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古代翻译思想ppt课件.ppt
西方翻译思想简介(上),史宝辉北京林业大学2016,2,参考书,谭载喜著西方翻译简史(增订版),商务印书馆2004年出版李和庆、黄皓、薄振杰编著西方翻译研究方法论: 70年代以后(英文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3,刘军平著西方翻译理论通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谢天振主编当代国外翻译理论导读,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4,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马会娟、苗菊编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出版杨建华编著西方翻译理论辑要,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5,当代英国翻译理论,廖七一编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当代美国翻译理论,郭建中编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廖七一编著,译林出版社2000年出版,6,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 (当代翻译理论), by Edwin Gentzler, revd 2nd ed., 2001 (Multilingual Matters), 2004 (Shanghai). Translation Studies (翻译研究), by Susan Bassnett, 3rd ed., 2002 (Routledge), 2004 (Shanghai).Translation/History/Culture (翻译、历史与文化论集), ed. by Andr Lafevere, 1992 (Routledge), 2004 (Shanghai).,7,1. 西方翻译理论的历程,语文学阶段:现代语言学诞生以前漫长的历史时期,包括古希腊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近代。特点:以圣经、荷马史诗、莎士比亚剧作等宗教和文学经典翻译和转译为主要活动,按照经典文本解释的语文学传统形成了比较零散而带有经验性的翻译理论,如关于翻译标准和风格传译问题的讨论。尚不能成为系统的学科架构,但已有一些规范性的思维特征。,8,结构主义阶段:以现代语言学的建立为起点特点:将语言学理论用于讨论翻译问题并作为翻译的理论基础。并非纯粹的结构主义理论,而是比较有系统框架又融合了其它学科知识(如工程学、信息论、文化学等)的翻译理论。,9,解构主义阶段:解构主义是对结构主义的反叛,属于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派别,几乎可以用来代表后现代主义的理论精神。拒斥形而上学反对中心和权威破除语言中心论和人类中心论提倡解构文本、解构殖民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运用描写主义的方法超越结构主义,10,解构主义由于文化转向、语言转向、文本转向等因素的介入,异常复杂多样:与解释学、现象学的结合对于西方文化中心论或男权中心论的消解与比较文学和文化学的结合因此,解构主义只是一种理论导向、一种价值观、一种学术思潮。,11,2. 西方翻译理论的主要流派,文艺学派语言学派哲学学派功能学派目的论学派文化学派多元系统翻译观女性主义翻译观后殖民翻译理论,12,Peter Newmark把西方研究翻译的历史划为两大时期:语言学前时期:公元前55年20世纪上半叶语言学时期:20世纪下半叶Eugene Nida认为西方翻译理论有四大流派:语文学派语言学派交际学派社会符号学派,“语言学时期”,13,传统语文学主要是对古书作校勘和训诂工作,通过语言研究古代的文化艺术、典章制度和风俗习惯等,不涉及语言体系内部的层次结构、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自身变化和历史发展等课题。语文学家对语言的研究都是主观的固定和臆测多于客观描述和检验,局限于解释古代书面语,以经典文献为依据制定教条的规范语法。翻译的语文学理论是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一批哲学家、语文学家、作家和诗人对翻译所持的观点,他们只对翻译经典文献和文学作品感兴趣,大部分精力集中在讨论译文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以及修辞手法。