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某年石油天然气行业发展报告.docx

    • 资源ID:1859737       资源大小:263.69KB        全文页数:5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某年石油天然气行业发展报告.docx

    石油天然气行业 2006年度预测报告要 点1一、2005年石油天然气行业运行回顾21. 消费需求稳步攀升,但增速较去年同期大幅减缓22. 成品油进口大幅减少,供应日趋紧张33. 价格上涨明显,全年油价保持高位运行44. 行业效益分化加剧,利润向上游开采业转移5二、2006年油气需求量预测7(一)、宏观经济运行和趋势预测分析71投资增长分析72消费景气分析83外贸形势预测84GDP预测8(二)主要油品终端用户发展分析及预测91. 汽车、摩托车行业92交通运输123农业174. 渔业185电力196工矿企业197建筑施工208. 楼堂馆所219. 燃料油22(三)2005年油气需求预测22三. 石油产品产量预测分析24四原油、成品油进出口分析25五、国际石油价格走势及其影响分析261. 油价持续上涨的原因:强劲需求使得石油闲置产能创历史新低26(1)世界经济强劲复苏,带动需求快速上升26(2)闲置产能达历史新低,供求日趋紧张27(3)油价对各类非经济因素敏感度增加,投机因素起到重要作用27(4)欧佩克组织对油价的调控能力下降和美国政府的有意纵容282. 2006年油价走势基本判断283. 高油价对世界经济的影响304. 高油价对中国经济的影响32(1)油价高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33(2)高油价对价格水平的影响34(3)高油价对国民经济主要行业的影响35六、石油天然气行业投资前景分析及政策建议38(一)行业效益分析及投资建议381. 加大海外投资力度392. 集中精力经营核心业务,加大开采业投资403. 加大天然气行业的投入,发掘新的增长点40(二)政策建议411应对高油价的政策建议41(1)通过有效途径增加石油供给,保证中国石油需求41(2)建立国家石油储备体系,提高应对国际石油冲击的能力42(3)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422. 当前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弊端及改革建议42图表目录图1 2003年至今国内成品油月度表观消费量走势图2图2 2004、2005年国内成品油需求增速对比3图3 2004年4月份以来国际原油现货价格走势4图4 国内成品油月平均批发价格走势图5图5 石油天然气开采业景气指数图5图6 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利润和利润率6图7 石油加工业景气走势6图8 石油加工业利润和利润率7图9 汽油乘用车销量走势9图10 汽油商用车销量走势9图11 柴油商用车销量走势10图12 摩托车销量走势11图13 摩托车销量走势12图14 2004、2005年水路运输情况13图15 水路客运周转量走势14图16 水路货运周转量走势14图17 民航客运周转量走势15图18 民航货运周转量走势15图19 铁路客运周转量走势16图20 铁路货运周转量走势16图21 柴油农机总动力保持增长趋势预测18图22 渔业捕捞量保持稳定18图23 工业用电走势20图24 水泥产量走势图21图2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走势图21图26 燃料油需求走势图22图27 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及其趋势26图28 剩余产能与油价27图29 剩余产能与油价波动率27图30 1970年以来的国际油价30图31 全球石油强度31图32 全球石油强度31图33 我国重化工业化阶段原油进口量与生产量对比32图34 油价上涨对中国经济影响示意图33图35 油价上涨对中国经济影响示意图35表目录表1. 2005年分车型销售情况11表2. 2006年销量预测11表3. 2005年1-8月全社会公路客货运输周转量12表4 2006年公路客货周转量预计13表5. 2006年水路运输预测13表6 2006年铁路运输预测16表7. 2006年农业用油预测17表8. 2005年1-8月总发电量及增长情况19表9. 2006年工业用电、用油预测19表10. 2006年建筑行业用油预测20表11 2006年楼堂馆所耗油量预测21表12. 2006年燃料油产量和需求预测22表13. 2005年、2006年成品油需求量预测结果23表14. 2005年、2006年成品油需求量预测结果24表15. 2006年原油需求量24表16. 2006年天然气需求预测24表17. 2006年油气产量、加工量预测25表18. 进出口情况分析25表19. 