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CNNIC第26次互联网报告.docx

    • 资源ID:1844857       资源大小:421.33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CNNIC第26次互联网报告.docx

    CNNIC第26次互联网报告:网络接入2010-07-15 13:00:01来源: 网易科技报道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一、上网设备2010年上半年,我国网民上网设备多样化程度加深。目前台式电脑仍居上网设备首位,占73.6%,手机上网占比攀升至65.9%,笔记本电脑上网的比例达到36.8%。使用其他设备上网的网民比例也增加了0.3个百分点。图 14 网民上网设备二、上网地点随着家庭使用电脑上网环境的不断改善,在家使用电脑上网的网民比例继续增加,达到88.4%,较2009年底提高了5.2个百分点。在单位上网的比例上升到33.2%,在网吧上网的比例降至33.6%。注:此处调查的是网民使用电脑上网的地点图 15 网民上网场所三、上网时间2010年上半年,我国网民平均上网时长继续增加,周平均上网时长达到19.8个小时,增加1.1个小时。上网时间延长,表明我国网民的网络使用深度在增加。图 16 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分上网终端看,手机上网较电脑上网更加休闲化,手机网民中有77.3%只在业余时间用手机上网,电脑网民的相应比例为68.9%。注:此处样本仅为在职人员CNNIC第26次互联网报告:手机上网行为分析2010-07-15 13:00:06来源: 网易科技报道跟贴 1 条 手机看新闻 一、手机上网应用行为2010年上半年,网民手机上网应用中,手机即时通信仍然是渗透率最高的应用,渗透率达到61.5%。这一现象有多方面的成因:首先,即时通信工具庞大的用户规模以及极高的用户粘性保证了手机即时聊天的需求存在;此外,目前由于即时通信工具的极强吸引力,各手机制造商都将其作为标准软件内置在手机中,这方便了用户的使用,也提高了用户使用手机即时通信工具的可能。 其次,手机搜索在网民手机上网应用使用率中排名第二,达到48.4%。由于手机浏览性能、输入效率较差,手机网民更习惯利用统一的入口进入各类内容页面。因此,搜索导航类应用继续保持用户渗透率的领军地位。 手机社交网站的渗透率在2010年上半年增长较快,达到了35.5%,展现出较好的成长势头。互联网的社交化趋势已经变得不可阻挡,目前已经在传统互联网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但手机互联网一直是在模仿、借鉴传统互联网,因此整体发展慢于传统互联网。未来,手机上的社交化应用将迎来更大的发展。 从内容方面看,手机上网应用主要还是集中在娱乐休闲类应用,音乐、文学、游戏、视频等应用都在渗透率中排名靠前;而手机邮件、支付等应用渗透率较低。这是由于,手机网民总体上并不是集中在中高端商务人群,普通民众才是手机网民的主体,手机目前更多还倾向于娱乐终端。图 35 手机网民网络应用二、手机网民结构特征(一)性别结构与2009年末相比,手机网民中男性占比小幅上升,达到57.1%,这与整体网民性别结构的变动趋势一致,但男性用户在手机网民中的占比大于整体网民中男性用户占比。在使用手机作为上网终端上,男性群体的优势更为明显。图 36 2009.12-2010.6手机网民性别结构对比(二)年龄结构2010年上半年,手机网民年龄向成熟化方向发展。手机网民中30-49岁占比显著提升,增加了3.7个百分点,10-19岁手机网民占比下降了2.1个百分点。图 37 2009.12-2010.6手机网民年龄结构对比(三)学历结构与整体网民的学历结构相比,手机网民学历偏低。2010年上半年,手机网民群体学历结构在提升。中小学及以下学历手机网民的比例显著下降,初中及以上各学历层次的网民比例均有所上升。(四)职业结构与2009年底相比,除了产业服务业工人、专业技术人员、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无业人员占比下降外,手机网民中其他职业类型群体占比均有所上升。在手机上网和电脑上网用户融合趋势下,手机上网不断向各个群体渗透。图 39 2009.12-2010.6手机网民职业结构对比(五)收入结构由于手机网民中职业结构分化,手机网民的收入结构也出现变化。截至2010年6月,手机网民中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占比提升到21.9%,月收入在3001-8000元的手机网民提升到12.9%。(六)城乡结构截至2010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城乡分布比例为71.1:28.9,手机网民中农村人口仍高于整体网民中农村网民比例。但是,由于手机和电脑上网用户呈现融合趋势,农村手机网民占比较2009年末略微下降,手机网民与整体网民的城乡结构趋于一致。图 41 2009.12-2010.6手机网民城乡结构对比CNNIC第26次互联网报告:网民规模2010-07-15 13:00:06来源: 网易科技报道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一、网民规模(一)总体网民规模2010年上半年,我国网民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截至2010年6月,总体网民规模达到4.2亿,突破了4亿关口,较2009年底增加360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较2009年底提高2.9个百分点。