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中药的分类与命名课件.ppt
第三讲 中药的分类与命名,内容,第一节 中药的分类第二节 中药的记载大纲第三节 中药材的命名第四节 中成药的命名规律,第一节 中药的分类,按药用部位分类法按化学成分分类法按自然系统分类法按药理作用和自然功效分类法其它分类法,第一节 中药的分类,按药用部位分类法 分为植物类中药、动物类中药和矿物类中药。 植物类中药再依药用部位的异同分为根、根茎、茎木、皮、叶、花、果实、种子、全草等类。 本法从商品学的角度比较便利。,根类中药,党参,三七,当归,黄芪,根茎类中药,黄连,大黄,川芎,白术,皮类中药,黄柏,桂皮,果实、种子类中药,枳实,酸枣仁,全草类中药,麻黄,石斛,第一节 中药的分类,按化学成分分类法 根据中药所含有效成分或含有成分的类别进行分类。如,生物碱类中药、含苷类中药、含挥发油类中药等。 本法与天然药物化学密切相关,有利于研究中药有效成分与功效的关系,但是对有效成分不明,含有成分不详的中药难以进行分类。,生物碱类中药,含有机胺类:麻黄、益母草;异喹啉类:黄连、防己;莨菪烷类:颠茄、洋金花;萜类:川乌、附子,含苷类中药,蒽苷类及醌类:大黄、丹参、芦荟黄酮类及其苷类:红花、雪莲、淫羊藿皂苷类:人参、甘草、三七、商陆香豆素及其苷类:菊花、白芷、防风、茵陈、 青蒿氰苷、硫苷、酚苷等:天麻、板蓝根、枸杞子、 苦杏仁,第一节 中药的分类,按自然系统分类法 根据原植(动)物在分类学上的位置和亲缘关系进行分类。 优点在于同科同属中药在形态、性状、组织构造、化学成分和功效方面常有相似之处,便于学习和研究这些共同点,揭示其规律性,有利于从同科属中寻找类似成分,扩大药物资源。,自然系统分类,双子叶植物 马兜铃科:细辛、关木通、广防己 五加科:人参、三七 毛茛科:川乌、黄连、赤芍、升麻 伞形科:川芎、当归、柴胡、防风、小茴香 单子叶植物 姜科:姜、莪术、砂仁、白豆蔻、大蒜、芦荟 兰科:天麻、石斛,第一节 中药的分类,按药理作用和自然功效分类法 根据功能和药理作用进行分类。 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补虚药、止咳平喘药等。 本法从中药的应用角度比较方便,但是有些中药有多种功能和药理作用,就不好归属。,其他分类方法神农本草经收载药物365种,按照用药的目的和药物的毒性强弱分成上、中、下三品。明代李时珍编本草纲目,收载药物1892种,分为水、火、土、石、草、谷、菜、果、木、器、鳞、介、禽、兽、人等16部,又把各部的药物按照其生态及性质分为60类,例如:把草部分为山草、芳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杂草等。,第一节 中药的分类,第二节 中药的记载大纲与拉丁名,中药的记载大纲 1.名称:中文名、汉语拼音名、拉丁文名、英文名、日文名、异名等。 2.来源(基原):基原植(动)物的科名、植(动)物名称、拉丁学名和药用部分。 3.形态特征:原植(动)物的形态描述、分布。 4.采制和炮制:采收、产地加工、炮制要点。 5.产地:主产区、生产与流通情况。,中药的记载大纲 6. 性状:外形、大小、色泽、质地、断面特征和气、味等。 7. 显微特征:横切面的组织构造和粉末特征。 8. 化学成分:含有成分、有效成分及含量。 9. 理化鉴别:物理或化学方法定性或定量分析。 10. 药理作用:中药及其有效成分的药理实验结果。 11. 功效:功能、主治、用法、剂量等。 12. 附注:中药的混同品、混杂品等。