重点是解决两对矛盾:直译和意译翻译的必要性和内在的不可能性,14,两条翻译传统和译论的主线:从古代奥古斯丁到20世纪结构语言学的翻译理论线从泰伦斯等古代戏剧翻译家到现代翻译理论家的文艺翻译线(翻译被认为是一种文学艺术,翻译的重点是再创造)文艺学派是一条最古老的线:强调尊重译语文化,讲究译文的风格和文学性,要求译者具有天赋的文学才华。注重从原文的文学特征着眼,特别关心主题结构和话语文体,但一般都比较注重原文(作者和文献背景),而不注重读者。,15,3. 二十世纪以前的文艺学派,公元前4世纪末,希腊奴隶社会开始衰落,但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罗马逐渐强大,但文化上落后,为了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文化,从公元前3世纪便开始了大规模翻译希腊文化的活动,继承了希腊文化。成为西方翻译史上第一次大的翻译高潮。这次翻译浪潮带有明显的文学性质,用拉丁语翻译或改变了荷马史诗和大批希腊戏剧文学作品。,16,安德罗尼柯翻译的奥德赛片断是第一部拉丁诗,也是第一篇译成拉丁语的文学作品,首次把古希腊史诗和戏剧介绍给罗马并使希腊诗体和韵律适合于拉丁语言。译文对引导罗马青年一代了解希腊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也对后世欧洲戏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罗马历史剧作家涅维乌斯和罗马文学之父恩尼乌斯也翻译了许多希腊悲剧和喜剧:前者在翻译、改编和创作的喜剧中,大都采用希腊喜剧的形式,并在中间插入罗马特色。后者通过翻译把希腊的六步韵律法移植到了罗马,对当时的拉丁语诗的创作法进行了重大改革,为以后罗马诗歌创作开辟了广阔的前景。,17,这三位翻译家并未提出什么翻译理论,其主要目的是把希腊文化介绍给罗马的读者或观众,使之从翻译和改编的作品和戏剧中得到娱乐消遣。由于希腊文化大大优于罗马文化,他们把希腊作品奉为至宝,在翻译中亦步亦趋,紧随原文,唯一目的在于传递原文内容,照搬原文风格。他们的翻译实践表明,翻译从一开始就与接受国的文学创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8,西赛罗,西赛罗(Cicero, 前10643):古罗马著名演说家、政治家、哲学家、修辞学家和翻译家翻译过许多政治、哲学方面的著作,也翻译过荷马的奥德赛等文艺作品。他认为:在翻译中既要保持原作的内容,也要保持原作的形式,但“不是字当句对,而是保留语言的总的风格和力量”。“我不是作为解释员,而是作为演说家进行翻译的”,首次提出了“解释员”式翻译和“演说员”式翻译,即“直译”和“意译”两种基本译法。显然,西赛罗主张“意译”,反对“直译”。,19,他提出:翻译家必须照顾译语读者的语言习惯,用符合译文读者的语言来打动读者或听众;翻译要传达原文的意义和精神,并非原文的语言形式;翻译文学作品是在创造,因此译者必须具备文学天赋或素质;由于各种语言的修辞手段彼此有相通之处,翻译中做到风格对等是完全可能的。此后,翻译被看作是文艺创作,翻译中原作与译作、形式与内容、译者的权限与职责等问题一直成为人们所探讨的问题。,20,贺拉斯,贺拉斯(Horatius, BC. 65-AC. 8):罗马帝国初期著名诗人、批评家、翻译家“与其别出心裁写些人所不知、人所不曾用过的题材,不如把特洛亚的诗篇改编成戏剧。不要把精力放在逐字逐句的死搬死拉上”。鼓励罗马人通过翻译改编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来。“忠实原作的译者不会逐字死译”,成为后来主张意译者批评直译、死译的著名引言。贺拉斯还主张在创作和翻译中不要墨守成规,必要时可以创造新词或引进外来词,以便丰富民族语言和增强作品的表现力。,21,二人均反对逐字翻译或直译,主张灵活翻译或意译,这或许是人类历史上最早、最明确的一种翻译主张。一方面,在文学翻译的初期,文学翻译和文学创作的关系还未能作明确的区分,把文学翻译与文学创作搅在一起,导致了翻译中有创作,创作中有翻译的情况。另一方面,这种主张表现了罗马人在征服希腊后以胜利者自居的心态,他们不是把希腊作品视为至高无上的东西,而是把它们当作一种战利品任意宰割,以表现罗马在知识方面的成就。,22,早期的宗教翻译,到罗马帝国后期,文学创作活动减退,文学翻译也随之消沉,宗教翻译成为西方翻译界的主流。宗教翻译的主题圣经本身就是一部具有很高文学价值的文学作品,因而宗教翻译与文学翻译有着密切的联系。宗教翻译家形成的一些翻译原则和方法,不仅影响了宗教翻译本身,还进入了文学翻译的领域。