图 1中国网民规模与普及率网民规模的持续扩大,与良好的互联网发展环境有关。近年来,各级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互联网发展的政策、法规,不断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培育互联网服务市场主体,互联网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不断优化。2010年以来,互联网发展政策积极稳定,宏观经济形势持续向好,网络新技术加快应用,推动了网民规模的持续增长。一、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2010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平稳发展,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较去年同期增长11.9%2。1-5月全国电信业务总量累计完成12276.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6%;电信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完成3595.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9%3。宏观经济和通信行业的持续向好,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网络技术开发、产品应用提供了基础保障。二、社会各界对互联网的需求增长。2010年以来,网络媒体在社会传播中趋于主流化,微博客等互联网应用在资讯传播中的优势凸显,吸引了社会各类群体的参与,互联网向社会各界加速渗透。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后,传统企业更加重视网络营销,加快利用互联网平台销售、洽商和合作的步伐,企业的互联网应用逐步深化,对互联网的需求不断增长。 三、政策推动相关技术应用的步伐。2009年1月,政府发放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目前3G网络已基本覆盖全国,移动互联网呈现蓬勃发展势头。2010年1月,国务院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随着三网融合方案和试点城市相继确定,未来将有助于农村互联网的普及。相关政策的出台加快了我国新技术的应用步伐,逐步降低互联网的使用门槛,推动了互联网向不同群体渗透。(二)宽带网民规模2010年上半年,我国宽带网民规模继续增加。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 2010年1-5月,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净增979.2万户,达到11301.7万户,而互联网拨号用户减少了168.8万户。宽带基础服务覆盖率的不断扩大,带动了宽带用户规模的增长。截至2010年6月,在使用有线(固网)接入互联网的群体中,宽带普及率达到98.1%,宽带网民4规模为36381万。 虽然我国宽带网民的绝对规模在增长,但其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却有所下降。这主要是由于只使用手机上网的群体规模增速过快所致。截至2010年6月,只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规模增加到4914万,较2009年底增长1842万人,占整体网民的比重提高到11.7%。同时,“宽带不宽”的问题仍然存在。根据Akamai5公司的报告数据计算,我国平均上网速度,只有857kbps,接入速度远远落后于美国、日本、韩国等互联网发达国家。图 2中国宽带网民规模(三)手机网民规模我国手机网民规模继续扩大,截至2010年6月,手机网民用户达2.77亿,较2009年底增加了4334万人。手机网民在手机用户和总体网民中的比例都进一步提高。2010年上半年,手机网民较传统互联网网民增幅更大,成为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移动互联网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图 3手机上网网民规模对比与去年和前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手机网民规模继续稳步攀升;但是相比去年下半年,手机网民增幅出现了一定滑落。原因主要是以下两点: 一是季节性下滑。查看历年数据,下半年的手机网民增幅一般都高于上半年,据推测这可能和电信运营商的营销策略有关。各大电信运营商下半年会密集推出各类优惠活动,其中包括手机上网资费、终端补贴等方面的政策。这些利好政策极大地促进了手机上网行为的普及。 二是和3G商用有关。虽然3G是在2009年年初宣布正式商用,但实际上运营商密集推广主要是集中在2009年下半年,这也极大的促进了2009年下半年中国手机网民超高速的增长态势。但3G商用对于手机上网服务的普及更多是停留在营销层面上的,受终端、网络、资费等方面的限制,3G网民还未成为手机上网网民增长的主要推力。