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ppt课件.ppt
急救护理学,山 西 医 科 大 学 护 理 学 院急救护理教研室,目 录,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急救护理学简史第二节 急救护理学的范畴第三节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退 出,教学目标,1、简述急诊、急救、急救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概念。2、明确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概念及任务。3、了解急救护理、急诊医学的范畴。4、简述21世纪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对急诊室的了解来自于:,第一节 急救护理学简史,一、急救护理学发展简史,(一)现代急救护理学的起源(二)5080年代急救工作发展的历程1、50年代:脊髓前角灰白质炎大流行监护病房。2、60年代:医用电子仪器应用于临床。3、70年代:国外组建“急救医疗体系”,国内成立心脏与综合监护病房。4、80年代:卫生部颁发文件,成立“重庆急救中心”。,二、现代急救护理学的发展与现状,(一)急诊医学发源地美国 1968年成立“美国急诊医师协会”; 1972年颁布:加强急救工作法案; 1979年:急诊医学被确定为是一门独立的专 业学科(二)急救护理学隶属关系,急救护理学,急诊医学、危重病医学的重要组成,三、护理人员的基本素质,(一)素质:是指个体完成工作活动与任务所具备的基本条件与潜在能力,是人与生俱来的自然特点与后天获得的一系列稳定的社会特点的有机结合,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实力。,(二)急救护理人员的基本素质: 1.热爱并敢于献身护理事业 2.热 情 服 务 ,精 心 护 理 3.勤 奋 学 习 ,精 通 业 务 4.严 谨 周 密 ,勤 快 敏 捷 5.谨 言 慎 行 ,端 庄 可 信 6.团 结 协 作 ,密 切 配 合,我国著名急诊医学专家王今达教授曾提出 四项素质要求,即: 1.要有狮子样的体力; 2.要有骆驼样的精神; 3.要有猴子样的敏捷; 4.要象黄牛一样只工作不索取。 对完成急救工作态度也提出“四”个字,即:千方百计、千难万险、千言万语。,第二节 急救护理学的范畴,一、概念,急救护理学:是研究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以及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护理的一门新专业。,急危重症护理学: 是指以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二、急救护理范畴 1、基础护理 2、专科护理 3、护理管理 4、护理教学 5、继续教育 6、护理科研,三、急救护理工作特点 1、随机性大 2、可控性小 3、口头医嘱多 4、多学科性 5、无菌观念强,四、急救护理工作在抢救危重病人中的重要作用1、急救护理是急诊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在急诊各项医疗工作中,离不开护理人员的参加。 3、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国际化护理工作特色化护理工作市场化护理教育高学历化,五、21世纪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良好的人文素养,专业特质和领导潜力;流利的英语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全球性的护理学科前瞻性思维;具有世界护理专业发展所需的知识;通过国际护士资格论证评试。,培养目标,国际协作,联合培养;融合东西方文化优质的护理课程体系;采用外文原版教材和学术期刊;营造英文为主的双语教学环境;推行国际流行的PBL教学方法。,培养方案,开展国际交流与10个国家护理界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为学科建设提供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发展空间;为培养国际性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外交流,依托武汉大学深厚的学术底蕴;世界健康基金会的全力支持、帮助;学习国内外护理同仁的先进经验;优质的课程、优秀的教师、高起点、新模式、继往开来、自我超越、迎接美好的明天,展望未来,第三节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一、急诊医学的概念急诊:是指医护人员在医院急诊科中对急症患者或伤员采取的紧急检查、诊断和处理的过程。