规模较小,甚至基本处于空白,但能够代表一国经济发展战略趋势的产业。,65,2. 各国产业扶植政策的基本内容 产业扶植政策是对特定产业的扶植起鼓励、刺激和保护作的政府政策。 狭义的产业扶植政策主要包括为特定产业创造有利的投资与发展环境,以及政府直接参与特定产业的投资两方面内容。广义的产业扶植政策还包括产业保护的有关政策和措施。(1)日本,66,(2)韩国 金融倾斜政策 税收优惠政策 保护市场 工业园区政策 制定产业合理化政策(3)中国 政府直接投资 直接资源调拨 财政扶植三、中国幼小产业的政策取向 1. 明确重点扶植的产品及产业 2. 以资金扶植为主要扶植手段 3. 政策扶植和产业合理化并行 4. 以技术进步为主要突破口,67,3.3 衰退产业的撤让政策,一、产业衰退的原因1. 消费者某些需求的根本消失(1)收入水平的变化 同样一种物品的收入弹性值在不同的收入水平下是不同的。一般而言,在某一收入水平下,越是基本的生存性消费品,其收入弹性值越是低;在收入水平提高时,这部分消费品的收入弹性最先降低,使其所在产业进入衰退阶段。(2)生活或生产方式的变化 生产或生活方式的改变将引起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而消费观念的变化将加速传统物品市场需求的衰退以及出现超前于实际收入水平的消费需求。,68,(3)实际消费成本的变化 实际消费成本的变化是指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制造商服务系统的完善,消费者购买某一物品的实际开支降低。这使得消费者更快地用该产品替代同类产品,导致同类产品所在的产业衰退。 2. 技术进步造成产品结构的变化 市场上更多存在的情况是随着技术的进步,消费者对产品某些特性的要求发生了改变,因而造成现有产业中某些产品的消失,因而引起了产业的衰退。 3. 同样产品的国际比较优势发生了转移 在开放的经济中,一国产业结构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该国相对于其他国家的资源比较优势的影响。当某产业的国际比较优势发生转移时,该产业即面临衰退。,69,二、实施衰退产业撤让政策的必要性1. 实现有计划的撤退次序 有计划的产业撤退包括两个含义: 一是以退为进,即通过对某一需求衰退产业资产的重组、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产业技术改造,使产业的现有资源发生流动,延长产业的寿命周期,甚至使该产业重新获得发展; 二是积极撤退,即有计划地将该产业的资源转移到其他符合产业结构发展方向的产业之中,通过产业生产能力的逐步缩小实现稳定地撤退。2. 降低撤退成本3. 维持经济和社会的稳定,70,二、衰退产业撤让政策的具体措施加速设备的折旧2. 压产转产3. 市场保护和援助4. 技术援助5. 人员的转岗培训6.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71,第四章 产业关联,72,4.1 产业间的关联关系,一、产业关联实质 1定义:产业关联指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各产业间存在着广泛的、复杂的和密切的技术经济联系。 2实质:各产业相互之间的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二、产业关联的方式 1. 前向关联关系:就是通过提供供给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联系。 2. 后向关联关系:所谓后向关联关系,就是通过自身的需求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 3. 环向关联关系:环状的产业关联,称之为产业的环向关联关系。,73,三、产业关联的效应1. 关联系数的计算,(1)直接前向关联效应的计算,74,2. 直接关联效应分析实例 钱纳里(美)和渡边经彦对美国、日本、挪威和意大利4国29个产出依据具体数据将全部产业分成四类:,(2)直接后向关联效应的计算,前向小,前向大,75,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一、魁奈的经济表,76,二、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77,三、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 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1874年出版的纯粹政治经济学纲要一书中, 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运用数学的方法,考察了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价格决定问题,成为“一般均衡理论”的创建者之一。 经济主体分为四类:地主、工人、资本家和企业家 三类商品:最终产品、服务、资本品 三类市场:产品市场、服务市场和资本市场 整个均衡结构包括消费财货市场均衡、生产劳务市场均衡、资本财货市场均衡、流动资本市场均衡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是相互依存、彼此影响的,只有当它们同时达到均衡时,整个经济才会出现均衡。 