2005年GDP对原油价格的敏感性分析34表20 2005年CPI、PPI变动对原油价格的敏感性分析3546要 点l 2006年石油天然气行业总体态势:2006年国内原油需求的增幅将与2005年大致持平,总需求量将达到3.31亿吨,同比增长6.65%,成品油消费量将达到1.77亿吨,同比增长6.27%,与2005年6.23%的增速基本持平。天然气需求量将增长21,达到680亿立方米。l 主要指标2006年同比增长()原油需求(万吨)33058.366.65原油产量(万吨)18374.31.47天然气需求(亿立方米)68021.4天然气产量(亿立方米)566.3415.28成品油需求(万吨)17736.576.27成品油产量(万吨)18581.46.54l 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宏观经济:随着投资增长的逐步趋缓,投资拉动作用将进一步弱化,消费和外贸将成为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的重要因素,趋稳趋降仍将是下阶段经济的主要走势。国民经济将于2006年整体筑底,然后进入新一轮景气上升周期。06年GDP增速预计为8.6%。油品需求:2006年原油需求33058.36万吨,同比增长6.65%;成品油需求为17736.57万吨,同比增长6.27%,柴汽比2.42,其中汽煤柴的消费量分别达到了4637.22、1156.82和10896.03万吨;燃料油需求为5041.09万吨,同比增长5.46%。油品、天然气生产:2006年原油产量将保持在1.8亿吨以上,达到18374.3万吨,同比增长1.47%;成品油产量达到18581.4万吨,增幅为6.54%;天然气产量将达到566.3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5.28%。油价走势预测:在当前闲置产能达到历史低位,需求仍然保持旺盛的情况下,未来油价保持坚挺仍具备支撑条件。预计2006年全年,国际油价很可能保持在每桶60美元上下波动。投资前景分析:2006年预计油价仍将保持高位运行,因此油气开采业将从中获益匪浅;而石油天然气加工业将与国内成品油定价体制的改革密切相关,随着油价的逐步与国际接轨,行业利润将会有较大的增长。一、2005年石油天然气行业运行回顾1. 消费需求稳步攀升,但增速较去年同期大幅减缓消费需求稳步攀升,1-8月成品油表观消费量达到10823.18万吨,同比增长5.22,增速较去年同期大幅减缓。据统计,1-8月份全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10823.18万吨,同比增长5.22,期中:柴油消费量为7075.96万吨,同比增长7.30,增速明显快于煤油和汽油,煤油消费由于航空运输的发展也增长较快,1-8月份消费量达704.43万吨,同比增长7.88;汽油消费1-8月份消费量仅为3042.8万吨,同比微增0.13。 从全年需求形势看,成品油的需求增长态势受到以下因素影响:(1)宏观经济继续保持着较快增长,与成品油消费密切相关的钢铁、有色、化工及交通运输行业等均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长;(2)汽车工业发展虽有所放慢,但规模较大,机动车保有量还将以13%左右的速度扩大;(3)国家对农业的扶持和鼓励政策将使今年农业继续保持繁荣向上,并带动农业用油稳步增长;(4)2005年电力供需紧张形势总体上将有所好转,电力缺口将由2004年的3500万千瓦缩减至2000万千瓦左右,发电用油会有较大减少;(5)国内成品油价格的高位运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内成品油的消费。综合以上因素,我们认为,今年我国成品油消费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比前两年会有所放慢。预测显示,2005年全年原油需求量将达到3.1亿吨,同比增长6.22%;成品油需求量为1.67亿吨,同比增长6.23%,低于去年19.8%的增速。其中:汽柴煤油的消费量分别为4637万吨10896万吨和1157万吨,增幅分别为0.68%、8.31%和10.69%,全年柴汽比为2.35。国内成品油月度消费量预测及其增速对比分别如下图1和图2所示。图12003年至今国内成品油月度表观消费量走势图资料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图22004、2005年国内成品油需求增速对比资料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国内需求仍然旺盛,但由于价格倒挂导致成品油进口大幅度减少。2. 成品油进口大幅减少,供应日趋紧张上半年,国内成品油供应日趋紧张,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国际油价持续走高,达到历史最高位,但国内成品油价格调节滞后,每吨比国际低10002000元。价格倒挂导致成品油的出口大幅增加,进口则大幅减少,加剧了国内成品油供应紧张的局面。根据国家海关总署的统计,17月成品油进口1812万吨,同比下降20%,回落高达64.