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数量分析应用策略研究.docx
分类号: 单位代码: 密 级: 学 号: 学位论文XX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数量分析应用策略研究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credit risk management in the Bank of NingXia研 究 生: 指 导 教 师: 申请学位门类级别: 工商管理硕士(MBA)专 业 名 称: 工 商 管 理 所 在 学 院: 经济管理学院 2009年04月独 创 性 声 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XX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研究生签名: 时间: 年 月 日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XX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XX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研究生签名: 时间: 年 月 日导师签名: 时间: 年 月 日摘 要商业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如何准确地识别和度量经营风险,实现经营风险优化管理是商业银行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的特殊时期,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步伐的加快和国内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城市商业银行所面临的经营风险也更趋复杂,其中信用风险依然是最主要的经营风险,信用风险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也不断加大。要实现银行稳健发展的目标,有必要对目前特定历史时期下城市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形成机制进行深入分析,采用先进的信用风险测量方法,建立一套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下有效的信用风险转化、制衡、补偿机制,优化城市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因此,研究城市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对稳定金融秩序,促进城市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本质出发,对信贷风险的分类、管理策略、管理流程以及管理历程进行了阐述与回顾,并着重从风险计量与控制的角度出发,对信用风险管理理论巴塞尔协议、风险价值法、资产组合管理的Creditrisk管理模型进行了阐述。然后,从客户信用等级评定及统一授信管理两方面,对XX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与评价。本文的主体部分以XX银行客户真实数据为样本,通过部分参数的修订,以优化系数化对单一客户授信额度、以风险价值法对资产组合风险进行了数量化分析,并相应地提出对XX银行客户信用风险的管理措施地改进意见。最后,为构筑良好的数量分析应用环境,又从文化、体制、技术三个方面,提出了加强构建XX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基础环境思路与建议。关键词: 商业银行 , 信用风险 , 数量分析AbstractContent Commercial banks are operating risk of the enterprise, how to accurately identify and measure operational risks, operational risks achieve optimal management of commercial banks are to be the key to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At present, our country is in a transitional economic period of the special period, as China's market-oriented interest rate acceleration and domestic financial markets, further opening up of city commercial banks face operational risks has become more complex, one of the credit risk remains the most important operational risks, credit risk management of the difficulty and complexity is also increasing. To achieve the goal of healthy development banks, it is necessary to present a specific historical period, city commercial banks under the credit risk of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in-depth analysis, the use