2010年,伴随3G概念的逐渐淡化,3G及移动互联网的宣传力度的减小,网民增幅回归到了正常水平。图 4手机网民半年净增用户数对比二、网民结构特征(一)性别结构目前,我国网民男女性别比例为54.8:45.2,男性群体占比高出女性近10个百分点,女性互联网普及程度相对较低。图 5 2009.12-2010.06网民性别结构对比(二)年龄结构网民年龄结构继续向成熟化发展。30岁以上各年龄段网民占比均有所上升,整体从2009年底的38.6%攀升至2010年中的41%。这主要是由于互联网的门槛降低,网络渗透的重点从低龄群体逐步转向中高龄群体所致。图 6 2009.12-2010.06网民年龄结构对比(三)学历结构网民学历结构呈低端化变动趋势。截至2010年6月,初中和小学以下学历网民分别占到整体网民的27.5%和9.2%,增速超过整体网民。大专及以上学历网民占比继续降低,下降至23.3%。图 7 2009.12-2010.06网民学历结构对比(四)职业结构分职业看,网民中学生、个体户/自由职业者、农林牧渔劳动者等群体占比上升较快,无业/下岗/失业、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产业服务业工人等职业占比在下降。学生群体在整体网民中的占比仍远远高于其他群体,接近1/3的网民为学生。图 8 2009.12-2010.06网民职业结构对比(五)收入结构互联网进一步向低收入者覆盖。与2009年底相比,个人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网民占比从18%上升到20.5%,月收入在1501-2000的网民群体占比也有所上升。无收入群体网民占比有所下降。图 9 2009.12-2010.06网民个人月收入结构对比(六)城乡结构截至2010年6月,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1508万,占整体网民的27.4%,半年增幅为7.7%;城镇网民规模达到30492万,占比72.6%,半年增幅为10%。受制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滞后、互联网接入条件不足、硬件设备落后等因素,农村地区网民的增长仍显得较为缓慢,增幅小于城镇地区。值得期待的是,目前三网融合方案已经获得通过,并在部分农村地区已经开始试点推广,这将会对农村互联网的发展带来质的变化,未来农村网民规模有望加快增长。图 10 2009.12-2010.06网民城乡结构对比解读中国手机上网行为研究报告(2009-02-19 14:09:50) 转载标签: cnnic中国手机上网行为研究报告it分类: 互联网评论 解读CNNIC中国手机上网行为研究报告(文:王英雄)     2009年2月1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中国手机上网行为研究报告(简版)。 CNNIC可以说是中国互联网最权威的研究机构,虽然其报告会有一些业界质疑,但总的来说瑕不掩瑜、其报告的可参考价值非常高。    看完这个报告我有一些想法,我写出来供大家参考,算是我对这个报告的解读吧。 1、报告称截至2008年底,中国手机用户已超过6.4亿,而通过手机上网的用户数量已超过1.176亿,随着手机普及率的逐年提高,手机互联网在规模上呈现直追传统互联网的趋势。    王英雄解读:这句要根据其手机上网用户的定义对比看“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对手机网民的定义为:半年内使用过移动互联网的6周岁及以上中国公民。 ”对这句话的理解,这个定义有点过于宽泛了,6周岁有点过小,半年的时间有点过程。能不能换一个定义比如:“14周岁之上,平均每月使用过2次移动互联网的中国运营商提供服务的用户。” 不管手机网民定义如何,我们可以看到手机上网用户的数量是巨大的, 1.176亿估计比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人口都要多吧。 2、手机报是移动运营商主推的业务类型之一,并采取了资费上的优惠,发展较为迅速。在本次调查中,用户普及率已经达到了39.6%。手机报用户的使用习惯和重视程度均好于其他业务。    王英雄解读:不好意思,我还没完全读懂普及率39.6%是指的在中国手机用户的比例还是占上网用户的比例,如果是手机用户的比例,那么手机报的用户2.4亿,如果是手机上网用户的比例,那么手机报的用户数是5000万。按照手机报中移动新闻早晚报的50%的订购率,那么移动新闻早晚报的用户至少也有2000万。2000万这是个庞大的数字量,人民日报的发行量也只有200多万参见人民日报2008年平均期发行量为2314643份,也就是说新闻早晚报的阅读量已经接近于人民日报10倍,其影响力可以可窥一斑。而且手机报的用户量成上升趋势,而人民日报的发行量已经到了天花板。 3、受发展起步早晚,以及用户对应用产品的应用习惯不同的影响,手机媒体应用水平参差不齐。手机报、手机小说等业务已经很好地普及,分别达到了39.6%和27.7%,但手机视频则发展较为缓慢,使用率仅为15.7%。    王英雄解读:手机视频有15.7%的普及率?我看这个数字是否有所扩大,我的感觉根本没这么多人,在2G网络条件下视频就是个幌子,基本不可以使用,原因主要有两个:1是带宽,2资费。不展开说了。手机视频还是要看3G,没3G手机视频没办法用呀。  4、手机小说与互联网小说联系紧密,且具备较高的应用成熟度。本次调研中的用户普及率达到27.7%,是仅次于手机报的业务。    王英雄解读:手机小说确实是现有无线互联网用户群体的大头,无论从访问量还是从用户量上来说,都是几乎是最大的群体。