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技术 课件.ppt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技术,目录,1 重大危险源概述2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3 重大危险源的申报4 重大危险源的评估分级5 重大危险源的监控6 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1 重大危险源概述,1.1重大危险源的定义1.1.1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中的定义 也称国际劳工组织第174号公约、1993年预防重大事故公约,将重大危险源定义为: “不论长期地或临时地加工、生产、处理、搬运、使用或储存数量超过临界量的一种或多种危险物质,或多类物质的设施(不包括核设施、军事设施及设施现场之外的非管道的运输)”。,1.1.2 我国国标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0)中的定义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1.1.3安全生产法中的定义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1.2 国内外重大危险源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发展,1.2.1 国外的技术研究与发展 (1)英国:1974年 最早系统地研究重大危险源 控制技术的国家。 (2)ILO(国际劳工组织):1985年 (3)美国:1990年 (4)印度:1992年 (5)澳大利亚:1996年9月,1.2.2 国内重大危险源监管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1)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研究 “重大危险源评价和宏观控制技术研究”列入“八五”科技攻关项目。 (2)1997年开展普查试点(在北京、上海、天津、青岛、深圳和成都等六城市)。 (3)2000年制定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 (4)2004年国家局下发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扩展了重大危险源的申报范围,开始重大危险源第二次普查试点工作。 近年来,国家安监总局大力推进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与监控系统建设,为各地提供技术服务,全国共有8家单位开发的软件通过了总局组织的专家组的应用技术审查,其中福建省重大危险源监控中心开发的 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及应急救援信息系统软件于2005年5月通过国家局评审 ,可用于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和监控。,1.3.1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确定潜在的危险源1.3.2 重大危险源的评估 确定风险程度1.3.3 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进行风险控制,1.3 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的结构,1.3.4 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报告 提供风险信息1.3.5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抑制突发事件1.3.6 工厂选址和土地使用规划 从源头上控制1.3.7 重大危险源的监察 政府的监管,我国重大危险源监管系统结构图,重大危险源,申报(辨识、登记、普查),评估(事故严重度、可能性),分级(国家、省、市企业四级),监测(国家、省、市企业四级),监控(组织管理、安全技术),应急(厂内、厂外应急计划),国家监察,2、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标准GB18218-2000,2.1 概述 在1997年原劳动部组织实施的6城市重大危险源普查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国外同类标准和我国工业生产的特点以及火灾、爆炸毒物泄漏重大事故的发生情况,2000年9月,中国安科院和中石化青岛安工院提出了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GB18218-2000.,2.2 辨识标准 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 标准适用于危险物质的生产、使用、贮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 标准不适用于: a.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处理非放射性物质的部门除外); b.军事设施; c.采掘业; d.危险物质的运输。,2.3 名词术语(1)危险物质 hazardous substance 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2)单元 unit 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3)临界量 threshold quantity 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4)重大事故 major accident 工业活动中发生的重大火灾、爆炸或毒物泄漏事故 ,并给现场人员或公众带来严重危害,或对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5)生产场所 work site 指危险物质的生产、加工及使用等的场所,包括生产、加工及使用等过程中的中间贮罐存放区及半成品、成品的周转库房。(6)贮存区 store area 专门用于贮存危险物质的贮罐或仓库组成的相对独立的区域。,2.4 辨识依据 物质的危险特性 物质的数量2.5 重大危险源的分类 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 贮存区重大危险源,2.6 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的确定 根据物质的不同特性,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按以下4类物质的品名及其临界量加以确定:(见GB 182182000 附表14,共142种。)