急救:是指对急、危、重症患者或伤员而采取的抢救措施。急诊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医学边缘学科,是研究和处理各类疾病急性发病阶段的病因、病理和抢救治疗的专业。,二、急诊医学发展史,二、急诊医学发展史,三、急诊医学的范畴 1、初步急救 2、复 苏 学 3、危重病医学 4、灾难医学 5、创 伤 学 6、急性中毒,病患接受各种检查、治疗,四、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由院前急救院内诊治ICU救治三个部分组成。为各种急危重症病人提供了快速而有效的急诊医疗服务。,1、EMSS流程图,事故现场,救护车到达,最初目击者(初步急救),急救医师现场急救(BLS),急救中心,医院急诊科,ICU,专科病房,120,急诊医师院内急救(ALS),2、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任务,第二章 院前急救,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院前急救设施和工作模式第三节 院前急救护理,退 出,教学目标,1、准确说出院前急救的概念。2、了解院前急救的工作模式。3、熟悉急救特点、任务、原则的不同点。4、简述护理体检的原则、顺序。,第一节 概述,院前急救,现场急救(接力赛第一棒),途中救护(接力赛第二棒),急诊科 (接力赛第三棒),ICU救治(接力赛第四棒),院前急救工作中重点强调的是“速度”,以“先救命”为原则。,院前急救(First aid),一、概念 院前急救是指: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病人在未进入医院前的紧急救治。,伤病员进入医院以前的医疗急救,二、院前急救的发展与现状 (一)我国院前急救工作的发展史,开始建立急救站,80年代中期90年代末:,卫生部颁发加强城市急 救工作,全国统一呼救电话“120”,20世纪80年代:,20世纪5070年代:,(二)院前急救应具备的条件 1、灵敏可靠的通讯网络。 2、众多专业业务素质良好的医护人员。 3、性能良好的急救运输工具、急救器械、设备、药品。,(三)我国目前城市院前急救的模式 1、独立的急救中心模式 2、以院前急救为主要任务的模式 3、依托于一所综合性医院的院前急救模式 4、院前急救全部由各医院分片出诊的模式,世界几种急救模式,英美模式 将病员带到医院法德模式 将医院带给现场的病人,各城市组织形式虽有不同特点,其共性是一致的:具有现代化灵敏的有线或无线通讯设备基本健全了急救网络,缩短了抢救半径以最快的速度、高效的急救护理,减少了伤残率、病死率。,三、院前急救的特点 1、随机性大; 2、时间紧急; 3、流动性大; 4、急救现场条件差。 5、病种多样复杂。 6、体力劳动强度大。 7、对症治疗为主。,四、院前急救的任务 1、对呼救病人的院外急救; 危重病人:短时间内有生命危险的病人。 急诊病人:病情紧急,但短时间内无生命危 险的病人。 2、灾害或战争时对遇难者的院外急救; 3、特殊任务时救护值班; 4、通讯网络中心的枢纽任务; 5、急救知识的普及。,五、院前急救的原则1、先复苏后固定;2、先止血后包扎; 3、先重伤后轻伤;4、先救治后运送; 5、急救与呼救并重; 6、搬运与医护的一致性 。,六、院前急救伤员的分类(一)现场伤员分类的意义 1、急救和转运常出现的四大矛盾:急救技术力量不足与伤员需要抢救的矛盾;急救物资短缺与需要量的矛盾;重伤员与轻伤员都需要急救的矛盾;轻重伤员都需转运的矛盾。,检伤分类:可保证充分的发挥人力、物力的作用。使需要急救的轻、重伤员各得其需,使急救与转运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2、院前急救分类的意义:提高抢救效率。 将现场有限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用在抢救有存活希望者的身上,提高伤病员存活率,降低病死率。,3、检伤分类一般可分为四类危重伤:此类损伤需立即急救重伤:伤情暂不危及生命轻伤:伤情较轻,能行走死亡:呼吸、心跳停止、各种反射消失。,(二)现场伤员分类的要求应边抢救边分类经验丰富、高年资护士承担先危后重、再轻后小迅速、准确、无误 现场急救的护理工作内容 护理体检 急救护理措施 安全转运 途中监护,(三)现场伤员分类的判断1、呼吸是否停止 看:观察胸廓的起伏 听:用耳接近鼻部去听有无气体排出 感觉:用脸感觉有无气流呼出2、脉搏是否停止 触:桡动脉有无搏动 看:头部、胸腹、脊柱、四肢 摸:颈动脉有无搏动(婴儿) 量:收缩压不90mmHg,红色等级,非常紧急 需要立即治疗 有生命危险 生命体征:收缩压90mmHg 呼吸频率10min或30min SO2饱和度93 等待时间“0” 红色等级的患者,伤情可能包括:脑疝、有脑实质受压的颅内血肿、心包填塞、大血管破裂、血气胸、肺爆裂震伤、创伤性窒息、膈破裂、伴有生命体征不稳定的空腔实质脏器破裂等,应引起高度关注。