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数学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下册 教材培训 教材解读教学建议 单元教材分析 ppt课件举例(再更新).ppt
部编版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下册,解读教材,什么是教科书?什么是教材?,部编版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解读 教学建议,部编版数学新人教版统编版,部编版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解读 教学建议,部编版数学新人教版统编版,部编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解读教材 教学建议,说课流程:,一.说教材编排意图,二.说课程标准,三.说全册内容结构,四.说教材处理,五.说单元解析,3跳跃式版块式结构,本册编写意图和特点,2情景串引发问题串,1素材选取生活,6多样化学习方式重视个性发展,5对学生进行意识的培养,4解决问题与双基学习相融合,一.说教材编排意图,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教材分析,教材解读:,解读课标,解读教材,解读建议,第11页,课程目标,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数与代数(68课时),教学内容,空间与图形 ( 8课时),第二单元位置,第一单元准备课,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七单元认识钟表,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实践与综合应用(10课时),数学乐园,总复习,第四单元认识图形,1. 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教材的编排特点,2. 加强了对知识的整理。大的单元都安排了“整理和复习”。给出整理的线索,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总结。,1-5的加减法,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20以内的加减法,在梳理知识过程中发现规律解决问题。,3. 增加了数学的背景知识。,使学生了解数学的产生和发展首先源于人类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4. 体现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10以内的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加减法,5. 练习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带着前面的内容进行练习。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做铺垫。,6. 注重知识的渗透。,p63,渗透填未知加数,p68,p56,编写体例,章,节,数学活动,习题,每章前有主题图导入新课材料,图文并茂 ,呈现问题情景,开放性、实践性综合性、趣味性,课上使用、课外作业延伸,(二)动脑筋。,不一定对,第23页,教学建议,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利用教材中的情景图,编出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6、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时,让学生动手操作,感受知识的生成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利用书后练习采用多种游戏方式,在玩中巩固知识,第27页,教学建议,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第29页,教学建议,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积累数学经验,注重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8、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计算方法一、接着数,计算方法二、凑十法,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以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凑十法,-看课件演示凑十的过程,-自己实践,动手操作凑“十”,-闭眼回忆操作凑十的过程,-说出用凑十法计算9+4的过程,-在算式下面注出用凑十法计算的过程,看 摆 想 说 填,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参与程度,合作意识,情感态度,思维过程,评价建议,钻研教材把握教材是我们每位教师永远的基本功。,数学思想,核心素养,减负,0起点教学,关键词,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职业使命视角,数学教师,数学知识的教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现象,作为知识的数学出校门不到两年可能就忘了,唯有深深铭记在头脑中的是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想、研究方法等,这些都随时随地发挥作用,使他们终身受益。,(总体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技能。,-数学课程标准,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要想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就要深入到数学的“灵魂深处”。,1,作为数学老师不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是教不好数学的。,2,作为数学教师应该熟知课标、熟知教材,3,正确的用教材、有效的用教材,内容不多,教起来却很难,最重要,本册的“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同时它们有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起始(万事开头难),幼小衔接(小学化),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第一单元准备课,一、教学内容 数一数 比多少,难点:实物和数字的对应(初学者要注意,对在幼儿园已“学过”的,往往容易被忽视,幼儿园已能从1数到100,但是否做到与实物对应?),现象:会背但不会用,如男生有多少人数不清,就是没做到“实物与数字”对应的缘故。,多练习数数。,有顺序的数,做到不重不漏,培养孩子思维的严谨性。,对学生的认数情况进行及时的检查:,符号化思想,符号化思想,实物,数字,认识数的过程:,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英国著名数学家罗素,1、数学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数学世界是一个符号化的世界;,3、国际通用的数学符号的使用,使数学成为国际化的语言。,2、符号使得数学具有简明、抽象、清晰、准确等特点;,符号化思想是一般化的思想方法,具有普遍的意义。,用符号化的语言(包括字母、数字、图形和各种特定的符号)来描述数学的内容,这就是符号化思想。