爆炸性物质(26种)易燃物质(34种)活性化学物质(21种)有毒物质(61种),2.7 贮存区重大危险源的确定 贮存区重大危险源的确定方法与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基本相同,只是因为工艺条件较为稳定,临界量数值较大。,2.8 生产场所与贮存场所临界量的区别,2.9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方法 (1)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单一品种时: 其数量等于或超过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中规定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2)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 每种危险物质实际存在量与其相对应的生产场所或贮存区的临界量之比的和大于或等于1,则定为重大危险源。即: 式中: q1、q2qn每种危险物质实际存在量,t; Q1、Q2Qn与各种危险物质相对应的生 产场所或贮存区的临界量,t。,2.10 存在的主要问题,危险物质的类别尚需进一步扩展 GB18218-2000规定了爆炸性物质、易燃物质、活性化学物质和有毒物质4大类,但其物质的种类仅142种,且基本未包括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质及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和第8类腐蚀品,其范围在实际操作中尚存在一定的局限。,(2)是没有对划分危险单元进行具体说明; GB18218-2000将500m划分为1个单元,但未对重大危险源单元内危险物质的辨识、危险物质量的确定、危险物质相对应临界量的确定、混合物监界量的确定都未明确说明。对于中小企业,往往其厂界就达不到500m,且其中存在生产区和贮存区, 对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带来较大的困扰,在实际操作过程,往往以独立的生产区或贮存区作为一个单元。,是未涵盖贮存区和生产场所以外的其他类型重大危险源: 目前GB18218-2000辨识重大危险源仅从危险物质的观点来考虑,并未从危险能量的角度考虑,应用此标准辨识的重大危险源范围和数量很有限,同时考虑到煤矿、金属、非金属矿山等行业的特殊性,因此必须颁布相关行业的重大危险源辨识的行业标准。是未给出重大危险源申报的方法和依据,给我国重大危险源普查登记工作带来了诸多的不便。,练习,50tLPG,50tLPG,宿舍,1(生产场所),2(贮存区),100kg苯(20.50t),3,4,LPG(10、100t),哪个是重大危险源?哪个是重大隐患?哪个需制定应急预案?,3 重大危险源的申报,3.1 重大危险源申报的依据 (1)安全生产法 (2)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 (3)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2004年4月27日下发的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3 重大危险源的申报,3.1 重大危险源申报的类别 (1)贮罐区(贮罐); (2)库区(库); (3)生产场所; (4)压力管道; (5)锅炉; (6)压力容器; (7)煤矿(井工开采); (8)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 (9)尾矿库。,3.2 重大危险源申报范围 (1)贮罐区(贮罐),3.2 重大危险源申报范围(2)库区(库),3. 2 重大危险源申报范围(2)库区(库)*注:起爆器材的药量,应按其产品中各类装填药的总量计算。,3.2 重大危险源申报范围(3)生产场所,3.2 重大危险源申报范围(3)生产场所 *注:起爆器材的药量,应按其产品中各类装填药的总量计算。,3.2 重大危险源的申报范围(4)压力管道 长输管道: 输送有毒、可燃、易燃气体,且设计压力大于1.6 MPa的管道; 输送有毒、可燃、易燃液体介质,输送距离200 km且管道公称直径300 mm的管道。 公用管道: 中压的高压燃气管道,且公称直径200 mm。,工业管道: 输送GB5044中,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气体、液化气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 mm的管道; 输送GB5044中,极度、高度危害液体介质,GB50160及GBJ16中规定的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可燃气体,或甲类可燃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 mm,设计压力4 MPa的管道; 输送其他可燃、有毒流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 mm,设计压力4 MPa,设计温度400的管道;,(5)锅炉蒸汽锅炉: 额定蒸汽压力2.5 MPa,且额定蒸发量10 t/h。 热水锅炉: 额定出水温度120,且额定功率14 MW。(6)压力容器 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或中度危害的三类压力容器; 易燃介质,最高工作压力0.1MPa且PV100 MPam3的压力容器(群)。,3.2 重大危险源的申报范围,3.2 重大危险源的申报范围 (7)煤矿(井工开采) 高瓦斯矿井;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有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 煤层自燃发火期6个月的矿井; 煤层冲击倾向为中等及以上的矿井。,3.2 重大危险源的申报范围 (8)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 瓦斯矿井;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 有自燃发火危险的矿井; 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矿井。 (9)尾矿库 全库容100万立方米或坝高30米的尾矿库。