,黄色等级,紧急 保持有生命功能,但依旧有危险 需要密切监控 生命体征:- 收缩压100mmHg或舒张压110mmHg - 脉搏50min或120min或不规律 - SO2饱和度在94到97之间 等待时间在30min以内,绿色等级,保持有生命功能但不危险 需要每30min重新检查一次 生命体征正常 等待时间在120min以内 黑色等级 己死亡,不再进行救治,简明分类法:A B C DA 行动能力检查 B 呼吸检查C 循环检查D 意识检查,A 行动能力 自主行走能力 自如 不能行走 延缓处理 开始B 轻、重,自主呼吸 没有、极微弱 有 ( 30次/分或6次/分) 打开气道 停止(黑) 微弱(红),B 呼吸检查,血液循环(桡动脉) 存在 不存在 毛细血管循环2秒 D 优先(红),C 循环检查,意识 不能回答问题 能回答问题、能动作 不能动作 黄、绿 危重(红),D 意识判断,现 场 外 伤 四 大急 救 技 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案例1 一名车祸外伤患者,急救现场无人掌握急救止血技术,待120急救中心到达现场后才予以包扎止血,然后紧急送往医院。由于出血时间长,出血量多,该患者抢救无效死亡。,止血法1、成年人全身血液总量为40005000ml,约占体重的8% 出血达到16002000ml生命危险 心脏或大血管损伤出血死亡,内出血:体腔内出血,外出血:可看见,易辨别,动脉出血:鲜红色,压力高,像喷泉,毛细血管:红小血滴,常能自行凝固,出血,静脉出血:暗红色、不间断、缓慢流出,出血按血管的种类 动脉出血 静脉出血 毛细血管出血,常用压迫点,头顶部出血:压迫同侧耳屏前方颧弓根部的搏动点 (颞浅动脉)止血。,颜面部出血:压迫同侧耳屏前方颧弓根部 的搏动点 (颞浅动脉)止血。,前臂出血:压迫肱二头肌内侧沟中部的搏动 点(肱动 脉),将动脉向外压向肢骨。,手掌、手背出血:压迫手腕横纹稍上处的内、外侧搏 动点(尺、桡动脉) 止血。,大腿出血:大腿及其以下动脉出血,可用双手拇指重 叠用力压迫大腿根部腹股沟。,中点稍下的强搏动点(股动脉)出血:,止血带止血法:适用于四肢较大血管出血,使用不当 会造成更严重的出血或肢体缺血坏死。,注意事项:,上止血带的部位要准确,应扎在伤口的近心端,上 臂扎止血带时,不可扎在下1/3处,以防损伤桡N; 使用止血带压力要适当; 止血带下加衬垫,切忌用绳索或铁丝直接加压; 应有明显标记(上止血带时间、部位); 上止血带时间不宜超过3-5小时,每30分钟放松2-3分钟;,2、止血方法一般止血法:局部生理盐水冲洗复盖纱布绷带 包扎。 适用于“创口小”的出血。加压包扎法:敷料覆盖伤口绷带加压包扎松 紧 度适宜。适用于小动脉;中、小 静脉 或毛细血管出血。指压止血法:拇指压住出血血管上端(近心端), 阻断血流,适用于中等或较大的动 脉出血。,外伤现场止血法 一.指压动脉止血法 二.加压包扎止血法 三. 止血带止血法,一.指压动脉止血法,适用于头部和四肢某些部位中等或较大动脉出血的急救。用手指把出血的血管上端(即出血的近心端)用力压向下面的骨骼,阻断血液来源以达到暂时止血的目的。不同的出血部位,应选择不同的指压点。,常用压迫止血点: 1头顶部、额部、颞部出血 在伤侧耳前对准下颌关节处,用拇指压迫颞浅动脉。,2颜面部出血 颜面部血 供来自两侧动脉,对准 伤侧下颌角前约1cm凹 陷处,用拇指向内向上 压迫面动脉。,3头面部、颈部出血 用拇指或其他4指放在胸锁乳突肌内侧,将颈总动脉压向颈椎体上。注意不能同时压迫两侧颈总动脉,以免造成大脑缺血;压迫时间也不能太长;以免引起颈部化学和压力感受器反应而危及生命。,4、肩部、腋部、上臂出血 用拇指压迫同侧锁骨上窝中部的搏动点,对准第1肋骨面,压住锁骨下动脉。,5 前臂出血 抬高患肢,压迫上臂肱二头肌内侧沟中部,向外对准肱骨,压迫肱动脉。,6 手掌出血抬高患肢,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手腕部尺、桡动脉。,7、下肢出血 用双手拇指重叠用力压迫大腿根部腹股沟中点稍下方,对准强搏动点,压迫股动脉。,8足部出血 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足背中部近足腕处的足背动脉和内踝与跟腱之间的胫后动脉。,二、加压包扎止血法,适用于小动脉、中、小静脉及毛细血管出血。用消毒纱布垫敷于伤口后,再用棉团、纱布卷、毛巾等折成垫子,放在出血部位的敷料外面,然后用三角巾或绷带紧紧包扎起来,以达到止血目的。,骨折?异物、骨折碎片?止血用物松紧度,三. 