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情况报告.docx
广东新中国船厂有限公司小虎岛造船基地工程一期工程第一标段 施工情况报告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广东新中国船厂有限公司小虎岛造船基地一期工程第一标段项目经理部2013 年 6月 10日目 录第一章 工程概况1 1.1工程地理位置1 1.2工程结构1 1.3工程规模1第二章 软基处理加固要求4 2.1软基处理试验区加固要求4 2.2试验区外软基处理加固要求4第三章 施工监测与检测方案6 3.1监测项目内容63.2监测测试方法及原理63.2.1表层沉降观测63.2.2孔隙水压力观测83.2.3分层沉降观测103.2.4地下水位观测123.2.5深层土体位移观测133.3检测方法153.3.1平板载荷试验153.3.2标准贯入试验16 3.3.3圆锥动力触探17 3.3.4静力触探试验183.3.5十字板剪切试验19 3.4监测数据的处理分析和报送193.4.1监测初始值测定193.4.2 监测数据资料整理、提交及流程203.4.3监测报表的内容及报送时限21第四章 施工工艺介绍224.1施工流程描述224.2施工工艺流程图224.3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244.3.1围堰及护岸工程244.3.2陆域形成工程284.3.3软基处理工程31第五章 软基处理加固效果分析465.1试验区软基处理加固效果分析465.2试验区外软基处理加固效果分析47 5.3软基处理加固效果结论48第六章 原材料送检情况49第七章 工程质量自评情况50第八章 工程安全管理情况51第九章 小结53广东新中国船厂有限公司小虎岛造船基地一期工程第一标段施工情况报告第一章 工程概况1.1 工程地理环境广东新中国船厂有限公司小虎岛造船基地一期工程第一标段工程位于广州市南沙区黄阁镇小虎岛北端,东侧紧挨广州华润热电煤码头、煤堆场及输煤栈桥;南侧紧靠广深港客运专线隧道,至华润热电厂厂区约700m,至已建的小虎二桥约2km;西临小虎西水道,与黄阁镇隔江相望;北临大沙水道(始点为浮莲岗水道及沙湾水道交汇处的八塘尾),距离规划的珠三角外环高速公路莲花山大桥(中线方案)约1km,码头前沿回旋水域距大沙主航道最小距离有428m,距离广州港出海航道约4.6km。 1.2工程结构本工程包括围堰工程、陆域形成工程(疏浚、吹填)和软基处理工程(含软基处理试验区)。围堰:东围堰AD部分堤顶标高为+3.5m,DF部分堤顶标高为+4.0m;南围堰施工标高为+3.5m;西围堰QL部分施工标高为+3.5m,LJ部分施工标高为+4.5m;北围堰施工标高为+4.5m。围堰采用充填砂袋砂斜坡式结构,局部再施打塑料排水板加固;港池疏浚采用抓斗式挖泥船挖除,挖泥船抓泥到泥驳上,泥驳运输到指定的卸泥点卸除。疏浚后高程区为-7.7m,区为-9.0m;而陆域形成则采用外购砂回填,回填标高+4.5m;在陆域回填形成后再进行软基处理,软基处理采用深层井点降水+强夯施工工艺(部分区域还需要进行分级堆载),软基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要求达到120150kPa。最后场平标高面为+3.0m。1.3工程规模本项目为一期工程的第一阶段工程,包括护岸及围堰工程、陆域形成工程(疏浚、吹填)、软基处理工程(含软基处理试验区)等。主要内容包括有陆域形成面积29.49万m2(包括2.8公里的围堰),软基处理面积约为27.5万m2 (其中包括有试验区面积,试验区面积原设计为30231m2,根据现场施工情况调整为28569m2),水域疏浚约23.4万m2,总疏浚量57.59万m3。 围堰及护岸施工平面图见图1-1,软基处理施工平面图见图1-2,试验区软基处理平面图1-3。第 14 页 共 53 页图1-1:围堰及护岸施工平面图图1-2:软基处理施工平面图图1-3:试验区软基处理施工平面图第二章 软基处理加固要求2.1软基处理试验区加固要求(1)设计荷载场地地面使用荷载S-1S-4分块分别按30kPa、60kPa、100kPa、120kPa考虑。