,给个定义:,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一年级上册知识对符号思想的初步的接触,随着后续的学习,还需学生逐渐做到:,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示的问题。,符号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还有:,数与代数1、数的表示:阿拉伯数字:09 中文数字:一十 百分号: 用数轴表示数2、数的运算: +、( ) (平方)(立方),3、数的大小关系: 、4、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5、方程: ax+b=c,6、数量关系:时间、速度和路程:s=vt 数量、单价和总价:a=np 正比例关系:y/x=k 反比例关系:xy=k 用表格表示数量间的关系 用图象表示数量间的关系,图形与几何1、用字母表示计量单位 长度单位:km、m、dm、cm、mm 面积单位:km、m、dm、cm、mm 质量单位:t、kg、g2、用符号表示图形 用字母表示点:三角形ABC 用符号表示角:1、2,3、用字母表示公式:三角形面积:S ab 平行四边形面积:Sah 梯形面积:S (a+b)h 圆周长:C2r 圆面积:Sr 长方体体积:v=abc 正方体体积:v=a ,统计与概率 1、统计图和统计表 用统计图表描述和分析各种信息 2、可能性 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由童话故事引出学习内容。提供了丰富的比多少的素材。,教学时,也可以先让学生试着数一数,然后尝试提出问题!,练习中安排了不同形式的习题。,一一对应思想,(函数思想),集合思想,集合思想,把指定的具有某种性质的事物看作一个整体,就是一个集合,其中每个事物叫做该集合的元素。集合的表示法一般用列举法和描述法。,列举法就是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括号“”括起来。描述法就是在括号内写出这个集合元素的特定性质。,集合思想的具体应用,数的概念数的运算用集合图表示概念之间的关系,函数思想,函数思想:是指用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去分析问题、转化问题和解决问题。,函数思想的核心是事物的变量之间有一种依存关系,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通过对这种变化的探究找出变量之间的对应法则,从而构建函数模型。函数思想描述了自然界中数量之间的关系,体现了“联系和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函数思想的应用,加法积的变化规律商的变化规律正比例关系反比例关系数列图形与几何统计图表,一一对应思想,一一对应思想,1. 一一对应思想与函数思想的关系。一一对应是两个集合之间元素(这种元素不一定是数)的一对一的对应,也就是说集合中的任一元素a,在集合中都有唯一的元素b与之对应;并且在集合中的任一元素b,在集合中也有唯一的元素a与之对应。函数是两个数集之间的一种数与数的对应关系,但这种对应不一定是一一对应。,()数集之间的一一对应。设非自然数集,正偶数集,在两个集合之间建立如下的一一对应。()其他集合之间的一一对应。如五()班有个男生,个女生,如果把男生和女生各自的总数看成一个集合,那么这两个集合之间可以建立一一对应。再如,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作为一个集合,北京、华盛顿、莫斯科、伦敦、巴黎、柏林作为一个集合。这两个集合之间可以建立一一对应。,第二单元位置,一、教学内容“上下”、“前后”、“左右”,先认识“上下”“前后”,再认识左右。,左右,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规律进行认识,左右手感知身体的左右以自身为中心,将左右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教学内容 15的认识 加减法 0的认识和加减法,基数,基数,基数,实物,数的顺序,15的写法,重视书写、分散难点。,比多少,从数量的比较过渡到数的大小的比较。引出“”“”“”“”的写法。,序数,序数,序数和基数对比编排。,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数的组成,数的组成,可以加深对数概念的理解,而且对加、减法的学习很有帮助。,加、减法含义,更加突出加减法的含义,15的加减法,呈现不同思维水平的算法,0的认识和加减法,0的加减法,0的认识,符号化思想,符号化思想,一一对应思想,集合思想,符号化思想,模型思想,模型思想,数学模型是用数学语言概括地或近似地描述现实世界事物的特征、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种数学结构。,模型思想的具体应用,数与代数:数的表示;数的运算;运算定律;方程;数量关系。图形与几何:用字母表示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用图表表示空间和平面结构。统计与概率:统计图和统计表;可能性。,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教材分析,全 册 教 学 内 容,数学实践活动与综合运用,统计与概率方面,空间与图形方面,数与代算方面,认识物体与图形,分类,20以内进位加法,11-20各数的认识,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数一数,全册教材分析:,比一比,我们的校园,数学乐园,认识钟表,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全册教学目标:,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全册教学目标:,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全册教学目标:,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全册教学目标:,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全册课时安排:,共计约61课时,第二单比一比 约2课时,第一单元数一数约1课时,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约10课时,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约3课时,第五单元分类约2课时,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约21课时,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约4课时,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约2课时,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约12课时,第十单元总复习约4课时,一、教学内容:数一数,第一单元,课时安排:一课时,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习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二、教学目标:,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三、教材编排,数一数,1、注意学生的兴趣入手,四、教学建议,2、抓住学生心理,满足他们的好奇,3、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4、全面了解学生的数数能力,特别是 困难学生,5、注意结合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比一比,第二单元,一、教学内容:,课时安排:,一课时,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2、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感知“长、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3、使学生知道多少、长短、高矮都是几个物体间相互比较得出的。