原因主要是因为,手机这种载体,特别适合手机小说的存在;窄屏、移动性、低网速、无pc群体。这些特点决定了这些问题。 5、手机媒体的用户中,最大的学历群体是大学生,其中以本科学生为主。大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对新的技术应用和基于新技术的产品,都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尤其是与知识相关性强的产品,如手机报、音频广播和小说等,兴趣更浓。硕士博士等高学历人群受到数量的影响,所占比例不高。     王英雄解读:从图上看,大学生(含大专)以上比例占据了总上网人群总量的80%,而高中及高中以下占据了20%。感觉这个数据值得商讨,因为据我了解服务员是手机上网用户的重要群体(服务业人员包括,保安、民工、餐厅服务员、发廊妹等等),他们是除了学生外的另一个手机上网主体。这类人员大多是高中或高中以下人员。这可能与cnnic只采集了京沪广深4个重点城市数据有关。 6、五种手机媒体应用最多的都是19-23岁的人群,这部分人群的特征是年轻、有活力,对新事物、新应用的兴趣浓。这个年龄层次的人群中,应用最多的是手机小说,比例达到其次是24-29岁的人群,此人群同样有较高的兴趣去发现和使用新的应用,而且具有较高的支付能力。    王英雄解读:从图上看19-23岁用户大约占到30%-40%的用户量,24-29岁占到30%的用户量,也就说19-29岁占到了总用户量的60%以上。年轻人是手机上网的主要用户群体,也就理解为80后是上网的主要群体。        CNNIC这篇报告总的来说质量还是不错的,但有一点我不太明白,为什么这篇报告研究了手机报、手机广播、手机视频、手机电视、手机小说,但是对于普通手机上网用户群体没有进行分项研究,且普通上网用户又是手机媒体最要的方式。手机聊天是用户手机上网的主要入口 作者:池大治  来源:CNNIC  发表日期:2009-08-11  (作者为CNNIC互联网发展研究部高级分析师)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4次大调查显示,截至2009年6月底,中国手机网民数量已达到1.554亿人。规模较2008年底增长32.14%。同时报告显示,手机聊天工具的使用人数占到手机网民的71.5%,总数达到8250万人。 CNNIC的24次调查报告显示,互联网即时通信工具的使用率为72.2%,移动互联网在即时通信应用方面已经率先和互联网接轨。由于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较晚,尤其是3G业务的开展时间晚,使得多种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受到了限制,但即时通信工具的成功,也将为其他业务的开展打下强心剂。 CNNIC的分析报告认为,手机聊天工具是用户使用手机上网的主要入口,即多数用户在使用了手机聊天工具之后,逐步使用其他手机上网业务应用。手机聊天工具将在很长时间内,保持移动互联网应用第一梯队的位置,并带动手机上网的发展。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移动聊天工具拥有很好的用户基础。目前大部分的移动聊天工具,都是互联网聊天工具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延伸产品。这些聊天工具在互联网上,都有几千万甚至两亿以上的用户量,向移动互联网的用户量转移将为移动聊天工具的发展提供巨大支持。目前的手机聊天用户量,只占到互联网聊天用户量的约三分之一,手机聊天工具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庞大的用户基础将成为手机聊天工具带动其他移动互联网应用的能力基础。 其次,移动聊天工具更符合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特点。目前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就是对互联网的有效补充,用户更习惯在休息时和不方便上网时,才选择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更多体现的是休闲功能。通常用户在使用聊天工具时,也是在工作之余,进行朋友之间的沟通。移动即时通信工具的出现,让这种沟通变得更为便捷。目前移动互联网的用户人群,学生、务工人员所占比例较高,这部分人群也是聊天工具的重点用户,手机上网方式很好地解决了这部分用户的上网便捷性问题。 再次,移动聊天工具与其他移动互联网应用相比,应用环境更成熟。移动聊天工具不但在应用界面和功能上与互联网的聊天工具一致,而且实现了很好的网络间互通,真正成为网络聊天工具的有效补充。虽然有很多其他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如手机电视、手机游戏等,也非常适合于移动互联网上使用,都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但由于资费、耗电、应用习惯等各方面的原因,很难在移动互联网上一下突破瓶颈进入第一应用梯队。但正如1998年开始,游戏对中国互联网的带动作用一样,用户使用移动聊天工具,可以加深对移动互联网的了解,从而逐步使用其他的应用,最终促进中国移动互联网的繁荣。

    注意事项

    本文(CNNIC第26次互联网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