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外国文学第三讲古代史诗ppt课件.ppt

    • 资源ID:1890227       资源大小:4.51MB        全文页数:127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外国文学第三讲古代史诗ppt课件.ppt

    第三讲 古代史诗,教学目的:,了解史诗的定义,史诗与神话之间的关系,史诗与史书之间的区别,东西方史诗在布局和发展上的特点,东西方史诗的异同;了解两河流域古老的文明历史,掌握古代巴比伦文学主要成就,把吉尔伽美什作为神话-原型批评的范本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印度文化的特点,掌握古代印度文学的历史分期及主要成就,印度文学发达的神话和寓言传统,了解印度两大史诗的结构、内容、思想内涵,通过研读印度两大史诗深入认识印度社会,认识达磨印度传统的伦理道德规范;了解古希腊文明的特点,掌握古希腊文学的主要成就,了解荷马史诗的基本结构、内容、艺术特点,比较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形象,从“阿喀琉斯的脚后跟”这一文学隐喻看西方人的民族自省意识。,一、导论,(一)史诗(epic)的定义 诗中的长篇作品,反映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或以古代传说为内容塑造著名英雄形象,结构宏大,充满着幻想和神话色彩。著名史诗如古代希腊的伊里亚特和奥德赛。比较全面地反映一个历史时期社会面貌和人民群众多方面生活的优秀长篇叙事作品(如长篇小说),有时也称为史诗,或史诗式的作品。 辞海 古代民间文学的一种体裁,通常指以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古代长篇民间叙事诗。史诗主要歌颂每个民族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战胜所经历的各种艰难险阻,克服自然灾害、抵御外侮的斗争及其英雄业绩。 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二)史诗与神话之间的关系,史诗和神话存在着多方面的继承关系。神话为史诗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许多零散而缺乏系统的神话在史诗中得到了整合和创造性的加工发挥;但是,史诗的中心主题已由神话的神祗创世和自然物的神格化转向对人类英雄的神化和讴歌。神话是人类从野蛮社会走向原始文明社会的历史时期的产物;史诗则是人类由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产物,或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时期民族大融合时期的产物。神话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即分即合、若即若离的关系,是人与自然力量的矛盾对立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崇拜,反映的是先民企图改造、驯服和利用自然力的强烈愿望;史诗主要表现不同的人类社会集团,包括部族与氏族之间血与火的交锋和痛苦的融合,史诗中相对立的两种力量也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力量。神话形象主要表现为动物性、人性与神性结合的神;史诗形象主要是人,是脱离了动物性的具有奇异才能的英雄和超人。神话与原始宗教即自然宗教密不可分,与图腾崇拜、巫术礼仪密不可分;史诗则与体系宗教即人为宗教或神学宗教紧密相连。原始思维是神话创造的决定性思维动力;史诗中原始思维的作用逐渐减少,甚至出现了理性思维的端倪。神话是原始初民对自然现象和人类自身生活的象征性阐释;史诗作为历史的神话化或神话的历史化,是人类童年时期对人世现象和社会关系的象征性阐释。神话是浑然一体的文化现象,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学类型,那么史诗则是人类文学史上最早的文学文类。,(三)史诗与史书的区别,史诗和史书存在一些本质的区别。史诗记述历史传说,史书记述历史事实;史诗饱含艺术想象,史书崇尚实有其事;史诗(尤其是原始史诗)以口头方式创作和传播,史书以书面方式写作和传播;史诗内容的传说性主要是指诗中的人物和事件,而诗中提供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却并非完全虚构。,(四)东西方史诗在布局和发展上的特点,东方史诗:世界上最古老的史诗巴比伦的吉尔伽美什,印度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中国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藏族大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波斯诗人菲尔多西的列王记,格鲁吉亚大文豪鲁斯塔维里的虎皮武士 ,亚美尼亚的撒逊的大卫,题名为松迪亚塔的五部非洲史诗。