对有些民族来说,圣经译本就是该民族的第一部书面文学作品。因此,宗教翻译与欧洲各民族文学的创作和发展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23,最早的宗教翻译是公元前32世纪由72名犹太学者集体合作从希伯来文译出的七十二子希腊文本,此后圣经的翻译就一直未停止过。罗马帝国后期,随圣经翻译发展起来的译论,最早的是哲罗姆(St. Jerome, 347?-420):,“文学用意译,圣经用直译”,但“不逐字对译”。“我只能翻译已经弄懂了的东西”。“句子要靠译者的博识与精通语言才能理解、翻译”。直译、意译的折中派。,24,奥古斯丁(St. Augustine, 354-430):罗马帝国末期基督教神学家、哲学家、拉丁教义的主要代表。当过修辞学教授,对希腊、罗马文学颇有研究。他根据自己对语言的研究和校订拉丁文圣经译本的经验,提出翻译的风格取决于译本读者的要求。,25,三种风格:朴素、典雅、庄严,翻译启蒙文本需要朴素的风格,颂扬上帝的文本需要典雅的风格,规劝和引导性的文本需要庄严的风格,发展了亚里斯多德的符号学说,认为翻译应考虑“所指”、“能指”和译者“判断”的三角关系,翻译的基本单位是词,并从译词和原词的对等来衡量翻译的对等。因此被奉为西方翻译史上语言学派的鼻祖。,26,至此,在罗马时期已出现两大学派:语言学派和文艺学派。直译和意译的争论也已开始,且两派之间的斗争常常十分剧烈。罗马帝国末期教会在文化上取得了垄断地位,宗教翻译得到进一步加强,直译、死译占主导地位,导致错误百出,成为后世意译派以此为例对直译派进行抨击。同时文学作品如骑士小说等广泛流传,为文学翻译争得了一席之地,但追求辞藻华丽,译风自由,滋长了意译的风气。,27,波伊提乌,波伊提乌(Boethius, 480?-524?):中世纪最重要的神学家、政治家、哲学家和翻译家。内容与风格互为敌对,要么讲究风格,要么保全内容,二者不可兼得;翻译是以客观事物为中心,译者应放弃主观判断权。注重翻译实践,主张翻译凭经验而不凭理论,使西方的翻译发生了一大转折古代奥古斯丁等人的翻译理论被严格的客观主义和实用主义所替代,长达五六百年之久。直到中世纪末,翻译理论的问题才成为人民普遍关心的问题。在此期间没有提出什么突破性的翻译理论。,28,文艺复兴(14-16世纪),文艺复兴的一个根本内容就是对古希腊、罗马的哲学、艺术和文学的重新发现和振兴。既是一场思想和文学革新的大运动,又是西方翻译史上的一次大发展。特别是文艺复兴在西欧各国普遍展开的16世纪和随后一个时期,翻译活动深入到思想、政治、哲学、文学、宗教各个领域,翻译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提高。,29,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 1483-1536):德国宗教改革领袖和翻译家在翻译圣经时,遵循通俗、明了、能为大众接受的原则,被誉为第一部民众的圣经,译本语言被誉为德语的典范,对德语的统一和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30,在翻译上,路德主张:用通俗、明了、能为广大民众所接受的语言翻译。坚持人文主义的语言观,认为不同的语言无法在结构和词汇上求得完全等同,要用地道的德语,而不是拉丁化的德语。只有使用意译才能在某种程度上再现原文的形式、风格和精神实质。译者应尊重原文,深刻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不能轻信教会神甫的传统解释。为了再现原文精神实质,译者可以增补原文字面上没有但字里行间蕴涵的意义。翻译应依靠集体的智慧,集思广益。,31,路德的七条翻译原则:可以改变原文的词序可以合理运用语气助词可以增补必要的连词可以略去没有译文对等形式的原文词语可以用词组翻译单个的词可以把比喻用法译成非比喻用法,反之亦然注意文字上的变异形式和解释的准确性路德译作的成功使意译派占了上风。不可否认,这七条原则对于翻译实践具有重大指导意义,至今仍在运用。,32,艾蒂安多雷(Etienne Dolet, 1509-1546):法国翻译家,1540年发表的论文论如何出色地翻译,被称为西方近代翻译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地提出翻译理论的人。五条基本原则:,译者必须完全理解所译作品的内容译者必须通晓所译语言和译文语言译者必须避免字字对译译者必须采用通俗的语言形式译者必须通过选词和调整词序使译文产生色调适当的效果,33,1719世纪,德莱顿(John Dryden, 1631-1700):英国古典主义流派创始人,复辟王朝的桂冠诗人,17世纪最伟大的翻译家,其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是17世纪英国翻译史上的颠峰。