止血带止血法,适用于四肢较大的动脉止血。方法为:抬高患肢,将软织物衬垫于伤口近心端的皮肤上,其上用橡皮带紧缠肢体23圈,橡皮带的末端压在紧缠的橡皮带下面即可。,注意事项: 1前臂与小腿不适于扎止血带,因动脉行走于两骨之间,止血效果差。 2.不可用电线、铁丝或绳索作止血带直接加压。 3止血带压力要适当:以出血停止,远端不能摸到动脉搏动为好。 4上止血带时间不宜超过3h,应30min松止血带1次,每次1一3min。 5止血带应有明显标记及时间记录。,包扎方法,包扎法,包扎目的:保护伤口,减轻感染,固定敷料夹板,挟托受伤的肢体,减轻伤员痛苦,防止断骨刺伤血管、神经等严重并发症。包扎要求:快、准、牢。包扎材料:三角巾、绷带。也可用衣服、手绢、毛巾、红领巾等物。,(三)包扎 (1)目的:保护伤口,减少感染和再损伤;局部加压止血,减轻局部肿胀;固定伤口上的敷料、夹板;扶托受伤的肢体,压迫止血,减轻痛苦。,(2)要求:快:发现,暴露伤口快,动作迅速敏捷;准:包扎部位准确;轻:动作要轻,以免增加伤口疼痛和出血;牢:松紧适宜,以免脱落或移动。,(3)注意事项:不能用污染物品接触伤口,以免加重感染;伤口表面禁用碘酊涂擦,因刺激性大,可引起剧痛、休克;不可用未消毒的水冲洗伤口,以免把污物冲入伤口,造成深部感染;伤口如刺入木棍异物时,要保持原状,不可拔出,以免造成大出血;包扎时应保持功能位,松紧度适宜;绷带固定时的结应放在肢体的外侧面。,(四)包扎用品种类绷带: 硬绷带:为固定骨折的石膏绷带; 软绷带:为纱布绷带;多头带:包扎面积较大,松紧适度,如胸带、腹带;三角巾:应用范围广,使用简便,方便灵活; 可用于身体不同部位的包扎。丁字带(“T”形带):多用于会阴部的包扎。,绷带使用原则(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先在创面上全部复盖消毒纱布,然后使用绷带。包扎时应由伤口低处向上,先左后右,从上到下缠绕。,注意事项,包扎时肘部要弯着包扎,包扎不能过松,避免滑脱,包扎不宜过紧,以免压迫组织引起局部肢体肿胀,腿要伸直包扎,保持肢体功能位置减少愈后对功能影响,绷带使用方法环形法:适用于肢体粗细相等的部位,如 胸腹、四肢等处。螺旋形法:适用于肢体粗细相差不多处螺旋反折法:适用于粗细不等的四肢包扎“8”字型绷带:适用于直径不一致的部位或 屈曲的关节。,三角巾使用方法: 三角巾适应范围很广,使用简单,方 便灵活,可用于身体不同部位的包扎。 三角巾上肢包扎法 三角巾手足包扎法,(5)特殊伤包扎法 开放性气胸 腹部内脏脱出 脑膨出 异物刺入法 开放性骨折的骨断端外露,1、头部:把三角巾的底边向内折叠约两指宽,平放在前额眉上,顶角向后拉盖头顶,将两底边沿两耳上方往后平拉至枕部下方,左右交叉压住顶角绕至前额打结固定。,2、头、耳部:把三角巾顶角打一个结,置于前额中央,头部套入风帽内,向下拉紧两底角,再将底边向外反扎3指宽的边,左右交叉包绕兜往下颌,绕至枕后打结固定。,3、眼部:单眼,将三角巾折叠成四指宽的带状,斜置于伤侧眼部,从伤侧耳下绕至枕后,经健侧耳上拉至前额与另一端交叉反折绕头一周,于健侧耳上端打结固定。,双眼:将带状三角巾的中央置于枕部,两底角分别经耳下拉向眼部,在鼻梁处左右交叉各包一只眼,成8字形经两耳上方在枕部交叉后绕至下颌处打结固定。,4、肩部:单肩,将三角巾折成约80度夹角朝上,向后的一角压住向前的角,放于伤侧肩部,底边统上臂在腋前方打结固定,两角分别经胸、背部拉到对侧腋下打结固定。,5、胸部:把三角巾顶角置于伤侧肩上,两底边在胸前横拉至背部打结固定,后再与顶角打结固定。,6、下腹部:把三角巾顶角朝下,底边横放腹部,两底角在腰后打结固定,顶角从两腿间拉至腰后与底角打结固定。,7、臀部:把三角巾顶角朝下放在伤侧腰部,一底角包绕大腿根部与顶角打结,另一底角提起围腰与底边打结固定。,8、手、足部:把三角巾底边横放在腕(踝)部,手掌(足底)向下放在三角巾中央,将顶角反折盖住手(足)背,两底角交叉压住顶角绕肢体一圈,反折顶角后打结固定。,包扎膝、肘部,将三角巾折叠成比伤口稍宽的带状,斜放伤部,两端压住上下两边绕肢体一周,在肢体内侧或外侧打结固定。,9、四肢部:把绷带作一定间隔的向上或向下螺旋状环绕肢体,每环绕一圈将上一圈绷带覆盖2/3。此法也用于固定四肢夹板和敷料。,注意事项,1.包扎伤口时,先简单清创并盖上消毒纱巾,然后再用绷带、三角巾等包扎。操作时动作应轻巧,不要触及伤口,以免加重疼痛或导致伤口出血及污染。2.根据包扎部位,选用宽度适宜的绷带和大小合适的三角巾等。3.包扎要迅速且牢靠,松紧适宜,过紧会影响局部血液循环,过松易致敷料脱落或移动。,4.包扎时要使病人舒适,并保持肢体功能位置。皮肤皱褶处如腋下、乳下、腹股沟等,应用棉垫或纱布衬隔,骨隆突处用棉垫保护。5.包扎方向为自下而上、由左向右、从远心端向近心端包扎,以助静脉血液的回流。固定结应放在肢体的外侧面,忌在伤口上、骨隆突处或易于受压的部位打结。,固定法,骨折的局部症状:疼痛、肿胀、畸形、功能障碍、大出血。