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课程章节ppt课件.ppt
第 五 章课 程,一、课程的概念广义的课程是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狭义的课程指某一门学科,第一节 课程概述,( ) 是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份量及其进程的总和。 A.教学大纲 B.教学计划 C.课程目标 D.课程答案:D,“课程”一词在我国始见于唐宋时期的孔颖达的诗经小雅。在西方,“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书中。,“课程”一词最早出现于( )A.宋元 B.唐宋C.秦汉 D.明清 【B】,1918年,美国学者博比特出版了课程一书,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这是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 1949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视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其作者泰勒被认为是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泰勒也被称之为“课程评价之父”。,当今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就其实质来说,就是课程现代化的问题。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课程的意义课程是学校培养人才蓝图的具体表现课程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课程是学生吸取知识的主要来源课程设置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决定作用课程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和标准,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施工蓝图”是( ) A.教育方针 B.教材 C.课程标准 D.课程答案:D,二、课程的类型,1、从课程内容的固有属性来分:学科中心课程( “六艺”“骑士七技”) 最古老、使用最广泛活动中心课程 2、按照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分: 分科课程、综合课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比较,3、从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来分:必修课、选修课 4、根据课程任务,可以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5、依课程开发、管理的主体来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校本课程),6、从课程的呈现方式来分:以课程表现形式或者说影响学生的方式:显性课程(公开课程)(计划性)隐性课程(潜在课程) 杰克逊,7.从课程的功能角度来看,可以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1.2012南阳13焦作13郑州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 )。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D.从课程任务角度划分 D,试题链接:,2.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品德、艺术课,这属于( )A.分科课程 B.综合课程C.活动课程 D.通识课程【 B 】,3、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强调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及个性养成,是(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潜在课程4、中国古代的“六艺”,古希腊的“七艺”可看作是最早的()。A.国家课程 B.核心课程 C.地方课程 D.学科课程 B D,4、有利于解决有限的学习时间与人类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矛盾的是()。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必修课程 C,5、现在初中开设的“历史与社会”,“科学”“艺术”等属于()。A.综合课程 B.活动课程C.学科课程 D.核心课程6、课程计划中并不作出硬性规定,是否修习,可根据地方、学校或学生的需要来确定,这种课程是()。A.校本课程 B.活动课程 C.选修课程 D.国家课程 A C,7、地方课程属于()。A.一级课程 B.二级课程 C.三级课程 D.四级课程8、国家课程的管理权属于()。A.国务院 B.地方教育机关 C.人大 D.中央教育机关 B D,9、学校中存在着对学生的影响,但又无法控制的教育因素,可以称之为()。A.校本课程 B.潜在课程 C.国家课程 D.活动课程 B,10.【2011-平顶山】以下关于活动课程主要属性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以儿童为中心,依据儿童当前的兴趣和需要来设置课程B.打破学科界限,按活动主题来组织学习经验C.课程组织心理学化,要求按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和特点来组织课程D.活动课程即是通常所讲的课外活动 D,11、【2013-永城】学生的直接经验主要是通过( )获得的。A.综合课程 B.实验课程 C.分科课程 D.活动课程 D,12. 【2012-新乡】教育史上,课程类型的两大主要对立流派是( )A学科中心课程与活动中心课程B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C核心课程与广域课程D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A】,13.【 13驻马店遂平】在对学校隐性课程的分类中,一般把教师无意识的言行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而构成的课程称之为()。物质性隐性课程制度性隐性课程心理性隐性课程活动性隐性课程【】,观念性隐性课程:包括隐藏于显性课程之中的意识形态,学校的校风、学风,有关领导与教师的教育理念、价值观、知识观、教学风格、教学指导思想等。物质性隐性课程:包括学校建筑、教室的布置、校园环境等。制度性隐性课程:包括学校管理体制、学校组织机构、班级管理方式、班级运行方式。心理性隐性课程:主要包括学校人际关系状况,师生特有的心态、行为方式等,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及技能的基础及其可 接受性.4、课程理论,社会、知识、儿童,三、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试题链接:1.【2012-许昌】()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要素A.社会 B.知识C.学生 D.教师E.家庭【 ABC 】,2、既是制约学校课程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学校课程发展变化的重要动力的是( )A.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经济状况B.学生年龄特征C.杰出教育家的思想D.课程理论 【A】,四、主要课程理论流派课程现代化的三个代表人物:布鲁纳、赞可夫、瓦根舍因,(一)学生中心课程论(二)学科中心课程论1.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布鲁纳2.要素主义课程理论 巴格莱3.永恒主义课程理论 赫钦斯(三)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 布拉梅尔德,杜威,试题链接1、没有具体明确的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活动的选材由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而定,这种课程理论属于()。A.活动课程论 B.要素课程论C.结构课程论 D.发展课程论 【答案】A,2、“结构主义课程”的代表人物是( )A.布鲁纳 B.杜威 C.赞科夫 D.卢梭3、“无论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A D,4. 要素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 )A.赫钦斯 B.巴格莱C.布鲁纳 D.布拉梅尔德【B】,【2013航空港】提倡课程内容应该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的是( )课程论。A.学科中心主义 B.社会中心主义C.经验主义 D.