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基本原理ppt课件.ppt
2022/12/24,一、有机物吸收光谱与电子跃迁,(一)电子跃迁类型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三种电子跃迁的结果:电子、电子、n电子。,分子轨道理论:成键轨道反键轨道。,当外层电子吸收紫外或可见辐射后,就从基态向激发态(反键轨道)跃迁。主要有四种跃迁所需能量大小顺序为:n n ,2022/12/24,2跃迁,所需能量最大;电子只有吸收远紫外光的能量才能发生跃迁; 饱和烷烃的分子吸收光谱出现在远紫外区; 吸收波长200 nm;例:甲烷的max为125nm , 乙烷max为135nm。 只能被真空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到; 作为溶剂使用;,2022/12/24,3n跃迁,所需能量较大。 吸收波长为150250nm,大部分在远紫外区,近紫外区仍不易观察到。 含非键电子的饱和烃衍生物(含N、O、S和卤素等杂原子)均呈现n* 跃迁。,2022/12/24,4 跃迁,所需能量较小,吸收波长处于远紫外区的近紫外端或近紫外区,max一般在104Lmol1cm1以上,属于强吸收。(1) 不饱和烃*跃迁乙烯*跃迁的max为162nm,max为:1104 Lmol-1cm1。 K带共轭非封闭体系的p p* 跃迁,C=C 发色基团, 但 * 200nm。,max=162nm 助色基团取代 (K带)发生红移。,2022/12/24,(2)共轭烯烃中的 *,2022/12/24,(3)羰基化合物共轭烯烃中的 *, Y=H,R n * 180-190nm * 150-160nm n * 275-295nmY= -NH2,-OH,-OR 等助色基团,K 带红移,R 带兰移;R带max =205nm ;10-100,不饱和醛酮K带红移:165250nmR 带兰移:290310nm,2022/12/24,(4)芳香烃及其杂环化合物,苯:E1带180184nm; =47000E2带200204nm =7000 苯环上三个共扼双键的*跃迁特征吸收带;B带230-270 nm =200*与苯环振动引起;含取代基时,B带简化,红移。,2022/12/24,乙酰苯紫外光谱图,羰基双键与苯环共扼:K带强;苯的E2带与K带合并,红移;取代基使B带简化;氧上的孤对电子:R带,跃迁禁阻,弱;,2022/12/24,(二)生色团与助色团,生色团: 最有用的紫外可见光谱是由和n跃迁产生的。这两种跃迁均要求有机物分子中含有不饱和基团。这类含有键的不饱和基团称为生色团。简单的生色团由双键或叁键体系组成,如乙烯基、羰基、亚硝基、偶氮基NN、乙炔基、腈基CN等。助色团: 有一些含有n电子的基团(如OH、OR、NH、NHR、X等),它们本身没有生色功能(不能吸收200nm的光),但当它们与生色团相连时,就会发生n共轭作用,增强生色团的生色能力(吸收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且吸收强度增加),这样的基团称为助色团。,2022/12/24,苯环上助色基团对吸收带的影响,2022/12/24,苯环上发色基团对吸收带的影响,2022/12/24,(三) 溶剂对吸收光谱的影响,n *跃迁:蓝移; ;, *跃迁:红移; ;,2022/12/24,溶剂的影响,非极性 极性n *跃迁:蓝移; ; *跃迁:红移; ;,极性溶剂使精细结构消失;,2022/12/24,二、无机化合物的吸收光谱,金属配合物的紫外光谱产生机理主要有三种类型:(一) d-d 配位场跃迁和 f f 配位场跃迁 在配体的作用下过渡金属离子的d 轨道和镧系、锕系的f 轨道裂分,吸收辐射后,产生d一d 、 f 一f 跃迁;*配位体配位场强弱顺序(光谱系列): I-Br-Cl-F-OH-C2O42-=H2OSCN-吡啶=NH3乙二胺联吡啶邻二氮菲NO2-CN- 必须在配体的配位场作用下才可能产生也称配位场跃迁;摩尔吸收系数很小,对定量分析意义不大。,2022/12/24,2022/12/24,2022/12/24,(二) 电荷转移跃迁,电荷转移跃迁:辐射下,分子中原定域在金属M轨道上的电荷转移到配位体L的轨道,或按相反方向转移,所产生的吸收光谱称为荷移光谱。,电子给予体,电子接受体,分子内氧化还原反应: 104Fe2+与邻菲罗啉配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属于此。,2022/12/24,2022/12/24,精品课件!,2022/12/24,精品课件!,2022/12/24,(三) 金属离子影响下的配位体内跃迁 金属离子的微扰,将引起配位体吸收波长和强度的变化。变化与成键性质有关,若共价键和配位键结合,则变化非常明显。茜素磺酸钠: 弱酸性介质:黄色(max=420nm) 弱碱性介质:紫红色(max=560nm ) 与Al3+形成螯合物时(pH=45): 红色(max=475n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