急救关键:止血、加垫、不乱动、适度固定。,骨折固定原则: 凡疑有骨折者,均按骨折处理; 有大出血时,先止血包扎,再固定骨折部位; 危重病人,先行抢救,然后再处理骨折; 骨折固定时,不可盲目复位,以免加重损伤程度; 严禁将露在伤口外面的骨折断端送回伤口骨; 四肢骨折固定时,要露出手指或脚趾,以便于观察; 固定骨折的夹板不可与皮肤直接接触; 夹板的长度与宽度,要与骨折肢体相适合;,固定是针对骨折的急救措施,可以防止骨折断端移动而损伤血管、神经乃至重要器官,减轻疼痛,防止休克,以便于伤员的转运。,固定材料:树枝、竹片、厚纸板、厚报纸卷、笔盒、铅笔等,夹板更好;敷料,可用布块、衣服、棉花、餐巾纸等;捆绑,可用绳子、领带、红领巾、头巾、腰带等。,1、前臂骨折:用两块木条分别放在前臂的内侧和外侧,可在伤员患侧掌心放一团餐巾纸,让伤员握住木条一端,然后固定,并用三角巾将前臂悬挂胸前。另一方法:将伤侧前臂屈曲,手端略高,用三角巾悬挂胸前,再用一条布带将伤臂固定胸前。,2、上臂骨折:将伤肢屈曲贴在胸前,在伤臂外侧放一块木板,垫好后两条布带将骨折上下两端固定并吊于胸前,然后用布条将上臂固定在胸前。另一方法:将上臂自然下垂用布条固定在胸侧,用另一布条将前臂挂在胸前。,3、锁骨骨折:救人者用一膝顶在病人背部两肩胛之间,两手把病人双肩慢慢往后拉,使胸尽量前挺,用长布条在双肩作8字形固定。,4、大腿骨折:将木板置于伤肢外侧,其长度应从腋下至脚跟,两下肢并列对齐,垫好膝、踝关节后用布带分段固定。再用布带固定脚部,使脚掌与小腿成直角。,5、小腿骨折:木板置于小腿外侧,其长度应从大腿中段到脚跟,在膝、踝关节垫好后用布带分段固定,再将两下肢并拢上下固定,并在脚部用布带固定,使脚掌与小腿成直角。,6、脊椎骨折:易造成截瘫,切勿乱动。关键:防止脊椎弯曲、扭转不用软担架或徒手搬运。此时,若自己是伤员,一定要嘱咐他人切勿乱动,应按下法处理:颈椎骨折,尽快给伤员上颈托,“颈托”可用书本、硬纸围颈而成,内填餐巾纸、软布,用布条固定,防头晃动。胸椎骨折,应平卧,腰椎骨折,应仰卧在硬木板上,用衣服垫颈、腰部,再用布条将伤员固定在木板上。伤员上木板,要由3人以上双手托伤员头、肩、背、臀、下肢,动作一致慢慢翻上木板。,注意事项,1.实施骨折固定,先要注意伤员的全身情况,如心脏停搏要先复苏处理;如有伤口和出血,应先止血、包扎,然后在固定骨折部位。2.在处理开放性骨折时,切不可把刺出的骨端送回伤口,以免造成感染。3.夹板的长度与宽度要与骨折的肢体相适应,其长度必须超过骨折的上、下两个关节。除固定骨折部位上、下两侧端外,还要固定上、下两关节。,4.固定时动作要轻巧,固定要牢固,松紧要适度,以免影响血液循环。肢体骨折固定时,一定要将指(趾)端露出,以便随时观察末梢血液循环情况。5.夹板不可与皮肤直接接触,其间应垫棉花或其他物品,尤其在夹板两端、骨突出部位、和悬空部位应加厚衬垫,防止局部受压引起缺血坏死。6.固定中避免不必要的搬动。,搬运伤员方法,1、徒手搬运法:适用病情较轻、搬运距离短的伤员。单人:用搀扶、背、抱等法。双人:用双人椅式、平托式、拉车式等法。多人:用平卧托运等法,担架搬运法:病情较重,路途较长的伤员 徒手搬运法:病情较轻,路程较近 单人搬运 双人搬运 三人搬运,搬运原则:及时、迅速、安全、防止再次负伤;,注意事项:动作轻巧、协调一致、避免震动、 减少痛苦;,2、担架搬运法:用于重病、路远的伤员。可用门板、床铺作担架。要高度重视脊椎骨折、昏迷伤员、休克伤员、腹部损伤病员的搬运。,第二节 院前急救设施 和工作模式,院前急救的三大要素,通讯,急救技术,运输,一、急救设施1、优良的通讯设备有线:多用急救电话“120”,易记好打,急救信息传递畅通无阻。无线:直接拔号,信息传递灵活方便。通讯距离短,易受地形、环境影响。,2、先进的急救监护设备 心电图机、心电监护、心脏起搏除颤器 吸引器、吸氧设备、呼吸机 气管切开物品,急救药品3、快捷的转运工具 急救监护型救护车 专车专用, 24小时值班,二、工作模式作用:“现场急救”和“安全转运”,工作模式,接受呼救发出指令奔赴现场现场急救安全转运,第三节 院前急救护理,一、护理工作 护理体检、急救护理措施、安全转运和途中监护。,二、护理原则1、立即使病人脱离险境2、先救命后治病3、争分夺秒,就地取材4、保留标本及离断组织。,三、护理体检基本物理检查:望、触、叩、听注意“三清”:听清、问清、看清,护理体检顺序: (1)测生命体征; (2)观察病人一般状况; (3)用基本物理检查法进行检查。,通过检查,一般可将病人分为三种情况:轻症病人:病人清醒,对检查能够配合,反 应灵敏。中度病人:对检查有反应,但不灵敏,有轻 度意识障碍。重度病人:对检查完全无反应,意识丧失, 随时有生命危险。,四、护理措施1、给病人合理、舒适的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保持安静休息,减轻心理压力。