总的来看,东方史诗的布局与发展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上述史诗、“准史诗”都产生于西亚、南亚和非洲地区。在以汉民族文化为中心的东亚地区,我们不但找不到严格意义上的史诗,甚至也找不到“准史诗”。西方史诗:古希腊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和奥德赛;日尔曼人的希尔德布兰特之歌,昂格鲁撒克逊人的贝奥武甫,冰岛人的埃达和萨迦,芬兰人的卡列瓦拉,玛雅人的波波儿乌,法兰西民族的罗兰之歌,西班牙民族的熙德之歌,德意志民族的尼伯龙根之歌,俄罗斯民族的伊戈尔远征记,阿根廷诗人何塞埃尔南德斯的马丁菲耶罗。,(五)东西方史诗的异同比较,1、相同点古代长篇叙事诗取材于古代神话和英雄传说描写重大的社会历史事件塑造民族英雄形象结构宏大风格庄严、崇高形成过程的一致性2、不同点战争英雄与文化英雄尚力与尚德故事性与非故事性,参考文献:,黑格尔:美学第3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侯传文:东方史诗文类初探,东方丛刊2007年第3期。黄宝生:译后记,外国文学评论2003年第3期。刘劲予:东西方史诗比较论,学术研究1998年第8期。,第一节 吉尔伽美什,一、古代巴比伦文明,巴比伦“神祗之门”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苏美尔人楔形文字 阿卡德人 阿卡德王国阿摩利人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法典喀西特人亚述人亚述帝国迦勒底人新巴比伦帝国尼布甲尼撒二世空中花园,古巴比伦神庙,苏美尔人,楔形文字,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后,阿卡德、古巴比伦、亚述都采用了这种文字体系。大约从公元前2000年代开始,楔形文字便向西亚地区广泛传播,赫梯人、腓尼基人、埃兰人、波斯人都接受了这种楔形的书写方式。故此,楔形文字被誉为“古代东方的拉丁语”。在西方世界中,希罗多德的历史曾提及“亚述文字”。不过,历史已将它湮没、失传。近代世界最早发现并给予命名的是意大利17世纪旅行家瓦利。经德国的格罗特芬特和英国的罗林逊、乔治史密斯等于19世纪50年代译读出来了。,罗林逊,19世纪30年代,英国军官罗林逊在伊朗西部的拜西斯通岩石处发现了一幅刻在岩壁上的雕刻作品,泥板文书,拉玛苏,空中花园,巴别塔,二、古代巴比伦文学 概况,在文化渊源上,巴比伦文学与远古的苏美尔、阿卡德文明血脉相通,它们一般被视为一个整体。其主要的文学成就有神话传说、史诗和箴言诗三种体裁,其他文学类型还有劳动歌谣、寓言、赞歌、祈祷文等。,(一)神话,苏美尔人崇奉自然神,其宗教很少超出原始多神教阶段。太阳神舍马什、风雨神恩利勒、生育和生命女神英安娜、瘟神内尔各勒是他们所崇拜的神祗中主要的几个。苏美尔创世神话认为:宇宙万物和它们的秩序是由水神(又是智慧之神)恩基创造和确立的。 阿卡德人流传最广的神话有两部:埃努玛埃立什、伊什妲尔下降冥府(它是对苏美儿人的英安娜下降冥府神话的一种改造),(二)史诗,古巴比伦文学的最高成就当推原始英雄叙事史诗 吉尔伽美什,(三)箴言诗,著名的咏正直的受难者的诗叙述了一个笃信宗教的受难者的故事。这首诗产生于巴比伦人执政时期,被视为后世希伯来哲理诗篇约伯记的早期原型。它比较典型地反映了宇宙的神秘莫测和人类在命运面前无能为力的思想,是东方哲理诗中较有意义的一篇古代作品。,三、吉尔伽美什,这部亚述语楔形文字所刻的泥板书共有3000多行,诗体,是目前世界文学史上已发现的最古老的一部史诗。主要取材于苏美尔阿卡德神话故事、英雄传说。,吉尔伽美什,大洪水后苏美尔人的著名城邦乌鲁克第一王朝第五位“恩”或“恩西”(意为国王或执政)。执政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700年至公元前2600年之间。据考古资料苏美尔王表证明,吉尔伽美什的名字被编在苏美尔最古老的国王名录里面。人间英雄,但古代人们往往赋予英雄以神奇浪漫色彩,吉尔伽美什在人们长期口头传颂过程中有了“神”的色彩,他成了大神阿鲁鲁所创造的“三分之二是神,三分之一是人”的英雄,在巴比伦神话中相当于太阳神。“吉尔伽美什”(Gilgamesh)的含义是“火与斧的人”,赫罗兹尼认为他是普罗米修斯的原型,是最古老的“灵智英雄”。吉尔伽美什是山野物异型弃子英雄。,吉尔伽美什的成书过程,吉尔伽美什的原始形式是民间口头流传的文学,史诗的基本内容于公元前3000年代的苏美尔阿卡德时期已形成雏形,它同早期的苏美尔的英雄传说吉尔伽美什和生物之国、吉尔伽美什和天牛、吉尔伽美什之死、吉尔伽美什、恩启都和另一世界、吉尔伽美什和阿伽等有直接联系。确切地说,“它是公元前2000年代的巴比伦人对公元前3000年代苏美尔人的文学遗产进行加工改造的结果。”从一个口头文学演变成为泥板文书。其成书过程长达一千多年。