of advanced credit risk measurement metho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omprehensive 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 of an effective credit risk transformation, checks and balances, the compensation mechanism and optimize the city commercial bank's credit risk management. Therefore, the study of city commercial banks in credit risk management to stabilize the financial order, the promotion of city commercial banks in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In this paper, first ,beginning from the nature of credit risk from, The classification of credit risk, management strategies, management processes and the management of the course are described with the recall and focus on risk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credit risk management theory - the Basel Protocol, methods of VaR, Creditrisk portfolio management model, economic capital allocation are described. At last from the customer credit rating and unified management , analyze and evaluate the status of credit risk management of the Bank of NingxiaMain part of this paper ,we choose the real customers data from Bank of Ningxia for samples, through some parameters amendments to optimize coefficient on a single customer credit limits, VaR method of asset portfolio risk analysis carried out quantity, and the corresponding proposed customer credit risk management measures and improvements for Bank of Ningxia. Finally, in order to build a goo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application environments, from the cultural, institutional, technical three areas ,we make recommendations to strengthen risk management of Bank of NingXia.Key words: Commercial banks, credit risk, quantitative analysis目 录第一章 绪论11.1问题的提出11.2 研究的意义11.3 研究思路及方法11.4 论文整体框架1第二章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综述32.1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32.1.1 风险的定义与特征32.1.2 信贷风险的分类32.1.3 信贷风险的管理策略42.1.4 信贷风险的管理流程62.2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历程82.2.1 国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发展历程82.2.2 国内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发展历程92.3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理论92.3.1 巴塞尔协议92.3.2 风险价值法112.3.3 资产组合管理13第三章 XX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193.1 信用风险管理基本情况193.1.1 组织架构193.1.2 业务流程193.2 客户信用评级体系203.1.1客户信用等级评定203.1.2 贷款五级分类213.2客户统一授信223.2.1 统一授信管理办法223.2.2 统一授信额度管理:系数法模型223.3 对XX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策略的评价233.3.1 客户评级授信方案优点233.3.2 客户评级授信方案的缺点243.3.3 对客户评级授信方案的改进意见24第四章 基于数量分析下的信用风险管理策略264.1 XX银行信用风险状况样本选择264.1.1 样本贷款选取的标准264.1.2 样本选取的说明264.1.3 样本的确定264.2单一客户信用风险管理策略:优化授信系数法274.2.1 系数法模型的授信实践274.2.2 优化授信系数模型284.3组合信用风险管理策略:风险价值法(VAR)314.3.1 主要参数估计314.3.2 样本组合信用风险测量324.3.3 样本组合风险分析34第五章 XX银行加强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365.1 培育风险管理文化365.1.1 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和理念365.1.2 建设“以人为本”的全员风险管理文化。