生产要素、产品和价格会自动调节达到均衡,把生产、交换、货币和资本各方面的原理联系起来。,78,一、投入产出法 投入产出表是以矩阵的形式,记录和反映一个经济系统在一定时期内各部门之间发生的产品及服务流量和交换关系的工具。1. 投入产出表的形式,4.2 投入产出方法,79,80,2. 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分三个基本部分:(1)内生部分:反映了该经济系统各产业间发生的相互供给与需求关系。(2)最终需求部分:反映该经济系统向社会提供的最终需求部分。(3)毛附加值部分:反映经济系统实现的毛附加值。包括:劳动者的收入、企业的盈利和固定资产的折旧。,81,3. 投入产出表的均衡关系 主要的均衡关系:(1)各产业的总产出 该产业的中间需求该产业的最终需求(2)各产业的总投入 该产业的中间投入该产业的毛附加值(3)各产业的总产出 各产业的总投入(4)各产业的中间需求合计 各产业的中间投入合计(5)各产业的最终需求合计 各产业的毛附加值合计,82,4. 投入产出表的假设前提条件(1)产业活动的独立性 是指各产业的经济活动除了投入产出的联系外不再有其他相关影响(2)产业产出的单一性 指任一产业其产出是单一的,或曰相同的产出只能来自于同一个产业(3)规模报酬的不变性 任何产业其投入的增减与产出的增减成正比例(4)技术的相对稳定性 假设技术在一定时期内总是相对稳定的(5)价格体系能公正客观地反映各产业的供求状况,83,三、消耗系数1. 投入系数(直接消耗系数) 表示 j 产业总生产单位产品中所消耗掉 i 产业产品的数量,xij i产业对j产业的中间投入 xj j产业的产出2. 完全消耗系数 某产业总产生单位产品的过程中对其他产业产品的直接消耗和全部间接消耗之和。 完全消耗系数的矩阵B为: BAA2A3,84,3. 逆矩阵系数yi产业i的最终需求 Xnx1总产出矩阵 Ynx1最终需求矩阵 Anxn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X+YX Y(IA)X X= (IA)1Y其中 (IA)1 叫列昂惕夫逆阵,元素为逆矩阵系数BAA2A3A4+= (IA)1I,(IA)1I,85,4.3 产业间的结构分析方法,一、结构分析的原理1结构分析:是指对产业间的关系结构及其特征以及比例关系进行的研究和分析。 2结构分析原理:利用各种均衡关系,投入系数表反映了经济系统作为资源转换器的转换效率。3结构分析方法(1)可对中间需要和中间投入进行分析(关联关系、依赖度)(2)可对各产业进行比例分析:个产业的总产出占全部产出总产出之和的比重。(3)可对各产业的最终需求率进行分析: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4)也能对最终需求中的消费和积累按比例进行分析,86,二、积累率与消费率分析1消费率:消费部分在全部最终需求中所占的比重。令第i产业的最终需求为Yi,Yi =Yi1+Yi2,3产业i的消费率和积累率 Fi = Yi1/Yi Gi = Yi2/Yi 积累率与消费率互补为1,2积累率:积累部分在全部最终需求中所占的比重,G,87,三、中间需求和中间投入分析1. 中间需求率与中间投入率(1)中间需求:由投入系数所决定的,其他产业在经济活动中对某产业的消耗之和。(2)中间投入:由投入系数所决定的,某产业在经济活动中从其他产业得到的投入之和。(3)中间需求率:各产业的中间需求和该产业的总需求之比。反映了各产业的产出中,有多少是作为中间产品为其他产业所需求。 最终需求率:各产业的最终需求和该产业的总需求之比。,88,最终需求率总产出中间需求 最终需求率1中间需求率 中间需求率越高的产业,越具有基础产业的特点。 最终需求率越高的产业,越具有最终产品产业的特点。(4)中间投入率:各产业的中间投入与总投入之比。 表示各产业在各自的生产活动中,为生产单位产值的产出而需从其他产业购进的中间产品所占的比重。 毛附加值总投入中间投入 毛附加值率1中间投入率 中间投入率越高的产业,其毛附加值率就越低。,89,2. 中间需求和中间投入分析第类:中间投入型基础产业 中间需求率大,中间投入率小第类:中间投入型制造业 中间需求率大,中间投入率大第类:最终需求型制造业 中间需求率小,中间投入率大第类:最终需求型基础产业 中间需求率小,中间投入率小,90,四、产业间的三角形配置图1. 三角形的投入系数表图,2. 基础产业和最终产品产业 在三角形底端,产业n为基础产业 在三角形顶端,产业1为最终产品产业,91,3. 产业群 产业群的存在是由于各产业间的关联关系有亲疏远近的缘故。 关联关系比较密切的产业,在经济活动中的交往就必然多一些,自然就形成了一个“群”。 1975年,日本学者福井幸男对日本投入产出表进行三角化分析时,将日本全部63个产业分为六个产业群:(1)公共服务产业群(2)非金属系下游产品制造业群(如纺织制品)(3)金属系产品制造业群(4)非金属系上游产品制造业群(化纤原料,基础化工)(5)能源产业群(6)私人服务产业群,92,福井幸男认为,在当时的日本经济中,主要存在三条相互之间关系并不密切的产业链: (1)原油、天然气业石油制品业基础化学制品业化纤原料制造业纺织业日常生活用品制造业 (2)煤炭采掘业煤制品业钢铁业金属系上游产品加工业一般机械工业运输机械制造业 (3)林业木材和木材制品业纸浆、造纸业印刷、出版业教育、科研事业 进行产业群的划分,能为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有力依据,当对某产业进行促进或抑制时,可大致了解将引进哪些产业较大的反响。