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弱地基处理课件.pptx
,软弱地基处理,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目录,软弱地基处理,目录,软弱地基处理,软弱地基处理,1.1 软弱地基处理简介,1.1.1软弱土的特征,1.1 软弱地基处理简介,1.1.2地基处理方法的分类,1.1 软弱地基处理简介,1.1.2地基处理方法的分类,1.2 复 合 地 基,1.1.2地基处理方法的分类,复合地基的分类方法有多种。根据地基中增强体的方向可分为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包括柔性桩、半刚性桩和刚性桩复合地基)和横向增强体复合地基(包括土工合成材料、金属材料格栅等形成的复合地基);根据成桩材料可分为散体材料桩(如砂石桩、石灰桩、灰土挤密桩、土挤密桩等)、水泥土类桩(如水泥土搅拌桩、夯实水泥土桩、旋喷桩等)和混凝土类桩(如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树根桩、锚杆静压桩等);根据成桩后桩体的强度(或刚度)可分为柔性桩(如散体材料桩)、半刚性桩(如水泥土类桩)和刚性桩(如混凝土类桩)。,1.2 复 合 地 基,1.1.2地基处理方法的分类,1.3 换填垫层法,1.3.1垫层的设计,垫层的厚度应根据需要置换软弱土层的深度或垫层底部下卧土层的承载力来确定,垫层内应力的分布如图11-1所示,并应符合下式要求。pz+pczfaz (11-1)式中,pz为垫层底面处的附加应力设计值(kPa);pcz为垫层底面处土的自重应力值(kPa);faz 为经深度修正后垫层底面处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1.3 换填垫层法,1.3.1垫层的设计,图11-1 垫层内应力的分布,1.3 换填垫层法,1.3.1垫层的设计,1.3 换填垫层法,1.3.1垫层的设计,【例11-1】某四层砖混结构住宅,承重墙下为条形基础,宽度为1.2 m,埋深为1.0 m,上部建筑物作用于基础的荷载为120 kN/m,基础及基础上土的平均重度为20.0 kN/m3。场地的土质条件是:第一层为粉质黏土,层厚为1.0 m,重度为17.5 kN/m3;第二层为淤泥质黏土,层厚为15.0 m,重度为17.8 kN/m3,含水量为65%,承载力特征值为45 kPa;第三层为密实砂砾石层,地下水距地表为1.0 m。求垫层厚度和垫层宽度。 【解】(1)确定砂垫层厚度。先假设砂垫层厚度为1.0 m,并要求分层碾压夯实,其干密度要求大于1.620 g/cm3,则,1.3 换填垫层法,1.3.1垫层的设计,1.3 换填垫层法,1.3.1垫层的设计,1.3 换填垫层法,1.3.1垫层的设计,1.4 强夯法与强夯置换法,1.4.1强夯法的加固机理,1.4 强夯法与强夯置换法,1.4.2强夯设计与施工,1.4 强夯法与强夯置换法,1.4.2强夯设计与施工,1.5 预压法,1.5.1组成及适用条件,1.5 预压法,1.5.2加固原理,1.5 预压法,1.5.3堆载预压法设计,1.5 预压法,1.5.3堆载预压法设计,1.5 预压法,1.5.3堆载预压法设计,1.6 砂 石 桩 法,1.7 高压喷射注浆法,1.7 高压喷射注浆法,1.7 高压喷射注浆法,1.7 高压喷射注浆法,1.8 水泥土搅拌桩法,1.8 水泥土搅拌桩法,1.9 土工合成材料,1.9 土工合成材料,(1)质地柔软,质量轻,整体连续性好。 (2)施工方便,造价较低,抗拉强度高,没有显著的方向性,各向强度基本一致。 (3)耐磨、耐腐蚀、耐久和抗微生物侵蚀性好,不易霉烂和虫蚀。 (4)材料为工厂制品,可根据需要制成透水材料和不透水材料。 (5)土工合成材料存在抗紫外线(老化)能力较低的缺点,但如果埋在土中,不受紫外线照射,则不会受其影响,可使用40年以上。,1.9 土工合成材料,谢谢观看!,土力学与地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