,(一)叙述层面,第一部分,写暴君吉尔伽美什的残酷和他与蒙昧英雄恩启都的结交。这一部分包括在第一、二块泥板上。第二部分,写吉尔伽美什一改暴戾的脾性,转而成为为百姓除害造福的英雄,与恩启都一起诛杀雪杉之妖芬巴巴。这一部分包括在第三、四、五块泥板上。 第三部分,写水性杨花的女神伊什妲尔的求爱和遭到拒绝后的报复。这一部分包括在第六块泥板上。 第四部分,写恩启都遭众神的惩罚患致命的疾病暴亡,吉尔伽美什的悲悼。这一部分包括在第七、八块泥板上。 第五部分,写吉尔伽美什为寻访人类始祖乌特那庇什提姆、探求死和求生的奥秘的长途远游。这一部分包括在第九、十、十一块泥板上。 第六部分,写吉尔伽美什与友人恩启都的幽灵对话。这一部分见于第十二块泥板上。,(二)象征性内涵,这部古老的英雄史诗艺术魅力的主要源泉。与处于世界文学史上顶峰位置的古希腊荷马史诗相比,东方史诗显得较为原始与散漫,黑格尔把希腊史诗称作为古典型史诗,把东方史诗看作是“其中心是象征型的”。这种诠释的理论基础就是苏美尔 巴比伦人以象征为中心的神话思维。数字象征、情节象征、人物象征、意象象征,数字象征,神秘的数字、宇宙之大数7:“七贤”、“七身索子甲”、“七年歉收”、“造船七天竣工”、“船在尼什尔山搁浅七天”、“祭神时的七只又七只酒盏”、“烤了七个面包”等 神秘的数字12:12块泥板、12个月、一天12个时辰(古巴比伦历法规定)、恩启都从患病到死恰好12天、巴比伦人按太阳运行的黄道圈即太阳轨迹分成12部分和12个黄道星座。“11”。载在第11块泥板上的洪水浩劫和方舟救渡神话与巴比伦历法中的11月份称为“大雨天灾之月”暗合。,情节象征,代表着城邦文化的吉尔伽美什与代表着游牧文化的恩启都的决斗以及和解,象征着苏美尔人的城邦文化与阿卡德人、巴比伦人的游牧文化之间的冲突以及融合。 英雄历险 、吉尔伽美什为寻访人类始祖乌特那庇什提姆、探求死与永生之谜的长途 跋涉、方舟救渡与人类再造、生命之草得而复失、幽冥地府的故事,象征着人与自然环境、自然法则的不懈拼搏、协调,又象征着人对生命奥秘的不断探索、理解,人认识自身、发现自我的社会化进程。,吉尔伽美什与恩启都,吉尔伽美什从恩启都这个对象化的“我”中认识了自身。死亡意识推进着自我意识的觉醒,正是由于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限度,才可能进而去思考在这个必然限度中怎样争取自由。换言之,人知道了必然死,才进而知道如何生的问题。死亡是人类最大的恐惧。所以,对死的关注可视为人生哲学的开端,对永生不朽的探索追求,是世界文学史上许多民族在神话阶段所共有的憧憬。,生命树(Tree of Life),神话学家们认为,吉尔伽美什中的长生草是最早见于文献的“生命树” 。在世界文学中,与吉尔伽美什寻求生命之草的故事在性质上最接近的可以说是中国神话中后羿与嫦娥的传说。都是克服死亡这一母题的重现。,思考题:,何谓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古代巴比伦文学产生了哪些文学成就?古代巴比伦著名的箴言诗咏正直的受难者的诗作为早期原型,对古代希伯来民族的哲理诗篇约伯记产生了哪些影响?吉尔伽美什是一个什么样的文学形象?东方原始英雄叙事诗与荷马史诗有什么异同?,参考文献:,吉尔伽美什,赵乐甡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年。古巴比伦神话,李琛编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上册,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M奥夫相尼科夫中近东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叶舒宪:探索非理性的世界。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邱紫华:东方美学史。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今道友信:东方的美学,蒋寅等译,林焕平校。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朱狄:原始文化研究。北京:三联书店,1988年。谢选骏:神话与民族精神。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86年。叶舒宪:英雄与太阳,民间文学论坛1986年第1期。蔡茂松:吉尔伽美什是英雄,不是太阳,外国文学评论2000年第3期。,第二节 古印度两大史诗,一、古代印度文明,中国古籍称之为 “身毒”、“天竺”、“贤豆”等。 “印度”,美好明亮之意。摩汉卓达罗、哈拉巴达罗毗荼人雅利安人孔雀王朝、笈多王朝月护王的孙子阿育王种姓制度。“四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吠陀教、婆罗门教、佛教、耆那教、印度教,古代印度的版图包括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因分东西南北中五大地区,故又称“五印度”、“五天竺”。,印度河流域是印度文化的发源地。