,翻译是艺术。在保留原作特点的前提下,尽可能使原作迷人,做到美的相似。优秀的译者必须首先是一名优秀的诗人。译者必须考虑读者,必须绝对服从原作的意思。翻译的分类有:逐字译(metaphrase),意译(paraphrase),拟作(imitation),是对直译和意译的发展。,34,泰特勒(Alexander Fraser Tytler , 1747-1814):英国翻译理论家,著有论翻译的原则(1790)一书。“优秀的翻译”:将原作的优点完全移植到译作的语言中,使译语使用者像原语使用者一样,对这种优点能清楚地领悟,并有着同样强烈的感受。,著名的翻译三原则:译作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译作的风格和手法应和原作属于同一性质译作应具备原作所具有的通顺,35,在当时西方翻译界自由意译风气盛行的情况下,泰特勒提出忠实、风格一致和通顺的三原则意义重大,成为后来许多翻译家遵循的信条,对19、20世纪的翻译理论产生了积极影响,在西方翻译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36,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1749-1832):德国最卓越的文学家。他主张:翻译是世界事务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活动之一,因为译者是“人民的先知”。主张不论外国名著是诗体还是散文体,都应该用平易明快的散文体来翻译,朴实无华的翻译总是最适当的翻译。,37,歌德对翻译的三种分类:了解外国文化的翻译用简明易懂的散文翻译外国作品,使其内容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民族特性之中取而代之的翻译译者把外国作品内容加以吸收,用本族语和本国文化背景构成一件新的东西代替原作力求做到译文和原作完全一致的翻译要求译者放弃民族的特点,产生一个新的第三者。,38,洪堡特(Wilhelm von Humboldt, 1767-1835):德国语言学家、哲学家和教育改革家翻译的可译性和不可译性问题,“在我看来,所有翻译都只不过是试图完成一项无法完成的任务。任何译者都注定会被两块绊脚石中的一块所绊倒:不是贴原作太紧而牺牲本民族的风格和语言,就是贴近本族语特点太紧而牺牲原作。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路线不是难以找到而是根本不可能找到”。,39,“在任何语言中,甚至不十分为我们所了解的原始民族语言中,任何东西,包括最高的、最低的、最强的、最弱的东西,都能加以表达,这么说并不过分。”“人类先天具有的语言能力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能力,因此所有语言中必定都具有理解所有语言的秘诀。”,40,小结,在两千年的西方翻译史上,一大批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对文学翻译和与文学翻译有关的理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显现出其重要地位,对20世纪西方文艺学派的翻译理论起到了重大的影响作用。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已经触及到了文学翻译的一些基本问题,诸如文学翻译的方法(直译和意译)、文学翻译的标准、文学翻译的分类、可译性和不可译性等。,41,4. 二十世纪的文艺学派,翻译的世纪:翻译活动、翻译事业空前活跃、空前繁荣翻译理论也异常活跃:语言学派、交际学派、社会符号学派、翻译学派等多种学派纷纷出现。文艺学派仍然存在,并吸收了其它学派的一些观点。,42,美学观点,克罗齐(Benedetto Croce, 1886-1952):意大利美学家、文学评论家,他从美学观点讨论翻译,认为:翻译不可能完美再现原著面貌,因为完全相等于原作表达方式的翻译是不可能存在的。翻译必须再创造:译者读到原文,将其放在思维中,与译者本人的思想性格融为一体,然后创造出新的表达方式。文学翻译不可过分自由,专业翻译不可过分拘谨。,43,翻译即艺术,萨瓦里(Theodore H. Savory):英国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翻译的艺术(The Art of Translation, 1957)翻译是一门艺术:文学翻译绘画,科技翻译摄影,44,四类翻译:完美翻译(perfect translation):纯属传递信息的翻译,如广告、布告等等值翻译(adequate translation):不拘形式,只管内容的翻译,主要是文学翻译综合翻译(composite translation):多种材料的翻译科技翻译(translation of learned, scientific, technical and practical matter):内容的重要性远远超过语言表达形式的重要性。