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出口量出现大幅攀升,上半年为882万吨,同比增长45.5%,增幅提高71.8个百分点。二是受原油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炼油企业生产越多,亏损就越大,影响了生产积极性,加上个别企业设备检修等因素影响,使生产量增长大幅回落。如1-8月份,我国成品油生产量完成11458万吨,同比增长6.63%,增速比去年同期降低达10.4个百分点。进入4月份后,随着农业春耕及基建项目全面开工和柴油运输车的大量增加,柴油资源紧缺局势更加明显。如4月份柴油表观消费量为924.66万吨,而产量和进口量仅为872万吨,还有53万吨的缺口则只能由库存来弥补。5、6月份柴油库存继续减少,不少地区的成品油库存开始逼近警戒线。近几年受资源限制,我国原油生产一直保持2以内的速度平稳增长。估计今年通过积极开发新油田扩大产量,原油生产增速略会有所加快,全年产量可达到1.8亿吨,增速为3.59。在这样产能条件下,要保障3.1亿吨的市场需求量,仍需要进口大约1.3亿吨原油。也就是说,2005年中国原油的进口依存度将继续扩大,达到41.9%。因此,进口资源能否持续稳定供应是保障市场稳定的关键。2004年全球原油供应量为8240万桶/日,是1976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基本保证了市场需求。估计2005年全球原油供应仍可基本得到保证。一是欧佩克主要产油国还将充分利用仍处在高价区的时期积极生产;二是伊拉克生产逐步恢复;三是俄罗斯等非欧佩克产油国将继续扩大产能,以占领市场赚取更多的外汇。因此,国际资源应该能够基本满足中国经济增长对石油的需求,市场供需形势可保持基本平衡。但是,不排除一些不可预测的突发事件,比如战争、暴乱、罢工、自然灾害等造成供应短缺的可能性。成品油方面,预计全年的产量略高于需求量,大概在1.74亿吨左右,生产柴汽比将达到2.06;但是,受炼厂装置局限,国内炼厂的生产柴汽比很难进一步提高,仍然低于消费柴汽比,因此,柴油短缺问题依然存在,仍需要进口柴油以弥补国内生产的不足。3. 价格上涨明显,全年油价保持高位运行 国际油价持续攀升,国内成品油多次调价,今年我国成品油价格总水平呈现稳步攀升的高位运行态势。从03年末开始,国际油价一路飙升。国际原油价格先后在04年月11日和10月22日突破40美元/桶和55美元/桶,形成了两个油价上涨高峰。随后油价回落到45美元/桶左右并持续到05年1月,从2月中旬开始,油价再度飙升,并于3月15日再次突破55美元/桶,之后在5月份油价略有回落,6月份再度发力,并且直逼60美元大关。根据EIA公布的油价,21日纽约WTI原油现货价格已经达到58.90美元/桶,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也达到了57.36美元/桶。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高油价时代。(2004年4月份以来的国际油价走势如图3所示。)图32004年4月份以来国际原油现货价格走势资料来源:美国能源信息署国际油价的大幅飙升,对国内油品价格形成巨大的压力。2004年国内成品油价格经历了3次调整,国内成品油的批零价格也不断刷新纪录。而2005年的调整更加频繁,发改委分别在3月23日、5月10日、5月23日、6月25日、7月23日对成品油的价格进行了调整。目前,全国成品油市场柴油批发价在4300-4500元/吨,而汽油批发价则在4700-5100元/吨,同比涨幅均在16%左右。(国内成品油月平均批发价格走势如图4所示)图4国内成品油月平均批发价格走势图资料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从全年价格走势来看,一方面国内能源及运输紧张状况仍未完全得到缓解,区域性、结构性的资源紧缺现象依然存在;另一方面,国际油价在上半年就持续攀升至历史高位,预计下半年虽有回落,但仍保持在50美元以上的高位运行。据此估计,今年我国成品油价格总水平将会呈现稳步攀升的高位运行态势。上游石油开采业利润大幅增长,而下游石油加工业的效益骤减。4. 行业效益分化加剧,利润向上游开采业转移国际油价的高涨,带动了上游开采业利润的增长。从图5可以看出:受国内需求拉动和油价上涨的影响,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的增长指数一直保持上升态势,效益指数也稳步增长,二者均处于高景气水平。 据统计,1-8月份,全国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实现销售收入3757.06亿元,同比增长45.75%;利润总额达到1918.43亿元,同比增长75.49%;销售利润率为51.05%。图5石油天然气开采业景气指数图资料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图6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利润和利润率资料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与此同时,处于下游的石油加工业效益则呈下滑之势。