(2)标高 场地控制标高:+3.66m,结构层厚度暂按预留66cm考虑,交工面标高为+3.00m。(3)残余沉降地基处理后主固结残余沉降要求:S-1S-3分块<30cm;S-4<25cm。(4)基层交工面以下填料应为中细砂或中粗砂层,其含泥量不大于10%,平均厚度不小于2.0m。(5)地基承载力交工面处的地基容许承载力:S-1S-2分块不小于120kPa;S-3S-4分块不小于180kPa。(6)地基土强度加固后地基土强度由静力触探试验确定,原则上要求比贯入阻力Ps:S-1S-2分块不小于550kPa;S-3S-4分块不小于600kPa。2.2 试验区外软基处理区加固要求(1)设计荷载 场地地面使用荷载D1D5分块分别按30kPa、6080kPa、60kPa 、6080kPa、30kPa考虑。(2)标高场地控制标高:+3.66m,结构层厚度暂按预留66cm考虑,交工面标高为+3.00m。(3)残余沉降地基处理后主固结残余沉降要求:D1、D3、D4、D5分块<30cm;D2分块船台总组场联合堆载区<25cm,堆载区<50cm。(4)基层交工面以下填料应为中细砂或中粗砂层,其含泥量不大于10%,平均厚度不小于2.0m。(5)地基承载力交工面处的地基容许承载力:D1、D3和D5分块不小于120kPa;D2、D4分块不小于150kPa(堆载+7.5m范围)。(6)地基土强度加固后地基土强度由静力触探试验确定,原则上要求比贯入阻力Ps:D1、D3分块不小于550kPa;D2和D4分块不小于600kPa。第三章 施工监测和检测方案3.1监测项目内容软基处理监测是为了了解整个软基加固过程中孔隙水压力消散、沉降变形,排水固结的发展过程,从而起到控制施工速率,保证地基稳定的作用,且对评价加固效果、总结工程经验提出有效资料,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滥测,应用监测所得的信息指导施工,及时掌握变形的状况,对确保安全施工、信息化施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本工程的要求、周围环境、场地本身的特点及相关工程的经验,按照安全、经济、合理的原则,拟设置的监测项目如下:1) 表层沉降监测2) 孔隙水压力监测3) 分层沉降监测4) 地下水位监测5) 深层土体位移监测3.2监测测试方法及原理3.2.1表层沉降标观测3.2.1.1监测目的为了解地基土软基处理过程中的沉降情况,按照设计要求在软基处理区内均匀布置地表沉降标进行沉降观测。要求沉降板尺寸为500×500×8mm钢板,各沉降标观测点坐标详见设计提供的相关图纸。3.3.1.2监测点埋设方案沉降标观测点埋设要求应在铺设工作垫层后,软基处理前埋设。埋设位置按软基处理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其埋设方法、观测步骤及保护措施见图3-1、图3-2。 图3-1 沉降板埋设大样图 图3-2 沉降观测点监测工作流程图 3.3.1.3监测仪器采用两秒级全站仪进行测量。3.3.1.4监测方法在观测点设置稳定后,立即测量其原始标高,作为初始读数。以后每次测量其标高,即可得到前后两次测量间隔的沉降量。计算出累计沉降值。3.3.1.5监测时间观测工作自沉降板埋设(安放)压实稳定后开始至竣工为止。 3.3.1.6监测成果软基处理初期,原则上观测结束后,当天提供观测成果;在软基处理后期每周提供一次观测成果。如出现异常情况,则及时通知各参建单位代表。3.3.1.6监测频率施工过程中前30天1天/次,30天后至工程竣工2天/次。3.2.2孔隙水压力监测为了解吹填过程中地基土的孔隙水压力增长与消散情况,进行孔隙水压力观测。3.2.2.1埋设方案孔隙水压力埋设工作与分层沉降同时段进行。孔隙水压力计测头埋设到设计标高后,用粘土球封孔。按照设计要求各观测断面分别埋设6个孔隙水压力观测传感器。具体埋设数量及埋设标高按照设计施工图纸进行。埋设方法步骤见图3-3、图3-4。 图3-3 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埋设大样图 图3-4 孔隙水压力传感器监测工作流程图3.2.2.2监测仪器采用手持式孔隙水压力频率计进行观测。