,93,4.3 产业间的波及效果分析,用投入产出表不仅可对产业间的关系进行静态的结构分析,还可进行动态的波及效果分析。 波及效果分析指当投入产出表中的某一系数发生变化时,对表中其他系数可能产生影响的分析。,波及效果分析的基础,波及效果分析的两种形式,94,一、投入系数表与波及效果分析 某一产业的最终需求该产业总产出对该产业的中间投入其他产业产出总量和产出分配结构改变整个经济系统连锁反应二、逆矩阵系数表与波及效果分析,三、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1感应度:一产业受其他产业的波及作用。2影响力:一产业影响其他产业的波及作用。,95,在逆矩阵系数表上,行向量值即反映了该行所对应的产业在经济活动中受其他产业影响的波及程度,也就是感应度的大小;列向量值反映了该列所对应的产业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对其他产业影响的波及程度,也就是影响力的程度。,其中,qij是列昂惕夫逆矩阵 (IA)1的元素。(表4-10) (钱纳里、渡边分析关联系数的方法分别为横轴、纵轴将各产业分类)5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都较大的产业,在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是确定主导产业的主要参数之一。,3某产业的感应度系数(行) ,4某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列) ,96,各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具有如下规律: 1、各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在工业化阶段是不同的。在工业化过程中,一般重工业都表现为感应度系数较高,而轻工业大都表现为影响力系数较高。 2、在经济增长率较高时,感应度系数较高的重工业一般发展较快,而影响力系数较高的轻工业的发展对重工业及其他产业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3、有些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都大于1,这些产业在经济发展中一般是处于战略地位的产业,它对经济增长速度是最敏感的。,97,四、生产诱发额与生产诱发系数 (IA)1可对各产业的生产诱发额、生产诱发系数以及最终依赖度进行分析1. 生产诱发额和生产诱发系数 (1)生产诱发额:是指对某产业的一个最终需求量,由产业间的波及效果所激发的全部生产额。 U = (IA)1H H某产业最终需求量(某一最终需求项HL) U生产诱发额(某一最终需求项的生产诱发额) (2)生产诱发系数:生产诱发额与相应的最终需求额合计之比。,98,2. 最终依赖度分析 某产业最终需求各项目的依赖度:指该项目的生产诱发额与该产业所有最终需求项目生产诱发额的合计之比。,WiL最终依赖度 UiL 产业i最终需求项L的生产诱发额,WiL UiL/,所有最终需求项生产诱发额之和,区分,99,五、影响系数分析 通过计算影响系数,可以了解哪些部门的发展会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加快发展。,六、波及效果分析的其他应用 综合就业系数、综合资本系数、价格波及效果分析,100,第五章 产业布局和产业集群,101,产业布局是指产业在一国或一地区范围内的空间分布和组合。它主要研究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一定的社会条件下,怎样在空间布局生产力诸多要素,使产业活动取得预期的经济效果。 产业布局研究对象是产业在空间的配置和分布,包括集群、扩散、分化和组合等问题。,102,5.1 产业布局的理论依据,一、产业布局的区位理论1.古典区位论(1)杜能的农业区位论 中心思想:农业土地经营方式与农业部门地域分布随距离市场远近而变化,而这种变化取决于运费的多少。 假设条件: 孤立国中的唯一城市位于中央,是工业品的唯一供应中心,农产品的唯一贩卖中心。孤立国位于中纬度大平原上,平原上任何地方具有同样事宜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事宜与农作物生长,平原外围是荒原与外部世界相隔绝。孤立国完全自给自足。,103,平原上没有任何可通航的河流或运河,马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农作物的经营以谋取最大利润为目的,故农民是根据自己的供求关系调整自己的产品类型的。农业经营者能力相同,技术条件一致。市场的农产品价格、农业劳动者工资、资本利息在孤立国中是均等的,交通费用与市场远近成比例,104,杜能圈:,畜牧圈,105,贡献:1、所采用

    注意事项

    本文(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讲义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