365.2 重构风险管理体制365.2.1 信用风险管理向集中化、专业化发展365.2.2 理顺前、中、后台关系365.2.3 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建立专业化、垂直化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375.2.4 建立内控考评体系,完善以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为核心的激励约束机制。375.2.5 建立科学的风险预警体系。375.3 提升风险管理技术375.3.1 规范业务和管理流程,提升风险识别、控制的科学性385.3.2 建立风险管理的岗责体系,完善内控信息传导机制385.3.3 推动以风险计量为核心的技术创新机制建设,创建风险管理的工具体系385.3.4 构建全过程风险管理信息网络体系38第六章 结论39参考文献.40致 谢. .41附 录. .42个人简介. .43第一章 绪论1.1问题的提出信贷风险是银行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就潜在损失的程度而言,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的首要风险,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水平低下是信贷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信贷风险首先来源于商业银行本身经营特点和其内在脆弱性,我国金融市场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结构又导致了信贷风险在商业银行的过度集中。与此同时,伴随着经济发展转轨过程的加快,商业银行所面临信贷风险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也不断加大。在金融全球化的新形式下,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借鉴国际上先进的信贷风险管理经验,强化信贷风险管理,采用先进的信贷风险测量技术,适应巴塞尔协议新框架的需要。1.2 研究的意义商业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如何准确地识别和度量经营风险,实现经营风险优化管理是商业银行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的特殊时期,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步伐的加快和国内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城市商业银行所面临的经营风险也更趋复杂,其中信贷风险依然是最主要的经营风险,信贷风险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也不断加大。要实现银行稳健发展的目标,有必要对目前特定历史时期下城市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形成机制进行深入分析,采用先进的信贷风险测量方法,建立一套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下有效的信贷风险转化、制衡、补偿机制,优化城市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因此,研究城市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对稳定金融秩序,促进城市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意义。1.3 研究思路及方法本文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本质出发,对信贷风险的分类、管理策略、管理流程以及管理历程进行了阐述与回顾,并着重从风险计量与控制的角度出发,对信用风险管理理论巴塞尔协议、风险价值法、资产组合管理的Creditrisk管理模型、经济资本配置进行了阐述。然后,从客户信用等级评定及统一授信管理两方面,对XX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与评价。本文的主体部分以XX银行客户真实数据为样本,通过部分参数的修订,以优化系数化对单一客户授信额度、以风险价值法对资产组合风险进行了数量化分析,并相应地提出对XX银行客户信用风险的管理措施地改进意见。最后,为构筑良好的数量分析应用环境,又从文化、体制、技术三个方面,提出了加强构建XX银行风险管理基础环境思路与建议。1.4 论文整体框架图1-1 论文结构图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综述第三章 XX银行风险管理现状第四章 基于数量分析下的风险管理策略第五章 XX银行加强信用风险管理策略第六章 结论第二章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综述2.1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2.1.1 风险的定义与特征风险是一个常见但又十分模糊的概念,理论界和实践界对风险的定义众说纷纭。