3.2.2.3 监测方法使用频率计测出各孔隙水压力观测传感器的即时频率,将每次观测的数据记录在观测表内,计算出该点的即时孔隙水压力。3.2.2.4 监测时间观测工作自仪器埋设(安放)并经校定后开始,至竣工为止。3.2.2.5 监测成果软基处理初期,原则上观测结束后,当天提供观测成果;在软基处理后期每周提供一次观测成果。如出现异常情况,则及时通知各参建单位代表。 3.2.2.6监测频率施工过程中前30天1天/次,30天后至工程竣工2天/次。3.2.3分层沉降观测为了解不同土层的沉降情况,选用电磁式沉降仪进行观测。3.2.3.1 埋设方案埋设工作应在插设塑料排水板后铺膜前进行。分层沉降管埋设底标高为-13.5m。沉降管采用PVC 管。各断面沉降环的埋设标高详见设计施工图纸。仪器埋设完成后待其稳定再进行观测。埋设方法步骤见图3-5、图3-6。 图3-5 分层沉降埋设大样图 图3-6 分层沉降监测工作流程图3.2.3.2监测设备采用电磁式沉降仪进行测量。 3.2.3.3观测方法在分层沉降埋设完成后,用水准仪测出管口高程,用沉降仪测出管口以下各观测点的深度,计算出初始标高。以后每次观测时,水准仪测出管口高程,用沉降仪测出管口以下沉降环的深度,数据记录在分层沉降观测表内,通过标高对比,计算出地表下不同土层的沉降值。3.2.3.4 观测时间观测工作自仪器埋设(安放)并经校定后开始,至竣工后为止。 3.2.3.5观测成果软基处理初期,原则上观测结束后,当天提供观测成果;在软基处理后期每周提供一次观测成果。如出现异常情况,则及时通知各参建单位代表。3.2.4地下水位观测为了解地基土软基处理过程中地下水的变化情况,按照设计要求在软基处理区边缘的水平位移观测点附近布置地下水位观测孔进行地下水观测。各地下水位观测点位置详见设计提供的施工图纸。3.2.4.1 埋设方案地下水位观测点埋设要求与深层侧向水平位移埋设同时段进行。要求水位管底标高为-12.0m。水位管采用PVC 管。埋设位置按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其埋设方法、观测步骤与保护措施见图3-7、图3-8。 图3-7 地下水位监测孔埋设大样图 图3-8 地下水位监测工作流程图3.2.4.2测试仪器采用电测水位计进行测量。3.2.4.3 测量方法在地下水位孔埋设完成后,用水准仪测出管口高程,用水位计测出管口到地下水面的距离,计算出水位标高。3.2.4.4 观测时间观测工作自水位管埋设完成开始至竣工为止。3.2.4.5 观测成果软基处理初期,原则上观测结束后,当天提供观测成果;在软基处理后期每周提供一次观测成果。如出现异常现象,则及时通知各参建单位代表。 3.2.5深层土体位移观测为了确保吹填过程中周边围堰结构的稳定,进行土体深层水平位移观测,监测不同深度土层各点的水平位移情况。3.2.5.1埋设方案深层侧向水平位移观测的埋设工作应在施工前埋设。埋设采用钻孔埋设法,先钻至设计深度,孔底若为软层加深至硬层后再埋设测斜管,稳定后测初始值及管口高程,投入正常使用。详细过程见图3-9、图3-10。 图3-9 深层土体位移监测孔埋设大样图 图3-10 深层土体位移位监测工作流程图广东新中国船厂有限公司小虎岛造船基地一期工程第一标段施工情况报告3.2.5.2 测试仪器采用国产测斜仪进行观测。3.2.5.3观测方法用测斜仪从测斜管底部自下而上每0.5m为一个测点,测量不同深度处的土体水平位移量,并按180度角正反向两次测量,将每次观测的数据记录在观测表内.3.2.5.4 观测时间观测工作自仪器埋设(安放)稳定后开始,至竣工后为止。3.2.5.5 观测成果地基处理初期,原则上观测结束后,当天提供观测成果;在软基处理后期每周提供一次观测成果。如出现异常情况,则及时通知各参建单位代表。3.3检测方法3.3.1平板载荷试验3.3.1.1 检测目的通过试验,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3.3.1.2试验装置与试验基本要求试验采用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压重平台反力装置作为荷载反力,将特征值2倍的荷重在试验开始前一次性加上平台,试验时用油压千斤顶分级加载。