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古风《贞观政要》与“贞观之治”学习解读课件.pptx
,贞观政要与“贞观之治”,目 录,导 语,贞观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出现的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所著的一部政论性史书,分类编辑了贞观君臣的思想道德和军政思想,反映了贞观之治出现的根本原因。本期课件通过比较文景之治、康乾盛世与贞观之治的异同,说明贞观之治的历史地位;介绍了贞观政要的结构和基本内容,影响、价值和存在问题。,秦代以后,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三个大家公认的治世,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文景之治、康乾盛世与贞观之治的异同,文景之治最大的特点是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轻徭薄赋。,贞观君臣参考历代帝王执政的经验教训、历 代思想家治国理政的思想,结合贞观年间的 客观实际,形成了四大治国思想理念,并提 出了治国施政的基本要求及目标。,1,文景之治、康乾盛世与贞观之治的异同,2,文景之治、康乾盛世与贞观之治的异同,通过客观比较可以发现,在三个治世中,贞观之治确有很多值得借鉴和取法的地方。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贞观政要这样一部专门写贞观之治的书,而没有专门写文景之治的书。清朝到了宣统年间编了一部康熙政要,基本上是在效法吴兢的贞观政要,只是结合清代的情况增加和删除了一些篇章。,文景之治、康乾盛世与贞观之治的异同,青莲居士,早发白帝城唐诗三百首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关山月思乡诗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贞观政要的作者吴兢是一个正直、敢于执笔,非常有责任心的史学家。,我们现在看到的关于唐代前期的历史记载,特别是旧唐书中绝大部分的基本史料素材都出自他的手笔。经他主要修撰的有则天皇后实录唐中宗实录唐睿宗实录。吴兢初入史馆即愤愤然于武三思等的“苟饰虚词,殊非直笔”之行径,认为“国史之作,在乎善恶必书”,为了保留本朝历史真相,他私撰国史,成书贞观政要。,贞观政要作者吴兢的为人,则天皇后实录中记载了一件事:武则天的宠倖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为 诬陷宰相魏元忠,以高官利诱张说做伪证,张说答应了。宋璟、刘知几等 人听说这件事,苦心劝张说千万不能党邪陷正,成为武三思的党羽陷害忠 良。等到在武则天面前对峙时,张说回心转意、据实以告,说一切都是张 氏兄弟逼他做的。基于史官的职责,吴兢把这一过程如实记录在则天皇 后实录里。后来张说成为宰相,并监修国史,看到史馆中的记录,通过暗示和直接找 吴兢商量多种方式,都没能让吴兢修改这一记录。,贞观政要作者吴兢的为人,贞观政要作者吴兢的为人,贞观政要的结构和基本内容,贞观政要的结构和基本内容,贞观君臣治国的四大理念,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君臣共治,慎终如始,从前三卷和最后一卷的内容中,可以总结出贞观君臣治国的四大理念,贞观政要的结构和基本内容,贞观政要其余几卷的大体内容,贞观政要的结构和基本内容,贞观政要其余几卷的大体内容,第七卷共三篇:崇儒学论文史论礼乐,基本属于大兴文教的范畴。第八卷共五篇:论务农论刑法论赦令论贡赋辨兴亡,主要讲固本宽刑。,第九卷讲征伐和安边。安边主要是针对如何安排突厥的问题;征伐主要讲征伐高丽的事情。,总体说来,贞观政要全书十卷四十篇,按照前四卷讲君道、政体,第五、六卷讲社会公德和从政要求,第七卷至第九卷讲治国安邦的基本策略方针,第十卷强调慎终如始的思路。,贞观政要的结构和基本内容,贞观政要的影响、价值和存在问题,作为一部对治国施政具有指导意义的著作,贞观政要与儒、法等各家著作不同。前者是经过时间和实践验证的,后者大多没有实践,还停留在思想的层面。因此贞观政要中的经验比之一般的思想著作对实际更具操作性,既有对思想的总结,又有对实践经验的记录。此外,从吴兢劝谏唐玄宗的写作初衷来看,贞观政要还提供了一种盛中观衰的思维方式。,唐代后期比较有作为的三个皇帝,唐宪宗、唐文宗和唐宣宗都认真读过 贞观政要,这在旧唐书和资治通鉴中有记载。宋仁宗也认真 读过贞观政要。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政训著作,大部分都失传了,而贞观政要经过历史 检验流传了下来,足见其影响力。当时的辽和西夏都翻译了贞观政要。元代戈直撰贞观政要集论, 将从唐代到元代戈直以前22位知名史学家、政治家、思想家对贞观政要 的评论收录其中。贞观政要不仅在辽宋元流传,还在唐宪宗前后被遣 唐使带到日本,形成了三个抄本,甚至成为日本天皇的教科书。,贞观政要的影响、价值和存在问题,贞观政要的影响、价值和存在问题,太过突出“太宗时政化,良足可观” 这一基本观念,只记录好的方面,忽 略不好的方面。,忽略了唐太宗治国思想中非常关键的 一条,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唐太宗 在处理周边民族关系时曾说:“自古 皆贵中华(指中原),贱夷狄,朕独 爱之如一。”,实际内容比照旧唐书的原始文献来有些粗糙。,演示完毕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