,45,12条原则(或六对矛盾的原则):必须译出原作的文字必须译出原作的意思必须译得读起来像原作必须译得读起来像译作必须反映原作的风格必须反映译者的风格必须译得像原作同时代的作品一样必须译得像译者同时代的作品一样可以对原作进行增减不可以对原作进行增减诗必须译成散文诗必须译成诗,译者可以根据本人所好,根据原文、译文及读者的要求,分别选用不同的原则。,46,翻译即理解,斯坦纳(George Steiner, 1929- ):出生于巴黎,美国籍作家,1969年获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院士头衔, 1974-1994年间任日内瓦大学英语文学和比较文学教授,退休后曾在牛津和哈佛大学讲学。通天塔之后语言与翻译面面观(After BabelAspects of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 1975)“翻译就是理解”,常被列为阐释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47,主要观点:文学翻译要做到“透彻的理解”,“从理论上是没有止境的”。“反对可译性的论点所依据的往往不过是一种片面的、只看一时而缺乏远见的见解”。“如果因为并不是什么都可以翻译,也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就否认翻译是可行的,那就太荒谬了。从事翻译的人们需要弄清楚的是在每一种具体情况下究竟应该忠实到什么程度,以及不同种类的翻译之间在忠实方面容许有多大的差别”。,48,创造性阐释,庞德(Ezra Loomis Pound, 1885-1972):美国诗人,批评家,翻译理论家,翻译家,20世纪西方现代文学的主要奠基者,意象派(Imagism)诗歌运动的发起人,西方现代诗歌改革的巨匠。一生中翻译了许多中国古典诗歌及论语,南欧、普罗旺斯的抒情歌谣和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古英语诗歌。,49,庞德中文能力有限,他对中国古诗的翻译更多地是一种运用古老的东方文本对于自己诗学理论所做的实验。他认为翻译具有自主性(autonomy of translation),表现为两种形式:所翻译的文本是“阐释性的”(interpretive),或者伴随原文的翻译评论或批评鉴赏,让读者直接在译文中读到原文的独特语言特点。这就是为什么在庞德的译文中常有原文或原文词汇出现。译文可能是一种“原文创作”(original writing),译入语文化主导着对原文的改写标准。译文是基于原文的基础之上,译者以自己的语言风格及时代的需要进行创作。,50,子曰:“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He said, Study with the seasons winging past, is not this pleasant?To have friends coming in from far quarters, not a delight?Unruffled by mens ignoring him, also indicative of high breed.,庞德译论语精选,51,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He said, A gentleman with no weight will not be revered, his style of study lacks vigour.First: get to the middle of the mind; then stick to your word.Friendship with equals.Dont hesitate to correct errors.,52,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He said: the proper man: sun-rise over the land, level, grass sun, shade, flowing out; the mean man adds distress to distress.,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