本次试验地基土平板载荷试验的承压板面积大于1,各点均加载至地基破坏,根据荷载-沉降关系曲线确定地基承载力。3.3.1.3检测数量本次软基处理工作面积为270744,试验区面积为28569。根据设计要求,第标段暂定6个点;试验区暂定8个点。3.3.1.4试验加载方法和沉降观测(1)试验加载每级加载为预定最大试验荷载的1/8,每加一级荷载施加后按间隔5、10、15、15、15min读记承压板沉降量一次,以后每半小时读记一次,当连续2小时内,每小时内的沉降量小于0.1mm(在试验荷载大于承载力特征值时沉降量为0.25mm)时,即可加下一级荷载,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承压板周围的土明显地侧向挤出;、沉降s急剧增大,Ps曲线出现陡段;、在某一级荷载下,24小时内沉降速率不能达到稳定标准;当s/b0.06(b为承压板宽度或直径;加载至最大试验荷载,承压板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2)沉降观测:承压板面积大于等于1时应在其两个方向对称安置4个位移测量仪表,承压板面积小于1时,可对称安置2个位移测量仪表,按规定时间测沉降量,百分表精度为0.01mm。3.3.2 标准贯入试验3.3.2.1 检测目的标准贯入试验目的是检测地基均匀性,判定地基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3.3.2.2 试验装置与试验基本要求本次试验仪器设备规格详见表3-1。 表3-1 标准贯入试验仪器设备规格 落 锤探 头探 杆贯入指标锤质量(kg)落距(cm)直径(mm)锥度(º)直径(mm)触探指标63.5±0.5076±251182042贯入30cm击数N 63.5标准贯入试验(SPT)是用一定质量的重锤,以一定高度的自由落距,将标准规格的标贯尺贯入处理地基中,根据打入处理地基中一定距离所需的锤击数,判定处理地基的力学特性。 当连续三次N63.5>50击时,可停止试验。要求在淤泥等软土层内每隔1.5m取1个原状土样并做一次标准贯入。钻孔深度按钻穿淤泥等软土层进行其下卧硬层不小于1m控制。土样送实验室进行常规土工试验。3.3.2.3 检测数量本次软基处理工作面积为270744,试验区面积为28569。根据设计要求,第标段检测暂定20个孔,每孔25米;试验区暂定12个,每孔25米。3.3.2.4检测步骤(1)先将钻具钻至试验土层标高以上约15cm处,然后对所需试验土层连续进行标贯。(2)试验时,穿心锤落距为76cm,使其自由下落,将贯入器竖直打入土中15cm处,以上每打入土层30cm的锤击数,即为实测锤击数N。(3)拔出贯入器,取出贯入器中的土样进行鉴别描述。(4)若需继续进行下一深度的贯入试验时,即重复上述操作步骤进行试验。3.3.2.5 技术要求(1)落锤方式对锤击能量的影响极大,不应采用早先沿用的人拉绳方式,而应采用固定落距的自由落锤的锤击方式,锤的脱落方式可分为碰撞式和宿径式。(2)触探杆连接后的最初5m最大偏斜度不应超过1,大于5m后的最大偏斜度不应超过2,试验开始时,应保持探头与探杆有很好的垂直导向,必要时可以预先钻孔作为垂直导向,锤击贯入应连续进行,不宜间断,锤击速率一般为每分钟15到30击。在砂土和碎石类土中,锤击速率对试验成果影响不大,锤击速率可增加到每分钟60击。锤击过程应防止锤击偏心,探杆歪斜和探杆侧向晃动。每贯入1m,应将探杆转动约一圈半,使触探杆能够保持垂直贯入,并减少探杆的侧阻力。当贯入深度超过10m,每贯入0.2m,即应旋转钻杆。 3.3.3圆锥动力触探3.3.3.1 检测目的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目的是推定处理地基的地基承载力。3.3.3.2试验装置与试验基本要求(1)试验设备触探应配备有探头、落锤、探杆。重型触探或超重型触探应配备钻机配套使用。触探规格见下表3-2。