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局部麻醉及拔牙术ppt课件.ppt
口腔局部麻醉及拔牙术,第一节 口腔局部感觉神经分布,上颌神经 蝶腭神经 鼻腭神经 腭前神经 腭中神经和腭后神经 上牙槽神经 上牙槽前神经 上牙槽中神经 上牙槽后神经,下颌神经 为三叉神经最大分支,有感觉和运动神经纤维,属混合神经,分前后两股。 前股: 颊神经 后股: 耳颞神经 舌神经 下牙槽神经,第二节 常用麻醉局部方法,常用局部麻醉药,常用局部麻醉方法,一、表面麻醉 常用的药物为1%2%丁卡因。 将麻醉药物喷涂在手术区,使神经末梢麻醉,达到麻醉效果。 主要用于:表浅的粘膜下脓肿切开、松动乳牙或恒牙的拔除。,二、浸润麻醉 常用1%2%普鲁卡因或1%2%利多卡因 将麻药注入治疗区域,以阻止感觉神经末梢痛觉冲动的传导,达到手术无痛的效果。 主要用于: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的手术以及牙、牙槽骨、牙周组织的手术。 方法:1、皮丘注射法 2、骨膜上浸润法 3、牙周膜注射法,1.皮丘注射法:在皮下或粘膜下注射少量药液,形成皮丘,然后再分层向周围注射。可麻醉神经末梢,用于表面软组织肿物的切除及脓肿切开引流。药物压力使局部组织内张力增大,毛细血管减少,手术视野清晰,分离组织容易。,2、骨膜上浸润法常用1 % 2%利多卡因 适用于牙、牙槽突、牙周组织手术,在牙及牙槽外科手术中,一般多在上颌牙槽突或下颌前牙区的牙槽突应用浸润麻醉,因为这些部位的牙槽骨骨质比较菲薄,并且疏松多孔,局麻药液容易渗透入众多小孔,进入颌骨,麻醉牙神经丛。首先调整病员的椅位,并预计注射点至麻醉区的最短距离,注射前检查针有无阻塞,针尖是否锐利,一般在麻醉牙的前庭沟进针,距龈缘1cm,针尖与粘膜成45,进针后,针尖抵触到骨面,感觉到阻力,退针2mm,注射0.52ml,3、牙周膜注射法主要适用于对疼痛耐受力强,有出血倾向,或牙周膜有炎症而单纯用浸润麻醉或阻滞麻醉效果不佳者。用短而细的注射针头,自牙的近中或远中刺入牙周膜深约5mm,分别注入麻药0.20.4ml缺点是比较疼,但是损伤小,适用于血友病和类似有出血倾向的病人,牙周膜炎症严重时也用,效果较好。,三、阻滞麻醉将麻醉药物注射到神经干或者其主要分支附近,以阻断神经末梢传入的刺激,使被阻滞的神经分布区域产生麻醉效果。优点:用药量小,麻醉区域广,持续时间长,可远离病区注射,对感染病例及整形手术适用。,(一)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本法适用于上颌磨牙的拔除以及相应的颊侧龈、粘膜细上颌结节部的手术。一般以上颌第二磨牙远中颊侧根部前庭沟作为进针点,对于上颌第二磨牙尚未萌出的儿童,则以第一磨牙的远中颊侧根部的前庭沟作为进针点,在上颌磨牙已缺失的病人,则以颧牙槽嵴部的前庭沟为进针点。注射针与上颌牙的长轴成45,向上后内方刺入,进针时针尖沿着上颌结节弧形表面滑动,深约2cm,回抽无血,即可注入麻醉药液1.5ml2ml。注意针尖刺入不宜过深,以免刺破上颌结节后方的翼静脉丛,引起血肿。麻醉区域及效果:除第一磨牙颊侧近中根外的同侧磨牙的牙髓、牙周膜、牙槽突及其颊侧的骨膜、牙龈粘膜。注意第一磨牙的颊侧近中根为上牙槽中神经支配,因此在拔除上颌第一磨牙时,尚需在第一磨牙近中根颊侧相应部位的移行沟粘膜转折处补行浸润麻醉。