2、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严格执行“三清一核对”用药原则:听清、问清、看清,与医生核对,3、松解或去除病人衣服的护理技巧: 脱上衣,先健侧后患侧; 脱衣裤,从上到下,双下肢平直; 脱鞋袜:托起并固定踝部,以减少震动; 脱头盔法:动作要轻、稳妥,以免加重病情4、配合医生进行现场急救,五、转运途中的护理(一)汽车转运 1、合理安排车辆 2、生命体征不稳定暂缓 3、合理的体位 4、严密观察伤情,(二)火车转运1、对特殊或重伤员要有明显标志2、要做到四勤(勤查体、询问、处理、巡回 记录) 3、全面观察,重点监护4、确保各种管道通畅,(三)飞机转运1、合理的体位2、适宜的温度、湿度3、对症处理各种疾病4、昏迷病人加强护理,第三章 急诊科的设施与管理,第一节 急诊科的任务与设施第二节 急诊科管理第三节 急诊护理工作程序,退 出,教学目标,1、简述首诊负责制、接诊、分诊的概念。2、了解急诊工作与护理管理的任务。3、掌握护士的基本职责。4、掌握常用的分诊观察技巧。5、熟悉急诊病人心理护理措施。,第一节 急诊科的任务与设施,一、急诊科的任务承担急诊急救工作承担突发性、灾害性的急救工作承担急诊医疗护理科研工作承担急诊医护人员的培训工作,1、预检分诊处2、急诊抢救室3、急诊诊室4、急诊监护室,5、急诊观察室6、急诊手术室7、急诊输液室8、综合检查室,二、急诊科的设置,急诊病人流向示意图,急诊预检处,诊室,抢救室,手术室,ICU,观察室,三、急诊科的组织结构,院长或副院长,医务处,科主任,医师,护士,护士长,护理部,第二节 急诊科管理,急诊科管理,医疗行政管理医疗质量管理人才资源管理信息管理医疗经济学计算机应用,一、急诊科的管理原则1、抓好急诊专业队伍的建设2、把好预检分诊质量关3、重视各种表格、病历的规范性书写,二、急诊科的管理制度(一)首诊负责制度 凡第一个接待急诊患者的科室和医师为首诊科室和首诊医师。(二)急诊分诊制度(三)急诊科工作制度(四)抢救工作制度(五)观察室工作制度(六)监护室工作制度(七)手术室工作制度,第三节 急救护理工作程序,一、急诊接诊 是指医护人员对到达医院急诊科的急诊病人,以最短的时间,用最精炼的医学技巧、语言,迅速对患者的病情做出一个较明确的初步判断。,二、急诊分诊 是根据病人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区分病情的轻、重、缓、急及隶属专科,进行初步诊断,安排就治的过程。 分诊时将病人分成:一级:患者病情危重,如不及时救治导致死亡;二级:患者有潜在性危及生命的可能三级:患者表现为急性症状不能缓解四级:患者表现为慢性病急性发作,三、常用分诊观察技巧,问、闻,看、触,听、查,六部曲,四、急诊护理工作应注意问题,1、先抢救后挂号;2、病情危重首诊科室;3、危重病人专人守护、护送;4、详细的抢救记录;5、应急突发事件及时报告;,第四节 急诊病人心理护理,一、心理特点(根据病情、临床资料、 因人而宜);二、分析方法(年龄、性别、文化程度、 健康状况);三、护理措施(心理疏导、心理支持、 健康教育)。,第四章 重症监护,第一节 ICU的设置与管理第二节 重症监护技术一、常规监测二、血流动力学监测三、心电图监测四、呼吸监测五、体温监测六、颅内压监测七、肾脏功能监测八、动脉血气和酸碱监测,退 出,教学目标,1、简述监护、ICU、CCU的概念。2、掌握中心V压的概念,正常值及临床意义。3、掌握心电监护电极安放位置。4、能运用昏迷指数判断病人的预后。5、心电监护的临床意义,第一节 ICU的设置与管理,1、监护是以一定的监测仪器对病情进行连续的床边观察,随时根据病情变化作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从而达到挽救患者生命,使重症患者转危为安,病情趋于正常,稳定的临床效果。,2、ICU:它是集中收治可逆行危重病例,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准确细致的监测和护理,及时精确的治疗,以最大限度地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并有效地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医疗单元。 3、CCU:它是以心脏病,尤其是以心肌梗塞发作和严重心律紊乱的患者为对象的抢救,治疗及监护的场所。,发展监护的必要性,重症下的主观性物理检查的时间局限性的不全面性急诊病人病情变化的瞬时性经验性治疗的不可靠性,一、ICU概况 1、南丁格尔时代:把术后病人集中管理,以便于观察。 2、20世纪40年代:麻醉恢复室、创伤复苏室。 3、20世纪80年代:协和医院”ICU“。