存在主义 【A】,1、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具有价值和任务的指标,是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课程目标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最为关键的准则。,第二节 课程目标,2、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 学习者的需要 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 学科体系,试题链接1.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包括( )A.学习者的需要B.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C.教师的教学风格D.学科体系E.社会传统 【 ABD 】,2、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哪几个方面()A.对学生的研究B.对教师的研究C.对社会的研究D.对学科的研究E.对教材的研究 【ACD】,三、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 目标是基础过程与方法 目标重在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重在体验和感受,试题链接1、【2012郑州高新、2012洛阳市直多选】“三维课程目标”的内容包括( )A.知识与技能 B.过程与方法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智力E.品德 【 ABC 】,四、课程目标的类型行为取向的课程目标生成性课程目标表现性课程目标,行为取向的课程目标理论:泰勒的课程目标理论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说“认知领域”“情感领域”“技能领域”,课程内容是根据课程目标从人类的经验体系中选择出来,并按照一定的逻辑序列组织编排而成的知识体系和经验体系。基本性质:知识性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第三节 课程内容,课程计划 (教学计划)课程标准 (教学大纲)教材,三、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学校教育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是( )A 课程计划 B 校舍安排 C 教学大纲 D 教科书 E 教学指导书【ACDE】,课程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 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课程计划具体规定了:教学科目的设置 中心问题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学周安排,【试题连接】1.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 )。A.课程目标B.课程标准C.课程计划D.教科书 【答案】C ,2.课程计划主要由( )组成。A.学科设置 B.学科顺序C.课时分配 D.学年编制E.学周安排 【ABCDE】,3. 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A.开设哪些科目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A】,4.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A.教学目标 B.课程目标 C.教学计划 D.教学大纲 【 D 】,5、教科书不同于其他任何书籍的基本特点是其内容的( )。A.准确性 B.示范性 C.新颖性 D.基础性6、教材的主体部分是( )A.讲授提纲和讲义 B.教科书和参考书 C.教科书和讲义 D.讲义和参考书 D C,7、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它主要包括( )。A.教科书 B.活动指导书 C.参考书 D.讲义 E.讲授提纲 ABCDE,8.目前在我国,中小学课程的主要构成部分包括()知识、能力、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大纲、教科书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9.评价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和依据是(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C.考试用书 D.教科书 【B】,2.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计划的特征: (1)强制性;(2)普遍性;(3)基础性对比:义务教育的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免费性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试题连接:1.【2012洛阳】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计划的特征包括( )A.强制性 B.普及性 C.基础性 D.普遍性 【ACD】,2. 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这三个特征是( )。A.课程目标的基本特征B.课程计划的基本特征C.课程标准的基本特征D.教学目标的基本特征 【B】,课程设计是有目的、有计划地产生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以及教科书等的系统化的活动。【2011叶县】有目的、有计划地产生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以及教科书等的系统化活动是( ) A.课程目标 B.课程设计 C.课程实施 D.课程评价,第四节 课程设计与实施,课程设计的主要模式:目标模式 泰勒斯腾豪斯的过程模式,泰勒原理:【二七区简答】1、学校应当追求哪些目标?2、怎样选择和形成学习经验?3、怎样有效地组织学习经验?4、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例题】1.泰勒的“课程原理”可概括为( )A.确定课程目标 B.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C.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 D.根据目标评价课程E.根据学生兴趣选择课程 【ABCD】,2.泰勒原理所包含的四大问题是指()A.课程政策是如何制定的 B.学校应达到哪些教育目标C.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D.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E.怎样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 BCDE 】,2.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 )A.杜威 B.斯塔弗尔比姆 C.泰勒 D.裴斯泰洛齐 【C】,3、课程设计的主要模式是( )。A.过程模式 B.CIPP模式C.CSE模式 D.目标模式E.目的游离模式,课程实施是指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安排课程表的原则:1、整体性原则2、迁移性原则3、生理适宜的原则,试题连接:1.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并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是()。A.课程实施 B.教学过程C.课程评价 D.课程标准 【 A 】,2、不属于课程表安排应遵循的原则的是( ) A、整体性原则B、迁移性原则C、生理适宜的原则D、普遍性原则,第五节 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基础,它包括教材以及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一切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各种资源。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和主要组成部分。,【2012判断】教材作为课程资源并不是唯一的,其作用呈下降趋势。( ),二、课程资源的分类 (一)空间: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二)功能: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三)存在方式: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素材性课程资源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 条件性课程资源包括与课程实施有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及时间、场地、媒体、设备、设施和环境,还有对于课程本质认识状况等。