,(二)腭前神经阻滞麻醉 将麻药注射入腭大孔或其附近以麻醉腭前神经,故又称为腭大孔麻醉:本法适用于上颌双尖牙、磨牙拔除术的腭侧麻醉。腭大孔的表面标志:腭大孔位于上颌第二、三磨牙之间,腭侧龈缘与腭中线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覆盖其上的粘膜可见小凹陷,即为进针的标志。麻醉区域及效果;同侧磨牙、双尖牙腭侧的粘骨膜,牙龈及牙槽骨。注意行腭大孔注射时,注射麻药不可过多,注射点不可偏后,以免同时麻醉腭中、腭后神经,引起软腭、悬雍垂麻痹而致恶心或呕吐。,(三)鼻腭神经阻滞麻醉将麻药注入腭前孔(切牙孔),以麻醉鼻腭神经,故又称为腭前孔注射法。腭前孔的解剖位置在左右尖牙连线与腭中线的交点上。表面有梭形的腭乳突覆盖。前牙缺失者,以唇系带为准,越过牙槽嵴往后0.5cm即为腭乳突。麻醉区域:两侧尖牙腭侧连线前方的牙龈,腭侧粘骨膜和牙槽骨。尖牙腭侧远中部分因有腭前神经交叉分布,所以,该处不能获得完全的麻醉效果。必要时应辅以局部浸润麻醉或腭前神经阻滞麻醉。,(四)眶下神经阻滞麻醉 将麻药注入眶下孔或眶下管,以麻醉眶下神经及其分支。可麻醉上牙槽前、中神经,甚至上牙槽后神经,即可麻醉整个上颌牙神经丛。本方法适用于同侧上颌切牙至前磨牙的拔除,牙槽突修整及上颌囊肿刮治术和唇裂修复等手术。 口外注射法 眶下孔位于眶下缘中点下方0.51cm处。注射时用左手示指扪得眶下缘,右手持注射器,注射针自同侧鼻翼旁约1cm处刺入皮肤,使注射针与皮肤成45角,向上后外进针约1.5cm,可直接刺入眶下孔,有时针尖抵触骨面不能进入眶下孔,可注入少量麻药,使局部无痛,然后移动针尖探寻眶下孔,直到其进入眶下孔内,随即注射麻药11.5ml.一般35min后显麻醉效果。注意注射针进入眶下管不可过深,以免伤及眼球。,口内注射法 牵引上唇向前向上,注射针与上颌中线成45角,于侧切牙根尖相应部位得口腔前庭沟顶刺入,向上后外进针,即可到达眶下孔,但不易进入眶下管。 麻药注入眶下管内的麻醉效果较眶下孔注射为好,麻醉区域亦较广泛。可以麻醉同侧下眼睑、鼻眶下区、上唇、上颌前牙、前磨牙,以及这些牙的唇颊侧牙槽突、骨膜、牙龈和黏膜等组织。,(五)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是将麻药注射到翼下颌间隙内,下颌孔附近。针尖一般应达到下牙槽神经进入下颌孔前,在下颌小舌平面以上的下颌神经沟附近,麻药可顺沟流至下颌孔,以麻醉下牙槽神经。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临床常用口内直接注射法。注射标志:病员大张口时,可见磨牙后方,舌腭弓(前柱)之前,有一索条样粘膜皱襞,即翼下颌皱襞。另在颊部有一由脂肪组织突起形成的三角形颊脂垫,其尖端正居翼下颌韧带中点而稍偏外处。此二者即为注射的重要标志。若遇颊脂垫尖不明显或磨牙缺失的病员,可在大张口时,以上下颌牙槽嵴相距的中点线上与翼下颌韧带外侧34mm的交点,作为注射标志。 麻醉区域及效果:同侧下颌骨、下颌牙、牙周膜、双尖牙至中切牙唇(颊)侧牙龈、粘骨膜及下唇部,以下唇麻木为注射成功的主要标志。,注射方法:病员大张口,下颌牙平面与地面平行,将注射器放在对侧口角,即第一、第二双尖牙之间,与中线成45角。注射针应高于下颌牙平面1cm并与之平行。