进口原油价格上涨导致炼油厂炼油成本上升,但是国内成品油零售价调整滞后于国际油价,成本传导滞后,造成石油加工业利润急遽下降。由图6可以看出,虽然石油加工业景气指数不断上升,但是效益指数却明显下滑。据统计,1-8月份,石油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6430.21亿元,同比增长35.60%;利润总额为-102.54亿元,同比下降了161.93%;全行业亏损严重。图7石油加工业景气走势资料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图8石油加工业利润和利润率资料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二、2006年油气需求量预测(一)、宏观经济运行和趋势预测分析随着投资增长的逐步趋缓,投资拉动作用将进一步弱化,消费和外贸将成为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的重要因素,趋稳趋降仍将是下阶段经济的主要走势。国民经济将于2006年整体筑底,然后进入新一轮景气上升周期。06年GDP增速预计为8.6%。2005年前8个月,宏观经济运行态势良好,投资、消费、出口、外资和工业增长均延续了04年的高速发展态势,贸易顺差继续保持,金融运行健康平稳。但与2004年相比,固定资产投资、货币供应、中长期贷款和工业生产、物价指数、信贷规模等各项指标增速均有不同程度回落。消费景气连续5个月下降;“过热”行业景气连续回落。国民经济总体仍处于2004年下半年以来形成的“下降”通道。一方面,06年仍将是部分行业产能集中释放的时期,供给过剩的问题依旧存在,经济中通货紧缩的信号不可忽视;另一方面,经济温和回落的同时,出现各种积极的结构变化,表明经济内在增长动力未受大的损害,深度回落的可能性不大。我们预计,宏观经济总体仍处于下降通道,延续至05年底和06年中期,但经济不会深度回落和严重通缩,“趋稳趋降”仍将是下阶段经济的主要走势,国民经济将于2006年整体筑底,然后进入新一轮景气上升周期。1投资增长分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动力减弱,投资增幅趋缓,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投资过热行业投资得到有效控制;二是实际利用外资连续四个月同比下降,其中1-7月份外商直接投资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了53.1亿美元;三是信贷增速偏低,金融机构贷款总规模同比增速在6月份回升0.37个百分点之后,7月份同比增速又降至9.4。日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部署第四季度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时,表示要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坚持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着力优化投资结构,认真落实对房地产发展调控的政策措施。受政策面仍持续偏紧的影响,2005年第四季度及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动力将继续减弱,增幅亦会有所放缓,预计2005年全年投资增幅维持在20左右,而2006年则降到15%。2消费景气分析2005年前8个月消费景气指数持续小幅回落。景气指数从3月份的122.1降至5月份的119.8点,8月份进一步回落至119.3。前8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585.4亿元,增长13.0%,剔除1.3%的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7%左右,增长速度仍然较高。各大类商品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石油及制品类、粮油类、通信器材类增速都保持在20以上。预计2005年全年消费品零售额实际增长将会下降到11.5%左右,2006年则降到9.5%。3外贸形势预测8月份,进出口景气继续回落,进口降幅大于出口。对外贸易一方面继续保持良好增长态势,进出口总额继续快速增长。截至到8月份,进出口总值达到8914.4亿美元,同比增长23.6%,贸易顺差达到602.9亿美元。另一方面,与去年同期相比,进口和出口同比增长速度分别下降了12.2和5.4个百分点。进口方面,电子、钢铁、化学、建材、机械以及汽车等行业主要产品的进口景气继续位于下降通道,一些能源原材料行业的进口景气仍处于高位,但已出现下滑迹象。出口方面,各类机电、纺织、钢铁、建材、有色金属产品的出口景气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值得注意的是,汽车及底盘出口景气上升幅度加快。