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个别化教学策略》有感.docx
读个别化教学策略有感王颖晨教学理论的深入发展,教学策略的研究逐渐成为教学研究所关注的主题。本学期我阅读的书目是姜新生老师的个别化教学策略,他致力于进一步探索教学策略的进一步探索,并力求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有所作为。其中第五章对个别化教学的基本策略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我着重阅读了里面的第一节:个别化教学的基本原则。对全面发展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尊重差异原则、针对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可接受原则进行了独到的论述。读了这本书之后感受颇深,对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也有了几点感悟:一、全面发展原则教学从根本上就是面向全体学生,来促进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这里面的全面发展有两层含义:一个是面向全体学生,但要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特点和条件都能得到发展,第二是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例如我执教的培二年级,班级学生整体的认知水平不错,但其中有两个自闭症的学生能力较差,上课容易有情绪,比较难管理。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就告诉我们,不可以放弃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时要顾及到每一位孩子,发现这些孩子的优点,并让他得到发展。比如班中的史皓宇同学,偶然几次的作业练习中,我发现他虽然很多时候听不懂老师的话,但让他涂色时他却格外认真,一心一意的,涂色的效果也不错。因此我将这个作为切入点,在他练习涂色时,对他进行注意力的训练,让他将目光聚焦到课堂上来,经过多次的训练,现在他也能安静地参与到学习中了。二、尊重差异原则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智障的学生,像唐氏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动手能力比自闭症儿童、发育迟缓的儿童都要好些。在教学的过程中这些差异在不同的学生身上,有不同的表现和特点,所以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需要,设计不同的目标、要求。例如在教授培二年级的交叉线一一向日葵中,将教学目标、要求分成了两个层次,A类生要求能够独立辨认出交叉线,并在没有辅助线的情况下能够独立绘画出交叉线,二B类生的能力、认知都较差,所以我设定的目标是能够在老师的提示下找出交叉线,并根据辅助线来描画出交叉线。只有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促进每位孩子的发展。三、激励性原则激励是鼓励之意,它指的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的潜力。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激励对于个别化教学十分地有效。许多培智生的心理都是比较自卑的,回答问题很不自信,甚至有的同学因为回答不上来而发脾气,教师的及时激励能够帮助到这类的学生树立自信意识,更好地去接受学习。比如我执教培智四年级中的花溪同学,她是一位很有“个性”的唐宝宝,认知能力、绘画水平在班中是比较落后的,并且她脾气比较翠,不会想要继续学习的欲望。后来几次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她喜欢称赞他人,也喜欢受人称赞,因此只要每次她能主动回答问题,我都会及时地对她进行表扬,有时是口头表扬、有时是贴花表扬、有时是奖励糖果,渐渐地她对学习的兴趣也越发地浓厚了,现在能够积极主动地想要回答问题、学习了。由此可知,促进师生课堂彼此的相互作用,互动发展,激励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四、循序渐进原则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有一个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直观到抽象的循“序”过程,人们对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一步达到对其本质的认识。因此在针对学生设计教学计划时,我就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身心特点进行不同的安排。以我所执教的培智四个年级课程安排为例,像培智一年级的学生,语言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待完善,因此我首先给他们进行了辨认颜色的单元练习,认识身边常见事物的颜色,既能提高学生的生活知识,还能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到了培智二年级,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因此就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线条课程,认识直线、弧线、折线等等,培养学生的思维概念。接着是培三年级,对于颜色、线条都能辨认绘画了,那么就开始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设计安排一些形状课程,像是圆形、三角性、椭圆形等等。最后是培四年级,有了前面三年的基础知识打底,到了中年级,学生就可以自己进行想象创新,进行简单的简笔画添画。这样设计的教学内容,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更好地来掌握知识。五、可接受性原则可接受性就是让我们的教学内容、方法以及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刚刚走上特殊教育岗位的我,一开始对要教授给学生什么内容一直是非常地苦恼,不太能把握什么内容是能够被他们所接受的,所以当时其他老师听了我的课后,总是有评价说要么比较难要么比较简单。可接受原则要求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必须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教育是门艺术,艺术在于创新。教学的方法不是一层不变的,因我们的教学对象一一学生的差异而千变万化。读完这本书,我更觉得教育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在这个布满荆棘和坎坷的路上,让书籍成为你的朋友,多读书、多思考,从书中可以寻求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