,第二节 中药的记载大纲与拉丁名,例:人参 Radix Ginseng(英)Ginseng 【来源】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 的根。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单一。掌状复叶轮生茎端,一年生为l片三出复叶。二年生有1片五出复叶,以后每年递增1片。4-6年生有3-5片五出复叶。伞形花序顶生,花小,淡黄绿色。果扁球形,熟时鲜红色。花期6-7月,果期7-9月。【采制】栽种56年后,秋季采挖(园参),洗净晒干,称生晒参;鲜根以针扎孔,用糖水浸后晒千,称糖参;鲜根蒸透后烘干或晒干,称红参。野生人参根经晒干称生晒山参。,【性状】生晒参主根圆锥形或纺锤形,长6-9cm,直径1-2cm,上端有根茎(芦头),具碗状茎痕(芦碗)46个,下部分出24支根,长8-12cm。表面淡黄棕色,有不规则纵皱纹及细横纹,主根横纹细密断续成环,支根有横长皮孔。微具特异香气,味微甜、苦。【化学成分】根含多种人参皂甙,如人参皂甙Ra1、Ra2、Rb2、Rb3、Rc、Rd、Re、Rf、Rgl、Rg2、Rh1、Ro。 【性味】性温,味甘、微苦。 【功能主治】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第二节 中药的记载大纲与拉丁名,第二节 中药的记载大纲与拉丁名,中药的拉丁名 国际上通用的中药的名称。 分为两部分:药用部位+中药名 1. 药用部位的名称:用第一格表示 根radix;根茎rhizoma;茎 caulis; 全草herba;皮cortex;叶folium; 花flos;果实fructus;种子semen等,中药的拉丁名 2. 中药名: 原动植物的属名:黄芩Radix Scutellariae; 原动植物的种名:颠茄Herba Belladonnae; 兼用属名和种名:青蒿Herba Artemisiae Annuae; 属名+其他:熟地黄Radix Rehmanniae Preparata ; 例外:仅用属名:茯苓poria; 原产地的土名:阿片opium,第三节 中药材的命名,1 以形态命名2 以颜色命名3 以气味命名4 以产地命名5 以生长特性命名,6 以入药部位命名7以功效命名8 以人名命名9 生境 10 比喻,第三节 中药材的命名,1 以形态命名乳香,因树脂垂滴如乳头。马鞭草、鼠尾草。贝母,形似聚贝子。乌头,形似乌鸦之头。马兜铃,果状如马项之铃。牛膝,其茎节膨大似牛之膝关节。猫爪草 根佛手 瓦楞子 似房屋之瓦垅,第三节 中药材的命名,2 以颜色命名色黄者冠以黄、金,如黄芩、黄耆、金荞麦。 色白者冠以白、银,如白朮、白芍、白芷、银耳。色红者冠以红、赤、丹、朱,如红花、丹参、朱砂等。色黑者有玄参。色紫者有紫草。金银花:花初开者,蕊瓣俱色白,经二三日则色变黄,新旧相参,黄白相映。,第三节 中药材的命名,3 以气味命名如甘草、苦参、酸枣、细辛、淡竹叶、苦丁茶。鱼腥草,有特殊的鱼腥味。酸枣仁,有酸味。五味子:因其皮肉酸、甘,核味辛、苦、咸,五味俱全而得名。 败酱草鸡屎藤臭梧桐,第三节 中药材的命名,4 以产地命名川贝、川椒、川芎,主产于四川。又如代赭、阿胶。浙贝母苏合香,原产于古苏合国(伊朗);高丽参、东洋参、番红花、西红花、胡黄连、番木鳖。,第三节 中药材的命名,5 以生长特性命名忍冬、冬青。泽泻:生长于水泽地旁,又有利水泄热之功,称之。桑上寄生独活 一茎直上半夏浮萍冬虫夏草,第三节 中药材的命名,6 以入药部位命名葛根、板蓝根,以根或根茎入药。桂枝、桑枝,以茎枝入药。大青叶、桑叶,以叶入药。红花、菊花,以花入药。