考古发现,在古代印度西北部的摩汉卓达罗和哈拉巴两个地方(现均属巴基斯坦),大约在公元前3000多年时已经有了相当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有初具规模的城市居民点,还有文字符号和图画。这是印度河流域的原始居民达罗毗荼人(Dravida)创造的古老文化(公元前2500前1750)。,印度雅利安人,约BC2000,雅利安人(伏尔加河流域),希腊、拉丁人的祖先,波罗的海民族和斯拉夫人的祖先,一支向西进入伊朗(波斯),进入巴比伦,进入印度(前1750左右),伊朗雅利安人与印度雅利安人同种族,同一文化渊源,在语言、宗教、神话等方面关系密切。,恒河,圣河“恒河母亲”,阿育王(约前273前232),月护王的孙子孔雀王朝最伟大的人物,被史学家认为是世界文明史上最杰出的当政者之一。尚佛,电影阿育王(2001)海报,二、古代印度文学概况,三个时期: 1、吠陀时期(公元前15世纪前5世纪) 2、史诗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后3、4世纪)3、古典时期(公元前后12世纪),又叫做吠陀文献印度最古老的诗歌总集“吠陀”原意是知识、学问、智慧,后转化为教义、经典之意。 有狭义的吠陀和广义的吠陀之分,吠陀时期文学,狭义的吠陀文学,指吠陀本集(简称吠陀),即“四吠陀”,包括梨俱吠陀本集、娑摩吠陀本集、夜柔吠陀本集、阿闼婆吠陀本集四部。吠陀本集是吠陀教的圣经。,广义的吠陀文学,除了吠陀本集外,还包括梵书(15部)、森林书(8种)、奥义书(200多种)。,吠陀语,吠陀本集大都使用诗体,所使用的语言叫“吠陀语”,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拼音文字之一,从左到右横写,属于印欧语系,是印度的“雅语”,有如中国的“文言文”,也是印度古典梵语的前身。,印度传统文学 “神话的文学”,梵语属于印欧语系,是古代印度的文学语言和标准语言,也是印度的宗教语言,用一种叫“天城书”(Devanagari )的字母书写。天城书字母是从古普塔手写体的变体七世纪出现的最早的碑文发展起来的。梵语从左至右书写,它的字母表由四十八个符号组成,其中三十四个是辅音,十四个是元音或双元音。这个字母表被看作是迄今为止最完善的文字系统之一。 从公元1至12世纪,梵语是印度古代通用的标准语言。 印度古典文学时期又叫做“梵语古典文学时期”。,梵语,大梵天,毗湿奴,湿婆,全球最长的史诗,仅摩诃婆罗多的篇幅就是荷马史诗总和的8倍,全部圣经篇幅的3倍。 以古代印度最流行的诗律输洛迦写成。每颂即一节诗,共32个音节,分两行排列双行诗体,作四句吟唱,没有尾韵。摩诃婆罗多10万颂,即20万行;罗摩衍那2.4万颂,即4.8万行。 史诗说是世界通行的说法,沿用了18、19世纪的欧洲人的定义。而印度传统习惯是把摩诃婆罗多称为“历史传说”,称罗摩衍那为“大诗”。,两大史诗,三、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一)两大史诗形成之谜,摩诃婆罗多标明的作者是毗耶婆,这是音译,意译为广博仙人;又名岛生黑仙人。罗摩衍那的作者相传是蚁垤仙人,这是意译,音译为跋弥或瓦尔米基。 印度两大史诗的形成是一个以民间口头创作为基础的长期流动、不断膨胀的漫长过程,带有流动性、随意性和开放性,是印度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摩诃婆罗多的现在形式大约形成于公元前4世纪直至公元4世纪。罗摩衍那的主要部分大约是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2世纪之间数百年的产物。 摩诃婆罗多反映的是比较原始落后的印度西部文化;罗摩衍那则展现了比较先进的印度东部文化。,(二)两大史诗的基本结构与情节,1、摩诃婆罗多 题意:“伟大的婆罗多族的故事”。印度教把四吠陀当作宗教神圣经典,摩诃婆罗多又被认为是阐明印度教全部实质的“第五吠陀”,它是印度人民心目中的圣经。“酥酪中的醍醐,医药中的长生酒,水中的海洋,四足兽中的牛”。一部能征服敌人、占领土地的“胜利之歌”。“史诗中的史诗”。,基本结构,10万颂,分为18篇: 初篇;大会篇;森林篇;毗罗吒篇;备战篇;毗湿摩篇;德罗纳篇;迦尔纳篇;沙利耶篇;夜袭篇;11妇女篇;12和平篇;13教诫篇;14马祭篇;15林居篇;16杵战篇;17远行篇;18升天篇。史诗后面附有诃利世系,故有时称为第19篇,实际上这是一部独立著作。,三种内容:,一是史诗中心故事婆罗多后裔俱卢族与般度族之间的战争;二是许多插话,有200个左右,主要出现在初篇和森林篇;三是关于政治、法制、哲学、宗教风俗和道德规范等非文学性诗体著述,是说教内容,主要出现在毗湿摩篇、和平篇和教诫篇,其中的薄伽梵歌最重要,出现在第六篇即史诗的核心毗湿摩篇中。,插话,世所公认的最好的插话是那罗传和莎维德丽,它们都出自森林篇。这是坚战兄弟流放森林的时候林中仙人为安慰他们而讲述的两个故事。那罗传讲的是国王那罗和美丽坚贞的妻子达摩衍蒂之间悲欢离合的故事。莎维德丽是莎维德丽与死神周旋救回丈夫萨蒂梵性命的故事。,薄伽梵歌,宗教哲学诗长期以来,特别是近现代,成了印度教的神圣经典,对印度的社会、政治、道德和宗教方面都有极大的影响。