,4、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1)比多少 (2)比长短 (3)比高矮 (4)思考练习,三、教材编排:,四、教学建议,1、比多少2、比长短和比高矮3、练习安排说明,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三单元,一、教学内容:,10课时,课时安排:,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4、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上学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2、重视数概念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三、教材编排:,1、15各数的认识相对集中,4、向学生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的思想。,3、计算教学,提倡算法多样化,四、教学建议,2、适时渗入加法和减法的意识,1、充分运用比一比的知识,第四单元,一、教学内容:,1、认识多体图形,2、认识平面图形,课时安排:3课时,二、教学目标:,2、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4、从生活实际引入,举出日常生活物体,使学生通过大量操作感受立体图形特征、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体等多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解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2、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三、教材编排:,1、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四、教学建议,2、在动手操作中,辩认立体图形,3、重视物学生表现思维的形成,1、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第五单元,一、教学内容:,分类,课时安排:二课时,二、教学目标:,1、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3、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2、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三、教材编排:,单一属性分类,多重属性分类,四、教学建议,2、要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结合生活,设计学习素材,4、注重操作,使学生在活动中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方法,3、在将两种分类标准结合进行教学时,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具同地制宜,1、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六单元,一、教学内容:,课时安排:21课时,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大于、小于、等于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2、使学生掌握610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6、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7、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究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5、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三、教材编排:,1、相对集中安排610的认识、记数和计算相结合,2、情境呈现注重现实性,四、教学建议,1、加强学生的操作和观察活动,5、引导学生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3、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加法的计算方法,2、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数学乐园,一、教学内容:,课本42页有关6、7的数数和认数,1、认识6、7,能正确地书写6、7 2、能用6、7表示生活中的各种物体。 3、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认真观察能力,二、教学目标,1、1112各数的认识 2、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第七单元,一、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四课时,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3、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2、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个位”初步了解进制,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三、教材编排:,数数,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写数,数的顺序和大小,读数,四、教学建议,1、提供素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2、加强数感教学、注重培养学生估算意识,1、认识整时2、几时半,第八单元,一、教学内容:,课时安排:二课时,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几时半。,2、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培养珍惜时间和养成良好作息习惯的意识。,三、教材编排:,1、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认识体验时间,3、设计各种形状、表面、花样的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设计形式多样的习题,四、教学建议,1、在生活情境中认识时间,2、要结合大量的操作活动来学习,1、20以内的进位加法2、用数学,第九单元,一、教学内容:,课时安排:12课时,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3、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三、教材编排:,1、适当集中安排20以内的进位加法,3、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2、提倡学生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四、教学建议,1、通过多种活动学习计算方法,培养计算意识,2、加强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我们的校园,教科书第114115页。