表3-2 圆锥动力触探类型类 型重型N63.5探头规格直径(mm)74截面积(cm2)43锥角(°)60落 锤锤重(kg)63.5落距(cm)76能量指数nd115.2探杆直径(mm)42触探指标贯入10cm击数N63.5最大贯入深度(m)1216触探杆连接后的最初5m最大偏斜度不应超过1%,大于5m后的最大偏斜度不应超过2%,试验开始时,应保持探头与探杆有很好的垂直导向,必要时可以预先钻孔作为垂直导向,锤击贯入应连续进行,不宜间断,锤击速率一般为每分钟1530击。在砂土和碎石类土中,锤击速率对试验成果影响不大,锤击速率可增加到每分钟60击。锤击过程应防止锤击偏心,探杆歪斜和探杆侧向晃动。每贯入1m,应将探杆转动约一圈半,使触探杆能保持垂直锤入,并减少探杆的侧阻力。当锤入深度超过10m,每锤入0.2m,即应旋转探杆。3.3.3.3检测数量本次软基处理工作面积为270744,试验区面积为28569。根据设计要求,第一标段暂定11个孔,每孔25米;试验区暂定2个孔,每孔25米。3.3.3.4 检测步骤(1)先用钻具钻至试验土层标高,然后对所需试验土层连续进行触探。(2)试验时,穿心锤落距为76cm,使其自由下落,将探头竖直打入土层中,记录每打入土层10cm 的锤击数(3)若需描述土层情况时,可将触探杆拔出,取下探头,换以钻头,进行取样。(4)试验过程中锤击间歇时间,应作记录。(5)对轻型、重型动力触探N10和N63.5 的正常范围是350;对超重动力触探N120 的正常范围是340。锤入时,记录锤入深度,相应一定锤入量的锤击数和一阵击的锤入量及相应的锤击数。当击数超过正常范围,如遇软粘土,可记录每击的贯入度,如遇硬土层,可记录一定击数下的贯入度。(6)试验深度以打穿淤泥层不小于1m控制。 3.3.3.5数据处理和结果判断(1)动力触探的杆长对击数的影响很大,随着杆长的变化其修正系数也不同的变化,可按规范取杆长修正系数。(2)单孔动力触探应绘制动力触探击数与深度曲线或动贯入阻力与深度曲线。(3)计算单孔分层动探指标平均值时,应剔除超前和滞后影响范围内及个别指标异常值。(4)当土质均匀,动探数据离散性不大时可取各孔分层平均动探值,用厚度加权平均法计算场地分层平均探值。(5)当动探数据离散性大时,宜采用多孔资料或与钻探资料及其他原位测试资料综合分析。(6)根据动力触探指标和地区经验,评定处理地基地基承载力等设计参数。3.3.4 静力触探试验根据勘察资料,选择在软土、一般粘性土、粉土、砂土和含少量碎石的土发育区,当覆盖层厚度较大的分布区进行静力触探试验。触探孔位附近已有其他勘探孔时,应将触探孔布置在距原勘探孔30倍探头直径以外的范围。本次检测包括一期工程18个、试验区12个试验点,使用仪器型号为2Y-20D,做静力触探试验时的操作方法:(1)探头圆锥锥底截面积应采用1015cm2、单桥探头侧壁高度分别采用57mm或70mm,双桥探头侧壁面积采用150300cm2、锥尖锥角60°。(2)探头应以1.2m/min的标准速率匀速、垂直地压入土中。(3)探头测力传感器应连同仪器、电缆进行定期标定,室内探头标定测力传感器的非线性误差、重复性误差、温度漂移、归零误差均应小于1%FS,现场试验归零误差应小于3%,绝缘电阻不小于500M。(4)深度记录的误差不应大于触探深度的±1%。(5)当贯入深度超过30m,或穿过厚层软土后再贯入硬土层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孔斜或断杆,也可配置测斜探头,量测触探孔的偏斜角,校正土层界线的深度。3.3.5十字板剪切试验在饱和软粘土(0)发育地段,选择有代表性的且适宜做试验的位置,结合土层变化,选择软粘土进行十字板剪切试验。使用钻孔十字板剪切仪进行试验,测定不排水抗剪强度和灵敏度。本次检测包括一期工程27个、试验区12个试验点。十字板剪切试验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十字板头形状宜采用矩形,径高比1:2,板厚宜为2-3mm。(2)十字板头插入钻孔底的深度不应小于钻孔或套管直径的35倍,插入后至少静置2分钟或不超过5分钟,方可开始剪切试验。(3)剪切速率采用1°/10s-2°/10s,应在2分钟内测得峰值强度。