从上述运行态势来看,进出口贸易增幅年内将保持缓慢下降的态势,并将延续到2006年。与此同时,进口增速下降的幅度将大于出口,可以预计今年我国贸易顺差将达到较高水平,贸易顺差预计在1000亿美元左右,而明年会有所降低。4GDP预测2005年上半年GDP仍保持了9.5的较快增速。进入三季度,一方面生产、物价以及进出口的增长幅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回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动力减弱,另一方面外贸顺差继续扩大,消费继续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可以预计,随着投资增长的逐步趋缓,投资拉动作用将进一步弱化,消费和外贸将成为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的重要因素,趋稳趋降仍将是下阶段经济的主要走势。综合判断,2005年全年GDP增幅为9%,06年为8.6%。(二)主要油品终端用户发展分析及预测1. 汽车、摩托车行业图9汽油乘用车销量走势(万辆)资料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图10汽油商用车销量走势(万辆)预计2006年全国汽车、摩托车市场将温和增长,两者销量将达到661万辆和1940万辆左右。资料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今年我国汽车产销保持平稳增长。根据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1-8月,汽车累计产销370.02万辆和364.0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23%和10.61%。其中,乘用车产销249.58万辆和244.91万辆,同比增长10.24%和15.09%;商用车产销120.43万辆和119.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3%和2.41%。其中乘用车产销增长双双超过10%,远远高于商用车的增幅;而乘用车中轿车和 MPV的增幅又高于其他车型。轿车在全部汽车销量中占的比例达到44%,如果再加上SUV接近48%,说明汽车结构在不断优化,也说明轿车仍是拉动整个汽车产销增长的重要动力。18月国内成品油价格已累计上涨逾30%,高油价可能在短期内对汽车市场的复苏势头造成直接应用,同时也将推动汽车消费向经济型车转变。7、8月份是汽车销售淡季,加之近期油价高企对汽车销售构成负面影响,8月份全国汽车销量环比小幅下降,其中对油价最为敏感的轿车行业,在上海大众降价引发的短暂持币观望影响下,销量降幅略大于行业平均,达9。MPV和SUV则小幅增长。大中型客车销售平稳,9月份将迎来销售旺季。重型卡车继续下滑,创出多年新低,预计四季度至明年一季度将有所反弹。预计2005年全年乘用车销售量将达到384.4万辆,商用车销售量将达到183.3万辆。图11柴油商用车销量走势(万辆)资料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从18月份的产销数据来看,车市整体展现出良好增长的态势。预计2006年随着经济的继续增长,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会有更多的资金转移到汽车消费上;市场价格进一步下跌的空间非常有限,持币待购不会成为消费者的普遍心态。但同时国际油价出现大幅回落的可能性不大,而国家不可能放任国内外油价长时间倒挂,成品油价格进一步上调的空间仍然很大。较高的油价短期内将继续抑制汽车消费。从今年开始的宏观经济的逐渐降温将延续到明年,各地停车费的涨价和交通安全法造成的第三责任保险费上涨,同时国家上调燃油消费税也将对汽车消费结构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明年汽车行业将继续平稳发展迅猛发展的可能性不大,将会延续今年温和上升的态势,预计2006年全国汽车销量将达到661万辆左右。摩托车方面,今年国家增大了对摩托车市场的宏观调控力度,从7月1日起国家对摩托车尾气排放强制实施欧标准,而且消费税过高的征收格局短期内还难以改变,同时禁限牌城市不断增多,城市市场进一步缩小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摩托车工业的发展。尽管摩托车行业受到高温限电、3C认证改版等众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但摩托车行业整体生产经营情况一直保持较为平稳的发展。