,二、ICU设置(一)ICU模式专科性:收治某个专科危重病员系统性:外科所有专业联合成立一个ICU综合性:收治各种危重病人,1、ICU特点:危重病人集中医护人员集中监测仪器集中2、ICU分级I级ICU:县区级以下医院II级ICU:地区、市级医院III级ICU:大、中型综合医院,(二)ICU规模1、床位设置总床位12%占地面积2025m2室温2022,湿度5060%2、人员编制医生与床位之比1.52:1护士与床位之比34:13、ICU装备监测设备:多功能生命监测仪、心电图机治疗设备:输液泵、注射泵,三、ICU管理(一)基本功能,各种检验、快速反应全肠道静脉高营养掌握各种监测技术转送中生命支持,心肺复苏呼吸道管理生命体征监测心脏临时起搏,(二)ICU收治对象 收治原则:各种危象、急性的可逆性疾病,收治对象,急性心梗、心律失常、急性心衰、心绞痛,急性物理、化学因素所致疾病,各类大出血,突然昏迷、抽搐、心衰,严重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的患者,各种类型休克、严重创伤、复合伤及多脏衰,急需进行心、肺复苏患者,(三)ICU监护记录 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及时、准确、完整,第二节 重症监护技术,一、常规监护,心电监护,显示病人一定导联 的心电图图形显示病人心率显示病人ST段变化,心电监护的导联 连接,导联的安放,导联分为3导联和5导联3导联的安放位置白色(红)右臂电极-锁骨下靠近右肩 黑色(黄)左臂电极-锁骨下靠近左肩 红色(绿) - 左下腹,为呼吸监护安放电极,红、绿电极以便获得最佳呼吸波,应避免将肝区和心室置于呼吸电极间的连线上,可避免心脏覆盖或动脉血流产生伪差,这对于新生儿特别重要。,经皮氧饱和度,根据不同组织(血红蛋白)对不同波长的光线的吸收不同来测量在一定范围内和动脉血血氧饱和度有很好的相关性使用方便,无痛苦无损伤,可连续监测,二、血流动力学监测无创的血流动力学监测:经皮肤或粘膜等途径间接取得有关心血管功能的各项参数。有创的血流动力学: 经体表插入各种导管或监测探头,到心脏和血管腔内直接测定各项生理参数。适应证:各科危重患者、创伤、休克、呼吸衰竭、心血管疾病、心胸、脑外科较大复杂手术。,(一)心率(heart rate,HR)1、正常成人安静时心率应在60100次/分。2、心率监测的临床意义 (1)判断心输出量: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率(CO=SVHR),进行性心率减慢是心脏停搏的前奏。 (2)计算休克指数: 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HR/SBP)。,正常值休克指数=0.5,休克指数=1,提示失血量占血容量2030%,休克指数1,提示失血量占血容量3050%,(3)估计心肌耗氧 心率与收缩压的乘积反映了心肌耗氧情况。 RPP=SBP HP,正常值12000提示心肌负荷增加,心肌耗氧增加。,(二)动脉压(BP) 1、影响动脉压的因素: 心排血量、循环血容量、周围血管阻力、血管壁的弹性和血液粘滞度 2、测量方法 (1)无创性血压监测:是ICU、麻醉手术中广泛应用。可定时自动使袖套充气、放气(10、15、30、60分钟)。自动显示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脉率。 特点:伪差小,可根据不同年龄,选择不同型号的袖袋。 (2)动脉穿刺插管直接测压法:是一种有创伤性的测量方法。它可以反映每一心动周期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经动脉穿刺导管取动脉血标本可定时多次测定血气分析、电解质变化,是ICU常用监测血压方法。,(3)间接监测血压 优点: 1)无创伤性,重复性好; 2)操作简便容易掌握; 3)适应症广; 4)定时测压,省时省力。,缺点: 1)不能够连续监测; 2) 不能够反映每一心动周期的血压; 3)不能显示动脉波形; 4)低温、低血压时,均影响测量的结果。,3.血压监测的临床意义 (1)使病人维持一种适合于具体病情的血压。 (2)使心脏做功最小,而又获得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心输出量。 (3)保证心脑等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三)中心静脉压监测(CVP) 1、概念:中心静脉压是指胸腔内上、下腔静脉的压力。 1)右心室充盈压; 中心静脉压组成 2)静脉内血容量; 3)静脉收缩压和张力; 4)静脉毛细血管压。,2、正常值:512cmH2O(0.491.0kPa)。3、临床意义: 1520cmH2O,表示右心功能不良。 CVP监测是反映右心功能的间接指标,对了解循环血量和右心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对临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4、适应症各类大中手术(心血管、颅脑和胸部手术)。各种类型的休克、心力衰竭。