一般来讲,风险是指因种种不确定性导致的损失的可能性。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主要是指银行贷出去的款项,借款人由于种种原因到期不能偿还而使银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所谓信贷风险管理,是指商业银行通过设立一定的组织形式、实施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避免或减少信贷风险及其影响,以提高信贷资产收益的行为。信贷风险作为风险在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上的特殊表现,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产生原因复杂、表现多样。信贷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经济活动,形成信贷风险的原因涉及多个方面,具体某一笔贷款损失,其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有政治的,如政策性贷款;更多是经济的,如经济周期波动;还有自然的,如自然灾害;甚至是道德上的,如欺诈等,这些都反映了信贷风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2)金额巨大、影响面广。信贷业务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角落,信贷风险带来的损失往往金额巨大,远远超过一般企业的风险损失。由于商业银行具有信用创造职能,其信用活动风险往往会通过连锁反应放大数倍,从而对整个经济体系产生较大影响。(3)可能直接造成货币资金损失。商业银行的经营对象是货币资金,因此其所面临的信贷风险将直接表现为货币资金损失的风险,风险控制不到位,银行将直接损失货币资金。(4)具有较强的可控性,管理要求高。基于上述特点,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要求高于对一般风险的管理,商业银行必须加强信贷风险管理,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减轻或避免风险造成的损失。这也是研究并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的意义所在。2.1.2 信贷风险的分类根据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信贷风险通常可以划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主要类别。(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导致潜在损失的最主要因素。信用风险也称“对家风险”,指交易的对方不履行或无力履行在交易中的义务,而引发损失的可能性。银行授信业务中的交易对方,如借款人、保函申请人,不按期偿还贷款本息或无法履行由银行担保的责任,都会产生信用风险。信用风险通常也包括客户信用等级下降的风险,这种风险并不等同于违约,但它意味着违约可能性的增加。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根源在于借款人信用风险,因而防范和化解信用风险是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主要任务。(2)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也是银行的一种主要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短期资产不足以用于支付短期负债或额外的资金流出,即两者不匹配导致的风险。银行通常筹集短期资金,贷出长期资金,因此资产和负债之间会存在期限缺口,这种期限的不匹配会导致流动性风险增加和流动性成本上升。银行的流动性状况还受融资项目的资金运用和资金来源的时间安排的影响,称为资金来源和运用的时间缺口,这一缺口的大小及其时间上的稳定程度将影响着银行总体的流动性状况。流动性严重不足将导致金融机构倒闭破产。例如,由于某一重大客户的违约引起的巨大损失将造成某一金融机构日后流动性不足,进而导致挤兑的产生或其他金融机构出于防范违约风险的目的而取消对其的信用额度,这两者反过来又会加重流动性危机,从而导致银行破产。(3)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变化而导致财务状况发生不利变化的可能性。对银行来说,市场风险指市场变化给银行带来财务损失的可能性。因市场变化导致借款人财务处境困难而不能按期偿还银行贷款的,对银行来说仍然是一种信用风险,而不是市场风险。银行经营信贷业务面临的市场风险主要是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利率水平变化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汇率风险是指由于外汇价格变动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可能造成银行信贷业务收入的损失,对信贷资产的安全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如资金市场求大于供使利率升高,而贷款使用固定利率,则银行预期的利息收入要减少甚至出现利息收入小于利息支出。汇率的变化同样有可能使银行在存、放款货币匹配不当的情况下遭受汇率损失。同样,利率和汇率的变动会导致信用风险的激增,从而影响信贷资产的安全。