当读数出现峰值或稳定值时,继续测记1分钟。(4)对开口钢环式十字板剪切仪,应修正轴杆与土间的摩阻力。(5)重塑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应在峰值强度或稳定值强度出现后,顺剪切扭转方向连续转动6圈后测定。(6)十字板剪切试验抗剪强度的测定精度应达到1-2kPa。3.4监测数据的处理分析和报送3.4.1监测初始值测定为取得基准数据,各观测点在施工前,随施工进度及时设置,并及时测得初始值,观测次数不少于2次,直至稳定后作为动态观测的初始测值。测量基准点在施工前埋设,经观测确定其已稳定时方才投入使用。稳定标准为间隔一周的两次观测值不超过2倍观测点精度。基准点不少于3个,并设在施工影响范围外。施工期间定期联测以检验其稳定性。并采用有效保护措施,保证其在整个施工期间的正常使用。3.4.2监测数据资料整理、提交及流程在现场设立微机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实时处理。每次观察数据经检查无误后送入微机,经过专用软件处理,自动生成报表。监测成果当天提交给业主、监理、总包及其它有关方面。现场监测人员分析监测数据及累计数据的变化规律,并经监测组负责人审核无误后提交正式报告。如果监测结果超过设计的警戒值即向建设单位、总包单位、监理单位发出预警,提醒有关部门关注,以及时决策并采取措施。同时根据相关单位要求提供监测阶段报告和变化曲线汇总图;监测工程结束后一个月内提供监测总结报告。本工程工作信息流程见图3-11:图3-11 监测工作流程3.4.3监测报表的内容及报送时限(1)月报主要是工程监测阶段性总结报告。每月定时报送到业主代表和监理工程师。(2)预警报告是在日常监测过程中出现的突变或累计变化达到警戒值时,先以电话或口头形式告知业主代表和监理工程师,本次监测工作结束后,必须以纸质文件形式出具简报。第四章 施工工艺介绍 4.1施工流程描述本工程总体上先进行旧堤拆除,围堰施工,接着进行陆域吹填施工,然后软基处理,最后进行港池疏浚施工。(1)各施工顺序描述如下:旧堤拆除:由北围堰开始往西围堰进行,先上层陆上挖机拆除,然后底层采用抓斗船抓除围堰施工:考虑试验区和码头施工情况,围堰施工分两条线同时开始,北围堰由旧堤拆除方向推进,然后再进行西围堰施工,东围堰由试验区区域开始往北推进,然后进行南护岸施工。陆域吹填施工:外购砂吹填、区外购砂吹填区外购砂吹填区试验区。软基处理:先进行试验区处理,得到适宜地基处理的参数,然后处理D3、D1、D2和D4区。疏浚工程:先进行疏浚区施工,在第二标段1码头施工完成后再进行疏浚区施工。(2)本阶段工程的围堰工程、疏浚工程、陆域吹填工程、软基处理工程施工的施工衔接如下:旧堤拆除疏浚区吹填、区吹填区吹填区试验区软基处理D1、D3、D4、D2区软基处理(1#码头施工)疏浚区(含围堰拆除)。4.2 施工工艺流程图总体施工工艺流程详见图4-1。图4-1 总体施工工艺总流程第 55 页 共53页4.3 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4.3.1围堰及护岸工程4.3.1.1主要施工流程详见图4-2。图4-2 围堰及护岸工程施工流程图4.3.1.2施工方法围堰(护岸)工程总体分为东南西北四段:东围堰长965.44m,堤顶标高从控制点D点往北为4.0m(控制点D点以南为3.5m);南护岸长554.13m,堤顶标高3.5m;西围堰长276.35m,堤顶标高为3.5 m;北围堰长533.53m,堤顶表高4.5m。具体建设规格见表4-1。 表4-1 围堰(护岸)工程量统计表项 目堤顶高程(m)长度(m)南护岸A-Q3.5554.13东围堰A-B-C-D3.5671.43东围堰D-E4.0196.71东围堰E-Z16-Z17-F4.097.3北围堰F-G-H-Z14.5533.53西围堰Z4-M-N-Q3.5276.35总长:2329.45围堰采用分层充填袋装砂斜坡式结构,(其中北围堰底在施工前要先铺设一层土工格栅和土工布),再配合施打B型塑料排水板及部分外表面碎石护坡加固;北围堰内有450米原有块石及砼结构防洪老堤要拆除;围堰内设有2个排水出口,及在1#排水口设置沉淀池;围堰内设置有沉降及水平位移观测沉降盘11个等。