按上述的刺入点标点进针2.5cm左右,可达下颌骨骨面的下牙槽神经沟。回抽无血,即可注入麻药11.5ml。约5分钟后,病员即感同侧下唇口角麻木、肿胀,探刺无痛。,(六)舌神经阻滞麻醉 将麻药注射到舌神经周围,以麻醉该神经。 注射方法:在行下牙槽神经麻醉口内注射后,将注射针退出lcm,此时注射麻药0.51ml,即可麻醉舌神经,或在退针时,边退边注射麻醉药,直到针尖退至粘膜下为止。麻醉区域:同侧下颌舌侧牙龈、粘骨膜、口底粘膜及舌前23部分。麻醉效果:同侧舌有烧灼、肿胀、麻木感,尤以舌尖部更为明显,同时行下牙槽神经麻醉者,一般舌神经出现麻醉征较下牙槽神经为早。,(七)颊神经阻滞麻醉注射标志和方法:由于行下牙槽神经麻醉的针刺点在翼下颌韧带中点外侧23mm处,此进针点周围正是颊神经分布的区域并接近颊神经干,所以可在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过程中,针尖退至肌层、粘膜下时注射麻醉药0.51ml,即能麻醉颊神经;麻醉区域及效果:同侧下颌第二前磨牙及磨牙颊侧牙龈、粘骨膜、颊部粘膜、颊肌和皮肤。局部可有肿胀、麻木感。,常见的局部麻醉并发症及预防,一、晕厥晕厥是一时性中枢缺血所致。一般可因恐惧、饥饿、疲劳及全身健康较差等内在因素,以及疼痛、体位不良等外在因素所引起。临床表现:头晕、胸闷、面色苍白、全身冷汗、四肢厥冷无力、脉搏快而弱、恶心、呼吸困难;重者甚至有血压下降、短暂的意识丧失。防治原则:做好术前检查及思想工作,消除紧张情绪,避免在空腹时进行手术。一旦发生晕厥,应立即停止注射,迅速放平座椅,置病员于头低位;松解衣领,保持呼吸通畅;芳香氨酒精或氨水刺激呼吸;针刺人中穴;氧气吸入和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液。,二、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突出地表现在酯类局麻药,但并不多见。可分延迟反应和即刻反应, 临床表现:延迟反应常见血管神经性水肿,偶见荨麻疹、药疹、哮喘和过敏性紫癜;即刻反应是当用极少量药后,立即发生极严重的类似中毒症状,轻者寒战、胸闷、烦躁不安、恶心、呕吐等;重者病员突然惊厥、血压下降、神志不清、昏迷、呼吸困难、心跳骤停而死亡。过敏反应在同类局麻药中有交叉现象,例如对普鲁卡因过敏者,地卡因也不能使用。,防治原则:术前详细询问有无酯类局麻药如普鲁卡因过敏史,对酯类局麻药过敏及过敏体质的病员,均改用酰胺类药物,如利多卡因,并预先作皮肤过敏试验,或改用针刺麻醉。对轻症的过敏反应,可给脱敏药物如钙剂、异丙嗪、激素肌注或静注及吸氧。严重过敏反应出现抽搐或惊厥时,应迅速静注安定1020mg,或分次静脉注射2.5%硫喷妥钠,每次35mg,直至惊厥停止。若发生呼吸抑制,应立即面罩加压吸氧或气管插管做人工呼吸。对循环衰竭的病员应给升压药、补液;如呼吸、心跳停止,则按心肺复苏方法迅速抢救。,三、中毒当单位时间内进入血循环的局麻药速度超过分解速度时,血内浓度升高,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就会出现中毒症状。临床上发生局麻药中毒,常因用药量或单位时间内注射药量过大,以及直接快速注入血管而造成。