(4)法律风险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活动或各类交易应当遵守相关的商业准则和法律原则,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无法满足或违反法律要求,导致商业银行不能履行合同、发生争议、诉讼或其他法律纠纷,而可能给商业银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即为法律风险。法律风险的表现形式有:金融合约不能受到法律应予的保护而无法履行或金融合约条款不周密;法律法规跟不上金融创新的步伐,使创新金融交易的合法性难以保证,交易一方或双方可能因找不到相应的法律保护而遭受损失;形形色色的各种犯罪及不道德行为给金融资产安全构成威胁等。(5)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银行在处理业务时操作失误或操作不当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操作风险会给金融机构带来巨大的损失。信贷业务的操作风险产于:做出授信决策所依据的资料和信息不完整或不真实,不能有效地识别、量度和控制授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授信建议权和审批权过分集中,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职员工作能力和责任心差,导致工作失误或疏忽,或为了个人私利,对银行进行欺诈,如向上级提供关于授信对象的虚假信息、非法或越权授信等;内部工作程序因故被打断或停顿,如电脑系统、内部控制系统发生故障等。2.1.3 信贷风险的管理策略信贷活动是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行为,在这一运用过程中,商业银行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管理风险,回避、转嫁、分散和自留就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基本策略。(1)信贷风险的回避从根本上说,信贷活动是商业银行的一种主动行为,为了保证信贷资产的安全,商业银行首先要主动地回避那些不应承担的风险。坚持审慎原则。作为对社会有着广泛影响的金融中介机构,银行在其经营管理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审慎原则。银行与一般企业不同,一般企业根据其风险偏好的不同,既可以选择低风险低收益的投资活动,也可以选择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活动。而银行始终应作为一个低风险偏好者存在,它所追求的是低风险下的合理收益,而不是高风险下的高收益,这是商业银行风险选择的一个基本要求。从另一方面讲,银行的信贷活动所收取的只是相当于社会平均收益的贷款利息,这一收益比率也不允许它承担过高的风险。进行科学的评估和审查。要及时回避信贷风险,就是要在授信之前,深入调查借款企业情况,客观评估借款企业信用,严格审查贷款项目,然后根据自己的风险选择,叙做那些适合自身风险要求的项目,放弃那些不符合自身风险要求的项目。简言之,信贷风险的回避就是商业银行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特点,选择那些适合自己风险要求的授信项目,同时,放弃那些不符合自己风险要求的授信项目。这一切都要建立在对信贷风险的科学评估之上,而我们对授信客户进行信用评级、核定最高风险限额和授信额度、细化各类授信业务审查格式就是为了客观评价信贷风险。所以,信贷风险回避的过程实质上也是对客户进行信用评级和统一授信、对项目进行评估和审查的过程。(2)信贷风险的转嫁银行在将一笔贷款贷给一家企业的同时,即承担了该企业不能按期还本付息的信用风险,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一方面要尽可能避免风险的发生,另一方面要及时将风险转嫁出去。信贷风险转嫁,是指银行在承担借款企业信用风险的同时,用担保等方式把自己所承担的信用风险转嫁给第三者的一种风险控制方法,有担保转嫁与保险转嫁两种模式,担保转嫁即通过办理担保,银行把本应由自己承担的借款企业信用风险转嫁给担保人,但银行在转移借款企业信用风险的同时,又承担了担保人的信用风险;保险转嫁即通过办理保险,将被保险人保险标的所遭受的财务损失后果转嫁给保险人承担的一种财务补偿技术。(3)信贷风险的分散信贷风险的分散是指银行在进行授信活动时要注意所选择地区、行业和客户的分散,避免信贷资金的投向过度集中,即“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以减少银行可能遭受的信用风险,从总体上保证银行信贷资产的效益。对于银行信贷业务来讲,既要集中资金支持效益良好、有发展潜力的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客户,又要注意信贷投向不能过度集中于某一个或少数几个重点,要注意做到地区分散、行业分散和客户分散。信贷风险分散要求银行动态地监控授信地区、行业及客户的分布结构,适时进行调整,这也就是所谓的贷款组合管理。消极的贷款组合管理只是简单的风险分散,而积极的贷款组合管理则是追求风险分散基础上的贷款收益最大化,它不是简单的风险分散,而是有机的风险分散。(4)信贷风险的自留与补偿任何风险管理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风险,银行自身必然要承担一部分信贷风险。呆坏帐准备金制度就是银行风险自留的一种有效方式。银行自留信贷风险,必须考虑两个问题:一是一笔贷款数额的大小,损失的范围有多大,是局部受损还是整体受损,发生损失的可能性有多大。二是银行有多少资金可用于应付呆帐及以外的一些损失。也就是说,银行的呆帐准备金和应付以外损失基金有多少。这两点是银行自留风险的前提,银行的财力限制着银行的风险自留能力,过度的风险自留会影响银行的正常经营。