A)南侧护岸施工先进行场地平整,平整标高0.00m。采用泵砂船进行充填袋砂施工填筑一级护岸。一级护岸堤顶标高2.3m,堤顶宽2.0m,外坡1:2,内坡1:1。外坡护面首先铺设2层土工布,然后用履带式挖掘机铺设300mm厚28cm的碎石。内坡内侧回填中砂(28º,含泥量小于10%),回填标高3.3m。采用履带式插扳机在回填区域进行施打塑料排水板施工,正方形布置1000mm,同时对回填平台进行沉降位移观测。保障护岸稳定的前提下,采用编织袋装砂填筑二级护岸。二级护岸堤顶标高3.5m,堤顶宽3.0m,外坡1:2,内坡1:2。外坡护面首先铺设2层土工布,然后铺设300mm厚28cm的碎石。二级护坡的内坡内侧回填中细砂(28º,含泥量小于10%),回填至标高3.3m。B)东侧围堰施工先进行场地平整,从控制点A至D平整标高为0.00(从控制点D至G平整标高为-1.50m)。采用泵砂船进行充填袋砂施工填筑一级围堰。一级围堰堤顶标高从控制点A至D为2.0m(从控制点D至G为标高1.5m),堤顶宽2.0m,外坡1:2,内坡1:1。外坡与华润电厂煤堆场毗邻。内坡内侧回填粉细砂(含泥量小于10%),回填标高从控制点A至D为2.0m(从控制点D至Z17回填标高为1.50m)。保障围堰稳定的前提下,采用编织袋装砂填筑二级围堰。二级围堰堤顶标高从控制点A至D为3.5m(从控制点D至G为4.0m),堤顶宽3.0m,外坡1:2,内坡1:2。在一级围堰充填袋砂填筑施工先填筑到标高2.0(或1.5)m,沉降位移观测显示围堰稳定,再进行二级围堰施工。二级围堰的内坡内侧回填分两个典型断面施工,从控制点A至D回填粉细砂(含泥量小于10%),回填标高为3.3m,从控制点D至G-Z17回填中细砂(含泥量小于10%),回填标高为3.3m。在东围堰A-B段面65m范围内,为防止回本工程回填砂、强夯等施工对华润热电厂输煤栈桥所造成的影响,在此断进行水泥搅拌桩土体加固,断面宽为58米。搅拌桩直径为60cm,间距1.2m,桩体穿透软土层进行下卧层50cm。C)北围堰施工首先在原泥面进行土工格栅铺设施工,然后在铺设一层土工布。采用泵砂船进行充填袋砂施工砂填筑一级围堰。一级围堰堤顶标高1.5m,堤顶宽2.0m,外坡1:2,内坡1:1。内坡内侧回填中细砂(28º,含泥量小于10%),回填标高1.5m。保障围堰稳定的前提下,采用防老化编织袋装砂填筑二级围堰。二级围堰堤顶标高4.5m,堤顶宽3.0m,外坡1:2,内坡1:2。二级围堰的内坡内侧回填中粗砂(32。,含泥量小于5%),回填至标高3.3m。采用履带式插扳机在回填区域进行施打塑料排水板施工,正方形布置1000mm,同时对回填平台进行沉降位移观测。D)西围堰施工西围堰在南侧防洪堤的里侧,由QM点在场地回填中粗砂(回填中粗砂(32。,含泥量小于5%),到标高+1.92m后充填,充填顶标高为+3.5m,堤顶宽3米,外侧围堤外抛填10100kg块石护坡,块石顶高程为+0.0m,泵砂船直接进行充填袋砂一级到顶,内外堤边坡都为1:2。由MZ4部分在场地回填中粗砂(回填中粗砂(32°,含泥量小于5%),到标高+1.92m后充填,充填顶标高为+3.5m,堤顶宽3m,在围堰砂堤完成后在围堰前沿线内5m范围内进行水泥搅拌桩对围堤进行加固,搅拌桩长13.14m,搅拌桩直径为60cm,间距1.0m,桩体穿透软土层进行下卧层50cm。 E)水泥搅拌桩围堰水泥搅拌桩加固体有两处,一处在东围堰与南护岸交界处的东围堰下面,面积为423m2,水泥搅拌桩的顶施工标高为-1.5m,底标高-16.57m,桩长为15.07m;另一处在西围堰Q-M部分面积约为820 m2,搅拌桩顶标高为为-0.86m,底标高为了-14.0m,桩长为13.14m。水泥搅拌桩在充填袋装砂上面施工,填充袋装砂是在原有鱼塘上面吹填完成,厚度约有3.5m厚,鱼塘底土质由上而下3砂混淤泥、2细砂、1淤泥质土。(1) 施工流程 平整场地测量定桩位桩机就位调平配制固化剂浆搅拌喷浆下沉第一次提升喷浆搅拌重复喷浆下沉第二次提升喷浆搅拌清洗输浆管桩机移位调平打下一根桩图4-3 水泥搅拌桩施工流程图(2)施工方法1)施工前选择好桩机进场及摆放的位置,注意保持与周边建筑物及电线、电缆、电杆的安全距离。