,试题连接: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将课程资源分为( )。A.校内课程资源 B.校外课程资源C.素材性课程资源 D.课堂课程资源E.条件性课程资源 【CE】,判断:课程资源是物化的。( ),三、常见的课程资源教师、学生、教学过程,下列关于课程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教师和学生不是课程资源B学校可根据地域性特点、学校传统和优势自主开发地方课程C凡是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都可以作为课程资源D对教师而言课程资源指的是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 C 】,案例,王老师在讲土地这篇课文时“我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然后,才又收住缰绳,缓步回到眼前灿烂的现实中来。一个学生说:“野马怎么会有缰绳?”王老师没有备课,就对学生说“难道秦牧还会错吗”学生的脸涨得通红,班级的气氛顿时凝固了。 请用教育原理分析。,案例分析,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教材观,使教材能为束缚学生思维发展的工具,没有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该把教材作为一种资源而不是束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视教材为案例,充实并超越教材,使教材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跳板。 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没有将学生看做发展的人。教师面对学生的提问和质疑,应该宽容学生的错误,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运用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对问题有正确的看法。,教师没有有效运用教育机智解决课堂中的突发事件。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训练和提高自己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但是该案例中教师的教学准备(备课)不充分导致无法积极应对教学过程(上课)中的一些问题。教师应该开放教材、挖掘教材、超越教材并在课前精心准备,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和备方法的统一。,第六节 课程管理与校本课程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了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个性化”的教育理念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思想与灵魂。,试题链接:1.下列属于一级课程的是()。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C.学校课程 D.基础型课程 【A】,三、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1.“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2.“决策分享”的民主理念;3.“全员参与”的合作精神;4.个性化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试题链接:1.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是( )A.“以学生为本”B.个性化C.“全员参与”D.“决策分享” 【 B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质(三)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是( )A.以学生为本 B.以学校为本C.以知识为本 D.以成绩为本 【A】,(四)校本课程的开发程序(五)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个性化”的教育理念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思想与灵魂。1.目标导向性原则 2.协调性原则3.统整性原则 4.多样性原则5.适宜性原则,(六)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七)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七)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2011-平顶山 简答】1. 促进教师专业自主意识的提升2. 促进教师知识结构的完善3. 增强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能力4. 教师研究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5. 促进教师反思意识和能力的提升,课程评价的模式:目标评价模式 泰勒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斯克里文背景、输入、过程、成果(CIPP)评价模式CSE模式 斯太克,第七节 课程评价,试题链接:1.目的游离评价模式主张()A.评价应关注非预期的结果B.评价的重点应放在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C.应着重关注课程计划满足目标的程度D.更多地考虑课程计划满足实际需要的程度E.评价的重点是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 【 ABD 】,2.以下不属于泰勒评价程序步骤的是()A.确立评价目标 B.确定评价情境C.控制评价过程 D.利用评价结果 【 C 】,3、目标评价模式的代表人物是( )。A.泰勒 B.泰勒 C.斯塔克 D.斯克里文 B,1、按照评价功能分类:诊断性评价 前 摸底形成性评价 中 注重发现问题终结性评价 后 评定成绩,做出结论2、按照评价主体分类:外部评价内部评价,三、课程评价的类型,3、按照评价基准的不同分类:相对评价 (常模参照评价) 选拔人才 绝对评价 (标准参照评价) 过关考试个体内差异评价,新课程的评价理念一变:功能的转变。即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筛选人才,而是为了促进评价对象的发展。三多:评价主体多,评价指标多,评价方法多。,试题链接:1.采取频繁的反馈和根据每个学生的需要因人而异地进行评价,这属于( )A诊断性评价 B终结性评价C形成性评价 D绝对性评价 【 C 】,2、教师资格证考试属及格过关标准,这种评价属于( )。 A.绝对评价 B.相对评价 C.定量评价 D.定性评价3、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根据其在团体中的位置来作出判断和报告评价结果的评价是( )。A.常模参照评价 B.标准参照评价C.配置性评价 D.正式评价 A A,4、( )评价具有甄选性强的特点,可以作为选拔人才、分类排队的依据。A.相对性评价 B.绝对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 D.终结性评价 A,5. 【2012-平顶山新城区】 用于选拔性和竞赛性活动的评价属于( )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C.个体内差异评价 D.形成性评价 A,6.( )用目标参照性测验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定,它依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编制试题来测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A.总结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C.相对性评价 D.绝对性评价【D】,7.(2010郑东新区单选)从评价的功能上分,中小学教学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8.(2012年郑州管城)“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 )评价。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C,A,9.(2011年郑州真题)根据教学评价的作用,教学评价可分为( ) A.相对性评价 B.绝对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E.总结性评价 C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