薄伽梵歌是摩诃婆罗多的核心之核心,摩诃婆罗多是对薄伽梵歌的一种不可缺少的诠释。,史诗中心故事的基本情节可分为以下5个层次:纵火阴谋 五子同妻 赌博骗局 俱卢大战 尾声,摩诃婆罗多,摩诃婆罗多 中译本,怖军中毒,般度五子被流放,黑公主受辱,阿周那,黑天,2、罗摩衍那,书名意为“罗摩传”或“罗摩的漫游”。这部史诗在印度被称为“最初的诗”、“大诗”、“众诗中之最优秀者”。蚁垤被誉为“最初的诗人”,具有诗歌之祖的崇高地位。,基本结构,全诗共分七篇:(一)童年篇(序曲);(二)阿逾陀篇(宫廷阴谋,罗摩被流放);(三)森林篇(林中生活,悉多被十首魔王罗波那劫走);(四)猴国篇;(五)美妙篇;(六)战斗篇;(七)后篇(补叙罗波那、哈奴曼的事迹,悉多入地,罗摩归天)。,三种成分的有机结合:一是阿逾陀城宫廷阴谋的传说;二是罗摩因悉多被劫而与十首魔王罗波那大战的故事;三是一些自然神话。,基本内容,罗摩衍那,印度长篇叙事诗的典范,深得人民的喜爱。正如诗中所说: 只要在这大地上, 青山常在水常流, 罗摩衍那这传奇, 流传人间永不休。 印度教圣经,少年罗摩降妖,驼背女奴进谗言,哈奴曼拜见罗摩,罗摩与悉多,悉多被劫,(三)思想内涵考察,1、宗教角度 2、社会历史批评角度3、审美心理学角度 4、伦理学角度 5、哲学角度,1、宗教角度,两大史诗几乎包含了各个宗教派别教义的基础,吠陀教、婆罗门教、佛教、耆那教、印度教。但这两部史诗被列入印度教的经典。所以,其宗教意识以印度教教义为主体,尤其是毗湿奴教派的观点。,2、社会历史批评角度,人国、猴国、魔国争夺王权的斗争。摩诃婆罗多写列国纷争,罗摩衍那所反映的是王国统一战胜森林、流放、战乱的问题。从一妻多夫一夫多妻制一夫一妻制的过渡。种姓矛盾。罗摩(刹帝利)和持斧罗摩(婆罗门)决斗的故事,同刹帝利罗摩对立的是婆罗门罗波那。民族矛盾。雅利安人与土人之争,还有雅利安人的农业文明对南印度如楞伽岛(斯里兰卡)的游牧文明的征服。宗教派别之争。印度婆罗门教和锡兰(斯里兰卡)佛教的冲突。,印度古代文艺理论把文学作品中所带有的感情色彩分成十种“情味”或“情调”:艳情、滑稽、悲悯、暴戾、英勇、恐怖、厌恶、奇异、平静和慈爱。两大史诗对这些情味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而且使这些情味的表现都达到了完全成熟的地步。罗情味的基调是“悲悯”,摩是“平静”。,3、审美心理角度,4、伦理批评角度,古印度两大史诗的故事都被投射到一个宇宙的背景上,婆罗多大战和罗摩的故事仅仅只是天神们与阿修罗们之间不断发生的斗争中的一个偶然事件,是宇宙演变的一个阶段。斗争的焦点是达磨与非达磨的矛盾冲突,这是敌对原则之间的较量。史诗以此设置、评价人物,安排情节发展,从而形成贯穿始终的、基本的、显在的主题:宣扬达磨(法、正法,达磨是音译,法、正法是意译)即氏族社会晚期、奴隶制时代、封建社会初期理想的伦理道德观念。,天神与阿修罗的战斗,薄伽梵歌第十六章中所说的“神阶”与“魔阶”两类性格,属于“神阶”的是行达磨的正面形象:勇敢无畏、心地纯洁、坚定不移、宽大为怀、自我克制、超然物外、正直诚实、信守诺言;属于“魔阶”的是不行达磨的反面角色,他们的品质刚好相反:虚伪、傲慢、易怒、自高自大、蛮横无礼和无知无识。这是以神话原型思维方式所得出的理想中存在的两个世界的对峙,以虔信的态度认为这个世界是有一个道德管理方式的,正是法(达磨)与非法(达磨)之间的冲突,也就是正确与谬误、光明与黑暗之间永无休止的冲突或截然对立,才使人类逐步摆脱原始蒙昧,走向秩序井然、宁静和平的文明世界。,达磨,本初存在之法即世界之秩序,是合乎自然、扶持一切众生的事物或行为,它力图使所有的人结合在一起,相互给予权利并承担责任,这样,社会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整体。它是人类之法,是维持社会存在的体系。达磨的具体内容复杂多样,有“吠陀”之达磨,有国王之达磨和百姓之达磨,有父之达磨和族之达磨,有种姓之达磨,有布施之达磨,有在灾厄中实行的达磨,有求解脱的达磨,还有妇女的达磨,等等。它是建立在信仰基础之上的至高无上的、天造地设的、恒定不变的价值标准,与非达磨绝对地二元对立,泾谓分明;又因为达磨所强调的是为了群体利益责任高于一切,所以在具体行动过程中可以舍弃自己、个体、不择手段。,5、哲学角度,婆罗门教哲学 顺世论哲学 佛教哲学 耆那教哲学 印度教哲学,黑天、阿周那、毗湿摩,印度教哲学,薄伽梵歌是摩诃婆罗多的核心,这部宗教哲学诗的中心内容是薄伽梵(黑天的尊称)向阿周那阐明达到人生最高理想解脱的三条道路:业(行动)瑜伽、智(知识)瑜伽、信(虔信)瑜伽。这三种瑜伽是相辅相成的。业瑜伽是指以一种超然的态度履行个人的社会义务和职责,不抱个人的欲望和利益,不计较行动的成败得失。行动是人类的本质;停止行动,世界就走向毁灭。行动本身不构成束缚,执着于行动成果才构成束缚。因此,只要以超然的态度从事行动,也能获得解脱。但这种超然态度毕竟易导致行动中的消极态度,因而,它必须与智瑜伽和信瑜伽结合。智瑜伽是指透过一切现象,认识宇宙的最高存在梵(绝对精神),达到个人灵魂与梵同一。信瑜伽是指虔信黑天,就能摆脱善恶之果,获得解脱。,思考题:,印度文化有何特殊性?什么是种姓制度?它对印度人的社会生活构成了怎样的影响?古代印度文学在很大程度上又被称作是什么文学?古代印度文学的发展分为几个时期?