中毒反应的表现可归纳为兴奋型与抑制型两类:兴奋型表现为烦躁不安、多话、颤抖、恶心、呕吐、气促、多汗、血压上升,严重者出现发绀、全身抽搐、惊厥、意识不清、呼吸循环衰竭死亡;抑制型上述症状多不明显,迅速出现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神志不清,随即呼吸、心跳停止。防治原则:用药前应了解局麻药毒性大小及一次最大用药量。普鲁卡因安全剂量每小时不超过1g。要坚持回抽无血,再缓慢注射麻药。如一旦发生中毒反应,应立即停止注射麻药。中毒轻微者,置病员于平卧位,松解颈部衣扣,使呼吸畅通,待麻药在体内分解后症状可自行缓解。重者采取给氧、补液、抗惊厥、激素及升压药等抢救措施。,四、注射区疼痛或水肿 原因:麻药变质、有杂质、注射针头变形损伤骨膜、违背无菌操作原则造成感染。 术前要检查注射针头,认真消毒,进针时针头斜面朝骨面,避免刺伤骨膜。发生后可热敷、理疗、封闭,同时给予消炎止痛药品。,五、血肿注射针刺破血管所致,较常见于上牙槽后神经、眶下神经阻滞麻醉时。特别在刺伤静脉丛后,可发生组织内出血。 临床表现:血肿部位快速肿胀、无疼痛。在粘膜下或皮下出现紫红色瘀斑或肿块。数日后,血肿处颜色逐渐变浅呈黄绿色,并缓慢吸收消失。防治原则:注射针尖不能粗钝及有倒钩。注射时不要反复穿刺以免增加穿破血管的机会。若局部已出现血肿,可立即压迫止血,并予冷敷;24h后改用热敷,促使血肿吸收消散。并可酌情给予抗感染及止血药物。,六、感染注射针被污染,局部或麻药消毒不严,或注射针穿过感染灶,均可将感染带入深层组织,引起颞下凹、翼下颌间隙、咽旁间隙或口底间隙等感染。 临床表现:少数情况下还可能经血循环造成严重的全身感染,一般多在注射后15天,局部红、肿、热、痛明显,较深部位45天后出现症状,表现注射区疼痛、肿胀、张口受限、发热等全身症状。防治原则:注射器械及注射区的消毒一定要严格;注射时防止注射针的污染和避免穿过或直接在炎症区注射。已发生感染者应按炎症的治疗原则处理。,七、暂时性面瘫一般多见于下牙槽神经口内阻滞麻醉时,由于注射针偏向外后不能触及骨面,或偏上越过乙状切迹,而致麻药注入腮腺内麻醉面神经而发生暂时性面瘫;也偶见于咀嚼肌神经注射过浅所致。这种情况待麻醉药作用消失后,神经功能即可恢复,故勿需特殊处理。,八、其他并发症 神经损伤注射针穿刺或撕拉,或注入混有酒精的溶液,都能损伤神经,出现长时间的感觉异常、神经痛或麻木。临床上,多数神经损伤是暂时性、可逆性的病变,严重的神经损伤则恢复较慢,甚至有完全不能恢复者。可早期给予积极处理,促进神经功能的完全恢复。 暂时性牙关紧闭可发生于下牙槽神经口内阻滞麻醉时,但比较罕见。由于注射不准确,麻醉药注入翼内肌或咬肌内,使肌肉失去收缩与舒张的功能,并停滞于收缩状态,因而出现牙关紧闭。一般都是暂时性的。,第三节 拔牙术,一、拔牙器械主要:拔牙钳、牙挺、牙龈分离器。辅助器械:手术刀、刮匙、骨凿、鼓锤、咬骨钳、止血钳、缝合线、持针器、剪刀。,二、拔牙适应症 牙拔除术的适应证是相对的,应根据医疗水平及患者自身条件进行选择。1.牙体病 严重广泛不能修复的龋坏,如残根、残冠。2.牙周炎 牙周围骨组织大部分破坏或因条件所限不能治疗者。 3. 根尖病 不愿或不能用根管治疗、根尖切除等方法保留的根尖周病患牙。 4.阻生牙 反复引起冠周炎或引起邻牙龋坏者。 5.滞留乳牙 滞留的乳牙影响恒牙正常萌出者,应予拔除。但在成人牙列中的乳牙,下方无恒牙(先天缺失)或恒牙阻生,乳牙无松动且有功能时,则不必拔除。