,3.3 重大危险源申报的目的意义 采用通过国家安监总局认证并推荐使用的重大危险源企业申报登记系统软件,依据相关标准,对企业申报的重大危险源信息进行自动辨识,确认是否重大危险源,并对辨识的结果进行维护及管理,从而通过对重大危险源的普查, 建立重大危险源数据库, 及时掌握辖区内重大危险源的分布情况 。,4.1 重大危险源分级 国家安监总局关于规范重大危险源监督与管理工作的通知 (安监总协调字(2005)125号)中按重大危险源的种类和能量在意外状态下可能发生事故的严重后果把重大危险源分为四级; 福建省安监局关于印发“重大危险源辨识及评估分级指导意见”的通知 (闽安监综合(2005)297号)中把国家安监总局的重大危险源等级划分进行细化,具体如下:,4 重大危险源的评估分级,(1)一级重大危险源: 在事故后果模拟分析的死亡半径或重伤半径内,可能造成特别重大事故的(死亡人数30人或重伤5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2)二级重大危险源: 在事故后果模拟分析的死亡半径或重伤半径内,可能造成特大事故的(死亡人数10-29人或重伤30-49人,或直接经济损失500-1000万元的);,(3)三级重大危险源: 在事故后果模拟分析的死亡半径或重伤半径内,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死亡人数3-9人或重伤10-29人,或直接经济损失100-500万元的);(4)四级重大危险源: 在事故后果模拟分析的死亡半径或重伤半径内,可能造成事故的(死亡人数1-2人或重伤3-9人,或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 注:事故可能造成的死亡或重伤人数,按死亡半径或重伤半径范围内正常人员数的50%进行核算等级。,4.2.1 重大危险源评估分级方法 方法的原理:主要依据重大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后果模拟分析结果进行评估,即通过选择适宜的数学模型计算重大危险源事故的死亡或重伤半径(R),预测死亡或重伤半径内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从而进行重大危险源的分级。 遵循的原则:最大危险原则;概率求和原则。 假设条件: 伤害效应各向同性,且无障碍物; 伤害区域是以单元的中心为圆心、以伤害半径为半径的圆形区域。,4.2 重大危险源评估分级方法的选择,4.2.2 重大危险源事故后果模拟,通过选择数学模型可计算重大危险源事故可能波及的区域范围,估算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的程度。具体事故模型如下:凝聚相含能材料爆炸模型蒸汽云爆炸的伤害模型火灾伤害模型池火灾伤害模型沸腾液体扩展为爆炸的伤害模型固体火灾伤害模型室内火灾伤害模型,4.2.3 事故后果模拟分析方法的选择,毒物伤害模型Gaussian模型SLAB模型 ERG2000模型,(1)易燃、可燃液体储罐,可采用液池火灾评价模型、喷射火模型等进行事故影响范围的模拟预测。 (2)可燃气体容器泄漏,可采用喷射火模型等进行事故影响范围的模拟预测。 (3)盛装可燃气体的压力容器可用TNT当量法,按冲击波伤害-破坏超压准则,对容器物理爆炸事故影响范围进行模拟预测。 (4)盛装液体的压力容器和锅炉,可采用TNT当量法进行物理爆炸事故影响范围模拟预测。 (5)易燃气体压力容器可用TNT当量法和采用冲击波伤害-破坏超压准则,对容器物理爆炸事故影响区域进行模拟预测;采用蒸气云爆炸超压破坏模型,评价容器内易燃气体泄漏发生化学爆炸的事故影响范围。,(6)可燃液化气体(液化石油气、液氨)的压力容器,可用蒸气云爆炸超压破坏模型和沸腾气体扩展蒸气爆炸评价事故的影响范围。 (7)有毒气体压力容器,可采用概率函数法、半球模型、泄漏扩散模型等进行毒性影响区域的评价。 (8)评价人员也可以选择其他适用的方法进行事故后果模拟预测,但应注意所使用评估方法对分析对象的适用性。,事故后果模拟分析图,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技术标准,通过实地采集重大危险源的周边环境、建(构)筑物、公共设施等地理信息及生产经营单位与重大危险源有关的生产设施、设备、装置和场所的现场信息,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估,以重大危险源单元为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后果进行模拟,有针对性地选择数学模型进行评估分析,预测事故发生的死亡半径、重伤半径及财产损失半径,根据死亡半径、重伤半径内造成的伤亡人数或财产损失半径内的财产损失情况进行重大危险源的分级。,4.3 重大危险源评估分级的主要内容,4.4 评估分级程序,收集资料,事故类型,影响因素、事故机制,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事故的严重程度,风险分级,制定计划,落实减少或防范风险的措施,监测审查,风险辨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4.5 重大危险源评估分级报告,评估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安全评估的主要依据;重大危险源基本情况;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的种类及严重程度;重大危险源等级;应急救援力量及资源评估;重大危险源监控及应急救援对策措施;评估结论与建议,1. 被评估单位的基本情况和重大危险源基本情况(填写福建省重大危险源企业数据库项目表) 2. 厂区总平面布置图, 重大危险源所在位置的平面布置图及其周边环境图; 3 重大危险源生产装置配备的安全设施和设备配套的安全附件一览表 4. 重大危险源的检测、监控措施;重大危险源检测检验记录 5 重大危险源周边的确定范围内,24小时的正常作业人员和居住人口的人数以及活动分布情况; 6. 重大危险源设备、装置的固有资产; 7. 应急救援资源(填写应急救援力量调查摸底表); 8. 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措施(制度、操作规程、人员培训等)及事故应急救援预案,4.6 被评估单位需提供的资料,4.7 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的备案,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国家规定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安全评估中介机构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估。安全评估中介机构应出具安全评估报告,并对其安全评估的结论负责。