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114家摩托车生产企业经济指标月快报统计,今年摩托车工业总体经济效益水平稳步提高,产出、销售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同比降幅继续减缓,利润总额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行业销量统计表明:1-7月摩托车累计产销为912.12万辆和910.11万辆,同比下降3.78%和3.71%,截至7月底摩托车库存达到54.62万辆,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预测2006年摩托车销量将达到1940万辆左右,保有量将达到96409650万辆。表1. 2005年分车型销售情况汽油乘用车柴油乘用车汽油商用车柴油商用车销量销量销量销量万辆万辆万辆万辆Jan-0524.07450.23082.66979.6221Feb-0521.07810.27532.23898.2663Mar-0535.14870.42654.302518.3460Apr-0533.29420.39653.718016.2326May-0531.29600.43973.098711.7814Jun-0537.15380.39343.525410.6408Jul-0531.14880.41602.76838.9857Aug-0528.77450.46902.77879.8324资料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表2. 2006年销量预测(万辆)销售量同比增长汽油乘用车439.615.8汽油商用车43.211.6柴油乘用车5.517.3柴油商用车172.719.4汽车总量661.016.4资料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图12摩托车销量走势(万辆)资料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图13摩托车销量走势(万辆)资料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2交通运输(1)公路运输公路货运量将保持较快的增长,运价水平会呈现小幅度回落,公路运输行业资源将会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从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来看,1-8月公路货运周转量累计完成5487.71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2.3%;客运周转量累计完成6190.10亿人公里,同比增长6.3%。今年以来,公路货运的稳步增长,主要得益于两方面因素:一是近两年铁路运输紧张,迫使部分生产企业通过自购大吨位汽车或采取与专业汽车运输公司建立长期运输合作伙伴关系等形式,选择以公路运输弥补铁路运力不足,使公路货运对铁路货运产生了一定的运输分流效应;二是由于治理超载和降低大吨位车辆路桥通行费,以及高速公路网的延伸,促使各种大吨位车辆快速增加,拉动了公路货运的增长。预计2005年公路货运周转量累计将达到8538亿吨公里,公路客运周转量累计将达到9486亿人公里。表3. 2005年1-8月全社会公路客货运输周转量18月累计同比增幅%货物周转量亿吨公里5487.7112.3旅客周转量亿人公里6190.106.3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尽管在运输需求旺盛、治理超载、旅游市场升温以及高速公路网延伸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公路客货运输保持了持续稳定增长,但目前公路运输业正面临着一些不利因素:一是油价上升的滞后效应,目前,我国运输汽车总量已超过1000万辆,长途货运、客运对汽油、柴油依赖性较大,油价连续多次上调加大了公路运输企业的营运成本。从当前国际油价仍处在高价位区间以及国内成品油市场的调价趋势看,预计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公路运输企业都很难消化运输成本上升的压力。二是目前公路运输市场主体“多、小、散、弱、差”的现状,不仅难以适应市场需求,而且存在着极大的资源和能源的浪费。6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从根本上解决车辆超限超载运输问题,使货运企业通过超载实现利润的可能性进一步减小。因此,在持续高位的油价和“治超”效应的影响下,我们预期,公路货运量将保持较快的增长,运价水平会呈现小幅度回落,公路运输行业资源将会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并将推动公路客运市场的网络化、集约化。表4 2006年公路客货周转量预计2006年同比增幅%货物周转量亿吨公里93028.95旅客周转量亿人公里99224.59资料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2)水路运输水运业作为外向型经济的窗口受宏观调控影响不大,预计2006年我国水运经济仍将保持较好增长势头,增幅将有所下降,运价将有所回落。