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公路路面病害及根治方法.docx
概述公路路面病害及根治方法1、了解公路路面病害及病害产生的原因公路路面在车辆行驶的作用下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会发生很多公路病害,最常见的有:坑槽、车辙、波浪、松散、沉陷、啃边、翻浆等几种。(1)路面坑槽和车辙是各个季节中路面时常出现的现象,原因是除平时养护不够,或路面铺筑时操作质量不好,经过行车碾压发生变形。这两种情况出现时,应及时按工序处理。(2)路面波浪是由于路面铺筑质量不好,养护不善,在行车荷载作用下,产生有规则的起伏,形似“搓板”,不但影响车速,而且加快车辆构造厚度过薄,路面材料颗粒偏细,粘结料缺陷,施工时拌和不均匀,碾压不密实等情况都容易产生。(3)路面松散是在天气干旱时发生,主要是由于铺筑路面时粘土料含量少,塑性指数低,材料拌和与分布不均匀,碾压不实,或平时养护工作做得不够造成的。此外,由于冰冻翻浆,经和车碾压,路面隆起开裂也将形成松散。(4)沉陷是路基本身强度缺陷引起的,当大型车辆行驶到路面上,如其强度缺陷就会出现坑槽,车辙既深且多,或破坏面积很大且深达基层;或路面沉陷过剧,路基翻浆严重等情况,须开展局部或整段大修。(5)路面啃边是由于养护不周,路肩缺土或路肩被水冲刷,车辆碾压沉陷和没及时填土养护,经车辆先靠边行驶、碾压造成的。出现啃边后应及时补救以免扩大,否则将来既耗材又费力。(6)公路路基翻浆的形成是因公路大多都建在靠近农村和团场的农田地带,就是不靠农田的公路,农田冬季灌溉渗入路基底部,随着毛细水的上升,路基土层受水浸透而冻结。待春暖化冻时,路基土层内的水由上而下化解,化解的水继续向下渗透,如果路基土层属于透水性良好的材料,对路面不会产生在太大的影响,但在盐碱地带的路基,如果材料的透水性不好,在行车反复碾压下,路面出现“弹簧”现象,这种状况大部分出现在每年的2月底,严重阻碍交通,导致翻车、阻车,给公路运输造成的危害极大。2、根治病害的方法(1)必须做到经常保持路面平整、坚实、整洁,对路面的本身变形,要事前做好预防、及时修理,使路面没有破损、裂纹,提高路面质量,延长使用年限,一般常做以下工作:1)经常保持路面清洁,及时消除路面上的碎石、砖块、垃圾、粪便等杂物。2)路面出现坑槽、裂纹、啃边应及时开展养护、修补,路面损坏严重时应开展被强、罩面或翻修。3)边坡遇雨水冲刷坍塌时要开展及时培土和维修。4)路肩经车辆碾压和牲畜踩踏出现下沉时要及时开展填土,保持油路不啃边。5)有边沟的路段要保持边沟清洁以便畅通。(2)对路面翻浆的处置。当路面出现翻浆时,采取的根治措施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换土法”,一种是“打砂桩二1)换土法:公路路基由于常年受路边耕地水的侵蚀,每年春季出现路基翻浆,造成路面破损,随时间推移,翻浆越来越严重,导致阻车、滞留车辆,为了解决这种现状,尽快恢复路况,可采取“换土法”来处治该路段翻浆的路基,在其上可做沥青路面。2)打砂桩:其具体做法:在路面纵横每2平方米挖一直径为50厘米、深1米的坑,为便于行车,采用半边施工,在坑内80厘米厚分层填筑天然砂砾并夯实,上面20厘米采用符合做级配层的天然砂砾80%掺配20%粘土,拌匀填筑夯实,在上可直接做沥青路面。(3)对路面坑槽、松散、破裂、啃边等病害的处理。可挖去路同的损坏部分,将路基下部垫入砾石、洒水、夯实后,洒上冷底子油,将钳缝处刷入沥青,将沥青料拌合好后开展修补碾压密实,一般分为两层,下部为052.5cm沥青拌合料,厚度2.53c,上部为中粗砂和O.5cm,绿豆砂拌合料,厚为050.8c,通过修补、碾压成形即可通车。(4)对公路桥涵要开展不定期的养护,保证桥涵畅通、无杂草,发现桥涵损坏时要及时上报主管单位开展维修,阻断通车时要设好安全标记,以防发生交通事故,每年对公里碑、路缘石、桥栏杆要开展两次粉刷,对损坏和缺少的标志牌要开展补齐和更换,保证有明显、醒目的公路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