安全评估的费用由被评估单位支付。 安全评估报告应当报送所在地县(市、区)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县级以上安监部门)和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生产经营单位对新构成的重大危险源以及重大危险源的生产过程、材料、工艺、设备、防护措施和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时,或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发生变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对重大危险源重新进行安全评估,并及时报告所在地县级以上安监部门及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对已不构成重大危险源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及时报告,经县级以上安监部门确认后核销。,5 重大危险源的监控,5.1 重大危险源宏观监控系统 (1)宏观监控的主要思路 明确责任分级监控分类指导 (2)宏观监控系统的设计思想 建立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实现国家、 地方、企业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信息系统。 (3)宏观监控系统网络设计方案 建立宏观监控系统的网络,各子系统与总系统通过网络联系。 (4)重大危险源监控和事故应急救援信息系统,重大危险源宏观监控系统的网络组成结构框图,监控总系统局域网,网络服务商(ISP),网络服务商(ISP),各城市监控子系统,网络服务商(ISP),各城市监控子系统,国际互联网,企业内部网(Intranet)及其他网络,企业内部网(Intranet)及其他网络,5.2重大危险源监控和事故应急救援信息系统,5.2.1福建省重大危险源监控和事故应急救援信息系统(一期)简介 主要开发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重大危险源监控及事故应急救援信息软件平台,建立福建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动态信息系统,建立从省级安监部门到设区市安监部门到重大危险源企业的三级监控网络。 系统由安全生产综合数据库子系统、重大危险源动态监管子系统、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信息子系统、安全生产监管政务信息子系统、重大危险源实时监测与预警子系统组成。系统通过软件与硬件的有机融合,达到科学有效的对重大危险源动态监管的目的,使事故能防范于未然,发生事故时也能做出及时反应。 一期主要建设省级网络信息中心,建立起对福建省主要的重大危险源生产、贮存场所的现场监控系统以及应急救援信息系统,为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一个基础性信息平台,并逐步扩展到各个设区市分中心和重点监控企业。,通过建立重大危险源所在单位和安全生产综合监督部门两级长期有效的动态监控管理系统,做到实时了解重大危险源的工作状态,随时掌握重大危险源的有关安全技术工作参数(包括安全技术参数、安全监督管理要求数据)的情况,由重大危险源所在单位实施有效的日常安全管理,安监部门对重大危险源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 通过对危险源的危险性和事故的后果预测,以及基于重大危险源风险管理的基本评价方法,对重大危险源进行风险分级评估,实现对全省行政区域的安全规划; 在重大危险源发生事故时,可提供包括:重大危险源及其周围环境的基本技术数据,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定位;重大危险源事故危及范围和及时启动相应的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实现事故救援的有效联动。当发生其他事故引起的重大危险源次生灾害时,为福建省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系统提供相应基础信息支持,为科学决策实施有效抢救提供技术支持。,重大危险源监控与事故应急救援信息系统的建立可实现如下目标:,福建省重大危险源监控和事故应急救援信息系统(一期)网络结构图,5.2.2 厦门市重大危险源监测信息系统(一期),5.2.2.1 厦门市重大危险源监测信息系统(一期) 的主要作用 对重大危险源的普查结果进行审核, 现场采集重大危险源信息,进行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分级,对重大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建立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重大危险源数据库信息系统,使安监部门掌握本市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并利用企业网络申报及统计分析结果对重大危险源企业进行分类监管.,5.2.2.2 厦门市重大危险源信息数据库,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危险源数据库存储有长期的或临时的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的分布情况,主要由危险源等实体组成,以满足重大危险源、危险品运输车、高危工厂企业、特种设备等方面的管理需要。以下是涉及的实体及其属性:危险源数据表,主要包括以下数据项:危险源名称(如危险品和化学品生产场所)、类别(如生产、储存场所)、性质(如长期、临时)、表现形式(如坍塌、火灾、化学/物理性爆炸等)、危险品名称、存放地点、计量单位、数量、物理化学特性、危险品所属类别、安全影响(如人身伤害、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危害范围、危害程度、危险等级、主管单位、责任人、应急预案(包括措施、应急救援流程图等)等。,空间数据库 空间数据库包括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地图(包括:居民点、主要建筑物和构筑物及其它设施、交通道路及附属设施、管线及附属设施、水系及附属设施、地界和地貌等信息)、重大危险源分布布置图及其他相关图层与示意图形3个层次。 法规数据库 法律法规数据库存储有与突发公共事件有关的法律、法规信息,主要由法律法规等实体组成。 