因此,商业银行需要根据各项信贷业务发生风险的概率,适度地安排各类业务规模,使风险得以分散,并确保各项业务收益足以补偿一般经济环境下的平均风险,使自身清偿力足以弥补一般经济环境下的最大风险。信贷风险的回避、转嫁、分散和自留,都是信贷风险管理的基本策略,前两者偏重于具体贷款风险的管理,更多属于微观信贷风险管理的范畴;后两者偏重于商业银行整体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不管是风险分散,或是风险自留,都是以一定规模的信贷资产作为管理对象的,是属于宏观的信贷风险管理的范畴。2.1.4 信贷风险的管理流程信贷存在风险,信贷风险的管理应该成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具体来说应包括信贷风险的识别、分析、测量、评估、预测、防范和控制等内容。其中信贷风险的识别是信贷风险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关键的内容。只有对信贷风险进行了正确及时的识别.才能对风险进行进一步的管理,达到防范和控制的目的。如果对信贷风险不能作出正确及时的识别,那么对风险的测量、评估、预测都将是不准确的,也就不可能达到风险管理的目的。(1)风险识别信贷风险的识别就是对银行经营的预期风险和事实风险的类型及其根源作出准确及时的测量和判别。适时准确地识别风险是风险管理的最基本要求,商业银行业务的日益多样化以及复杂性,极大地增大了风险识别的难度,延误或错误判断,都将直接导致风险管理信息流动和决策的失效,甚至造成更为严重地风险损失。目前关于信贷风险识别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指标监控法:指标监控法是国际上较早采用并一直沿用至今的方法,基础是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指标体系,用以监控信贷资产的状态,及时识别信贷资产组合的风险变化。如CAMEL评价体系、Moody评价体系以及商业银行根据自身实际制订的风险监测体系与方法等,信贷资产风险识别的指标体系至少要包括以下内容(根据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同还应增加其他方面的指标):信贷资产质量、资产结构(资产组合、期限)、盈利状况;宏观经济环境、国家产业政策、规范性考核。指标监控法的优点是直接反映贷款风险表象,易于理解、操作简便。但是,其缺点也十分明显,比如简单的指标不能全面地反映风险,对预测和指导决策的意义不同等等。财务报表分析法:财务报表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基本分析方法,是通过对一段时期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等财务报表的分析,对企业的经营成果、竞争能力、现金流等财务状况作出评估,及早识别潜在的信贷风险。企业的财务报表上所列的每项数字,在和报表上的其他数字联系起来分析时,常能提供很多的有用信息。财务比率分析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应收账款平均周期;存货周转率;存货平均周期;资产负债率;盈利比率(销售收益率、资产收益率、普通股收益率)。 专家意见法:专家意见法又叫德尔作法(Delphi方法),运用DelPhi方法进行风险识别一般采取以下程序:由银行风险管理人员制定调查方案,确定调查内容;聘请若干名专家,向他们提供银行经营的资料,并将调查表发给他们,请他们回答有关问题;专家们在背靠背的情况下回答问题,然后将调查表返回:风险管理人员汇集整理返回的专家意见,将整理过的较为集中的专家意见及其理由反馈给每位专家,让他们再次提出自己的意见:多次反复,使意见逐渐收敛。由银行风险管理人员决定在某一点停止反复,得到基本趋于一致的意见。Delphi方法对于复杂的具有重大意义的风险识别,特别对于不宜采用数量分析方法识别的风险更为有效。故障树分析法:故障树是分析问题时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它是采用图解的形,将大的故障分解成各种小的故障,或对引起故障的原因进行分解。由于分解后的图形呈树枝状,分解越细,树枝就越多,因而称故障树。其优点是简单、明确,能够比较迅速地发现存在的问题。故障树用于风险识别就是风险树,它可以将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分解成许多细小的风险,也可以将产生风险的原因一层又一层地分解,排除无关的因素,从而准确地找到真正对银行产生影响的风险及原因。(2)风险计量风险计量是全面风险管理、资本监管和经济资本配置行以有效实施的基础,准确的风险是建立在卓越的风险模型基础上的,商业银行应当根据不同的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对不同类别的风险选择适当的计量方法基于合理的假设前提和参数,尽可能准确计算可以量化的风险和评估难以量化的风险。风险度方法:风险度是度量信贷资产风险的一种定量的方法,其定义为:贷款资产风险度基础系数x变换系数X过渡系数。其中,基础系数是对应信贷贷款、担保贷款和抵押贷款的贷款方式系数,变换系数是对应企业信用等级的系数,过渡系数是对应贷款形态的系数。风险度方法有一致性和容易操作的特点,它的系数的定义遵循了国际标准。但是风险度的使用是以信用评级为基础的,只有建立了完善的有广泛信誉度的信用评级系统,才能真正发挥风险度方法的优势,对风险作出准确的判断。风险值(VaR)方法:风险值(Value一at一Risk,简称VaR)方法是国际上从90年代初开始兴起并逐渐被广泛采用的风险度量方法,正在成为金融风险度量的国际标准。它的含义是: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在一定的概率意义下,一项交易或资产组合的最大预期损失是多少。VaR方法是建立在大量的统计数据的基础上,把交易组合的风险综合为单一指标一一风险值。目前国际上己将其应用于信贷风险的度量,它的好处之一是将风险识别、测量一次完成,非常直观,易于操作。