各个时期的主要文学成就有哪些?什么是狭义的吠陀文献?什么是广义的吠陀文献?佛本生经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五卷书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古代印度两大史诗的基本结构和内容是怎样的?何谓“达磨”?从伦理学角度如何理解古印度两大史诗?从婆罗门教和印度教哲学角度如何理解古印度两大史诗?罗摩是一个什么样的文学形象?悉多是一个什么样的文学形象?,参考文献:,古代印度神话,魏亲征编。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林太:梨俱吠陀精读。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五十奥义书,徐梵澄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蚁垤:罗摩衍那,季羡林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印度】毗耶娑:摩诃婆罗多,黄宝生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五卷书,季羡林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佛本生故事选,郭良鋆、黄宝生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佛经中的民间故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百喻经译注,蓉生译注。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年。佛经故事选,王邦维选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5年。印度古代文艺理论选,金克木编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摩奴法典,【法】迭朗善译,马香雪转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印度】室利阿罗频多:薄伽梵歌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刘安武:印度两大史诗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印度】塔帕尔:印度古代文明,林太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印度】尼赫鲁:印度的发现,齐文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56年。金克木:梵语文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徐梵澄五十奥义书译者序。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民出版社,1984年。季羡林主编:印度古代文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季羡林:罗摩衍那初探。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79年。季羡林、刘安武选编:印度两大史诗评论汇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黄宝生:印度古典诗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三节 荷马史诗,一、古代希腊文明,(一)古希腊文明崛起之谜公元前7世纪-前6世纪,就像从地下突然涌出的喷泉,希腊文明在阳光下显出了缤纷的色彩。希腊文明的突然崛起成了一个难解的世界历史之谜。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西方哲学史开篇第一句话就是:“在全部的历史里,最使人感到惊异或难以解说的莫过于希腊文明的突然兴起了。”这不仅是哲学史上的难题,也是艺术史上的难题。,(二)古希腊的地理位置及气候,“希腊”一词意为典雅、优美。古代希腊位于欧洲南部、地中海东北部,包括今天的巴尔干半岛南部(希腊半岛)、小亚细亚半岛西岸、爱琴海中的许多小岛以及爱奥尼亚群岛,和现在的希腊差不多。它把地中海划分为两个海域,东为爱琴海,西为爱奥尼亚海。古希腊的地理特点是近海多山,海岸线曲折,多数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言必称希腊“我们都是希腊人”(雪莱语)雅典卫城、奥林匹亚古运动场遗址,爱琴文明:米诺斯文明迈锡尼文明(3000 B.C1200 B.C.) 