,6.病灶牙 对可疑为某些疾病,如风湿病、肾炎,特别是一些眼病(虹膜睫状体炎、视神经炎、视网膜炎等)的病灶牙,在有关科室医生的要求下,可予拔除。引起某些局部疾病如颌骨骨髓炎、上颌窦炎等的病灶牙,在急性炎症控制后也应予以拔除。 7.多生牙、移位或错位牙 形状异常,影响美观;位置不正或妨碍功能的多生牙,均可拔除。影响功能及美观,引致疾病或创伤,妨碍义齿修复的移位牙或错位牙,均应拔除。8.创伤牙 因创伤折裂至龈下,或同时有根折,不能用其他治疗方法保存者。骨折线上的牙,在不影响骨折愈合的前提下应尽量保留。 9.治疗需要 因正畸治疗或义齿修复而需要拔除的牙;恶性肿瘤进行放射治疗前,为预防严重并发症而需要拔除的牙;良性肿瘤波及的牙。,三、拔牙禁忌症1 血液疾病包括贫血、白血病、出血性紫癜及血友病等。应注意血液成分的量与质,在有出血倾向和抗感染能力低时,应视为拔牙禁忌证。2 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心脏病拔牙,术前1h给予镇静药,麻醉药中不加肾上腺素;绝对禁忌:6个月内发生过心肌梗死;不稳定的或最近才开始的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未控制的心律不齐;未控制的高血压。血压如高于180100 m mHg时应先进行治疗。3 糖尿病未控制的糖尿病是拔牙的禁忌证,如需拔牙,血糖在8.8mmolL以内,又无酸中毒症状时进行。由于病员抗感染能力差,应在术前、术后给予抗生素。,4 牙源性炎症急性期急性炎症伴有尚未得到控制的蜂窝组织炎时,应首先控制蜂窝组织炎,引起感染的牙的重要性是第二位的。但为了更好地控制炎症,一有可能,即应及时拔除患牙。急性冠周炎时阻生牙的拔除创伤大,可导致炎症扩散,应在炎症控制后拔除。急性牙龈感染和急性传染性口炎均应推迟拔牙时间。 5 月经与妊娠月经期可发生代偿性出血,但可以进行简单的拔牙;对于引起极大痛苦、必须拔除的牙,在妊娠期间皆可进行,但对选择性手术,则应在怀孕的第4、5、6月期间进行较为安全。 6 严重的慢性病 肾功能衰竭、活动性肺结核、肝功能损坏严重、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恶性肿瘤。,四、拔牙前准备(一)病员术前的思想准备 牙拔除术大多在局麻下进行,术前应进行必要的解释工作,以取得病员的主动配合。 (二)术前检查 简要询问病史,特别注意有无拔牙禁忌证,必要时应作各种相关的补充检查。详细的局部检查,确定所要拔除的牙位、拔牙原因。选择麻醉方法及药物。估计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确定对策。(三)手术区处理 (四)器械准备 主要器械为拔牙钳,其次为牙挺。,五、拔牙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一)拔牙的基本步骤一 分离牙龈分离牙龈的目的是避免安放牙钳时损伤牙龈,导致术后牙龈出血。分离应达牙槽嵴顶(器械可与骨接触),并按先唇颊侧、后舌腭侧的顺序将牙龈轻轻掀离根面。二 挺松牙齿 挺刃由近中插入牙根与牙槽嵴之间,以牙槽嵴为支点,以旋转、楔入、撬动力量使牙松脱。注意:勿以邻牙为支点;防止牙挺滑脱刺伤邻近或对侧组织。,三 安插牙钳 正确选用拔牙钳。钳喙的长轴必须与牙长轴平行。