以下是涉及的实体及其属性: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以下数据项:法律法规名称、突发公共事件ID、级别(国家/省级/地市)、行业类别、法规内容、颁布机构、颁布日期等。,预案数据库预案数据库存储应急救援预案,预案包括以下内容: (一)应急救援机构、人员及其职责; (二)危险辨识与评价; (三)应急设备与设施; (四)应急能力评价与资源; (五)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六)事故应急程序与行动方案; (七)保护措施与程序; (八)事故发生后的恢复与程序; (九)培训与演练。抢险救灾资源库抢险救灾资源库存放应急救援队伍,以及应急保障物质信息。,、应急队伍,主要包括以下数据项:队伍ID、队伍名称、队伍组别、主要职责、隶属单位(如市消防大队、市煤气公司、市武警中队、某街道等)、器材及设备配备(包括数量、状态情况)、人员组成、分布位置、办公电话、移动电话、联系人、其他联系信息等。 、队伍组,主要包括以下数据项:队伍组别、队伍组名称(如抢险抢修组、消防组、安全警戒组、抢救疏散组、医疗救护组、物资供应组等)、职责、规模级别等。 、救援物资的类别,主要包括以下数据项:类别ID、类型名称(如通讯设备、分析仪器、检测设备、消防器材、防毒器具、防爆器具、工程机械、五金工具、运输工具、堵漏工器具、警戒警示用品、医疗器材车辆、药品、防护用品、被服及其他救援物资)等。 、应急救援物资,主要包括以下数据项:物资和设备名称、类别、数量、规格型号、大小、状态(完好情况/有效期)、用途、使用方法、存放地点、负责人、调动方式、联系信息等。,重大危险源信息由企业申报,或组织专业人员对重大危险源以及周边自然情况进行摸底,搜集有关重大危险源的性质、资料、安全距离、周边居民区的具体情况。通过专家对信息进行分类、分级评价和评估登记,确定重大危险源,建立城市重大危险源动态分布管理数据库。通过企业上报和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巡查进行数据的更新。 重大危险源数据库是市应急系统的主要自建基础数据库之一,配合市应急系统建设,按照市应急系统的建设规划进行数据库的设计。数据库建成后,数据资源供市应急指挥系统共享,以保证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理子系统的顺利运行。,5.2.2.3 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建库工作,5.3.1 概述(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 危险源数据采集装置计算机(2)危险源数据采集与计算机巡回检测系统、数据采集系统 应用系统安全工程的理论、观点和方法,结合过程控制、自动控制、传感器、计算机仿真和网络通讯等技术构成监控预警系统。 (3)监控预警系统 计算机监控正常和非正常工况,并对下一时刻做出一种超前的预警行为。,5.3 重大危险源实时监控预警技术,5.3.2 实时监控系统基本构架图,5.3.3 重点试点监控企业端建设,重点试点监控企业端建设(指导性) 企业重大危险源远程数据采集监控报警指示系统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络web发布的系统,集合多种通讯手段,实现监控数据信息化、网络化,各级监控管理人员依据其管理权限,可通过网络系统查看监控点的实时数据,利用现有的局域网络基础,通过网际组态软件的远程数据传输功能,实现数据的网间共享以及实时监控。 重点试点监控企业端系统的建设包括:气体监控管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以及重大危险源动态监控管理系统的建设。 终端系统结构示意图如下:,终端系统结构示意图,企业端监控设备及实现功能,6 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6.1 法律依据 (1)安全生产法:第33条、第85条、第96条。 (2)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10条、第22条、第48条。 (3)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第6条。 (4)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125号文; 要求搞好重大危险源的普查登记,加强国家、省(区、市)、市(地)、县(市)四级重大危险源监控工作,建立应急救援预案和生产安全预警机制。,(5)2004年4月27日国家局下发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 (6) 2004年10月21日国家安全监总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安监管协调字2004127号)。 (7)2005年6月27日国家总局下发关于认真做好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安监管协调字200562号)。,(8)2005年9月27日国家总局下发关于规范重大危险源监督与管理工作的通知 (安监总协调字2005125号 )。(9) 北京、广东、江苏、吉林、大连、无锡等省、市于近年制定了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规定等地方性法规.(10)福建省近年出台了福建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方案、福建省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估分级指导意见 等指导性文件, 规范性文件福建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 已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完成修订。,6.2 对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的总要求 建立以企业为责任主体、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分级监控、各级安监部门实施综合监督管理的重大危险源监管体系。