,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参与多种活动,加深理解所学知识,并渗透统计思想。,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创新意识。,2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体验,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能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能运用不同方法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总复习,1、通过多种活动学习计算方法,培养计算意识,2、加强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课时安排:四课时,20以内的数 20以内的加法10以内的加减法 识图形 认识钟表 用数学。,一、教学内容:,2熟练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正确较迅速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二、教学目标:,4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通过复习20以内数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加减的含义。,3、会辨认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知 道整时和半时。,什么是教科书?什么是教材?,部编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解读教材 教学建议,说课流程:,一.说教材编排意图,二.说课程标准,三.说全册内容结构,四.说教材处理,五.说单元解析,3跳跃式版块式结构,本册编写意图和特点,2情景串引发问题串,1素材选取生活,6多样化学习方式重视个性发展,5对学生进行意识的培养,4解决问题与双基学习相融合,一.说教材编排意图,1.素材选取生活 这些生活中的素材,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2.情景串引发问题串 情景图将整个单元的内容串联在一起,使学生在解决一连串现实的、有挑战性问题的过程中,融入数学课程。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探究知识的境界。,3.跳跃式版块式结构 跳跃式版块式的编排适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4.解决问题与双基学习相融合。 教材通过解决情景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把解决问题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融合在统一过程中,形成以解决问题为线索的基本框架。,5.对学生进行意识的培养。 教材设置一个开放的大情境,让学生在此情境中产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6.多样化学习方式重视个性发展。 本册教材的编写思路呈现方式和栏目设置都在倡导新型的学习方式,努力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体现学习方式多样化.,1.学科总体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 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了解数学的价值。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说课程标准,2全 册 内 容 标 准,实践活动与综合运用,统计与概率,空间与图形,数与代数,认识图形(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四大领域”,分类与整理,找规律,3.本册教学要求:,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会比较大小。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加减法,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4.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5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6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 = 10角,1角 = 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难点:1.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2.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3.用数学。4.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4.全册教学重难点:,一年级下册知识结构图,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第八单元总复习,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七单元找规律,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十几减9、十几减几、解决问题,找规律,三.说全册内容结构,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作为课程与数学的重点之一,坚持数学课程的三维目标,把解决问题置于数学课程的核心地位,要把创新和落实基础知识统一起来,教材内在结构和逻辑关系:,教材处理,教学准备与设计方面,教学组织与实施方面,1.要通盘考虑总体目标、学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要善于把课时目标合理的分解为环节目标.2.熟做每一道例题和习题。3.实现因材施教,对任教班级的整体水平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适时进行分层教学。4.在问题的设计上关注思考性和挑战性。,1.课堂调节注意动静搭配.2.教师的教学用语和数学语言要精练、规范.3.根据教学反馈信息合理调控或调整教学目标及进程.4.重视教学重点与难点部分的板书设计。,学生评价,1.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2.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3.重视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说教材处理,一、认识图形(二),本单元是学生正式学习平面图形的开始。由于学生难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与平面图形相似的物体的某一部分,儿童认识几何形体要经历一个由粗略到精细的过程,即容易掌握和发现形体或物体的明显的外部特征,而常常忽略形体或物体的主要部分、局部和细微部分,难以掌握形体的定义。