希腊地图,(三)古希腊人与“希腊精神”,海洋民族古希腊民族被马克思称为“正常的儿童”,创造出了丰富多彩、雄大而活泼的文学艺术,反映了“人类最美丽的童年”,“而且就某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古希腊人自由奔放、富于想象力、充满原始情欲、崇尚智慧和力量、喜欢扩张冒险、勇敢无畏“希腊精神”:自由开放、尚智尚力、扩张冒险,冯友兰:中、希文化比较,中国人是仁者,崇尚伦理;希腊人是智者,崇尚知识和智慧。与“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相对应,古希腊人热爱海洋,具有大海般汹涌澎湃的性格;中国古人向往高山,具有深沉稳重的气质。与“知者动,仁者静”相对应,古希腊人信仰“动”的哲学,崇尚力量和冒险;而中国古代人则喜静,崇尚和谐、稳定和恬静。与“知者乐,仁者寿”相对应,古希腊人追求现世的欢愉,赞美肉体和声色之乐;中国人则节制情欲,渴望长寿。,【美】依迪丝汉密尔顿 (Edith Hamilton) :希腊精神,葛海滨译,华夏出版社,2008年。,(四)古希腊的文明历史包括两种文明和四个时代,两种文明:米诺斯文明(Minoan civilization)和迈锡尼文明(Mycenaean civilization),即爱琴文明(3000BC1200BC)欧洲最早的区域性文明。四个时代:黑暗时代(“荷马时代”、“英雄时代”)、古风时代、古典时代、希腊化时代,(五)古希腊文化的特点,1、继承性与开放性2、个体意识和抗争精神,二、古希腊文学发展概况,(一)黑暗时代1、神话记载古希腊神话的主要典籍荷马史诗,保存了现有神话总量的大部分神谱,是最早关于宇宙起源和神的谱系的系统描述,保存了更加古朴的风貌。古希腊悲剧一些散文作品,如希罗多德的历史。奥维德的变形记、维吉尔的伊尼德,古希腊神话的特点,A、丰富、系统、完整B、神人同性同形C、生动优美,*奥林匹斯神系12主神,古希腊神话产生的原因,A、神话与宗教和人类思维的关系。B、神话与社会的关系。,古希腊神话的影响,A、它是希腊文学艺术的宝库和土壤,为希腊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原料。B、是后世欧洲艺术家创作素材的重要来源。C、蕴涵着深刻的思想意义和崇高的审美理想,对后世有很好的教育和启迪作用。D、具有极高的历史参考价值,是研究史前社会的重要资料。,2、荷马史诗,(二)古风时代,1、叙事诗赫西俄德的两首长篇叙事诗农作与日子(又译工作与时日)和神谱2、抒情诗主要分为哀歌、讽刺诗、琴歌三种。琴歌又分为独唱琴歌和合唱琴歌,以竖琴伴唱。独唱琴歌的诗人有萨迪(“第十位文艺女神”)、阿拉克瑞翁,合唱琴歌的诗人有品达。3、伊索寓言,(三)古典时代,1、戏剧 主要类型有悲剧和喜剧 古希腊戏剧起源于祭祀酒神狄俄倪索斯的民间歌舞。悲剧是从春天祭祀酒神的歌舞演变而来,“悲剧”被称为“山羊之歌”;喜剧是从普通村民们在葡萄和谷物收割节日的化装游戏中诞生的,“喜剧”被称为“狂欢游行之歌”。 古希腊悲剧的特点:取材于希腊神话传说。 不着意于悲,而在于严肃。 悲剧形式独特,结构完整严密。多种形式集合,有歌有舞,是载歌载舞的诗体剧。,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勒斯 俄狄浦斯王欧里庇得斯 美狄亚埃斯库罗斯被恩格斯誉为“悲剧之父”,他是世界悲剧艺术的开拓者,古希腊悲剧创始人。,古希腊喜剧,古希腊喜剧的发展经历了旧喜剧、中期喜剧和新喜剧3个阶段。在旧喜剧作家中,最杰出的喜剧家是阿里斯托芬,阿里斯托芬被恩格斯誉为“喜剧之父”。新喜剧的代表作家是米南德。,2、散文,历史著作 希罗多德“古希腊历史之父” 历史 修昔底德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演说辞 苏格拉底等的演讲术(雄辩术)古希腊出现过十大演说家,以下三位最著名: 吕西拉斯 诉讼词作家 伊索格拉底 泛希腊集会辞 狄摩西尼 第三篇反腓力辞3、文艺理论柏拉图 文艺对话集斐德若篇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 诗学欧洲第一部具有完整体系的文艺理论著作。 修辞学,(四)希腊化时代,1、新喜剧,又被称为“世态喜剧” 米南德代表人物 据说他写过百余部喜剧作品,但传世的只有恨世者和萨摩斯女子及一些残篇。2、田园诗 忒俄克里托斯被称为“田园诗之父”3、哀歌,四、荷马史诗,伊利昂纪(又名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又名奥德赛),各24卷,前者15693行,后者12110行,两部史诗是姊妹篇。,(一)形成过程(公元前12世纪前8世纪),古希腊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产生,是英雄史诗。荷马史诗包括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相传为一个叫荷马的诗人所作,所以叫荷马史诗。荷马史诗是古代希腊最早的文学文本,是古希腊文学辉煌的代表,两千年以来一直被看作是欧洲叙事诗的典范,是西方两大书面文学源头之一。,荷马问题,(二)荷马史诗的基本内容,1、题名及基本情节“不和的金苹果”“阿喀琉斯的愤怒”“阿喀琉斯的脚后跟”2、“英雄史诗”恩格斯认为荷马史诗是“一切时代最宏伟的英雄史诗”。