安放时,钳喙应紧贴牙面内外侧滑入牙颈部。应握钳柄接近末端处,夹紧患牙。 四 脱位运动、 旋转、摇动、拔出。注意:夹紧病牙,使在用力时,钳喙不会在牙骨质上滑动,否则易断根。肯定钳喙未侵犯邻牙,预防邻牙损伤。钳喙的位置必须在牙根部,并尽可能插向根方,而不是置于牙冠釉质上。,(二)一般牙的拔除方法1、上颌中切牙牙根为单根,近似圆锥形,牙根较直,根端圆钝,根的横切面近于圆形,唇侧的轩槽骨壁较薄。拔除步骤:向唇、腭侧摇动,向远中及近中扭转,沿牙根原有的纵轴方向牵引脱位。2、上颌尖牙牙根圆锥形,单根,近远中面略扁平,根粗而长,一般较直,也有根尖13弯向|远中者。根的横切面为三角形。唇侧骨板薄。方法基本与中切牙同,但应加强唇腭侧,特别是向唇侧的摇动。,3、上颌前磨牙上颌第一前磨牙为扁根,单根多见,有的则在根尖部分为颊、腭二根。根周骨质较厚,颊侧骨板较薄,拔除时先向颊侧后向腭侧摇动,逐渐加大向颊侧的摇动力量,并与牵引力结合,将溪拔除。不能用扭转力量。上颌第二前磨牙多为单根,扁平,可稍弯向远中。拔除方法与第一前磨牙同。,4、上颌第一、二磨牙上颌第一磨牙为三根,根分叉大,牙槽骨板都较厚。上颌第二磨牙亦为三根,但牙根较细,分叉小,颊侧骨板较薄。拔除时,一般应先用牙挺挺松后,向颊腭侧反复摇松,再向阻力小的方向,一般为向下、向颊侧方向牵引即可拔除。5、上颌第三磨牙牙冠较第一、二磨牙小,牙根变异较大,多数是三根融合,略呈圆锥形,并向远中弯曲,此牙周围骨质较疏松,且较薄。应向颊、腭侧摇松后,再向下向颊侧并向远中牵引,即可拔除,也可用牙挺向下后方挺出。,6、下颌切牙、尖牙 切牙牙冠窄小,牙根扁平,近远中径小,多为直根。尖牙为单根,粗而长,根端有时稍向远中弯曲,牙根横切面似三角形,尖向舌侧,唇侧牙槽壁较薄。拔牙时向唇舌向摇动,以向唇侧为主,松动后向上前方牵引,可稍加扭转力。,7、下颌前磨牙下颌第一、二前磨牙解剖形态相似,均为锥形单根牙,牙根细长。有时略向远中弯曲。根的颊舌径较大,牙根横切面为扁圆形。牙槽骨壁均较厚,骨质弹性较上颌小。钳拔时主要为颊舌向摇动,稍可扭转,最后向上、向颊侧、向远中拔除。也可先挺松后再用牙钳向颊侧拔出。8、下颌磨牙多为彼此平行的近、远中两根。颊舌径都较大,切面呈扁圆形,略弯向远中。有的为三根,即远中根分为远中颊根及远中舌根二根。拔除时,对牢固的牙先用牙挺挺松,然后用颊舌向的摇动力量,最后向上、向颊侧拔出。,(三)特殊牙的拔除 牙根拔除术 遗留牙槽窝中时间较久的牙根为残根, 断根是指拔牙术中折断的牙根,拔除较为复杂。 原则上各种断根皆应在术中取出,但也必须全面考虑,如病员体质甚弱,而手术又很复杂时,亦可延期拔除。有的断根如甚小,且本身并无炎症存在,也可不予拔除。,(一)根钳拔除法适用于高位残根,颈部折断的断根或虽折断部位低于牙槽嵴,但在去除少许牙槽骨壁后,仍能用根钳夹住的断根。(二)牙挺取根法根的折断部位比较低,根钳无法夹住时,应使用牙挺将其挺出。应选用能进入牙槽窝并能达一定深度的牙挺,挺刃的大小、宽窄应与牙根相适应。其支点应为牙槽间隔,或腭侧骨板。(三)翻瓣去骨法翻瓣术的原理是将牙根表面的粘骨膜瓣切开并掀起,显露其下方的骨组织并将骨除去,以显露牙根及病变组织。,阻生牙拔除术 由于邻牙、骨或软组织的阻碍而只能部分萌出或完全不能萌出,且以后也不可能萌出的牙,称为阻生牙。常见的阻生牙为下颌第三磨牙、上颌第三磨牙及上颌尖牙。,六 拔牙创的检查、处理 及拔牙术后医嘱 检查 1.