这与儿童的观察力是密切相关的。如,儿童说皮球、车轮是圆形的;积木、盒子是正方形的。日常生活中,说一个物体是“圆的”“方的”没有严格区分清平面与立体。 因而,学生学习平面图形要比学习立体图形困难。也正因此,教材在修订中将这部分内容放到了一年级下册。,五.说单元解析,单元知识结构,例二 用同样的图形进行简单的拼组,例三 解决问题:用七巧板拼指定的图形,例一,认识图形(二)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初步感受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直观感受平面图形的特征,教学目标,认识图形(二),编排层次同认识立体图形的编排大致相同,编排情况,增加了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认、拼、画,“图形的拼组”在教学时内容不好把握,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容易混淆,合并编排,一上认识的图形太多,学生不容易掌握,为什么增加平面图形的认识,例1,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在了解立体图形各表面的特征的同时,引入了平面图形的认识。隐含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例2,设计的是拼组活动。通过把一些大小相同的平面图形拼成一些更大的或其他的图形,初步体会平面图形的关系,从而学习用联系变化的观点看待事物。,例二教学思路:,课堂教学活动时,不一定要求学生按书上的拼。可以按照一定的要求让学生分组拼,既可以用几个相同的图形拼学过的图形,也可以拼出没学过的图形。拼完后,交流一下各组拼的情况,说一说用了几个什么图形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例2:平面图形的拼组(除多了平行四边形、删掉小棒摆外,其余与一下例2相同) 通过让学生用所学的平面图形进行拼组活动,初步体会各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进一步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另一方面为以后的学习(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面积公式的探索,组合图形的认识等)积累一些感性的经验。注意:这里只让学生直观地、用朴素的语言说出拼出来的图形是什么平面图形就可以了,不要求用规范的数学语言、严格的证明拼出来的是什么图形。,例3,知道了什么?怎样拼的?谁拼的多? 通过三个层面的问题让学生从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到动手实践,综合提高学生抽象能力。,例三解决问题:,让学生运用已有的关于平面图形的知识和活动经验,用七巧板拼指定的图形。使学生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并通过对七巧板的实际操作解决问题。这里需要提出的是七巧板的引入。对于学生来说,七巧板是一种非常熟悉的玩具,而且制作也非常简单(只要用一张较厚的纸,照七巧板的图样剪成7块就可以了)。 因此,教材在例题之后在“你知道吗”版块里介绍了七巧板,对学生渗透数学文化的内容。,本单元练习的编排情况:,提供了丰富的练习,有涂色的、有统计同类图形个数的、有分解和组合平面图形的、有拼摆有趣的图案的,有沟通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关系的,等等。这些习题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空间知觉、创造力、想象力等方面都有所体现。,总体上练习的变化: 针对实验中老师们提出的练习量少的反馈,对练习进行了调整,为了方便老师的教学,按课时来编排练习题,层次很清楚,通过教材就能看出来。此外,丰富了练习的形式,尽量使练习不重复,同时做好铺垫及相关知识的渗透,加强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比如本单元练习的第6、7、8题。,教学建议:,1.注意通过画、说、涂、拼、剪等活动充分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2.由于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水平比较低,还不能进行严密的逻辑证明。所以小学阶段教学的几何是实验几何,很直观,不是严密的几何证明。根据小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只要通过活动、操作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几何形体的特点就可以了,不必要拔高要求。3.针对学生容易混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特点,充分利用教材中渗透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关系的素材(主题图,练习第6、7、8题),让学生去体验、去区分。,教学感悟:,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开放”。2.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上要做到“多维”。3.教师在讲台上要做到三结合:教材、教师和学生。4.教师所采用的模式要有效,真正让学生得到切实有效的发展。5.让每位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6.课堂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教育的主题是学生,教师要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数学老师,我愿使学生插上跨越的翅膀,在数学的王国展翅飞翔。,部编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一、认识图形(二),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例1,原来一上教材的内容。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了平面图形的认识。隐含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例2,设计的是拼组活动。通过把一些大小相同的平面图形拼成一些更大的或其他的图形,初步体会平面图形的关系,从而学习用联系变化的观点看待事物。,教学思路,课堂教学活动时,不一定要求学生按书上的拼。可以按照一定的要求让学生分组拼,既可以用几个相同的图形拼学过的图形,也可以拼出没学过的图形。拼完后,交流一下各组拼的情况,说一说用了几个什么图形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例3,知道了什么?怎样拼的?谁拼的多? 通过三个层面的问题让学生从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到动手实践,综合提高学生抽象能力。,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例1,例1的设计是用“摆一摆,算一算”的形式,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扎实、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十几减9”的算理和算法。,教学思路,教材中的图上一共有有15个气球,用虚线圈表示去了9个,求还剩几个。教材中的两个小朋友操作后的讨论,出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在具体对话中,又把两种方法计算的道理表达了出来,最后各自用不同的方法都计算出正确的结果。