VaR方法可以应用于各种信贷组合的风险和新增交易的边际风险例如,J.P.Morgan集团利用风险值方法管理金融风险,对于90年代初期拉美金融市场的金融风险的形势进行了准确的识别和果断的决策,从而在金融风暴到来时避免了巨额损失。VaR方法适用范围较广,既可以识别和度量单笔信贷业务的风险,又可以识别和度量交易组合(如一个行业或地区)的信贷风险。但是,应用前提是银行应有相当长的历史数据的积累或者有专业咨询机构提供计算VaR所需的参数和分析工具,这些参数是对大量历史数据加工后得出的。在国外,有这样的专业公司,例如J.RMorgan,S&P,Moody等。但在中国,目前仍没有机构提供这样的服务。同时,VaR方法应用于信贷风险测量也需要有信用评级系统作为重要基础。(3)风险监测风险监测是商业银行在客户评级授信业务的全流程中对风险因素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反映的行为过程。及时、准确、全面地监督、反映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活动中的各类情况,是风险防范的基本要求,也是及时发现风险和控制风险的必要手段(4)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对经过识别和计量的风险采取分散、对冲、转移、规避和补偿等措施,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风险的过程。通过制订风险政策、组织授信业务流程的管理和实施限额监控等手段,进而达到锁定损失和收益的行为。风险管理对于风险的控制在宏观层面是通过RAROC技术手段,根据董事会的风险偏好,在确定了银行对风险的最大可承受能力的基础上,计算银行总体需要的风险资本并与监管资本和账面资本进行比较,评价银行在资本充足状况。同时,风险管理将有限的经济资本在银行各个经营部门层面上对不同行业、地区、客户的各类风险,在不同的业务品种、金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并设置限额,以对银行的总体风险和各类风险进行总量控制。不仅如此,根据风险的双向性性质,风险控制的目的是为了寻求风险的平衡,即损失和收益的平衡。也就是要将股东回报要求转化为对银行总体各个业务环节的明确目标,用于业务的审批和绩效的考核,以求得股东回报的最大化,即根据董事会的风险偏好计算出风险资本和董事会要求的业务发展计划,针对银行现有信贷资产组合的收益、损失情况,求得最佳平衡点并设置合理配置方案。风险管理对于风险的控制在具体业务层面上,是根据分配到具体经营部门层面上对不同行业、地区、客户在不同的业务品种和金融产品上的风险资本限额,通过对具体客户核定授信限额和银行损失承受额来实施控制。同时,风险管理通过RAROC技术手段对各类金融产品进行定价,以达到在客户层面上的风险平衡。2.2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历程2.2.1 国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发展历程(1)第一阶段:我们只发放优质贷款。这个阶段,风险管理的关键决策过程-信贷审批、监控和定价都是分散化和判断性的,信贷审批是一个凭直觉判断是或否的决策过程。好贷款予以接受,贷款予以拒绝,造成的损失归罪于错误的判断或变化的环境,银行并没有按照营利性目标进行风险管理。(2)第二阶段:贷款必须对贷款分级。这个阶段,通过引入贷款分类标准,分析研究了不同贷款的相对风险程度。通常将初级分类中的好贷款又分成三个或四个等级,把坏贷款也分成三个或四个等级。分类级别由银行指定,具有行政管理的特性,所以对信贷审批和定价没有影响。(3)第三阶段:追求股本报酬率。这个阶段,管理层开始把权益收益率文化引入银行,因为权益收益率的最大化将使股东价值最大化,于是设定了全行的权益收益率,分部门度量权益收益度,并把经营绩效与权益收益率联系起来。(4)第四阶段:我们需要风险定价。这个阶段,通过风险度量方式的进步、贷款分类更加细化、每一级别都明显地标明预期损失(EL)、把不同的风险调整引入客户、产品和风险度量系统中;基于估计的损失波动性(或非预期损失UL)确定不同的资本。这些变革反映了“违约风险是可能的”这样一种信贷风险管理文化,也就是说,人们应该预计到所有的好贷款都有违约的可能性,不同级别的违约频度是有很大差异的。(5)第五阶段:以管理投资证券的模式管理信贷组合。这个阶段,银行管理层开始把现代组合理论应用到信贷管理中,组合经理的基本职责是:监测组合质量、估计组合损失、设置分区暴露限额、度量组合的风险/收益平衡。组合管理部门的职责是:建设全行范围的暴露监测体系,从各种产品导向的会计系统中把信贷数据抽取出来并集中起来;通过使用定量评级模型,验证和改善内部贷款分级的准确性和一致性。(6)第六阶段:股东要求有效的风险报酬。这个阶段,度量分析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完整的管理柜架的发展,组合管理技术已经能够成功地应用于信贷管理中。首先,总体组合损失波动性的限额,与银行资本结构和总体风险承受程度相协调;其次,行业和个体交易的暴露大小的限额,保证信贷组合的适当性和分极化;再次,行业的目标权重,有助于增加目标风险限额内的收益;最后,基于非预期损失的个体资产的预期收益,货款组合管理使用的柜架越来越像投资管理所使用的柜架。(7)第七阶段:风险分散化是最高目标 。分散化有利于实现取得风险/收益效率的最高目标,银行管理层接受了贷款组合管理的观念,贷款分散化组合成为信贷决策考虑的重要因素,从而影响放款部门的业务选择范围,同时,正是在贷款分散化的理念之下,关于贷款风险的计量、识别、控制手段与技术开始走向模型化、数理化。2.2.2 国内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发展历程(1)懵动与粗放:在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一直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