脱水、失血和血容量不足。大量静脉输血、输液或需要静脉高能量营养治疗者。,5、注意事项判断导管插入上、下腔静脉或右房无误。将玻璃管零点置于第4肋间右房水平。确保静脉内导管和测压管道系统内无凝血、空气,管道无扭曲等。测压时确保静脉内导管通畅无阻。加强管理,严格遵守无菌操作。,6、并发症及防治 (1)感染 (2)出血和血肿 (3)气胸、血胸,有创压力监测的置管方法,桡动脉置管颈内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Swan-Ganz导管置管,Swan-Ganz导管所提供的数据及含义,Swan-Ganz导管所提供的数据及含义,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利弊,能准确地反应病人的循环状况能反映病人的心脏功能情况成本高操作复杂而危险性大辅助设备要求高很多人不主张在急诊开展此项技术,三、心电图监测,(一)心电图(ECG):是反映心脏激动的电学活动。对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和传导障碍,具有独特的诊断价值。,正常心电图示意图,窦房结,房室结,右束支,左束支,P 波,QRS 波,T 波,心电图各波群,心电图的线段,P-R间期,Q-T间期,ST段,(二)临床意义 及时发现和识别心律失常。 心肌缺血或心肌梗塞。 监测电解质改变。 观察起搏器的功能。 心电图监测被列为常规的监测手段,40岁以上者心电图异常显著增加,一般阳性率为20%以上。超过70岁者高达40%50%。,(三)心电图监测的方法1、心电图监测仪的种类(1)心电监护功能 显示、打印、记录心电图波形、心率数字 心率上、下限报警视听装置 图像冻洁,便于观察和分析 适用于:分析多种类型的心律失常、识别T波改变,诊断心肌缺血。,(2)动态心电图监测仪: 通过胸部皮肤电极24小时记录心电图波形,便于动态观察。 适用于:冠心病和心律失常诊断,监测起搏器的功能,寻找晕厥原因及观察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效果。,2、心电监护导联连接(1)三导联电极安放位置,白色电极右锁骨中点下缘黑色电极左锁骨中点下缘绿色电极左锁骨中线第6、 7肋间,(2)五导联电极安放位置,白色电极右锁骨中点下缘黑色电极左锁骨中点下缘绿色电极右侧第6、7肋间红色电极左侧第6、7肋间棕色电极胸前(V1V6的任一位置),注意事项: 1、安放电极:常用电极为一次性电极,使用时揭去后盖,直接粘贴于局部皮肤,接上导联线即可使用。 2、固定导线:电极导线应从颈部引出,不要从腋下或剑突下引出,以防拉断、折断等情况发生。,(3)心电监测时常见伪差原因及预防 1、肌肉震颤波:细小不规划的波动,易辨别。见于受情绪过分紧张、肌肉未能松弛; 2、基线不稳:基线上下大幅度摆动。见于导线和与皮肤接触部分发生松脱、病人活动或过度呼吸。 3、不规则杂波:常见原因皮肤准备欠佳,用乙醇清洁皮肤,使电极片与皮肤紧密接触,可避免。 4、交流电干扰波:为减少皮肤电阻,将电极片紧密粘贴于皮肤。 接好地线。,(四)适应证(1)各种心血管疾病(2)其他脏器疾病导致急性循环衰竭者(3)心脏或其它脏器大手术后的病人。,四、呼吸监测 (一)呼吸运动胸腹部呼吸肌活动胸廓的扩大和缩小完成的。 1、呼吸频率 成人1018次/分 儿童25次/分 新生儿40次/分,2、异常呼吸(1)哮喘性呼吸 (2)紧促式呼吸(3)深浅不规则呼吸(4)叹息式呼吸,(5)蝉鸣性呼吸(6)鼾音呼吸(7)点头式呼吸(8)潮式呼吸,(二)呼吸功能测定1、肺容量的监测 (1)潮气量(VT):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 出的气量。 正常值:成人400500ml,10ml/kg 潮气量增大见于中枢神经性疾病,酸血症 潮气量减少见于间质性肺炎、肺梗塞、肺瘀血(2)肺活量(VC):即深吸气和补呼吸一次完成。 正常肺活量为3070ml/kg。VC15ml/kg临床上即为气管插管或气管造口应用呼吸机指征。VC15ml/kg为撤掉呼吸机的指标之一。,2、肺通气功能测定 (1)每分钟通气量(V或VE):平静呼吸时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气量。正常值男性6.6L/min,女性4.2L/min。 (2)最大通气量(MVV):单位时间内病人尽力所能吸入或呼出最大气量。正常值:男性104L/分,女性82.5L/分。 (3)解剖死腔:是指口、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等,无气体交换的呼吸道空间。成人约150ml。,(三)脉搏氧饱和度(SpO2) 监测 SPO2监测是利用脉搏氧饱和度仪测得的病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