,第三节 中药材的命名,7以功效命名防风,为治风要药。益母草,主治妇女病。续断、骨碎补、阳起石 。墓头回千里光/及一见喜百两金金不换,第三节 中药材的命名,8 以人名命名使君子何首乌刘寄奴徐长卿,第三节 中药材的命名,生境:水苏、马先蒿、沙参、车前草沙参:宜生长于沙地,而功能如参,称之沿阶草路边青雪上一枝蒿 牛虻 土鳖 水蛭10 比喻:白虎汤以石膏别名命名,与青龙汤相对应,第四节 中成药的命名规律,1 以主药命名 如麻黄汤、桂枝汤、五加皮酒2 以标明药物组成而命名 如麻杏石甘汤、贝羚胶囊3 以标明功效而命名 补中益气汤、利胆排石片、抗病毒口服液,4 以主药和功效而命名 人参健脾丸、人参养荣丸、牛黄解毒丸、当归养血丸5 以标明主治而命名 骨质增生口服液、乳腺炎解毒汤、胆道驱虫汤、阴道滴虫栓6 以标明作用趋向而命名 升陷汤、上清丸、降气汤、外消散、内消瘰疬丸7 以治法而命名 发汗解热丸、盐汤探吐方、开关涌吐方、泻下汤、和中汤、补中益气汤,8 以标明作用人体部位而命名 乌头丸、八宝眼药水、牙痛水、利咽散、颈椎增生丸、平胃散、提肛散、清肺汤、利胆片9 以标明用药对象而命名 小儿消食片、老年康冲剂、男宝、青春宝口服液、妇科十味片、妇科千金片10 以标明组成味数而命名 一甲煎、二术散、三仁汤、四物汤、五味消毒饮、六味地黄丸、七味白术散、八珍散、九味羌活汤、十全大补丸,11 以标明药物配伍比例而命名 三三二一煎(蔓荆子、藁本、白芷、细辛)、三五七散、九一丹12 以标明药味剂量而命名 六一散、三二五解毒散、八五二胃药13 以标明剂量而命名 七厘散、九分散、十滴水、一粒金丹、八厘丸14 以标明外观颜色而命名 琥珀煎(将药物煎成琥珀颜色而得名)、紫金锭(紫色锭剂)、碧玉散、红升丹、白降丹、黑膏药,15 以产地而命名 阿胶、云南白药、南通蛇药片、山西龟龄集、上海蛇药片16 以标明发明创始人而命名 雷允上六神丸、季德胜蛇药片、曲焕章百宝丹、史国公酒、华佗琼酥散、万氏牛黄清心丸17以标明始载书籍而命名 局方至宝丹、金匮肾气丸、普济消毒饮、备急如圣散、千金苇茎汤、外台茯苓饮18 以标明实验次数或创始时间而命名 三七注射液、二四口服液 7035糖浆、701口服液,19 以标明制药程序而命名 九制香附丸、 九转黄精丹(九蒸九晒)、四蒸木瓜丸、千锤膏20 以标明给药途径而命名 丹参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吹喉散、气管炎喷雾剂21 以标明服药时间而命名 鸡鸣散、午时茶、鸡鸣紫苏散22 以标明同病分型而命名 冠心一号方、冠心二号方,肝炎一号、肝炎二号,23 以标明服药方法而命名 冷香饮子(冷服)、冷香汤、热饮汤24 以标明几方合一而命名 三一承气汤(大承汤、小承气汤、调味承气汤)、三黄汤四物汤、二丹丸25 以形容而命名 飞龙夺命丹、神效吹喉散、通天再造散、飞龙丹、飞腾神骏膏,26 以哲理命名 清宁丸老子:“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本方既清上,以能利下,故名清宁丸。以乾卦为天,为上,坤卦为地,为下,又名“乾坤得一丸”。坎离丸 黑豆、红枣 八卦坎为水,水色主黑,离为火,火色主赤。,27 以寓意含蓄而命名 更衣丸 (芦荟)失笑散哭来笑去散28 其他命名儒教 崇尚圣人、君子 如孔圣枕中丹、至圣膏儒教 强调道德修养 如洗心汤、正中丹道教 玉女煎、玉泉丸佛教 观音散、仙方活命饮(消炎饮、消炎汤),掌握 中药材的命名方法了解 中药的记载大纲和拉丁名 中药的分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