小精灵再次提出了你是怎么样计算的,表明了让学生充分展示 ,多元化地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例2,例2用“熊猫卖风车图”,由熊猫、小朋友提供数学信息,提出还剩几个的问题为素材,引出三位小朋友的不同思考。,教学思路,用“破十减”,10-8=2,2+2=4,算出剩余几个风筝。右边的小朋友想出了方便快捷的“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由8+4=12得出8+4=12和12-8=4。,例3,例3用“观鱼图”,通过两个小朋友从不同角度观察,获得了不同的数学信息,也提出了不同的问题为素材,引出两位小朋友的不同思考。,教学思路,教学例3时,可出示多媒体动画课件,以体现金鱼的游动变化,给人以现实感,同时由小朋友交流,给人的亲切感和趣味性,更能吸引学生投入学习,展开思维。若有的地方受条件限制,不能制作课件,也可用挂图、投影片出示画面,但应描绘出生动的情节,吸引学生学习。创设出生动、活泼、引人的情景后,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广泛交流自己的想法。如果讨论的气氛宽松开放,可能会出现“破十减”、“想加算减”、“连续减”、“点数结果”等方法。在此基础上,展开组与组之间的交流与对各种解决问题方法的争论与评议。最后,教师在表扬鼓励多种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在教学中,特别应该注意,这一个例题要在“十几减9”的基础上解决所有“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例4,新版教材中安排了十几减5、4、3、2,这个安排了两组有规律算式,小精灵提出了你怎么计算,主要就是让学生自主探究。,例5,解决问题教学思路,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如何分析问题?验算,例6,整理和复习,三、分类与整理,1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2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3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例1,教材安排了一个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的活动情景。 可以按颜色分、按形状分。,例2,四、100以内数的认识,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2使学生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3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4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主题图,(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有多少,体会它比以前学过的数20大得多。(2)了解在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培养估计意识。(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4)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教学思路,(1)可将图中情境制成动态课件(或动态挂图):绿色的草原上,小精灵聪聪和三位小朋友在玩耍,这时跑来了两群羊(从不同方向跑来,每群10只),小精灵问:“来了多少只羊?”小朋友数了数,一共20只。继而又来了8群羊,每群10只。小精灵又问:“估一估,现在有多少只羊?”(2)让每个学生随着小精灵的问题思考、估测、表达、交流。学生的回答也许比画面上的答案多得多,可问学生你是怎样估出来的。(3)教师参与学生一起估测,说出自己估的方法,并告诉学生,为了验证自己估得对不对,应一只一只来数,下面就来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顺理成章引入例1的教学。,例1数数,教学思路,(1)通过让学生数数量是100的不同物体,如教材中的小棒、方木块,使学生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从整体上感受100,会数100以内的数。(2)使学生体会数数的原理是十进制计数法。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对计数单位一(个)、十、百有一个感性的认识。(3)尊重学生的思维差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理解的方法数数。教材中的两幅图展示了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数数的过程,如,有一个一个数的,有十个十个数的。(4)在数数活动中体验合作与成功带来的喜悦。,例2数的组成,7个十是多少?4个十和6个一是多少?教学思路:(1)让学生摆出70根小棒,然后提问:“怎样摆就能一眼看出是70根?”(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请学生思考并轻声述说:46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3)教师摆出表示一个任意两位数和一个整十数的小棒,让学生先观察,再同桌互相说是多少根小棒,各有几个十和几个一。(4)还可让同桌的两人进行如下活动:一人用小棒摆出一个两位数,另一人说组成。,例3数的读、写,编写意图,(1)教材由用铅笔表示数过渡到用计数器上的珠子来表示数,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知道几个十就在计数器的十位上用几个珠表示,几个一就在计数器的个位上用几个珠表示。(2)使学生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的名称和顺序。(3)使学生会利用计数器正确读数、写数。,教学思路,(1)课前每两人合作自制一个计数器,并在上面标出计数单位个、十和百。(2)让学生两人一组摆出40根小棒。先说一说它的组成,然后想一想,4捆(即40根)应摆放在计数器的哪个数位上?(3)接着请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40。边拨边叙述:4个十在十位上拨4颗珠。(4)请学生在计数器的相应位置上写出40,并读出来。然后提问:“4在哪个数位上?”(5)教师再摆出27、33根小棒,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以上过程。,100的认、读、写教学思路,(1)让学生利用自制计数器拨珠。先一个一个地拨,在个位上拨9颗珠后提问:“再拨上一颗是几颗?”、“10个一是多少?怎样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2)在十位上,一个一个地拨,拨出9颗后提问:“这9颗珠表示多少?”“再拨一颗表示几个十?”“10个十怎样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怎样读写?”(3)让学生翻开课本,尝试写出100,并轻声读一读。(4)教师用课件展示(或在黑板上)100的写法,让学生将自己写的和老师写的比一比,看谁写得整洁、美观。对写得不美观的在练习本上再写一次。(5)请学生对着数位表,同桌的互相说一说,从右边起,第一、二、三位各是什么数位?每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然后在书上填空。(6)读一读,然后想一想,写数和读数是从哪边(左边和右边)开始的?最后引导学生概括出小精灵聪