2005年我国水路运输在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平稳增长拉动下继续保持良好态势。17月水路货运周转量达到25763.56亿吨公里,同比增长21%;客运周转量为36.9亿人公里,同比小幅下降4.6个百分点。2005年集装箱吞吐量仍保持高速增长势头,矿石进口量仍处于高位增长,煤炭、原油运输比较平稳,基本可以满足电力、冶金、石油化工等相关行业的发展需求;港口吞吐量、货运量、货物周转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同比增幅有所下降,而“非典”对2003年水运的打击是造成去年同期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17月水路客运量完成1.12亿人,同比增长7.2%。但由于短途旅游客流所占比重进一步提高,所以周转量有所下降。表5. 2006年水路运输预测2006年同比增长客运周转量(亿吨公里)51.24-17.07货运周转量(亿人公里)53825.614.04资料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图142004、2005年水路运输情况资料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图15水路客运周转量走势资料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水运特别是外贸货物与宏观经济状况,特别是与外贸状况紧密相连。2006年国际航运市场将继续繁荣,国内宏观经济仍将较快增长,水运业特别是港口业作为外向型经济的窗口受宏观调控影响不大,将充分分享世界经济复苏以及我国外贸快速发展的成果。预计2006年我国水运经济仍将保持较好增长势头,但随着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成效逐渐显现,增幅将有所下降,运价将有所回落。图16水路货运周转量走势预计2006年民航客、货运量方面都将继续稳定增长,货运周转量将达到84.6亿吨公里,客运周转量将达到2268.8亿人公里。资料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3)民航运输2005年民航运输较2004有较大的增长,其中客运周转量将达到2043亿人公里,同比增幅在14.6%左右;货运周转量将达到78亿吨公里,增幅在8.3%左右。虽然2005客运、货运的同比增长率比2004年大幅度下降达26.4和16.0个百分点,但考虑到2004年属于恢复性高速增长,(2003年航空业受“非典”的严重打击),此外油价也处在较低水平,所以当年全行业盈利86.9亿元,相当于过去10年的利润总和。在经济总量扩张是拉动我国航空运输需求增长的主要因素的情况下,2005年国内宏观经济继续保持稳定高速运行对于民航获得高速增长是至关重要的。但同时必须指出,由于外部环境恶化,特别是国际油价接连上涨导致的航空煤油上涨造成的运输成本上涨严重打击了全行业的业绩。航油是航运企业运营成本的重要因素,通常占运营成本的2530左右。到目前为止,国家发改委已经三次提高航空煤油的价格,从年初的4190元/吨提高到目前的5220元/吨,上涨幅度达到24.6。2006年我国宏观经济将有所降温,油价高位运行将对国民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由于GDP 增速仍保持在8.6%左右,加上我国在全球进出口贸易份额在持续不断增长,这将为航空市场的繁荣提供良好的基础。预计2006年民航客、货运量方面都将继续稳定增长,货运周转量将达到84.6亿吨公里,客运周转量将达到2268.8亿人公里。图17民航客运周转量走势资料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图18民航货运周转量走势资料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4)铁路运输2006年铁路运量大幅度增加的可能性不大,西北、西南、东北等地区运输紧张的矛盾难以改变。2005年铁路货运延续了去年的增长态势,17月货运周转量达到12416.5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3.4%;客运周转量达到3776.1亿人公里,同比增长10.5%。预计2006年宏观形势继续向好,铁路运输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但由于明年铁路在主要干线没有新线投入,能力基本饱和,因此大幅度增加运量的可能性不大,西北、西南、东北等地区运输紧张的矛盾难以改变。表6 2006年铁路运输预测2006年同比增长客运周转量(亿人公里)6299.510.3货运周转量(亿吨公里)23435.921.5资料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图19铁路客运周转量走势资料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图20铁路货运周转量走势资料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3农业预计2006年农业用油增速会有所放缓,2006年农机总动力将达到5.61亿千瓦,同比增长5.55%。