检查牙根 2.牙龈有无撕裂 3.刮净牙槽窝 4.修复牙槽嵴 5.压迫止血 6.应用抗生素 医嘱 1.当日勿刷牙、漱口 2.术后2h可进食 3.术后勿舔吮伤口 4.术后当日可伴少量渗血 5.术后12天可有轻微疼痛,七、拔牙术常见并发症及处理一、术中并发症及其防治(一)牙根折断牙折断是拔牙术中常发生的并发症。分析其原因,约有下列各种:钳喙安放时位置不正确,或未与牙长轴平行,或未夹住牙根而夹住牙冠;拔牙钳选择不当,钳喙不能紧贴于牙面;牙冠有广泛龋坏;牙的脆性增加;牙根外形变异;周围骨质因各种原因而过度致密,或与牙根固连;拔牙时用力不当,用力的方向错误或因使用暴力所致。(二)邻牙或对颌牙折断或损伤术前即应注意邻牙的情况。牙钳及牙挺的选择或使用不当,也会损伤邻牙。对颌牙常因牙钳撞击而损伤。术中应注意保护并控制用力,有合理的支点。,(三)牙龈损伤多由于分离牙龈不彻底,安放牙钳时夹住牙龈所致。损伤较重时应将其缝合。术后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四)下颌骨骨折用力过大或不正确的力,或由于各种病理情况,下颌骨已较薄弱而易致折断。(五)上颌窦穿通或断根进入窦内 上颌磨牙和前磨牙的牙根与上颌窦窦底较近,有的甚至仅隔窦粘膜,在取断根时,易将断根推入窦腔。(六)术中出血 全身因素:全身性疾病和高血压 局部因素:术中暴力使牙龈撕裂、颌骨骨折、血管损伤。,二、术后并发症及其防治(一)拔牙后出血牙拔除后半小时,如仍有明显出血时,或拔牙当日止血,第二天又出血者,称拔牙后出血。出血原因:绝大多数为局部因素。局部因素有牙槽窝内残留炎性肉芽组织、软组织撕裂、牙槽骨骨折、牙槽内小血管破裂、较大知名血管破损,如下牙槽血管或后上牙槽血管破裂等。血块脱落也可引起出血。至于创口感染,血块分解后产生的出血,多发生在拔牙48小时以后,称为继发性出血。偶有全身因素引起的拔牙后出血。处理应同时从局部及全身两方面着手,局部因素首先查看出血点,压迫止血,同时加入一些药物,如云南白药等,拉拢缝合。全身因素引起的出血应以预防为主,详细询问病史及检查常可发现这些因素。必要时应会同内科医生协同诊治。,(二)干槽症病因:创伤学说,认为创伤和感染为主要病因;纤维蛋白溶解学说,认为创伤或感染可引起纤维蛋白溶解,从而血凝块被破坏,激肽形成,产生剧烈疼痛。临床上可分为腐败型与非腐败型两类,前者更严重而多见。主要症状发生在术后23天后的持续性疼痛,可向耳颞部放射。检查时,腐败型者可见拔牙窝空虚,牙槽骨壁表面有灰白色假膜覆盖,创内有腐败坏死物质,有明显臭味;骨壁有明显触痛,创口周围牙龈略红肿;局部淋巴结可有肿大,压痛。偶有发生张口受限、低热、全身不适等症状者。 预防为主,严格无菌原则,减少创伤,除净杂物,保护凝血块。 治疗原则:清创,隔离外界刺激,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三)术后感染口腔组织血运丰富,抗感染能力甚强,术后急性感染少见。拔牙创有时也发生慢性感染,多由于异物在拔牙后未被清除所引起。病员感觉创口不适,检查可见创口愈合不良,长期少量排脓和肉芽组织增生,牙龈红肿现象。 拔牙后应常规给予牙槽窝清创,对有慢性根尖炎症者更应彻底掻刮。局麻下彻底刮除,重新形成血凝块,可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