,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十条规定: (除运输工具加油站、加气站外) 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置和贮存设施贮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与下列场所、区域的距离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国家有关规定:(1)居民区、商业中心、公园等人口密集区;(2)学校、医院、影剧院、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 (3)供水水源、水厂及水源保护区;,6.3 构成重大危险源的距离要求,(4)车站、码头(按照国家规定,经批准,专门从事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的除外)、机场以及公路、铁路、水路交通干线、地铁风亭及出入口;(5)基本农田保护区、畜牧区、渔业水域和种子、种畜、水产苗种生产基地;(6)河流、湖泊、风景明胜区和自然保护区;(7)军事禁区、军事管制区;(8)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予以保护的其他区域。,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甲类物品库房与民用建筑的距离分别为25-40米;储气罐或罐区与民用建筑间的距离为25米40米。 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规定:石油化工企业与居住区、公共福利设施、村庄的防火间距,液化烃罐组120米,甲、乙类工艺装置或设施100米。 根据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2002)规定:石油库与居住区及公共建筑物的安全距离分别为:一级油库100米;二级油库90米;三级油库80米;四级油库70米;五级油库50米。,(1)居民区、商业中心、公园等人口密集区;,(2)学校、医院、影剧院、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 以上公共设施均可归类为民用建筑居住区,对于民用建筑与危化品储存设施之间的距离,均可采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等标准; 国家对某些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规定的防护距离仍可适用以上公共设施;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BGZ1-2002)第4.14条规定:“严重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恶臭、粉尘、噪声且目前尚无有效控制技术的工业企业,不得在居住区、学校、医院和其他人口密集的被保护区域内建设。”,(3)供水水源、水厂及水源保护区;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第4.1.5规定:“排放工业废水的工业企业严禁在饮用水源的上游建厂”; 应符合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1989年7月10日发布)。 (4)车站、码头(按照国家规定,经批准专门从事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的除外)、机场以及公路、铁路、水路交通干线、地铁风亭及出入口; 以上建筑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列为民用建筑和其他建筑,均有不同的距离要求。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中对石油化工企业与相邻工厂或设施的防火间距,包括居住区、国家铁路线、厂外企业铁路线、厂外公路、通航江、河、海岸边等,均列出了距离规定。,(5)基本农田保护区、畜牧区、渔业水域和种子、种畜、水产苗种生产基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第二十一条到二十九条规定:禁止向水体排放油类、酸液、碱液或者剧毒废液;禁止在水体清洗装贮过油类或者有毒污染物的车辆和容器;禁止将含有汞、镉、砷、铅、氰化物、黄磷等的可溶性剧毒废渣向水体排放、倾倒或者直接埋入地下;向水体排放含热废水,应当采取措施,防止热污染危害。 向农田灌溉渠道排放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应当保证其下游最近的灌溉取水点的水质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85),也就是说企业的排污及事故泄漏均不能影响农田灌溉、畜牧区、渔业区。,(6)河流、湖泊、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八条规定,在国务院、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划定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的工业生产设施;建设其他设施,其污染排放不得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十二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对生活饮用水源地、风景名胜区水体、重要渔业水体和其他具有特殊经济文化价值的水体,划定保护区。第十九条规定,在生活饮 用水源地、风景名胜区水体、重要渔业水体和其他具有特殊经济文化价值的水体保护区内,不得新建排污口。,因吉化污染事故,依据国家安监总局和环保部门的联合发文(安监总危化200610号) ,沿江、湖、海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建设项目应落实事故状态下“清净下水”收集、处置防范措施。即: 关键生产装置、危险化学品储罐区和仓库是否配备事故状态下防止污染事件的事故池、围堰、防火堤等设施及其维护情况。 是否有事故状态下防止“清净下水”引发环境污染的设施和措施。已经有事故状态下“清净下水”收集、处置设施和措施的,要评估其是否科学有效,适应应急需要。,(7)军事禁区、军事管制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的划定由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确定,根据军事设施的要求,军区和省人民政府在共同划定陆地军事禁区范围的同时,必要时可以在禁区外共同划定安全控制范围。,(8)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予以保护的其区域他,。