3、人物形象荷马史诗中的形象大致可分成5类:英雄形象、天神形象、妇女形象、奴隶形象、魔怪形象,特洛伊木马,智斗独眼巨人,潘奈洛佩的诡计,求婚竞赛,Odysseus threatens Circe,塞壬的歌声,瑙西卡雅解救奥德修斯,奥德修斯与潘奈洛佩的团聚,阿喀琉斯:古希腊民族性格的体现,西方文学史上第一个“人”的形象,英雄的命运神谕勇敢、残暴、易怒的性格;温和、善良的情感;捍卫个人尊严的敏感意识黑格尔曾经热情洋溢地写道:“关于阿喀琉斯,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人!高贵的人格的多方面性在这个人身上显出了它的全部丰富性。”,赫克托耳,集体主义英雄的典型东方英雄感情深厚、高度的责任感、牺牲精神,奥德修斯,智者“足智多谋的奥德修斯”木马计智慧女神雅典娜庇护神机智、刚毅、勇敢;狡诈、多疑、残忍,4、古希腊神话的汇集5、古希腊人的百科全书,6、艺术特点,荷马史诗在题材处理和谋篇布局上显示了惊人的水平,规模宏伟,结构严谨巧妙。 荷马擅长人物性格刻画,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明晰、快捷、生动、灵活中不失沉稳与庄严的叙事艺术,作为口诵史诗,采用了一整套固定或相对固定的饰词、短语和段落,语言生动形象、质朴、清新、有力。 比喻,尤其是明喻的运用;象征。庄重、古朴、博大的风格。,7、对西方叙事文学的影响,荷马史诗是西方最古老的叙事作品,已成为西方叙事文学的一种模式。马克思认为它今天“仍然能够给我们以艺术享受,而且就某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西方素有用诗叙事,用编剧法写小说的传统,即源于荷马史诗。作为史诗,它有很强的戏剧性,用了大量的戏剧性方式叙事,让人物直接出场说话,创作者不出现;运用悬念法;伊利昂纪是锁闭式的戏剧结构,从冲突写起,人物、事件等集中,以片断写整体,以点带面。西方小说惯用第一人称和倒叙法,用间接写人写法,也可追溯到荷马史诗。西方小说爱用一连串比喻状物写人,也能从荷马史诗中找到根据。荷马史诗流浪式的结构方式,对于唐吉诃德、汤姆索亚历险记等航海、流浪小说的影响。,思考题:,古希腊文明为何会突然崛起?古代爱琴文明有何特点?希腊民族性格有何特点?什么是“希腊精神”?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为何非常推崇古希腊人?古希腊文化有何特点?古希腊文学有哪些重要成就?东西方神话、史诗有何异同?荷马史诗的文学价值与文献价值。“阿喀琉斯的脚后跟”的象征隐喻意义。为什么说古希腊文学已成为西方文学传统?,参考文献:,【希】荷马:伊利亚特 ,陈中梅译。广州:花城出版社,1994年。【希】荷马:奥德赛,陈中梅译。广州:花城出版社,1994年。古希腊悲剧喜剧全集王焕生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7年。罗念生全集(第二卷,埃斯库罗斯悲剧三种、索福克勒斯悲剧四种)。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罗念生全集(第三卷,欧里庇得斯悲剧六种)。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古斯塔夫斯威布 (Gustav Schwab):希腊神话和传说,、 楚图南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默雷:古希腊文学史,孙席珍、蒋炳贤、郭智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陈中梅:神圣的荷马荷马史诗研究。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年。陈洪文、水建馥选编:古希腊三大悲剧家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贺拉斯:诗学、诗艺,罗念生、杨周翰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伍蠡甫:欧洲文论简史:古希腊罗马至十九世纪末。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Marianne McDonald.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Greek and Roman Theatr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CharitonsCallirhoe.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the Greek and Roman Novel.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8.,

    注意事项

    本文(外国文学第三讲古代史诗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