农业用油包括农田作业用柴油、排灌用柴油、农田基建用柴油、农产品机械加工用柴油以及农田运输用油等方面,由于农田运输用油基本上是农用车用油,因此此处农业用油的概念已经扣除了农田运输用油。今年上半年全国农业机械化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发展态势,预计农机总动力达到6.6亿千瓦,比上年同期增长约6%;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119.7万台,比上年底增长7.3%;小型拖拉机1504.7万台,比上年底增长2.5%;联合收割机45.5万台,比上年底增长11.9%;水稻插秧机7.8万台,比上年底增长16.4%。机耕、机播、机收面积分别为5.2亿亩、3.8亿亩、3亿亩,比上年同期分别增加2个、5个、4个百分点,农业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农业抢收抢种能力进一步增强。为推动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农业部和财政部联合制定了2005年度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专项实施方案,划拨的中央专项资金涵盖了大中型拖拉机、耕作机械、种植机械、植保机械、收获机械、粮食干燥机械等六大类十八个品种的机具。中央财政投入今年用于农机购置补贴的资金达到3亿元,比上年增加了3倍多;地方财政投入据初步统计,省市县各级财政投入农机购置的资金达8亿元左右,投入比去年翻了一番。由于农产品继续保持了较高的价位,农民收入增长率提高,购买力增强,且机械化作业已成为农民增收新亮点,明年农民购机积极性将更高。2006年,虽然国家会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对粮食生产的各种扶持政策,但居高不下的油价将对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农民养机用机积极性将会下降,先进的机具及耕作技术得不到推广、应用;目前国家虽然对一些项目县购买大型农机具进行补贴,但随着油价不断上涨,对一些农民来说,农机具买的起,却养不起,抑制了农民的购买积极性。同时粮价进一步上涨的空间已经很有限。如果没有合适的农业机械用油补贴政策出台,预计2006年农业用油增速会有所放缓,2006年农机总动力将达到5.61亿千瓦,同比增长5.55%。表7. 2006年农业用油预测2006年(万吨)同比增长(%)农业用油2395.25.4资料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图21柴油农机总动力保持增长趋势预测资料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4. 渔业渔业用油则主要渔船的耗油,在此,我们通过考察渔业捕捞量来近似的估计渔业用柴油。2005年16月全国水产品产量2029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3.5%,其中淡水产品产量918万吨,同比增长5.1%,海洋捕捞产品产量592万吨,同比下降0.09%,海水养殖产品产量519万吨,同比增长4.9%。水产品市场需求旺盛,运行平稳,有效地促进了渔业生产的健康发展。由于近年来渔业资源下降,海洋捕捞产量下降,但海水和淡水养殖产量增加,渔业用油基本维持往年水平;同时延续2005年渔业逐渐复苏的走势,预计2006年耗油量会略有上升,将达到709万吨左右。延续2005年渔业逐渐复苏的走势,预计2006年耗油量会略有上升,将达到709万吨左右。图22渔业捕捞量保持稳定资料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5电力宏观经济增速将进一步放慢,电力需求增速也会进一步放缓。预测2006年末电力供需将实现平衡。今年18月,全国发电量15664.24亿千瓦时,比增13.4%,其中火电、水电分别增长12.1%和21.3%。电力需求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但低于去年同期和04年全年增速。电力需求增速的放缓源于宏观调控导致的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等主要工业用户用电需求下降。2005年全年电力需求为23933亿度,同比增长12.4%,比2004年14.8%的增速下降2.4个百分点,但与2005年GDP预期增速8.5%相比,电力需求增长仍然强劲,电力弹性系数(电力需求增速与GDP增速之比)为1.45。电力供需已经大为

    注意事项

    本文(某年石油天然气行业发展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