2)对施工区域内的建筑垃圾等进行清理,之后对场区进行平整。3)施工场地的基准点、基轴线及水准点会同业主、监理单位共同引进,经复核及各方签证后方可使用。 4)对于标定的基准点要做好明显的标志和编号,并做好保护工作。5)使用全站仪,采用坐标法进行桩位区域边线的测定。6)对桩进行测量定位,并做好测量记录,以便复核。7)由机班长统一指挥桩机的就位工作,移动桩机前看清桩机上下、左右、前后各方有无障碍,发现有障碍及时排除。移动结束后, 检查桩机的定位情况,并及时纠正。8)桩机就位对中后到平稳周正,并使其动力头、搅拌头及桩位三者的中心处于同一铅垂线上。9)根据规范要求,控制搅拌桩垂直度偏差不超过1%,桩位偏差不大于50mm。10)启动深层搅拌桩机电机,使搅拌机沿导向架搅拌下沉,下沉速度由电气控制装置的电流监测表控制;下沉同时,将后台按制定好的配合比参数拌制好的水泥浆液,过筛后倒入集料斗中,下沉时,严格控制下沉速度,密切观察动力头工作负荷,其工作电流指数不大于额定值,以防烧毁电机。11)如遇较硬地层下沉速度过慢时,通过中心管压入少量膨润土浆使土体润湿,从而加快下沉速度。12)搅拌机下沉到设计深度后,先上提搅拌头O.2m左右,喷浆搅拌30S, 在水泥浆与桩端土充分搅拌后再开始提升搅拌头。提升速度不大于1.0m/min,在2回次施工时,待第2次提升至设计桩顶标高以上0.5m时,关闭灰浆泵。4.3.1.3施工时间及质量检查情况表4-2 水泥搅拌桩施工质量情况表项目工程量施工日期主要和一般项目检查情况允许偏差项目检查情况自评等级监理核定等级围堰施工2329.45m2010.09292011.09.05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检查总点数3267,合格点数3013,合格率92.2%。合格合格水泥搅拌桩1403根2010.12.262011.10.28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共检查 9552点,合格 8827 点,合格率92.4%。合格合格水泥搅拌桩钻芯样数量东围堰为3根,西围堰为5根,所取水泥土芯样试件的抗压强度值东围堰为1.0MPa8.2 MPa、西围堰为1.0MPa4.8 MPa之间,均满足设计要求。4.3.2陆域形成工程陆域形成工程采用外购粉细砂绞吸船水上吹填进行施工的方法,分为四个施工区域:吹填区、区、区、区根据施工总体顺序要求,回填顺序为:吹填区吹填区吹填区区吹填区(吹填区作为本工程软基处理试验区,优先回填)。本工程采用1艘1000 m3、4艘500 m3的绞吸船在疏浚区进行吹填施工,首先用抓斗式挖泥船在疏浚一区抓出5个约2000m2深1015m的沉砂池,(用来接纳外购砂),外购砂首先回填吹填区,吹填标高为+2.2m,为外购回填粉细砂,吹填量为1.29 万m3;然后再回填吹填区,吹填标高为+2.2m,为外购回填粉细砂,吹填量为14.26万m3;接着吹填区面积约12.84万m2,吹填标高为+2.2m,为外购回填粉细砂,吹填量为37.23 万m3;最后回填施工吹填区,面积约10.76万m2,吹填标高为+2.2m,为外购回填粉细砂,吹填量为21.38万m3。在粉细砂吹填完成并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接着进行上层回填中细砂施工,吹填中细砂吹填标高为+2.2+3.8m。在中细砂吹填吹填完成并经监理验收合格后,在上层铺设一层70cm厚的中粗砂垫层,作为塑料排水板的排水垫层,吹填标高为+3.8+4.5m。主要工程量见下表4-3和表4-4。表4-3 陆域填方(吹填粉细砂)统计表项目填料吹填标高(m)计算方量(万m3)扣除围堰方量(万m3)计入陆域形成方量(万m3)形成陆域(万m2)吹填区粉细砂原泥面2.237.232.534.7312.84吹填区粉细砂原泥面2.21.290.281.010.56吹填区粉细砂原泥面2.215.791.5314.266.57吹填区粉细砂原泥面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