,(1)要登记建挡,如实申报; (2)保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监控所必须的资金投入; (3)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管理监控责任,制定实施方案; (4)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掌握紧急情况下应采取的措施; (5)在重大危险源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加强对监控和有关设备、设施的管理;,6.4 企业对重大危险源管理监控的主体责任,(6)对重大危险源的工艺参数、危险物质进行定期的检测,对重要的设备、设施进行经常性的检查、检验,并做好记录; (7)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并建立安全管理挡案; (8)对存在事故隐患的重大危险源,生产经营单位必须立即治理排除。在排除前或者排除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难以立即排除的,应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监控措施,制定治理方案,限期完成整改,并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9)要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落实各项措施; (10)要贯彻执行国家、省和行业的技术标准,推进技术进步,改进监控手段,提高监控水平。,对危险性较大,容易发生事故的重大危险源及其重点部位和关键设施要实行动态、实时监控,实现与所在地的县级以上的安监部门远程监控系统的联网。 (一)存在一、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单位必须建立有效的动态安全监控系统,实行不间断的监控,随时掌握重大危险源安全状态的变化,发现问题立即进行处理,其实时监控系统及信息管理系统应与所在地的县(市、区)、设区市及省安监部门远程监控系统联网; (二)存在三、四级重大危险源的单位应通过有效的监控措施,定期监测重大危险源状态,并及时处理发现问题,其信息系统应实现与所在地的县(区、市)、设区市安监部门远程监控系统联网。,对企业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的具体要求,6.5 政府和安监部门对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1)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的安全生产状况,组织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本行政区域内容易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严格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应当及时处理。,重点监督检查的内容包括:,(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情况; (二)预防安全生产事故措施的落实情况; (三)重大危险源的登记建档和备案等情况; (四)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评估、检测、监控情况; (五)重大危险源设备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测情况; (六)重大危险源现场安全警示标志设置的情况; (七)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情况; (八)应急救援组织建设和人员配备的情况; (九)应急救援预案和演练工作的情况; (十)配备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及维护、保养的情况; (十一)重大危险源日常管理的情况; (十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2)政府和安监部门应当督促检查生产经营单位依法将重大危险源上报有关地方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3)县级以上安监部门应当建立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信息化管理,应做好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工作,实行分级报告制度: 一级重大危险源应当逐级上报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登记、建档;二级重大危险源应当逐级上报至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登记、建档;三级重大危险源应当逐级上报至设区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登记、建档;四级重大危险源由所在地县(市、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登记、建档。,(4)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5)发现生产经营单位在重大危险源管理中有违法行为的,有权依法实行行政处罚。 (6)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危险源存在事故隐患以及安全生产的违法行为,均有权向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举报。,(1)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未登记建挡,或者未进行评估,监控,或者未制定应急预案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或并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2)安全监管部门对已依法取得批准的单位不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发现其不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而不撤消原批准或者发现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给予降级或撤职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5.6 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